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記敘文

語文記敘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50:12

A. 語文記敘文的描寫手法有幾種

1.人物描寫。

(1)肖像描寫。描寫外形――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要抓住特徵,以形傳神即透過外形揭示出身份、性格和內心。

(2)語言描寫。要透露內心秘密並顯示個性特徵。

(3)行動描寫。古典小說中有許多典型的行動描寫,如黛玉焚稿、范進發瘋、大鬧天宮和單刀赴會等。要透露內心秘密並顯示個性特徵。

(4)心理描寫。要注意下意識的心理如幻覺。還要注意藉助外在事物的間接描寫。

2.環境描寫。

(1)自然景物景物,包括時序節令、自然氣候、山川湖海、動物植物等描寫。作用:交代時間、地點,烘托作者或人物的感情心境,為人物活動提供背景,推動情節發展。

(2)社會環境描寫,一是某種社會生活情景的展示如《子夜》的開頭,二是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的陳設、格局、氣度、色調等描寫,來烘託人物的志趣、氣質和情操等,如《紅樓夢》中女兒們的居室小院。

3.場面描寫。對有中心人物活動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如《葯》中的殺人場面。

4.細節描寫。對有典型意義的細枝本節的描寫。如阿Q畫押、嚴監生的二根指頭。起著描繪人物性格、安排線索(如《百合花》中的被子)、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

(1)語文記敘文擴展閱讀: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

五種表達:

敘述:是表述時間過程的藝術。

描寫:是展示空間狀貌的藝術。

議論:是談看法的說理藝術。

抒情:是抒發·傾吐的流露宣洩藝術。

說明:是科學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的告知藝術。

人物描寫

外貌,語言,神態,細節,動作和心理描寫。

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

表達方式

1.敘述: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

2.描寫:是對人物的外貌、動作,事物的性質、形態和景物的狀貌、變化所作的具體刻畫和生動描摹。

3.說明:是用簡明的語言、客觀而准確地解說事物或闡述說事理的一種表達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過作品中心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是在敘述、描寫、議論中流露出愛憎感情。

5.議論:根據作品寫出自己的見解或道理.(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深化中心,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為了讓記敘生動,在寫記敘文的時候,還需要輔之以描寫表達方式;為了讓記敘過程流露感情色彩,還需要輔之以抒情表達方式;為了讓記敘的人和事有意義,還需要輔之以議論表達方式。在記敘的過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說明,還需要輔之以說明這一表達方式。綜合表達方式的靈活運用,可以使記敘文變得更有表現力,更具感染力。

6.記敘文的特點:通過生動形象的事件來反映生活、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蘊含在具體材料中、通過對人、事、物的生動描寫來表現。

B. 語文作文,記敘文

可以寫成議論文(好寫),也可以寫為「記敘文。你要知道寫記敘文無非就是寫自己的故專事。當然不是所屬有的故事都要自己親身經歷。有時候用電視情節改編一下也是可以的。
大體思路:
1、寫自己以前非常喜歡大游戲,描寫好打游戲幾處生活片段。
2、然後寫被家長發現了,告到老師處,被班主任狠狠的批評了一次。老師還給你一本書看《關於理想的》
3、寫看書後自己的理想。有理想後生活充實了,成績比以前好了,得到同學老師的認同。這里要突出」有理想真好「這主題。
——可惜沒有時間給你寫了。只亂講一通,能對你有一點幫助就好。如果要看具體內容,請到——365作文網——去看相關的欄目。

C. 語文記敘文

你就寫觀看奧運火炬傳遞吧
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記敘文是用來描述事物的文章.時間,人物,地點,事件(起因,經過,結果)是記敘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寫物體的就要從
運動狀態,物體形態或變化上來說了。
記敘文寫作,是把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歷,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給讀者。
記敘文包括的范圍很廣,如記人記事,日記、游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於記敘文的范疇。
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
總的說,以記敘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叫記敘文。
但記敘文寫作,伴隨自然流漏的適當議論和抒情。
記敘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記敘文,包括記敘性的文學作品,如散文、小說等。
狹義的記敘文是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對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態變化和發展進行敘述和描寫的一類

文章,常見的如消息、通訊、特寫、報告文學、游記、日記、參觀記、回憶錄,以及一部分書信等。
正因為記敘文寫的是生活中的見聞,所以一定要表達出作者對於生活的真切感受。

記敘文的特點

記敘文的特點就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綜合其他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容;通過描述人物、時間及狀物、寫景來表達一定的中心。

記敘文是指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等類的文章。古代的記、傳、序、表、志等,現代的消息、通訊、簡報、特寫、傳記、回憶錄、游記等,都屬於記敘文的范疇。

寫作記敘文要做到一下幾點:

第一,要交代明白。無論記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否則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線索清楚。雖然觀察的角度、記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應當有一條綰聯材料、統貫全篇的中心線索,否則文章就會鬆散。

第三,人稱要一致。無論用第一人稱「我」記述,還是用第三人稱「他」記述,都要通篇一貫,一般不宜隨意轉換,否則就容易造成混亂。

記敘文以記敘為主,但往往也間有描寫、抒情和議論,不可能有截然的劃分。它是一種形式靈活、寫法盡可能多樣的文體。
記敘文,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

記敘文的分類
側重寫人的記敘文,以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為主,如《背影》。
側重記事的記敘文,以敘述事情的發生、發展、經過和結果為重點,如《一面》。
側重繪景的記敘文,以描繪景物、寄託情懷為主,如《春》。
側重狀物的記敘文,以狀物為主,借象徵抒懷,如《白楊禮贊》。

寫好記敘文——寫人篇(上)

我們從小學接觸作文開始,最早寫的就是記敘文,一直到初中,我們還是不斷地在寫記敘文,記敘文可以分為寫人記敘文和敘事記敘文,怎樣寫好一篇寫人記敘文呢?我們平時的寫人記敘文中有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解決問題之後,採取怎樣的步驟可以寫出一篇好的寫人記敘文。這一切,我們將在此篇中給予指導。
記敘文可以說是我們最早接觸的一種文章,在寫作時也是最早接觸的文體,記敘文看似所有人都可以寫,可是記敘文真的很容易嗎?我們遺憾地發現很多同學都存在種種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故事老套陳舊。寫老師,一定是挑燈批改作業,雨天送我們回家;寫父母,總是冒著風雪背著我們去看醫生;寫朋友,總是最初要好,然後有了誤解,最後又好起來了。親愛的同學們,這是一個現代社會,別讓80年代的流行統治我們21世紀的頭腦,別人嚼過的饃饃已經索然無味,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偉大的,後來的效仿者常常落入「東施效顰」的嫌疑。
二、塑造的人物過於模式化。漢語是一種偉大美麗的語言,漢語詞庫里用來形容人的形容詞不勝枚舉,很遺憾,我們大部分同學寫人的時候,都把人寫得很完美,缺乏真實的感覺,媽媽總是慈祥,爸爸總是嚴厲的,老師總是充滿關愛的,沒有缺點的人物是不飽滿的。
三、寫作技巧有待提高。(1)缺乏對人物的描寫,使人物顯得干癟。(2)敘述太過平淡,不帶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連自己都不能感動的作品是沒有辦法感動別人的。(3)表達方式太單調,只有平板的敘述,如同白開水,索然無味。

綜合這些問題,我們要對症下葯。現在我們寫作通常都是課堂作文,講究即興發揮,要寫好作文,卻需要課外的功夫,這課外的功夫,就是我們要走的第一步路。
第一步:課外的功夫
同學們可以發現一般來說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比較喜歡閱讀,或者有良好的摘抄習慣。俗語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們會覺得生活平淡,無物可寫,這樣的觀念是錯的。生活不是平淡的,即使是平淡的,也有很多細微的震撼過你,讓你心情波動過的事情,我們覺得生活平淡只是因為缺乏觀察,缺乏用心體會;更經常的是,即使我們身邊出現了讓你為之一動的事情,由於缺乏記錄的習慣,我們常常讓好的材料擦肩而過;此外,除了生活的真實,我們可以從別人寫人的文章中獲得靈感,看看別人是怎樣刻畫人物的,可以作為借鑒;也可以把別人描寫過的人物作為一個人物模板,聯想到其他你身邊這樣的人,哪怕以閱讀後印象深刻的某個人物作為自己寫作的對象也可以,只要符合題目要求,虛構的真實並不比真切的真實效果差。總言之:
1. 觀察生活,用心體會
2. 隨身攜帶筆記本,不錯過任何一個小小的靈感,任何一個感動你,讓你震驚的瞬間;
3. 從閱讀中模仿人物的刻畫,從閱讀中汲取材料。

第二步:確定好中心
既然是寫人的文章,同學們一般會選擇自己熟悉的人來寫,那麼選擇哪一個人不會成為問題,會成為問題的是,怎樣描寫這個人,很顯然,按照我們老一套的寫法是不行的。寫人通常都是為了表現突出人物的某種性格特點,更深入,可能是為了贊頌或者批判這個人,表達對這個人的懷念;又或許,通過對這個人物的描寫,來以小見大地反映社會背景,比如說《孔乙己》就是這樣。因此,我們寫人的記敘文可以確立這樣幾個中心:
1、 單純表現某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 贊頌或批判這個人的品質特徵;
3、 通過回憶「我」與這個人的交往,表達「我」對他的懷念;
4、 通過對某個特定人的描寫,來表現這個社會上和他具有同樣的特徵的一群人,反映一個社會背景。
通常來說,我們選擇前三種中心比較多,第四種中心如果可以寫出來,便是十分出彩的,但因為主題較大,很難把握。

第三步,確定幾個人,幾件事
寫人記敘文可分為寫單個人、寫兩個人和寫群體的。寫單個人可以「以一事寫一人」或「以多事寫一人」。寫群體的文章就像是《誰是最可愛的人》,實際上是寫一個團體的共性,我們不主張大家寫群體。其餘的幾種模式是各有千秋的,也有其要注意的重點。
(1)一事一人

D. 語文記敘文答題方法。

你們說那些都沒用懂么,給你發點實用的,
我高考就是這么考的,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E. 小學語文記敘文有哪些

記敘文分為順敘文,倒敘文,插敘文,補敘文和分敘(平敘)文。順敘內文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容發生、發展、和結局的順序來寫,前因後果、條理很清楚。倒敘文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先把結局說出來,吸引讀者了解其起因和過程。

插敘文指在記敘過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關的情節,再接著敘述後來的事情。補敘文指行文中用三兩句話或一小段話對前邊說的人或事作一些簡單的補充交代。運用補敘,有助於更好地表達主題,使文章結構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語文記敘文擴展閱讀

表達方式:

1、敘述: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

2、描寫:是對人物的外貌、動作,事物的性質、形態和景物的狀貌、變化所作的具體刻畫和生動描摹。

3、說明:是用簡明的語言客觀而准確地解說事物或闡述事理的一種表達方式。

4、抒情:是作者通過作品中心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種。

F. 初中語文課本所有記敘文

《孤獨之旅》——九年級
《香菱學詩》——九年級
《智取生辰綱》——九年級
《羚羊木雕》
《丑小鴨》
《斑令飛度》
《蘆花盪》
《楊修之死》
《范進中舉》
《楊修之死》

G. 小學語文 記敘文

敘述一般像游記、一般記敘文如《記金華的雙龍洞》
描寫一般有寫人、寫景的如《武夷山的掃路人》、《黃山奇松》
抒情的一般有散文《匆匆》
議論的如《學與問》、《滴水穿石的啟示》
說明的如《埃及的金字塔》
當然現在這些文章有的一篇用好幾個表達方式。

H. 語文記敘文答法~

一、詞語理解

1、從詞語的語境義開竅

現代文教學和測試非常強調理解動態語言環境中的詞語含義。這種理解不是孤立的靜止的理解,而是對語言作活的理解分析,抓住了語言跳動的脈搏。我們知道同樣的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往往是不同的,有時甚至是相反的。所以正確地理解文中的詞語的含義,必須充分考慮它所處的語言環境,而且對於某些詞,如果不明詞義,只要能結合語境,認真推敲,也可以大體揣摩出詞語的意義。

2、從代詞的上句開竅

代詞的出現,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後。因此代詞指代內容的落實在本句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詞的指代對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們解題時,必須從上句中找,而且應當由遠及近地去找,如果只著眼本句,不對詞語所在的語段從整體上把握,就難以弄清它所指代的具體對象了。

3、從釋句處開竅

有些詞語的理解從本句中找不到答案,從上句中也找不到答案,這些詞語往往比較抽象,對他們的理解同樣離不開語境,從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這仍然是必由之路。與其他情況不同的是,因為他們比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後,對之進行闡釋,這些闡釋的句子我們稱之為釋句,釋句往往在抽象詞語之後,因此我們必須從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遠地去找。

二、句子理解

4、從句子在語段中的地位開竅

關鍵語句往往在文章中成語段中起關鍵作用,要理解它,必須注意它本結構和修飾限製成分,同時必須考慮它在文章中處於什麼地位,比如說,如果句子在文章、語段中是起著總起的作用,那麼理解它必須從它所領起的那些內容去看、去找,如果句子在文章、語段中是起小結的作用,那麼理解它必須從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關信息,無論總起還是小結,關鍵要看句子的「管轄」范圍,從句子的管區內尋找答案。

一、 詞語理解
1 、從詞語的語境義開竅
現代文教學和測試非常強調理解動態語言環境中的詞語含義。這種理解不是孤立的靜止的理解,而是對語言作活的理解分析,抓住了語言跳動的脈搏。我們知道同樣的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往往是不同的,有時甚至是相反的。所以正確地理解文中的詞語的含義,必須充分考慮它所處的語言環境,而且對於某些詞,如果不明詞義,只要能結合語境,認真推敲,也可以大體揣摩出詞語的意義。
2、從代詞的上句開竅
代詞的出現,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後。因此代詞指代內容的落實在本句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詞的指代對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們解題時,必須從上句中找,而且應當由遠及近地去找,如果只著眼本句,不對詞語所在的語段從整體上把握,就難以弄清它所指代的具體對象了。
3、從釋句處開竅
有些詞語的理解從本句中找不到答案,從上句中也找不到答案,這些詞語往往比較抽象,對他們的理解同樣離不開語境,從詞語所在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這仍然是必由之路。與其他情況不同的是,因為他們比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後,對之進行闡釋,這些闡釋的句子我們稱之為釋句,釋句往往在抽象詞語之後,因此我們必須從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遠地去找。
二、句子理解
4、從句子在語段中的地位開竅
關鍵語句往往在文章中成語段中起關鍵作用,要理解它,必須注意它本結構和修飾限製成分,同時必須考慮它在文章中處於什麼地位,比如說,如果句子在文章、語段中是起著總起的作用,那麼理解它必須從它所領起的那些內容去看、去找,如果句子在文章、語段中是起小結的作用,那麼理解它必須從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關信息,無論總起還是小結,關鍵要看句子的「管轄」范圍,從句子的管區內尋找答案。
5、從相鄰句開竅
中考現代文閱讀試題,關於句子的理解,有些設問的句子既不在文、段開頭起總起作用,也不在文、段結構部分起小結作用,而是在文章或者語段中間,它不是可有可無的句子,總在文章中起著一定作用。對這種句子的理解,特別注意其所處的語言環境,抓住這個唏子所在的語段進行分析,重點是看與這個句子相鄰的上下句,上下句往往隱含著解題的信息。此外還可以結合中心思想來理解句意,中心思想滲透在文章的各個部分,任何一個關鍵句子都與中心思想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還可以結合社會背景來理解句意,社會背景與作品反映的內容、作者寫作的目的有著密切的關系;還可以從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比如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飛豐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的目的意義的作用;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作為例證出現,證明論點;說明文中的描寫,或再現對象特徵,或以文藝性筆調起點染作品使之生動的作用。
三、根據具體內容
6、從核心詞句開竅
現代文閱讀測試有一項基本能力要求,那就是對具體的內容,能加以概括,這是基本的常用題型。解答這類題目辦法多種多樣,如果所要概括的具體內容是單句,注意從句子結構入手,如果是復句、句群,注意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如果是文段,可以從標點入手,或從分層次入手,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通過分析找出文中(或句中)關鍵詞句,或稱核心詞句,也就是體現文段(或句)主要觀點、思想內容的詞句,用文中現成的詞句來概括准確省力。
7、從設問法開竅
尋找核心詞句是概括具體內容的有效辦法,但是有些文章,有些語段,沒有現成的中心句,找不到核心詞,怎麼辦?那就採用設問法,給自己提問,然後結合原文來回答,一般說來如果語段是說明文,則問說明對象是什麼,其特徵是什麼,如果有多個對象,則問相同點是什麼、相異點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則問記敘對象是誰,干什麼,什麼事,通過記敘體現了什麼、說明了什麼;如果是議論文,則問主張或反對什麼,證明一個什麼道理。設問法也是一種准確概括的方法,而概括的基本原則就:要點不能丟,語言要簡練。
8、從本句的修飾語開竅
現代文閱讀測試有一項重要能力要求,就是要能夠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句是重要的語言單位;由句組成段,進而組成文章,所謂句中關鍵的語句,常常指: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表現作者觀點的句子,內涵豐富的句子,作用較大的句子,結構復雜的句子,意在言外的句子等等。確切地理解文中關鍵的語句,有助於把握文段的意思、文章的主旨,反過來說,把握了文段的意思、文章的主旨,也非常有助於理解文中關鍵的語句,因此我們應通過深入領會體察,抓其結構,解其主旨,品其意味,知其作用,真正把握文中關鍵語句。
竅門之一就是從句子結構入手,抓住主幹的同時,特別留心那些修飾、限製成份,它們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揭示句子內涵的作用

I. 高一語文記敘文作文

生涯中的很多事看似平凡,實在稍作琢磨,你回察覺很多東西…… 早春的小站,原出的空氣中回盪著陣陣的鞭炮聲,兩鬢染霜的父親提著兩大包的行李,身後隨著行將返校報道的子兒。子兒空著兩手跟在父親的身後,父親將子兒送上車,吩咐著:「熱水杯放在綠色的行李包靠鎖的口袋裡,到了學校別亂跑,子孩子要留神保險。還有瓜子、花生放在玄色的行李包里,到那給同窗試試。總吃人家的不好。還有,到了南京路太遠就打的……」父親還意尤未盡,但子兒已顯得不耐煩了。父親只好離別下車,站在車窗前久久不離往。汽車動員了,父親彷彿忽然想到了什麼,又跑上車來,將一袋話梅塞給子兒,「含在嘴裡,不會暈車」。子兒忽然一怔,父親的白發是那樣的扎眼,淚水禁不住流了下來。她把頭伸出車窗外,沖著父親喊到:「爸,照顧好媽,你本人也要珍重身體!」父母心中對遠在他鄉的子子懷著深深的牽掛,這種牽掛自子子出生那天起就始終根植於父母的心中,並始終陪伴著他們走到性命的止境,終極,他們仍將帶著這份牽掛而往,而子子呢? 年青的母親,見兒子發熱,慌了手足,抱著兒子往醫院跑,卻忘了同樣發熱在家的老母。當她把兒子抱回家時,卻不慎摔了個跟頭,等她睜開眼,年老的母親正擁她在懷,手中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姜湯,子兒的第一句話是兒子怎麼樣,老母笑著告知她外孫沒事,她喝完湯無意中撞到老母滾燙的手,才想到老母也在發熱,淚水在子兒的臉上滑落,她心中牽掛的是她的兒子,卻省略了老母,而老母牽掛的卻是本人的子兒,由於在她的心目中,外孫只不過是子兒的一局部,是子兒性命的連續! 生涯中的咱們就象這樣,咱們習慣於被父母牽掛,卻未曾怎麼細心地牽掛過父母。父母給予咱們的是無盡的付出;而咱們對父母除了索取和依附又有什麼?跚跚學步的嬰兒緊抓父母不放,是由於依附;孩童於他人打架吃虧哭著往找父母還是由於依附;年青的夫婦三天兩頭回家給父母又帶來了什麼?無非是索取,等他們有了本人的孩子,他們的心又全到了孩子身上,而生他們、養他們、始終牽掛他們的父母卻拋在了腦後。偶然想起,才察覺本人對父母的牽掛多少乎沒有或者是那麼的淺陋! 友人,請正視父母對你的牽掛,再想想你對父母的牽掛如何,假如作的不夠,那就要作出感情上的彌補!假如作不到這一點,那麼你的親情是不完全的!

J. 語文記敘文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一)對比。把兩種對應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形象更鮮明,感受更強烈。
1、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人物,刻畫性格。
2、運用對比手法,描摩景物,抒發感情。
(二)襯托。以一些次要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與對比一起使用。人們常說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眾星捧月」就是襯托。
1、用其他人物襯托主要人物。
2、用景物描寫來襯託人物性格或事件意義。
(三)鋪墊。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現之前,對環境、情緒、氣氛等所做的描寫,藉以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藝術效果。
(四)伏筆、照應。
1、伏筆,實際上是一種交待,對將要出現的事件作暗示,為情節發展做鋪墊。埋下伏筆後,後邊一定要有照應。
2、照應,是文章前後內容上的關照呼應。方式主要有與伏筆照應、與開頭或題目照應、反復照應等。照應得好,可使文章結構嚴謹細密,主題更加鮮明強烈。
(五)象徵。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體事物來表現,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達的意思更為含蓄、深刻,即「托義於物」。
(六)誇張。一種故意「言過其實」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強化感情。
另外,記敘文中常用的表現手法還有懸念手法、抑揚手法等,使文章情節曲折有致,引人入勝。

熱點內容
擴大英語 發布:2025-05-11 09:48:26 瀏覽:473
在線教育美國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9
教育培訓廣告設計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發布:2025-05-11 06:32:22 瀏覽:221
佔有女老師 發布:2025-05-11 06:11:24 瀏覽:979
小學師德自查材料 發布:2025-05-11 05:04:18 瀏覽:634
教師女僕 發布:2025-05-11 04:24:51 瀏覽:195
教育雲公司 發布:2025-05-11 04:15:38 瀏覽:601
英語基礎1 發布:2025-05-11 01:46:36 瀏覽:45
燕趙教育 發布:2025-05-11 01:34:11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