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一、領悟教材,把握重點
1、教學內容:
《一個星期有幾天》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的第二課時的內容。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重、難點:
乘法口訣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它是學生今後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教材內容的呈現是在學生學「2—6的乘法口訣」以後。由於他們已經具有學習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所以教材的呈現形式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訣,意在讓學生主動探索歸納出7的乘法口訣,提高學生學習獨立能力。通過學習7的乘法口訣,為接下去學習8、9的乘法口訣和計算關於7的乘除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提供了有力幫助。
熟練口算表內乘法,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計算能力。因此,本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難點是怎樣去熟記並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教學目標:
①通過觀察、探索,使學生知道7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
②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合作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注重創新,選擇教法
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我採用了:
1.情景教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觀察情境圖,出示淘氣、笑笑、叮當三個小朋友的對話,淘氣說「再過兩個星期就開運動會了」, 笑笑說「再過3個星期就是我的生日」,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一個星期有幾天」,在這情景中由此而開始了新課的探究。
2、游戲教學法。游戲活動深受低年級的學生所喜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一再提出要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在課中我設計了「搶答游戲」「開火車」「 快樂大轉盤」「 送算式回家」「對口訣」等游戲。在游戲中鞏固舊知、運用新知。
3、小組合作教學法。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在共同討論「7的乘法口訣」、「如何記憶口訣」中完成學習任務,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這樣的教學,更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另外,音樂是陶冶人心靈的神丹妙葯,是調節情緒的有效工具。也為了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樂曲中進行操作。並以「掌聲表揚」的方式激勵學生多思考、多發表意見。
三、培養能力,指導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生主要運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探究法 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因為教學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說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所以整節課沒有出示完整的算式和口訣,而是讓學生在看、填、想、做等活動中細心地觀察、比較、分析中歸納7的乘法口訣及口訣規律。
2、游戲學習法
。在游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在課中我設計了「搶答游戲」「開火車」「 快樂大轉盤」「 送算式回家」「對口訣」等游戲,使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了枯燥的口訣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整個課堂達到動靜交替,層層深入。
3、觀察討論法。學生觀察圖畫,共同討論「如何編寫7的乘法算式」,新編口訣中又觀察討論發現口訣的規律,以便熟記,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四、創新思維,優化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① 回顧2-6口訣。
② 口訣接龍。
③ 口訣搶答。
讓全班同學回憶「2—6的乘法口訣」。這不但是為了檢測他們是否掌握並記憶了,還可以為本堂課的教學做一些鋪墊。
(二)設置情境,探討新知。
在這一環節里,我設計了四塊教學活動:
1、編寫口訣。
這是本堂課的重點,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地觀察圖畫,探索、歸納出7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並加以記憶。
2.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 有多少點子教案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專師更為深刻地屬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3. 新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誰的得分高》教學設計板書設計教案
教案參考如下:
新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誰的得分高》教學設計板書設計教案 1、 誰的得分高 一、教學內容 《誰的得分高》(教材第2、3頁) 二、教學目標 1、掌握連加的運算順序和豎式計算的書寫方法; 2、培養工整書寫,認真計算的好習慣; 3、培養學生發現數學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豎式計算的簡便寫法。 難點:利用豎式計算解決問題。 四、教具學具 五、教學設計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套圈游戲嗎?老師告訴你們,淘氣和笑笑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們玩套圈比賽,想知道他們的比賽成績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情境圖及成績統計表。 師:這是淘氣和笑笑進行套圈比賽的成績記錄。觀察這張表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可能會說: •淘氣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淘氣第一次得24分,笑笑第一次得23分,淘氣第一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氣第二次得30分,笑笑第二次得44分,笑笑第二次得分比淘氣高。 •淘氣第三次得41分,笑笑第三次得29分,淘氣第三次得分比笑笑高。 •淘氣兩次得分超過了笑笑。 •••••• 師:同學們發現的數學信息真不少。還有同學們看出了淘氣的得分兩次超過了笑笑,真細心! 【設計意圖:由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活動(套圈比賽)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表格描述數學信息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用的方式,本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讀表,了解、收集數學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 1、進行估算。 課件出示:教材第2頁「他們誰說得對」對話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對要好的朋友因為比賽的輸贏發生了爭執,你覺得他們誰說的對呢?為什麼? 生1:淘氣說得不對。雖然他的確兩次都比笑笑得分高,但不能因此就說淘氣肯定獲勝。因為淘氣的總分不一定比笑笑的總分高。 生2:笑笑說的很有道理。像笑笑說得那樣,淘氣兩次多2分,而笑笑一次就多出了3分,當然總成績是笑笑的高,所以應該是笑笑獲勝。 【設計意圖: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是需要經常訓練的。估算方法本身就是個性化,通過交流,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分享他人的快樂,學習更好的估算方法。】 2、嘗試計算。 師:剛才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了粗略的比較,覺得笑笑說得有道理,可能是笑笑獲勝了。那麼到底誰獲勝呢?讓我們來算一算,看結果是怎樣的。先計算淘氣的總分吧!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計算方法。 師:說一說你是怎麼樣計算的? 學生可能出現的多種演算法有: (1)20+30+40=90 (2) 2 4 5 4 4+1=5 + 3 0 + 4 1 90+5=95 _________ __________ 5 4 9 5 (3) 2 4 (4) 2 4 3 0 + 3 0 + 4 1 __________ __________ 5 4 9 5 + 4 1 __________ 9 5 這幾種方法都是計算連加的基本方法,教師應該給以肯定。三個數連加的豎式以前沒有用過,如果交流是計算不出來,教師可作為參與者交流。提示學生觀察:由於這三個數中有一個是整十數,計算時,採用豎式計算和口算結合的方式,比較簡單。 師: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淘氣的得分是95分,現在大家再來計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並知道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師:把你計算的方法和結果和同桌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通過實際計算和比較發現:笑笑多一分,獲勝。 【設計意圖:個性化演算法的交流是學生體驗成功的平台,同時,也是相互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學習新知識,培養學生優化自己演算法的意識和能力。體驗演算法多樣化。】 (三)總結提升 師:這節課一開始我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了淘氣和笑笑套圈比賽的問題。現在,老師提一個建議,下課後請同學們自由組合(2人、3人都可以),也進行一次套圈比賽。把比賽的情況記錄下來,下節課大家匯報一下。 六、板書設計 誰的得分高 24+30+41=95(分) 23+44+29=96(分) 2 4 2 3 3 0 4 4 + 4 1 + 2 9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 5 9 6 答:淘氣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