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中的數學
三歲的麥克菲莉曼看著計時器上出現的號碼,告訴祖母說:這上面寫著十點二十七分,就是說三十三分鍾後便是十一點了。 麥克的祖母是一位數學專家,在麥克還是一個嬰兒時就用很多具體的游戲做數學智能提升。麥克不但學得快,而且凡是跟數學稍為扯一點點關系的事物,他都極感興趣。因此祖母配合他的興趣,不斷地和他做很多數學智能提升游戲,在很自然的薰陶下,就讓麥克在算術、代數、幾何、拓樸學、統計學上都有了相當的認識。 嬰兒期的數學智能提升活動,都是一些簡易有趣又好玩的游戲,寓教於玩,只要是可以用具體事物表達出來的數學概念,都可以借著這種游戲讓孩子毫不費力地認識到,真是事半功倍。做過數學智能提升的嬰兒長大入學後,對數學的學習駕輕就熟,成績斐然,自然不會有當今許多學生數學成績不及格的大頭痛!這些幫寶寶做數學智能提升的游戲,在課程設計時使用了兩百多種,其中有七種任何家長都有辦法做的簡易方法,介紹如下。 步驟/方法 1、 讀帶數書本上的故事給寶寶聽 在寶寶尚未能說話之前,家長就已可以讀書給他聽。在為寶寶做數學智能提升時,家長讀給寶寶的書本不妨選用一些帶有數字的故事。例如小明的貓生了五隻小貓,有兩只是黑色的,一隻是白色的,另有兩只是小花貓,連貓媽媽一家六口都住在小明的床下。今天是老師的生日,六個小朋友都向老師祝賀生日,老師很高興,買了十二個橘子給小朋友分享,每個小朋友都分到了兩個橘子,老師說:『兩個橘子,一個自己吃,留下一個回家送給媽媽吃。 算術中的數量概念和加減乘除四法的運算,都可透過讀帶數故事的游戲,介紹寶寶學習能力雷霆萬鈞的大腦。 2、 利用日常行為陪寶寶隨興計數 家長陪孩子上樓梯時,可以大聲計算階梯的數量:搣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哇,你自己走了十二級樓梯!攠吃葡萄的時候可以大聲說:這里有一、二、三、四、五、……十八顆葡萄,你要吃幾顆?六顆好不好?一、二、三、四、五、六顆葡萄給你!吃完了這六顆還要的話,媽媽再給你,媽媽這里還有一、二、三……十二顆葡萄等著你。很自然地寶寶就會對數東西產生了基本概念:每樣東西都要單獨數點過,而且每樣東西只能數點一次,不可重復。 3 、玩積木提供具體的數量與物理關系 堆高積木夠高時就會倒,使用的積木在那裡多放或少放就會改變形狀,要做一樣長短或高度時兩排積木需用的數量必須相同,很多這一類的數學物理原理,都在寶寶玩積木時給寶寶在無意中學到了。 4、 用任何東西量量房間的大小 量東西並不一定要用一支尺,任何東西都可以做為一個度量衡的單位。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腳作單位,從這邊的牆壁走到那邊的牆壁,看看這房間原來有幾腳寬。 一個大杯子可以裝多少水?並不一定用五百立方厘米來表達,可以讓孩子拿一根調味匙,一匙一匙把水裝入大杯中,看著一共裝了幾次,就可以說這個杯子可以裝幾茶匙的水。如此讓孩子一邊玩,一邊建立度量衡的概念。 5 、拼圖幫孩子培養形狀差異的辨別力 數學並不只限於算術上的加減乘除,外形的數學變化是幾何學、三角學、拓樸學、解析幾何學上都會用到的一此重要概念。而為寶寶在這方面做數學智能提升時,最簡易有趣又有效的游戲就是拼圖。拼圖有很多種:有一種是一組組的幾何形拼塊,可以個別拼入不同形狀的幾何框框里;有一種由一幅圖畫切成各種形狀的小節,拼合後會出現原來的一幅畫;還有一種是中國的七巧板,可能拼出各式各樣的圖形,任何一種都能幫助寶寶加強他對形狀差異的觀察和辨別能力,幫他做數學智能提升。 6 、在桌子上依人數擺設餐具 乘和除這兩種算術概念,在家裡可以用數擺餐具的方法來讓寶寶接觸,假設有七個人要在這一桌用餐,應該擺設筷子、湯匙、碗、碟的數量,可以用實際擺設的游戲去算出:對,在這七個位置上各放一雙筷子,我們需要幾雙筷子?七雙?好棒!每雙筷子有兩支,那七雙筷子就有十四根了。現在我們來排碗,七個人需要幾個飯碗呢?這種一配一的概念當然不久就會延伸到除與乘的概念了。 7 、切生日蛋糕在游戲中學到分數 利用切生日蛋糕的機會,基本分數如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很容易就會讓孩子了解了,大家分享蛋糕時,更可乘機介紹比較復雜的分數關系:我們把蛋糕切成八塊,給了你這八塊中的一塊,給媽媽這八塊中的另一塊,你看爸爸這里還剩下八塊中的六塊!結語上述這些游戲,都很簡單易行,對提升寶寶數學智能的效果,特別容易在無意中讓寶寶得到。家長們一定要掌握好方法,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學好。
❷ 淺談如何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快樂數學
數學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的特點,對於幼兒來說這些內容很枯燥、乏味。可是幼兒對游戲有著充分的興趣。興趣可以促使幼兒主動去學習,他們在有趣的數學游戲活動中擺脫「學」的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生動有趣。幼兒在數學游戲活動中發現樂趣,就會對數學感興趣。學習數學的興趣越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越強,學習的效果也就越明顯。
一、游戲中發現樂趣,調動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幼兒年齡小,對這樣枯燥乏味的內容缺乏興趣。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游戲的形式將數學教學目的和內容融入到游戲中。讓他們在有趣的數學游戲活動中擺脫「學」的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生動有趣。幼兒在數學游戲活動中發現樂趣,就會對數學感興趣。學習的興趣越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越強,學習的效果也就很明顯。如中班數學活動《小動物回新家》,本節課的實際內容是「10以內的序數」。本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比較抽象枯燥,幼兒的興趣不大!所以在設計過程中,為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我用紙盒做了10節漂亮的火車車廂,請小朋友們扮演小動物,每隻小動物有一張車票,讓他們按照自己車票上的號從左往右數登上自己的車廂准備回新家。果然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火車」上了。等幼兒隨著音樂坐著火車到「新家」後。我又出示了我用紙箱做的漂亮的「高樓」。幼兒看到漂亮的高樓後情緒高漲,都想住進漂亮的「新家」。我給他們每人一把鑰匙,鑰匙上有編號,從下往上數鑰匙上是編號是幾,他就住在第幾層。整個數學活動幼兒都是全身心投入,在數學游戲中不知不覺的掌握了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真正體現了教師和孩子一起是在「玩」數學,而非「教」數學。在此過程中,幼兒將會對數學產生很大的興趣,同時也將在游戲中體會到學習數學原來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
二、幼兒數學游戲的設計,應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
幼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他們的認知有著不同的特點,因此我們設計游戲的時候要考慮到他們的認知特點,按照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原則來設計游戲。如小班游戲應比較簡單、有趣,有一定的情景。小班認識「4以內的點數」,我設計了「小羊請客」的情景,在游戲中小羊請不同的動物吃了它們喜歡吃的食物,食物都是4以內的不同數量的蟲子、、骨頭、小魚等等。這樣幼兒在游戲中能很快地數清楚小動物盤子里的食物。中班游戲規則不能太復雜,盡量要讓幼兒容易操作。如中班認數活動,我設計了「摘桔子」的游戲,讓每個幼兒手持一張數字卡片去「摘」與卡片上相應數量的「桔子」。對於大班的幼兒,則應該選擇一些有挑戰性的游戲,如在學習5的組成的教育活動中,我設計了「營救小動物」的游戲,幼兒可分成幾組進行比賽。玩法是先將一塊動物紙板分成六小塊,每一小塊後面都有一道分解題,幼兒只有做對一道分解題這一小塊就可以翻過來,當六道題全部做對了,六塊板就全翻過來,小動物就被營救出來了。一個好的游戲代表著老師的智慧需要教師綜合各方面因素,既要有知識性還要有趣、好玩。讓幼兒在游戲中發現、探索、學習。
三、抓住契機,讓游戲融入在幼兒數學活動中
(1)在角色游戲中學習數學。各種角色游戲都可以摻和數學內容。如:我班的兒童超市游戲中,我引導「售貨員」為「商品」標上價格,「顧客」根據自己手中的「現鈔」買東西進行正常交易。在這一游戲活動過程中,不但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增添了游戲的真實性,而且使幼兒復習了數數與數字,提高了幼兒認識數字的能力,並且使幼兒們從心底自發覺得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從而激起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2)在玩玩具中學習數學,玩具是幼兒的玩伴,利用玩具不僅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還有利於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如:玩區角的廢舊材料時間久了也失去了興趣。教師可以給他們布置了新的任務,如:用瓶子搭一座高樓,在不倒的情況下,比一比誰的高,誰的矮;玩雪花片和串珠時,讓幼兒練習顏色的排序,讓幼兒玩點子與數字等量匹配,按玻璃瓶上的數量把相應數量的串珠放到瓶子中;這樣他們在每一次玩玩具的時候都有不同的收獲,孩子們興趣很高。
(3)在音樂游戲中學習數學 音樂是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因此,在幼兒剛剛接觸數字時,我們可以讓幼兒聽許多關於數字的歌曲,如歌曲《找朋友》,兩名幼兒扮演好朋友,隨著音樂邊唱邊跳,然後再交換朋友,這樣就很好的理解了2的含義;此外還有歌曲《我家有幾口》、《手指歌》、《雞媽媽數小雞》等,都對幼兒的數字理解有著很大的幫助。
總之,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我們要在游戲活動中找到豐富的數學教育契機,把具體的數學內容與特定的游戲有效結合,讓幼兒在各種有趣的游戲氛圍中快樂的感知數學。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快樂。
❸ 游戲中的數學奧秘作文200字
我原先不太喜歡數學這課程因為那時我覺的我們老師聽煩的!但是現在不會了我現在開始喜歡數學,。
生活也要數學來解決的問題。在個陽光明媚的星期末上午,我跟媽媽去郵電局購買郵票。郵電局的郵票品種繁多,郵票的都有美麗的外表,每一枚郵票都讓我愛不釋手。媽媽買了一套「孔融讓梨」,這套郵票有2枚各1元2角的郵票組成;買了一套「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競賽場館」,這套郵票有6枚郵票組成,其中1枚是8角,4枚是1元2角,1枚是3元。媽媽一共該付多少錢呢?媽媽拿出一張20元讓工作的一位阿姨找錢。恰巧,那阿姨的計算機找不到了,阿姨和媽媽就讓我算一算,可以找回多少錢?於是,我拿起筆在紙上列起了算術:20—(1。2×2)—(0。8+1。2×4+3)==9元。
原來,媽媽買的兩套郵票共需要11元。阿姨驗算了一下,確定我的計算是正確的,才找給媽媽9元錢。看來,正確學會計算真的重要,如果計算錯誤了,那豈不是要找錯錢了!有一天,我與媽媽回家。媽媽對我說:「我們家的這幢樓房有6層,我們家住在4樓,每兩層樓之間都有17級台階。你知道我們從從一樓走到家、要走多少級台階?」我思索了一下,這樓房雖然有6層,但只要走到4樓就到家了。
從1樓到2樓,要走2—1=1層樓梯,上到3樓要走3—1=2層樓梯,上到4樓要走4—1=3層樓梯,,每層樓都有20級台階,所以一共要走17×(4—1)=51(級)台階。當我把答案告訴媽媽時,媽媽又說:「你對答案確定嗎?下次你上、下樓時可以數一下台階,驗算自己的計算是否正確。」
後來,我按照媽媽的意思真的數了一下,果然從一樓走到家有51級台階。看來,學的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是經常可以用到的。前不久,我們石塘在一條長13米的路兩旁掛起了紅色的大氣球,高高的彩旗飄揚在路的兩側,我們的道路變得棒極了,也增添了節日的氣氛。彩旗在路的頭尾是按照相等的距離掛放的,媽媽估計了一下,是按照每隔3米來掛一個氣球的。媽媽又考起了我:「我們石塘一共掛了多少氣球呢?」我用學到的數學知識馬上回答:「100÷5+1=21(個)氣球。」
誰知,媽媽卻生氣地說:「嗯?路的兩側難道只有21面彩旗嗎?」噢,我馬上明白過來了,我只計算了路的一側的紅氣球,正確的算術應該是(100÷5+1)×2=42(個)氣球。看來,我以後還應該學會仔細審題,改掉粗心的壞習慣。通過以上的幾件事情,我喜歡上了數學,決定以後認真學習數學,學好數學,因為生活中離不開數學,所以只有學好了數學,走遍天下才不怕嘛!
❹ 「求答案」游戲中的數學問題
1976 詳解抄如下:
可設該青年的出生年份是19XY,則有
1999-19XY=1+9+X+Y
即 99-(10X+Y)=10+X+Y
89=11X+2Y
又 X,Y∈〔0,9〕
∴ 10+X+Y∈〔10,28〕
則 99-(10X+Y)∈〔10,28〕
90-10X∈〔1,2〕
X=7或8
當X=8時,Y=1/2 捨去
綜上 X=7,Y=6
即 他出生於1976年,今年23歲。
如果我的答案對您有幫助,請點擊右面的「採納答案」按鈕!
祝您生活愉快,學習進步!謝謝!
❺ 游戲中的數學問題
不知閣下是否玩魔獸,網上有很多關於魔獸計算的問題,建議網路一下魔獸計算,這里我就不粘了,話說魔獸的計算量讓人驚嘆。
❻ 游戲中的數學技巧作文300字
學習是一個不斷溫故而知新的過程,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不經相同,也許我的學習方法不是最好的,但是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才最有效的。
課後復習:我每天課後除了完成老師的作業外,首先我會把當天的知識回顧一遍,尤其是對作業中的錯題要進行整理,把錯題摘抄到我的錯題本上,把錯題原因,解決方法總結一下,再把錯題重新做一遍。加深印象。概念性的知識點,做到背熟。做題時,在講求准確率的基礎上,再提升做題速度。草稿本是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即使再簡單的計算做好也要在草稿本上演算一下,俗話說好記心不如爛筆頭。我一直認為,天才是有的,但是勤奮才是王道。復習完課內知識外,我還會涉及一些比較有難度的題,讓自己多見識一下各種各樣的題型,這些才能在考試中,不至於遇到難題就慌了神。多練習,多做題,是我致勝的法寶。雖然他不是什麼高大上的學習好方法,卻是很適合我的學習秘訣。
考前復習:在考試之前,我一般不會過多的去做題了,只是把錯題本拿出來再看看,把沒有把握的,或有疑問的題再看看,就休息了。好的精神狀態在考試時是非常重要的。
考後總結:我一般拿到卷子會先看自己哪錯了,分析一下錯題,是不懂錯的,還是粗心錯的,但是一般都是粗心錯的,這是我的弱項,還是要加強細心程度。接下來當然還是重要的錯題本了,把錯題收集在錯題本上,按照課後復習里提到的錯題整理方法把錯題再梳理一遍。最後再了解一下自己的分數在班級或年級成績里是一個什麼檔次。這並不是過分在意分數,而是了解自己實力的好辦法。俗話話說:知自知彼,百戰不殆。知道了差距,給自己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爭取下次能到達自己設定的目標,這樣才能不斷的進步。
這就是我的學習數學的方法,也許我的學習方法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的父母經常
跟我講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道理。我相信,只要我勤奮,努力,好的成績一定
是屬於我的。希望我的學習方法,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❼ 請以游戲中的數學為題寫一篇小論文(500字左右)
如果說,地球的引力是驚人的,那麼,趣味游戲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在小學數學中,恰當的游戲好比強大的磁場,吸引著更多的喜愛數學的同學們,自覺地投入到浩瀚的知識海洋之中。 在新編小學數學第一冊里,對數學游戲特別重視,從教材的第一課開始,幾乎每課都可以看到「擺一擺」、「連一連」、「畫一畫」等游戲活動。引導學生在「玩」中求學。 由於游戲教學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潛能。我在教學常常設計一些適當的游戲環節。有的老師認為,給學生做游戲,是浪費時間,瞎胡鬧,有時間還不如多做些習題呢。因此,他們常把教材中的游戲改成練習題。我認為,適當的游戲,不但不是浪費時間,而且是能最突出教學效果的。所以,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知識范疇,把不同的知識融入到不同的游戲中。有的游戲在課堂中做不了,就用下課時間來做,在學校里做不了的就在家裡做。孩子們在參與游戲的同時,不僅學到知識也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空間。 在「比較」一課的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把相同的方糖放入杯子中,哪杯水最甜?如果就憑學生有現有的知識經驗,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有一定困難的。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哪個杯子里的水多,哪杯水就最甜,有的乾脆就胡猜一通。這時,我就開始游戲,按照要求,在四個同樣的玻璃杯中裝上不同深度的水,放入相同的方糖。等糖溶解後,請同學們品嘗,然後說出 結論。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水最少的那杯水是最甜的。通過學生的參與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正確結論,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為學生今後樹立的正確世界觀奠定基礎。 在「比較」一課練習中,還有一道例題:比較青椒和土豆誰重,誰輕。當看到擺在講台上的青椒和土豆,同學們爭論得出的結果有兩個,一些同學認為青椒重,土豆輕。因為青椒比土豆個大;一些同學認為土豆重,青椒輕,因為土豆是實心的青椒是空心的。誰都說自己的結果對,誰也不肯認輸。就在同學們爭執不下的時候,我拿出一個天平,請同學把青椒和土豆放在天平上稱一稱,結果馬上出來了:青椒輕,土豆重。答案錯的同學不服氣,於是,我又拿出一個青椒和一個土豆,請同學們稱稱看,還是青椒輕,土豆重。最後,我拿出一個青椒和一個土豆,稱完結果卻是:青椒重,土豆輕。這是為什麼呢?我解釋道:光看外表是無法區別到底哪個重,哪個輕。只有把它們放在秤上稱一稱,馬上就會知道。在這里,又滲透了德育教育,對待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要注意它們的實質內容。一些深奧的人生哲理在數學游戲中滲透給學生,達到了既教書又育人的教學目的。在復習課「新年聯歡會」中,有一個根據圖中小朋友的「投沙包」游戲,解答下面幾道問題的內容。如果單是解決這幾道問題,學生就會感到淡而無味。如果在游戲中,這幾道題便會迎刃而解。在游戲過程中,同學們都爭先恐後,誰都不甘示弱。小組里的啦啦隊也為自己的隊友吶喊、加油。每個同學在投完兩個沙包後,在黑板上寫上自己的得分,連平時計算最慢的同學也能計算出自己的得分,平時的「馬大哈」這回也認真起來。在游戲中,我不時地穿插幾道問題,同學們不知不覺地解決了,而且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直到下課,同學們仍沉浸在「投沙包」的情景中,有的同學甚至說:「老師,別下課了,讓我們多玩一會兒吧!」由此可見,游戲的魅力是巨大的,是不可阻擋的。在這種競爭中,使學生養成了競爭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挑戰困難的良好品德。在游戲中,學生往往為了尋求某種解題方法,辯論得面紅耳赤。為了多走「一站」,課後到處請教,看書,查資料,有時連家長也不得不前去「助興」,可以說是「全家總動員。」 曾經有個平時不愛說話的女生對我說:「老師我特別喜歡上數學課。」孩子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讓我感動不已。這些七八歲的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數學游戲使孩子們有時忘了下課,有時忘了回家,有的舍棄了動畫片看起了數學書,有的讓家長買來數學習題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情感,游戲還加強了學生的組織和紀律觀念,於無形中培養了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 通過實踐,足以證明,恰當的游戲,不但能夠優化課堂數學過程,提高成效,而且還能使學生在歡樂的氣氛中求知,有助於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在這改革時代增強競爭意識,樹立遠大理想,建立學習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後能更好地學習數學打下扎實的基礎,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做好學習的「主人」。
❽ 游戲中的數學
由於52張牌中單點數牌為28張,雙點數牌為24張。
摸兩張點數之和是雙數的概率為:(28/52)²+(24/52)²=85/169
摸兩張點數之和是單數的概率為:28/52×24/52+24/52×28/52=84/169
所以這個游戲不公平,對甲有利些。
如果要修改這個游戲,方法很多,最簡單的一種,可以不改變規則,只要再取出撲克牌中的4個A,就可以了。此時,48張牌中單點數牌為24張,雙點數牌為24張。
摸兩張點數之和是雙數的概率=摸兩張點數之和是單數的概率,為:
24/52×24/52+24/52×24/52=1/2
❾ 游戲中的數學
不太明白你的問題
那麼隨便舉個例子吧 比如說WAR3中的裝備 A武器20%爆擊 B武器也是20%爆擊 你同時帶2樣武器會不會是40%爆擊呢? 回答顯然是否定的 概率的疊加不是簡單的相加 而是要計算的 2把武器放一起出爆擊的幾率是1-(80%*80%)=36% 顯然2把武器疊加後沒有達到40% 如果再加一把武器上去提升的效果就更小了 這個就是邊際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