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建模網
每階段競賽結束後三周後在競賽論壇公布。成績包括評閱分數、簡短評語、評獎等級。內勵志獎學金評容審結果將在2010年8月前揭曉!
獎項設置及頒發:獎項設置見參賽邀請函。頒發證書及獎金暫定為8月初。
本參賽規則其解釋和修改權歸數學中國杯數學建模網路挑戰賽組委會所有!其他未盡事宜請關注我們的競賽論壇(http://www.madio.cn/mcm )!
來自 http://www.tzmcm.cn/gz.html
❷ 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參考資料
l、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李大潛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輔導教材,(一)(二)(三),葉其孝主編,湖南教育 出版社(1993,1997,1998). 3、數學建模教育與國際數學建模競賽 《工科數學》專輯,葉其孝主編, 《工科數學》雜志社,1994). 1.數學模型,姜啟源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1993年第二版;第一版在 1992年國家教委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優秀教材評選中獲"全國優秀教材獎").
2.數學建模演算法與應用,司守奎,孫璽菁編著,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3.數學模型選談(走向數學從書),華羅庚,王元著,王克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4.數學建模--方法與範例,壽紀麟等編,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3).
5.數學模型,濮定國、 田蔚文主編,東南大學出版社(1994).
6..數學模型,朱思銘、李尚廉編,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
7.數學模型,陳義華編著,重慶大學出版社,(1995)
8.數學模型建模分析,蔡常豐編著,科學出版社,(1995).
9.數學建模競賽教程,李尚志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10.數學建模入門,徐全智、楊晉浩編,成都電子科大出版社,(1996).
11.數學建模,沈繼紅、施久玉、高振濱、張曉威編,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1996).
12.數學模型基礎,王樹禾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6).
13.數學模型方法,齊歡編著,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14.數學建模與實驗,南京地區工科院校數學建模與工業數學討論班編,河海大學 出版社,(1996). 15、數學模型與數學建模,劉來福、曾文藝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杜(1997).
16. 數學建模,袁震東、洪淵、林武忠、蔣魯敏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7.數學模型,譚永基,俞文吡編,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18.數學模型實用教程,費培之、程中瑗層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
19.數學建模優秀案例選編(工科數學基地建設叢書),汪國強主編,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20、經濟數學模型(第二版)(工科數學基地建設叢書),洪毅、賀德化、昌志華 編著,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
21.數學模型講義,雷功炎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2.數學建模精品案例,朱道元編著,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23.問題解決的數學模型方法,劉來福,曾文藝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4.數學建模的理論與實踐,吳翔,吳孟達,成禮智編著,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9).
25.數學建模案例分析,白其嶺主編,海洋出版社,(2000年,北京).
26.數學實驗(高等院校選用教材系列),謝雲蓀、張志讓主編,科學出版社,(2000).
27.數學實驗,傅鵬、龔肋、劉瓊蓀,何中市編,科學出版社,(2000).
28.數學建模方法與案例,張萬龍等編著,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
29.數學建模入門與提高,李漢龍等編著,國防工業出版社(2013). 1.數學模型引論, E.A。Bender著,朱堯辰、徐偉宣譯,科學普及出版社(1982).
2.數學模型,[門]近藤次郎著,官榮章等譯,機械工業出版社,(1985).
3.微分方程模型,(應用數學模型叢書第1卷),[美]W.F.Lucas主編,朱煜民等 譯,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88).
4.政治及有關模型,(應用數學模型叢書第2卷),[美W.F.Lucas主編,王國秋 等譯,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
5.離散與系統模型,(應用數學模型叢書第3卷),[美w.F.Lucas主編,成禮智 等譯,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
6.生命科學模型,(應用數學模型叢書第4卷),[美1W.F.Lucas主編,翟曉燕等 譯,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
7.模型數學--連續動力系統和離散動力系統,[英1H.B.Grif6ths和A.01dknow 著,蕭禮、張志軍編譯,科學出版社,(1996).
8.數學建模--來自英國四個行業中的案例研究,(應用數學譯叢第4號), 英]D.Burglles等著,葉其孝、吳慶寶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7) 1.水環境數學模型,[德]W.KinZE1bach著,楊汝均、劉兆昌等編纂,中國建築工 業出版社,(1987).
2.科技工程中的數學模型,堪安琦編著,鐵道出版社(1988) 3、生物醫學數學模型,青義學編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杜(1990). 4、農作物害蟲管理數學模型與應用,蒲蟄龍主編,廣東科技出版社(1990). 5、系統科學中數學模型,歐陽亮編著, E山東大學出版社,(1995). 6、種群生態學的數學建模與研究,馬知恩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7、建模、變換、優化--結構綜合方法新進展,隋允康著,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1986) 8、遺傳模型分析方法,朱軍著,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 (中山大學數學系王壽松編輯,2001年4月)
❸ 全國大學數學建模競賽是一場怎樣的比賽呢
從小到大,我們參加了無數的比賽,也獲得了無數的獎狀和獎品,但是那些都是非常小眾的東西,含金量都不是非常高。所以,今天來講講全國大學數學建模競賽。為什麼要講它呢?因為你參加以後,獲得的獎項含金量非常高,可以幫助你直通研究生,幫助你出國,而且這種比賽非常激烈也非常有趣,是開辦得非常有意義的競賽。
全國大學數學建模競賽是非常受到重視的,同時,這樣一場高手如雲的比賽,如果贏得了名次,含金量是非常高的。你可以因此而免費保讀研究生,因為你有實力,你也可以因此而獲得免費出國的機會,因為你獲得了認可。
綜上所述,如果你也感興趣,就去參加吧!
❹ 數學中國的數學建模網路挑戰賽到底有沒有用
關鍵看你怎麼理解
什麼是有用
什麼是沒有用
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會得出迥異的結果
❺ 全國數學建模比賽一年有幾次
一次的。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是國家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共同主辦的面向全國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目的在於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和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開拓知識面,培養創造精神及合作意識,推動大學數學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競賽題目一般來源於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等方面經過適當簡化加工的實際問題,不要求參賽者預先掌握深入的專門知識,只需要學過普通高校的數學課程。題目有較大的靈活性供參賽者發揮其創造能力。參賽者應根據題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設、建立和求解,計算方法的設計和計算機實現,結果的分析和檢驗,模型的改進等方面的論文(即答卷)。競賽評獎以假設的合理性、建模的創造性、結果的正確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為主要標准。 全國統一競賽題目,採取通訊競賽方式,以相對集中的形式進行;競賽一般在每年9月末的三天內舉行;大學生以隊為單位參賽,每隊3人,專業不限。
❻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般都有哪些問題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肇始於1992年,一年一屆,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數學建模競賽,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2020年,共有來自中國、美國、英國、馬來西亞的1470所院校/校區的45680支隊伍(本科41826隊、專科3854隊),共計13萬多人報名參加比賽。
第三部分通常會有好幾個需要回答的問題,通常有些問題需要給出確定性的答案,也就是根據模型得出的數學結果;後面則會有發散性的問題,要求給出優化方案等。
❼ 請問全國數學建模的流程是什麼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章程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修訂)
第一條 總則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以下簡稱競賽)是國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國工業與
應用數學學會共同主辦的面向全國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目的在於激勵
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和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
問題的綜合能力,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開拓知識面,培養
創造精神及合作意識,推動大學數學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第二條 競賽內容
競賽題目一般來源於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等方面經過適當簡化加工的實際問題,
不要求參賽者預先掌握深入的專門知識,只需要學過普通高校的數學課程。題
目有較大的靈活性供參賽者發揮其創造能力。參賽者應根據題目要求,完成一
篇包括模型的假設、建立和求解、計算方法的設計和計算機實現、結果的分析
和檢驗、模型的改進等方面的論文(即答卷)。競賽評獎以假設的合理性、建
模的創造性、結果的正確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為主要標准。
第三條 競賽形式、規則和紀律
1.全國統一競賽題目,採取通訊競賽方式,以相對集中的形式進行。
2.競賽一般在每年9月末的三天內舉行。
3.大學生以隊為單位參賽,每隊3人,專業不限。研究生不得參加。每隊可設一名指
導教師(或教師組),從事賽前輔導和參賽的組織工作,但在競賽期間必須迴避參
賽隊員,不得進行指導或參與討論,否則按違反紀律處理。
4.競賽期間參賽隊員可以使用各種圖書資料、計算機和軟體,在國際互聯網上瀏覽,
但不得與隊外任何人(包括在網上)討論。
5.
工作人員將密封的賽題按時啟封發給參賽隊員,參賽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答卷,
並准時交卷。
6 .參賽院校應責成有關職能部門負責競賽的組織和紀律監督工作,保證本校競賽
的規范性和公正性。
第四條 組織形式
1.競賽由全國競賽組織委員會主持,負責每年發動報名、擬定賽題、組織全國優秀
答卷的復審和評獎、印製獲獎證書、舉辦全國頒獎儀式等。全國競賽組委會每屆
任期四年,其組成人員由國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負責確定。
2.競賽分賽區組織進行。原則上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一個賽區,每個賽區
應至少有6所院校的20個隊參加(每所院校至多10個隊)。鄰近的省可以合並成立
一個賽區。每個賽區建立組織委員會,負責本賽區的宣傳發動及報名、監督競賽紀
律和組織評閱答卷等工作。組委會成員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委、工業與應
用數學學會的同志及有關人士組成(沒有成立地方學會的,由各地教委與全國競賽
組委會指定的院校協商確定),報全國競賽組委會備案,並保持相對穩定。未成立
賽區的各省院校的參賽隊可直接向全國競賽組委會報名參賽。
3.設立組織工作優秀獎,表彰在競賽組織工作中成績優異或進步突出的賽區組委會,
以參賽(相對)校數和(絕對)隊數、征題的數量和質量、無違紀現象、以及與
全國組委會的配合等為主要標准。
第五條 評獎辦法
1.各賽區組委會聘請專家組成評閱委員會,評選本賽區的一等、二等獎(也可增設三等獎),
獲獎比例一般不超過三分之一,其餘凡完成合格答卷者獲得成功參賽獎。
2.各賽區組委會按規定的比例將本賽區的優秀答卷送全國競賽組委會。全國競賽組委
會聘請專家組成全國評委會,按統一標准從各賽區送交的優秀答卷中評選出全國一等、
二等獎,獲獎比例為全國參賽隊數的百分之十左右。
3.全國與各賽區的一、二等獎均頒發獲獎證書。競賽成績記入學生檔案,對成績優秀的參
賽學生,各院校在評優秀生、獎學金及報考(或免試直升)研究生時應予以適當考慮。
對指導教師的辛勤努力應予以表彰。
4.參賽隊的指導教師一律不得參加本賽區及全國的評閱和決定獲獎名次的工作。
5.對違反競賽規則的參賽隊,一經發現,取消參賽資格,成績無效。對所在院校要予以
警告、通報,直至取消該校下一年度參賽資格。對違反評閱答卷和評獎工作規定的賽區,
全國競賽組委會不承認其評獎結果。
6.設立異議期制度,具體內容見《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異議期制度的若干規定》。
第六條 經費
1.參賽隊向各賽區組委會交納報名費。
2.賽區組委會向全國組委會交納一定數額的經費。
3.各級教育管理部門的資助。
4.社會各界的資助。
❽ 數學建模競賽流程
1、組隊:大學生以隊為單位參賽,每隊3人(須屬於同一所學校),專業不限。競賽分本科、專科兩組進行,本科生參加本科組競賽,專科生參加專科組競賽(也可參加本科組競賽),研究生不得參加。每隊可設一名指導教師。
2、做題:競賽題目一般來源於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等方面經過適當簡化加工的實際問題,不要求參賽者預先掌握深入的專門知識,只需要學過高等學校的數學課程。題目有較大的靈活性供參賽者發揮其創造能力。
參賽者應根據題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設、建立和求解、計算方法的設計和計算機實現、結果的分析和檢驗、模型的改進等方面的論文(即答卷)。競賽評獎以假設的合理性、建模的創造性、結果的正確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為主要標准。
3、評獎:各賽區組委會聘請專家組成評閱委員會,評選本賽區的一等、二等、三等獎,獲獎比例一般不超過三分之一,其餘凡完成合格答卷者可獲得成功參賽獎。
(8)中國數學建模網擴展閱讀:
數學建模賽題題型結構形式有三個基本組成部分:
一、實際問題背景
1. 涉及面寬--有社會,經濟,管理,生活,環境,自然現象,工程技術,現代科學中出現的新問題等。
2. 一般都有一個比較確切的現實問題。
二、若干假設條件 有如下幾種情況:
1. 只有過程、規則等定性假設,無具體定量數據;
2. 給出若干實測或統計數據;
3. 給出若干參數或圖形;
4. 蘊涵著某些機動、可發揮的補充假設條件,或參賽者可以根據自己收集或模擬產生數據。
❾ 為什麼要參加數學中國的數學建模網路挑戰賽
看到一些學校反映對於數學中國數學建模網路挑戰賽的一些不理解的情況,我這里有必要站出來說說自己的一些觀點。 首先,數學建模網路挑戰賽的定位在於數學建模的社會化,並不是普通的學術比賽。現在已經有很多的數學建模比賽了,從校級的到全國的,各種都有,這些比賽的獲獎確實可以給我帶來一些好處,比如說獎金、加學分、甚至是保送研究生的資格,但是卻沒有一個比賽考慮到你們以後的就業問題,不管咱們學到什麼時候,終究是要選擇就業的,在就業的時候我們的證書有什麼用處呢?可能很多找過工作的同學們都知道,這些數學建模的證書用處不大。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學校和社會的脫節,我們很多在學校中獲得的東西在社會上並不被認可,數學建模能力也是這樣。其實,據數學中國的企業調查來看,並不是企業不需要數學建模人才,而是企業的需要與一些比賽所體現出的能力相差甚遠,即使獲得了大獎也不能說明具備了企業需要的數學建模能力。數學中國在數學建模的社會化方面將要做很多的工作,前期就有很多的企業找到我們,希望我們推薦優秀的數學建模人才,通常薪水都非常高,但是由於我們對於很多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不了解,單憑一些學術性的比賽無法判斷真正的實踐能力,對人才進行判斷需要一個很細致的工作,這樣的工作對所有的學生做顯然不現實,今年的數學建模網路挑戰賽恰好是這樣的一個初次篩選的機會,特別是我們得到了全球數學建模能力認證中心的支持,充分吸取了他們關於數學建模能力的標准,制定了詳細的人才培養計劃,一些符合要求的人才將被收錄進數學中國人才庫,我們會對人才庫中的人才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他們的能力能夠適應企業的需求,並和合適的企業形成對接,提高數學建模的社會認可度,成為大家就業的一條新路,後期我們也將舉行大型的數學建模人才專場招聘會。
其次,數學中國也在擴大數學建模的學術化影響力,通過聯合全球數學建模能力認證中心,我們也在拓展VIP會員,增加數學建模的學術交流和資源共享,這樣很多的數學建模人士將成為一體,為合作解決一些大型的,較難的數學建模問題成為一種可能,通過認證賽的同學將有機會成為我們的VIP會員。後期我們將推出一系列的數學建模實例講座,推出數學建模雜志,推出數學建模研究課題等,逐步提高數學建模的學術影響力。
---來自數模中國
❿ 數學中國「認證杯」數學建模網路挑戰賽認可度怎麼樣
含金量還是可以的,對考研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