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我覺得教學老師先得讀好,然後才能把學生帶入情景。還要讓學生懂得其中的意思,這樣學生的語感自然而然的就上來了,我今年初一,我們六年級語文老師教我們一篇文章的時候是先讓我們自己朗讀課文,再分組朗讀,效果不錯。
❷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論據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
1.事實論據:事實在論文中論據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事實論據又包括事例和數據。
2.理論論據:作為論據的理論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理論論據又包括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
使用論據的要求:①確鑿性。我們必須選擇那些確鑿的、典型的事實。引用經過實踐檢驗的理論材料作為論據時,必須注意所引理論本身的精確涵義。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應該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代表這一類事物的普遍特點和一般性質。③論據與論點的統一。論據是為了證明論點的,因此,兩者聯系應該緊密一致。
❸ 怎樣寫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
一般的語文課堂都有導入,激情導入便是其中的方式之一,我們寫作課堂也能用激情導入。課前激發情,不僅可以讓孩子為情感流露做好充分的准備,還能為我們下一步教學做好扎實的鋪墊,一舉兩得。這節課上,筆者充分運用了生活的力量,激情導入。用最平常的鏡頭道出每一位父母愛孩子的心,可是我們的孩子似乎早已習慣這種愛。另外在時間上,也很及時,對於早上的事情孩子們還是能夠細細地回想,可以說,筆者做了盤「新鮮」的感情菜。學生為此,寫作的興趣也極大提高。
❹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什麼是真正的教學質量
教學一節好的語文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將相和》將是大將,本文是指趙國大將軍廉頗,相是指宰相,本文是指趙國宰相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既然是和好,那麼肯定有有矛盾的時候,那麼他們有什麼矛盾,為什麼會有這個矛盾,又是什麼情況讓他們和好了?一下子就導入了課文核心.有的導語聽見很美,但與課文沒有多少聯系,游離於課文之外,這樣的導課我們寧可不要,也不要強加.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語文化,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❺ 語文教學論文
唇齒相依 相濡以沫 ——學生的發展是學校最大的發展
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勐先中學 李雅
隨著新課標和新課程的確立實施,教師在教學中擺脫了舊教育觀念的束縛,改變了長期養成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模式、教學行為,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充分利用語文新課程為學生提供的豐富資源、現代內容和創新空間,著眼於學生潛力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以學生發展為本,讓語文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在豐富多彩的平台上發生實質性的改變,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生動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最大的發展和發揮,真正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的效果。
學生得到了發展,學校才會得到最大的發展。學生與學校猶如嘴唇和牙齒,是相互依存的,像在乾涸的河床上,魚相互依靠求生存。知識是人的心靈在與外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從內部生成的,人的心靈具有自學能動性;而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對人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所以,學會學習以前,要學會做人。新《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德是教育的第一位,它關系其他方面的健康發展。學生全面發展了,學校也會發展,這就是學生與學校唇齒相依、相濡以沫的共同發展。
這種唇齒相依、相濡以沫的發展,在中國古代歷史曾發生過許多事例,如漢藏相融,有藏族民歌為證:
話說正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答應來西藏;
你別怕那波濤洶涌的大河,有一百條大船迎接你;
你別怕那陡峭險峻的高山,有一百匹駿馬迎接你;
你別怕那寬闊無邊的草原,有一百頭氂牛迎接你;
多美的歌啊,多美的情誼!這樣的漢藏情誼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有了這樣的千里婚姻,漢藏的關系得以改善和發展,國家也得到了發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穩定和發展。由這樣的個體組合的和諧發展,引發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社會的發展。為此,一個學生個體發展也是學校的發展部分,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那是學校最大的發展。
學校發展的前提是學生發展。對此,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使學生得到發展?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或不同的家庭教育,由於,學生的個性也就產生差異,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也會產生差異,如若「股市風雲」,變化無常,會經歷暴漲暴跌的驚心動魄場面。家長和老師時常感慨:某某學生進步太快了,這學生近久到底怎麼啦,老是走不到「正軌上來」,其實,股市有起有伏,有高潮有低谷,有可能選中成績優股,有可能被套牢,也有可能割肉出局。當然,最理想的是長線持有。學生學習中何嘗不是像這樣,學習成績或思想時常波動,特別是情緒不穩定,行為反差大,甚至做出過激反應,鬧得老師或家長一個頭兩個大。是啊,一個人時常面臨選擇,而選擇的正確與否,關繫到結果的成敗得失,所以「選擇」也是艱苦的,甚至是慘痛的過程。股民們選擇股票投注時,要根據自己的判斷,選擇具有成長性股票,能夠盈利的股票,但誰能夠斷定自己的選擇一定是正確的、盈利的。股票有潛力股或垃圾股或績優股,會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選擇到績優股嗎?
人無完人,金無赤足。誰會沒有對錯之時,重要的是發現問題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孔子要求學生要善於提出問題,而這就要求教師的活動要有意識地進行引導,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學生自然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通過對問題的積極思考甄別,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為此,學生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學生選擇「投股」的一種方法,一種能力,有自己的見解判斷,或許他選擇的就是「潛力股」或「績優股」,效果不錯哦!孔子也是重視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思考,認為學生只顧學習,忽略了思考就會迷惑無知,只思考不學習也是不行的,必須把「思」和「學」結合起來,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尋找身邊有關知識的素材,創造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完善認知結構,擴展學生發展的空間,學校、教師重視學習環境,教學情景,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身體、心理健康,使學生能夠得到良好的全面發展,學校才會良性發展。
總之,學生、老師和學校必須和諧發展。學生和老師都是在學校學習、工作、生活的,學校是由學生和教師在一起學習工作生活來組成的,沒有學生教師就不成為其學校了;學生與教師之間心離最近,教師教學生學會做人和學習,學生素質提高了,得到了發展,學校也就發展了。
❻ 四年級語文教學論文:談如何預習課文
學生要學好語文,就必須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有些學生,教師在講台上講得繪聲繪色,生動感人,他們在台下卻不知所雲。這些學生,因為沒有做好課前的預習,因此聽課效果極差。相反,有些學生課前預習做得好,在課堂上就能質疑問難,大膽發言,積極參與。
那麼,學生如何自己預習課文呢?下面就這一問題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首先,把新課輕聲地朗讀幾遍,了解一下課文所寫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然後在初步弄清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點字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字詞句來表達中心思想;最後再綜合起來,想想整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
弄清課前預習提示和思考練習的具體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時,一定要根據這些具體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預習。帶著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去認真地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把要求做的地方做一做。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課後的思考與練習對預習也很有幫助。思考題往往體現了作者的思路、課文的重難點。預習時,看看並想想這些題目,可以幫助理清課文的條理,了解課文的重難點。練習題則側重詞句段的訓練,富有啟發性。預習完課文試著口頭做一做,可檢查預習的效果。
懂得使用工具書。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或以前學過現已回生的字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現在小學生最常用的工具書有《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較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
要勤動筆。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
我在讓學生預習課文時,將以上各部分預習內容分解為這幾個小標題在每課的預習作業中予以落實:字詞課堂、文章主要內容、我的發現、我的困惑。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預習中不僅要動口、動腦,還要動手。他們要通過默讀或朗讀來了解課文內容,要自己動腦筋完成預習提示或教師所提出的具體要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由此可見,課前預習非常重要。
❼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的分類
就語體學的分類而言,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屬於科學研究論文的范疇。比如,就漢語語音問題來說,用音位學理論來分析現代漢語語音成分,分析單母音a及韻母ia,ai,ian中的a有什麼不同,和zi中的母音的發音特點如何,這樣的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屬學術論文;而分析漢語拼音怎樣教,有介音(韻頭)的音節是三拼法好還是兩拼法好,兩拼法中是「聲韻」相拼(如j+ian)好還是「聲介合母/後隨成分」相拼 (如ji+an)好等等,這樣的語文論文屬語文教學論文。又如,研究句式是語法學方面的語文論文,研究句子在中小學怎樣教則是語文教學論文。語文教學論文不能只是理論分析,而應該有具有充分說服力的實踐性材料來加以證明,必須以教學實踐為基礎,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它應該對人們的教學實踐有指導意義。這就是說,教學論文與一般學術論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實踐性,是針對教學實踐來寫的論文。教學論文雖然來自教學實踐,是對教學實踐的總結和提煉,但教學論文又不同於一般的教學總結。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與教學總結屬於兩個不同的文體范圍。前者屬科學研究論文范疇,後者屬工作報告范疇。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學總結是對某個教學階段、某個教學范圍中教學工作情況的總結,它的內容主要是對教學實踐的一種說明。教學論文則是一種理論聯系實踐的文體,它除了具有實踐的說明之外,還應該有理論的分析和一些學術性的探討.當然,教學論文是在總結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因此,它與教學總結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好的教學總結經過加工和提煉就可以成為一篇教學論文。但從文體上說,二者畢竟有區別。教學總結中當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論的探討,但這不是必需的;教學論文則必須具有理論的探討,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升華為理論,必須以規律的總結和提煉為目的,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教學實踐作法的表述上。 通過以上說明,我們認為寫語文教學論文首先要把握住這種文體的基本特點:既注重實踐性,又注重理論性和學術性。既要以教學實踐為基礎,總結實踐經驗(包括自己的,或別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礎上運用有關的理論(如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語言學理論等等)加以分析提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歸納出帶規律性的東西;而這些規律又要能對教學實踐有指導意義,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這一點,就難以寫好語文教學論文,要麼只闡述某種觀點,不提出有現實針對性的實踐依據,泛泛而論,不解決實際問題;要麼只說自己怎麼做怎麼教,不分析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教,其中有什麼值得認真研究的地方,這就和一般的教學工作總結沒有什麼不同。
❽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論文
亞里士多德說過:「想像力是發現、發明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
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善於創造就必須善於想像。想像力對於一個人
的重要可見一斑。古詩詞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
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像補充和
領悟,去聯想、補充和創造,以構想詩詞中的畫面。例如:《江上漁
者》學習古詩後,請同學們想像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捕魚人冒著生
命危險,打撈鮮美的鱸魚,使人不由對捕魚人產生同情與憐憫。
課外拓展的必要性
從最簡單的詩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
撥清波」開始,我就引導學生通過畫畫的方式,來理解詩句。自居易
的《憶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麗風光的圖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感嘆下,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為何難忘江南,從而讀出對江南的贊美。
送別詩我通過讓學生講述與朋友離別時的故事和心情,來體會朋友間
依依不捨得離別之情……古詩詞雖然離我們很遠,但古人的心情與感
受無不包含在這短小精煉,意味悠遠的詩文中,只有貼近我們心靈的
詩句才是千古名句,我們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
解詩文。
總之,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
的寶貴財富。一個沒有傳統的民族是可憐的,一個擁有傳統卻不知道
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優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美的詩
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取
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
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採取科
學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
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引導學生去發現它的美,欣賞
它的美,享受美感的體驗,以此豐厚孩子們的人文素養吧!
❾ 有沒有小學四年級教學方面的論文.語文,數學都可以.急!!!謝謝,
有,是我寫的數學教學論文,希望能幫到你。
以多途徑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皮亞傑說過:「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興趣為先決條件。」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中積極的心理因素和強大的推動力,是學生願學、樂學的關鍵。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我認為可從多方面入手:
一、 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
數學本身充滿了趣味,問題的闡明、結論的推演、抉擇的形成和發展適當的工具,當中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及創造力與想像力於一身,解題後獲得的成功感、滿足感令人自信徒增。然而,在平時教學中,數學卻好象吸引不了部分學生,他們認為數學呆板、死套公式,甚至「令人頭疼」,這種想法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充分起「引路人」的作用,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發現數學的魅力。
(一)通過多種途徑,挖掘教材中的「趣」
平時注意挖掘,就可發現教材中有許多有趣的知識。如 「平年與閏年」一課中,我對學生說:「小麗今年12歲了,但她只過了三次生日。」學生們十分詫異,認真聽著講課,隨後學生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小麗」是2月29日出生的。又如我讓13名學生自願走上講台,我說:「我不用問,不用翻學籍冊,就可以肯定,你們當中最起碼有兩人是同一個月出生的。」得知這其實是利用「一年有12個月」的數學知識推理出來後,學生對此十分感興趣。
(二)把教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蘇步青說:「要學好數學,方法不外是打好基礎,多做習題,多加思索和分析。同時,學習數學除了書本知識以外,還要理論聯系實際。只有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數學在生活、生產方方面面應用廣泛,實際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教學也離不開實際生活。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一個方面,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不是「玄」學,並非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而是一種生活技能,能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教學第七冊「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時,我在導入新課中扮演飯堂采購員,在市場買了28千克白菜,每千克售價為25角,要求學生幫我算算總價是多少。有的學生馬上拿出紙、筆筆算,算了一會兒才得出結果。我問學生:「你媽媽平時上市場是不是老帶著紙、筆算菜錢的?賣菜的人又是不是常拿出計算器計算菜錢呢?」學生們紛紛說「不是」。我說:「其實他們有一些簡便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你們今天也來學學這種計算方法,好嗎?當你熟練掌握後也可以速算而不需依靠筆算甚至計算器了!」由於一開始把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應用結合起來,學生學習這個內容時很有興趣。
(三)為學生增加一些課外知識
課外知識的插入能調節課堂氣氛,減輕學生學習的疲倦感,擴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四年級下學期有一道練習題要求將九大行星到太陽的距離單位由「萬千米」改寫成「億千米」,我順帶向學生講,海王星不是用觀察的方式發現的,而是有兩位外國天文學家在多次計算天王星的運行軌道時發現總有誤差,進而推斷出天王星之外還有一顆繞日行星,海王星是通過數學計算發現的。學生聽後大為驚奇,我抓緊機會教育學生要學好數學,還告訴學生,天文學家計算冥王星的軌道時亦發現有誤差,由於科技的局限,有沒有第十大行星仍需要有豐富數學知識的科學家繼續探索。學生馬上提起學習興趣來了,聽課認真多了。類似的還可以將數學與計算機知識、歷法、歷史故事等相聯系,讓學生聽起課來饒有興趣、津津有味。
二、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凡事都要講究方法,往往方法選對了就能事半功倍,進行教學活動亦然,教法對於教育效果有重要影響。過去滿堂灌、一言堂式的教學方法不利於學生發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多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運用現代教學方法,盡量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建構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而現代教學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教師的作用是要讓學生充分發展個人能力和知識水平,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突出知識不是由老師輸灌給學生的,而是靠學生自主建構。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建構者,滿足了學生心理的需要,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加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時運用啟發式、討論式,多些讓學生成為知識建構者,感受到獲取新知識的成功感,從而使學生願學、樂學。
(二)充分運用現代教育輔助手段。
建構知識的意義是了解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和規律,建構的實質是鼓勵發散思維,讓學生自主建構,但這種自主建構是有條件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充分的資源讓學生去建構。這些資源除了文字教材外,還需要各種現代教育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課件、工具等。 在信息傳播工具日益先進的今天,學生對新事物敏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那種「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上一堂課」的教學方式不適合學生的接受水平,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反過來說,有的學生可能本來對數學不甚感興趣,但新穎的教學手段可以吸引他們的視線,直觀的演示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有趣的畫面激發了他們聽課的興趣。作為一名現代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運用現代教育方法和設備,為學生創設激發、培養學習興趣的客觀條件。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使學生學習有興趣
少年兒童在聽課過程中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情緒色彩,其表現在喜歡哪科老師就對哪科比較有興趣,不喜歡哪個老師就不想聽那個老師的課。這種主觀情緒也影響了學科學習興趣。「親其師,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做到:
(一) 教師本身要熱愛教育事業
教師願教樂教是學生願學樂學的「催化劑」。一名教師不管是否樂於從教,在其教學過程中必然會流露出自己意願的情緒。試想教師是懷著憎惡的心態去講課,得過且過地從教,其學生又怎能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感情氛圍,又怎能提起興趣學習?要學生學得有興趣,教師本身必須熱愛教育事業。
(二) 對學生不要過多責備,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
韓愈說過,老師之所以成為老師,是因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教師只不過是比學生年紀大一點,早一點明白道理罷了。面對學生做錯事,教師應採取寬容、豁達的態度,以大朋友的身份幫助他們改正,盡力為學生創設出民主、安全和自由的學習環境,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成績,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如多在課堂上進行結合新學內容的口算、擺圖形、「看誰的方法多」等小比賽,勝出的學生馬上得到表揚或獎勵,有時一句簡單的話語,也會令學生們異常雀躍;平時學生稍有進步,及時進行表揚,在肯定學生成績的同時促進了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學習更有興趣。
(三) 鼓勵學生多質疑,多探索
諾貝爾得獎者楊振寧曾提到過,漢朝就有記載說,平常的花多為5瓣而雪花是6瓣,雖然這在西方的文獻里比中國的記載晚了1000年,可是他們就有一些學者去追究為什麼雪花是6瓣,這種精神正是中國傳統里所缺少的。好奇是兒童的天性,不應受到壓制,教師應裨棄過去反對學生質疑的做法。著名科學方法論學者波普爾說:「正是懷疑和問題鼓勵我們去學習、去觀察、去實踐、去發展知識。」產生疑問、追究原因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習感興趣的一個表現,教師有必要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多進行探索,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教師要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創造性地挖掘教學中的積極因素,以達到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