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初中數學論文題目

初中數學論文題目

發布時間: 2020-11-20 20:41:20

Ⅰ 我需要一些初中數學論文的題目

畫自己小區的地圖(平面直角坐標系)
研究調查一些數據擬合函數~
二進制分數(想起了西屋科學獎那篇p進制小數~)
停車場設計(平幾)
一些有趣題目的深入探討和反思……

Ⅱ 好一點的初中數學論文題目

卸黨安裝遇到這個問題怎麼辦?
我問教練:「教練,你說我以後能當教練嗎?」其實我並不是想當教練,無非是沒話找話問一句殉就淌

Ⅲ 初中數學論文題目

如何學寫數學小論文
「 寫什麼?怎樣寫?」這是每個學寫小論文的同學都會碰到的問題。一篇好論文的產生,對於它的作者來說是一次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性的勞動對勞動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創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創作的靈感……,絕不是輕易可以得到的,它們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實踐中,去進行長期的積累與思考。從我校徵集的論文來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時十分注意對課本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拓展延伸,學習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有的是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收獲與啟發後,獲得靈感、得以選題;……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注意觀察、探究,並與自己的數學學習相聯系,對觀察、探究的結果進行思考、歸納、總結,升華為理論,寫出了令人叫絕的好論文。綜觀獲獎論文的小作者們,他們大多是數學學習的有心人。好論文的作者不僅要有較好的數學感悟,還要有良好的文學修養、綜合素養。
(1) 寫什麼
寫小論文的關鍵,首先就是選題,同學們都是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受年齡、知識、生活閱歷的局限,因此,大家的選題要從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寫的內容入手。
下面我結合我校同學部分獲獎論文的選題,進行一點簡單的選題分析。
論文按內容分類,大概有以下幾種:
①勤於實踐,學以致用,對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再利用模型對問題進行分析、預測;
如:探究大橋的熱脹冷縮度
②對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擾人心煩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數學方法來解決它;
如:
一台飲水機創造的意想不到的實惠
③對數學問題本身進行研究,探索規律,得出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如:
分式「家族」中的親緣探究
如:
紙飛機里的數學
④對自己數學學習的某個章節、或某個內容的體會與反思
如:
「沒有條件」的推理
如:
小議「黃金分割」
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
(2) 怎樣寫
① 課題要小而集中,要有針對性;
② 見解要真實、獨特,有感而發,富有新意;
③ 要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要表達的內容
(四) 評價數學小論文的標准
什麼樣的數學小論文算是好的論文呢?標准很多,但我以為一篇好的數學小論文必須有以下三個特徵——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選題要有獨特的視角,寫的內容不是簡單地重復別人的東西、不是單純地下載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創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創造、自己的觀點,屬於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內容要實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無味、也不能冗長拖沓,文章要緊扣主題,力求做到准確、精練,盡量地體現數學的嚴謹性與科學性;「美」,指的就是語言通順、文筆流暢,文章要給人以美的享受。當然,從第二屆時代數學學習「時代之星」實踐與創新論文大賽的名稱來看,既有實踐又有創新的論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評委們的親睞,所以,我希望同學們更加貼近生活、注意觀察、去尋找、去發現,把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把學習撰寫論文、爭取寫出好的論文,作為對自己數學學習的一種評價、一種補充、一種提高,這樣你學寫小論文的目的就對了,你就會將數學小論文越寫越好。
「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斷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學習,好的數學論文就一定會在你的手中誕生。總之,學習撰寫論文、爭取寫出好的論文,對於我們每一位同學來說,始終是一個鍛煉自己、提高能力的極好的方式。我相信我校初一、初二的同學們一定會在老師的組織與指導下積極參與第二屆《時代數學學習》「時代之星」實踐與創新論文大賽的活動與交流,並取得好成績。祝願今後有更多更好的數學小論文,在同學們的手中誕生;願有更多的同學從學寫數學小論文開始起飛,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書寫出更多的高水平、高質量的論文。
例子:《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後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麼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回答者: 謝昊笑 - 一級 2010-1-26 21:01

目前解題技巧類的不新穎了,關於教改和養成理念方面的較好。初一的論文重點放在學生習慣的培養上,雖然是老問題,但是寫的前衛點,還是很吸引人的。我給你建議一個標題,你自己准備素材和內容吧。《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回答者: taiyangcao2006 - 一級 2010-1-27 02:57

利用「想一想」,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編排上版式活潑、圖文並茂,內容上順理成章、深入淺出,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演變得生動、有趣,有較強的可接受性、直觀性和啟發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對開發思維、培養興趣有極大的幫助。如,在七年級數學第一章節中加入了"豐富的圖形世界",從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物體出發,「想一想」引導學生動腦、並使學生進入了初中數學的一片新天地。在教學過程中,作為課程的執行者,我們應該對此加以強化。要善於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想的慾望。在教七年級數學「幾何體」部分時,鼓勵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尋找或製作教材中的幾何體並拿到課堂上來。在尋找的過程中多想一想,學生就開始對幾何圖像有了感性的認識。當學生尋找、製作的東西成為課堂上的教具時,學生興趣高漲,教學效果遠比教師拿來現成的教具要好得多。又如七年級的「正方體的表面展開」這一問題,答案有多種可能性,此時,我們應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和發揮的空間,讓學生自己製作一個正方體紙盒,再用剪刀沿棱剪開,展成平面,並用「冠名權」的方式激勵學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在操作過程中,要求學生多想一想,不要習習慣性地只求一個答案。這樣,不僅能開發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興趣盎然,無形中營造了一個活潑熱烈、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學氛圍中學數學教學從「知識傳授」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模式,著眼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良好的思維品質的養成,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精髓所在。

利用「試一試」,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試用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暫時難以理解的問題,對新教材的編排會產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課程標准,每學年的教學難度不是很明確,教師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題和課後習題的程度,來指導自己的教學。這本也無可厚非,問題是新教材的習題配備,並沒有注意按難易程度排列,有些練習、習題中的問題,比章節復習題中的問題還難。對此,我們不能輕易地進行否定,而應該多試一試,應該從創新教育的角度出發,創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新教材。如,七年級數學"絕對值"這一節的習題中提到「|a|」的問題,因為在此之前並未學習字母能表示數,所以學生難以理解。對於這個問題的處理有兩種方法,一是可以把這部分題目挪到下一章去做;二是引導學生對a選取不同的值試一試,從這些不同的結果中去想、去探索、去歸納;三是從絕對值的概念出發,利用數軸求有多少個點到原點的距離等於|a|.第一種方法採取了迴避困難的態度,這樣做不利於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的養成,有悖於新教材的宗旨。我們應當選擇第二或第三種方法,在嘗試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七年級的「隊列操練中的數學趣題」可以讓學生自已動手編成小品,記下每一次的結果,通過試一試學會用數據說話,並能在樂趣中進一步認識到數學是有用的,可以用數學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更願意去想、去試、去探索。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積極主動地對課程進行適當的修正和調適,靈活使用新教材,設計出新穎的教學過程,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的刺激物,引發他們的進取心。利用新教材中安排「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試一試」等內容,我們可以用這種富有彈性的課程設置,結合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和發展要求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實施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對較為寬松的課時安排,選擇更為合適的時機和內容,開展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從「讀」、「想」、「試」、「做」中體會數學的快樂;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將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果、新動向和新趨勢,及時地應用在教學活動中,進一步體現數學的實用性等等。

在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21世紀,在創新教育蓬勃開展的今天,社會對新教材充滿了期望,學生對教師充滿了期待。相信,在廣大園丁的努力配合下,充分利用讀、想、試、做等欄目,新教材必將如新世紀第一縷和熙的陽光,照耀著我國教育較為欠缺的創造性快快成長,讓那些充滿靈性的心智煥發出無限的創造力。

Ⅳ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題目有哪些

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寫的多著呢。所感/所思/說悟/教學隨筆/課後反思等等

Ⅳ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題目有哪些

我們的新課程在徵稿中, 對題目,論據等有不清楚的, 可以私信我

Ⅵ 初中數學小論文的題目(新穎的)

題目:關於集合數論分解之定義

Ⅶ 求一個初中數學論文題目

初中數學,很多題目的,這個好說

Ⅷ 適合初一學生寫的數學小論文題目

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究竟是什麼呢?我們說,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它在現代生活和現代生產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而生活也是缺不了數學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看到用正多邊形拼成的各種圖案,例如,平時在家裡、在商店裡、在中心廣場、進入賓館、飯店等等許多地方會看到瓷磚。他們通常都是有不同的形狀和顏色。其實,這裡面就有數學問題。
在用瓷磚鋪成的地面或牆面上,相鄰的地磚或瓷磚平整地貼合在一起,整個地面或牆面沒有一點空隙。這些形狀的地磚或瓷磚為什麼能鋪滿地面而不留一點空隙呢?
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條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線段首尾順次連結組成的平面圖形。我們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個正三角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再看正四邊形,它可以分成2個三角形,內角和是36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個正四邊形就可以鋪滿地面。
正五邊形呢?它可以分成3個三角形,內角和是54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鋪滿地面。
……
由此,我們得出了。n邊形,可以分成(n-2)個三角形,內角和是(n-2)*180度,一個內角的度數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麼就能用它來鋪滿地面,若不能,則不能用其鋪滿地面。
瓷磚,這樣一種平常的東西里都存在了這么有趣的數學奧秘,更何況生活中的其它呢?
至於文藝、體育,也無一不用到數學.我們從中央電視台的文藝大獎賽節目中看到,給一位演員計分時,往往先「去掉一個最高分」,再「去掉一個最低分」.然後就剩下的分數計算平均分,作為這位演員的得分.從統計學來說,「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們去掉.這一切都包含著數學道理.
正如華羅庚先生所說的:近100年來,數學發展突飛猛進,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在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等各個方面,用「無處不有數學」來概括數學的廣泛應用.可以預見,科學越進步,應用數學的范圍也就越大.一切科學研究在原則上都可以用數學來解決有關的問題.
可以斷言:只有現在還不會應用數學的部門,卻絕對找不到原則上不能應用數學的領域

關於「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麼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准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這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於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後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數(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於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於無窮大(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於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於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數,叫做無窮小」。

「105、203房間、2003年」中,雖都有0的出現,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卻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數的空位,不可刪去。203房間中的0是分隔「樓(2)」與「房門號(3)」的(即表示二樓八號房),可刪去。0還表示……

愛因斯坦曾說:「要探究一個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宏觀上看來,我始終認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數字,不如先了解0這個「不存在」的數,不至於成為愛因斯坦說的「荒唐」的人。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0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今後望(包括行動)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發現「我的新大陸」。
生活中的數學
有一個謎語:有一樣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無處不在,請問它是什麼?謎底是:空氣。而數學,也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卻時時刻刻存在於我們身邊。
奇妙的「黃金數」
取一條線段,在線段上找到一個點,使這個點將線段分成一長一短兩部分,而長段與短段的比恰好等於整段與長段的比,這個點就是這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這個比值為:1:0.618…而0.618…這個數就被叫作「黃金數」。
有趣的事,這個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人的肚臍是人體總長的黃金分割點;有些植物莖上相鄰的兩片葉子的夾角恰好是把圓周分成1:0.618…的兩條半徑的夾角。據研究發現,這種角度對植物通風和採光效果最佳。
建築師們對數0.618…特別偏愛,無論是古埃及的金字塔,還是巴黎聖母院,或是近代的埃菲爾鐵塔,都少不了0.618…這個數。人們還發現,一些名畫,雕塑,攝影的主體大都在畫面的0.618…處。音樂家們則認為將琴馬放在琴弦的0.618…處會使琴聲更柔和甜美。
數0.618…還使優選法成為可能。優選法是一種求最優化問題的方法。如在煉鋼時需要加入某種化學元素來增加鋼材的強度,假設已知在每噸鋼中需加某化學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間。為了求得最恰當的加入量,通常是取區間的中點進行試驗,然後將實驗結果分別與1000克與2000克時的實驗結果作比較,從中選取強度較高的兩點作為新的區間,再取新區間的中點做實驗,直到得到最理想的效果為止。但這種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將試驗點取在區間的0.618處,效率將大大提高,這種方法被稱作「0.618法」,實踐證明,對於一個因素的問題,用「0.618法」做16次試驗,就可以達到前一種方法做2500次試驗的效果!
「黃金數」在生活中竟有如此多的實例和運用。或許,在它的身上,還有更多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探尋,使它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為我們解決更多問題。
美妙的軸對稱
如果在一個圖形上能找到一條直線,將這個圖形沿著條直線對這可以使兩邊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飛機是一個標準的軸對稱物體,俯視看,它的機翼、機身、機尾都呈左右對稱。軸對稱使它飛行起來更平穩,如果飛機沒有軸對稱,那飛行起來就會東倒西歪,那時,還有誰願意乘飛機呢?
再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有許多藝術品也成軸對稱。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橋。它算是生活中最常見的藝術品了(應該算藝術品吧),就拿金華的橋來說:通濟橋、金虹橋、雙龍大橋、河磐橋。個個都呈軸對稱。中國的古代建築就更明顯了,古代宮殿,基本上都呈軸對稱。再說個有名的:北京城的布局。這可是最典型的軸對稱布局了。它以故宮、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門為中軸線成左右對稱。將軸對稱用在藝術上,能使藝術品看上去更優美。
軸對稱還是一種生物現象:人的耳、眼、四肢、都是對稱生長的。耳的軸對稱,使我們聽到的聲音具有強烈的立體感,還可以確定聲源的位置;而眼的對稱,可以使我們看物體更准確。可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軸對稱。
數學離我們很近,它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們離不開數學,數學,無處不在,上面只是兩個極普通的例子,這樣的例子根本舉不完。我認為,生活中的數學能給人帶來更多地發現。
不過估計現在也沒有用了。那麼少的分要寫那麼多字。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初二的難點最多,初三的考點最多。相對而言,初一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簡單。很多同學在學校里的學習中感受不到壓力,慢慢積累了很多小問題,這些問題在進入初二,遇到困難(如學科的增加、難度的加深)後,就凸現出來。
現在中考網的初二學員中,有一部分新同學就是對初一數學不夠重視,在進入初二後,發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希望參加我們的輔導班來彌補的。這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初一數學的基礎性,重視不夠。我們這里先列舉一下在初一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幾個問題: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以上這些問題如果在初一階段不能很好的解決,在初二的兩極分化階段,同學們可能就會出現成績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夠打好初一數學基礎,初二的學習只會是知識點上的增多和難度的增加,在學習方法上同學們是很容易適應的。
那怎樣才能打好初一的數學基礎呢?
(1)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於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我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麼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2)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後,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復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我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掘、冶煉,才會有收獲。
(4)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後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裡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於大家相互學習。
我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5)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
考試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有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上課老師一提問,什麼都會。課下做題也都會。可一到考試,成績就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考試心態不不好,容易緊張;二是,考試時間緊,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心態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經歷大型考試來鍛煉。每次考試,大家都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適應考試節奏。做題速度慢的問題,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做題中解決。自己平時做作業可以給自己限定時間,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實際考試中,也要考慮每部分的完成時間,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慌亂。
我們的建議是:把「做作業」當成考試,把「考試」當成做作業。

以上,我們就初一數學經常出現的問題,給出了建議,但有一點要強調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同學們在學習中千萬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實效。任何考試都是考人的頭腦,決不是考大家的筆記記的是否清楚,計劃制定的是否周全。
有理數(什麼是有理數;有理數的幾種分類方法;有理數在生活中的體現……)
數軸(什麼是數軸;數軸可以干哪些事;在生活中數軸有什麼用處……)
稜柱(稜柱的定義;生活中何處可以見到稜柱;稜柱有哪幾種類別……)
棱錐(同上);
七巧板(七巧板是如何形成的;七巧板的妙用;用七巧板可拼出多少個凸多邊形,如何證明……);
三視圖(不同情況下的三視圖……)

Ⅸ 好一點的初中數學論文題目

1、數學中的研究性學習
2、數字危機
4、高斯分布的啟示
5、a2+b2≧2ab的變形推廣及應用
6、網路優化
7、泰勒公式及其應用
9、數學選擇題的利和弊
10、淺談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
11、論研究性學習
12、淺談發展數學思維的學習方法
13、關於整系數多項式有理根的幾個定理及求解方法
14、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誤區與對策
16、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
17、市場經濟中的蛛網模型
19、數學課堂差異教學
20、淺談線性變換的對角化問題
21、圓錐曲線的性質及推廣應用
22、經濟問題中的概率統計模型及應用
23、通過邏輯趣題學推理
24、直覺思維的訓練和培養
25、用高等數學知識解初等數學題
26、淺談數學中的變形技巧
27、淺談平均值不等式的應用
28、淺談高中立體幾何的入門學習
29、數形結合思想
30、關於連通性的兩個習題
31、從賭博和概率到抽獎陷阱中的數學
32、情感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33、因材施教 因性施教
34、關於抽象函數的若干問題
35、創新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
36、實數基本理論的一些探討
37、論數學教學中的心理環境
38、以數學教學為例談談課堂提問的設計原則
39、不等式證明的若干方法
40、試論數學中的美
41、數學教育與美育
42、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43、略談創新思維
44、隨機變數列的收斂性及其相互關系
45、數字新聞中數學應用
46、微積分學的發展史
47、利用幾何知識求函數最值
48、數學評價應用舉例
49、數學思維批判性
50、讓閱讀走進數學課堂
51、開放式數學教學
52、淺談中學數列中的探索性問題
53、論數學史的教育價值
54、思維與智慧的共享——從建構主義到討論法教學
55、微分方程組中的若干問題
56、由「唯分是舉」淺談考試改革
57、隨機變數與可測函數
58、二階變系數齊次微分方程的求解問題
59、一種函數方程的解法
60、積分中值定理的再討論
1、淺談菲波納契數列的內涵和應用價值
2、一道排列組合題的解法探討及延伸
3、整除與競賽
4、足彩優化
5、向量的幾件法寶在幾何中的應用
6、遞推關系的應用
8、小議問題情境的創設
9、數學概念探索啟發式教學
10、柯西不等式的推廣與應用
11、關於幾個特殊不等式的幾種巧妙證法及其推廣應用
12、一道高考題的反思
13、數學中的研究性學習
15、數字危機
16、數學中的化歸方法
17、高斯分布的啟示
18、 的變形推廣及應用
19、網路優化
20、泰勒公式及其應用
22、數學選擇題的利和弊
23、淺談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
24、數學研究性學習
25、談發展數學思維的學習方法
26、關於整系數多項式有理根的幾個定理及求解方法
27、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誤區與對策
29、淺談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情境」
30、市場經濟中的蛛網模型
32、數學課堂差異教學
33、淺談線性變換的對角化問題
34、圓錐曲線的性質及推廣應用
35、經濟問題中的概率統計模型及應用
36、通過邏輯趣題學推理
37、直覺思維的訓練和培養
38、用高等數學知識解初等數學題
39、淺談數學中的變形技巧
40、淺談平均值不等式的應用
41、淺談高中立體幾何的入門學習
42、數形結合思想
43、關於連通性的兩個習題
44、從賭博和概率到抽獎陷阱中的數學
45、情感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46、因材施教與因性施教
47、關於抽象函數的若干問題
48、創新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
49、實數基本理論的一些探討
50、論數學教學中的心理環境
51、以數學教學為例談談課堂提問的設計原則
52、不等式證明的若干方法
53、試論數學中的美
54、數學教育與美育
55、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
56、略談創新思維
57、隨機變數列的收斂性及其相互關系
58、數字新聞中的數學應用
59、微積分學的發展史
60、利用幾何知識求函數最值
61、數學評價應用舉例
62、數學思維批判性
63、讓閱讀走進數學課堂
64、開放式數學教學
65、淺談中學數列中的探索性問題
66、論數學史的教育價值
67、思維與智慧的共享——從建構主義到討論法教學
68、 方程組中的若干問題
69、由「唯分是舉」淺談考試改革
70、隨機變數與可測函數
71、二階變系數齊次微分方程的求解問題
72、一種函數方程的解法
73、微分中值定理的再討論
74、學生數學學習的障礙研究;
76、數學中的美;
77、數學的和諧和統一----談論數學中的美;
78、推測和猜想在數學中的應用;
79、款買房問題的決策;
80、線性回歸在經濟中的應用;
81、數學規劃在管理中的應用;
82、初等數學解題策略;
83、淺談數學CAI中的不足與對策;
84、數學創新教育的課堂設計;
86、關於培養和提高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探究;
87、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
88、高等數學課件的開發
89、 廣告效益預測模型;
90、最短路網路;
91、計算機自動邏輯推理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93、最優增長模型
94、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初探
96、 城市道路交通發展規劃數學模型;
97、函數逼近
98、數的進制問題
99、無窮維矩陣與序列Bannch空間的關系
100、 多媒體課件教學設計----若干中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101、一維,二維空間到歐氏空間
102、初中數學新課程數與代數學習策略研究
103、初中數學新課程統計與概率學習策略研
105、數列運算的順序交換及條件
106、歇定理的推廣和應用
107、解析函數的各種等價條件及其應用
108、特徵函數在概率論中的應用
109、數學史與中學教育
110、讓生活走進數學,數學方法的應用將數學應用於生活——談xx
111、數學竟賽中的數論問題
112、新舊教材的對比與研究
114、隨機變數分布規律的求法
115、簡述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思想方法及其應用
116、無窮大量存在的意義
118、例談培養數學思維的深刻性
120、從坐標繫到向量空間的基
121 談談反證法
122、一致連續性的判斷定理及性質
123、課堂提問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125、函數及其在證明不等式中的應用
126、極值的討論及其應用
127、正難則反,從反面來考慮問題
128、實數的構造,完備性及它們的應用
129、數學創新思維的訓練
130、簡述期望的性質及其作用
131、簡述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132、窮乘積
133、遞推式求數列的通項及和
134、劃歸思想在數學中的應用
135、凸函數的定義性質及應用
136、行列式的計算方法
137、可行解的表式定理的證明
140、充分挖掘例題的數學價值和智力開發功能
141、數學思想方法的一支奇葩-----數學猜想初探
142、關於實變函數中葉果羅夫定理的魯津定理的證明
143、於黎曼積分的定義
144、微分方程的歷史發展
145、概率論發展史及其簡單應用
147、數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幾點思考
148、矩陣特徵值的計算方法初探
149、數形結合思想及其應用
150、關於上、下確界,上、下極限的定義,性質及應用
151、復均方可積隨機變數空間的討論
155、歐幾里得第五公設產生背景及其對數學發展影響
160、函數性質的應用
163、中數學新課程空間與圖形學習策略與研究
167、函數的凸性及其在不等式中的應用
171、數學歸納法教學探究
174、關於全概率公式及其應用的研究
176、變數代換法與常微分方程的求解
188、不等式解法大觀
189、談談「 隱函數 」
190、有限維矩陣的范數計算與估計
191、數學奧賽中數論問題的解題方法研究
193、微分方程積分因子的研究
195、關於泰勒公式
196、解析函數的孤立奇點的分類及其判斷方法
197、最大模原理的推廣及其應用
198、π的奧秘——從圓周率到統計
199、對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數學及其發展的幾點思考
200、無理數e的發現及其應用
202、閉區間套定理的推廣和應用
203、函數的上下極限及其應用
205、關於多值函數的解析理論探討
208、比較函數法在常微分方程中的應用
209、數學分析的直觀與嚴密
303、求隨機函數的分布函數和分布密度的方法
304、條件期望的性質及其應用
308、凸函數的等價命題及其應用
310、有界變差函數的定義及其性質
311、初等函數的極值

熱點內容
化學萬能夾 發布:2025-07-12 15:22:16 瀏覽:206
師德師風大討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2 13:36:50 瀏覽:887
教育功能有哪些 發布:2025-07-12 12:01:32 瀏覽:329
什麼什麼工作 發布:2025-07-12 11:04:17 瀏覽:624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
優化的英語 發布:2025-07-12 07:23:08 瀏覽:772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