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高考語文
❶ 2014年高考語文"詩歌鑒賞題"命題要點及解法
要點1 鑒賞詩歌的語言
鑒賞詩歌遣詞的妙處,有以下角度:1、這個字或詞是什麼意思;2、有沒有構成語法現象,如顛倒、活用、用典等;3、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4、表達出什麼樣的意境;5、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6、是否具有音韻美。
鑒賞詩歌造句的妙處,有以下角度:1、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象;2、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3、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4、蘊含了什麼樣的理趣。
【典例1】閱讀下面這一首詩,完成試題。
華子崗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睎。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家。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答:「侵」字寫出了夕陽余暉逐漸消退的過程,和詩人在夕陽西夏時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侵」和「拂」兩字運用擬人的手法,增強了動感,也使人想到山色清翠可愛,柔和多姿,表現出詩人對雲光山翠的眷念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和留念。
【典例2】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後面的試題。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夜夜,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是什麼意思?在抒情上有什麼特點?
答:秋夜三更冷雨,點點滴在梧桐樹上,這離情又有誰可以理解呢?點出了詞的內涵。該句寫人之所聞,融情於景,情景交融。那一直到天明、沒有休止的綿綿秋雨,如主人公的離情連綿不斷。「苦」正是離情的道不清說不明的真實況味,是全詞的詞眼。
要點2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要熟練掌握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藝術構思技巧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誇張、對偶、反問、設問、反復、互文等。
2、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考查的重點是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和描寫(正面、側面、細節、動態、靜態描寫)。
3、表達手法:對照、襯托、渲染、烘托、用典、鋪墊、象徵、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借景抒情、借古抒懷、借古諷今、托物言志、以樂景寫哀情等。
【典例1】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詩後的問題。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1)在這首詩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麼?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徵?
(2)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徵。(2)主要運用了襯托(用冰雪襯托梅之堅毅)、對比(與桃李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堅持理想操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典例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有美堂暴雨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天外黑風吹海立,漸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灧金樽凸,千杖敲鏘羯鼓催。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驚。
這首詩運用哪些表達技巧來表現了「雨字暴」這一主題?
答:作者通過側面烘托、比喻、誇張、聯想、想像等手法表達了「雨暴」這一主題。前三句為側面烘托,從聽覺、觸覺、視覺等方面描繪了暴雨欲來的景象。第四句寫雨大,「飛」過大江,極狀其勢。五、六句運用比喻,把雨後西湖水比喻成一隻盛滿美酒的杯,將要溢出,又把雨比喻成敲鼓之聲,極狀其「暴」。後兩句發揮充分的聯想和想像,由眼前暴雨聯想到李白「泉灑面」,豐富奇特。
要點3 分析詩歌的形象
詩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兩個方面。
詩歌塑造的人物形象常見的有:豪放灑脫的形象(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現了李白淡於富貴、傲視聖賢的思想,也放映了李白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憂國憂民、淚濕青衫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受凍死亦足「詩人並不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卻能推己及人,其憂國憂民的精神可見一斑);歸隱田園、鍾情山水的形象(如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寫的就是悠遊自在的隱居生活,說明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愛惜人才的形象(如龔自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對人才的渴求,毫無遮掩的表現在字里行間);兒女情長的形象(如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炬成灰淚始干」,詩人寫了暮春時節與所愛女子離別始的無限憂傷和別後相思的綿綿情意,表達的是對忠貞不渝的愛情的歌頌)等等。
詩歌景物形象安排的一般方式有三種:
1、一組意象 這類詩歌往往攝取一組自然物象,和諧統一的組成自然生活圖景。這圖景傳達著一種氣氛或情調,或就是抒情主體個人感情的載體。這組物象被賦予了深厚的詩意內涵,並構成了意象群。它反過來不斷強化抒情主體的情緒體驗。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通過一組物象描繪了一幅蒼涼蕭瑟的秋景圖,強化了詩人孤寂痛楚、凄愴欲絕的思鄉情感。
2、一個中心意象 這類詩歌往往通篇運用隱喻象徵或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集中筆墨描繪一個中心意象。這類意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有人格化的物,它既體現出客觀物象的特殊性,傳達物象的精髓內蘊,也能抒發抒情主體的主觀情思,它或者是某種理想人格的象徵,或者直接是抒情主體的化身。如陸游《卜運算元詠梅》通過寫梅花風雨侵襲的處境、卓然不群的風骨,象徵了詞人不同流合污,雖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的可貴人格。
3、敘述片段、生活場景成為意象 這類詩歌通過具體的生活片段、細節場景來表現抒情主體的無限情思或微妙的心理。即使有個別的客觀物象,但那僅僅是為抒情主體設置的背景。如辛棄疾《清平樂茅檐低小》通過「大兒鋤豆,中兒編織雞籠,小兒卧剝蓮蓬」這些敘述,反映作者心情的安然自樂,農村生活的恬靜閑適,同時給讀者留下大幅度的想像空間。
【典例1】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後面的問題。
鵲橋仙 夜聞杜鵑
茅檐人寂,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鄉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零羈旅。
(1)這首詞「茅檐人寂」等三句描寫了什麼景象?有什麼作用?
(2)詞中「林鶯燕巢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兩句運用了什麼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答:(1)這三句描寫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於為杜鵑出場作鋪墊,也為後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心境作鋪墊。(2)運營烘托手法,其好處是以「靜」襯托出杜鵑啼聲的孤獨和悲切。「總無聲」襯「常啼」,而啼聲則引出下句「催成清淚」,映「孤」字。
【典例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試題。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物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障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試簡述「千障里,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所寫的景物的特點。
答:以「千障」「長煙」「落日」「孤城」組合成一幅立體的塞下秋景圖,渲染出一種開闊蒼涼的氣質。
要點4 評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答題之前,必須要了解以下基本知識: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創作風格,有助於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2、注意題目、注釋和前面的序,了解年代、創作緣由和背景;3、藉助詩歌的形象、意境、風格、體裁,利用含蓄的語句或用典,領悟和把握詩人的觀點和態度。
解題格式:採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或修辭方法,或表現手法),寫出了哪個意象的什麼特點,表現或突出了哪種思想感情,起到了哪種作用。
【典例1】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試題。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乾。柳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
滿月臨弓引,連星入劍端。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注】鄭少府,駱賓王的朋友。唐高宗顯慶年間,契丹等貴族集團,多次擄掠侵擾邊境,東北遼陽一帶戰事不斷。鄭少府此時遠赴邊疆從軍。駱賓王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
(1)這首詩的主人公是誰?他有哪些特點?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一形象的?
(2)詩中有倒裝的句子,找出來,並說說它的作用。
答:(1)詩中的主人公是俠客。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寫了俠客武藝高超,豪爽而又雷厲風行,有高昂的愛國熱情,及勇於拼搏、敢於犧牲的精神,如借寫騎馬彎弓烘托出「俠客」風姿颯爽、神采奕奕的形象,最後一句反用典故「荊軻刺秦王」寫出了他的愛國熱情和犧牲精神。(2)「柳葉開銀鏑」是倒裝語句,應是「銀鏑開柳葉」,意思是銀箭頭射穿柳葉,形容「俠客」劍無虛發,技藝過人。
【典例2】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試題。
昭君怨
道是春來花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1)這首詞上闋吟頌的是什麼事物?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2)這首詞下闋表現了詞人什麼思想?
答:(1)梅。起首二句採用暗喻手法,不正面點破「梅」,而從花開的時間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較:說它是花,春天還未到;說它是雪,卻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臘月里開花,後者表明它顏色潔白,不言梅而梅自在。(2)用對比的手法,明寫梅花不擇環境「一般開」,暗贊其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貴品質。
❷ 北京2014今年高考考幾門,總分是多少
北京2014今年高考考4門,文科考語文,數學,英語,文科綜合(歷史,地理,政治)。理科考語文,數學,英語,理科綜合(物理,化學,生物)。
總分為:750分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按全國統一規定的時間定於6月7日至8日進行,各科目的具體考試時間:6月7日 上午9:00—11:30 語文;下午 3:00—5:00 數學
6月8日 上午9:00—11:30 文科綜合/理科綜合;下午3:00—5:00 外語
❸ 2014高考成績為什麼好多人的語文一卷是0分
縱觀2014年的高考課標一試卷,在命題形式上繼續沿承了以往的命題順序和結構模式,即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詞鑒賞,名句默寫,小說閱讀,傳記閱讀,語言文字應用,作文等,分值上繼續保持了150分的總分值。在穩定形式的基礎上做了適度調整,重在考查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和基本應試能力。
全卷分第Ⅰ、Ⅱ兩卷,六道大題,18道小題,總分150分,題型和分值分配和2013年保持一致,呈現出平穩的態勢,在此基礎上做出適當調整。
一、2014年高考語文課標一卷的基本特徵。
現代文閱讀。現代文閱讀的第一題以往是以考查概念為主,2014年變成了「下列各項中,其性質不屬於原文所論悲劇的一項是」,是在暗含著考查概念,呈現出理論在文內,選項在文外的特徵,有效地讓試卷向學生的思維和平時知識積累延伸。
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選取《舊唐書•於休烈傳》,文章在字詞上基本不存在難度,第四題由以往的單個實詞變成了「雙詞語」其所考查的四個詞中「屬文」和「踐祚」相對簡單,「勵精」和「盪覆」還是有點難度;第五題由以往的考查人物性格特徵變成了文言斷句,文言斷句對課標一卷的省份而言,屬於陌生題型,目的在於告訴廣大師生要全面備考。
詩歌鑒賞題。詩歌鑒賞選取了一首「閨怨詩」,在理解詩歌內容上應該比較簡單,從題型來看,第八題問道「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了什麼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是典型的篇章結構題,第九題「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什麼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是一道考查情感和手法的綜合題,就手法而言,實質上考了一個動作描寫,難度不大。
名篇名句默寫。這道題在2014年試卷中變化較大,側重了考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題目給出語境,要求考生結合平日對詩詞的理解來填充語句,難度增大。所考查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應該說在書寫上難度不大,但要結合語境聯想到,還是很困難的。
小說閱讀。小說閱讀選擇了30年代的革命文學作家葉紫的一篇《古渡頭》,側重考查人物形象,寫作技巧和結尾技巧三個方面,難度不大。
傳記閱讀。傳記選擇科學家波爾作為命題素材,主要考查了歸納概括、性格品質分析等題型,難度不大。
語言文字應用。成語題由以往的辨析正誤改為選詞填空,所考查的當仁不讓、責無旁貸和義不容辭難度不大,可以說從2009年倒2014年間,這是最簡單的一道成語題。辨析病句題,語言連貫題,填充句子題和以往的考查相同,難度不大。十七題是一道圖文轉化題,要求考生將一個框架圖變為一段文字,解題的關鍵在於要讀懂圖意,這道題的創新性較強。
作文題。2014年高考語文課標卷一的作文依然採用了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就審題來看,一句「事後,相關的思考還在繼續。」展現了這道作文題目具有多向思維,只要不脫離原材料均可視作切題作文。總體上有以下特點。(1)暗含時政,巧妙構思。「山羊過獨木橋」是為民學校傳統的比賽項目,說明已經形成了固有的規則,所以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探討「規則」的問題,練習當下的「反腐」大潮,法律本身就是一個規則,而腐敗者想盡辦法逾越規則。所以說這道作文題時政性鮮明。(2)多向思維,全面立意。站在傳統思維的角度,這道作文可以寫「堅守規則」,從「互相抱住,轉身換位」的角度思考,這道作文可以寫「合作雙贏」,也可以寫「創新思維」,從「引發人們的爭論」來看,還會出現更多的立意。(3)辯證思考,寫出深刻。材料本身暗含思辨性。就規則而言,要不要突破?當然,好的思維值得提倡,錯誤的違反規則將會帶來無窮的危害,所以說有些規則要突破,有些規則不能突破,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相對而言,2014年的課標卷作文還是比較容易的,最少不會出現審題偏差的問題。
二、六大變化歸納:
1.現代文閱讀難度增加,首次出現理論在題內,現象在文外的考查形式;
2.文言文閱讀的實詞考查由單詞變成了雙詞;
3.文言文首次出現了對於文言斷句的考查;
4.名篇名句默寫改變常態,形成在語境考查的格局;
5.成語題改變考查形式,由以往的辨析正誤改為選詞填空,難度降低;
6.圖文轉化題由以往的表文轉化、圖文轉化、徽標解讀變為框架圖解讀,難度增加。
總體而論,2014年的高考語文課標一卷保持了近年來命題的基本形式,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做出調整,打破了以往年年相似,歲歲相同的狀況,讓課標卷的語文滋生了活力。
三、對於2015年高考語文課標一卷的思考。
2014年高考語文課標一卷的六大變化旨在告訴我們,語文試題的命制是動態的,我們在備考過程中要堅持以考綱為本,努力踐行新課改理念,把重心放在提升學生的語文品質上,只有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充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1、識記知識,落實基礎。「名篇名句默寫」連續多年做到不超越64篇必背內容目的在於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指引學生中學階段必須積累考綱要求的名句名篇,努力做到會背、會寫。2014年的語境考查旨在告訴我們,學生的名句背誦並不是簡單地寫字訓練游戲,而是建立在理解文本含義基礎上的識記,這種變化,有利於將中華文化的傳統詩詞素養落到實處,讓詩詞文化的崇高精神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生根發芽。
2、全面備考,不漏盲點。2014年的文言斷句題為我們已經敲響了警鍾。一個時期以來,高中師生為了應對高考,採取了「考什麼講什麼,考什麼學什麼」的策略,對於考綱中列出的文言斷句等不夠重視,甚至於在備考過程中直接略去不講,導致考生知識殘缺,這一變化為我們敲響了警鍾。
3、加強積累,培養素養。回觀近年來的高考作文,大都停留在人文素養的層面,引導學生具有誠信、操守、品德等素養,目的在於構建學生優良的品德,和正確的精神價值觀,所以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除了積累必要的語文素材外,還得培養自己的精神,形成獨立的人格和品性。
4、扎實學習,突破模式。語文是沒有公式的學科,通過語文學習重在培養自我的感知能力、鑒賞能力、寫作能力。傳統語文學習中,許多老師針對詩歌鑒賞和語言運用總結出了所謂的「意境分析型」、「手法鑒賞型」等基本題型特徵,進而構造出答題的模式。回顧2013到2014的考題,在設問方式上更加側重考生的情感體驗,旨在讓考生真正走入文本。特別是2014年考卷的第一題,這種理論在題內,現象在文外的考查形式重在引導考生要學會用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增強了語文學科的實用性。
事物是發展變化的,連續多年的一個模式,勢必會將高考語文逼上絕境。2014年高考語文課標卷一在全國實施高考改革的時代大背景下,在諸多專家呼籲提升語文地位的極力鼓動下,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讓我們看到語文試題的變化之美。在此呼籲我們的命題人膽子再大一些,努力突破固有的試卷模式,將眾多的創新的題型引入試卷,激起多年來沉寂的死水,讓真正的提升語文素養,發揮考生的思維能力落到實處。
就這些,望採納
❹ 2014高考語文古詩考哪些 即范圍
人教版新課標要求高中生誦讀以下詩詞曲(30篇)
氓 《詩經》
離騷(節選:從"帝高陽之苗裔兮"到"來吾導夫先路") 屈原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陶 潛
山居秋暝 王 維
蜀道難 李 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 白
將進酒 李 白
兵車行 杜 甫
蜀相 杜 甫
客至 杜 甫
登高 杜 甫
登岳陽樓 杜 甫
石頭城 劉禹錫
琵琶行 白居易
李憑箜篌引 李 賀
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綉成堆) 杜 牧
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
錦瑟 李商隱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 煜
雨霖鈴 (寒蟬凄切) 柳 永
桂枝香(登臨送目) 王安石
念奴嬌 (大江東去) 蘇 軾
鵲橋仙(纖雲弄巧) 秦 觀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 陸 游
永遇樂(千古江山) 辛棄疾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長亭送別(節選:【正宮】【端正好】) 王實甫
❺ 2014年高考全國卷語文對聯題
2014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化常識
○北京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日符。」貼春聯是中國人過年時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人們通常在除夕這天,將寫好的春聯貼於門上。春聯的字數可多可少,但上下聯必須構成對仗,如四言聯「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聯「冬盡梅花點點,□□□□□□」。.
春聯寓意吉祥,言簡意賅(gāi),深受人們喜愛。 .
春聯是僅在春節這一特定時節張貼的對聯,而對聯還有其他種類,如婚聯、壽聯、輓聯,以及為園林建築 甲 (題寫/題簽)的楹(yíng)聯等。對聯的撰寫,往往注重其 乙 (蘊..
涵/內涵)與品位。尤其是名聯佳對,文辭講究,意蘊豐富, 丙 (吟詠/涵詠)起來鋃..鋃上口,齒頰留香。對聯或鐫(jùn)刻或書寫,楷行隸篆,其中不乏藝術精品。 ....
2.在文中方格處填入下列語句,恰當的一項是(2分)
A.萬戶楊柳依依
C.春回爆竹聲聲
B.千家喜氣洋洋 D.春來微風縷縷 B.上下聯講究對仗和押韻 D.常常與書法藝術相結合 4.下列關於「對聯」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字數限於四言和六言 C.只適合在喜慶場合張貼
參考答案:
2.C
4.D
○天津卷
5.以下四副對聯分別對應四位文學家,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剛正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 幽而發憤著成信使照塵寰
③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個英雄漢 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
A.①韓愈 ②班固 ③屈原 ④蘇軾
B.①韓愈 ②司馬遷 ③屈原 ④李清照
C.①歐陽修 ②司馬遷 ③賈誼 ④蘇軾
D.①歐陽修 ②班固 ③賈誼 ④李清照
參考答案:
5.B
❻ 2014年北京卷高考語文作文怎麼寫
我剛才搜了一下2014年北京高考語文作文是話題作文,圍繞著老規矩重新得到關注回展開答。比如說,,「如出門回家都要跟長輩打招呼」、「吃菜不許滿盤子亂挑」、「不許管閑事」、「笑不露齒 話不高聲」、「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忠厚傳世 勤儉持家」等。這些老規矩並不是破舊的陳規陋習,而是一些當今社會缺乏的因素,諸如禮儀、形象以及傳統美德。所以,這篇作文的落腳點應該是圍繞著老規矩重回視線展開。老規矩很多,有好的,有壞的,但是都對人自身的一種束縛。而作文題目中提及的都是好的、值得學習的規矩,這些規矩可以被重拾,重新發展,並運用於現實生活。如果你是寫記敘文,你寫的老規矩應該是物慾橫流的現實中缺乏的,但在過去卻極為彰顯的。比如現在的壓歲錢的性質轉變了,給小孩子壓歲錢是老規矩,但以前的壓歲錢不注重數量,著眼於鎮壓污穢,現在卻著重強調錢,錢少了還不收。寫議論文則更為寬泛。可以探討很多話題,什麼是老規矩,好的規矩與壞的規矩,為什麼要重拾老規矩,老規矩的現實意義等,可以舉的例子也比較寬泛。高考作文的寫作一定得穩,穩了求新。
❼ 2014年 高考語文卷 全國卷 2卷 作文 立意
❽ 2014年全國共有多少套高考語文卷
18套,兩套課標,一套大綱,北京,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遼寧,天津,湖南,湖北,江西,重慶,四川,廣東,上海。
❾ 2014,,2015年北京語文中考試卷及解析(word版)
❿ 2014北京高考語文試題詩歌鑒賞部分
http://e.qq.com/zt2014/gkstts/index.htm?qq=0&ADUIN=1280568090&ADSESSION=1402217934&ADTAG=CLIENT.QQ.5329_.0&ADPUBNO=26349
全國各地高考題解
命題趨勢:高考貼近現實記錄:高考父母心各地查分
試題:新課標Ⅰ數學|新課標II語文|陝西英語|北京卷文綜|重慶理數|湖南文數
作文點評:趙麗華:作文堵死詩歌道路|延參法師:出題活潑|徐德亮:北京作文不易出彩
高考策劃:各地誌願填報政策|高考微心願|招辦發言人|高考見證人|高考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