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研活動記錄
Ⅰ 急求:初中語文教研組活動記錄(全期約15次)、評課記錄 (約4次,各年級的都可以)
一
時 間:2010-3-11
地 點:六樓教師沙龍
參與人:初中語文老師
主 題:本學期研修重點——案例搜集
主要內容:
1、 教學進度
(1) 本學期時間短、課時緊,請各位老師關注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2) 教學計劃制訂出現的問題:不要隨便刪減課文,精講篇目都應安排,尊重教材。
公開課盡量用課文,自讀課文可以自己安排
2、假期作業上交情況
作業上交及時,全部完成。
3、本學期研修重點
接上學期研修,本期研修重點即為教學案例的搜集和導語的設計,即關注教學微技能。各位老師從微技能入手提高教學效能。
本學期組內有4節公開課,初、高中各兩節。
4、學習文章並討論:《課為什麼會教不完》
(1)教學情境把握不當
課例:學生發言天馬行空,找不到老師要求的發言。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要及時作出有效地引導;
(2)忽視探究前的指導
課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
走回頭路的探究過程
教師要精心預設,對學生而言也需要必要的准備。
(3)缺乏駕馭課堂的機制
缺乏因時因地改變的設計
——要靈活的駕馭課堂,練習設計需要有彈性
大家發言:
庄:有時候聽課,設計問題不適合學生,就會反過來重新修正問題。修正後就會好很多。
趙:就像我們上課,第一個班級上完之後,會調整教案,第二個班級會比第一個班級反映好一點。
王:這是備課備學生的問題。備學生備得不夠就會產生課時不夠的情況。尤其是畢業班,總會怕他們有些知識點掌握不好。
秦:畢業班這種問題比較多,老師不放心。
庄:范晶老師來聽課也曾說過問題的指向性,我們可以把問題設計得更精確。
馬:學生回答有時會在一個問題上糾纏很久。
張:問題提出來學生不能馬上理解。
陸:還是問題的指向性有問題。
丁:不要為導入而導入,直接進入主題。一節課只要有重點,就可以了。
王:對教學進度的把握,對重點的取捨,對我們都是有幫助的。
這個學期的重點:教學微技能,課堂教學的優化。
注意一下我們的案例。主要和我們的作文有關。主要是留下我們教學中的思考。
Ⅱ 如何抓好語文課堂教學教研活動記錄
城西小學教研活動暨校本教研活動記錄表
二
項目名稱
六年級語文教研活動:集體備課《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活動時間
2017.3.21
活動地址
六年級教師辦公室
參與人員
周海鷗、金曉錨、朱新英、謝海珍、厲孫
【教學預設】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課題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受篇章結構
1.自由朗讀課文。
2.了解「例證觀點」的結構。(3—6自然段)
●過渡:這樣的說法,我們課文中第二段就有。
(2)了解三個事例的總起。(第2自然段)
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
A.自由讀。你覺得哪個地方特別有趣?
理解句子:最後把「?」拉直變成「!」
a.理解句中的「?」,延伸理解事例中的「?」。
b.理解句中的「!」,延伸理解事例中的「!」。
C.「拉直」相對應的文字就是——(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
d.小結,理解「見微知著」。
利用「見微知著」朗讀齊讀第二自然段。
也就是說,見微知著就是——齊讀(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B.小結,文中的三個事例,都是緊緊圍繞這段話進行論證的,可以說,第二自然段就是三個事例的(板書:總起)。(寫上自然段序號)
●過渡:按照平常的習慣,有總起,一般還會有——「總結」。看看,第六自然段是不是。(是)
(3)了解三個事例的總結。(第6自然段)
學習第六自然段。
A.有幾個詞語落掉了,誰能讀出來?(指名讀)
你是怎麼讀對的?(從發現到發明,再到創造,有所成就,層次有遞進)
B.可見,作者在寫文章的時候,語言非常(板書:嚴密)。
C.齊讀第六自然段。
(4)小結例證的結構:
●過渡:(出示:1和7、8自然段)可課文中的1、7、8自然段有什麼用呢?
3.了解課文的篇章結構。
(1)快速瀏覽課文,想想第1和7、8自然段有什麼作用。
(2)課文(課件出示:提出觀點)提出觀點,通過例子證明觀點(課件出示:例證觀點),最後總結觀點(課件出示:總結觀點)。
有一個詞反復出現——觀點。
小結:為讓更多的人去相信自己的觀點,以「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為主要目的,這樣的文章,我們叫它(板書:議論文)。
(3)板書復現文章結構。(分段)
將觀點直接當作題目,是議論文常用的。
三、比較閱讀,感受語言特色。
●議論文在篇章結構上和其它文章有這么大的不同,在語言表達上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以第一個事例為例,好好進行比較研讀。
1.默讀比較兩個材料,寫寫自己的發現。(建議:你可以從整體上進行比較,也可以從細節上進行比較。)
2.獨立思考,完成練習
2.小組合作,交流看法。
要求:選出組內最有智慧的看法,准備全班交流。
3.反饋:(預設)
總結課堂,鞏固學習重點
存在
問題
課堂生成沒有好好把握!
解決
意見
教師創造條件,家長予以配合,雙管齊下!
備注
Ⅲ 語文教研組教研活動形式都有哪些
1、教材過關式
教材過關是教師走進課堂前要過的第一關,因此這項活動在每個開學初進行。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對本學期所教的教材進行過關,主要以說教材、說教法、說課標、說課後習題等活動展開。這種活動形式主要是提高教材的駕馭和整合能力,上課時教師可以縱橫考慮,使教學更有效。
教材過關,要讓教師事先有準備,一學期一次,每人都要說並且有書面材料。
2、學情分析式
了解了教材之後,教師就要了解學情,因材施教是教學之根本。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紀律情況等,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活動前每位教師對自己所任班級學生進行分析,並通過學情分析寫出教學方法,如何實施教學,讓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
教師應該把學情分析寫在教案的前面,寫的過程就是梳理自己思路的過程,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完善。
3、聽、評課式
一般教研組進行的都很好,教師的教學技能在增強,教學功底在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師受益匪淺,成熟很快,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上和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上。
一節課,同學年的一位教師評,其它學年的各有一位教師評,最後組長總結,把不同的觀點收上來,讓所有人都受啟發,評課時,重點評教學效果,注重課堂生成過程。
4、教法、學法研討式
合理科學的教法、學法是教學效果的保證,是教師打開課堂教學的金鑰匙。此項活動前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准備,每位教師把自己上課效果最好的一節課的教學法和即將上的一節課的教學法介紹給同行,讓同行思考學習,達成共識,這樣,教師會進步更快,每位教師要有書面材料。
5、說課式
說課是教研活動常見的形式,是深入研究學生、教材、課標和教學過程的最好方法。說課前布置好任務,准備好說課材料,環節要齊全,有典型性和科學性,說課人說完後,其他人要進行補充、完善,說課時最好能脫稿,這是一種鍛煉,不僅青年教師要練,老教師也要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