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課本
人教版高一語文上冊
第1課《沁園春長沙》
第2課《詩兩首》
第3課《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4課《燭之武退秦師》
第5課《荊軻刺秦王》
第6課《鴻門宴》
第7課《紀念劉和珍君》
第8課《小狗包弟》
第9課《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第10課《短新聞兩篇》
第11課《包身工》
第12課《飛向太空的航程》
下冊
第1課《荷塘月色》
第2課《故都的秋》
第3課《囚綠記》
第4課《《詩經》兩首》
第5課《離騷》
第6課《孔雀東南飛並序》
第7課《詩三首》
第8課《蘭亭集序》
第9課《赤壁賦》
第10課《游褒禪山記》
2. 高一語文上冊所有課文
高一是分必修的。
不知道你們用的是什麼版本的
http://www.oldq.com.cn/Nav/List/List_227.shtml
這個網站打開右邊有各個版本語文回的課文答名稱。
3. 高一必背的語文課文(人教版)
沁園春•長沙
雨巷
戴望舒
再別康橋
徐志摩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荊軻刺秦王《戰國策》
鴻門宴
司馬遷
記念劉和珍君
魯迅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氓
採薇
離騷
屈
原
一般背誦兩段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短歌行
曹操
歸園田居(其一)陶淵明
蘭亭集
王羲之
赤壁賦
蘇軾
游褒禪山記
大體就涉及這幾篇或其中幾段,不一定是全文背誦,不同老師要求也不同
4. 高一語文必修一電子課本
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採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錯誤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 /是個/過客……荷塘月色(節選)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niǎo,nuó)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採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yì)麗。朝(zhāo)服衣冠,窺(kuī)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bàng)譏於市朝(cháo),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jiàn)進;期(jī)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勸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煣)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又)槁暴(曝),不復挺者,輮(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5. 高一語文必背課文內容
一、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二、《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寒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再別康橋
作者: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四、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一段)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hè)而歌,為變徵(zhǐ)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chēn)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譯文
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給他送行。到易水邊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高漸離敲著築,荊軻和著節拍唱歌,發出變徵的聲音,眾賓客都流著眼淚小聲地哭。荊軻又上前作歌唱道:"風聲蕭蕭悲鳴啊易水徹骨寒冷,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又發出悲壯激昂的羽聲。眾賓客都睜大了眼睛,頭發都向上豎起頂住了帽子。於是荊軻就上車離去,始終不曾回頭看一眼。
五、記念劉和珍君 魯迅
背誦第二、四節
第二節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人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這樣的世界何時是一個盡頭!
我們還在這樣的世上活著;我也早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離三月十八日也已有兩星期,忘卻的救主快要降臨了罷,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第四節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政府請願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於這些傳說,竟至於頗為懷疑。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於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屍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群君的。而且又證明著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為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著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6. 高一語文課文
請問你是要課文嗎?
幼學紀事
於是之
一
幼學記事
我出生於一個完全沒有文化的家庭,跟著寡居的祖母和母親過日子。她們都一字不識。那時形容人們無文化,常說他們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出。我的祖母和母親則更徹底,她們壓根兒就沒有名字。
家裡的藏書每年一換,但只有一冊,就是被俗稱為「皇歷」的那本歷書。她們只能從書里的圖畫中數出當年是「幾龍治水」,藉以預測一年的天時。至於全年二十四個節氣都發生在哪一天和什麼時辰,編書人未能畫成圖像,她們自然也就辨認不出了。直到我上小學,家裡上兩代人的這個困惑才算解除,「皇歷」也才得到了比較全面的利用。
真的,不要小看小學生。在我住過的那個雜院里,出個小學生,就算得上個知識分子。比如同院拉洋車的老郝叔,孩子多,拉了飢荒要「請會」(一種窮人之間的經濟上的互助活動,但要出利息),就找到了我,叫我幫他起草一個「請會」的「通知」,其中包括本人遇到什麼困難,為什麼要發起這個活動,將要怎麼辦等等的內容。那時我頂多不到三年級,怎麼寫得了!但老郝叔鼓勵我:「你照我說的寫,他們都懂。」我於是拿了毛筆、墨盒伏在老郝叔的炕上他家無桌,炕上只有一張席,硬而且平,伏在上面寫字是極方便的就這樣,他說我寫,不大會兒的工夫,居然寫出來了。隨後又抄了若干份分別送出。「凡著諸竹帛者皆為文學」,講起文學的定義來,是有這么一說的。那麼,我替老郝叔起草的這篇「通知」,無疑是一篇為人生的文學了,何況還分送出去,也算是發表了的呢!這篇出自老郝叔的心與口的好文章,我現在竟一句也記不起來了。老郝叔又早已作古。他無碑、無墓,所有的辛勞都化為汗水,灑在馬路和胡同的土地上,即刻也就化為烏有。但對老郝叔,我老是不能忘記,總覺得再能為他做些什麼才可以安心似的。
二
一個人的讀書習慣,依我看,總是靠熏陶漸染逐步養成的,這就需要一個稍微好些的文化環境。我的家庭和所住的雜院,教給了我許多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但就培養讀書習慣而言,那不能說是好的文化環境。我正經上學只念到初中,且功課不好。雖然讀了《苦兒努力記》,也沒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一道稍微繁難的算術題,我憋住了,能找誰去?雜院里是沒有這樣的老師的。我後來所以還喜歡讀點書,全靠我幸運地遇到了校內外的許多良師益友。
開始叫我接近了文藝的是孔德小學的老師們。
有一次,一位眼睛近視得很厲害而又不戴眼鏡的老師,把我們幾個同學招呼到他的宿舍里去,給我們誦讀《罪惡的黑手》。他屋裡哪兒都是書,光線顯得很暗,所以他需要把詩集貼近鼻尖才能讀得出。他的聲音不洪亮,也無手勢,讀得很慢,卻很動人。長大以後,我再沒去讀這首詩,然而它給我的印象,卻始終留在腦海里。這位老師不久就不見了。當時,他為什麼有這樣的興致叫幾個孩子去聽這首詩呢?我至今也不明白。每當路過孔德舊址,我還常常想起他來,我總覺得他或者是一位詩人,或者是一位革命者,老幻想著有一天會碰上他。
還有一位美術老師,是衛天霖先生。他是一位大畫家,可是那時我們卻全然不懂他的價值。
孔德學校有一間美術教室,小學部、中學部共用,無論大小學生一律要站在畫架子前上美術課。先是鉛筆畫,鉛筆要「6B」的,還要帶上橡皮。後是學用炭條作畫,炭條消耗大,向家裡要錢時,已從大人的臉上窺出幾分難色;待知道了擦炭筆畫不能用橡皮而必須用烤過的麵包時,我便不敢再回家去說了。記不清是我個人沒學著炭筆畫,還是衛先生更換了教法,反正是這個階段不長,後來就改學畫水彩不管我是否買得起炭條和麵包,但衛先生這種在一兩年內,多種畫法都叫孩子們嘗試一遍的做法,我是擁護的。
衛先生還有一種教法,我們當時也很喜歡。開始是靜物寫生,畫小瓶小罐之類。過了一陣以後,又叫我們到戶外去,先畫校園里頭,後來就去東華門外的筒子河。孩子們對跑出去畫畫快活無比。我們畫,衛先生跟著看,他也好像很高興。一次寫生,我畫的地方前邊是許多槐樹,後邊是一排矮松,再往後則是滿牆的爬山虎。當時只知道看見的都要畫上,哪裡懂虛、實、疏、密這許多深奧的道理!結果,我的畫畫滿了綠樹、綠蔓、綠葉、綠莖,簡直是綠得不可開交,一塌糊塗。誰知這時候衛先生正站在我身後看,我扭頭看見他,笑了;他看著我和我的那幅綠色作品,也笑了,而且還稱贊了我。到底是稱贊我的什麼呢?是有幾處畫得好?還是勇氣可嘉,什麼都敢畫?或者根本就不是稱贊,只是一種對於失敗者的無可奈何的安慰?當時我可沒想這么多,反正是被老師誇了,就覺得了不起,就還要畫。
此後,我畫畫的興趣,越來越濃,差不多延續到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
對於衛天霖先生,我並不是為寫這篇文章才想起他來的。時間還要早十來年。那時,首都劇場附近有一陣頗貼了一些所謂「揭露」衛先生「罪狀」的印刷品。大家在那個動亂的年代裡,都學會了一種本事,就是能夠在通篇辱罵的文字里看出一個人的真價值來。我也正是從那些印刷品里才知道,原來第一個引導我接近了藝術的竟是這樣一位大人物,我不禁驕傲了。
前兩年,美術館舉辦了先生的畫展,我去看了。我在先生的自畫像前,佇立了許久。他並沒有把自己畫得如何的色彩斑斕,還是他教我們時那樣的平凡。我不知道美術界里對他是怎樣評價,我只覺得他曾是一位默默的播種者,他曾在孩子們的心裡播下了美的種子。而美育,我以為,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三
從十五歲那年起,我就上不起學了。
我上學是由本家供給的。那時祖母已歿,只剩下母親和我。本家們有的給我們些錢,貼補吃喝;有的給我們間房住;有的靈活些,告訴我們什麼時候缺吃的了,到他家去,添兩雙筷子總還可以;而有一家就是專門供我一年兩次的學費。十五歲以前,我受到的就是這么一種「集體培養」。但是,就在那年的冬天,這位本家來到母親和我的屋裡。
「干什麼呢?」他問。
「溫書,准備寒假考試。」我答。
「別考了。現在大夥都不富裕,你也不小了,出去找點事做吧。」
我沉默了,母親也無言。吃人嘴短,還能說什麼呢?於是我合上了筆記本和書,從此結束了我的學生生涯。
「找點事做」,那時很難。先要買些「履歷片」回來填寫,寫好後再托本家、親戚四面八方找門路,呈送上去。迴音,大都是沒有的,但是要等待。母子兩個茫茫然地等著,等著一個誰也不願多想的茫茫然的未來。
茫然中還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業,去當當。比每天上學稍晚的時間,便挾個包去當鋪,當了錢出來徑直奔糧店買糧。家底單薄,當得的錢,只夠一天的「嚼裹兒」,計:棒子麵一斤,青菜若干,剩下的買些油鹽。當得無可再當了,便去押「小押」。那是比當鋪更低一等,因此也是更加苛酷的買賣。他們為「方便」窮人計,可以不收實物,拿了當鋪的「當票」就能押。押得無可再押了,仍舊有辦法,就是找「打小鼓的」把「押票」再賣掉。賣,就更「方便」了。每天胡同里清脆的小鼓聲不絕如縷,叫來就可以交易。一當二押三賣,手續雖不繁難,我和母親的一間小屋裡可就漸漸地顯露出空曠來,與老郝叔的家日益接近。
四
或者我是個僥幸者,或者生活本來就是由許多的「偶然」所鑄成。輟學以後,在過著「一當二押三賣」的日子裡,我居然進入了當時的最高學府輔仁大學中文系,當了一陣子一文不花的大學生。那是由於有幾位好友,和我們住得鄰近,他們比我年紀大些,都是那所高等學府的學生。他們同情我的境遇,於是就夾帶著我混進了輔仁大學。事是好事,但頭一天我一進校門,就覺出渾身上下都不自在起來,眼睛只敢看地板,看樓梯。好像是走了一段很長的路,才進了教室。教室里學生們大部已經就座,只有我兀立一旁,這就更增加了我的緊張。我真想掉頭歸去,回到我的家,回到我或當或押或賣的「自由」的生活中去。我的熱心的好友走去找他的幾個同學,只見他們嘁嘁喳喳了一陣以後,就指著一個空位子告訴我:「你今天先坐這兒吧。」我於是坐下。心想,我明天坐哪兒呢?果然,第二天我就更換了一個地方。此後天天如是,先是我渾身不自在地進入教室,他們則照例要嘁嘁喳喳一陣,而後為我指出一個安身的所在。
盡管是這樣,然而聽課還是令我神往。現在記得起的是一位孫教授講秦少游,一位顧教授講辛棄疾。從他們精到的講解里,叫我領略出這些大詞人的妙處:他們能在婉約近人的文字中抒發出憂國、愛國的深情以至豪情來。多麼美呀,多麼精巧啊,我們祖國的語言!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都像是一個可愛的小精靈,只要你調度得當,它就能把你心裡的最細微的情緒表達出來!
聽課雖然有趣而令人神往,但內心的恐懼卻不容易消除。日久天長,我才明白,高等學府里的教授們是不管點名的。學生們都有固定的位子,點名的人只能在窗外,看位子空著的便畫「曠課」,位子上只要坐著人,不管是誰,他便畫「到」。我之所以能坐上位子,而位子又須每天更換,就是由於每天總免不了有人曠課的緣故。但在當時,我於聽課神往之餘,心裡總不免於忐忑,誰知道那些花了錢的學子什麼時候會突然闖進教室把我攆走呢?因此,我那時常生做賊之感,覺得自己是一個偷竊知識的人。
此後,靠朋友們的幫忙,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職業。那時我只有十六歲,而我的同事們,比起我的年齡來,翻一番的寥寥可數,多數都是翻了兩番以上的老頭子們。他們同我無話可講,我也只能報之以沉默。雖然有了職業,但並不足以糊口,前途依舊茫然。只是偶然在一根電線桿子上的招生廣告里,我又為自己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就在我做事的地方附近,有一家中法漢學研究所,廣告上說那裡要辦一個法文研究班,每周晚上開兩堂法語課。一個「漢學」,一個「法語」,再加上是個夜校,這對我簡直是個天賜的機緣。於是我去報名了。經過口試,我說了我對「漢學」和「語言」的興趣,很快便通知我被錄取了。從此,我又進入了另一所特殊的高等學府。
這個夜校簡直是一座法蘭西文學的殿堂。頭一年照例是從字母念起,學些簡單的對話和短文。第二年選文里可就出現了莫里哀和雨果。依次讀下去,到了最後的一年,就讀到了19世紀末的散文和詩。教授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們也聽得入神。以至於在上課時,我竟彷彿覺得自己已近「雅人」。但是,在課前和課後,我卻不能不繼續過我的「俗人」的生活。
我那時住在北京西單,每天需步行過北海大橋,才能到達近東四我上班的地方。平時只帶一頓午飯,不過是窩頭小菜之類。趕到上夜校時,就需帶上晚餐了。把窩頭帶進法蘭西文學的殿堂,已經很不協調,更何況「殿堂」里是只燒暖氣而不生爐火的。到了冬天,暖氣烤不了窩頭,冷餐總不舒服。幸好,「殿堂」之外的院子里有一間小廁所。為了使上下水道不至於受凍,那裡面安著一個火爐。於是這廁所便成了我的餐廳。把窩頭掰為幾塊,烤後吃下,熱乎乎的,使我感到了棒子麵原有的香甜。香甜過後,再去上課,聽的偏是菩提樹、夜鶯鳥這樣的詩情。下課以後,又需步行回家。天高夜冷,靜得可以聽見自己的足音。且走且誦,路成了我最好的溫課的地方。早晨上班也一樣,將生字寫在小紙片上,看一眼就可以背一會子,也發生不了什麼交通事故。據我那時的經驗,從西單走到東四,少說可以背下四五個單詞來。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我衷心地喜歡這兩句話,讀起來總感到親切。我慶幸自己在那樣惡劣的政治制度下竟遇上那麼多好的老師和好的朋友,他們為我啟蒙,教我知道書這種東西的寶貴,使我沒有胡亂地生長。
7. 高一語文課本目錄
第一單元
1 毛澤東詞二首 沁園春 長沙
採桑子
2 中國現代詩三首 再別康橋
死水
贊美
3 * 中國當代詩三首 錯誤 致橡樹
面朝大海,春暖花
4 * 外國詩三首 致大海
籬笆那邊
我願意是急流
其他詩歌讀背篇章 雨巷
預言
窗
孤獨的收割人
豹——在巴黎動物園
談讀詩與趣味的培養
第二單元
5 荷塘月色
6 我的空中樓閣李樂薇
7 我與地壇(節選)
8 花未眠
散文的藝術魅力
第三單元
9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10 我有一個夢想
11 * 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2 * 我的呼籲
第四單元
13 《吶喊》自序
14 胡同文化
15 *《寬容》序言
16 *《名人傳》序
綜合性學習 民居文化
第五單元
17 燭之武退秦師
18 * 勾踐滅吳(節選)
19 鄒忌諷齊王納諫
20 * 觸龍說趙太後
第六單元
2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22 寡人之於國也
23 * 勸學
24 * 秋水(節選)
文言實詞的特點
寫作、口語交際
第一單元 感受與思考
大膽開口——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一)
第二單元 想像與聯想
文明得體——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二)
第三單元 再現與表現
第四單元 個性與創新
第五單元 自由寫作實踐
附錄 簡化字總表
我也要升高一老,,我弄到書老,我也襄樊的,,你要不相信就算了
8. 高一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及古文的全文
高一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及古文的全文
1.終南山
唐代: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2.夢游天姥吟留別 / 別東魯諸公
唐代: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四萬 一作:一萬)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度 通:渡)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3.登快閣
宋代:黃庭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4.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代: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欄桿 一作:闌干)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5.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代: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闌 一作:欄)
6.登金陵鳳凰台
唐代: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二水 一作:一水)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7.飲酒·其五
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8.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9.沁園春·長沙
現代: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9. 高一語文的全部課文目錄
必修一
第一專題 向青春舉杯(活動體驗)
◎ 吟誦青春
沁園春·長沙/毛澤東/3
致青年公民/郭小川/5
相信未來/食指/9
六月,我們看海去/潘洗塵/10
◎ 體悟人生
十八歲和其他/楊子/13
我的四季/張潔/17
◎ 設計未來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節選)/[德]馬克思/21
我的五樣/畢淑敏/26
第二專題 獲得教養的途徑(問題探討)
◎ 經典的力量
獲得教養的途徑/[瑞士]赫爾曼·黑塞/37
◎ 求學之道
勸學(節選)/荀子/42
師說/韓愈/43
◎ 從質疑到創新
貴在一個「新」字/王梓坤/46
第三專題 月是故鄉明(文本研習)
◎ 古典的鄉愁
採薇/《詩經》/57
奧德賽(節選)/[希臘]荷馬/58
◎ 漂泊的旅人
鄉土情結/柯靈/62
我心歸去/韓少功/67
前方/曹文軒/70
◎ 恆久的烙印
想北平/老舍/75
今生今世的證據/劉亮程/79
第四專題 像山那樣思考(文本研習)
◎ 諦聽天籟
江南的冬景/郁達夫/87
西地平線上/高建群/90
◎ 感悟自然
赤壁賦/蘇軾/96
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98
◎ 湖山沉思
寂寞/[美]梭羅/100
像山那樣思考/[美]奧爾多·利奧波德/104
必修二
第一專題 珍愛生命(文本研習)
◎ 強者之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節選)/[美]海倫·凱勒/3
◎ 精神支點
我與地壇(節選)/史鐵生/11
最後的常春藤葉/[美]歐·亨利/17
◎ 生命的禮贊
呱……呱……/[俄]屠格涅夫/24
鳥啼/[英]勞倫斯/26
第二專題 和平的祈禱(研習·探討·活動)
◎ 遭遇戰爭
一個人的遭遇(節選)/[蘇聯]肖洛霍夫/33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爾/42
◎ 黑暗中的心跡
安妮日記(節選)/[德]安妮·弗蘭克/52
◎ 歷史畫外音
圖片兩組/60
第三專題 歷史的回聲(文本研習)
◎ 後人之鑒
六國論/蘇洵/67
阿房宮賦/杜牧/69
◎ 千古江山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72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73
◎ 永誌不忘
落日/朱啟平/75
消息二則/81
第四專題 慢慢走,欣賞啊(活動體驗)
◎ 一花一世界
荷塘月色/朱自清/89
聽聽那冷雨(節選)/餘光中/92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99
亡人逸事/孫犁/103
◎ 永遠的舊故事
祝福/魯迅/110
邊城(節選)/沈從文/127
◎ 總借俊眼傳出來
林黛玉進賈府/曹雪芹/143
10.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的全部課文原文
前兩天我們學業水平測試
老師專門給記了必背。
不知道樓主哪兒的。反正我們是新課標。
老師說考試的時候得出各個版本都有的文章。
嘿嘿。所以,偷個懶。
就好好掌握這些吧:
沁園春
鴻門宴
採薇
歸園田居
蘭亭序
赤壁賦
蜀道難
登高
琵琶行
錦瑟
勸學
師說
念奴嬌
永遇樂
滕王閣序
項脊軒志
陳情表。
至於重點課文,老師大概都講每個單元的前兩課。
其實課文無所謂的
主要是文言文一定得好好學。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