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語文學習

語文學習

發布時間: 2020-11-22 13:24:32

語文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初中是一個為高中打基礎的過程,初中最後的學習是為了以後的高考.當然,學好語文的技巧能夠讓你在考試中比別人高一等.下面就來一起看看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方式方法吧!

詩歌鑒賞套用術語

一般學好語文還是要多寫,多看的,需要寫作,需要背誦書當中的一些古代文,這些都有助於你考試的時候提高自己的成績.所以呢,請一定要多寫多看.

上面這三種學習方法都是關於怎麼學好初中語文的,希望大家呢,可以借鑒一下.最後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成績,考上理想的高中.

Ⅱ 語文學習的技巧有哪些

大量閱讀,背誦經典,反復練習寫作,多觀察生活寫日記,記下內心感受。

Ⅲ 學習語文需要什麼能力

一、書寫能力。二、閱讀能力。三、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四、積累能力:字、詞、句、篇的積累。五、語感思維品質。六、學習方法和習慣。七、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一、書寫能力

俗話說:「字如其人」,所以,語文學習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書寫能力,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做到規范、端正、整潔,並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當然,我們主張學生練好寫字的目的是使他們能正確、工整、流利地進行書寫,而不是要讓他們都成為書法家。

如何培養:①激發學生,提高興趣。根據學生崇拜名人的心理,給他們講述一些古今大書法家勤學苦練的動人故事,如王羲之每天臨池學書、岳飛沙上練字等,學生就會被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練字的精神所感染,為他們高尚的人格所打動,由此激發學生熱愛書法的感情與參與意識。

②嚴格要求,因材施教。書寫訓練需有嚴格的要求,並加以指導,已達到良好的效果。家長也應該積極配合,關注家中學生的書寫習慣,讓學生校內校外一個樣,逐步達到「習慣成自然」提筆即寫字的境界。

③定期舉行作業展覽,展評學生的書法作業、作品,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多表揚,多鼓勵,使學生樹立信心,調動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到練習寫字的活動中,提高書寫水平。

④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學生的書寫能力重在長期堅持,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讓學生堅持練習,形成習慣。剛開始,學生不易堅持,適當需要一些強制措施,等到練習一個階段以後,學生便會自己主動去練。實際上書寫不僅對學生的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具有一定的工具性,還對學生的右腦開發和心理發展有重要作用。

二、閱讀能力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語文課程標准》中把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當作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閱讀可以增加我們的知識積累,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想像力,改善我們的思維品質,提升我們的創造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分解到各學段,其中: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第四學段(7-9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初中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如何培養: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在於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構建閱讀知識體系,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學生有了課外閱讀興趣,就會努力尋求閱讀機會,從中獲得閱讀滿足,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②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厚積才能薄發。

③指導學生課內閱讀,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書目。要求學生廣泛閱讀一些他們本來應涉獵的好書,擴大閱讀量,以擴大其知識面,提高其閱讀能力,當然這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序地進行。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讀物。

④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引導幫助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制訂個人讀書計劃,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學生讀書計劃落實的情況,適當舉辦讀書節活動。家長們言傳身教,經常帶學生去圖書館、書店逛逛。

三、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

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素養。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如何培養:①根據每個學段目標中專門有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關注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利用課文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②在課堂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熟練運用語言的技能。例如:從低段開始,訓練學生說話要完整,別人發言要認真傾聽。

③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清楚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四、積累能力:字、詞、句、篇的積累

俗話說:「滴水成冰」,語文知識就要靠日積月累,慢慢積攢,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引導學生積累並運用是廣開習作思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隨時隨處都要注重字、詞、句、篇一點一滴的積累,遣詞造句、組句成段、連段成篇。

如何培養:①准備一個積累本,積累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經常誦讀。強制積累的知識不僅達不到效果反而是一種負擔,所以,要讓學生提高積累興趣,積累自己喜歡的東西,並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②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積累,如廣告牌、超市商品等,增加課外詞彙量,家長平常帶學生外出,也可以主動介紹周圍的東西,拓寬學生知識面。

③養成自己查字典、找資料的好習慣。

④持之以恆,學以致用。將自己積累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口語表達和寫作中。

五、語感思維品質

新《課標》把「培養語感」作為語文素養的一個重要內涵,體現了語文課程的獨特性。在閱讀教學中,只有注重語感訓練,引導學生想像語言的形象性,感悟語言的意蘊,領會語言的情韻,進行個性化閱讀,才能有效地培養和發展思維品質,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如何培養:①想像語言的形象,發展思維的敏捷性。通過反復朗讀,配樂朗讀,播放錄像等引導學生想像語言畫面,培養語感。

②感悟語言的意蘊,發展思維的深刻性。學會品詞析句,深入思考,積極交流討論。

③領會語言的情韻,發展思維的創造性。創設情境氛圍,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或創造力,使學生群體為求知而樂,聯系日常生活體驗,調取自身閱讀積累,深入品味文章內涵。

六、學習方法和習慣

培養初中學生對於語文學習的好習慣是語文課程進行的首要任務。著名文學家葉聖陶老先生對此也說過:「語言文學不僅僅是一種知識的運用,更是一種習慣的養成。」語文學習習慣是不可以復制的,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身的語文學習習慣養成方法,而且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也是不同的,只有養成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習慣,才能在今後的學習探索過程中形成真實的語文能力。」

如何培養:①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專注力。首先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是自身發展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不明白這一點,學生就會討厭語文,從而使學習語文成為心理負擔。

②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家長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③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性格特點、思維品質找准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記筆記的方式,復習的有效時間。

④表揚肯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的習慣。

七、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搡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是從學習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的。對於每一個語文學習中的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自我,應重視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

如何培養:①體會教材中蘊含的意境之美、人性之美、哲理之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品味。誦讀經典著作,學習古典文化,學會誦讀、鑒賞古詩詞,體驗古詩詞的韻律美,節奏美。

②感悟生活,發現生活之美,堅持寫作創新,書寫生活之美。

③經常去博物館、藝術館,參加畫展等,學會欣賞,提高審美品味和情趣,陶冶情操。

④拓展學習空間,參加文學、書法等興趣小組,自編自演話劇等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Ⅳ 如何有效學習語文

高效學習語文的原則及方法,給大家參考:
1、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
每天,能認真的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的背幾首詩,仔細的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系,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4、博研結合。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5、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雲: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局限於課堂是學不好的。

Ⅳ 語文學習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語文學習,要做到三個堅持:
1、堅持背誦。
語文中的古詩詞、文言文的學習是重點也是難點。這類知識的學習,源於課堂,所以基本的是要專心聽課。而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積累,積累的好辦法就是背誦。背誦詩詞(包括一些課外延伸的)以及詩詞賞析的一些特定句式和特定用詞;把文言文的若乾重要篇章熟記在心,文言的實虛詞、句式等知識也就已經包含在其中了。
2、堅持閱讀。
堅持閱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堅持做閱讀理解,如果能夠做到每天至少練習一篇閱讀那就更好了。做完之後與參考答案作比較:有哪些點是你沒想到的?又有哪些點是回答得不夠准確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後只是「哦,原來是這樣」就過了,一定要學會分析你為什麼沒答上來,比如審錯題意、閱讀抓取關鍵信息能力差等方面。二是堅持課內外閱讀,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大多得益於課外閱讀。要提高自身的閱讀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課內的閱讀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的訓練。課外閱讀的內容是比較寬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據課內閱讀進行延伸,因為文章,包括閱讀理解都會有來源說明。人選書不好選,但書選書就容易多了,你讀的書越多,你就越知道怎麼選。
對於學生來講,平時課業也較多,想要大量的課外閱讀相對也是有難度的。所以對於課外閱讀,建議學生學習掌握快速閱讀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閱讀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練習過的「精英特快速閱讀」,掌握到一兩千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3、堅持練筆。
練筆主要是為了語文中的寫作。練筆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二是及時記下自己的生活中或閱讀中的一些理解和感受;三是根據考卷中的一些作文題,進行特定的訓練。
對於寫作的素材積累主要包括三方面:①背誦中積累。教材中優美語句、篇章、精彩片斷,都是很好的素材。②現實生活中吸收積累,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學習、休息、文娛體育活動,還是走街串巷,或是旅遊觀賞、社會實踐、社區活動中,都要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多看、多聽、多想、多吸收。③閱讀中積累,這又回到了我前面說的「堅持課內外閱讀」,閱讀的過程中,要多注意收集摘錄,平時一有時間就可以拿來翻翻,久而久之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會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活躍在你的腦海和文章中。

Ⅵ 如何學好語文

學語文,就是要「背」

學語文最重要的基礎是「積累」,第一個難關就是「識字」,字要熟練會寫的話,還是需要抄幾遍的。通過次數的累積,達到一定的記憶。

那些文章寫得好的人,他們懂得什麼樣的語言讀起來舒服,怎樣寫可以把其中的音樂感、節奏感把控好,同時,道理也能夠講清楚。他們是天生就懂得這些嗎?當然不是。他們也是經過不斷的讀到好的文章,從中領會了如何更好的去組織語言。

學語文本身是要下點功夫的,平時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記憶非常重要。尤其年紀小的時候,要下點功夫、記點東西,背點東西,學點東西,特別是詩歌、好的文章等等,更應該從小就背起來,這都是對文化底蘊的積累。蘇東坡講「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你腹中沒有東西,臨時去想詞怎麼能想得出來呢?

記憶力和創造力從不矛盾

創造性是怎麼來的呢?因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後才會有創造。

寫文章也是「創造」,本來沒有這篇文章,現在創造出來,你怎麼創造出來?因為看得多,記得多,詞語掌握多了才寫得出來,誰創造得好就是因為他積累得多。

所以文學就是這么回事情——

首先,是積累、吸收;然後,在自己腦子里編程;最後,才是吐出來表達。

創造力是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記憶的積累,突破常規,舉一反三,在積累的基礎上,尋找新的東西。你積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語言越豐富,你的表達就越好。

猶太人有句話,和我們中國的學習方法很像,他說小時候應該學會一種「生吞之功」,就是你要會生吞活剝,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東西吃多了以後他自己學會消化。

胡適曾經說過這樣的一段話:我9歲的時候特別喜歡一句話:人心曲曲彎彎水,世事重重疊疊山。我就是覺得好玩,並不是很懂。到了60歲,我還是喜歡這句話,這時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9歲的胡適真的不理解嗎?他不理解不會感到喜歡的。其實9歲也算理解,60歲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罷了。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都這樣,更復雜的話你怎麼理解?很多東西小時候解釋再多也理解不了,長大了,閱歷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剝」沒關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夠了,脂肪有了,維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這裡面有沒有葡萄糖,有沒有維生素,卻沒有吃東西。你說十年下來,你會瘦成什麼樣?

寫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實孩子「吞下去」這么多,也是為了「吐出來」,也就是寫出好作文。

很多家長發愁,孩子寫作沒創意,其實關鍵在於,我們總是讓孩子按照套路寫作文,現在就算寫好了,長大後就肯定也不會寫。因為他的思維被放進了框里,被鎖鏈鎖住了。

記憶是一個基礎,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記憶力,我們要吸收記憶的是經典和值得記憶的東西,而不是記憶一些條條框框套路性的東西。

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多讀書,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鑒別能力。孩子沒讀幾篇文章我們就給他一個題目,要他創造,即便是創造出來,也是很浮在表面的東西。

Ⅶ 學習語文的感想

筆者收集了一些資料供樓主參考,樓主再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修改一下就行了,希望能夠解決樓主的問題
下面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個人學習語文的心得。想要學好語文最主要的就是多看、多讀、多寫。
我們先說多看,多看指的就是多觀察。要寫出一篇好文章首先就要細心觀察。觀察分人和動物觀察、物品觀察和事物觀察。先說人、動物觀察。首先是要學會觀察人和動物的外表、神態和動作。漸漸要學會通過觀察人和動物的外表、神態和動作來推想這個人或動物的心理活動,如果有人想說話,但出於某種原因不能說,你可以推想她(他)的心裡話。再說物品觀察,物品觀察比較簡單,只要觀察這件物品的外型和表達著什麼品德?有什麼寓意?事物觀察要觀察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和受到的教育或啟發。是不是有點兒難?沒關系,慢慢來。
我們再來看看多讀,多讀指的是多讀一些文學色彩濃厚的好書和好文章。高爾基有句話說得好,「書要算是人類在走向未來、幸福、富強的道路所創造的一切最復雜、最偉大的奇跡」。從這可見到讀書的重要。別忘了讀書的同時要積累你認為用的好的詞句,還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讀完了別忘了思考一下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作者寫這本書或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麼……多讀好書和好文章再多積累、多思考對我們寫作文是很有好處的說說多寫吧,多寫就是多寫作。只要你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有一定的閱讀量還有寫作時錯別字少,再多多練筆,熟能生巧,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寫出好文章,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
http://chjef.woku.com/article/590761.html
學習語文的心得
我認為不論學什麼,想要學好,首先的條件就是要對所學的抱著熱忱。所以想學好語文,就要讓自己喜歡它。
以下便是我對學習語文的一些心得:
語文的學習首要積累。平時在看書的時候,看到一些比較常見的詞語或我們習慣寫又常寫錯的字音,就可以把它們記起來,並要把這種行為強化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讀書習慣,這樣就可以多積累一些基礎知識。當然知識不用很快就會遺忘,所以有空的時候,比如說走路時,等公車時把積累的知識回憶一下,自己假設一些簡單的題目來回答,加深印象。
其次,課堂40分鍾也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渠道,特別時對積累知識比較少的同學來說。課前預習時融入課堂中的關鍵,在上課之前先閱讀課文范圍內的資料,你就可以集中精神,有效吸收老師的說明和重點,並將重點記下來。課堂結束後,盡快復習一次筆記。
在上課時,當老師反復強調某個知識點時,要認真記好,因為這通常對我們很有幫助。
再次,就是要有一個計劃和安排好時間。你可以先給自己定一個遠期目標,再在遠期目標之下列出中期目標,再分成短期目標,分得愈多愈好,每一個小目標會讓你做得更好沖勁、更有信心。
最後時關於記憶。語文中有很多需要記住的東西,如何記得住也是很重要的。背誦時重復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或者是利用小故事或簡短的對話,把知識串起來以幫助記憶。保存記憶的方法是:設法讓自己堅信你所讀的,是非記不可的,而且日後一定要拿出來用的。這個方法可以增加我們將知識放入貯存場的機會
參考:
http://mypage.zhyww.cn/post/200701/135920.html

Ⅷ 學習語文的方法

如何學好語文
語文分三部分——基礎——課上認真聽,課下認真完成作業。考試前在理解的基礎上,背好。保證基礎部分不能丟分的。
——閱讀——課內閱讀,這部分跟著老師走不能丟太多分的。
——課外閱讀,要多下點功夫,平時多讀書,提高理解能力。
——寫作——這是一個拉分的環節,同樣要多下點功夫。這里重點向您介紹一下寫作方法:
1、好的文章源於生活,寫你的所見、所聞;寫你的親身體會;寫出你的真情實感,這樣的文章,才會生動感人。
2、寫作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對當今的應試教育,你不妨學會一些技巧。比如,平時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開頭及結尾。以備考試用之。
3、多讀書,用心讀,學會借鑒。好的文章、好詞、好句,學會積累。
4、確立新穎、獨特的文章標題。有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堅持寫日記,既能練筆,又積累了素材。
6、學會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詩詞歌賦,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說服力。
7、好詞好句的用法,好詞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給你的文章增添色彩,並使文章得以升華。但要恰到好處,不宜過多,過多會顯得華而不實。
8、學會套用,即變通的能力,以不變應萬變
9、接近大自然,節假期走出去,見多才能識廣。
10、接近大自然還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豐富多彩。

Ⅸ 怎樣學好語文

學好語文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給大家一些學好語文的方法吧:
1、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
每天,能認真的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的背幾首詩,仔細的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系,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4、博研結合。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5、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雲: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局限於課堂是學不好的。

Ⅹ 語文的學習方法

很多家長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語文簡單易學,英語數學才是重難點,因此對語文不夠重視。
其實不然。語文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其他科目的成績。在教育部公布的中高考改革細節中,我們也不難發現,語文將成為學校必須重視的科目。
一、語文能力很重要
對於「讀書」二字,語文能力很重要。
語文的學習是持續終身的過程,它對我們每個人幫助最大的,也是最有用的一門科目。
沒有語文,你看不懂任何的高深文字背後的道理,也理解不了任何人文情懷。
北大教授陳平原就說過,人一輩子的道路,取決於語文。
每年教育部都在改革,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其中語文在12年基礎教育中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可謂「得語文者得高分,得閱讀者得天下」。
二、語文學習中會遇到什麼問題?
1、語言基礎掌握不牢
2、古詩詞理解不透徹,背誦不牢固,容易遺忘
3、閱讀能力差,答題沒章法
4、寫作沒靈感,結構混亂
......
通常,孩子常見的失分點在於詞語解釋和翻譯上扣分最多,常考的詞語都要進行歸納他的用法和它的不同解釋,課堂上老師可能不會總結得這么細,需要孩子在課外多下功夫。
孩子們如果能有效掌握學習技巧,就能讓事半功倍,提高學習的效率,那麼有什麼好方法呢?
三、語文學習有哪些方法?
有人說,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第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第二,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第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第四,一回生,二回熟!
話雖如此,但是能堅持做到的人寥寥無幾,堅持下來的都是學霸了。
其實,學習語文最核心方法其實是培養語文學習思維。培養慣性學習思維,可以貫穿初中、高中、大學的語文學習,甚至是在閱讀每一本書,都能幫助孩子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語文思維?
四、如何培養孩子的語文思維?
第一,需要培養孩子的思維原理就是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就像是一棵樹,主幹是知識主題,每一根樹枝,就是裡面的知識點,花、果、葉則是知識點的詳細內容。語文,也需要孩子去做結構化的歸類。比如我們以上提及到的四大難。字音字形、成語、病句、古文實虛詞、現代文閱讀、作文是各個樹枝,我們要引導孩子往裡面添加我們的葉子、花朵、果實。
其次,我們要做分章節歸納。每個單元的學習,孩子要形成有一個意識:今日事今日畢,每個單元或每課後,必須及時總結這個單元出現的知識點。總結就是孩子每次順手積累下來,不需要額外找時間再做。這些東西就是每次孩子單元測驗前語文可以復習的「寶典」,而且是僅僅適用於他的,這樣的針對性就非常強了。
第三,培養孩子的是可視化思維。這屬於結構化思維裡面的另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對於孩子背誦課文,理解、背誦古詩文上有很大的作用。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大腦對於圖像的接受度是要遠遠高於文字的,所以在背誦古詩詞、背誦課文的時候如果孩子的腦海裡面有畫面感的話,會更有記憶點。
第四,思維原理是使用記憶術。在語文的學習當中,會有大量的同音字、形近字,還有大量的文言文實詞、虛詞、等等。那麼這些看似毫無章法的東西要如何去整理呢?比如說,薄荷的薄有三個讀音,一般老師會直接組詞告訴你,薄有三個讀音,分別組詞是bao紙,bo煙,bo荷,好了,組詞的當下孩子是記住了,但是下一次碰到了,這樣的情況孩子即使積累到了自己的積累本裡面,他還是無法理解,因為沒有記憶點,靠死記硬背只能記得住一時。
五、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是預習。每天利用10分鍾,預習課文能幫助孩子熟悉知識內容,帶著以下的幾點內容去完成預習:
1. 本課大致的文章結構是什麼?
2. 本課內容需要我掌握之前的哪些基礎,和前面的哪些知識點是銜接的?
3. 我估計哪些內容是重難點(生字詞、重要詞句賞析、中心思想)?
如果孩子都針對這三點問題,做好了草稿,他的預習已經完成。讓孩子檢驗自己預習是否有效的方法是,再問自己兩個問題。
1. 你產生了明確的問題和疑惑了么?
2. 你的問題足夠清晰嗎?
當孩子已經列出了3-5個的問題與答的清單,寫在草稿本或者筆記本上時。到此,孩子的有效預習就已經完成了,並且之花10分鍾。
第二是上課。上課的時候,孩子需要比對著自己的問題清單,逐個解決,再輔以老師上課補充的新的知識點,課程內容就非常清晰了。
並且,孩子可以隨手把課程的內容畫出結構圖,裡面有新知識點、有字詞、有自己的問與答等等。這個結構圖 ,就是前面所講的思維原理裡面的可視化思維的具體要求。
第三就是復習。復習要在寫作業之前就要開始做,因為復習比做作業的重要性還要大。復習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即時復習,另一個是總結復習。總的來說,復習講究方法。
即時復習裡麵包括:
1. 完成課堂作業。
2.檢查當天課程是否還有疑問,如果有,要再次進行解決。
3.檢查當天學的內容是否有做結構化梳理
4.當天做作業有疑問的題目要用特殊記號,相關內容要放進相關的歸納本(例如字詞)
總結復習,顧名思義,它是一個階段性的復習,一個單元、一個章節、一個學期甚至中考,都是一個階段,或者換一個說法,總結復習就是聞故而知疑難。那麼在總結復習裡面,就更需要用到上文所提及到的思維原理——結構化思維去為這些內容進行分類。

熱點內容
福建教育學校 發布:2025-09-21 01:31:13 瀏覽:783
初三月考班主任發言 發布:2025-09-20 22:43:29 瀏覽:29
鐵軍老師 發布:2025-09-20 22:09:17 瀏覽:369
亂碼英語 發布:2025-09-20 17:36:36 瀏覽:446
初中歷史課件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20 17:25:25 瀏覽:605
高一英語教學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20 16:10:10 瀏覽:993
南京小學數學 發布:2025-09-20 14:23:56 瀏覽:542
大二化學 發布:2025-09-20 12:26:52 瀏覽:201
路路老師照片 發布:2025-09-20 12:14:17 瀏覽:967
寫老師的評語 發布:2025-09-20 09:55:18 瀏覽: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