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發布時間: 2020-11-22 13:34:30

Ⅰ 四年級數學上冊買文具的教案

《文 具 店》

教材分析:教材創設文具店一角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對「買4塊橡皮多少元」展開討論。由於是求4個0.2是多少,與整數乘法意義相同,學生列出乘法算式是沒有問題的。再讓學生探索0.2×4等於多少,學生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教師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解釋並交流。具體的教學過程可參考前面的教學設計片段。教材中呈現的方法都突出體現了乘法的意義,分別運用連加、元角分的轉化和藉助直觀模型得出了結果。
教學內容:小數乘法的意義(第38-3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2、結合小數乘法的意義,能計算出簡單的小數與整數相乘的得數。
重難點:
結合乘法的意義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法
課前准備:主題圖、投影儀、方形圖、學生學具等。
教學過程:
一、 課前談話
你們開學為自己買了哪些文具?
二、文具店
老師也想買一些文具,我邀請你們陪我一起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展示主題圖,板書:文具店。)
你從文具店的這個櫃台獲取了哪些信息?
每支0.3元,也就是多少錢一支?
0.4元、0.6元呢?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即時評價)
我遇到了一個問題,想請你們來幫我解決:我想買4塊橡皮需要多少元?(板書:買4塊橡皮需要多少元?)
請在練習本上列式,寫完想一想為什麼這樣列式?
你怎樣列式?為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0.2×4
0.2×4表示什麼?
4個0.2得多少?(板書:=)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
表達好了,再思考一下,4個0.2得多少還可以怎麼想?
OK了就跟4人小組交流一下想法。
0.2×4等於多少?你是怎麼想的?
還有誰想說?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同學們想了這么多的方法計算小數乘法,書上38頁也展示了3位小朋友的想法,看一看,有沒有跟你的想法一樣的?有就請在旁邊畫「√」,沒有的話就在空白處加上你的想法。
以後我們可以從這些方法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不管用什麼方法,計算結果都應該一樣。請把這題的計算結果填在書上38頁空白處。
三、 試一試
請看到39頁試一試,這一題是什麼意思?(先列式,再塗色,最後根據塗的結果把得數寫上。)
請獨立完成。 巡視指導。
跟同桌說說你是怎麼做的。
要求「買3支鉛筆需要多少元?」你是怎麼做的?
對的給自己畫一個「」。
第2題,誰來說?
對的給自己畫一個「」。
四、 練一練
第1題:你能計算4×0.3嗎?跟同桌說說你的想法。
第2題:塗一塗,填一填。
這道題是什麼意思?
每個正方形代表「1」,這里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每小格就代表(0.01),0.01×10表示什麼?就是要我們塗出什麼?(讓我們塗出10個0.01)
0.01×50呢?0.01×100呢?(塗出50個0.01和100個0.01。)
請動手塗一塗,然後再填空。
0.01×10你是怎麼塗的?
0.01×50表示什麼?10個0.01塗1個豎條,那麼50個0.01就應該塗……
(展示)是這樣嗎?這個圖用小數表示就是(0.5)。
0.01×100你怎麼塗?
根據剛才塗色的結果,你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
不塗色,看你能不能快速搶答?0.01×1000=?0.01×10000呢?
你發現什麼規律?跟同桌說一說。
誰來說?你發現什麼規律?
還有誰想說?(即時評價。)
這題做得全對的,給自己加一顆「☆」,發現了規律的給自己畫一個「」。
得「☆」的舉手;得「」的舉手;。
五、 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和你的同伴分享一下吧!
今天同學們都很棒!想出了很多方法來計算小數與整數的乘法,在這些方法中,你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不管用什麼方法,都要細心!

Ⅱ 四年級上冊數學《1億有多大》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數學實踐活動課,顧名思義為:數學+實踐活動。活動是形式,是數學內容的載體和實際目標的手段。數學實踐活動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觀察、分析、研究問題,從而明確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在於應用。養成從數學的角度考慮日常事務的習慣。為此,要根據小學生的好奇、好動、有較強求知慾的特點,盡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組織形式能「動」。
本節課設計基於兩點:1、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通過討論和交流豐富學生對1億有多大的直觀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2、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33-34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探究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通過量一量、數一數讓學生充分感受一億的大小,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2、初步滲透用局部解決整體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在活動探究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知一億的大小
難點:數感的培養
教學准備:
課件、紙、尺、計算器、電子表、實驗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教師板書「100000000」,提問:這個數是多少?應該怎樣讀?
2、1億是由( )個千萬組成的、由( )個百萬組成的.
師:僅僅知道這些知識還是不夠的,今天我們一起去研究一億有多大。(揭題)
二、合作探究
1、猜一猜。
課件出示研究問題:
(1)1億張紙又疊起來大約有多厚?
(2)數一億紙,大約要用多久
(3)一億粒大米大約有多重?
(4)當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大約可以繞地球赤道多少圈?(地球赤道全長是40000000米)
學生發揮想像,說說自己想像中1億的大小。
師:同學們的想像力可真豐富,老師也和你們一樣好奇,不知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有什麼好方法進行驗證嗎?
2、確立研究的問題
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課前材料准備情況,合理分組,選擇課堂上
能進行實驗操作的研究問題(1)或(2)。
3、確定研究方案
選擇問題(1)的小組說說應如何進行測量?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是否真的要量出1億張紙疊起來直接進行測量呢?不能直接測量怎麼辦?啟發學生說出:可以先測量一部分紙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體是多少。
教師繼續提問:那「部分」應該取多少呢?
啟發學生說出:可以先量出100張紙的厚度或1000張紙的厚度。
教師追問:你們為什麼不取101張、1021張呢?
教師說明:為了計算方便,應該取整百、整千、整萬的數量。
選擇問題(2)的小組說說如何去數一億張紙?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先數出10張或100張紙所需要的時間?
師:為了計算方便應取整十秒算。電子表上的秒數最好從整秒開始計時。
[設計意圖:通過描述研究方案的過程,初步滲透用局部解決整體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實驗操作
教師提供實驗記錄表:

小組成員:

活動名稱:

10張紙

100張紙

1000張紙

計算過程:

結論:

各小組依據方案開展活動,並將獲得的數據、推算過程記錄在記錄表中。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有針對性地指導、幫助。
5、交流匯報
(1)小組交流活動過程及體會。
啟發學生發現:選擇基數不同,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
得出:基數越大,誤差越小。
(2)驗證猜想
(3)進一步想像一億有多大?
我們教學樓的一層約4米高,1萬米就相當於2500層樓那麼高。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操作實驗、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量一量、數一數來體驗一億的大小,發展數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在活動探究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三、綜合應用
1、簡要說說問題(3)一億粒大米有多重?的研究方案
課件顯示數據:我國約有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那麼全國1天大約可節約多少粒?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3億粒米又夠多少人吃1天呢?
師:了解到這種情況,你有何感想?(滲透思想教育)
2、讀有關「1億有多大」的信息。
①1億張紙疊在一起,比珠穆郞瑪峰還要高。
②1億個點,一刻不停地畫,每秒鍾畫一個點,需要3年2個多月。
③1億滴水可匯成3333升水,可裝四輛大型運水車。
④1億粒米大約重2500000千克,用載重量為10噸的卡車來運,需250輛同時運才能運完。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我們是怎樣來進行研究的?
師:1億確實很大,浪費的確嚴重。但它再大,基數還是1。節約應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從節約每一張紙,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五、作業布置
課後研究問題(4)當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可以繞地球赤道多少圈?(地球赤道全長是40000000米)

熱點內容
教師反思日記 發布:2025-09-21 03:46:57 瀏覽:193
福建教育學校 發布:2025-09-21 01:31:13 瀏覽:783
初三月考班主任發言 發布:2025-09-20 22:43:29 瀏覽:29
鐵軍老師 發布:2025-09-20 22:09:17 瀏覽:369
亂碼英語 發布:2025-09-20 17:36:36 瀏覽:446
初中歷史課件免費下載 發布:2025-09-20 17:25:25 瀏覽:605
高一英語教學工作總結 發布:2025-09-20 16:10:10 瀏覽:993
南京小學數學 發布:2025-09-20 14:23:56 瀏覽:542
大二化學 發布:2025-09-20 12:26:52 瀏覽:201
路路老師照片 發布:2025-09-20 12:14:17 瀏覽: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