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試卷
① 九年級數學中考試卷
中考數學專題復習——壓軸題
1.(2008年四川省宜賓市)
已知:如圖,拋物線y=-x2+bx+c與x軸、y軸分別相交於點A(-1,0)、B(0,3)兩點,其頂點為D.
(1) 求該拋物線的解析式;
(2) 若該拋物線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為E. 求四邊形ABDE的面積;
(3) △AOB與△BDE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請予以證明;如果不相似,請說明理由.
(註:拋物線y=ax2+bx+c(a≠0)的頂點坐標為 )
.
2. (08浙江衢州)已知直角梯形紙片OABC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位置如圖所示,四個頂點的坐標分別為O(0,0),A(10,0),B(8, ),C(0, ),點T在線段OA上(不與線段端點重合),將紙片折疊,使點A落在射線AB上(記為點A′),摺痕經過點T,摺痕TP與射線AB交於點P,設點T的橫坐標為t,折疊後紙片重疊部分(圖中的陰影部分)的面積為S;
(1)求∠OAB的度數,並求當點A′在線段AB上時,S關於t的函數關系式;
(2)當紙片重疊部分的圖形是四邊形時,求t的取值范圍;
(3)S存在最大值嗎?若存在,求出這個最大值,並求此時t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 (08浙江溫州)如圖,在 中, , , , 分別是邊 的中點,點 從點 出發沿 方向運動,過點 作 於 ,過點 作 交 於
,當點 與點 重合時,點 停止運動.設 , .
(1)求點 到 的距離 的長;
(2)求 關於 的函數關系式(不要求寫出自變數的取值范圍);
(3)是否存在點 ,使 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請求出所有滿足要求的 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4.(08山東省日照市)在△ABC中,∠A=90°,AB=4,AC=3,M是AB上的動點(不與A,B重合),過M點作MN∥BC交AC於點N.以MN為直徑作⊙O,並在⊙O內作內接矩形AMPN.令AM=x.
(1)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MNP的面積S;
(2)當x為何值時,⊙O與直線BC相切?
(3)在動點M的運動過程中,記△MNP與梯形BCNM重合的面積為y,試求y關於x的函數表達式,並求x為何值時,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5、(2007浙江金華)如圖1,已知雙曲線y= (k>0)與直線y=k′x交於A,B兩點,點A在第一象限.試解答下列問題:(1)若點A的坐標為(4,2).則點B的坐標為 ;若點A的橫坐標為m,則點B的坐標可表示為 ;
(2)如圖2,過原點O作另一條直線l,交雙曲線y= (k>0)於P,Q兩點,點P在第一象限.①說明四邊形APBQ一定是平行四邊形;②設點A.P的橫坐標分別為m,n,四邊形APBQ可能是矩形嗎?可能是正方形嗎?若可能,直接寫出mn應滿足的條件;若不可能,請說明理由.
6. (2008浙江金華)如圖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己知ΔAOB是等邊三角形,點A的坐標是(0,4),點B在第一象限,點P是x軸上的一個動點,連結AP,並把ΔAOP繞著點A按逆時針方向旋轉.使邊AO與AB重合.得到ΔABD.(1)求直線AB的解析式;(2)當點P運動到點( ,0)時,求此時DP的長及點D的坐標;(3)是否存在點P,使ΔOPD的面積等於 ,若存在,請求出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② 初三數學期末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3分)
1、拋物線 的對稱軸是( )
A、 B、 C、 D、
2、拋物線 的頂點坐標是( )
A、 B、 C、 D、
3、二次函數 的圖象如圖所示,則( )
A、 , B、 ,
C、 , D、 ,
4、如圖,在 中,點 在 上, ,垂足為點 ,若 , ,則 的值是( )
A、 B、 C、 D、
5、給出下列命題:
①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②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③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④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是菱形。其中真命題的個數為( )
A、4 B、3 C、2 D、1
6、給出下列函數:① ;② ;③ ;④ 。其中, 隨 的增大而減小的函數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7、已知一次函數 與 ,它們在同一坐標系內的大致圖象是( )
8、如圖, 是不等邊三角形, ,以點 、 為兩個頂點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三角形與 全等,這樣的三角形可以作出( )
A、2個 B、4個 C、6個 D、8個
9、二次函數 的圖象如圖所示,那麼下列四個結論:① ;② ;③ ;④ 中,正確的結論有(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10、如圖,在梯形 中, ‖ , , , , ,則此梯形的面積是( )
A、24 B、20 C、16 D、12
11、如圖,線段 、 相交於點 ,欲使四邊形 成為等腰梯形,應滿足的條件是( )
A、 , B、 , ,
C、 , D、 ,
二、填空題(每題3分,共30分)
12、如圖,點 是正 和正 的中心,且 ‖ ,則 =_______。
13、某次數學測驗滿分為100(單位:分),某班的平均成績為75,方差為10。若把每位同學的成績按滿分120進行換算,則換算後的平均成績與方差分別是_________。
14、李好在六月月連續幾天同一時刻觀察電表顯示的度數,記錄如下:
日期 1號 2號 3號 4號 5號 6號 7號 8號 … 30號
電表顯示(度) 120 123 127 132 138 141 145 148 …
估計李好家六月份總月電量是___________。
15、將正方形 的一個頂點與正方形 的對角線交叉重合,如圖⑴位置,則陰影部分面積是正方形 面積的 ,將正方形 與 按圖⑵放置,則陰影部分面積是正方形 面積的____________。
16、拋物線 的頂點關於 軸對稱的點的坐標為_________。
17、在 中, , 是斜邊 上的中線,將 沿直線 折疊,點 落在點 處,如果 恰好與 垂直,那麼 等於________度。
18、已知 是 的角平分線,點 、 分別是邊 、 的中點,連結 、 ,在不再連結其他線段的前提下,要使四邊形 成為菱形,還需添加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可以是__________。
19、下列四個圖形中,圖①是長方形,圖②、③、④是正方形。把圖①、②、③三個圖形拼在一起(不重合),其面積是 ,則 _________,圖④的面積 _________,則 ________ (填「>」「=」或「<」)。
20、已知方程 ( , , 是常數),請你通過變形把它寫成你所熟悉的一個函數表達式的形式,則函數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成立的條件是________,是_____________函數。
21、如圖,在平行四邊形 中,點 、 在對角線 上,且 。請你以點 為一個端點,和圖中已標明字母的某一點連成一條新線段,猜想並證明它和圖中已有的某一條線段相等(只需證明一組線段相等即可)。
⑴連結:___________;
⑵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證明: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題(22~26題每題6分,27題7分,共37分)
22、如圖,矩形 中,點 是 與 的交點,過點 的直線與 、 的延長線分別交於點 、 。
⑴求證: ;
⑵當 與 滿足什麼條件時,四邊形 是菱形?並證明你的結論。
23、如圖, 是 的弦, 切 於點 , , 交 於點 ,點 為弧 的中點,連結 ,在不添加輔助線的情況下,
⑴找出圖中存在的全等三角形,並給出證明;
⑵圖中存在你所學過的特殊四邊形嗎?如果存在,請你找出來並給出證明。
24、操作:將一把三角尺放在邊長為1的正方形 上,並使它的直角頂點 在對角線 上滑動,直角的一邊始終經過點 ,另一邊與射線 相交於點 。
探究:設 、 兩點間的距離為 。
⑴當點 在 上時,線段 與線段 之間有怎樣的大小關系?試證明你觀察得到的結論(如圖⑴)。
⑵當點 在邊 上時,設四邊形 的面積為 ,求 與 之間的函數解析式,並寫出函數的定義域(如圖⑵)。
⑶當點 在線段 上滑動時, 是否可能成為等腰三角形?如果可能,指出所有能使 成為等腰三角形的點 的位置,並求出相應的 的值;如果不可能,試說明理由(如圖⑶)。(圖⑷、圖⑸、圖⑹的的形狀、大小相同,圖⑷供操作、實驗用,圖⑸和圖⑹備用)
25、如圖,已知四邊形 中,點 、 、 、 分別是 、 、 、 的中點,並且點 、 、 、 有在同一條直線上。
求證: 和 互相平分。
26、已知:拋物線 與 軸的一個交點為 。
⑴求拋物線與 軸的另一個交點 的坐標。
⑵點 是拋物線與 軸的交點,點 是拋物線上的一點,且以 為一底的梯形 的面積為9,求此拋物線的解析式。
⑶點 是第二象限內到 軸、 軸的距離的比為5:2的點,如果點 在⑵中的拋物線上,且它與點 在此拋物線對稱軸的同側,問:在拋物線的對稱軸上是否存在點 ,使 的周長最小?若存在,求出點 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27、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單位長度:1cm), 、 兩點的坐標分別為 , ,點 從點 開始以2cm/s的速度沿折線 運動,同時點 從點 開始以1cm/s的速度沿折線 運動。
⑴在運動開始後的每一時刻一定存在以點 、 、 為頂點的三角形和以點 、 、 為頂點的三角形嗎?如果存在,那麼以點 、 、 為頂點的三角形和以點 、 、 為頂點的三角形相似嗎?以點 、 、 為頂點的三角形和以點 、 、 為頂點的三角形會同時成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嗎?請分別說明理由。
⑵試判斷 時,以點 為圓心, 為半徑的圓與以點 為圓心、 半徑的圓的位置關系;除此之外 與 還有其他位置關系嗎?如果有,請求出 的取值范圍。
⑶請你選定某一時刻,求出經過三點 、 、 的拋物線的解析式。
參考答案與提示
1、A 2、D 3、A 4、D 5、B 6、D 7、C 8、B 9、D 10、A 11、D 12、60° 13、90 14、4 120度 15、
16、 17、30 18、 , , 等 19、 = 20、 二次 21、⑴ ⑵ ⑶ 四邊形 為平行四邊形, , ‖ 。 ,在 和 中, , 。
22、⑴ 在矩形 中有 ‖ , , 。又 , 。
⑵當 與 垂直時,四邊形 是菱形。 , ,又 , 四邊形 是平行四邊形。又 , 四邊形 是菱形。
23、⑴ 。證明: , 。 為 的切線, 。 。又 , 。又 ,即 。 。在 和 中, , , , 。
⑵存在,它們分別為平行四邊形 和梯形 。證明: , , ‖ , ‖ 。 四邊形 是平行四邊形。又 與 相交, 四邊形 為梯形。
24、⑴ ,證明:過點 作 ‖ ,分別交 於點 ,交 於點 ,則四邊形 和四邊形 都是矩形, 和 都是等腰三角形(如圖⑴)。 , , 。而 , 。又 , , 。
⑵由⑴知 ,得 。 ,
, , , ,
,
,即 。
⑶ 可能成為等腰三角形。①當點 與點 重合,點 與點 重合,這時 , 是等腰三角形,此時 ;②當點 在邊 的延長線上,且 時, 是等腰三角形(如圖3),此時, , , , ,當 時,得 。
25、連結 、 、 、 。點 、 、 、 分別是 、 、 、 的中點。在 中, ;在 中, , 。 四邊形 為平行四邊形。 與 互相平分。
26、⑴依題意,拋物線的對稱軸為 。 拋物線與 軸的一個交點為 , 由拋物線的對稱性,可得拋物線與 軸的另一個交點 的坐標為 。
⑵ 拋物線 與 軸的一個交點為 , 。 , , , 點 的坐標為 。又梯形 中, ‖ ,且點 在拋物線 上, 點 的坐標為 。 梯形 的面積為9,又 , , , , , 所求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或 。
⑶設點 的坐標為 ,依題意, , ,且 , 。
①設點 在拋物線 上,則 。解方程組 得 , , 點 與點 在對稱軸 的同側, 點 的坐標為 。設在拋物線的對稱軸 上存在一點 ,使 的周長最小。 長為定值, 要使 的周長最小,只需 最小。 點 關於對稱軸 的對稱點是 , 由幾何知識可知,點 是直線 與對稱軸 的交點。設過點 、 的直線的解析式為 ,則 ,解得 , 直線 的解析式為 ,把 代入上式,得 , 點 的坐標為 。
②設點 在拋物線 上,則 。解方程組 消去 ,得 , , 此方程無實數根。綜上所述,在拋物線的對稱軸上存在點 ,使 的周長最小。
27、⑴①不一定。例如:當 時,點 、 、 與點 、 、 都不能構成三角形。②當 時,即當點 、 在 軸的正半軸上時, 。這是因為: , , 。③會成為等腰直角三角形。這是因為:當 時, ,即當 時, 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同理可得,當 時, 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⑵①當 時, , ,同理可得 , , 此時 與 內切。②有。當外高時, ;當外切時, ;當相交時, ;當內含時, 。
⑶當 時, ,此時點 的坐標為 ,設經過點 、 、 的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則 解得 故所求解析式為 。
③ 初三數學試卷解題
(1),
①若抄p(1,5),則d1=5,d2=1,
∴d1/d2=5>d2/d1=1/5,
∴點p關於∠MAN的偏率為5。
②若點p(a,b)(a>0,b>0)的偏率為1,
則d1/d2=1或d2/d1=1,
∴d1=d2,
∴a/b=1,
∴a=b。
(2),
A(4,0),B(2,2√3),∴KAB=一√3/2,∴LAB:y=一√3/2(X一4),LOA:√3x一y=0,
設C(m,一√3/2(m一4)),m>0,
∴d1=l一√3/2(m一4)|,
d2=|√3m十√3/2m一2√3l/2,
當d1/d2=2,則35m²一40m十48=0,∵△=40²一4x35X48<0,∴無解,
當d2/d1=2,則5m²十8m一48=0,
∴m=12/5或m=一4(舍),
∴C(12/5,4√3/5)。
(3),
結合圖形得,t>1,
當d1/d2=t/4>√3時,t>4√3,
當d2/d1=4/t>√3時,1<t<4√3/3,
綜上可得:1<t<4√3/3或t>4√3。
④ 初中數學試卷我能考到120~140以內,我好粗心
考前多聽聽音樂呀 玩啊 什麼的,總之分散自己關於考試的注意力 可能主要原因是你太緊張考試成績拉 我原來也是 只要你目空一切 相信我能行 你就不會緊張拉,你的能力中上經該可以,一定會超常發揮一、復習方式 分三輪復習。第一輪復習為基礎知識的單元、章節復習。通過第一輪的復習,使學生系統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識網路和穩定的知識框架。我們從雙基入手,緊扣中考知識點來組織單元過關。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實行嚴格的單元過關,對C層和B層的部分學生實行勤查、多問、多反復的方式鞏固基礎知識,在知識靈活化的基礎上,還注重了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輪復習打破章節界限實行大單元、小綜合、專題式復習。第二輪復習絕不是第一輪復習的壓縮,而是一個知識點綜合、鞏固、完善、提高的過程。復習的主要任務及目標是:完成各部分知識的條理、歸納、糅合,使各部分知識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力求實現基礎知識重點化,重點知識網路化,網路知識題型化,題型設計生活化。在這一輪復習中,要以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學生的綜合訓練為主體,減少重復,突出重點。在數學的應用方面,注意數學知識與生活、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穿插專題復習(如圖表信息專題、經濟決策專題、開放性問題、方案設計型問題、探索性問題等),向學生滲透題型生活化的意識,以此提高學生對閱讀理解題的理解能力。 第三輪復習是知識、能力深化鞏固的階段,復習資料的組織以中考題及模擬題為主,回扣教材,查缺補漏,進行強化訓練。同時,要教給學生一些必備的應試技巧和方法,使學生有足夠的自信從容地面對中考。由於考前的學習較為緊張,往往有部分學生易焦慮、浮躁,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在此階段還應注意對學生的心態及時作出調整,使他們能以最佳的心態參加中考。 中考數學復習黃金方案 打好基礎提高能力初三復習時間緊、任務重,在短短的時間內, 如何提高復習的效率和質量,是每位初三學生所關心的。為此,我談 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參考。 一 、扎扎實實打好基礎 1、重視課本,系統復習。初中數學基礎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兩方面。現在中考命題仍然以基礎知識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 的原題或改造,後面的大題雖是「高於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 中的例題式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申、變形或組合,復習時應以課 本為主。 例如遼寧省2004年中考第17題:AB是圓O的弦,P是圓O的弦AB上的 一點,AB 10cm,AP 4cm,OP 5cm,則圓O的半徑為() cm。 本題是初三幾何課本的原題。這樣的題還很多,它告訴我們學好 課本的重要性。在復習時必須深鑽教材,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 使之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尤其課後的讀一讀,想一想,有些中考題 就在此基礎上延伸、拓展。一味地搞題海戰術,整天埋頭做大量練習 題,其效果並不佳,所以在做題中應注意解題方法的歸納和整理,做 到舉一反三。 2、夯實基礎,學會思考。中考有近70分為基礎題,若把中檔題和 較難題中的基礎分計入,占的比值會更大。所以在應用基礎知識時應 做到熟練、正確、迅速。上課不能只聽老師講,要敢於質疑,積極思 考方法和策略,應通過老師的教,自己「悟」出來,自己「學」出來, 尤其在解決新情景問題的過程中,應感悟出如何正確思考。 3、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方法的學習。基礎知識既是初中所涉及 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礎知識之間的聯系,要做到理 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知識,並能綜合運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動點 問題,既是方程、不等式與函數問題的結合,同時也常涉及到幾何中 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導等等。 中考數學命題除了重視基礎知識外,還十分重視對數學方法的考 查。如:配方法、換元法、判別式等操作性較強的方法。 二、綜合運用知識,提高自身各種能力 初中數學基本能力有運算能力、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以及體 現數學與生產、生活相關學科相聯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要求同學們必須做到能把 各個章節中的知識聯系起來,並能綜合運用,做到觸類旁通。目前階 段應根據自身實際,有針對性地復習,查漏補缺做好知識歸納、解題 方法的歸納。 縱觀中考中對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兩個階段:一是考查運算 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及解決純數學問題的能力;二是 強調閱讀能力、創新探索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平時做題時應做到: 1)深刻理解知識本質,平時加強自己審題能力的鍛煉,才能做到變更 命題的表達形式後不慌不忙,得心應手。2)尋求不同的解題途徑與變 通思維方式。注重自己思維的廣闊性,對於同一題目,尋找不同的方 法,做到一題多解,這樣才有利於打破思維定勢,開拓思路,優化解 題方法。3)變換幾何圖形的位置、形狀、大小後能找到圖形之間的聯 系,知道哪些量沒變、哪些量已改變。例如:折疊問題中折疊前後圖 形全等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狠抓重點內容,適當練習熱點題型。多年來,初中數學的「方 程」、「函數」、「直線型」一直是中考重點內容。「方程思想」、 「函數思想」貫穿於試卷始終。另外,「開放題」、「探索題」、 「閱讀理解題」、「方案設計」、「動手操作」等問題也是近幾年中 考的熱點題型,這些中考題大部分來源於課本,有的對知識性要求不 同,但題型新穎,背景復雜,文字冗長,不易梳理,所以應重視這方 面的學習和訓練,以便熟悉、適應這類題型。如何做好中考數學復習 首先,作為考生必須了解中考方面的有關政策,避免復習走彎路、走錯路。考生要認真研讀《中考考試說明》,領會、看清考試范圍,重點研究樣題的參考答案中的評分標准,對於每一個給分點要牢記於心,避免解題中出現「跳步」現象。 第二,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中考畢竟不是高考,它的主要職能是了解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歷程,評價學生的基本數學水平,其次才是作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據。縱觀近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其試卷的難度分布大多控制在4:5:1或5:4:1(容易題:中等題:難題)。所以,考生大可不必因為不會解部分數學題而懷疑自己的數學能力和水平,甚至可以這樣說,只要在這學期的復習階段奮發努力,中考也不會走大樣。 第三,制定復習計劃,合理安排復習時間。一般來說,中考復習可安排三輪復習。第一輪,摸清初中數學內容的脈絡,開展基礎知識系統復習,按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可以把二十一章內容歸納成八個單元:①數與式{實數,整式,分式,二次根式}②方程(組)與不等式(組){一次方程(組),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簡單二元二次方程(組)}③函數與統計{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統計}④三角形⑤四邊形⑥相似形⑦解直角三角形⑧圓。中考試題中屬於學生平時學習常見的「雙基」類型題約佔60%還多,要在這部分試題上保證得分,就必須結合教材,系統復習,對必須掌握的內容要心中有數,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議各位考生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師進行復習,切忌走馬觀花,好高騖遠,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復習應配備適量的練習,習題的難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檔為主,另外,對於你覺得較難的題,或者易錯的題,應養成做標記的好習慣,以便在第二階段進行再回頭復習。注意:套題訓練不易過早,參考資料應以單元為主,本階段復習宜細不宜粗。 第二輪,針對熱點,抓住弱點,開展難點知識專項復習。學數學的目的是為了用數學,近年來各地中考涌現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躍、趣味有益、啟迪智慧的好題目,各位考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這些熱點題型認真復習,專項突破。熱點題型一般有:閱讀理解型、開放探究型、實際應用型、幾何代數綜合型、研究性學習型等。注意:你應該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試題匯編資料,要知道外地考題中出現的精彩題型,往往就是本地命題的借鑒。 第三輪,鎖定目標,備戰中考,進行模擬訓練。經過第一輪和第二輪的復習,學習的基礎知識已基本過關,大約到五月中、下旬就應該是第三輪的模擬訓練,其目的就是查漏補缺和調整考試心理,便於以最佳狀態進入考場,建議考生在做好學校正常的模擬訓練之餘,最好使用各地中考試卷,設定標准時間,進行自我模擬測驗。注意:自己評分應按評分標准進行,且不可只看答案,不看給分點。 初中數學總復習大致經過三輪,在第一輪復習中,往往存在以下問題: 1.復習無計劃,效率低,體現在重點不準,詳略不當,難度偏低,對大綱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準。 2.復習不扎實,漏洞多,體現在1)高檔題,難度太大,扔掉了大塊的基礎知識。2)復習速度過快,對學生心中無數,做了夾生飯,返工來不及,不返工漏洞百出。3)要求過松,對學生有要求無落實,大量的復習資料,只布置不批改;無作業。 3.解題不少,能力不高,表現在:1)以題論題,不是以題論法,滿足於解題後對一下答案,忽視解題規律的總結。2)題目無序,沒有循序漸進。3)題目重復過多,造成時間精力浪費。 在第二輪復習中,應防止出現如下問題: 1.防止把第一輪復習機械重復 2.防止單純就題論題,應以題論法 3.防止過多搞難題 在第三輪復習中,應防止出現下列問題: 1.過多做練習,以練代講 2.以復習資料代替教練,不備課,課堂組織鬆散 3.只注重知識輔導,不進行心理訓練。 建議: 讓學生向錯誤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搞點講評,自己動手建立錯題檔案。對於有價值的題目,讓學生總結題目考查了哪些知識點,每個知識點是從哪個角度考查的,題目考查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本題有哪幾種解題方法,最佳解法是什麼?當自己出錯時,是知識上的錯誤還是方法上的錯誤,是解題過程的失誤還是心理上的缺陷導致的失誤。切實解決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美的問題。 1.上物理課時一定要認真聽,否則課後花兩倍的力也沒那麼好的效果啊. 2.多做習題,不懂的一定要立刻問啊.如果問不了的就專門用一個本子寫下頁數啊.接觸的題型多了,考試只是一碟小菜啊. 3.沒時間復習的時候就把錯題看一編,不懂的一定要弄懂啊. 4.如果本班的老師解釋題目不是很好的話就趁老師不在時問隔壁班更好的老師啊. 5.考試時一定要保持好平靜的心態,掌握好時間啊.
⑤ 初三上數學試卷買什麼好
歷年的走向成功和燦爛在六月嘍~
不過現在才剛開始復習吧?
你應該跟著老師的步子,;老師講什麼內容你就強化什麼內容。
有興趣的話可以適當地開始鍛煉壓軸題了。
這樣中考的時候才能有高分。
我也是上海浦東的考生。當年中考數學滿分。
關於數學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問我。
⑥ 初三數學試題及答案
1)因為D是AB中點,且FD⊥AB,所以AF=FB
2)連接FD,CF,因為F為三等分點,所以∠ADF=60°,即三角形CDF為等邊,而C是AD中點,所以AC=CF=DF,即DF⊥AF
3)過點F作FM⊥CE,即FM=√3/2,所以BF=√7
設FH=x,所以BH.BF=BE.BC,即(√7-x)√7=3,x=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