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發布時間: 2020-11-22 15:37:25

① 求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

【七年級上冊】 數學復習提綱

第一章 有理數
1.1 正數與負數
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負數(negative number)。
與負數具有相反意義,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positive number)(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數
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integer),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fraction)。
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數軸(number axis)。
數軸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在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這個點叫做原點(origin)。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數是-2;0的相反數是0)
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absolute value),記作|a|。
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
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這個數的相反數。

1.4 有理數的乘除法
有理數乘法法則: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 mì
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數(base number),n叫做指數(exponent)。
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次冪都是0。
把一個大於10的數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學計數法。
從一個數的左邊第一個非0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 從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x,未知數x的指數都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號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這個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質:
1.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
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

2.2 從古老的代數書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1)
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後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第三章 圖形認識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圖形
幾何體也簡稱體(solid)。包圍著體的是面(surface)。

3.2 直線、射線、線段
線段公理:兩點的所有連線中,線段做短(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連接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的距離。

3.3 角的度量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3.4 角的比較與運算
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90度(直角),就說這兩個叫互為餘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餘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180度(平角),就說這兩個叫互為補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補角。
等角(同角)的補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餘角相等。

第四章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是數據處理的基本過程

② 我要新版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北師大版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套教案
第一章 第一節《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第1課時(P2~P4)
編者:劉玉琴
教學目標:
1、 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幾何圖表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
2、 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稜台、球,並能用自已的語言描述它們的某些特徵。
教學重點: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稜台、球,並能用自已的語言描述它們的某些特徵。
教學難點:用自已的語言准確地描述一些幾何圖形的某些特徵。
教學方法:觀察、討論、歸納法。
教學技術與教具:幾何畫板、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實物教具。
活動准備:1、讓學生回憶小學學過的幾何圖形(立體圖形):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稜台、球等。並展示實物教具和第3頁下圖,讓學生系統回憶這些幾何體的形狀。
2、就是由這些基本圖形構成了我們生活的空間,下面是一幅城市一角的
街景照片,你能從中發現哪些熟悉的幾何體?(實投)從而引出新課——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板書)
教學過程:
1、課件展示一些建築物照片和一些郵票(有建築畫面),讓學生感受立體
幾何圖形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同時讓學生觀察每幅圖中,能找到哪些熟悉的幾何體(讓學生上台說明,看誰能找到最多和最准確,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
2、展示課本第2頁各圖(實投),讓學生仔細觀察回答又有哪些熟悉的幾何體?
培養學生敏捷的觀察力。
3、 展示第3頁上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然後分小組討論,再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與長方體、正方體類似?
(2)上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與圓柱、圓錐類似?
(3)請找出上圖中與筆筒形狀類似的物體。
(4)請找出上圖中與地球形狀類似的物體。
4、 課件展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稜柱、稜台、球的幾何透視圖,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圖形的特徵。
5、 課件展示稜柱和圓柱,分組討論這兩個幾何體具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分組討論交流中形成對稜柱比較全面的認識。
6、 練習: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類似於稜柱、圓柱、圓錐和球。
分組比賽,看哪一組舉的例子多。(如:機器零件的六腳螺母的形狀類似於稜柱,圓桶開頭茶葉盒,茶杯的開頭類似於圓柱,有些冰琪淋的開頭類似於圓錐,藍球,足球等的開頭類似於球,台燈的燈罩的開頭類似於圓台。
7、 練習:將下列的幾何休分類,並說明理由。

小 結:提問: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認識了什麼圖形?你發現了你的周圍都存在著數學嗎?
作 業:
1. 動手做一做,想一想:
①畫一個半徑為5cm的圓,從圓中剪下一個扇形,(扇形要大些才好)
②把扇形的兩條半徑對齊,捲成一個幾何休。
③你能說出這個幾何體是什麼嗎?
2. 做一個邊長為3cm的正方體。(註:做好後請保留)
教學後記:
學生對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感興趣,氣氛極好,能認識圓柱、圓椎、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球,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它們的某些特徵,也能分別舉出生活中的物體哪些是屬於圓柱、圓椎、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球。 通過觀察比較實物稜柱與圓柱,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它們的不同點和共同點,但對於給幾何體分類,卻不會分,學生不知根據什麼分,只有通過指點按平面與曲面分或按柱、椎、球分,則大部分同學會分。

③ 頂尖教案數學七年級上冊答案

活動目標

1、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名字。

2、通過游戲內,使幼兒能進一容步熟悉班級的同伴。

活動准備

1、趣味練習-我是誰

2、玩具指偶一個、屏風、照片

活動過程

一、請問你是誰?

教師和幼兒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當兒歌念到「請問你是誰?」

指偶指向XX孩子時,這個孩子必須大聲地說「我是XXX」

④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教案,用哪本書比較好,要有板書內容的

志鴻優化系列叢書——初中新課標優秀教案七年級數學上冊(新課標人教版)
優秀教案的亮點為:
好用+實用
本書緊扣「提升學科素養,注重能力生成」的課標理念,以「好用+實用」作為本書編寫的落腳點,把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與首批課改省區一線教師的實踐經驗融為一體。「好用」主要體現在一些課時提供多個不同思路、不同風格的教學設計方案,或者針對某個教學環節提供多種設計思想,便於教師選擇、參考;「實用」主要體現在備課要素齊全,內容詳實完備,資料豐富實用。
詳案+簡案
部分課節提供兩種教學方案設計:一種詳案,可直接拿來上課教學;一種簡案,可借鑒上課,啟發教學思維。兩案供老師依據個人教學風格、教學水平靈活選用。部分科目還依託志鴻優化網提供了多媒體課的設計案例。一書兩用,物超所值。
精選備課資料+常用網路資源
聯系教材內容,精選緊貼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匯集生活現實、社會熱點、科技前沿的備課資料供教師備課時參考;書末附有常用網路教學資源,網路資源中不乏直觀形象的優秀課件、豐富的教學素材供教師備課時選用。

熱點內容
龐麗老師 發布:2025-09-21 20:32:58 瀏覽:966
一年級數學優質課 發布:2025-09-21 20:23:38 瀏覽:247
韓國漂亮老師電影 發布:2025-09-21 19:21:10 瀏覽:243
教師節給班主任一段話 發布:2025-09-21 18:07:10 瀏覽:820
長棍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21 17:50:53 瀏覽:74
高考2017數學全國2卷 發布:2025-09-21 17:04:51 瀏覽:450
班主任基本功試題 發布:2025-09-21 16:28:03 瀏覽:224
仙尼老師 發布:2025-09-21 15:34:18 瀏覽:377
低的用英語 發布:2025-09-21 15:04:53 瀏覽:556
二年級家訪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21 14:58:12 瀏覽: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