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工作總結
學生總體學習進度,學生成績及格率優秀率,學生身體素質教育成績
Ⅱ 小學數學教學總結!!
一 數與代數
1 數的認識 2 數的運算 3 式與方程 4 比和比例
二 空間與圖形
1 線與角 2 平面圖形 3 立體圖形 4 圖形與變換 5 圖形與位置
三 統計與可能性
1 量的計量 2 統計 3 可能性
四 實踐與綜合應用
1 探索規律 2 一般復合應用問題 3 典型應用問題 4 分數和百分數應用問題 5 比和比例問題 6 解決問題的策略 7 綜合應用問題
插圖
(3)偶數和奇數 偶數: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偶數,又叫做雙數。 奇數:不是2的倍數的數叫做奇數,又叫做單數。 (4)素數和合數 素數:一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素數,又叫做質數。 合數: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其他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0和l既不是素數,也不是合數。 (5)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公因數、最大公因數 公倍數、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一般用短除法,即用這兩個數除以它們的公因數,一直除到所得的兩個商只有公因數1為止。把所有的除數連乘起來,就得到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把所有的除數和最後的兩個商連乘起來,就得到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如果兩個數中大數是小數的倍數,則大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小數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如果兩個數的公因數只有1(也稱這兩個數為互質數),那麼這兩個數的乘積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1就是這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Ⅲ 6年級下冊數學總結
六年級數學下冊
知識點歸納整理
第一單元 負數
1.負數:任何正數前加上負號都等於負數。在數軸線上,負數都在0的左側,所有的負數都比自然數小。負數用負號「-」標記,如-2,-5.33,-45,-0.6等。
2.正數:大於0的數叫正數(不包括0),數軸上0右邊的數叫做正數
若一個數大於零(>0),則稱它是一個正數。正數的前面可以加上正號「+」來表示。正數有無數個,其中有正整數,正分數和正小數。
3.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界限。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正數大於一切負數。
4.數軸: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數軸。
所有的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也可以用數軸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5.數軸的三要素:原點、單位長度、正方向。
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正方向的數大於負方向的數。
第二單元 圓柱和圓錐
1、圓柱的特徵:
(1)底面的特徵:圓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的兩個圓。
(2)側面的特徵: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3)高的特徵:圓柱有無數條高。7.圓柱的體積:
2、圓柱的高: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3、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當沿高展開時展開圖是長方形;當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沿高展開圖是正方形;當不沿高展開時展開圖是平行四邊形。
4、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的周長×高,用字母表示為:S側=Ch。
5、圓往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2×底面積。即s表=s側+2s底。
6、圓柱的體積:圓柱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這個圓柱體的體積。
V=Sh
7、圓錐: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其餘兩邊旋轉形成的面所圍成的旋轉體叫做圓錐。該直角邊叫圓錐的軸。
8、圓錐的高: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9、圓錐的特徵:
(1)底面的特徵:圓錐的底面一個圓。
(2)側面的特徵: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3)高的特徵:圓錐有一條高。
10、圓錐的母線:圓錐的側面展開形成的扇形的半徑、底面圓周上點到頂點的距離。圓錐有無數條母線。
11、圓錐的側面:將圓錐的側面沿母線展開,是一個扇形,這個扇形的弧長等於圓錐底面的周長,而扇形的半徑等於圓錐的母線的長。
12、圓錐的側面積=底面的周長(展開圖弧長)×母線÷2;
13、圓錐的體積:一個圓錐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這個圓錐的體積。一個圓錐的體積等於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1/3。
根據圓柱體積公式V=Sh(V=rrπh),得出圓錐體積公式:V=1/3Sh
14、圓柱與圓錐的關系:
(1)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2)體積和高相等的圓錐與圓柱(等底等高)之間,圓錐的底面積是圓柱的三倍。
(3)體積和底面積相等的圓錐與圓柱(等低等高)之間,圓錐的高是圓柱的三倍。
15、生活中的圓錐: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圓錐有:沙堆、漏斗、帽子。圓錐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單元 比例
1、比的意義
(1)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2)「:」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較,比的前項相當於被除數,後項相當於除數,比值相當於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時也可能是整數。
(5)比的後項不能是零。
(6)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可知比的前項相當於分子,後項相當於分母,比值相當於分數值。
2、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
3、求比值和化簡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項除以後項,它的結果是一個數值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或分數。
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它的結果必須是一個最簡比,即前、後項是互質的數。
4、按比例分配:
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然後求出總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5、比例的意義:比例的意義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兩端的兩項叫做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內項。
6、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7、比和比例的區別
(1)比表示兩個量相除的關系,它有兩項(即前、後項);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項(即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
(2)比有基本性質,它是化簡比的依據;比例出有基本性質,它是解比例的依據。
7、解比例: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成以前學過的方程,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8、成正比例的量: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9、成反比例的量: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0、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關鍵是看這兩個相關聯的量中相對就的兩個數的商一定還是積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積一定,就成反比例。
11、比例尺: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12、比例尺的分數
(1)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
(2)縮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2、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實際距離×比例尺=圖上距離
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
13、應用比例尺畫圖
(1)寫出圖的名稱、
(2)確定比例尺;
(3)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
(4)畫圖(畫出單位長度)
(5)標出實際距離,寫清地點名稱
(6)標出比例尺
14、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形狀相同,大小不同。(相似圖形)
15、用比例解決問題:
根據問題中的不變數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並正確判斷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關系,並根據正、反比例關系式列出相應的方程並求解。
第四單元 統計
1、統計表:把統計數據填寫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內,用來反映情況、說明問題,這樣的表格就叫做統計表。
2、統計種類:
單式統計表:只含有一個項目的統計表。
復式統計表:含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統計項目的統計表。
百分數統計表:不僅表明各統計項目的具體數量,而且表明比較量相當於標准量的百分比的統計表。
3、統計圖:用點線面積等來表示相關的量之間的數量關系的圖形叫做統計圖。
4、條形統計圖優點: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注意:畫條形統計圖時,直條的寬窄必須相同。復式條形統計圖中表示不同項目的直條,要用不同的線條或顏色區別開,並在制圖日期下面註明圖例。
5、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注意: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時間時,不同時間之間的距離要根據年份或月份的間隔來確定。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並註明數量。
6、扇形統計圖
(1)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用扇形面積表示各部分所佔總數的百分數。
(2)優點: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總數之間的關系。
(3)制扇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
a)先算出各部分數量占總量的百分之幾。
b)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數量的扇形的圓心角度數。c)取適當的半徑畫一個圓,並按照上面算出的圓心角的度數,在圓里畫出各個扇形。
d)在每個扇形中標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數量名稱和所佔的百分數,並用不同顏色或條紋把各個扇形區別開。
第五單元 抽屜原理
1、抽屜原理(一): 把多於n個的物體放到n個抽屜里,則至少有一個抽屜里的東西不少於兩件。
2、抽屜原理(二): 把多於mn(m乘以n)個的物體放到n個抽屜里,則至少有一個抽屜里有不少於m+1的物體。
3、抽屜原理解題的關鍵是正確地判斷什麼抽屜,什麼是物體?
4、物體數÷抽屜數=商……余數
至少數=商+1
Ⅳ 六年級數學教研組總結
又一學期在大家的忙碌中匆匆度過,回首本學期的工作,有讓人會心微笑的成績,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為了在今後的工作中揚長避短,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 本組基本情況
本教研小組由6名老師組成,這是一個團結奮進的數學教研小組。老教師左力,嚴瑤不僅在工作中對年輕教師進行傳、幫、帶,把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教給年輕教師,而且經常從感情和語言上給年輕人以支持與鼓勵。年輕人游小燕、範文霞、楊兆民、胡險鋒對老教師的教誨更是虛心學習,一絲不苟。這樣一個和諧的人文環境為本組順利完成本學期教學教研工作任務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前提條件。
二、 本學期開展的主要工作
本學期初,我們教研組在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及一些理論的基礎上,組織了6位教師圍繞學習內容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在教學中,教師都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鑽研教材,駕馭教材,在領會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學中,老師們也都能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領會知識、感悟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是素質。
在教學方面。「坐住板凳,狠抓備課,上好每一節課,認真批好每一本作業,保證數學知識的關聯性」,是我組在數學教學上的共識。由於真正做到了五認真,所以在今年的小考中,盡管數學試題偏難,學生照樣取得了好成績。 不管是及格率,優生率均處於全縣較高水平。
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教師們也不會停止對自己的提高學習,每周4下午,6名教師在小組長的領導下堅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並力求把學到的知識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之中。除了組內組織學習之外,大家還積極參加由縣教研室組織的新教材新課標通識培訓。
在做好本職工作之外,本組教師還積極配合班主任對班集進行恰當的,科學的管理,硬是做到不讓學生出現安全事故,順利的、完整的送走每一個學生,讓家長放心,學校放心。對於學校舉辦的首屆小學生藝術節,老師們更是不辭辛苦,盡心盡力的做好屬於自己的每一件事情。
三、 取得的成績
1、 在今年的小考中,及格率,優生率均居全縣領先位置,為學校爭得了應有的榮譽。
2、 順利的送走了又一批畢業生,安全工作做得好。
3、 範文霞老師撰寫的課題實驗方案《在小學第二學段培養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實踐與研究》由縣教研室送交市教科室參評。
4、 範文霞老師撰寫的題為《提供探究環境 培養探究能力》論文由縣教研室送市教科室參評。
5、 配合班主任和學校做好各項工作,為學校的工作順利進行出了應有的力量。
四、 存在的問題
1、 聽評課的機會太少,所以對聽評課的基本功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 雖然學了不少理論知識,但是如何把這些理論知識科學合理的用到自己的課堂上,也有待於大家繼續研究。
3、 有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如何把這些理念貫穿與自己的教學之中?其實大叫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卻還在不停的進行著應試教育的傳統教育方式。
4、 學生成績好象是不錯,但是老師用的時間卻不少,如何提高教學效率,這也是實際存在的問題。
五、反思
1、 我們教師們的聽課及評課的基本功仍有待於提高,對於聽課的方向、聽課前准備以及聽課時所要觀察的要領(即:聽什麼?看什麼?想什麼?)這三個問題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們評課仍較停留在點上,未能從全面的進行綜合分析評課。我們認為應該多觀看教學課堂錄像,再讓老師們對所觀看的錄像做出綜合的評析及談談自己的若干建議。從而提高教師聽評課的能力。
(2)、我們的理論水平仍存在著欠缺,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將更一步多多地閱讀教育刊物,多寫寫教學反思以進一步提高理論的素質,以理論來指導、武裝我們的實踐。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短短的12個字充分概括了我們教學教研的方向與精髓,唯有我們在這浩瀚的教海中乘風破浪、勇於開拓,才能在課程改革的瞧石上激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為我們教學經歷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