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鍾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慣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里,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特別注重引導學生主動識字,一年級上學期是意義識字的關鍵期,不僅要求對課文內容熟悉,同時加強了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反復多次和漢字見面,並通過一段時間後又對多篇課文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逐漸認識漢字,然後以適當的方法強化刺激,達到識字的目的。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在讀書的訓練上我採用了當天閱讀最認真的小朋友就可以當隔天的小老師進行帶讀的辦法,或者是小組讀、合作讀、擂台讀等多種形式的手段來提高孩子們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的興趣。課前我要求每天學生需預習課文,在學習課文的開始階段,教師不需要過早給學生加以引導提示,讓學生先行感知課文,那麼這第一次的感受能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錯誤,經過之後的共同討論、共同訂正、理解課文,都能夠解決。先學後教,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主動參與,有利於課文的感知和學習。課後要求不定時復習,鞏固原有知識,承上啟下幫助新知識的掌握。關注差異,並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解決輔導上的難題,也同時認清自己教學上各個方面的不足。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願意讀了,課文中的、課外的故事也願意讀了,不僅增加了他們識字量,而且認識的詞語也越來越多。組詞訓練不再是單調的了,總聽到「我還有」「我還會別的」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
⑵ 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該怎麼辦教學反思
《該怎麼辦》教學反思《該怎麼辦》.內容由三幅圖組成:第一幅圖講小明每天幫王爺爺取牛奶.第二幅圖講王爺爺提出每天給小明一毛錢,小明不要.王爺爺就告訴小明:「你不收下,就不讓你取奶了.」第三幅圖上,小明撓著腦袋說:「我該怎麼辦呢?」 要求有三:1、說說這三幅圖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互相說說小明該怎麼辦? 3、評一評誰說的辦法好. 課堂上,孩子們想出了很多好辦法:有的提出請居委會的奶奶爺爺、或爸爸媽媽幫忙說服王爺爺;有的提出把王爺爺給的錢攢起來,等攢到一定數目的時候給王爺爺買禮物.還錢的辦法有很多:給王爺爺買生日蛋糕鮮花等禮物,給王爺爺定報紙雜志,把錢以王爺爺的名義存在銀行或者捐給希望小學……我很欣賞孩子們想出的這些辦法.但在聽了幾個學生還錢的辦法後,我不禁問自己:面對這些六七歲孩子的回答,我該怎麼辦? 《新課程標准》指出:「口語交際是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是以交際為核心,它並不局限於師生之間的問答,更主要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與不同的人進行交流對話,達到預定的交際目的.於是,當孩子們知道該怎麼做之後,我和一名同學進行表演.接著,讓同學們在小組內表演.最後又挑選一組同學上台表演.孩子們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不知不覺提高了交際水平.
⑶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 教學反思
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老師與學生是平等和民主的關系。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
⑷ 一年級語文上冊iuvyw教學反思
《漢語拼音2i u üy w》教學反思
我覺得關鍵是要激發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教學時,我從學生的生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把游戲引進課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拼音教學如果形式單一,勢必會讓學生厭學。我設計了「摘蘋果」、「摸一摸」、「比比誰的耳朵靈」、「郵遞員送信」等活潑生動的游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學的興趣盎然。
2、識記字母,運用兒歌。兒歌朗朗上口,適合低年級學生記憶。對於字母的發音方法,我不枯燥講解,而是運用兒歌引導學生發音。這樣學生一聽就會發音了,效果挺好。
3、不斷激勵學生。聰明的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孩子愛聽老師的表揚,這是事實。作為啟蒙老師,我始終把欣賞的目光送給每個孩子。看見學生聽講認真,我向他豎起大拇指;聽見學生發音正確了,我把掌聲送給他„„所有這些,讓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愛,由此學習的勁頭就足了。
⑸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大小多少教案和教學反思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