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目標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個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
1、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英語教師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三)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本《標准》以學生 "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並具有可操作性;
2、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
3、活動要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4、活動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5、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活動不應該僅限於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四)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教師應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制訂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
3、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4、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5、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語言與文化有密切的聯系,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教師應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努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外國文化,特別是英語國家文化;幫助他們提高理解和恰當運用英語的能力,不斷拓展文化視野,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發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應做到:
1、利用音像和網路資源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體,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個性化學習;
3、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廣播電視、英語報刊、圖書館和網路等多種資源,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
(七)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
英語課外活動,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表演、英語角、英語牆報、主題班會和展覽等.教師要善於誘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
識.
(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
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為此,教師應該做到:
1、准確把握本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語言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實際情況,選擇和調整英語教學策略;
2、發展課堂教學的調控和組織能力,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
3、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能在自己的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之中加以運用;
4、自覺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
5、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6、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
(九)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率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英語課程從3年級起開設,為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3一6年級英語課程應遵循長短課時結合、高頻率的原則,每周不少於四次教學活動.3、4年級以短課時為主;5、6年級長短課時結合,長課時不低於兩課時.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班容量一般不應超過40人/班.
7一9年級和普通高中的英語課程建議每周不少於四課時.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好地理解上述教學原則,特提供以下教學案例,僅供參考
㈡ 英語專業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你好
網路文庫
英語教學
三維目標
搜索下載
謝謝採納
㈢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准設定的英語課程總目標是什麼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情感態度:動機興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國意識,國際視野。 學習策略:感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資源策略。 語言技能:聽說讀寫。 語言知識:語音,詞彙,語法,動能,話題。 文化意識: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各個級別均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以下是本課程一級至九級應達到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目標。一級: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㈣ 如何撰寫英語課程教案的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指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介值觀的目標,是同一事物的三個方面。喔 順便提一下,目前我在學的ABC天丅英語中心的助教要我明白,就是要掌握好英語是不難的 堅持需要個適宜的研習環境跟進修口語對象 外教水平很重要,東南亞口音重 一定要找歐美籍,發音純正很重要 堅持每天口語學習 1&1針對性教學就有最.好.的進步幅度;學習後還要重復復習課堂錄音檔,好鞏固知識點..若真的是無口語交談的人的狀況下 那麼就去聽力室或愛思得到課外教材閱讀,多說、多練、多問、多聽、多讀 不知不覺的口語能力就加強起來 學習效果是必定最佳的!新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教學過程,我們老師要善於把情感態度介值觀的目標融進基礎知識的傳授與基本技能的訓練中,並能適時點撥,指點學法,這樣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就能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學會」轉變為「會學」,從而實現教學的最高境界,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英語是語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顯示出本學科的特點,在英語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重視「雙基」教學,並巧妙地把其他兩個緯度的教學融進「雙基」教學中去。因為要能綜合運用英語語言,就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不是一、二節課就能完成,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長遠的目光,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成長。小學生英語學習的策略是有階段性的。我側重於語音、詞彙、和功能的教學及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語音、詞彙的教學主要是以傳授為主,而學生的學習也是以接受學習為主網,學會單詞、句子體現在聽、說、讀、寫上。「讀」與「寫」是基本技能的重、難點,突出重點,為了突破難點,我不厭其凡地一遍又一遍地帶讀,當然也會安排接受能力強學得快的學生帶讀。為了便於學生記憶單詞,我每節課都用一些的時間,教學發音知識,找出字母或者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句型的講解,我創造性地讓學生進行填空游戲,如學習句型What do you do? I am a teacher. What does he do? He is a student.我先教學一些表示職業的單詞如:waiter waitress, writer, cook等單詞,接著是學生跟讀句型,為了便於學生理解記憶,板書設計如下:What do ___A___do?I am a ___B___.What does __a____do?He is a ___B_____.英語的學習有別於母語,不應該是先會「聽、說」,才去學「讀」與「寫」,他們只有會讀了,才願意去寫,去學習新的知識,能流利地讀出單詞與句子,特別是要是能讀出一段短文,總是很自豪,幸福之情常常洋溢在他們稚嫩的臉上,他們有了成就感,學習就有動力,就有奮斗的目標,就會自覺地、主動地去學習。課堂上教師還要適時地用在贊美話語,鼓勵他們再接再厲,不斷進步,再要求他們寫,這就容易許多,讀與寫解決了,聽與說也就不難。我想這也是我們教師能解放自己的有效途徑。老師的鼓勵與關注,是學生的精神支柱,老師精湛的專業知識與教學技術及強烈的責任心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很抓「三維」目標的落實,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是千秋萬代的偉業,這就是老師的神聖職責。
㈤ 英語專業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和要求
根據《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實驗修訂稿)的規定,高中英語總課時量為384課時,周課時累計為12課時。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目標分為一級目標和二級目標。一級目標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畢業的較低水平;二級目標是較高水平。一級目標和二級目標的教學內容相同,而對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不同。 (一) 一級目標與要求
聽
1.能聽懂課堂用語和教師用學生所學過的簡單英語對新詞語意義的解釋。
2.能聽懂教師用所學過的簡單英語敘述課文內容,以及圍繞課文內容提出的問題。
3.能聽懂對方在學生所學過的語言范圍內,用略慢的語速談有關日常生活的內容,有時需要對方重復。
4.能基本聽懂沒有生詞、題材熟悉、內容簡單的語段,語速為每分鍾110個詞。 5.能聽懂廣播、電視及其它音像製品中,與本學段水平相當的語言材料或教學內容。 除教材外,泛聽總量應達到40小時左右。
說
1.能就課文的基本內容進行簡單的問答並能復述課文大意。
2.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日常交際用語》表中的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談話。 3.經過准備,能夠用簡單的語句介紹本人、家庭、朋友、班級和學校等基本情況。 讀
1.能以每分鍾50-70個詞的速度,獨立閱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有關人物傳記、故事、記敘文、科普小品和有關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等內容的材料。
2.能讀懂簡單的應用文,如信件、請柬、通知、便條和常見標志等。
3.能基本把握所讀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實、主要邏輯線索,時間和空間的順序。 4.除教材內容外,課外閱讀量應達到10萬字以上。
寫
1.具有良好的書寫習慣。能用書寫體熟練而清楚地書寫,要求書寫格式、連筆、詞距、標點正確。
2.能就已學課文的內容,筆頭回答簡單的問題。
3.能聽寫沒有生詞的句子和內容簡單的語段。語速為每分鍾100-110個詞;書寫速度為每分鍾12個詞。
4.能運用所學過的詞彙、習慣用語和句型造簡單的句子,意思表達基本准確,無嚴重的拼寫和語法錯誤。
5.能根據提示,依照所學過的題材和體裁在30分鍾內寫60-80個詞的文段。意思表達清楚,無嚴重語言錯誤。 語音
1.能藉助常用的拼讀規則和音標讀生詞。 2.能較連貫地朗讀課文,語音、語調基本正確。 3.在各種口頭表達中,語調自然,語音基本正確。 詞彙
1.在初中所要求掌握的詞彙量的基礎上,累計掌握1200個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要求能在口筆語中運用。此外,還要學習750個左右單詞和一定數量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只要求在語篇中理解其意義。
2.能根據單詞的發音和基本的拼讀規則記憶單詞的拼寫形式。 3.能根據所學的構詞法在上下文中理解派生詞和合成詞的詞義。
語法
掌握語法項目表中的內容。其中加*號的項目只要求理解。
(二)二級目標與要求
聽
1.能聽懂課堂用語,並做出相應的反應。
2.能聽懂教師用學生已學的英語解釋新的語言現象和教學內容。
3.能聽懂對方在學生所學過的語言范圍內,用略慢的語速談有關日常生活的內容,偶爾需要對方重復。
4.能基本聽懂沒有生詞、題材熟悉、難度略低於所學材料的語段。語速為每分鍾110-120個詞。 5.能聽懂廣播、電視及其它音像製品中,與本學段水平相當的語言材料或教學內容。 除教材外,泛聽總量應達到40小時以上。
說
1.能就課文內容較熟練地進行問答,並能進行簡單的討論。
2.能夠較熟練、靈活地運用《日常交際用語》表中的內容,圍繞日常生活的話題,進行初步的交際。
3.能夠用簡單的語句,比較連貫、清楚地介紹本人、家庭、朋友、班級、學校和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社會、文化、科技等情況。
讀
1.能以每分鍾70-80個詞的速度,讀懂生詞率不超過3%的有關人物傳記、故事、記敘文、科普小品和有關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等不同題材的材料。
2.能讀懂簡單的應用文,如信件、請柬、通知、便條和常見標志等。
3.能運用一般的閱讀技巧,基本把握所讀材料的中心思想、主要事實、主要邏輯線索,時間和空間的順序。
4.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態度和觀點。
5.能根據已知的事實推斷出語篇未直接寫出的意思。
6.除教材內容外,課外閱讀量應達到20萬字左右。 寫
1.能就已學課文的內容作簡單的改寫。
2.能聽寫結構簡單、沒有生詞的語段。語速為每分鍾110-120個詞;書寫速度為每分鍾15個詞。 3.能在日常生活中,寫簡單的書信、便條和通知等;能填寫簡單的個人履歷表等。 書寫格式、行文及常用語等無嚴重錯誤。
4.能根據提示,在30分鍾內寫80-100個詞的短文。意思表達清楚,無嚴重語言錯誤。 語音
1.能熟練地藉助一般的拼讀規則和音標讀出生詞。 2.能較流利地朗讀課文,語調、語音基本正確。
3.經過准備,能較連貫地朗讀沒有生詞,難度略低於所學課文的材料。 4.在口頭表達時語調自然,語調自然,語音基本正確。 詞彙
1.累計掌握1200個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要求能在口筆語中運用。
此外,還要學習750個左右單詞和一定數量習慣用語及固定搭配,只要求在語篇中理解其意義。 2.能在上下文中理解《詞彙表》中的兼類詞和多義詞的意義。 3.能根據所學的構詞法在上下文中理解派生詞和合成詞的意義。 語法
掌握語法項目表中的內容。其中加*號的項目只要求理解。
㈥ 新課標英語教學目標是什麼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每個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
1、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英語教師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三)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本《標准》以學生 "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在設計"任務型"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活動要有明確的目的並具有可操作性;
2、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
3、活動要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從而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4、活動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
5、活動要能夠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活動不應該僅限於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四)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為他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教師應做到:
1、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制訂階段性學習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閱或詢問等方法進行學習;
3、設計探究式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
4、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歸納和實踐等方法,學習語言知識,感悟語言功能;
5、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語言與文化有密切的聯系,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教師應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努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外國文化,特別是英語國家文化;幫助他們提高理解和恰當運用英語的能力,不斷拓展文化視野,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發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
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應做到:
1、利用音像和網路資源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體,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個性化學習;
3、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廣播電視、英語報刊、圖書館和網路等多種資源,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
(七)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講、表演、英語角、英語牆報、主題班會和展覽等。教師要善於誘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
(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
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為此,教師應該做到:
1、准確把握本課程標準的理念、目標和內容,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研究語言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實際情況,選擇和調整英語教學策略;
2、發展課堂教學的調控和組織能力,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
3、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能在自己的繼續學習和實際教學之中加以運用;
4、自覺加強中外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
5、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6、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師。
(九)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率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英語課程從3年級起開設,為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3一6年級英語課程應遵循長短課時結合、高頻率的原則,每周不少於四次教學活動。3、4年級以短課時為主;5、6年級長短課時結合,長課時不低於兩課時。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班容量一般不應超過40人/班。
7一9年級和普通高中的英語課程建議每周不少於四課時。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好地理解上述教學原則,特提供以下教學案例,僅供參考
㈦ 英語課程總目標。。。。
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