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測試後
⑴ 初中數學單元測試後的反思
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題做了千萬遍,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例題繼例題,解後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層,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⑵ 小明這次數學測試考了98分,他決定以後每次考試都考滿分。這是什麼事件
小明這次數學測試考了98分,大學生以後每次考試都考滿分,這是什麼世界迴光返照?
⑶ 當兵測試測完評分後又讓你重新測紙筆數學測試是怎麼回事
是的!當兵體檢,任何一項測試沒有通過就是不合格的了!你的心理測試和筆紙測試都沒過,然後心理訪談也沒跟你談,就意味著你被刷了!打消當兵的念頭吧!繼續讀大學吧!
⑷ 2019年2月27日,三年級進行數學測試,一星期後進行數學測試冊,數學冊日是幾月幾日
答:正常的演算法:2016年9月20日到2018年9月19日是整兩年。
但也存在個別的人,從利益的角度出發,一定要算到2018年的9月20日,等於多算一天。因為相對於年來說,一天太少了,也不計較。
⑸ 數學考試後的感想(30字左右)
雖然這次考的不好,但是我還會繼續加油考到滿意為之。有一句成語叫:虛心萬事能成,自滿十事九空。通過這次考試讓我明白了這個道理。🐹🌺🐾
⑹ 愛荷華大學數學測試做好後在哪看
1。求極限x→0lim[(tanx-x)/(xsin2x)]
解:x→0lim[(sinx-xcosx)/(xcosxsin2x)]=x→0lim[(xsinx)/(cosxsin2x-xsin3x+2xcos2xsinx)]
=x→0lim[x/(cosxsinx-xsin2x+2xcos2x)]=x→0lim[x/(xcosx-x3+2x-2xsin2x)]
=x→0lim[1/(cosx-x2+2-2sin2x)]=1/2
【原題可能有誤!分母上的sinx2似乎應該是sin2x,不然求不出來】。
2。設y=ln(secx+tanx),求y',y''.
【(secx)'=secxtanx=sec2xsinx,secxcosx=1】
解:y'=(secxtanx+sec2x)/(secx+tanx)=(sec2xsinx+sec2x)/(secx+sinxsecx)=(secxsinx+secx)/(1+sinx)
y''=[(1+sinx)(sec2xsin2x+1+sec2xsinx)-(secxsinx+secx)(cosx)]/(1+sinx)2
=[(1+sinx)(sec2xsin2x+sec2xsinx+1)-(sinx+1)]/(1+sinx)2=(sec2xsin2x+sec2xsinx)/(1+sinx)
=(sec2xsinx)(sinx+1)/(1+sinx)=sec2xsinx.
3。設x=t2+2t,y=t+ln(1+t2),求dy/dx及d2y/dx2.
解:dy/dx=y'=(/dt)/(dx/dt)=[1+2t/(1+t2)]/(2t+2)=1/[2(t+1)]+t/(t2+1)(t+1)=1/[2(t+1)]+t/(t3+t2+t+1)
d2y/dx2=(dy'/dt)/(dx/dt)={-1/[2(t+1)2]+[(t3+t2+t+1)-t(3t2+2t+1)]/(t3+t2+t+1)2}/(2t+2)
={-1/[2(t+1)2]+[(t2+1)(t+1)-3(3t2+2t+1)]/[(t2+1)(t+1)]2}/[2(t+1)]
=-1/(t+1)+1/[2(t2+1)(t+1)2]-3(3t2+2t+1)/[2(t2+1)(t+1)3]
5。設xy-sin(2x+3y)=5,求y'
解:設F(x,y)=xy-sin(2x+3y)-5=0
則y'=dy/dx=-(?F/?x)/(?F/?y)=[y-2cos(2x+3y)]/[x-3cos(2x+3y)]
6。計算【0,1】∫dx/√(4-x2)
解:令x=2sinu,則dx=2cosu;x=0時u=0;x=1時u=π/6,故
原式=【0,π/6】∫2cosu/√(4-4sin2u)=【0,π/6】∫cosu/cosu=【0,π/6】∫=u=π/6.
7。∫xcos2xdx
解:原式=(1/2)∫xd(sin2x)=(1/2)[xsin2x-∫sin2xdx]=(1/2)[xsin2x-(1/2)∫sin2xd(2x)]
=(1/2)[xsin2x+(1/2)cos2x]+C=(1/4)(2xsin2x+cos2x)+C
8。求y''-2y'-3y=3x+1的一個特解
解:我們用待定系數法求它的一個特解。
∵c=-3≠0,∴設特解為y*=bo+b?x; 代入原方程的:
-2b?-3(bo+b?x)=3x+1,即有-2b?-3bo-3b?x=3x+1;
對應項系數相等:-2b?-3bo=1..(1);-3b?=3(2);
由(2)得b?=-1,代入(1)時得bo=(1/3)(2-1)=1/3.
於是得特解為y*=1/3-x.
⑺ 小紅四次數學測試後:平均成績是88分:如果她想在下次數學測試後:將總的平均提高到90分那麼她下次至
90×5-88×4=98分.
下次至少考98分.
⑻ 我的數學測試
就寫檢討書就可以了
說一下這次考試什麼題目,你們作弊了,作弊的原因是,然後說一下作弊的缺點有哪些,還有就是自己的想法。數學考試的時候,無論在哪?我們都不應該作弊,畢竟這是考試,這是來考驗我們自己的,每個人的知識水平的。比考試更重要的是考品,首先,我們要做到自律,不作弊,不看別人的,哪怕答案就在自己眼前,也應該自己動腦思考,這才是考試學習的目的。
⑼ 小紅四次數學測試後:平均成績是88分:如果她想在下次數學測試後將總平均成績提高到90分:那麼她下次
小紅四次數學測試後:平均成績是88分:如果她想在下次數學測試後將總平均成績提高到90分:那麼她下次測試至少得多少分?
90×(4+1)-88×4
=450-352
=98分
⑽ 數學考試後該反思什麼
日常工作中,經常聽到不少老師在周測或考試之後發出這樣的感慨:試卷上有些題目都已講了好多遍,為什麼仍有這么多的學生做不出來、考不好!接下來就會說自己教的學生真是笨,講了這么多遍都記不住。於是乎在講評試卷時或在家長會上就不停地強調有多少多少題目是自己講過好多次的。把考得不好的責任都推給學生。如果只是若干學生出現了這種情況,那可能是學生的問題;如果是群體出現了這樣的問題,那教師就得反省自己了,是自己沒有講清楚,還是教學方法、教學常規上存在薄弱之處。每次考試後,我們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做一些反思:一.從客觀上看:①學生是參差不齊的。平時我講過的內容,哪怕是講了很多遍,也仍會有部分學生掌握得不好。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強弱之分,我們不能認為自己講了多遍之後,學生就理解了、掌握了。事實上總有1/5的學生對某些內容不能很好地掌握。以後我要經常去查漏補缺,而不能怨天尤人。②學生沒有掌握部分內容或題目是合乎常理的。那麼多的學科、那麼多的內容需要他們去記,誰能記住那麼多呢!③學生對待學習是有一定的惰性的。老師沒有幫助他們復習整理,家長沒有勤於督促,部分學生難免會得過且過,糊里糊塗過下去。有不少小學生,其實心裡是很希望的到大人的監督和幫助的。可是,我們要麼有自己的事,要麼有自己的計劃,不知不覺中放鬆了對孩子的監管。所以,單元練習和期中考試,有時成績確實不是那麼好看,卻真實地反映了老師平常教的狀態和學生學習過程的質量。我想,我們不至於讓一兩次不理想測試就擊毀自己的信念:要注重成績,更要關注學習過程。重要的是,在授課過程中我們是否幫助學生構建了知識體系、培養了解題能力。從新課程理念看,教學既要注重結果,更應注重過程。我們在講評某一方面的內容或某一個題目時,是填鴨式的講評,還是啟發學生在積極的思維過程中理解、掌握這部分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否幫助學生構建了知識體系、培養了他們的解題能力。若完成了這一目標,哪怕有很多我們講過的題目學生記不住,也是不可怕的,因為學生具備了獲得正確答案的能力,而且我們沒有講過的題目學生也可能解出正確的答案。書面考試可以考出知識技能,卻很難考出意願、態度和情感。有效與無效,不可能單純從時間、形式上去判斷。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了,問題意識提高了,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和合作意願增強了,交流和表達能力提高了,靈活運用知識的學生比例在加大,這些也是事實。從長遠來看,這些能力遠比應試能力更能讓人收獲快樂和幸福!培養適應將來社會的人才,需要放長眼光,從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著想來培養。二.從主觀上看:①我們總是用自己積累的經驗,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並獲得解題能力。但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你把許多自認為很好的經驗、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仍掌握不好。因為平時我們注重理解接受多於讓學生運用練習。這里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注意,我們把經驗、方法講解介紹給學生,不等於學生就獲得了這個經驗、方法,我們必須要有及時的、有針對性的練習去進行鞏固,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要把作業、知識點落到實處。②比較關注學生很強的行為投入,忽視了強的心理投入。大部分家長在潛意識里,或多或少地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而忽視學習習慣、學習品格的教養。有不少老師在這上面的表現也不是太理想。認為只要是「用心」學習,肯多算多做的就是好學生,而至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情感怎樣、興趣怎樣,方法怎樣,都懶得去注意了。事實上有不少學生「用功」地學習數學,時間投入很多,可成績仍然落後。還有不少學生頭腦靈活,可學起數學來卻一頭霧水,迷迷糊糊。可見學生學習數學的行為投入與心理投入並非總成正比例。學生學習數學的行為投入是指在數學學習上的行為,如聽講、回答、提問、看書、討論、准備工作、課堂作業等。學生學習行為投入的優劣,可以從兩個指標作出評價:a.參與集體教學活動的積極努力程度;b.解決數學問題的專心鑽研程度。心理投入包括情感投入和認知投入。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助於促進學習,負面的情感體驗導致學習抑制。數學學習的認知分三類:用聯系和理解的方式學習數學;用死記硬背和反復操練的方法學習數學;批判地吸收別人的方法,獨立地學習數學。 三.我的具體做法如下:1.加強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學生細心、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是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的保證,通過必要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仍然要得到高度的重視。2.加強對數學思維的訓練。有的題目僅僅是在一些條件上稍加變化,就對多數學生的解題造成了較大困難,這說明,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還不夠,不能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數學思維還沒有真正形成。今後,在這些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強練習,促進思維品質的提高。 3.加強對學困生的轉化。從得分上分析,學生之間的差距在拉大,雖然班級中的平均分、合格率、優秀率等指標都比較高,但是,班級中得分最低的幾位同學,大大低於其他同學,可以認為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較薄弱,教學中要給予學困生更多的關注。 4.加強與生活實踐的聯系。目前的課改方向與評價趨勢,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結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學生局限於生活實際條件,造成經驗不夠豐富,知識面不廣,一些新生的事物在他們眼中仍然是非常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在這方面加強鍛煉。5. 加強學習「數學課程標准」,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向「課程標准」靠攏。應關注新課改理念下「雙基」的內涵,切實加強「雙基」教學,在關注學生獲得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學生的態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表現的就不夠端正。主要表現在作業方面。很多同學作業雖然能按時按量完成,但書寫較差,更談不上作業的正確率。有時也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但並沒有採取一個有效的措施來改變他們的學習態度。有時我也覺得是自己的失信導致他們學習態度的惡化。比如,有學生的作業沒有完成,我叫他做好回家,但自己有事,放學沒有過問,有的學生沒有做好就溜回家了。事後,我也不去過問。 7,課堂上學生聽課的有效性較差。很多時候我發現班上有很多一部分學生上課聽得不認真。雖然,這些學生中並不全是思想開小差的,很多都是不積極參與的,感覺課堂與他無關。實踐證明,只有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他才能有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從這次考試上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有些題目已經反復強調過,但仍有部分學生出錯。8,自身的教學方法。課前,雖然能寫好小黑板,做好准備工作,但對教材的研究還不夠,沒能夠很好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因而課堂上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己在教學中的思維較窄,思路不夠開闊,不能在教學中做到舉一反三,學生在學的時候也學的較死,不能舉一反三。考卷上的簡便計算就反映了這一點。 在今後教學里,首先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通過說服,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體驗。第二,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效率。要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願意學,樂意學,積極主動地學。.在每節課上,每次作業都要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與能力。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解題的能力以及計算的速度。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防止心中有數,解題是出錯。第三,努力提高自己。平時多看一些有關教學方面的雜志,特別是與自己所教年級有關的。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新時代需要的是多元化的文化、多樣化的展示、多角度的思維、多樣化的解讀,而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聽說讀寫算的技能訓練。如果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做題以及復雜演算或重復練習上,必然使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與人交流及表達還有自主探究的機會。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學生學習數學的效果要好,不僅需要行為投入,更需要心理投入。人都是有惰性和倚賴心理的,或假要想大部分學生都掌握較好,還得在課堂上、作業上嚴格要求他們,並嚴防學生不做作業。實際上許多小學生在克服了知識障礙、能力障礙、行為障礙之後,到中學便會進入良性循環;反之,一旦形成惡性循環,學生便會自暴自棄,而且師生關系惡化。而在這個克服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的嚴格要求往往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要使學生書面測試取得好成績,並學得輕松,我們就必須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品格,使他們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如何做到這一點,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做法,希望我上面的反思能對大家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