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建模
「冰山模型」的說法源於「冰山一角」,是指有些事物如同大海中的冰山造型,只有一小部分浮 在水面上,而絕大部分都沉在水底下,不為人知。學生的語文素養正是如此,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關注「冰山」隱匿於水中的部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是語文教育分內之事。
語文素養是一個分層級的、成系統的完整結構,從其發展層面看,包括「動力層——實施層——操作層」。語文素養的「冰山模型」作為語文課程的目標理念的形象展示,它的實質在於倡導語文教學應促進學生的全面而可持續的發展。傳統的教育評價標准針對的多是學生的「現在」的「成績」,以「現 在」定終身,以「成績」定全部,這種片面的評價觀給學生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是相當巨大的。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剛好針對這一問題提出:教學不能將目光僅 僅集中在「今天」,不能讓學生在今天就將一切都挖盡耗光,更要關注如何保持學生明日發展的資源和動力。我相信,語文素養「冰山模型」必然會促進語文課程的 建設和教學實踐的深入改革。
「冰山模型」還啟示我們: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一定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界限。所以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耐 心和毅力,用心去上好每一堂語文課。
⑵ 高考語文作文常用模型哪些
我是2014應屆生,高考作文的話應該是議論文比較常用吧,比較容易寫
⑶ 語文教具製作模型
什麼教具 什麼教具呀,是人教版的,還是什麼的 不明白
這本書的炒作吹噓成分很多。。建議不要買我是看了它的廣告後滿懷希望地買了一本數學,但買了才發現根本沒什麼效果1、「模型」就是教材上的典型例題,就是老師上新授課講的東西,根本就沒有什麼神奇高深的。還不如在課堂上老師講過一條例題讓學生在底下再做一道類似的題目。2、廣告詞「只需三步巧解數理化任何難題」更是在忽悠人,因為書上的「三步」是指第一步讀題,第二部套模型,第三步得出答案,實際上該有的解題步驟根本少不了。3、「套模型」這一本也很難操作,摘錄一個二次函數模型給你看看——「分析函數,設中間變數——確定中間變數的要求,確定二次函數的性質——寫出關於參數的不等式,求解」。。。引號里的就是所謂的模型,是不是很空洞?又有誰敢說二次函數這兒的題目老師不是這樣教的?只不過沒有用文字寫下來罷了,方法大家其實都是知道的。4、書配套的光碟就更糟糕了,從頭到尾就是一個所謂的「老師」在照讀書上的東西,他讀出來的和書上寫的完全一模一樣!買一套高考試卷或者像《十年高考》、《5+3》之類的資料絕對比《模型解題法》好!!
⑸ 怎樣在電腦上製作一年級語文試卷模型
鼓勵型再接再勵,繼續努力。(滿分)付出終有回報,再接再勵。(滿分)這次考的還可以,再接再勵。(97)你的成績有進步,……(73.5)教師點評: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孩子有了成績及時的鼓勵,真好!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在激勵中變得更加自信。賞識型數學有進步……(92.5)教師點評:能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將自己對孩子的愛明確表達出來,看來家長較好的體會了賞識的教育的方法。希望您們能的發現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將優點擴大化,使孩子更優秀。尋求不足型能反映出平時練習的不足,只是記得不深,望多做題。再接再勵,注意細節,學會自我總結!(91)沒有認真讀題,檢查不仔細。(93)概念記得不牢。(90)認真仔細,注意基礎知識的掌握。(87.5)教師點評:家長能與孩子一起來關注學習,特別是關注學習中的錯誤,這種做法是值得提倡的。您們對孩子考試中錯誤原因及改進的方法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相信只要能付諸於實踐,他們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指責型考試太差。(86)做題馬虎,好好反省。(75.5)教師點評:孩子也不想考差,我們幫助他們找到失誤的原因,而不是僅僅針對分數本身說教,否則就失去了考試的意義。我們考試是診斷性評價。綜合型:多動腦筋,仔細些,多努力。(87)有進步,願你真正用心去學,「細心」仍是你最需的朋友。(87)教師點評:既有對孩子的鼓勵,也有對孩子的要求。相信孩子在你們的鼓勵下,定會做得更好。期望型繼續努力,爭取考出好成績。(96)希望你繼續努力,保持優異成績。(94)通過幾次考試……望吸取教訓,下次考得更好。(97)教師點評:有人說,孩子的成功與否與家長的期待有一定的關系,在你們的期待下,相信孩子不會辜負您們的。警告型下降太快,危險。(74.5)教師點評:警告也是愛的一種,必要時也要當頭棒喝,只是這種愛容易不被理解。憂慮型素質教育和減負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成績?好在我的孩子沒有受到影響。(91)教師點評:關於減負可以到我的博客留言,我也會對減負談談自己的理解。正確理解了減負,就不會過多的擔心了。相信我們的學生不會受到減負的負面影響。愛的叮嚀型一定要細心,好好檢查,以後一定改正才能取得好成績。(92.5)兒子,你每天小小的進步媽媽都為你高興,希望你繼續努力,相信你一定會把數學學好。爸爸媽媽相信你,你是最棒的。(76.5)教師點評:您們的愛將是孩子前進的動力,有你們的愛為他們護航,相信他們會滿懷感恩之心,一切會做的更好。
⑹ 語文~解題建模 求解釋
望其項背意思是後一個人能看到前一個的背,還能追上。
望塵莫及是只能看到塵土不能趕上。
只要理解意思,帶入語境,就能分辨。
⑺ 語文作文建模怎麼做啊
列出時間,地點,人物,然後考慮你是按什麼線索寫的,比如時間,空間,事情發展,大致簡略列出。。然後開頭結尾要好好草稿一下
⑻ 如何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所謂「高效教學」 , 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 , 即在課堂 45 分鍾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 , 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 , 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認為 , 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 , 就是「高效教學」這種課堂教學理念的反映。但是 , 「高效教學」不僅僅是指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增進 , 而且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要求。那麼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高效教學呢 ? 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
一、讓學生帶著問號走進教室
我們知道,新課程理念提倡自主學習,但是由於個性的差異,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情,對問題的理解有時也不是僅僅靠自主學習就能解決的,所以課前預習過程當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就是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探究的問題。比如,我在布置學生自主學習《社戲》一課時,預設了這樣的探究題:魯迅先生筆下的那場戲好看嗎?為什麼?不少同學都認為好看,因為他們形成的共識是:要是不好看的話,魯迅先生為什麼還要寫呢?甚至還把它作為文章的標題呢?實在沒有必要。當然也有同學認為這樣戲實在沒有什麼好看的,但是他們又說不出不好看的理由。這樣就把一個帶有探究性的問題帶進了教室,無疑也就提高了他們聽課的效率。 把一個帶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帶進了教室,無疑也提高了他們聽課的效率。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動力,是創新的基石。起初,同學們的問題意識比較薄弱,每天都是習慣以老師的問號進課堂,以鈴聲的響起為句號出課堂。為了避免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一開始我主動預設一些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研究,然後讓他們帶著研究的成果走進教室。一段時間之後,同學們發現了老師預設探究性問題的規律,也就能自主設置一些很有價值的探究題,就能使教學效果較佳。
二、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寓教於樂
網路已勢不可擋地進入每個人的生活,也成為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資源。大部分中學生學習語文只是在課堂上,除此之外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積累,現在的中學生很累,作業一天到晚都在做,但是語文學習更多的是在課外的大量閱讀中積累,利用網路資源給學生創造一個這樣的環境,必然會促進學生對語文的感悟和理解。教師可選擇一些跟教材內容相關的電影、電視和新聞,可使學生既了解教材內容相關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等,開闊視野,了解世界,這也是促進學生對語文重新認識,產生興趣的好時機。教師可多搜集與教材相關的照片、漫畫等,在適當的時刻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利用網路選擇適合學生的小游戲、詩歌、典故等,成立語文學習興趣小組,積極開展語文學習活動,在班級通過語文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作文比賽等,可豐富學生課餘生活,鞏固課上學習內容,創造學習語文的良好環境和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追幫趕超、互相感染、交流溝通,共同提高語文學習效果,為打造高效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三、小組合作互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形式是各種各樣的,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靈活組織。為此,我採用小組學習和班級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嘗試著解決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4~6人為一組。如討論《孔乙己》中孔乙己悲劇命運產生的原因時,先向學生闡明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及孔乙己的人生軌跡,在這一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形成共識,使學生真正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其次合理劃分合作小組。我們在構建合作小組時,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每組6人。這樣分組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最後明確小組成員分工。在小組互動學習中,小組成員必須分工明確,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每個小組成員都是組長,只是分工不同。學習組長,主要是在課堂上安排學習任務,組織學生討論,監督學習進程。作業組長,主要是收發作業並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如翻譯《狼》時,學習組長把每段分配給個人,然後大家一起翻譯,疑難之處討論交流,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⑼ 文學建模讀寫的最核心的內涵是什麼主動的
「微型小說的審美式建模讀寫」是我們中學語文選修課要開展研究的重要課題。優秀的微型小說作品體現真正的文學審美特徵。「她」通過一個一個人物的個性和命運,一個一個故事的變化與結局,來吸引讀者,感染讀者,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如果我們從這種具體的能概括一群人、一類事的本質而啟迪、感染我們的文學鑒賞,就會逐漸的形成微型小說的審美心理結構,形成微型小說文本細讀時的閱讀心理,就會逐漸地形成微文學的藝術敏感和微型小說深層的文本結構。這樣的符合文學閱讀規律的審美閱讀,會在我們的微型小說閱讀中發現許多相同的、相似的文本結構,就可以在看似復雜萬千、變化多端的微型小說閱讀中,歸納出可能深刻地概括微型小說深層結構的文本現象。這就是符合藝術規律的微型小說審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