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語文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閑游.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② 郭沫若小時候的故事
郭沫若少年曾就讀於成都石室中學。
1912年,郭沫若在父母的包辦下無奈與張瓊華(1890年-1980年)結婚,實際兩人並沒有感情。在享受五天新婚生活後,郭沫若離家,兩人沒有離異。
1914年,郭沫若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21年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書中洋溢著強烈的浪漫主義氣息,《女神》是中國新詩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為中國新詩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同年又與郁達夫等人一同創立上海文學學社「創造社」,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旗手。1922年3月15日《創造季刊》問世。這一時期郭沫若的詩作,同胡適等人的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作品,影響了日據時期台灣的早期新詩創作。
(2)郭沫若語文擴展閱讀:
1912年舊歷正月十五日,20歲的郭沫若奉父母之命,和蘇溪張家的姑娘瓊華結婚。結婚儀式依照舊俗,他身著長袍和對襟馬褂。
提起郭沫若的婚事,說來話長。本來他在10歲以前就訂了婚,可女方沒過幾年便夭折了。後來,縣視學王畏岩先生遣人到郭家替女兒說親,論年齡與郭沫若相當,偏偏他五哥的未婚妻剛剛亡故,王家小姐最終成了他的五嫂。郭沫若自此以後便不願訂婚
頭年的一日,郭沫若接到一封家信。信上說,母親已給他訂了婚。女家是蘇溪場的張家,門當戶對,母親又親自去看過人,說女子人品好,在讀書。似乎都合郭沫若的心意,所以沒經他本人同意便把婚事定了。
舊式婚姻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郭沫若不便拒絕,只好趁這一年的年假回故鄉時草草完婚。
喝了交杯酒後,新郎和新娘才第一次對面。揭開新娘頭上的臉帕時,郭沫若心裡怦怦直跳,他屏住呼吸想要看個仔細,但相貌不如人意。郭沫若在極度失望中,返身走出了洞房……張瓊華從入門的第一天起,就嘗到了「無夫即無主」的難處。
婚後第5天,鬱郁寡歡的郭沫若便坐船去成都了。
③ 郭沫若的什麼作品入選過初中課本
《雷電頌》、《靜夜》、《天上的街市》等。
1、《雷電頌》
《雷電頌》是五幕話劇《屈原》中的第五幕第二場,作者郭沫若,該篇曾多次入選中學語文教科書。寫於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半壁河山淪於敵手,國民黨政府在日本大敵當前之時,盡管積極抗日,卻還不忘反共,悍然發動「皖南事變」。
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實義憤填膺,創作了歷史劇《屈原》,以「借古諷今,古為今用」的手法,批判國民黨反動派黑暗統治,展示了現實世界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愛國與賣國的斗爭。
2、《靜夜》
《靜夜》是現代詩人郭沫若於1921年創作的一首新詩。此詩用了大部分筆墨描繪靜謐的夜景,藉此表達了個人對於時代的失望情緒,也隱隱流露出對於祖國、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全詩寫得清幽、典雅,靜謐,有著古典詩詞的意境和韻味,如一首小夜曲,流過人們的心田,給人美的享受。
被選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3、《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是現代文學家郭沫若於1921年10月創作的一首現代詩。
詩人運用了想像的表現手法,把繁星滿天的夜空,想像成是點著無數街燈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像為牛郎織女提著燈籠在街上閑游,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企盼之情。
全詩風格恬淡,用自然清新的語言、整齊的短句、和諧優美的韻律,表達了詩人純真的理想。
被選入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3)郭沫若語文擴展閱讀:
郭沫若1921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女神》,以嶄新的內容和形式,開一代詩風,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同年與成仿吾等人發起成立創造社。是創造社的骨幹成員。
後又發表詩集《星空》《恢復》等。抗戰期間寫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歷史劇及詩文。
1949年後,郭沫若歷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等職。
先後出版詩集《新華頌》《潮汐集》《東風集》等,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學術專著《石鼓文研究》等。
④ 郭沫若有哪些經典題字
故宮博物院為頂點。
⑤ 郭沫若的作品名稱
郭沫若的作品均收錄於《沫若文集》。它收錄郭沫若這四十年來的幾乎全部作品。不過《沫若文集》第五卷剔除了富於爭議的歷史小說《馬克斯進文廟》,第十一卷中的 《文化人當前的急務》刪去所引蔣介石 《告全國民書》等。經過作者本人這樣的剔除與修改,《沫若文集》基本上規避了他在 「《女神》時期」對社會主義的某些錯誤認識、在 「左聯」時期與黨內主流意見不合的表述、在抗戰時期由於現實斗爭的需要對蔣介石及重慶國民政府的正面評價等。《沫若文集》的這一次修訂,也成為郭沫若一生中對其作品進行的一次最大規模修訂。
《邕漓行》所收錄的若干舊體詩詞,是郭沫若 1963 年游覽廣西時所作。這些詩詞,原非一個單獨的集子,而是被統一名為《廣西紀游二十六首》,收在 1963 年作家出版社版《東風集》中。1965 年,廣西人民出版社經郭沫若本人審定,將這些詩詞從 《東風集》中抽出,另編一集,名為 《邕漓行》,由郭沫若寫一 《書後》,敘述其出版緣由。
⑥ 有關郭沫若的語文問題
魯迅 女神 屈原 虎 消極抗敵? 壓迫百姓? 抗日戰爭
那啥。。第5、6個空不確定。。
⑦ 為什麼新課標語文要把魯迅和郭沫若的文章
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白話文學有今天的地位,魯迅、郭沫若功不可沒。魯迅的貢獻是全方位的,其中小說和雜文對後人影響最大,毛澤東稱之為「聖人」,你就想想看吧。郭沫若其實主要貢獻在詩歌方面,開創了自由體詩歌的抒情模式,這個功績是不可忽視的。
⑧ 郭沫若的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為當代著名文學、史學界權威人士,蜚聲國際,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於四川省樂山縣觀娥鄉沙灣鎮。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從文。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科。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開始發表新詩。1921年,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詩集《女神》出版。「皖南事變」後,他寫了《屈原》《虎符》等六部歷史劇。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多種國家行政、科學文化方面的領導工作,同時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參加革命工作,三十餘年,為八一南昌起義之核心人物。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全國文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⑨ 說說郭沫若有哪些經典的題字
郭沫若的字的確漂亮,成都火車北站的「成都」二字應該是郭寫的,一看就是他的風格。
⑩ 郭沫若的文學常識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為當代著名文學、史學界權威人士,蜚聲國際,致力於世界和平運動,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作家、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1892年11月16日)生於四川省樂山縣觀娥鄉沙灣鎮。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後從文。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科。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開始發表新詩。1921年,與郁達夫、成仿吾等組織「創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詩集《女神》出版。「皖南事變」後,他寫了《屈原》《虎符》等六部歷史劇。新中國成立後,他擔任多種國家行政、科學文化方面的領導工作,同時堅持文學創作,出版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多部詩集等作品。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後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參加革命工作,三十餘年,為八一南昌起義之核心人物。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全國文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
1918年春寫的《牧羊哀話》是他的第一篇小說。1918年初夏寫的《死的誘惑》是他最早的新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在日本福岡發起組織救國團體夏社,投身於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盤》、《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等詩篇。 代表作詩集《女神》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拓了新一代詩風。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達夫等人組織創造社,編輯《創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國大學畢業、回國後繼續編輯《創造周報》和《創造日》。1923年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無產階級文學。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1924年到1927年間,他創作了歷史劇《王昭君》、《聶嫈》、《卓文君》。1944年,郭沫若歌頌明末女軍事家秦良玉《詠秦良玉》。他的代表作有《星空》《女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