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知識20字
㈠ 有30字數的數學小知識
加減號,加減15,百年前德國人最先使用的號成130多年前英國著名數學家歐德萊最先使用的
㈡ 數學小故事,20字左右,急需!!!!!!!!!
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軼事
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
陳景潤:小時候,教授送我一顆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轟動全中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數學奇才一夜之間街知巷聞、家喻戶曉。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人的事跡甚至還推動了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的偉大時代早日到來。他的名字叫做陳景潤。
不善言談,他曾是一個「丑小鴨」。通常,一個先天的聾子目光會特別犀利,一個先天的盲人聽覺會十分敏銳,而一個從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歡迎的「丑小鴨」式的人物,常常也會身不由己或者說百般無奈之下窮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萬物間重新去尋求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發展自己的潛能潛質。你可以說這是被逼的,但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來不少偉人。比如童年時代的陳景潤。陳景潤1933年出生在一個郵局職員的家庭,剛滿4歲,抗日戰爭開始了。不久,日寇的狼煙燒至他的家鄉福建,全家人倉皇逃入山區,孩子們進了山區學校。父親疲於奔波謀生,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母親是一個勞碌終身的舊式家庭婦女,先後育有12個子女,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有6個。陳景潤排行老三,上有兄姐、下有弟妹,照中國的老話,「中間小囡軋扁頭「,加上他長得瘦小孱弱,其不受父母歡喜、手足善待可想而知。在學校,沉默寡言、不善辭令的他處境也好不到哪裡去。不受歡迎、遭人欺負,時時無端挨人打罵。可偏偏他又生性倔強,從不曲意討饒,以求改善境遇,不知不覺地便形成了一種自我封閉的內向性格。人總是需要交流的,特別是孩子。稟賦一般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可能就此變成了行為乖張的木訥之人,但陳景潤沒有。對數字、符號那種天生的熱情,使得他忘卻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煩惱,一門心思地鑽進了知識的寶塔,他要尋求突破,要到那裡面去覓取人生的快樂。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每一個學生創造一個根據自己
㈢ 四年級數學小知識20字
小數點向右移動,原數擴大10倍;小數點向左移動,原數縮小10倍。
補充:
小數的乘法:先不管小數點,直接做乘法,然後將得到的數的小數點向左平移兩個相乘的數小數位之和。
小數點後依次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題目要求你保留到某位時注意下一位的四捨五入
小數的除法:將兩個數同時擴大若干倍使其為整數,然後做除法
㈣ 20個字的數學小知識
我們一般計算圓的周長用3,14,圓的周長=直徑×3,14
㈤ 數學小知識二十字
No.1
阿拉伯數字
這些數字元號原來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就把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因為流傳了許多年,人們叫得順口,所以至今人們仍然將錯就錯,把這些古代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元號叫做阿拉伯數字.
再縮一下,就是: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的發明,而被阿拉伯人廣泛流傳.
No.2 無理數
關於無理數存在的爭論引發了第一次數學危機.
No.3 勾股定理
在國外又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但是中國人發現這個定理早了幾百年.
No.4 微積分
牛頓和萊布尼茨曾為微積分的發明權吵得不可開交
No.5 黃金分割
0.618……比1被稱為黃金分割,廣泛出現在自然界和藝術創作領域,被譽為「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
㈥ 數學小知識10~20字 急急急!!!!!!!!!
No.1
阿拉伯數字
這些數字元號原來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後來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歐洲人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就把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因為流傳了許多年,人們叫得順口,所以至今人們仍然將錯就錯,把這些古代印度人發明的數字元號叫做阿拉伯數字。
再縮一下,就是:
阿拉伯數字是古代印度人的發明,而被阿拉伯人廣泛流傳。
No.2 無理數
關於無理數存在的爭論引發了第一次數學危機。
No.3 勾股定理
在國外又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但是中國人發現這個定理早了幾百年。
No.4 微積分
牛頓和萊布尼茨曾為微積分的發明權吵得不可開交
No.5 黃金分割
0.618……比1被稱為黃金分割,廣泛出現在自然界和藝術創作領域,被譽為「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
完全手打,滿意望採納
㈦ 數學日記20字大全
今天媽媽說可能有客人來我們家做客,我們應該准備些吃的東西。媽媽買了水果專,乾果可豐富了屬。媽媽說有兩個客人要來,問我怎樣分蘋果,我想了想,家裡人4人加上2個客人,一共6人。6個蘋果的話可能大家不一定能吃完,那樣的話就浪費了,不如把蘋果切開來,一個人吃二分之一那一定能吃下的,我就准備了三個大蘋果,每個切一刀,把它分成了二分之一,3個就成了6分之1,哈哈,媽媽說我想得對。
今天,我和爸爸去逛超市。
爸爸帶我到賣蔬菜的那個小角落去買菜。我們買了2斤黃瓜、1斤西紅柿,還有2斤我最愛吃的土豆。回來的路上爸爸問我:「黃瓜正好有4隻,咱們一家三口,但是媽媽去濟南了,我們兩個人每人吃幾只?我想起了以前學的除法,我說:「4÷2=2,每人吃兩只。」爸爸又問:「這4隻黃瓜,一共花了3元2角,每隻多少錢?」我想了想,說:「3元2角,是32角,32÷4=8,每隻8角。」爸爸點了點頭,笑著說:「你算得真對!」今天,我真高興呀!買到了愛吃的蔬菜,又學到了數學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㈧ 數學趣味小知識 簡短的 20到50字左右
趣味數學小知識
數論部分:
1、沒有最大的質數。歐幾里得給出了優美而簡單的證明。
2、哥專德巴赫猜想:屬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陳景潤的成果為:任何一個偶數都能表示成一個質數和不多於兩個質數的乘積之和。
3、費馬大定理: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n>2時沒有整數解。歐拉證明了3和4,1995年被英國數學家
安德魯*懷爾斯
證明。
拓撲學部分:
1、多面體點面棱的關系:定點數+面數=棱數+2,笛卡爾提出,歐拉證明,也稱歐拉定理。
2、歐拉定理推論:可能只有5種正多面體,正四面體,正八面體,正六面體,正二十面體,正十二面體。
3、把空間翻過來,左手系的物體就能變成右手系的,通過克萊因瓶模擬,一節很好的頭腦體操,
摘自:http://www.xxteacher.net/bbs2/ThreadDetail.aspx?id=31900
㈨ 科學小知識20字左右謝謝
科學,是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知識系統,是已系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
現代科學通常分為三個主要分支,自然科學(例如: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等),研究個人和社會的社會科學(例如經濟學,心理學和社會學),以及研究抽象概念的形式科學(例如邏輯,數學,計算機科學)。
但形式科學是否真正構成一門科學是有分歧的,因為它們不依賴經驗證據。另外,將現有科學知識用於工程和醫學等實際目的的學科被稱為應用科學。
科學基於研究,通常在學術或研究機構以及政府機構和公司中進行。科學研究的通過開發商業產品,軍備,醫療保健產品和進行環境保護來影響企業和國家的科學政策。
科學技術作用
1、社會進步
科學技術所開拓的生產力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但對科學技術的使用不當,又引發了世界范圍內極其嚴重的環境問題。
2、經濟發展
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只有發達國家的1/40。科學技術一旦轉化為生產力將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其作用大大超過了資金、勞動力對經濟的變革作用。
3、軍事上戰鬥力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強國已經成為現代國家的共同選擇。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科學;網路-科學技術
㈩ 數學家的小故事,20字左右的,急需啊。。。。2個。
1、歐拉不滿10歲就開始自學《代數學》。這本書連他的幾位老師都沒讀過。可小歐拉卻讀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筆作個記號,事後再向別人請教。
2、華羅庚幼時愛動腦筋,因思考問題過於專心常被同伴們戲稱為「羅獃子」,但是他並不在意別人嘲笑他。
拓展資料:
1、萊昂哈德·歐拉
萊昂哈德·歐拉 ,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瑞士數學家、自然科學家。1707年4月15日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1783年9月18日於俄國聖彼得堡去世。歐拉出生於牧師家庭,自幼受父親的影響。13歲時入讀巴塞爾大學,15歲大學畢業,16歲獲得碩士學位。
歐拉是18世紀數學界最傑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為數學界作出貢獻,更把整個數學推至物理的領域。他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平均每年寫出八百多頁的論文,還寫了大量的力學、分析學、幾何學、變分法等的課本,《無窮小分析引論》、《微分學原理》、《積分學原理》等都成為數學界中的經典著作。歐拉對數學的研究如此之廣泛,因此在許多數學的分支中也可經常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數、公式和定理。
此外歐拉還涉及建築學、彈道學、航海學等領域。瑞士教育與研究國務秘書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沒有歐拉的眾多科學發現,今天的我們將過著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則認為:讀讀歐拉,他是所有人的老師。
2、華羅庚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