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啟蒙數學
一、從認識自然入手 培養幼兒求知慾
幼兒期在認知能力方面有具體形象的特點,幼兒的發展就是在直接感知周圍事物的過程中,促進手腦並用,並使其智能得到發展的。所以,從認識自然入手,培養幼兒求知慾,仍是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主要任務。
幼兒天生就是喜歡大自然的,他們喜歡玩沙、玩水、玩土,喜歡周圍的花、草、樹木,喜歡小昆蟲……我們常常可以發現幼兒專心地蹲著看螞蟻搬食,追逐著蜻蜓或蝴蝶……正是通過幼兒看、聽、觸摸、擺弄等活動,培養了他們觀察的興趣、探索的願望。從而發展了其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像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等等。
然而,我們往往發現有些家長和教師,卻忽略了這方面的教育,有時表現出不耐煩,嫌孩子太好問,有時甚至指責孩子「你怎麼那麼多事兒!煩人!」窒息了孩子求知的火花。有些家長和教師則忽視幼兒的認知特點,往往將一些幼兒難以理解的科學知識強加於他們,過早地向他們灌輸抽象的科學知識和定義,把生動的科學啟蒙教育搞得枯燥乏味。這主要是沒有掌握好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的主要任務。要明確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是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關鍵在啟蒙,主要任務是培養興趣和求知慾。
二、正確處理好幼兒科學啟蒙教育中的幾個問題
1.處理好科學啟蒙教育的現代化和教材內容的選擇問題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新發明、新成就不斷涌現。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應選用現代化材料,不斷充實教育內容,這是應該的。以北京為例,立交橋已四通八達,家用電器走進尋常百姓家,現實生活中的新成果、新產品,幼兒又能直接感知的,那就理所當然地應補充進來。這里給我們提出了幼兒科學啟蒙教材內容的選編原則,我認為以下三方面是最重要的。
(1)啟蒙性。幼兒的科學教育是啟蒙教育,目的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因此,以選擇幼兒易理解的周圍環境中較簡單、粗淺的事物為宜。
(2)可接受性。由於幼兒的感知能力與思維特點,凡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幼兒就較易接受。所以,幼兒科學教育的材料應選自他身邊的科學。
(3)科學性。科學乃是揭示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探求客觀真理。所以,對幼兒的科學教育,就是要引導他們真實地認識客觀事物,教師與家長力戒偏見與迷信。
❷ 孩子的數學啟蒙,是否有必要
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培養大寫的人,舒展的人,使人的生命教育而更加情韻悠長、使人能頂天立地、使人能光明磊落,就像魯迅曾經說的“立人為本”。教育就是父母、老師有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課本知識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行動來使得幼苗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就如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的“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❸ 從多大的時候開始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大致內容包括哪些
簡而言之,傳統數學方法下的孩子可能記住了很多數學公式,但是意義並不大。到了初高中拼思維能力,邏輯能力的時候,孩子可能一樣趕不上大部隊。
真正的數學啟蒙,應該是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適當接近數學,快樂地保有學習數學的熱情,為以後攻克數學考卷的最後一題打下充滿幸福感的一根樁。
怎麼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呢?
首先可以讓孩子學數數。2歲起,當孩子能清楚說出短句時,父母就可以結合生活場景,讓孩子跟著學數數。比如:上下樓梯的時候數台階、數數家庭成員、吃糖吃餅乾的時候數數個數......用輕松有趣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在孩子的小腦袋裡播下數字思維的種子。
除了理解數的概念,還可以了解簡單的幾何。
利用市面上最常見的木質積木玩具,就能幫助孩子認識簡單的立體幾何:三角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一邊搭積木,玩推倒,一邊感受幾何體的個性和特點。
數學中的時間概念從看時鍾學起。
很多孩子都有一個較為固定的作息習慣。父母想要提醒孩子到了什麼時間該干什麼事時,不妨引導他先看看時鍾吧。「瞧,9點了,該睡覺了。」「天都黑了,現在幾點了呢?是不是要准備吃晚飯了?」
父母還可以給孩子准備一些益智類的玩具和教具,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
當然,藉助有趣的繪本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生動地呈現在孩子面前,也是一個被過國內外研究兒童早期教育學者和教師們廣泛認可並提倡的數學啟蒙方式。
❹ 幼兒數學如何啟蒙
幼兒數學啟蒙,最重要的是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1、游戲場景學數學
游戲場景學數學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最合適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
因為游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煉。
游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
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煉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2,通過繪本進行數學思維啟蒙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的,這種啟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數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知識。
繪本整個看下來,一點都不枯燥!聽著像天書一樣的數學知識,在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依據。
以場景式代入的方式讓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從故事裡發掘數學問題,進行解剖和分析。
數學學習最主要的是要體會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畢竟知識是固定的,而背後的思維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
3,看動畫片進行思維啟蒙
兒童動畫系列,片中小人物熱愛數學,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將圖案、數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內容充滿互動,幫助幼兒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孩子能掌握對數字的認識、數學的技巧,同時發展孩子的思考性。
❺ 怎樣啟蒙5歲孩子數學
1. 數學啟蒙越早越好
不要認為孩子太小理解不了,數學啟蒙應及早開始。
以數字「5」舉例,孩子看到時,大腦會同時處理三個信息,一是讀音「wu」,二是像一把彎鉤的視覺符號,三是抽象的數量概念。可以通過讓寶寶唱數、點數,以及比較與估算,來搭建起頭腦中數量與數字元號的聯系。
6. 讓孩子多說關於數字的描述
比如玩「假裝買菜」游戲,過程中多進行語言互動,「十塊錢可以買多少蔬菜?」「胡蘿卜3塊,還剩多少錢?」不斷給出反饋,很多時候,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加減法。
7. 家長多重復說「廢話」
如上所說,孩子對於抽象概念和具體實物的結合,需要一定的領悟時間,所以家長一定要多重復相關的話語。
比如運算10減3,在桌上擺兩排鉛筆,一排10根,另一排3根,家長要反復的先演示一遍,再讓孩子來,如果錯了,就不斷的再重復演示一遍。
❻ 都說別用算術給孩子數學啟蒙!那應該怎麼啟蒙孩子的數學
孩子一生有3次數學的敏感期,父母若能抓住,孩子數學成績差不了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的短暫時間里,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但敏感期短暫,並且在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對一種特定的知識或者技能感興趣,在敏感期來臨時,家長們要注意要用相應的措施來培養孩子,使得敏感期的這種能力得以發展。
什麼方法適合培養數學能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呢?個人推薦家長們可以和孩子玩貨幣游戲,孩子作為一個商店的小小老闆,而父母則作為顧客,詢問孩子這個多少錢呀?如果媽媽想要買這個,給你100元,你可以給媽媽找多少錢呢?這樣有趣的交易活動,更能激起孩子的興趣。
家長要鼓勵孩子不斷地進行練習,即使出錯也不要對孩子進行指責,這只是一個練習。經過這樣簡單的小游戲訓練,可以增加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從具體的數學思維過渡到抽象的數學思維。
❼ 4歲的孩子數學啟蒙怎麼做
幼兒數學教育,最重要的是啟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首先要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1、通過游戲進行數學啟蒙
游戲場景學數學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最合適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孩子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
因為游戲能對小朋友的規則意識、執行能力和策略意識進行綜合鍛煉。
游戲都有規則,小朋友要聽懂規則、服從規則,同時又要達到目的;當規則變化的時候,他們也要跟著變化自己的策略。
這個過程,不是記住知識點就夠的,它其實鍛煉了小朋友對知識靈活應用的綜合能力。
2,通過繪本進行數學思維啟蒙
沒有孩子不喜歡故事的,這種啟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數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聽故事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知識。
繪本整個看下來,一點都不枯燥!聽著像天書一樣的數學知識,在繪本都能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依據。
以場景式代入的方式讓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從故事裡發掘數學問題,進行解剖和分析。
數學學習最主要的是要體會知識背後的思維方法,畢竟知識是固定的,而背後的思維方法才是最具價值的。
3,看動畫片進行思維啟蒙
兒童動畫系列,片中小人物熱愛數學,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障礙,將圖案、數字和形狀的知識融入動畫,內容充滿互動,幫助幼兒用數學方法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孩子能掌握對數字的認識、數學的技巧,同時發展孩子的思考性。
何秋光學前數學,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❽ 數學啟蒙最佳年齡段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是0-2歲的小朋友,第一,可以以他們的身體為主,告訴他們有兩隻眼睛、兩只耳朵、一個鼻子、一張嘴、兩只手、兩只腳等等,一方面讓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更加了解,另一方面也開始接觸到了數字。第二,拿家裡的水果、積木、玩具等,告訴他們這是一個蘋果、兩個香蕉、三塊積木、四顆花生等等,一開始他們可能沒辦法理解,當你長時間的以這種方式告訴他之後。試試讓他幫你拿一個梨或者兩個梨,這樣你就可以判斷他是否已經理解到這個概念了。然後進行更多的練習,小朋友一定能給你很多驚喜。第三,平時上下樓梯的時候,帶著他一起數台階,1,2,3,4......20,這樣他就能明白數字和具象東西的聯系。如果只是空泛地教孩子數數,就算孩子能數到50,100,他還是不理解這些數字究竟有什麼用處。而用數字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之後,他們就能很容易理解了,關鍵在於理解數字的含義,不在於能數幾個數。
如果是3-4歲的小朋友,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對數字有了比較明確的理解了,那我們就可以開始進行簡單的加法運算了。例如放一個蘋果在桌上,問孩子桌上有幾個蘋果,然後再從身後拿一個蘋果放上去,問現在一共是幾個,孩子肯定知道是兩個,所以這個時候你需要告訴孩子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再換成梨,然後告訴他一個梨加一個梨等於兩個梨(不要認為這個是多餘的,很多孩子就是能理解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但理解不了1+1=2),如果都能理解,這時就可以告訴他1+1=2了。然後再進行更多的練習,但是切記,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孩子說得不對,一定不要批評,要鼓勵引導孩子。如果還是不行,就應該馬上放棄這個練習,說明孩子的理解力還沒達到這一步,耐心地等待下次合適的機會。因為做這些練習的基礎應該是遵循孩子個體發展的情況。不能因為別人家的小孩已經會了,自己的小孩不會,就著急上火,急功近利。當對加法理解深透之後,就可以做減法的練習了,比如從三個蘋果里拿走一個。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是很喜歡用手指頭去數數的,放心地讓他們去數吧,只有經歷過這個階段,他們在之後的學習過程中才知道不用手指頭也是可以的,而且還能更快。
5-6歲的小朋友,就應該重視思考問題的多樣性。比如同一個題目,我會說出好幾種我能想到的演算法告訴他,慢慢地孩子就能根據你所提供的思路自己去思考好幾種方法了。比如要算6+7(當然前提條件是對10以內不進位的加法或減法已經很了解了),我會告訴孩子可以掰手指頭一個一個數;還可以想想能不能先湊成10,如果6和4加了,還要再加幾?;或者能不能先考慮7加3呢?所以我會告訴孩子6+7表示的意思和7+6表示的意思是一樣的。當然你也可以考慮其他的方法,只有言之有理,都可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