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趣味故事
Ⅰ 初中數學趣味故事
在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里,說到唐僧和他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經,在平頂山蓮花洞消滅了想吃唐僧肉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然後師徒們繼續趕路,又遇上一座巍峨險峻的大山。一面趕路,一面觀景,不覺天色已晚。
故事發展到這里,小說中寫道:
……師徒們玩著山景,信步行時,早不覺紅輪西墜。正是:
十里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觀星辰。
八河船隻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
六宮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
兩座樓頭鍾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
這首詩從十、九、八、七,說到六、五、四、三、兩、一,星月點綴夜色,收工了,下班了,關門了,路上沒人了,取經趕路的也該找個地方休息了。
為了取經,跋山涉水已經苦不堪言,降妖伏魔更是險象環生,害得豬八戒想回家,唐僧心裡直打鼓。幸好有孫悟空不斷給一行人鼓勁,看看沿途深山老林幽靜風光,放鬆放鬆。小說里這首寫景詩,也正是在緊張情節中夾進一點輕松花絮,稍稍緩一口氣。詩中嵌進全部十個數字,而且從大往小,倒過來數,成為別具一格的「倒數詩」,更增加了趣味。
《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著的,問世已有400多年。按照我們現在數學里的習慣,用阿拉伯數字把詩中的各個數寫出來,順次排成一串,成為
10 9 8 7 6 5 4 3 2 1
現在做一個數學小游戲:用上面寫出的十個數,不打亂順序,添加適當的數學符號,組成十個算式,使計算結果分別等於10、9、8、7、6、5、4、3、2、1。
要組成其中任意一個算式,是很容易的。要組成全套十個,就要動動腦筋。如果再使組成十個算式的手法有變化,就更有趣了。
可以組成很多滿足條件的算式,下面是其中的一組。
10+9-8-7+6+5-4-3+2×1=10;
(10+98+76)×5÷4÷(3+2)+1=9;
(10+9+8-7)×6÷5÷4+3-2+1=8;
(109-87)÷(6+5)+4+3-2×1=7;
(10+9+8-7-6)×5-43-21=6;
(10+9+8+7+6)÷5-4÷(3-2)+1=5;
10×9-87+65-43-21=4;
(109-8+7)÷6-54÷3+2+1=3;
(109+87-6)÷5-4-32×1=2;
(10×9-87)÷(6×54-321)=1。 2.. 例:有一條胡同,這條胡同的門牌號是從1號開始,挨著號數編排下去。如果除小英家外,其餘各家的門牌號數加起來,減去小英家的門牌號數,恰好等於100。問小英家的門牌號是多少?全胡同共有多少家? 解:1).由"除小英家外,其餘各家的門牌號數加起來,減去小英家的門牌號數,恰好等於100。"可知所有各家門牌號數之和減去小英家門牌號數的2倍等於100。因此,所有各家門牌號數之和一定是一個大於100的偶數。(偶數-偶數=偶數)2).把可能的情況列舉出來:13家門牌號之和為91,14家門牌號之和為105,15家門牌號之和為120,16家門牌號之和為136,這個胡同可能是15家或16家。3)a..如果是15家,小英家的門牌號數是:(120-100)÷2=10經檢驗:1+2+3+ ……+14+15-2X10=100符合題意。b.如果是16家,經檢驗不合題意。
Ⅱ 八個適合初二數學小故事
數學小故事之(一)……《改編數學故事(繩子到底多麼長?)》
姥姥要給小明做新被子,星期天,媽媽領著小明去商場買布料。布料選好了,媽媽請售貨員阿姨捆紮一下,提著方便。不巧,售貨員阿姨沒有找到繩子。售貨員阿姨告訴小明去服務台找一個叔叔拿繩子。
小明一路小跑,到了服務台,他很有禮貌地說:「叔叔您好!請給我一根2厘米長的繩子,我要捆布料。」
叔叔先是吃了一驚,然後笑著說:「小同學,你弄錯了吧?2厘米長的繩子能捆什麼?是要2米長的繩子吧!」說完叔叔找了一根約2米長的繩子遞給了小明。
小明不好意思地拿過繩子往回跑,他想:對啊!2厘米只有兩個手指那麼寬,太短了,而2米=200厘米呢!怪不得叔叔笑話我!
閱讀啟發:同學們,數學是來不得半點兒馬虎的,我們在認識長度單位時,一定要聯系生活,千萬不能憑空想像。你看,小明就因此鬧出了這么一個大笑話,我們可不要學他喲!
數學小故事之(二)……《小虎漫遊數學王國(巧過數字河)》
有一天,小虎和小莉姐弟倆一起出去玩。他們倆走著走著,忽然面前出現了一條河,河上沒有橋,小虎想游過去,可當小虎跑到河邊一看嚇的大叫起來:「小莉,河裡有鱷魚!」
細心的小莉發現河中有許多露出水面的石頭,只是有個怪現象,那就是每塊石頭上都有數字。
小虎不管三七二十一,走在前面,一邊走還一邊報數:「1、2、3、5、8。」
突然小虎停了下來說:「8的前面有好幾塊石頭,該走哪一塊呢?」
小莉提醒道:「小虎當心,不能亂走,我發現這些數字好像有規律!」
於是他倆停下來進行研究:1、2、3、5、8、(?)、(?)……,小莉:「8後面應該是幾?」
小莉思考了一會兒興奮的說:「我知道了!你看每個數字都是它前面兩個數字的和,所以8後面應該是5+8=13。」
小虎接過話說道:「太簡單了!13後面應該是21、21後面應該是34……」這樣他倆成功的渡過了數字河!
閱讀啟發:大自然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多動腦筋、認真思考,就能發現數學真得很奇妙!
數學小故事之(三)……《數學王國的選舉》
一個晴朗的早晨,數字們伸伸懶腰,做個深呼吸,開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今天是民主選舉的日子,數字們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敲鑼打鼓造著聲勢,他們要選出最獨特最優秀的一個人來當這個數字王國的國王。
競選宣言開始了,首先上場的是數字「0」。只見圓嘟嘟的數字「0」,一步一滾地爬到講台上,「數字王國里的數字們,你們說,誰是最獨特的?是我,數字0。你們看,我全身光滑圓潤。而且我是你們當中所有人的基礎,俗話說一切從零開始。沒有開始,哪有結果。所以我是最獨特的也是最棒的!投我一票吧!」
說完,0扭動身體,下面的「粉絲」狂熱地叫著:「0!0!0!最獨特!0!0!0!你最棒!」
在0的粉絲們狂熱的叫喊聲中,數字「1」上台了。只見身材修長的1邁著方步走到講台上,朝下面彬彬有禮地鞠了一個躬,「全體數字們,大家好,你們看,我長得多特別,我這身材,是很多人的榜樣。像建造房子用的柱子,大樹的主幹,他們都很羨慕我的身材,無時不刻地在模仿我。我也是最優秀的,我是最小的自然數,沒有1,就沒有2,如果不從我這個基礎做起,就不會有世界。所以我是最獨特也是最棒的!投我一票吧!」
說完,1揮動他那纖長的雙手,台下的粉絲們情緒激動,大喊:「1!1!1!最獨特!1!1!1!你最棒!」
數字「2」移動著它那像唐老鴨似的身體,走向講台。「安靜,安靜!」沒想到,今天數字王國的粉絲們來得真不少,現場真是太熱鬧了。「我是數字王國里最受人歡迎的數字,你們看,人類有了左耳就有右耳,有了左手還有右手,有了左腿還有右腿,都是成雙成對的,那是為什麼?那是因為喜歡我啊!有了我數字2,這世界充滿了快樂!任何人只要和我一擁抱,他的快樂都會成雙!所以我是最獨特的,也是最受歡迎的!投我一票吧,我一定會讓大家的快樂加倍!」
數字「3」出場了,下面立即騷動起來,秩序開始有點混亂了。還沒等「3」發言,就有記者朋友舉過話筒:「3,請問你什麼時候成為人類最狂熱崇拜的數字的?請說說你的成功之路吧。」「3,請問你什麼時候成為人類一種吉祥的代號的?請說說你的訣竅吧。」
呆頭呆腦的「3」好不容易回過神來:「這個啊,我也不知道啊。我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好的,人們怎麼那麼喜歡我呢?」數字「3」接著說:「說我獨特吧,我好像也不獨特,因為我長得像數字8的一半。說我最優秀吧,可我的技術不是第1名也不是第2名。」下面的粉絲開始尖叫起來:「3你最獨特,因為8太完美了,我們沒辦法做到,我們就喜歡你的不完美。3你最棒,因為你是3,你永遠有奮斗的目標,你永遠可以有進步,我們要向你學習。」
接下來,數字4、5、6、7、8、9一個接一個地上台了。所有的數字都發表了自己的競選宣言,個個慷慨激昂,粉絲們狂熱地叫喊著。
經過激烈的角逐,數字王國進行全民公決,最後數字「3」以高達519萬票高居榜首,當選數字王國里的國王。
於是,不起眼的數字「3「開始了他不可思議的國王生涯。
閱讀啟發:同學們,為什麼數字「3」當選為數字王國里的國王呢?那是因為數字「3」為人謙虛、做事認真,注重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永遠有奮斗的目標,永遠要求自己進步,所以當選為數字王國里的國王。我們要向數字「3」學習,做個最棒的自己!
數學小故事之(四)……《數學島歷險記(包子鋪里的數學)》
馬克和歐拉是一對好朋友,他們一起進入數學島體驗生活。
「咕嚕……」歐拉:「什麼聲音?」馬克指著自己的肚子笑道:「它向我提意見了。」馬克這么一說,歐拉也感到自己有些餓了,歐拉:「聽說數學島里吃飯是免費的,我們今天去吃頓好的!」
他倆去了好幾家飯店,可是都因為沒能回答出問題而被趕了出來,沮喪的歐拉說:「早知道數學島生存這么難,我就不來了,真嚮往家裡衣食無憂的生活啊!要不我們去救助站喝稀粥?」馬克立刻反對道:「那是愚蠢人去的地方,餓死了我也不去!我們再到其他地方試試吧。」
「包子!剛出爐的包子!」馬克:「我們去包子鋪看看吧,也許那裡的題目會簡單些!」他倆快步來到包子鋪前。
一看:好傢伙,這蒸包子的籠屜就有八層,從上往下,一層比一層大。歐拉急不可耐的說:「我們要吃包子!」老闆說:「歡迎!歡迎!你倆是今天包子鋪的第四批客人,第一批人拿走了全部包子的一半,後來每批人都拿走了剩下包子的一半,現在就請算算你們能拿走多少個包子吧!」
歐拉高興的說:「快告訴我們一共有多少個包子?」老闆好像沒有聽到似的給他們介紹起包子來:「第一籠我蒸了2個豆沙包、第二籠蒸了6個青菜包、第三籠蒸了10個蘿卜包、第四籠、第五籠、第六籠、第七籠我忘記了,最後一籠我蒸了30個肉包。」說完後就不再理他們了。
歐拉著急地說:「不知道蒸了多少,那我們怎麼算出一共有多少個包子呀?」
細心的馬克仔細想了一下,微笑著對老闆說道:「那請給我們拿8個包子吧!」
老闆聽後立馬拿出了八個熱騰騰的包子,微笑的說道:「歡迎下次再來!」
歐拉疑惑的問道:「他沒有告訴我們一共有多少包子,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馬克笑道:「老闆在介紹包子時,其實就告訴了我們他籠屜里分別蒸了:2、6、10……30個包子,一共有八層籠屜,已經告訴了我們四層的數量,這是個找規律題,想想每籠差4個,算出來一共有128個包子,第一批人拿走了128個包子的一半也就是64個,還剩64個,第二批人拿了32個,還剩32個,第三批人拿了16個,還剩16個,我們拿一半正好是8個包子。」
餓極了的歐拉一邊吃著包子,一邊豎起大拇指贊揚道:「你真棒!馬克。」
馬克一把奪過歐拉手中的包子,說道:「看來想在數學島生存,也不是很難啊!」
閱讀啟發:做數學不僅要有聰明的腦袋,更得有細致的心,只要我們用心去對待,動動腦筋,就會發現其實數學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
數學小故事之(五)……《酷酷猴歷險記(追趕甜甜沙)》
酷酷猴、帥帥豬和甜甜沙是最要好的朋友。
一天,帥帥豬對好朋友酷酷猴說:「我們去玩賽車吧,甜甜沙已經在那裡玩了。」
他倆來到賽車場,見甜甜沙開著賽車,從他倆身邊飛馳而過,眼尖的酷酷猴發現甜甜沙沒有系安全帶,著急的說:「開賽車不系安全帶很危險,我追上去提醒她!」
說完酷酷猴駕著一輛賽車追了上去,可這時甜甜沙的賽車已開出去好遠,過了一會兒,酷酷猴和甜甜沙都安全的返回了。
帥帥豬問酷酷猴:「你用了多長時間追上她的?」
酷酷猴說:「答案不告訴你,看看你能不能求出來,剛才甜甜沙開的是每分鍾行280米的賽車,而我開的是每分鍾行350米的賽車,當我去追甜甜沙時,她已先開了1.5分鍾,你知道我用了多長時間追上她的嗎?」
帥帥豬對酷酷猴說:「我求出來,你們得請客!「
酷酷猴說:「沒問題,你答吧。」
只見帥帥豬不緊不慢地答道:「甜甜沙先開1.5分鍾,也就領先你280×1.5=420米,350-280=70米,而你的賽車每分鍾比甜甜沙的賽車快70米,那你追上她就需要420÷70=6分鍾。你們說,我解的對不對?」得意的帥帥豬美滋滋地說。
酷酷猴:「還真難不住你,今天我們就用賽車玩貓追老鼠的游戲!玩完後我請客啊!」
酷酷猴說完,三個好朋友就一起玩起了游戲。
閱讀啟發:解決問題,首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分析過程,一步一步的計算,用追趕的路程除以速度差就能求出追趕所需的時間了!
數學小故事之(六)……《哪吒智闖水晶宮(猜兵器)》
哪吒得罪了東海龍王,東海龍王以引發海嘯來要挾哪吒的父親,要哪吒交出他的四件武器。哪吒的父親為了鄉親們的安全,只能把哪吒的寶貝:「乾坤圈、混天綾、火箭槍、風火輪」交給了東海龍王。
東海龍王請來了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和他的大將們一起看管四件寶貝,並告訴哪吒,想取回寶貝,就得闖過一道道難關。
哪吒為了拿回自己的寶貝,獨自一人闖水晶宮。此故事就是哪吒在取寶過程中發生的。
哪吒告別了父母,採用「避水法」,向水晶宮游去,來到海底,見到一座雄偉的宮殿,上面懸掛著一塊水晶牌,上面用珍珠鑲嵌著三個字「水晶宮」,哪吒剛想進入宮中,忽然從四面八方跳出來許多蝦兵蟹將,排成一列,為首的就是巡海大將「夜叉」。
只見夜叉手持「戟槍」惡狠狠的說:「哪吒,哪裡去?」
哪吒回道:「我到水晶宮取拿回我的寶貝。」
夜叉一聽哈哈大笑道:「想進水晶宮,得先過我第一關,不過今天我不用武力,出道題目考考你,如果你答對了,就讓你進宮。答不出來,就別想進入宮中。」
哪吒也不想和他打仗,說道:「行!你問吧。」
夜叉:「現在連我在裡面共有54個人,每個人手裡都有武器,而且順序都是按戟、斧、弓、刀、槍、劍排列的,你說說,排在最後一位的人手裡拿的兵器是什麼?」
哪吒無法看到排在最後一位手裡拿的兵器,想了想說:「劍!」
夜叉:「你看不到,是怎麼知道的?」
哪吒笑著說:「這難不住我,你們一共有6種兵器,而且是按戟、斧、弓、刀、槍、劍的順序排列的,因為54÷6=9,說明你們按戟、斧、弓、刀、槍、劍的順序正好排列了9次,那最後一位一定是劍。」
夜叉聽後,只能乖乖讓開道路讓哪吒進入了水晶宮。
閱讀啟發:遇到問題時要保持頭腦清晰,認真思考,尋找到正確的方式、方法,再難的題也能解答出來。
數學小故事之(七)……《小虎漫遊數學王國(開啟寶塔之門)》
小虎和小莉姐弟倆穿過森林,來到數學寶塔的腳下,巍巍的寶塔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壯觀。
小虎興奮的叫道:「可以回家啰!小莉我們快進入寶塔拿神鍾。」
可是他們圍著寶塔轉了一周,也沒有發現進寶塔的門。
小虎:「沒門我們怎麼進去?還是請時間爺爺來幫助我們吧。」
小虎連叫三聲「時間爺爺!」時間爺爺出現在他們面前,樂呵呵的說:「進不了寶塔了吧,你們看!我給你們帶來什麼了。」
時間爺爺從口袋裡拿出七顆藍寶石,每顆寶石上都刻著數字。
小虎:「時間爺爺,你的禮物太珍貴了,我們可不能收,你幫我們把寶塔門打開吧!」
時間爺爺笑道:「這可不是一般的寶石,是開啟數學寶塔的鑰匙。」
說完把他們帶到一堵牆前,只見牆上有七個洞,形狀像一朵花。
時間爺爺說:「你們把這七顆寶石放入這七個洞中,必須要使每條直線上數字之和為21。」說完留下寶石就不見了。
小虎看到這七顆寶石上分別寫著:1、3、5、7、9、11、13,問道:「小莉,你有辦法嗎?」
小莉蹲在地上,用樹枝在地面上算了一會兒,說:「有辦法了!」說完就把七顆寶石按要求放入洞中,只見面前的這堵牆打開了。
姐弟倆進入寶塔,小虎納悶的問道:「小莉,你是怎麼算的?」
小莉說:「由於1+3+5+7+9+11+13=49,而圖中有三條線,每條線上數字之和為21,21+21+21=63,63-49=14,由於中間這個數字多算了兩次,而7+7正好等於14,所以中間這個數字一定是7,然後把剩下的六個數字,分成三組,使每組之和為14,那樣再加上中間的7,就都等於21了。」
小虎和小莉順利的拿到神鍾,高興地回家了。
閱讀啟發:小莉在遇到問題時為什麼總能很快的想出辦法來呢?那是因為她遇事冷靜,不急不燥,思維敏捷,注重尋求方式、方法,所以再棘手的問題都能解決。我一定要向小莉學習!
數學小故事之(八)……《外星人卡卡奇(爸爸的問題)》
星期天,阿星全家坐著爸爸的摩托車外出踏青,晚春的郊外一切都顯得生機勃勃,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阿星躺在草地上,無暇顧及這美好的春光,為沒能幫卡卡奇找到能源而苦惱,爸爸的一句話又讓阿星看到了希望。
爸爸查看油箱後說:「回家後得加汽油了,要不明天就不能騎摩托車了。」
阿星興奮的說:「爸爸,回家後你給我些汽油吧。」
爸爸一口回絕道:「小孩子要汽油干什麼?既不能吃更不能玩!」
阿星不能說出外星人卡卡奇的秘密,只能說:「我只要一小杯,我們科學課要用汽油做實驗。」爸爸這才答應了。
一回到家,爸爸拿出好幾瓶汽油准備給摩托車添油,阿星急著要。
爸爸卻改口說道:「除非你能回答上我的問題:現在我的摩托車里沒汽油,如果我倒進4瓶汽油後連車共重133千克,如果我倒進7瓶汽油後連車共重139千克,你能求出一輛摩托車和一瓶汽油各重多少千克嗎?」
阿星想了想後說道:「這個題有點難度爸爸,我仔細想一下再回答你。「
阿星用平時老師教給他的推演算法,一步一步的計算,終於算出來了,他高興地告訴爸爸每瓶汽油重2千克,摩托車125千克!」
爸爸欣慰的稱贊道:「阿星這段時間的數學可大有長進!」阿星得意的說:「那當然了,卡卡奇天天教我數學!」爸爸:「哪天把卡卡奇帶回家,我們得好好謝謝他!」阿星知道自己說漏嘴了,沒敢接話,趕緊倒了些汽油鑽進自己的書房和卡卡奇做起了試驗。
閱讀啟發:同學們,阿星是怎麼算出來的呢?讓我來告訴大家:用(139-133)÷(7-4)=2千克,再用133-2×4=125千克。這樣就很輕松的算出來了,我厲害吧!這可是媽媽教我的方法喲!以後我會越來越棒的!
數學小故事之(九)……《數學星球(數學旅行團)》
早就聽說距數學星球24光年的地球是個美麗的星球,數學旅行團就要帶大家去那裡參觀旅遊。
數學旅行團的導游正要買票,卻被難住了。
原來,售票處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圖形精靈每人180元,數字精靈每人120元,團體滿八個小精靈每人150元。
數學旅行團有30個圖形精靈,20個數字精靈。它們該怎樣買票才合適呢?
機靈的數字精靈「28」想了一下自信地說:「我們應該買團體票合適。」
導游聽了數字精靈「28」的話後買上了票,全體精靈坐上飛船,向美麗的地球出發了。
注釋:
光年:長度單位,在宇宙中才用得上。
飛船:交通工具(這里指速度為1光年/時的超光速飛船)。
閱讀啟發:同學們,為什麼數字精靈「28」說買團體票合適呢?讓我們計算一下吧:數學旅行團有30個圖形精靈,20個數字精靈。如果圖形精靈買一張票用180元,用180×30=5400元,數字精靈買一張票用120元,用120×20=2400元,再用5400+2400=7800元,一共需要7800元。如果買團體票,滿八個小精靈每人150元的話,那就是150×50=7500元,只需7500元。所以買團體票比較合適。數字精靈「28」用它那充滿智慧的大腦很容易地解答出了問題,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同學們,讓我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智慧去體驗數學王國的樂趣吧!
數學小故事之(十)……《福爾與數學大盜(黑風寨里任軍師)》
數學城外,數學大盜克里躲藏在數學王國西邊的森林中,心裡對福爾可謂恨之入骨,「福爾,我一定要報仇!」可是成了光桿司令的克里如何才能和福爾斗呢。萬般無奈之下,克里決定去投靠黑風寨主——獨眼王,於是克里撥通了獨眼王的電話……
說起黑風寨,它地處數學王國西面,這里山巒重疊,樹木茂盛,只有一處大峽谷通向鄰國,是數學王國與西邊鄰國唯一的通道,然而這一重要通道卻被以獨眼王為首的一群無惡不作的強盜霸佔了,他手下有十大將軍,一百零八勇士,全是些殘暴之徒。
獨眼王聽說能掐會算的數學大盜克里來投奔他,於是親自下山迎接。
數學大盜克里感激涕零:「大哥,這次要不是您收留小弟,我這條命就要葬送在福爾的手上了!」
獨眼王:「老弟,這次我不僅留你,還給您安排了個重要的位置,就是我黑風寨的軍師!全寨上下除了我,你最大,今後出謀劃策的事可就全靠你拉!」
老奸巨滑的克里心想:獨眼王手上有人有槍,加上我克里的聰明才智,一定能打敗福爾!
獨眼王為了表示熱情,對手下說:「全體集合,為克里軍師接風洗塵!記住宴席上每桌都要有酒、有肉、有湯!」
黑風寨里的強盜們都不服氣,心想:一個光桿司令憑什麼剛來就當軍師,大夥都想試探他一下。
其中負責伙食的廚師問道:「軍師,加上你和大王,再加上黑風寨的弟兄們共有120人,按一人一隻酒碗、兩人一隻肉碗、三人一隻湯碗,那我得准備多少只碗啊?」
克里知道大夥在試探他的能力,如果不拿出真本事,今後就不能服眾。
克里略加思考後說道:「這問題太簡單了,你按六人一桌計算,每桌酒碗6隻,肉碗3隻、湯碗2隻,每桌准備11隻碗,而120人÷6人=20(桌),共可分為20桌,所以一共要准備11×20=220隻碗。」
這時另一個強盜問道:「軍師,聽說你在數學王國偷金條、奪軍火,怎麼不見你帶些上山孝敬我們的大王啊?」
場下鴉雀無聲,大家都想聽聽克里的解釋。
克里苦笑道:「這都怪我的那些手下無能,要是換成我們黑風寨里的弟兄們,我的行動一定能成功!」
克里的回答,讓黑風寨里的強盜們聽的心裡甜滋滋的,對他當選軍師也就沒有意見了。
閱讀啟發: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數學不要懼怕,要充滿自信,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充分理解,做題時才會得心應手,越來越喜歡做,充滿自信的我們會發現自己真得很棒!克里正是利用自己的自信和智慧贏得了強盜們的認可。不過數學大盜克里可是個大壞蛋喲!我們只學習他的聰明才智,不要學習他干壞事喲!
Ⅲ 誰能提供一些和初中數學有關的趣味故事,要和初中數學知識密切相關的。
1、數學家的遺囑
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的遺囑,當時他的妻子正懷著他們的第一胎小孩。「如果我親愛的妻子幫我生個兒子,我的兒子將繼承三分之二的遺產,我的妻子將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將繼承三分之二 的遺產,我的女兒將得三分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這位數學家就去世了。之後,發生的事更困擾大家,他的妻子幫他生了一對龍鳳胎,而問題就發生在他的遺囑內容。
如何遵照數學家的遺囑,將遺產分給他的妻子、兒子、女兒呢?
2、火柴游戲
一個最普通的火柴游戲就是兩人一起玩,先置若干支火柴於桌上,兩人輪流取,每次所取的數目可先作一些限制,規定取走最後一根火柴者獲勝。
規則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數目最少一根,最多三根,則如何玩才可致勝?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兩人輪流取,甲先取,則甲應如何取才能致勝?
為了要取得最後一根,甲必須最後留下零根火柴給乙,故在最後一步之前的輪取中,甲不能留下1根或2根或3根,否則乙就可以全部取走而獲勝。如果留下4根,則乙不能全取,則不管乙取幾根(1或2或3),甲必能取得所有剩下的火柴而贏了游戲。同理,若桌上留有8根火柴讓乙去取,則無論乙如何取,甲都可使這一次輪取後留下4根火柴,最後也一定是甲獲勝。由上之分析可知,甲只要使得桌面上的火柴數為4﹑8﹑12﹑16...等讓乙去取,則甲必穩操勝券。因此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數為15,則甲應取3根。(∵15-3=12)若原先桌面上的火柴數為18呢?則甲應先取2根(∵18-2=16)。
規則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數目為1至4根,則又如何致勝?
原則:若甲先取,則甲每次取時,須留5的倍數的火柴給乙去取。
通則:有n支火柴,每次可取1至k支,則甲每次取後所留的火柴數目必須為k+1之倍數。
規則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數目不是連續的數,而是一些不連續的數,如1﹑3﹑7,則又該如何玩法?
分析:1﹑3﹑7均為奇數,由於目標為0,而0為偶數,所以先取者甲,須使桌上的火柴數為偶數,因為乙在偶數的火柴數中,不可能再取去1﹑3﹑7根火柴後獲得0,但假使如此也不能保證甲必贏,因為甲對於火柴數的奇或偶,也是無法依照己意來控制的。因為〔偶-奇=奇,奇-奇=偶〕,所以每次取後,桌上的火柴數奇偶相反。若開始時是奇數,如17,甲先取,則不論甲取多少(1或3或7),剩下的便是偶數,乙隨後又把偶數變成奇數,甲又把奇數回覆到偶數,最後甲是註定為贏家;反之,若開始時為偶數,則甲註定會輸。
通則:開局是奇數,先取者必勝;反之,若開局為偶數,則先取者會輸。
規則四: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數是1或4(一個奇數,一個偶數)。
分析:如前規則二,若甲先取,則甲每次取時留5的倍數的火柴給乙去取,則甲必勝。此外,若甲留給乙取的火柴數為5之倍數加2時,甲也可贏得游戲,因為玩的時候可以控制每輪所取的火柴數為5(若乙取1,甲則取4;若乙取4,則甲取1),最後剩下2根,那時乙只能取1,甲便可取得最後一根而獲勝。
通則:若甲先取,則甲每次取時所留火柴數為5之倍數或5的倍數加2。 6、韓信點兵
韓信點兵又稱為中國剩餘定理,相傳漢高祖劉邦問大將軍韓信統御兵士多少,韓信答說,每3人一列餘1人、5人一列餘2人、7人一列餘4人、13人一列餘6人……。劉邦茫然而不知其數。
我們先考慮下列的問題:假設兵不滿一萬,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則兵有多少?
首先我們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數9945(註:因為5、9、13、17為兩兩互質的整數,故其最小公倍數為這些數的積),然後再加3,得9948(人)。
中國有一本數學古書「孫子算經」也有類似的問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答曰:「二十三」
術曰:「三三數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數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數之剩二,置三十,並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減之,即得。凡三三數之剩一,則置七十,五五數之剩一,則置二十一,七七數之剩一,則置十五,即得。」
孫子算經的作者及確實著作年代均不可考,不過根據考證,著作年代不會在晉朝之後,以這個考證來說上面這種問題的解法,中國人發現得比西方早,所以這個問題的推廣及其解法,被稱為中國剩餘定理。中國剩餘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數學中佔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Ⅳ 初中數學趣味故事5篇,一定要短!!!!!!!!
數字趣聯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年輕時與幾個學友進京考試.他們到達試院時為時已晚.考官說:"我出一聯,你們若對得上,我就讓你們進考場."考官的上聯是: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學子,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蘇東坡對出的下聯是: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與蘇東坡都將一至十這十個數字嵌入對聯中,將讀書人的艱辛與刻苦情況描寫得淋漓盡致.
點錯的小數點
學習數學不僅解題思路要正確,具體解題過程也不能出錯,差之毫釐,往往失之千里.
美國芝加哥一個靠養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醫院施行一次小手術後回家.兩星期後,她接到醫院寄來的一張帳單,款數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數字,不禁大驚失色,駭得心臟病猝發,倒地身亡.後來,有人向醫院一核對,原來是電腦把小數點的位置放錯了,實際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點錯一個小數點,竟要了一條人命.正如牛頓所說:"在數學中,最微小的誤差也不能忽略.
二十一世紀從哪年開始?
世紀是計算年代的單位,一百年為一個世紀.
第一世紀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別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見的錯誤是有人把起始年當作是公元零年,這顯然不符合邏輯和我們的習慣,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序數的計算是從「1」開始的,而不是從「0」開始的。而正是這個理解上的錯誤,所以才導致了世紀末尾年為公元99年的錯誤認識,這也是錯把1999年當作是二十世紀末尾年,錯把2000年當作是二十一世紀起始年的原因.因為公元計數是序數,所以應該從「1」開始,21世紀的第一年是2001年.
蒲豐試驗
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請許多朋友到家裡,做了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往這張白紙上隨便仍吧!」客人們按他說的做了。
蒲豐的統計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豐說:「這個數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數學魔術家
1981年的一個夏日,在印度舉行了一場心算比賽。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歲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沙貢塔娜。當天,她要以驚人的心算能力,與一台先進的電子計算機展開競賽。
工作人員寫出一個201位的大數,讓求這個數的23次方根。運算結果,沙貢塔娜只用了50秒鍾就向觀眾報出了正確的答案。而計算機為了得出同樣的答數,必須輸入兩萬條指令,再進行計算,花費的時間比沙貢塔娜要多得多。
這一奇聞,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沙貢塔娜被稱為「數學魔術家」。
工作到最後一天的華羅庚
華羅庚出生於江蘇省,從小喜歡數學,而且非常聰明。1930年,19歲的華羅庚到清華大學讀書。華羅庚在清華四年中,在熊慶來教授的指導下,刻苦學習,一連發表了十幾篇論文,後來又被派到英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他對數論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他特別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走遍了20多個省、市、自治區,動員群眾把優選法用於農業生產。
記者在一次采訪時問他:「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後一天。」他的確為科學辛勞工作的最後一天,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Ⅳ 初中趣味數學小故事
在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里,說到唐僧和他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經,在平頂山蓮花洞消滅了想吃唐僧肉的妖怪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然後師徒們繼續趕路,又遇上一座巍峨險峻的大山。一面趕路,一面觀景,不覺天色已晚。
故事發展到這里,小說中寫道:
……師徒們玩著山景,信步行時,早不覺紅輪西墜。正是:
十里長亭無客走,九重天上觀星辰。
八河船隻皆收港,七千州縣盡關門。
六宮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罷釣綸。
兩座樓頭鍾鼓響,一輪明月滿乾坤。
這首詩從十、九、八、七,說到六、五、四、三、兩、一,星月點綴夜色,收工了,下班了,關門了,路上沒人了,取經趕路的也該找個地方休息了。
為了取經,跋山涉水已經苦不堪言,降妖伏魔更是險象環生,害得豬八戒想回家,唐僧心裡直打鼓。幸好有孫悟空不斷給一行人鼓勁,看看沿途深山老林幽靜風光,放鬆放鬆。小說里這首寫景詩,也正是在緊張情節中夾進一點輕松花絮,稍稍緩一口氣。詩中嵌進全部十個數字,而且從大往小,倒過來數,成為別具一格的「倒數詩」,更增加了趣味。
《西遊記》是明代吳承恩著的,問世已有400多年。按照我們現在數學里的習慣,用阿拉伯數字把詩中的各個數寫出來,順次排成一串,成為
10 9 8 7 6 5 4 3 2 1
現在做一個數學小游戲:用上面寫出的十個數,不打亂順序,添加適當的數學符號,組成十個算式,使計算結果分別等於10、9、8、7、6、5、4、3、2、1。
要組成其中任意一個算式,是很容易的。要組成全套十個,就要動動腦筋。如果再使組成十個算式的手法有變化,就更有趣了。
可以組成很多滿足條件的算式,下面是其中的一組。
10+9-8-7+6+5-4-3+2×1=10;
(10+98+76)×5÷4÷(3+2)+1=9;
(10+9+8-7)×6÷5÷4+3-2+1=8;
(109-87)÷(6+5)+4+3-2×1=7;
(10+9+8-7-6)×5-43-21=6;
(10+9+8+7+6)÷5-4÷(3-2)+1=5;
10×9-87+65-43-21=4;
(109-8+7)÷6-54÷3+2+1=3;
(109+87-6)÷5-4-32×1=2;
(10×9-87)÷(6×54-321)=1。
Ⅵ 關於初中數學的小故事
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聖不在家。小猴子們熱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個,八戒高興地說:「大家一起吃!」可怎樣吃呢,數了數共30隻猴子,八戒找個樹枝在地上左畫右畫,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著上面的3,大方的說,「你們一個人吃3個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個吧!」小猴子們很感激八戒,紛紛道謝,然後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來後,小猴子們對悟空講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個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個獃子,多吃了山桃竟然還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幾個山桃?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小明是個喜歡提問的孩子。一天,他對0-9這幾個數字產生興趣:為什麼它們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呢?於是,他就去問媽媽:「0-9既然叫『阿拉伯數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了,對嗎媽媽?」
媽媽搖搖頭說:「阿拉伯數字實際上是印度人發明的。大約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種特殊的字來表示數目,這些字有10個,只要一筆兩筆就能寫成。後來,這些數字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覺得這些數字簡單、實用,就在自己的國家廣泛使用,並又傳到了歐洲。就這樣,慢慢變成了我們今天使用的數字。因為阿拉伯人在傳播這些數字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人們就習慣了稱這種數字為『阿拉伯數字』。」
小明聽了說:「原來是這樣。媽媽,這可不可以叫做『將錯就錯』呢?」媽媽笑了。
兒歌比賽
動物學校舉辦兒歌比賽,大象老師做裁判。
小猴第一個舉手,開始朗誦:「進位加法我會算,數位對齊才能加。個位對齊個位加,滿十要向十位進。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數算得快又准。」
小猴剛說完,小狗又開始朗誦:「退位減法並不難,數位對齊才能減。個位數小不夠減,要向十位借個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後少個一。十位數字怎麼減,十位退一再去減。」
大家都為它們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師說:「它們的兒歌讓我們明白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它們兩個都應該得冠軍,好不好?」大家同意並鼓掌祝賀它們。
<、>和=的本領
很久以前,數學王國比較混亂。0-9十個兄弟不僅在王國稱霸,而且彼此吹噓自己的本領最大。數學天使看到這種情況很生氣,派<、>和=三個小天使到數學王國建立次序,避免混亂。
三個小天使來到數學王國,0-9十個兄弟輕蔑地看著它們。9問道:「你們三個來數學王國干什麼,我們不歡迎你們!」
=笑著說:「我們是天使派來你們王國的法官,幫你們治理好你們國家。我是『等號』,這兩位是『大於號』和『小於號』,它們開口朝誰,誰就大;它們尖尖朝誰,誰就小。」
0-9十個兄弟聽說它們是天使派來的法官,就乖乖地服從<、>和=的命令。從此,數學王國有了嚴格的次序,任何人不會違反。
小熊開店
小熊不喜歡學習,只想做生意,於是在學校旁邊開了個水果店。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學,它們商量好,要教訓這個不愛上學的懶傢伙。
它們來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麼賣呀?」小猴問。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小熊回答。
小猴又說:「如果我從兩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對嗎?」
小熊點點頭。
「那我全買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對不對?」
「正是,正是。」小熊講。
於是小猴買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錢,和小兔高興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結帳,怎麼算都是虧本的。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況說了,笑著說:「都是你學習不好,我們才來教訓你一下」,並把少給的錢補給了小熊。
小熊慚愧地低下了頭,從此每天上課都很認真。它們三個成了好朋友。
唐僧師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興興回來。師父唐僧問:你們每人各摘回多少個桃子?
八戒憨笑著說:師父,我來考考你。我們每人摘的一樣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個,如果3個3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沙僧神秘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個4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了多少個?
悟空笑眯眯地說:師父,我也來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個5個地數,數到最後還剩1個。你算算,我們每人摘多少個?
唐僧很快說出他們每人摘桃子的個數。你知道他們每人摘多少個桃子嗎
數學優秀小故事
有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來找劉先生,並自我介紹說:「我叫於江,這次我帶領了一個旅遊團到香港旅遊,聽說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來住你們酒店。」
劉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一個大團。」
劉先生心裡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是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為一個導游,於江看出了劉先生的心思,他慢條斯理地說:「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酒店了。」
「你請說吧。」劉先生自信地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組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該如何下手呢?」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說出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於江先生高興地說:「一點不錯,就是八十五人。請說說您的演算法。」
「人數最少的情況是最後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在您這兒了。」
「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我們這兒現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麼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一個題目,劉先生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瞑思苦想之後,他終於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一間5人房;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一間5人的,一共11間。
於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後,非常滿意,馬上辦了住宿手續。
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復雜了一點,但劉先生的心裡還是十分高興的。
Ⅶ 求初中數學趣味故事
、 兩個男孩各騎一輛自行車,從相距2O英里(1英里合1.6093千米)的兩個地方,開始沿直線相向騎行。在他們起步的那一瞬間,一輛自行車車把上的一隻蒼蠅,開始向另一輛自行車徑直飛去。它一到達另一輛自行車車把,就立即轉嚮往回飛行。這只蒼蠅如此往返,在兩輛自行車的車把之間來回飛行,直到兩輛自行車相遇為止。如果每輛自行車都以每小時1O英里的等速前進,蒼蠅以每小時15英里的等速飛行,那麼,蒼蠅總共飛行了多少英里? 答案 每輛自行車運動的速度是每小時10英里,兩者將在1小時後相遇於2O英里距離的中點。蒼蠅飛行的速度是每小時15英里,因此在1小時中,它總共飛行了15英里。 許多人試圖用復雜的方法求解這道題目。他們計算蒼蠅在兩輛自行車車把之間的第一次路程,然後是返回的路程,依此類推,算出那些越來越短的路程。但這將涉及所謂無窮級數求和,這是非常復雜的高等數學。據說,在一次雞尾酒會上,有人向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 1903~1957,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提出這個問題,他思索片刻便給出正確答案。提問者顯得有點沮喪,他解釋說,絕大多數數學家總是忽略能解決這個問題的簡單方法,而去採用無窮級數求和的復雜方法。 馮·諾伊曼臉上露出驚奇的神色。「可是,我用的是無窮級數求和的方法.」他解釋道
Ⅷ 初中數學趣味小故事,一定要短,快,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1
趣味數學——智算酒壇 [ 2008-12-15 15:28:00 | By: 李紹剛 ] 北宋的一個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闆正和伙計一起堆酒壇。因為近來生意特別好,酒壇自然也就多。老闆一邊在心裡樂,一邊盤算著如何發更大的財。他要把酒壇堆得整整齊齊,美觀大方,吸引更多的顧客光臨酒店。 酒壇堆得非常漂亮,一層一層整整齊齊。酒店門口的招幌迎風飄揚,使人不得不駐足逗留,忍不住想進店喝幾盅。酒店老闆得意揚揚之際,想數數酒壇一共有多少只。可是,數壇子也並不輕松,老闆從前面繞到後面,又從後面繞到前面,剛剛擦乾的汗水又冒出來了,伙計們都笑了 第二天。這堆酒壇果然吸引了不少顧客,老闆望著酒壇,樂不可支。這時,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書生走了過來,面對酒壇,若有所思。老闆心想:我昨天為了數清這堆酒壇,花了很大的功夫,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輕人,你知道這堆酒壇一共有多少個嗎?"老闆半開玩笑地問道。 "這很容易,只要你告訴我這堆酒壇最上面的那層一共幾排,每排多少個,一共有幾層。根本不用數,我馬上就知道這堆酒壇的數目。"年輕人這么說話,顯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闆心想:這位年輕人真會說大話,不妨把他提的條件告訴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於是老闆爽快地說: "最上面那層酒壇是四排,每排8個,第二層是五排,每排9個……" "好了,一共七層,"年輕人打斷了老闆的話,不加思索地報出了答案,"一共567個酒壇。對嗎?" 老闆一下子驚得連張開的嘴巴也忘記合攏了。這么快!老闆馬上把年輕人請進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萬分周到。老闆真是打心眼佩服這位青年,又是請教姓名,又是討教數壇的方法。 這位青年就叫沈括。優越的家庭生活條件使他有機會讀書,加上他好奇心強,肯鑽研,於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學的人。沈括回答老闆說:"我數這壇子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最中間那層共77個,共七層,只要再乘7,最後加上常數28就行了。" 沈括從小對籌算很感興趣,讀了許多數學名著。後來自己寫成了一本數學專著《隙積術》,專門研究高階等差級數的求和問題。沈括數壇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階等差級數求和的方法,要比單純地數方便多了。數學上還可能碰到數字更大,項數更多的題目,用這種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