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❶ 作文 生活中的數學
[作文 生活中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
因為我很喜歡數學,並且喜歡總結一些規律,幫助自己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我想把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和大家交流溝通,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讓自己更上一層樓,作文 生活中的數學。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要是學好了,就能在生活中買東西,省下不少錢來呢!比如:當我們買火腿腸時,你是否想過買零售的呢,還是買成包的呢?其實,你如果算一算,一年也能省下不少錢呢。假如買10根零售的話,每根4角,十根就是10×4=40(角),也就等於4元,而成包的十根只要3.7元,比零售的便宜了3角呢!這樣算來,一年就是3×365=1095(角),也就是說一年就可能節省109.5元哩!再舉個例子吧:一小時要滴3600滴水,那麼一天下來就是3600×24=86400(滴),一年就是86400×365=3153600(滴),哇!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地球上水資源逐漸缺乏,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特別是洗衣服的時候,花費的水最多了,同樣多的水,有些人能把衣服洗的乾乾凈凈,有些人卻不能。為什麼會不同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解答:假設一件臟衣服上的污垢是10克重,有1桶清水為10升,洗完衣服擰干後,濕衣服裡面還有1升水j將10升水倒入盆中,這時污垢有10克,清水有10升,每升清水溶解1污垢,小學六年級作文《作文 生活中的數學》。由於擰干後,衣服上仍有1升水,這1升水也含污垢1克。這就是說洗後的衣服上含有污垢1克;k將10升水分成2盆,每盆就是:10÷2=5(升),先用第一盆水洗,污垢10克,清水5升,每升含有污垢2克,再用第二盆沖洗,污垢2克(第一次擰干後衣服上含有的),清水5升,衣服上帶1升,共6升清水,因此每升水含有污垢1/3克,再次擰干後,衣服上仍有1升水,但是這時衣服上含有的污垢只有1/3克。從上面推斷中,我們不難看出,第二種方法清洗出來的衣服更潔凈一些,水也節約了不少,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樣做,全國能省下很多很多水,也就不會為沒水而擔憂了。細心觀察一下,我們的身上也有「數學」,比如我們的手,「一??」是10厘米,量一量褲子是6??,就是6×10=60(厘米)長了;我們的腳步是50厘米,那麼從家到學校有多少步,就能求出家到學校的距離了。
舉了這么多典型的例子,我想到了一句俗話:「有經驗而無學問勝於有學問而無經驗!」。是啊,學習數學不能死背公式,得活學活用,學以致用。所以在以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更上一層樓,對自己嚴格要求,做到不會的盡量做對,會的必須做對,為以後的學業發展做好充分的准備,打好堅實的基礎,爭做祖國的棟梁之才。
w w w . x i a o x u e 1 2 3 . c o m
❷ 我要關於「生活中的數學」的數學作文,好一點的啊!急!
來自大海的數學寶藏
有道是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在大海中與在陸地上一樣,生命的形式成為數學思想的一種財富.
人們能夠在貝殼的形式里看到眾多類型的螺線.有小室的鸚鵡螺和鸚鵡螺化石給出的是等角螺線.
海獅螺和其他錐形貝殼,為我們提供了三維螺線的例子.對稱充滿於海洋--軸對稱可見於蚶蛤等貝殼、古生代的三葉蟲、龍蝦、魚和其他動物身體的形狀;而中心對稱則見於放射蟲類和海膽等.
幾何形狀也同樣豐富多彩--在美國東部的海膽中可以見到五邊形,而海盤車的尖端外形可見到各種不同邊數的正多邊形;海膽的輪廓為球狀;圓的漸開線則相似於鳥蛤殼形成的曲線;多面體的形狀在各種放射蟲類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邊的岩石在海浪天長地久的拍擊下變成了圓形或橢圓形;珊瑚蟲和自由狀水母則形成隨機彎曲或近平分形的曲線.
黃金矩形和黃金比也出現在海洋生物上--無論哪裡有正五邊形,那裡我們就能找到黃金比.在美國東部海膽的圖案里,就有許許多多的五邊形;而黃金矩形則直接表現在帶小室的鸚鵡螺和其他貝殼類的生物上.
在海水下游泳可以給人們一種真正的三維感覺.人們能夠幾乎毫不費力地游向空間的三個方向.
在海洋里我們甚至還能發現鑲嵌的圖案.為數眾多的魚鱗花樣,便是一種完美的鑲嵌.
海洋的波浪由擺線和正弦曲線組成.波浪的動作像是一種永恆的運動.海洋的波浪有著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大小,有時強烈而難於抗拒,有時卻溫順而平靜柔和,但她們總是美麗的,而且為數學的原則(擺線、正弦曲線和統計學)所控制.最後,難道沒有理由認為海中的沙曾經激發了古代人形成了無限的思想?當我們對每一個數學思想進行深層次研究的時候,會發覺它們是復雜和連帶的.而每當在自然界中發現它們時,便就獲得了一種新的意義和聯系.
❸ 寫一篇以「生活中的數學」為題的作文
生活中的數學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鍾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鍾: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鍾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鍾,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鍾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演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❹ 求生活中的數學作文400字
生活中的數學
今天天氣晴朗,我來到了超市購物我一進去看到了好多東西。於是我就拚命地購物馬上我的筐子都滿了,我就問爸爸:「你能把這里的東西算好嗎?爸爸摸了一下腦袋這么多東西誰能一下子算好啊?我說我能。馬上我算著腦袋都被算累了。爸爸想出了好辦法去找收銀圓要他來幫助我們。
來到了收銀台前對阿姨說:「你能幫我算一下嗎?我們用口算太難算了。請你幫我們算一下,不一會兒就算了出來,我連聲贊嘆說:「好,太厲害了,我就問了阿姨一句你是怎麼做到的,阿姨說:」這種小事難不到我。我都是靠了手機計算的,我說我這么怎麼這么笨啊,沒想到這一點啊。我們清理東西好了就走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阿姨知道這一點呢?我疑惑起來阿姨怎麼會想到這一點而我就想不到呢?
等我回到家中我領悟到了,生活中也有數學就象今天發生的事情,就有數學的東西。比如你在算很多東西的時候算不清楚就用計算器如果沒有計算器也可以用手機類的東西計算這些數字不就解決了嗎?凡是解決數學類的東西都要靠腦袋。
所以生活離不開數學,你如果碰到數學計算難的時候就用點腦子去想辦法。
❺ 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作文
今天,我去買菜來到菜市有各種各樣的蔬菜。我要買西紅柿和土豆,我先買西紅柿,一斤西紅柿一塊五。我要買3斤西紅柿多少錢?
就拿15乘3等於4塊5元我給了阿姨4塊5。接下來要去買土豆,4元一斤要買7斤一共要多少元那4乘7等於28元我給了阿姨28元原來世界上處處都有數學。
❻ 求生活中的數學美的作文800字
生活中的數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到數學。不信?今天發生的事就證明了回這一點。下午答,媽媽給我二十元錢叫我到超市去買一瓶醬油和一瓶蜂蜜。到超市後,我首先挑選了一瓶「豆亨」牌醬油,需要4。40元。接著,我去買蜂蜜,錢夠的只有兩種,第一種有8。60元,還有一種只要8。40元。我想:「第一種的六角和醬油的四角可以湊成一元,比較好計算,而且,第一種比第二種貴兩角,說明質量也是第一種好。」 於是,我拿起第一種蜂蜜和醬油,到收銀台付了錢,拿著找回的7元錢高高興興地回家了。晚上,小夥伴們請我去滑冰,我爽快地答應了。我想:「今天我要帶巧克力去,大家一起平均分了吃。」帶幾顆好呢?我想了想,就帶十二顆。如果來二個,12÷2=6,可以平均分;如果來三個人,12÷3=4,可以平均分……照這樣計算,來1、2、3、4、6、12個小朋友都能平均分。於是,我拿起十二顆巧克力出門滑冰去了。果然,來了三個人,我給每人分了四顆巧克力,正好分完。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數學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❼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生活中的數學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鍾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鍾: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鍾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鍾,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鍾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演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❽ 生活中的數學 作文 六年級
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數學,比如買菜的幾斤幾兩、日歷上的幾年幾月幾日,還有一些數學的等式都與數學有關。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幾題數學題吧!
早上起床,當我們睜開朦朦朧朧的雙眼,第一眼就向鬧鍾看去,鬧鍾上的數字,就是生活中的數學。因為我們一天的時間是時針轉24圈、分針轉1440圈、秒針轉86400圈得來的。那24×30=一個月,一個月×12=一年,這就是時間的數學。
平時,我們都要去的菜市場里也離不開數學。星期天,媽媽帶我去買菜,在一個賣白菜的攤子前,媽媽和賣白菜的人討價還價起來,最後,以一斤八角錢的價格買三斤,送一斤的口頭協議買了三斤大白菜。媽媽問我:「我這樣買菜,每斤便宜了多少錢?」我想了想,對媽媽說:「便宜兩角。」若得賣菜阿姨直誇我。回到家裡,媽媽問我:「你是怎麼算的?」我笑了笑說:「我先算3斤大白菜×0。8元=2元4角,再算買3斤送1斤=4斤,然後再算2元4角÷4斤=6角,那8角-6角不就等於2角了嗎!」這就是生活中的單價×數量=總價。
我平時都要跟著媽媽乘公共汽車去新華書店,公交車一分鍾行駛一千米,大約二十分鍾就到了。媽媽問我:「我們家離新華書店距離大約有多少千米呀?」我一邊用手指比劃著一邊對媽媽說:「大約二十千米。」這就是生活中的速度×時間=路程。
「勤動腦+勤動手=成功」這是我通過實際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題順序。我總要先讀懂題目,掌握其中的關系,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時,還要通過畫圖的方式,來理解題目。
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奇妙的數學,在等著我們去尋找、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