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成語
『壹』 中考語文中150個易錯成語,一定要避免
您好,望採納哦,謝謝嘛~
150個中考易錯成語
【包羅萬象】
形容內容龐雜,無所不有。該詞易犯「大詞小用」的毛病。
【遍體鱗傷】
渾身都是傷痕。已包含「渾身」的意思,不能再說「渾身遍體鱗傷」。
【別無長物】
原指生活儉朴,現形容貧窮。不能理解成「自己沒有什麼長處」。
【不恥下問】
不可用於與自己相當和比自己高明的人。
【不負眾望】
沒辜負大家的期望,褒義。【不孚眾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貶義。這兩個成語常被混用。
【不脛而走】
消息傳得很快。與「不翼而飛」表示東西丟失不同。
【不可開交】
無法擺脫或結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不可收拾】
無可挽救,不可救葯。有人將此詞與「一發而不可收」揉到一起用,變褒為貶。一發而不可收,形容對發生的氣勢難以控制。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態度蠻橫或愚昧無知。容易誤解為不可理解。
【不瘟不火】
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不急促。指的是表演既不沉悶也不過火,對角色的把握恰如其分。這是一個贊揚演員演技好的褒義詞。常被誤用表示商品銷售不夠火爆。
【不以為然】
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認為不是、不對的否定的意思。易與「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含有輕視的意思」混淆。
誤例:有些人對於闖紅燈總是不以為然,認為只要不與汽車撞上,總會沒事的。
【不足為訓】
指不值得作為准則或典範。不能理解為「不值得作為教訓」。
【不刊之論】
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不能理解為「不能刊登、發表」。
【不贊一詞】
原指文章寫得很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現也指一言不發。不能理解為「不說一句贊成的話」。
【不絕如縷】
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不能誤認為「連續不斷」。
【慘淡經營】
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形容苦費心思於謀劃並從事某項事情或事業。詞中的「慘淡」很容易被誤解為「蕭條、不景氣」,錯認為是經營艱難,生意清淡。
【滄海桑田】
比喻世事變化很大。易望文生義,誤解為「大海和農田」。
【側目而視】
形容拘謹畏懼的樣子。易誤解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參差不齊】
長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於時間等。
【曾幾何時】
指時間過去沒有多久。易誤解為「在很久以前」或「過了很長時間」。
【差強人意】
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常被人理解為「不能使人滿意」或「強人所難」。
【長此以往】
長期這樣下去。多用於不好的結果。
【處心積慮】
千方百計地盤算。貶義。【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褒義。兩個成語容易混淆。
【蠢蠢欲動】
指敵人准備進行攻擊或壞人策劃破壞活動。貶義詞,不能理解為「躍躍欲試」。
【粗茶淡飯】
指生活儉朴或自謙食物簡單。不可以此說生活不好。
【大方之家】
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不能望文生義,理解成「出手大方、闊綽的人」。
【大快人心】
指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於「一般的好事」。
【當之無愧】
指當得起某種光榮稱號或榮譽,毫無愧色。多作敬詞贊語,表示對人的贊揚,只能用於對方。
【鼎力相助】
大力相助。是敬辭,表示請托或感謝時用。即用於有求於對方或感謝對方,不可用於自己,否則太不謙虛。
【豆蔻年華】
女子十三四歲。指其他年齡或性別皆錯。
【耳提面命】
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不用於同輩之間,不用貶義。
【耳聞目睹】
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翻雲覆雨】
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有氣勢。
【風聲鶴唳】
驚慌疑懼,常與「草木皆兵」連用。有人錯用此詞形容戰斗激烈。
【鳳毛麟角】
比喻稀少而可貴的人或事物。褒義詞,不能僅僅理解為「很少」的意思。
【改頭換面】
只改形式,不換內容。含貶義。
【改弦更張】
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不是什麼改變都叫「改弦更張」。
【改弦易轍】
比喻改變方法或態度。以上兩詞都不代替「改邪歸正」。
【功敗垂成】
失敗於即將成功之時,有惋惜之意。不可理解為「成功與失敗的分別」。
【鬼斧神工】
建築、雕塑等技藝精巧。常被誤用來形容自然景物。
【國色天香】
指色香俱備的牡丹花或比喻人,不用於其它花卉。
【汗牛充棟】
形容書籍多。只能用來形容書籍很多,不能用來形容其它的事物多。
【呼之欲出】
指藝術形象生動逼真。常被誤用作「即將面世」之意。
【花容月貌】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美貌。是名詞性短語,不能受副詞「更加」修飾,易造成語法錯誤。
【渙然冰釋】
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全消除。不能用來描寫冰雪融化。
【魂牽夢縈】
形容思念情切。易與「夢寐以求——做夢的時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著」混淆。
【火中取栗】
比喻冒險為別人出力而不知上當。有人誤用為「取利」之意。
【濟濟一堂】
許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是只要是「很多人在一起」就可以用。
【間不容發】
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不是「形容距離小」。
【見仁見智】
意見不統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後矛盾。
【見異思遷】
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不表示選擇時猶豫不定。
【江河日下】
比喻事物日趨衰落,情況一天不如一天。不能理解為「水流一天天在減少」。
【津津樂道】
很感興趣地談論。已經含有「談論」的意思,不能說「津津樂道地談論」。
【噤若寒蟬】
比喻不敢說話。強調人不出聲的原因是因為害怕。常誤用來形容安靜,或是默不作聲、閉口不言等意思。
【久假不歸】
假:借。長期借去,不歸還。不能理解為「長期請假而不回來」。
【九牛一毛】
比喻極大數量中極微小的數量。強調「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意思,與「杯水車薪,強調數量太少無濟於事」容易混淆。
【慷慨解囊】
形容豪爽大方地幫助別人。不能用於自己消費。
【空谷足音】
比喻難得的音信、言論和事物。此成語容易望文生義。
【空穴來風】
比喻消息和傳說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常被誤解為「憑空捏造,毫無根據」。
【苦心孤詣】
苦心鑽研或經營,達到了很高造詣,常誤當作苦口婆心。
【曠日持久】
耽誤時間,拖延很久。不能理解為堅持很長時間。
【良莠不齊】
比喻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多指人的品質,不表示水平能力、產品質量或學生成績等參差不齊。
【勵精圖治】
形容振奮精神,力求把國家和地方治理好。主要指精心治理國家,適用對象極為有限。
【馬革裹屍】
指英勇殺敵,戰死疆場。常被誤解為「死得很慘,死後連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沒有」。
【美輪美奐】
形容房屋建築高大華麗。媒體多誤用來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
【面目全非】
事物的樣子變得很厲害。貶義,指變得很糟,不可用於褒義指變化之大。
【明日黃花】
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來的東西。
【漠不關心】
(對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態度冷淡,毫不關心。不能跟賓語。
【目無全牛】
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不能理解為「沒有全局觀念或看不到整體」。不能誤用作貶義詞。
【難言之隱】
難以說出來的苦衷。不能用來修飾「苦衷」,否則就會造成句意的重復。
【年富力強】
包含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年輕,二是力壯。不能只斷取「力強」的意義,而忽視了「年富」的意義。
【拍手稱快】
多指正義得到伸張或事情的結局使人感到滿意。不能直接用於那些歡快的場面。
【拋磚引玉】
比喻用不成熟的、膚淺的意見,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見。常用作謙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別人。
【蓬蓽生輝】
使自己的破屋生輝不勝榮幸。是個謙詞,用反了當有罵人之嫌。
【評頭論足】
比喻在小節上過分挑剔。含貶義,不能作中性的「評議」理解。
【萍水相逢】
比喻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易誤解為「不期而遇」的意思,而忽略了主體是「互不相識的人」。
【期期艾艾】
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復,說話不流利。不能理解為懦弱猶豫等。
【巧奪天工】
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形容技藝十分巧妙。不能用於「自然本身」。
【青出於藍勝於藍】
指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超過前人。用指別的超過不可以。
【罄竹難書】
比喻罪惡之多,難以寫盡。必須是罪行、劣跡、錯誤之類的事實,含有明顯的貶抑色彩,而且如果是具體的東西數量再大也不能使用「罄竹難書」。
【求全責備】
是指苛責別人,要求完美無缺。後面不能帶賓語。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此成語易用成「忍俊不禁地笑了」而造成成語與句子重復。
【日理萬機】
指古代帝王或國家領導人每天忙於處理繁多的政務。該詞詞義較重,不能用在普通人身上,否則就犯了「大詞小用」的毛病。
【如履薄冰】
強調主觀心態之謹慎小心,而非客觀情況之危急。
【三長兩短】
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能泛指意外情況。
【三人成虎】
城市本無虎,傳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重復,即能蠱惑人心。多誤解為團結合作力量大。
【賞心悅目】
主語是人。如果主語是物,要說「令人賞心悅目」。
【深居簡出】
指常呆在家裡,很少出門。不能理解為「簡簡單單出門」。
【莘莘學子】
表示眾多的學生,不能指具體一個或幾個。如果前加上「一位」「每一個」「幾個」等這些限定,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身臨其境】
指親身到了那個境地。常誤用為代替「設身處地——指替別人的處境著想」。
【生靈塗炭】
形容廣大人民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易用成「人民生靈塗炭」,造成語義重復。
【石破天驚】
比喻文章議論新奇驚人。不能用於「驚人的消息或變化」。
【始作俑者】
貶義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常被誤解為中性詞,當「第一個做某事的人」的意思來用。
【事倍功半】
花費的氣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與【事半功倍】意思相反。
【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相已經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確答案或道理。
【首當其沖】
比喻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常被誤解為「首先、第一個」。
【首屈一指】
數第一。【屈指可數】為數不多。兩個成語易誤用。
【首鼠兩端】
形容遲疑不決,瞻前顧後。常誤解為言行前後不一致。
【司空見慣】
形容經常看到的事物,不足為奇。是不及物動詞,可以說「對……司空見慣」,後面不能直接帶賓語,否則會造成語法錯誤。
【聳人聽聞】
故意誇張使人震驚,強調主觀目的。【駭人聽聞】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使人聽了吃驚,強調客觀效果。兩詞經常被混用。
【彈冠相慶】
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後指壞人得意的樣子。多用作貶義。常被誤解為中性的互相慶賀。
【嘆為觀止】
贊嘆所見事物盡善盡美,好到了極點。主語是人。如果主語是物,要說「令人嘆為觀止」。
【投桃報李】
報答他人的好處,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報復。
【萬人空巷】
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里出來,到了大街上。形容盛大的集會或新事物把許多的人都吸引出來了。常被誤用為指人們都待在家裡,巷子里靜悄悄的,空無一人。
【望塵莫及】
比喻遠遠地落後。
【鞭長莫及】
指力量達不到。兩個成語不能混用。
誤例:各地的分公司常常覺得天高皇帝遠,總部望塵莫及,經常自作主張,各自為政。
【望其項背】
可以趕上。只用否定形式。有人錯用「只能望其項背」表示「趕不上」。
【妄自菲薄】
過分地看輕自己。後面不能跟賓語,也不能表示「看輕他人」。
【危言危行】
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不能理解為「危險的言論和行動」。
【文不加點】
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下筆成章。常被誤解為「寫文章不加標點」。
【無可厚非】
不可以過分指責。與「無可非議——沒有什麼可以批評指責的」程度不同。
【無所不為】
沒有不幹的事情。指什麼壞事都干。常被誤解為褒義詞「什麼都敢做」的意思。
誤例:這些年輕的科學家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無所不至】
什麼壞事都干。與「無微不至」有天壤之別。
【無微不至】
形容關懷、照顧得非常細心周到。只用來形容人,也不能誤解為「細致」的意思。
誤例:這部小說的構思既精巧又嚴密,真是無微不至。
【洗心革面】
比喻壞人物徹底悔改。其主體是人,不能是物,同時要注意人物身份,不能用在如學生等人身上,造成輕重失度。
【細大不捐】
小的大的都不拋棄。形容包羅一切,沒有選擇。不能理解為「一點東西也不捐出」。
誤例:當人們紛紛向災區人民捐款捐物時,你卻細大不捐,這樣做,你不感到羞愧么?
【下里巴人】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不能理解為「普通的鄉下人」。
誤例:1.有些人瞧不起民間剪紙,認為這只是下里巴人創造的玩意兒,沒有藝術價值,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2.一些人對中國的茶有偏見,以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東西,檔次不如進口飲料。
【相濡以沫】
在危難的處境中互相救助。不能指一般情況下的互相幫助。
誤例:周禮的家是個四代同堂的小康家庭,一家人相濡以沫,幸福和睦,被居委會評為五好家庭。
【相提並論】
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談論。不可指同一人、物,不可混同「同日而語」。
誤例:當年窮山溝溝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是集團董事長,今昔之別,簡直不可相提並論。
【心悅誠服】
表示真心實意地服從或佩服。不能理解為「心情舒暢愉悅」之意。
誤例:他聽著風頂樹梢,聽著小鳥歡噪,心悅誠服,不原離開這個地方了。
【信手拈來】
形容詞寫文章時詞彙或材料豐富,不必多尋思,就能寫出來。後面不可以跟賓語。
誤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信手拈來前人的成果入詞,達到了天衣無縫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詞的範例。
【休戚相關】
憂喜福禍相關聯。與「息息相關——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不同。
誤例:1.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個社會休戚相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2. 必須抓好商品質量,商品質量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利益休戚相關。
【休戚與共】
同甘共苦。同「休戚相關」、「息息相關」常混淆。
誤例:任何一個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會休戚與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虛懷若谷】
形容非常謙虛,表示對人的敬意。是個敬辭,只能對別人,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誤例:我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做到了海納百川、虛懷若谷。
【虛與委蛇】
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酬。不能理解為巧妙應變或細述委曲。
誤例:在接待外賓的大型活動中,敏銳果斷的判斷和虛與委蛇地應變顯得格外重要。
【栩栩如生】
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定是指「並非活的」。
誤例:李麗上過王老師一節課,就能將其講課的動作、神態模仿得栩栩如生。
【陽春白雪】
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與「下里巴人」意思相反。含貶義,易錯誤理解為褒義。
誤例:《春天的故事》曲詞優美,為群眾喜聞樂見,真不愧為陽春白雪。
【一蹴而就】
一步就成功,不要誤解為一氣呵成。
誤例:毛書法家大筆一揮,運腕揮毫,筆走龍蛇,只見兔起鶻落,作品一蹴而就。
【一言九鼎】
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即形容說話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於自己。
誤例:兄弟,你別不信我,我可是一言九鼎,說話算數的。
【亦步亦趨】
比喻自己沒有主張,或為了討好,事事都順從別人,跟著人家走。含貶義,易誤用為中性詞,理解為「追隨」「跟隨」之意。
【溢美之詞】
過分贊美的言詞。常誤用於褒義場合。
【因人成事】
依靠別人把事情辦好。只能表貶義或自謙。
【應有盡有】
應該有的都有。不「應該有的」就不能「盡有」。
【應運而生】
順應適當時機出現。不能用於消極事物。
【雨後春筍】
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現。是一個褒義詞,使用時要注意與語境相符。
【語重心長】
言辭誠懇,情意深長。【意味深長】話語含蓄,帶有深意。兩個成語容易混淆。
【有口皆碑】
比喻對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頌揚。此成語為褒義詞,易犯「褒詞貶用」的錯誤。
【責無旁貸】
不能說「責無旁貸的責任」。
誤例:我是一名醫生,治病救人是我責無旁貸的責任,是否是非典患者這並不重要。
【炙手可熱】
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可理解為「熱門」或「商品暢銷」。
誤例:家用電器的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來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
【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與「置之不理」不同。
誤例:在伊拉克問題上,美國一直堅持戰爭主張,對世界人民反戰呼聲置之度外,最終發動了伊拉克戰爭。
【捉襟見肘】
捉襟見肘本指衣服破爛,後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 與「不合身」無關。
【走投無路】
比喻處境極端困難,找不到出路。不能誤解為「沒有路可以走」。
您好,望採納哦,謝謝嘛~
『貳』 初三語文 關於成語
1.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們不應該怨天尤人,更不應該( 萎靡不振 )。
2.<白楊禮贊>語言流暢,文筆優美,是一篇( 精妙絕倫 )的散文佳作.
3.我們不能( 裹足不前 ),要有創新精神.
4.啄木鳥要想吃蟲子,就應該飛到樹上去,而它卻飛到剛剛架好的電線桿上,其結果是永遠都吃鈈到蟲子的,這正是____.
按要求寫成語:
1.表達愉快心情的 :心曠神愉、神懌氣愉、心潮澎湃、
2.成語中帶"綠"字的 :綠林豪傑、綠草如茵、綠水青山
根據下面各句的提示和內容,概括出相應的成語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後人概括出一個成語( 三顧茅廬 )
2.<桃花源記>結尾寫劉子冀打算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後邃無問津者"後人概括出一個成語( 無人問津 )
『叄』 中考語文:容易用錯的90個成語
中國成語,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人們難免望文生義,生吞活剝,結果,弄得這些詞彙大大背離了原始意義,甚至驢唇不對馬嘴,乃至出現成群結隊的「攔路典故」、「傻瓜成語」。長期的、集體的以訛傳訛,逐漸掩蓋了成語的本來面目。其實,這種近乎數典忘祖的無知,絕不應聽之任之,約定「俗」成。姑且挑選八個最常見的「攔路成語」,以饗親愛的博友。恐怕至少有12億中國人,沒資格百分之百地跨過去。即便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也不能倖免。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氣轉涼」;後人竟望文生義,愣說成「盛夏時節,天上下火」為啥天太熱?原來「太有柴」了。)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歷的七月:「流」,指移動,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每年夏歷的五月黃昏,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夏歷的七月黃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見,「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夏歷七月,天氣漸漸轉涼,每當黃昏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豳風》里這兩句話說:「天氣越來越涼了,該做棉衣服了。」
(2)娑婆世界(佛教名詞,常被生吞活剝地改裝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根據佛教的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凈土」的對立面,這里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因此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另一層意思,指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很能忍受勞累,在污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來風(原指有根有據的事兒,結果被篡改成了捕風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說瞎話」。)這個成語源自楚國人宋玉的《風賦》,文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句子。此語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師屈原的話:因為枳樹(枳)彎曲(句),樹枝上常招引鳥兒築巢;由於有空的洞穴,才引來了風呢。白居易詩中准確使用過此語:「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說腐朽的樹木難免招來蟲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來風吹。按此解釋,「空穴」和「來風」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應比做說法有根據、有來由。所以,以「空穴來風」比喻不存在和沒影兒的事,是不夠妥當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確有來頭,則比較恰當。
(4)床笫之私(床笫,是個迷人雙眼的「馬甲」,很容易誤作「床第」。雖然兩者模樣酷似,可惜,後者根本不是中國話對不起,俺眼神兒不好。)床,好解釋;笫(讀作「子」),指「墊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鋪。引申為夫妻之間的語言或房事。但換上「床第」這套「馬甲」,就什麼「講兒」也沒有了。
(5)黃花(指「過時之物」。或許有人覺得,「」哪裡不過時?「」才過時哩,便想當然地篡改成了「黃花」誰下的命令?憑啥愣改呀?)這個成語的出處,源自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相逢不用忙歸去,黃花蝶也愁。」黃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
(6)美輪美奐(只形容建築之美,如今,被濫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電台、電視台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張嘴就來,出口成錯錯了也不改,臉皮就是厚。)這個成語出自《禮記檀弓下》:晉文子趙武家裡新落成一所房屋,晉國大夫張老去祝賀說:「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輪,是古代的一種圓形高大的谷倉。這個成語指高大的意思,專門形容房建築屋高大華麗。現在?連唱歌跳舞、喝酒吃飯都「美輪美奐」了,上哪兒說理去?
(7)振聾發聵(本意是聲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誤作聽力下降,像個呆頭呆腦的聾子把醉漢弄醒?把醒漢弄醉?甭官怎麼說,先把意圖鬧清楚;否則,幹完活兒,准挨大嘴巴。)這個成語的出處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裡,他寫過《隨園詩話補遺》,卷一中有句話:「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聵,耳聾。「振聾發聵」,即發出很大的聲響,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的人。
(8)始作俑者(原指做壞事,引領歪風邪氣的「第一人」,現在,居然搖身一變,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英雄」,起碼也是開先河的任務看來,「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腦袋上。嘗嘗鮮兒吧您吶。)出處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製或陶制的俑人。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這是理所當然的」貶義詞「。
『肆』 中考語文關於成語和病句的選擇題(有答案具體講解的)
1.病句是指結構不完整,意思表達得不明確、不清楚,有錯誤的句子。進行修改病句訓練的目的是認清寫句子時容易犯的錯誤,使自己少寫和不寫病句,把意思表達得明確、通順。
本年級常見的病句有以下幾種情況:
(1)成分殘缺:這種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如:「放聲歌唱。」同學們知道一個句子一般可以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說的是「誰」或「什麼」,後一部分說的是「是什麼」、「做什麼」或「怎麼樣」,這兩個部分是句子的基本成分,缺一不可。
(2)意思重復:這種句子是前邊說了一個意思,後邊又重復說一遍,意思重復了。如:「我把不正確的錯別字改正過來了。」這里「不正確」和「錯別字」意思一樣,連著用就顯得重復多餘。
(3)用詞不當:這種句子是由於對詞義理解不清、用錯了近義詞等,造成詞不達意,違反了句子的結構規律。如:「同學們熱心歡迎新老師。」「熱心」一詞的意思是:有熱情、有興趣、肯盡力,用在「歡迎」前面顯然不合適。
(4)詞序顛倒:詞序是詞語在句子中排列的順序,這種順序反映了詞語在詞句結構中所處的地位。每一個詞語在語言結構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離開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詞序不當的毛病。如:「今年的麥子豐收在望,長勢喜人。」小麥長勢喜人,才能豐收在望,詞序顛倒了就不符合客觀規律了。
2.修改病句的步驟。
(1)讀懂原句,弄清本意。首先要仔細讀病句,弄明白它要表達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確定病症。圍繞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屬於哪種類型的病句。
(3)對症下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後,要針對句子存在的問題,想好刪去什麼、添上什麼、更換什麼,然後動手改病句。
(4)仔細檢查,完成練習。讀修改後的句子,看是否正確,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3.修改病句的方法。
(1)修改成分殘缺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缺少哪個部分。如:「放聲歌唱。」這一句缺少了基本成分「誰」,所以句子表達的意思不明確,修改的辦法是補上這一部分,可改為:「同學們放聲歌唱。」
(2)修改意思重復的句子,最主要的是要了解哪個部分的意思是重復多餘的。如:「我把不正確的錯別字改正過來了。」顯然「不正確」重復了「錯別字」的含義,修改的辦法是把「不正確」或「錯別」去掉一個,保留一個,成為:「我把不正確的字改正過來了。」或者:「我把錯別字改正過來了。」
(3)修改用詞不當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個詞語使用不當,以及錯誤的性質(用錯了近義詞,范圍使用不當,詞語搭配不當)。如:「小剛十分愛護時間。」「愛護」的意思是:愛惜並保護,用在「時間」前面不恰當,可改用「愛惜」(意思是因為重視而不糟蹋),成為:「小剛十分愛惜時間。」
(4)修改詞序顛倒的句子,最主要的是找出哪個詞語的位置錯了,如:「我們討論了並且聽了校長的報告。」讀句子後就能發現先討論報告再聽報告是不符合事情的先後順序的,必須是先聽報告再討論報告,成為:「我們聽了並且討論了校長的報告。」
『伍』 中考語文必考四字成語復習攻略大全
七年級(上) 《童趣》 1、明察秋毫——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3、龐然大物——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4、怡然稱快——為之怡然稱快。 5、夏蚊成雷——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十則》 6、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7、溫故知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見賢思齊——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9、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0、任重道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11、死而後已——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山市》 13、歷歷在目——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塞翁失馬》 14、塞翁失馬 《龜雖壽》 15、老驥伏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浣溪沙》 16、無可奈何——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17、似曾相識——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七年級(下) 《木蘭詩》 18、撲朔迷離——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孫權勸學》 19、吳下阿蒙——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20、刮目相待——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誇父逐日》 21、誇父逐日——誇父與日逐走,入日。 八年級(上) 《桃花源記》 22、世外桃源 23、豁然開朗——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24、怡然自樂——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5、與世隔絕——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26、無人問津——後遂無問津者。 《大道之行也》 27、天下為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28、夜不閉戶——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長歌行》 2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八年級(下) 《五柳先生傳》 30、不求甚解——好讀書,不求甚解。 《小石潭記》 31、犬牙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岳陽樓記》 32、百廢俱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33、氣象萬千——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4、心曠神怡——登斯樓也,則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35、飛沙走石——作則飛沙走礫。 36、汗流浹背——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流浹背。 九年級(上) 《陳涉世家》 37、鴻鵠之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38、披堅執銳——將軍身披堅執銳。 《隆中對》 39、如魚得水——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出師表》 40、三顧茅廬——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41、妄自菲薄——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九年級(下) 4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魚我所欲也》 44、捨生取義——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曹劌論戰》 45、一鼓作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46、再衰三竭——再而衰,三而竭。 47、轍亂旗靡——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鄒忌諷齊王納諫》 48、門庭若市——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愚公移山》 49、愚公移山
『陸』 初三語文成語
1942年斯大林格勒在一片殘垣斷壁中挺立,對於納粹來說攻克此地東線戰事將會一勞永逸,那麼對蘇維埃來講守住此地的意義也不言而喻,在110萬德軍進攻下偉大的蘇聯人民同仇敵愾`視死如歸,艱苦卓絕的斗爭場面只有用可歌可泣來形容才言簡意賅。
『柒』 中考語文:中考成語考題集解析大全
可以去買一本成語的解析呢,書店特別多
祝你中考如意,望採納呢
『捌』 求中考語文成語解釋
別無長物: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餘的東西.
大方之家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
萬人空巷 本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一個地方;以致住宅空盪盪的.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
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眾,蠱惑人心.
胸無城府:胸無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一.
陽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專心一志: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莘莘學子:在現代漢語書面語言中,只用於形容學生,成為「莘莘學子」一語.
趨之若鶩: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當的事物.含有貶義.
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
想入非非:1、形容完全脫離現實地胡思亂想(貶義).2、有時還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中性).
文不加點: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洗心革面:清除舊思想,改變舊面貌.比喻徹底悔改.
望其項背: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
設身處地:設想自己處在別人的那種境地.
實不為過:1,其實並不算錯誤.2,其實並沒有超過.
巧奪天工:專指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製成,形容技藝十分高超.人工勝於天然.
秦晉之好:泛指兩家聯姻.
讓梨推棗:比喻兄弟友愛.
拋磚引玉:比喻用粗淺、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成熟的意見.
不孚眾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四郊多壘:敵軍四面逼近,形勢危急.也比喻競爭的對手多.
有口皆碑:比喻人人普遍稱贊.
先斬後奏: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三長兩短: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借指人的死亡.
日理萬機:形容工作勤奮之極,原指帝王每天處理紛繁的政務,現多用以形容國家領導人工作繁重.
包羅萬象: 形容內容豐富,應有盡有.
生死攸關:指生死存亡的關鍵.
奼紫嫣紅:形容各種顏色的花朵,嬌艷、絢麗、好看.也比喻事物繁榮興旺、豐富多彩.
鼎足之勢:比喻三方面並立的局面.
不恥下問 形容人謙虛好學
長命富貴 既長壽又富裕顯貴.
如坐春風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熏陶.
妙手回春 比喻將快死的人救活.指醫生醫術高明.
惟妙惟肖 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或是雕刻得非常好,十分逼真.
唾手可得 比喻極容易得到.
風聲鶴唳 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不脛而走 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等量齊觀 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
無可厚非 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原諒,不可以過分指責.
另眼相看 指看待某個人不同一般.也指不被重視的人得到重視.
無所不至 沒有達不到的地方.後也指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出的(多指壞事).
斷線風箏 比喻一去不回來的人或東西.
娓娓動聽 形容善於說話,讓人愛聽.
應有盡有 形容一切全都俱備.
狹路相逢 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漠不關心 (對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空前絕後 從前沒有過,今後也不會再有.誇張性地形容獨一無二.
素昧平生 指與某人從來不相識
邯鄲學步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捉襟見肘 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
當仁不讓 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果不其然 指事實跟預料的一樣.多用來強調不出所料.
妄自菲薄 過分地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不知所雲 指說者語言紊亂或空洞.
不可思議 現形容事物無法想像或難以理解
振聾發聵 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
螳臂當車 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必然導致失敗.
大失所望 指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
不寒而慄 形容非常害怕,恐懼.
憂心忡忡 形容非常害怕
精力充沛 體力強盛,精神充足.
炙手可熱 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略勝一籌 比較起來,略微好一些.
栩栩如生 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
微乎其微 微小,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依依惜別 形容十分留戀,捨不得分開.
亡羊補牢 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一文不名 形容非常貧困.
安之若素 形容面對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靜.
來龍去脈 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後果或一個人的來歷.
一塵不染 比喻做官清廉,或人品純潔高尚,絲毫沒有沾染壞習氣.
衣錦還鄉 指富貴以後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故鄉.
不足掛齒 數不上,不值得一提.含有極端輕視的意思.
水落石出 原形容冬天的景色,後比喻原來說不清楚的事終於真相大白
傾巢出動 比喻出動全部兵力或人力.
官樣文章 比喻內容空洞、徒具形式、不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或空話.
良莠不齊 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萬劫不復 指永遠不能恢復.
刮目相看 指別人已有顯著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去掉舊的看法,用新眼光去看
突飛猛進 形容進步和發展特別迅速.
杯弓蛇影 諷刺那些疑神疑鬼的人.
如履薄冰 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
葉公好龍 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含貶義.
順水推舟 比喻順勢或乘機行事.
光明磊落 胸懷坦白,正大光明.
子虛烏有 指假設不存在或不真實的事情.
洞若觀火 形容觀察事物明白透徹.
目無全牛 比喻技術嫻熟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易誤作缺乏整體觀念.
芸芸眾生 佛家教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一般也用來指眾多的平常人
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不知所雲 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指說者語言紊亂或空洞.
雨後春筍 比喻好的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現出來.
嘆為觀止 指贊美所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一網打盡 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撲朔迷離 形容事情錯綜復雜,不容易看清真相.
通情達理 指說話、做事很講道理.
俯拾皆是 形容數量非常多,到處都能得到.
胸有成竹 用來比喻人們在辦什麼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裡有個准譜兒了.
不絕如縷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也比喻技藝等瀕臨失傳.
張冠李戴 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迫不及待 忍耐不住地渴望的.
受寵若驚 因為得到寵愛或賞識而又高興,又不安.
無所顧忌 沒有什麼顧慮(地去做某件事情).
美不勝收 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看不過來.
相敬如賓 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對待客人一樣.
軒然大波 比喻大的糾紛或亂子. 指不好的影響.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蠻橫或固執.
振振有詞 形容自以為理由很充分,說個不休,強詞奪理,
坐如春風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到熏陶.
耳濡目染 形容見得多了聽得多了之後,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振奮人心 使人們振作奮發.
濟濟一堂 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莫逆之交 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名不虛傳 傳出的名聲與實際相符合,不是虛假的.
三人成虎 比喻謠言多人重復述說,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見異思遷 指意志不堅定,喜好不專一.
鞭長莫及 比喻距離太遠而無能為力.
匪夷所思 指言談行動離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據常情所能想像的.
難言之隱 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溢美之詞 過分吹噓的話語.
處心積慮 指存心已久,費盡心機,也指千方百計地謀算(貶義).
集思廣益 指集中群眾的智慧,思考並廣泛吸取有益的意見,使大家受益.
渙然冰釋 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全消除.
浩如煙海 形容文獻、資料等非常豐富.
臨淵羨魚 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將希望付諸行動.
楚楚動人 形容美好的樣子引人憐愛.
一觸即發 比喻事情已經十分緊張,稍一觸碰就會馬上爆發.
高談闊論 大發議論;漫無邊際地談論.
出神入化 高超的境界.
方興未艾 多形容事物正在蓬勃發展.
人仰馬翻 形容被打得慘敗.也比喻亂得一塌糊塗,不可收拾.
氣宇軒昂 形容精神飽滿;氣概不凡.
慷慨解囊 形容毫不吝嗇地拿出錢來幫助別人.
深惡痛絕 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極端厭惡痛恨.
刻骨銘心 形容記憶深刻,永遠不忘.
出奇制勝 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百花齊放 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
罪不容誅 形容罪大惡極.
千絲萬縷 形容相互之間種種密切而復雜的聯系.
連篇累牘 形容篇幅過多,文辭長.
沸沸揚揚 形容人聲喧擾,議論紛紛.
退避三舍 比喻退讓、忍讓和迴避,以求避免沖突.
自食其果 指自己做了壞事,自己受到損害或懲罰.
難能可貴 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貴.
耳熟能詳 指聽得爛熟,可以詳盡復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