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cmo
1、省級競賽二等獎以上,高考給加5到10分。
2、可以保送去某些高校,例如 某些985 211。
3、使自己的人生履歷更加豐富,實現個人價值。
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是中國高中數學學科的較高等級的數學競賽,其地位遠高於各省自行組織的數學競賽。在這項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全國約400名學生有資格參加由中國數學會主辦的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
在CMO中成績優異的60名左右的學生可以進入國家集訓隊。經過集訓隊的選拔,將有6名表現最頂尖的選手進入中國國家代表隊,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
(1)數學cmo擴展閱讀:
比賽規則
《高中數學競賽大綱(修訂稿)》
中國數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制定
在「普及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的方針指引下,全國數學競賽活動方興未艾,特別是連續幾年我國選手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使廣大中小學師生和數學工作者為之振奮,熱忱不斷高漲,數學競賽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為了使全國數學競賽活動持久、健康、逐步深入地開展,應廣大中學師生和各級數學奧林匹克教練員的要求,特製定《數學競賽大綱》以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
本大綱是在國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的精神和基礎上制定的。《教學大綱》在教學目的一欄中指出:「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為實現四個現代化學好數學的積極性。」
具體作法是:「對學有餘力的學生,要通過課外活動或開設選修課等多種方式,充分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要重視能力的培養……,著重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要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概括、抽象、類比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同時,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學的能力」。
《教學大綱》中所列出的內容,是教學的要求,也是競賽的最低要求。在競賽中對同樣的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與靈活運用能力,特別是方法與技巧掌握的熟練程度,有更高的要求。而「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為輔」是必須遵循的原則。
因此,本大綱所列的課外講授內容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層次讓學生逐步地去掌握,並且要貫徹「少而精」的原則,這樣才能加強基礎,不斷提高。
試題模式
自2010年起,全國高中數學聯賽試題新規則如下:
聯賽分為一試、加試(即俗稱的「二試」)。各個省份自己組織的「初賽」、「初試」、「復賽」等等,都不是正式的全國聯賽名稱及程序。
一試和加試均在每年9月中旬的第一個周日舉行。
一試
考試時間為上午8:00-9:20,共80分鍾。試題分填空題和解答題兩部分,滿分120分。其中填空題8道,每題8分;解答題3道,分別為16分、20分、20分。
(2009年的舊規則和2008年之前的舊規則略去。)
加試(二試)
考試時間為9:40-12:10,共150分鍾。試題為四道解答題,前兩道每題40分,後兩道每題50分,滿分180分。試題內容涵蓋平面幾何、代數、數論、組合數學等。
(2009年的舊規則和2008年之前的舊規則略去。)
依據考試結果評選出各省級賽區級一、二、三等獎。 其中一等獎由各省負責閱卷評分,然後將一等獎的考卷寄送到主辦方(當年的主辦方),由主辦方復評,最終由主管單位(中國科協)負責最終的評定並公布。二、三等獎由各個省自己決定。
各省、市、自治區賽區一等獎排名靠前的同學可參加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
參考資料:網路-全國高中數學聯賽
B. 2015年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CMO)在哪裡舉辦
http://www.aiqing-school.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67
C.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與CMO難度比較,具體點
CMO是超越IMO的存在。因為中國集訓隊34人隨便6人保證IMO團隊第一,所以每年CMO的選拔題都比IMO難。而聯賽是為了選拔省級優秀競賽生,根本不是一個檔次…聯賽題大部分不超綱,CMO沒有不超綱…像反演一類的聯賽禁用,而CMO隨便用…
D. 2011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獲獎名單
姓名 學校 性別 地區 總分 獎項
姓名 學校 性別 地區 總分 獎項
陳麟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男 北京 126 1
李少堃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男 廣東 126 1
KrachunDmitry 俄羅斯 126 1
林偉南 福建南安一中 男 福建 123 1
樓凌霄 鎮海中學 男 浙江 123 1
胡心寧 鎮海中學 男 浙江 123 1
姚博文 河南省實驗中學 男 河南 117 1
韓衍雋 安慶一中 男 安徽 111 1
曾力瑋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男 北京 111 1
胡 越 南京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男 江蘇 111 1
王青璨 成都七中 男 四川 111 1
PakharevAlexey 俄羅斯 111 1
吳旋 福州第一中學 男 福建 108 1
薛丁川 武漢二中 男 湖北 108 1
楊志 武漢二中 男 湖北 108 1
龍子超 湖南師大附中 男 湖南 108 1
李哲軒 南京市外國語學校 男 江蘇 108 1
王之銘 南京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男 江蘇 108 1
張貽辰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男 上海 108 1
靳兆融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男 北京 105 1
王博 重慶市南開中學 男 重慶 105 1
張峰碩 遼寧省實驗中學 男 遼寧 105 1
吳昊 遼寧師范大學附中 男 遼寧 105 1
趙禹 山西大學附中 男 山西 105 1
徐逸 樂清市樂成公立學校 男 浙江 105 1
TsiglerAlexander 俄羅斯 105 1
薛力榮 深圳中學 男 廣東 105 1
楊天禹 哈師大附中 男 黑龍江 102 1
吳尚 南京市外國語學校 男 江蘇 102 1
周天佑 上海中學 男 上海 102 1
EgorovDmitry 俄羅斯 99 1
滕依峰 哈師大附中 男 黑龍江 96 1
徐楠 湖南長沙市一中 男 湖南 96 1
徐俊楠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男 上海 96 1
陳育炎 樂清市樂成公立學校 男 浙江 96 1
陳景文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男 北京 93 1
范睿托 廈門外國語學校 男 福建 93 1
區宇飛 華師一附中 男 湖北 93 1
楊於范 華師一附中 男 湖北 93 1
粟天寧 湖南師大附中 男 湖南 93 1
姓名 學校 性別 地區 總分 獎項
佘毅陽 上海中學 男 上海 93 1
顧超 格致中學 男 上海 93 1
邱瀚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男 廣東 90 1
鄧士川 河北省衡水中學 男 河北省 90 1
張天翼 湖南長沙市一中 男 湖南 90 1
李彤陽 東北師大附中 男 吉林省 90 1
虞博雅 華東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男 上海 90 1
尉亦然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男 上海 90 1
包正鈺 蘭州一中 男 甘肅 87 2
王占宇 石家莊市二中 男 河北省 87 2
胡競雄 哈師大附中 男 黑龍江 87 2
胡威 華師一附中 男 湖北 87 2
黃一揮 湖南長沙市長郡中學 男 湖南 87 2
周宇宸 東北師大附中 男 吉林省 87 2
曲嘉楠 東北師大附中 男 吉林省 87 2
吳夢希 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 男 江蘇 87 2
肖一君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學 男 江西 87 2
吳藝翀 江西省鷹潭市第一中學 男 江西 87 2
張樣攀 江西省鷹潭市第一中學 男 江西 87 2
吳永鋒 樂清市樂成公立學校 男 浙江 87 2
李有俊(B隊) 萊佛士書院 男 新加坡 87 2
GrigorevMikhail 俄羅斯 87 2
施沁汝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女 北京 84 2
游楊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男 北京 84 2
汪文強 華師一附中 男 湖北 84 2
劉兆波 湖南師大附中 男 湖南 84 2
劉智彬 湖南長沙市一中 男 湖南 84 2
聞一斌 東北師大附中 男 吉林省 84 2
王坤 山西省實驗中學 男 山西 84 2
林藝兒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男 上海 84 2
范嘉寧 金華一中 男 浙江 84 2
塗珂 黃岡中學 男 湖北 81 2
歐陽盛 湖南長沙市雅禮中學 男 湖南 81 2
劉彧 銅陵一中 男 安徽 78 2
曾慕轍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男 廣東 78 2
李少東 石家莊市二中 男 河北省 78 2
張維熹 溫州中學 男 浙江 78 2
宋宇洋 南通市啟東中學 男 江蘇 75 2
盧唯陽 樂清市樂成公立學校 男 浙江 75 2
SergienkoIaroslav 俄羅斯 75 2
姓名 學校 性別 地區 總分 獎項
林犀 重慶市南開中學 男 重慶 72 2
黃山筱 福州第一中學 男 福建 72 2
白天衣 東北育才學校 男 遼寧 72 2
徐一翀 實驗中學 男 天津 72 2
宋濤 南寧三中 男 廣西 69 2
李程 河南省實驗中學 男 河南 69 2
李海東 鄭州市第一中學 男 河南 69 2
謝永嘉 哈師大附中 男 黑龍江 69 2
徐嘉澤 大慶一中 男 黑龍江 69 2
張文鍾 東北師大附中 男 吉林省 69 2
鄒昊軒 東北師大附中 男 吉林省 69 2
賈顏寧 大連育明高中 男 遼寧 69 2
龍秋合 耀華中學 男 天津 69 2
程德永 皇仁書院 男 香港 69 2
周智康 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 男 香港 69 2
陳蔚瑋 深圳中學 男 廣東 66 2
王豪傑 鄭州市第一中學 男 河南 66 2
徐杲 鄭州市第一中學 男 河南 66 2
李佳航 河南省實驗中學 男 河南 66 2
芮先河 武鋼三中 男 湖北 66 2
顧丁煒 南通市海門中學 男 江蘇 66 2
李越 山西大學附中 男 山西 66 2
趙南 山西大學附中 男 山西 66 2
邸睿達 西安交大附中 男 陝西 66 2
趙明民 四川綿陽東辰國際學校 男 四川 66 2
塗瀚宇 四川南充高級中學 男 四川 66 2
唐志峰 烏魯木齊第一中學 男 新疆 66 2
沈陽 樂清市樂成公立學校 男 浙江 66 2
洪延升(A隊) 新加坡國大附屬中學 男 新加坡 66 2
E. 高中數學聯賽與高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有什麼區別
一、考試組織方不同
1、高中數學聯賽:全國高中數學聯合競賽是中國高中數學學科的較高等級的數學競賽,其地位遠高於各省自行組織的數學競賽。在這項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全國約400名學生有資格參加由中國數學會主辦的中國數學奧林匹克。
2、高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作為一項國際性賽事,由國際數學教育專家命題,出題范圍超出了所有國家的義務教育水平,難度大大超過大學入學考試。
二、舉辦作用不同
1、高中數學聯賽:在高中數學聯賽中成績優異的60名左右的學生可以進入國家集訓隊。經過集訓隊的選拔,將有6名表現最頂尖的選手進入中國國家代表隊,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2、高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奧數對青少年的腦力鍛煉有著一定的作用,可以通過奧數對思維和邏輯進行鍛煉,對學生起到的並不僅僅是數學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數學要深奧些。
三、考試形式不同
1、高中數學聯賽:在競賽中對同樣的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與靈活運用能力,特別是方法與技巧掌握的熟練程度,有更高的要求。而「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為輔」是必須遵循的原則。
2、高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參賽選手必須是不超過20歲的中學生,每支代表隊有學生6人;另派2名數學家為領隊。試題由各參賽國提供,然後由東道國精選後提交給主試委員會表決,產生6道試題。
F. 參加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步驟
這是一個相當嚴格的過程,首先要在四月或五月份參加省級的預賽,然後預賽通過的人參加每年十月第二個星期天舉行的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般省內會選擇省里的前幾名參加來年一月的冬令營即全國決賽。
每年大約有來自全國二百多名同學參加冬令營,一般取成績前三十名左右選入國家集訓隊,在三月份中旬到四月上旬進行集訓隊的培訓,經過六次集訓隊的測試和國家隊選拔考試,取成績的前六名參加本年七月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6)數學cmo擴展閱讀
競賽活動性質為社會公益性活動,活動目的是為培養廣大少年兒童學習數學、熱愛數學的熱情與興趣,活動組織分三個部分:
1, 各地區分賽(海選賽、晉級賽)主要體現廣泛參與性,通過大范圍的獎項設置比例,鼓勵與激發大多數參賽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實現賽事活動的廣泛社會意義。
2, 每年一次舉辦的全國總決賽主要體現賽事的高端精英選拔,將全國各地分賽區競賽中,成績優異的選手,集中在一起進行競賽、展示、合作等相關交流活動,其活動意義選拔優秀的中國集訓隊選手備戰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世界總決賽。
3, 通過全國總決賽的選拔,各個年級組中前五名選手,共計35名精英選手,將進入(中國區)集訓隊,通過封閉式的強化學習與訓練,培養與選拔每個年級最優秀的選手組成中國區代表對出戰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世界總決賽,展示自我,為國爭光。
G.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和CMO是不是 只允許
只允許省一等獎參加吧
H. 關於CMO數學競賽的問題
高中數學聯賽全國一等獎不一定可以進CMO的冬令營,進CMO就等於進入省隊,代表自己省去參版賽。每權個省大概派4-6人左右,而每個省的高中數學聯賽全國一等獎有40+所以要前6名才行。。奧賽的書都可以看,只要你能精看,什麼書都一樣,都會給你幫助的,希望能幫到你。
I. 關於CMO和IMO數學競賽!!!
部分的回答:(我是江蘇的,以下都是以江蘇的情況為例。)
是否在省級獲獎後才有資格參加CMO?
省級比賽一般就是CMO,各省試題一樣。CMO的參賽名額分配給各學校,各學校推薦學生。但只有省級比賽前幾名(江蘇7人)才可以進國家奧數冬令營,通過選拔(一般7人)可參加當年IMO
CMO的1,2,3等獎各多少人?都有可能被保送重點大學數學系嗎?
CMO的1,2,3等獎具體人數不知,1等獎估計全國有1000名。1等獎有保送資格,保送學校的檔次依名次而定,名次太靠後只能加分。2等獎在報考某些學校某些專業時有加分。3等獎基本沒用,但聊勝於無。
IMO的題是否無論哪個國家舉辦,題目都是英文?還是可以為參賽選手國家的文字?
IMO的題對非英語國家的考生一般有兩種語言,各一份題,一份英文,一份母語的翻譯。
母語的翻譯一般由IMO請該國的數學教授事先翻譯。
J. 數學競賽的賽制是什麼樣的
數學競賽賽制分為預賽,復賽(聯賽),決賽。
預賽的時間在6月份,全國在校高中生均可報回名參加,考試形答式為筆試,試題難度略高於高考。數學競賽預選賽在各地學校舉行,通過預賽並拿到一定名次的同學可晉級參加復賽。預賽只是挑選有資格參加復賽的考生,不產生任何獎項,對於自主招生沒有實質性作用。通過預賽的同學在9月初可以參加聯賽,聯賽的難度大於預賽。
在聯賽過後,各省劃線按排名獲得一二三等獎(即省一、省二、省三),一等獎中靠前同學獲得省隊資格,代表所在省參加CMO比賽,CMO是全國性比賽,統一閱卷按排名 獲得金銀銅牌,金牌前60名左右進入國家集訓隊,集訓隊多次考試選拔後,有6人會入選國家隊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IMO同樣是按分數高低排出金銀銅牌,比例為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