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阿拉伯數學

阿拉伯數學

發布時間: 2021-07-31 11:06:24

A. 阿拉伯數學符號怎麼

阿拉伯數學符號及讀法

α Α 阿拉法

β Β 北塔

γ Γ 咖嗎

δ Δ 德兒塔

ε Ε 易普塞龍

ζ Ζ 賊塔

η Η 姨塔

θ Θ 習塔

ι Ι 哎歐塔

κ Κ 卡怕

λ ∧ 藍母達

μ Μ 謬

ν Ν 拗

ξ Ξ 可賽

ο Ο 歐麥克龍

π ∏ 派

ρ Ρ 漏

σ ∑ 西格馬

τ Τ 掏

υ Υ 優普塞龍

φ Φ fai(夫愛切)

χ Χ 開(去聲)

ψ Ψ 坡賽

ω Ω 歐梅咖

(1)阿拉伯數學擴展閱讀

阿拉伯數字最初由古印度人發明,後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之後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傳播,成為該種數字最終被國際通用的關鍵節點,所以人們稱其為「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由於我國古代有一種數字叫「算籌」,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我國沒有得到及時的推廣運用。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對外國數學成就的吸收和引進,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推廣使用才有100多年的歷史。阿拉伯數字已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數字了。

B. 阿拉伯數字1、2、3......9的來歷

阿拉伯數字是怎樣來的
阿拉伯數字1、2、3、4、5、6、7、8、9。0是國際上通用的數碼。這種數字的創制並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勞。
阿拉伯數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
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數字就已經比較進步,並採用了十進位制的計演算法。到吠陀時代(公元前1400-公元前543年),雅利安人已意識到數碼在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創造了一些簡單的、不完全的數字。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整套的數字,但各地的寫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羅門式,它的獨到之處就是從1~9每個數都有專用符號,現代數字就是從它們中脫胎而來的。當時,「0」還沒有出現。到了笈多時代(300-500年)才有了「0」,叫「舜若」(shunya),表示方式是一個黑點「●」,後來衍變成「0」。這樣,一套完整的數字便產生了。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印度數字首先傳到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等國。7-8世紀,隨著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阿拉伯帝國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飢似渴地吸取古希臘、羅馬、印度等國的先進文化,大量翻譯其科學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學家、旅行家毛卡訪問阿拉伯帝國阿撥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達,將隨身攜帶的一部印度天文學著作《西德罕塔》獻給了當時的哈里發曼蘇爾(757-775),曼蘇爾令翻譯成阿拉伯文,取名為《信德欣德》。此書中有大量的數字,因此稱「印度數字」,原意即為「從印度來的」。
阿拉伯數學家花拉子密(約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數字,並在天文表中運用。他們放棄了自己的28個字母,在實踐中加以修改完善,並毫無保留地把它介紹給西方。9世紀初,花拉子密發表《印度計數演算法》,闡述了印度數字及應用方法。
印度數字取代了冗長笨拙的羅馬數字,在歐洲傳播,遭到一些基督教徒的反對,但實踐證明優於羅馬數字。1202年義大利雷俄那多所發行的《計算之書》,標志著歐洲使用印度數字的開始。該書共15章,開章說:「印度九個數字是:『9、8、7、6、5、4、3、2、1』,用這九個數字及阿拉伯人稱作sifr(零)的記號『0』,任何數都可以表示出來。」
14世紀時中國的印刷術傳到歐洲,更加速了印度數字在歐洲的推廣應用,逐漸為歐洲人所採用。
西方人接受了經阿拉伯人傳來的印度數字,但忘卻了其創始祖,稱之為阿拉伯數字。

C. 阿拉伯數字的寫法

1/2/3/4/5/6/7/8/9/10的數字大寫是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寫法如下:

不管是阿拉伯數字(1、2、3……), 還是漢字小寫數碼(一、二、三……), 由於筆畫簡單,容易被塗改偽篡。所以一般文書和商業財務票據上的數字都要採用漢字數碼大寫: 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兆」本身筆畫已經比較復雜,使用機會也少。

沒有必要再用別的字代替)。如「 3564 元」寫作「叄仟伍佰陸拾肆圓」。這些漢字的產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寫數字,屬於假借。數字的這種繁化寫法,早在唐代就已經全面地使用了,後來逐步地規范化成一套「大寫數碼」。

(3)阿拉伯數學擴展閱讀:

一、歷史淵源

大寫數字的使用始於明朝。朱元璋因為當時的一件重大貪污案「郭桓案」而發布法令,其中明確要求記賬的數字必須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為「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復雜的漢字,用以增加塗改帳冊的難度。後來「陌」和「阡」被改寫成「佰、仟」,並一直使用至今。

大明政權建立之初規定:每年全國各布政使司、府、州、縣,都要派計吏到戶部呈報地方財政的收支賬目及錢糧數。各級政府之間及與戶部之間的數字,必須完全相符。

稍有差錯,即被退回重報。由於地方與京城相距遙遠,為節省時間,免去路途奔波之苦,各地便帶上了蓋有官印的空白賬冊。如被退回,則隨時填寫更正。又因為空白賬冊上蓋有騎縫印,不能做別的用途,戶部也就沒有干預。

二、起源時間

計數的數目字用大寫,是自古一直沿用到現在,雖然解放後有些賬目逐漸改用阿拉伯數字,但是重要賬目;支票匯款;股票國債票據依舊使用大寫漢字數字。

《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寫數字的來歷》一文是這樣說的:「為反貪樹廉,朱元璋還制定了懲治經濟犯罪的嚴格法令 並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範,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百、千』改為大寫,用『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這就是說,用大寫數字記數,是起源於明太祖朱元璋。

D. 阿拉伯人對數學的貢獻有哪些

阿拉伯人對古代數學的貢獻,早現在人們最熟悉的1、2、…9、0十個數字,稱為阿拉伯數字。但是,在數學發展過程中,阿拉伯人主要是吸收、保存了希臘和印度的數學,並將它傳給歐洲,架起了一座「數學之橋」。

在算術上,阿拉伯人採用和改進了印度的數字記號和進位記法,也採用了印度的無理數運算,但放棄了負數的運算。代數這門學科的名稱就是由阿拉伯人發明的。阿拉伯人還解出一些一次、二次方程,甚至三次方程,並且用幾何圖形來解釋它們的解法。如對於方程x2+10x=39,他們的幾何解法如下:作一個正方形,假定它的邊長為未知數x,然後在經四邊上,向外作x=與的矩形。將整個圖形擴充成邊長為x+5的正方形,整個大正方形面積,等於邊長為x的正方形面積與邊為的四個正方形面積及邊長各為x、的四個矩形面積之和。所以大正方形面積是x2+4x乘以5/2x+4乘以5/2,即x2+10x+25。因為x2+10x=39,所以大正方形面積等於39+25即是64。因此,大正方形邊長等於8,而x就是8-2=3。阿拉伯人還用圓錐曲線相交來解三次方程,這是一大進步。

阿拉伯人還獲得了較精確的圓周率,得到了2π=6.283185307195865,π已計算到17位。此外,他們在三角形上引進了正切和餘切,給出了平面三角形的正弦定律的證明。平面三角和球面三角的比較完整的理論也是他們提出的。

阿拉伯數學作為「數字之橋」,還在於翻譯並著述了大量數字文獻,這些著作傳到歐洲後,數字從此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E. 阿拉伯人數字1-10怎麼寫

1 ١
2 ٢
3 ٣
4 ٤
5 ٥
6 ٦
7 ٧
8 ٨
9 ٩
0 ٠

阿拉伯字母屬於亞蘭字母體系,共有28個表示輔音的字母,只有在《古蘭經》上才加母音符號。 《古蘭經》第一次定本時阿拉伯半島只有17人會書寫阿拉伯語,在7世紀60年代以後增設詞尾點符階段;7世紀末8世紀初,增設字母點階段;8世紀中葉,增設讀音符號階段。

在8世紀,阿拉伯語作為學術、政治語言,在阿拉伯國家使用,從10世紀以後,才在所屬范圍應用口頭阿拉伯語。

(5)阿拉伯數學擴展閱讀

阿拉伯文的前身是阿拉米文。阿拉米文字是大約3000年前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閃米特文字,因為當時的世界文明中心就在西亞,所以當時的阿拉米文字更象21世紀的英語——全球通用。阿拉米語屬於北閃米特語,其發源地很可能是今天的敘利亞以及兩河北部地區,之後隨著商貿逐步走向全世界,並深刻影響了當時的全球文化格局。

與中國接壤的兩個大國,印度和波斯都曾經使用過阿拉米字母,並在某些階段里以之為「官方語言」(阿契美尼德等2王朝(伊朗)和孔雀王朝(印度)等)。阿拉米文字,其前身是腓尼基文字甚至是原始西奈文字,並且也不能很好地將他們剝離開來分析。

阿拉米語在全世界盛行了1000年,到公元元年前後,隨著希臘、羅馬帝國這些歐洲勢力對西亞的沖擊——這事實上也是歐洲文明開始崛起的象徵——阿拉米文字和語言開始勢力微。這一語言文字現象在2千年前的轉換,說明了西亞即將走出它獨霸天下的輝煌階段,與之抗衡的歐洲文明即將替代西亞文明地位。這也是全球人類文明板塊的一個大挪移。語言與文明發展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語言文字的盛衰與文明的盛衰聯系在一起。

F. 阿拉伯數字是什麼

阿拉伯數字
開放分類: 數學、阿拉伯數字

【詞語】:阿拉伯數字

【注音】:ā lā bó shù zì

【釋義】:國際通用的數字(由印度人發明,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由歐洲人將其現代化),就是0,1,2,3,4,5,6,7,8,9。

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元號,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計數的十進位法。由於定位計數,同一個數字元號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數值。如果某一位沒有數字,則在該位上寫上「0」。「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於完善,意義重大。十個數字元號後來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被歐洲人誤稱為阿拉伯數字。由於採用計數的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本身筆畫簡單,寫起來方便,看起來清楚,特別是用來筆算時,演算很便利。因此隨著歷史的發展,阿拉伯數字逐漸在各國流行起來,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數字。

補充

最古的計數目大概至多到3,為了要設想「4」這個數字,就必須把2和2加起來,5是2加2加1,3這個數字是2加1得來的,大概較晚才出現了用手寫的五指表示5這個數字和用雙手的十指表示10這個數字。這個原則實際也是我們計算的基礎。羅馬的計數只有到V(即5)的數字,X(即10)以內的數字則由V(5)和其它數字組合起來。X是兩個V的組合,同一數字元號根據它與其他數字元號位置關系而具有不同的量。這樣就開始有了數字位置的概念,在數學上這個重要的貢獻應歸於兩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後來古鯿人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改進,並發明了表達數字的1234567890十個符號,這就成為我們今天記數的基礎。八世紀印度出現了有零的符號的最老的刻版記錄。當時稱零為首那。

公元500年前後,隨著經濟、文化以及佛教的興起和發展,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的數學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天文學家阿葉彼海特在簡化數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數字記在一個個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個符號,比如是一個代表1的圓點,那麼第二格里的同樣圓點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圓點就代表一百。這樣,不僅是數字元號本身,而且是它們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樣擁有了重要意義。以後,印度的學者又引出了作為零的符號。可以這么說,這些符號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數字的老祖先了。
兩百年後,團結在伊斯蘭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圍的民族,建立了東起印度,西從非洲到西班牙的撒拉孫大帝國。後來,這個伊斯蘭大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國家。由於這兩個國家的各代君王都獎勵文化和藝術,所以兩國的首都都非常繁榮,而其中特別繁華的是東都——巴格達,西來的希臘文化,東來的印度文化都匯集到這里來了。阿拉伯人將兩種文化理解消化,從而創造了獨特的阿拉伯文化。
大約700年前後,阿拉伯人征服了旁遮普地區,他們吃驚地發現:被征服地區的數學比他們先進。用什麼方法可以將這些先進的數學也搬到阿拉伯去呢?
771年,印度北部的數學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達,被迫給當地人傳授新的數學符號和體系,以及印度式的計算方法(即我們現在用的計演算法)。由於印度數字和印度計數法既簡單又方便,其優點遠遠超過了其他的計演算法,阿拉伯的學者們很願意學習這些先進知識,商人們也樂於採用這種方法去做生意。
後來,阿拉伯人把這種數字傳入西班牙。公元10世紀,又由教皇熱爾貝�6�1奧里亞克傳到歐洲其他國家。公元1200年左右,歐洲的學者正式採用了這些符號和體系。至13世紀,在義大利比薩的數學家費婆拿契的倡導下,普通歐洲人也開始採用阿拉伯數字,15世紀時這種現象已相當普遍。那時的阿拉伯數字的形狀與現代的阿拉伯數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較接近而已,為使它們變成今天的1、2、3、4、5、6、7、8、9、0的書寫方式,又有許多數學家花費了不少心血。
阿拉伯數字起源於印度,但卻是經由阿拉伯人傳向四方的,這就是它們後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原因。
但是阿拉伯數字只要加小數點就變好多

G. 從1到9的阿拉伯數字,它都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呢

1代表同一、普遍性;2代表分別、特殊;3代表上帝。

4代表正義,數字5居中,是惟一把從1到9分為均等兩半的數,成為公正的象徵。

6代表忠實、可靠;7代表智能、神秘;8代表強悍、執著、物慾;9代表勇氣、成就。

H. 阿拉伯數字

【詞語】:阿拉伯數字

【注音】:ā lā bó shù zì

【釋義】:國際通用的數字,就是0,1,2,3,4,5,6,7,8,9。

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元號,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計數的十進位法。由於定位計數,同一個數字元號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數值。如果某一位沒有數字,則在該位上寫上「0」。「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於完善,意義重大。十個數字元號後來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被歐洲人誤稱為阿拉伯數字。由於採用計數的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本身筆畫簡單,寫起來方便,看起來清楚,特別是用來筆算時,演算很便利。因此隨著歷史的發展,阿拉伯數字逐漸在各國流行起來,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數字。

補充

最古的計數目大概至多到3,為了要設想「4」這個數字,就必須把2和2加起來,5是2加2加1,3這個數字是2加1得來的,大概較晚才出現了用手寫的五指表示5這個數字和用雙手的十指表示10這個數字。這個原則實際也是我們計算的基礎。羅馬的計數只有到V(即5)的數字,X(即10)以內的數字則由V(5)和其它數字組合起來。X是兩個V的組合,同一數字元號根據它與其他數字元號位置關系而具有不同的量。這樣就開始有了數字位置的概念,在數學上這個重要的貢獻應歸於兩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後來古鯿人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改進,並發明了表達數字的1234567890十個符號,這就成為我們今天記數的基礎。八世紀印度出現了有零的符號的最老的刻版記錄。當時稱零為首那。

公元500年前後,隨著經濟、文化以及佛教的興起和發展,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的數學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天文學家阿葉彼海特在簡化數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數字記在一個個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個符號,比如是一個代表1的圓點,那麼第二格里的同樣圓點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圓點就代表一百。這樣,不僅是數字元號本身,而且是它們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樣擁有了重要意義。以後,印度的學者又引出了作為零的符號。可以這么說,這些符號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數字的老祖先了。
兩百年後,團結在伊斯蘭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圍的民族,建立了東起印度,西從非洲到西班牙的撒拉孫大帝國。後來,這個伊斯蘭大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國家。由於這兩個國家的各代君王都獎勵文化和藝術,所以兩國的首都都非常繁榮,而其中特別繁華的是東都——巴格達,西來的希臘文化,東來的印度文化都匯集到這里來了。阿拉伯人將兩種文化理解消化,從而創造了獨特的阿拉伯文化。
大約700年前後,阿拉伯人征服了旁遮普地區,他們吃驚地發現:被征服地區的數學比他們先進。用什麼方法可以將這些先進的數學也搬到阿拉伯去呢?
771年,印度北部的數學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達,被迫給當地人傳授新的數學符號和體系,以及印度式的計算方法(即我們現在用的計演算法)。由於印度數字和印度計數法既簡單又方便,其優點遠遠超過了其他的計演算法,阿拉伯的學者們很願意學習這些先進知識,商人們也樂於採用這種方法去做生意。
後來,阿拉伯人把這種數字傳入西班牙。公元10世紀,又由教皇熱爾貝•奧里亞克傳到歐洲其他國家。公元1200年左右,歐洲的學者正式採用了這些符號和體系。至13世紀,在義大利比薩的數學家費婆拿契的倡導下,普通歐洲人也開始採用阿拉伯數字,15世紀時這種現象已相當普遍。那時的阿拉伯數字的形狀與現代的阿拉伯數字尚不完全相同,只是比較接近而已,為使它們變成今天的1、2、3、4、5、6、7、8、9、0的書寫方式,又有許多數學家花費了不少心血。
阿拉伯數字起源於印度,但卻是經由阿拉伯人傳向四方的,這就是它們後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的原因。
但是阿拉伯數字只要加小數點就變好多

I. v在阿拉伯數字中是多少

是羅馬數字,在阿拉伯數字中是 5。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對應Ⅰ-1、Ⅱ-2、Ⅲ-、Ⅳ-4、Ⅴ-5、Ⅵ-6、Ⅶ-7、Ⅷ-8、Ⅸ-9

=5000。

羅馬數字的組數規則,有幾條須注意掌握。用羅馬數字記較大的數非常麻煩,所以已不常用了。在中文出版物中,羅馬數字主要用於某些代碼,如產品型號等。計算機 ASCII 碼收錄有合體的羅馬數字 1~12。

用羅馬數字表示數的基,該方法一般是把若干個羅馬數字寫成一列,它表示的數等於各個數字所表示的數相加的和。但是也有例外,當符號 I、X 或 C 位於大數的後面時就作為加數;位於大數的前面就作為減數。

例如:Ⅲ=3、Ⅳ=4、Ⅵ=6、XIX=19、XX=20、XLV=45、MCMLXXX=1980。羅馬數字因書寫繁難,所以,後人很少採用。21 世紀,有的鍾表表面仍有用它表示時數的。此外,在書稿章節及科學分類時也有採用羅馬數字的。

21 世紀,羅馬數字已是一種應用較少的一種的數量表示方式。它的產生晚於中國甲骨文中的數碼,更晚於埃及人的十進位數字。但是,它的產生標志著一種古代文明的進步。

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為了表示一、二、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只手。這種習慣人類一直沿用到今天。人們在交談中,往往就是運用這樣的手勢來表示數字的。

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 Ⅰ、Ⅱ、Ⅲ 來代替手指的數;要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只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後來為了表示較大的數,羅馬人用符號 C 表示一百。C 是拉丁字「centum」的頭一個字母,centum 就是一百的意思(英文「century」就是由此而來)。用符號 M 表示一千。M 是拉丁字「mille」的頭一個字母,mille 就是一千的意思。取字母 C 的一半,成為符號 L,表示五十。用字母 D 表示五百。若在數的上面畫一橫線,這個數就擴大一千倍。

這樣,羅馬數字就有下面七個基本符號:I(1)、V(5)、X(10)、L(50)、C(100)、D(500)、 M(1000)。羅馬數字與十進位數字的意義不同,它沒有表示零的數字,與進位制無關。所以當時的人們表示0用 (空格)表示。

熱點內容
曲阜老師招聘 發布:2025-07-30 20:19:15 瀏覽:768
班主任所想 發布:2025-07-30 20:14:06 瀏覽:93
怎麼辦網站 發布:2025-07-30 19:26:46 瀏覽:221
小學班主任給家長的一封信 發布:2025-07-30 18:44:01 瀏覽:530
日語文 發布:2025-07-30 15:55:30 瀏覽:117
教師游戲大全 發布:2025-07-30 15:33:09 瀏覽:533
足球顛球教學 發布:2025-07-30 15:09:44 瀏覽:448
甲醇燃燒熱化學方程式 發布:2025-07-30 13:52:27 瀏覽:598
語文必修五必背課文 發布:2025-07-30 13:42:11 瀏覽:601
薊縣教師筆試 發布:2025-07-30 12:10:40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