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掛圖
建設路是教材材料買賣的集中地點,在建設路附近的書店還有師范旁邊都有專門的教材店,在師范附中的正對面就有一家專門的教材店,書非常的全。建議去那裡看看,90%的可能吧,因為比較偏的書那裡都有,只要是正規教材。
Ⅱ 小班五領域數學《看圖連線》教案怎樣寫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品的多少畫出相應數量的豎線。
2、能根據物品的數量找出對應關系,專會比屬較物體數量的多少。
活動准備:
1、上面畫有實物、下面可以畫豎線的記錄表1張。
2、操作材料若干,彩筆若干,可以畫線的記錄紙若干(物品的數量在5以內)。
3、教學掛圖《小老鼠吃蛋糕》。
活動過程:
一、分一分
1、幼兒自由選擇數量、顏色或形狀不同的操作材料,然後將材料按某種特徵分類。
2、引導幼兒說出分類後每種物品的數量。
3、思考:用什麼樣的記錄方式統計物品的數量?
二、畫豎線記錄數量
1、教師出示記錄表,並示範講解,根據星星的數量在下面空格里畫出相等的豎線。
2、幼兒自由選擇記錄表,然後根據表中物品的數量畫出相等數量的豎線。
3、鼓勵幼兒根據豎線的多少分別說出物品的數量。
三、觀察畫冊《看圖連線》
1、說一說,樂樂和奇奇收到了哪些禮物?哪些禮物多?哪些禮物少?
2、數一數,每種禮物各有多少個?
3、連一連,將數量相同的禮物連起來。
Ⅲ 八掛圖的那八個橫線是什麼意思
分別代表八卦的圖像。直線是陽,斷線是陰,分別代表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具體代表什麼我不清楚,是伏羲創造的,我只知道
三條直線 乾
三條斷線 坤
其他的請樓主自己查,sorry
Ⅳ 月球半徑是1700千米,地球半徑是6400千米,在一張數學掛圖上地球畫成直徑12.8cm的圓,月球相應地應畫成多
設月球相應地應畫成x厘米直徑的圓,
(12.8÷2):6400=
1 |
2 |
3200x=1700×6.4,
3200x=10880,
x=3.4;
答:月球相應地應畫成3.4厘米的直徑的圓.
Ⅳ 數學掛圖(一年級上)
重慶沒的,但是,好像,重慶政府會發的……
Ⅵ 我第一次教一年級數學。學校沒有什麼教具,除了掛圖。請問有經驗的人我應該自己再准備些什麼教具。
好多教具自己可以做
小木棍、計數器 長方體、正方體、鍾面等其實 都可自製的
一年級數的認識 簡單加減 小木棍用的會比較多
Ⅶ 初中數學:在一幅長80cm、寬50cm的矩形風景畫的四周鑲一條金色紙邊,製成掛圖(如下圖)所示,
:∵掛圖的長為80+2x,寬為50+2x,
∴可列方程為(80+2x)(50+2x)=5400.
故答案為(80+2x)(50+2x)=5400.
希望我能幫助你,我說出來了啊。
Ⅷ 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部分教學掛圖教學儀器尺寸多少
你可以到淘寶上搜索一下,賣家賣的一般都是通用的尺寸
Ⅸ 一年級到6年級語文 數學的教學掛圖是多少錢一張
掛圖有很多種,質量不同價格不同,一般的大概要10元左右一張
Ⅹ 幼兒園教學掛圖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哪些方面
教學掛圖是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所繪制的圖形教具,是教師進行各種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特徵突出的教學掛圖,符合直觀性教學原則和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點,能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觀察感知的興趣和積極性,幫助引導幼兒具體理解和有序記憶所學的知識,從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各種輔助教學工具競相出現,大量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於幼兒園教育中,由以前的老式幻燈機、投影儀,到現在流行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當然,這些先進的輔助教學手段的確會讓我們的課堂更生動更豐滿,但作為平常的常規教學,這些手段又顯得那麼沒有「吸引力」。由於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一線教師更喜歡使用隨手可得的教學掛圖,尤其是一些多媒體配置不豐富的地區。教學掛圖以其直觀形象、製作簡單、易於操作等特點,在幼兒園教學中仍擔任著不可缺少的角色。 幼兒園的教學掛圖的主要來源於與每本教學活動設計相匹配的掛圖,它一般都是按照教學的重點及難點,繪出了顏色鮮艷、繪圖簡單、易於幼兒理解的圖片。還有就是教師自製掛圖,教師自己製作掛圖,是對教學內容的一個理解過程,是對教學活動進行充分准備的過程,只有掌握了課本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才能對教學中的問題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才能在備課的過程中去更多地考慮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自己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教學掛圖的意義: 1.能幫助幼兒了解教學內容。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掛圖的內容來了解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如:在進行語言講述活動中時,我常是讓幼兒自己先觀察,猜一猜發生了一件什麼事,然後稍加引導,幼兒就能記住本次活動的內容,因為加入了自己理解的過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並為今後的看圖講述打下堅實的基礎。 2.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幼兒園的一節課時間很短,使用多媒體准備的時間要充分,操作要准確,如果稍有不慎,出點錯那就不僅浪費教學時間,而且容易出現紀律混亂和課堂失控。使用已做好的掛圖,就可以避免這樣的問題讓幼兒能集中精力聽課。用這種教學方法既減少了課堂浪費,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3.鞏固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平時活動中用過的掛圖,不用立即收起來,掛在活動室的一角讓幼兒在課間再次學習,使幼兒在不經意的情況下進一步掌握知識內容,在不知不覺中鞏固學到知識。 3.掛圖激發幼兒自主學習興趣 首先,掛圖的運用可以使活動變得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語言來傳遞信息,則會給幼兒以單調和枯燥的感覺。有了掛圖,活動內容的表述會更生動、形象。當你像變魔術一樣拿出圖片時,孩子們充滿了興奮和期待,兒童形象思維占優勢,這是他們的特點。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掛圖,幼兒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學習興趣也能被充分調動起來。 更重要的是掛圖的運用,可以促使幼兒自己動腦,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讓幼兒思維處於最佳狀態,從而積極思考,自覺接受新知識。要發揮幼兒自由探索的主體性,利用掛圖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老師的教逐漸過渡到老師的不教,如果教師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利用掛圖完全是老師來教,那麼它的意義也就不大了,利用掛圖的重要意義在於有效的圖譜能夠幫助幼兒自主學習。 二、教學掛圖在各科學習中得運用: 教學掛圖作為教學中的一個手段,不僅僅是教學用具,還是教師開發幼兒潛能的一種途徑,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師要不斷發現和挖掘幼兒的潛能,製造機會讓幼兒自己去動手動腦,充分發揮掛圖在各科教學中應起的作用。 (一)在語言活動中得運用: 前蘇聯建國時期的卓越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幼兒的任何學習活動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過符號來幫助他們提升和鞏固學習經驗,因而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麼,什麼樣的中介能使得幼兒在語言學習過程能得到有效的學習呢?作為一位在教學一線的老師不難發現運用掛圖教學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對於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大班上學期散文詩《秋天的雨》教研活動中,採用一課多上的方法,王老師和李老師都採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大體環節相似:首先以猜謎「雨」導入課題;然後完整的欣賞課件;再分段欣賞;再次完整欣賞;最後讓幼兒討論(重點引導幼兒學會用散文詩中優美的語句來表達)最終初步理解散文的擬人化寫法。 而張老師的的活動設計如下: 1.以歌表演《秋葉》導入,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師幼共同表演歌曲。 2.欣賞散文,初步了解散文的內容。 (1)幼兒傾聽老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散文一遍。 (2)通過提問,談談對散文中秋雨的初步印象。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及時進行追問,在一問一答中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散文的三段體內容。 3.分段欣賞錄音散文,藉助圖片重點感受文中的意境。小朋友一邊看圖一邊聽錄音(同時出示圖片) (1)通過提問「為什麼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讓幼兒初步了解擬人的表現手法,並理解詞彙「清涼」和「溫柔」。 (2)秋天的雨帶來的色彩。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小圖片,在引導幼兒用散文中的語言回答的同時突出其中的動詞「扇」、「郵」,並理解詞彙「五彩繽紛」、「盛裝」、「你擠我碰」。 (3)通過提問「為什麼說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了解本段中的比喻擬人手法。 (4)秋天的雨帶來的好聞的氣味。提問:秋天的雨還帶來了什麼呀?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小圖片,學慣用散文中的語言講述。 (5)秋天的雨帶來的消息。提問:你聽到什麼好消息了?你從哪裡聽出來的?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繼續出示相應的小圖片,並學慣用散文中的語言講述。 (6)秋天的雨帶來的歡樂。提問:為什麼說秋雨帶來豐收的歌、快樂的歌? (7)利用圖片了解散文首尾呼應的結構。 3.幼兒再次完整地邊看圖邊欣賞錄音散文一遍。鼓勵幼兒看著圖跟隨錄音一起朗誦,並加上簡單的動作。 4.活動延伸: 幼兒五人一組,自製小圖書。提醒幼兒注意畫面的布局,並標上頁碼,最後附上封面,裝訂成冊。將幼兒自製的繪本投放到閱讀區,供幼兒區域活動時繼續學習朗誦和表演。 案例分析: 《秋天的雨》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散文詩,王老師與李老師依據散文製作的課件很好地抓住了散文詩中「情」、「景」的完美交融,其中色彩艷麗、形象生動的畫面,充滿感情的朗誦,鋼琴伴奏,使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把文學作品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深深地吸引了幼兒。在看動畫片的興趣調動下,幼兒專注地注視著屏幕,一幅幅動人、逼真的動畫畫面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聽、說等多種感官,使幼兒進入一個情景交融的虛擬的感覺世界,同時感受到了散文詩中語言、文字所表現的韻味,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教師靈活運用課件的優勢,始終抓住幼兒的興趣,注重幼兒對詩歌的感受,讓幼兒來主動學習。通過重復播放、定格觀看等方法,在具體形象的生動畫面中,把看、聽、說統一起來,使幼兒進一步提高了對詞彙、句子的運用能力及表達能力。可以說在這首散文詩的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作用功不可沒。但張老師沒有運用多媒體課件,卻取得別樣的一種效果。她充分利用掛圖,讓幼兒將這篇較長的散文詩的脈絡理得很清楚,對散文三段體的結構和每一段所側重的點又細化得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掛圖的製作用了小朋友人人能畫的小圖標,對於大班幼兒在區域活動自製小圖標鞏固對散文詩的掌握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