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教育記錄
小毛的媽媽經常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戲機,一次,一次,又一次,媽媽把小毛從游戲機房拽回來;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擋不住游戲機的誘惑,偷偷溜進游戲機房,急得沒法子,小毛媽媽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書做作業;雙休日更是形影不離。
注意
個別談話主要是由管教幹部對某個被改造人員針對其思想問題進行啟發性、說眼性教育,以期逐漸達到認罪服法、心理轉化的目的。集體互助,即由犯人之間或通過犯人組織進行具體幫助,端正改造態度。行為矯正,是罪犯改造心理學中對犯罪者進行教育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
2. 個別教育記錄內容怎麼寫
體現出個別教育的對象,時間,地點,針對的問題。然後寫出教育的過程,可以突出方法措施。最好寫上教育的結果,是否有效,或者學生的行為心態等是否達到預期教育效果等,具體內容如下:
1、個別教育主體:父母離異,常年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從小缺少母愛,父親在外打工,對她的學習過問的也很少,導致性格孤僻,思想內向,不願與學生交流。平時上課注意力不太集中,不愛動腦子,思維不太靈活。
轉化措施方案:生活上給予關心愛護,讓她體會到愛的存在。創造機會讓她和同學們多接觸,多交往,讓她體會到同學之間的友誼,對生活充滿信心。學習上,給予輔導和幫助,多鼓勵,創造機會讓她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轉化效果:學生本人看起來比以前開朗了,能和同學們主動交往。樹立起了學習的勇氣,重新認識了學習,對學習充滿信心。知道了感恩父母,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對生活充滿希望。
2、個別教育主體:生活上不講究個人衛生,做事拖拉等;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經常遲交或缺交;學習成績差,課堂上經常開小差,影響別人上課。
轉化措施方案:動全體同學一起來幫助他,同時與家長溝通,關心其成長。利用「一幫一」活動,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科學分配時間,能做到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
轉化效果:一學期來,經過老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做事散漫,作業不能按時完成,上課精神不集中的不良習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與同學間的關系一天天改善,也比較樂意為班級、為同學做好事。
3、個別教育主體:該生上課經常開小差,不按時完成作業;自控能力較差,特別是在家,經常纏著家長不想寫作業。
轉化措施方案:對他多點耐心、關心,抓住他喜歡勞動的優點,經常鼓勵他,引導其他同學也來幫助他。
效果:這幾個星期完成作業的情況好了很多,都能按時完成了,課堂上也能提起精神,舉手發言了,但還需努力。
4、個別教育主體:上課不聽講,課後不寫作業或亂抄作業胡應付。不遵守紀律,遲到說話看閑書。
轉化措施方案:在班中為他兩召開主題班會,為他們尋找閃光點,激發他們的自信心,一有進步就及時表揚。
效果:積極多了也開朗了,特別是學習成績進步了,家長也反映在家聽話多了,不頂撞了。紀律上也能自己約束自己,跟老師也親近了。
5、個別教育主體:學習成績較差,平時考試的情況令人擔憂,書寫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跡馬虎,認字、寫字的情況比較糟糕。
轉化措施:幫助其克服不講究個人衛生、做事拖拉的習慣。訂立短期目標(如第一次測驗要取得多少分)。與其分析學習上存在的不足,確立「幫對子」,樹立學習上的信心,使其能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
效果:課堂發言更積極了,思維更集中了,而且,有時拿書過來問我不理解之處,雖然有時的小測試他的測試情況不太好,但從對學習失去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轉入主動積極的學習,能夠拿習題向我求教,積極完成我要求課外習題。
3. 個別學生教育案例記錄
教學案例一直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個別學生教育案例記錄,一起來看看吧!
個別學生教育案例記錄一
學生:何子昂
學校和班級:懷遠縣特殊教育學校 一年級
計劃時間:2013年9月—2014年1月
一、學生基本情況:
1.何子昂,2003年3月29日出生,2012年入學。從小由爺爺帶大,接受學前教育不系統。有智力障礙,說話不清楚,會自己吃飯,自己脫衣,自己穿衣。生活自理能力一般。
2.行為特點:刻板行為明顯。
3.語言特點:語言簡單,斷續,遷移能力差,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差,有時答非所問。
4.社會適應特點:喜歡與人親近、但有時存在恐懼心理,不懂與人正常交流的禮貌,對不喜歡的人或陌生人常常斜視。緊張時發出無意識的“嗯嗯”聲音、玩手指進行緩解。
二、長期目標:
1.刻板行為矯正:經過一學期的矯正,減輕對刻板行為的依賴,加深對行為本身的認識,使學生對適當行為有積極地理解和認識,體會到自主行為的樂趣。
2.社會適應行為矯正:一是減少緊張時發出無意“嗯嗯”聲的次數。二是改掉扳手指頭的依賴。三是減少對陌生人和不喜歡的人斜視。四是幫助建立對陌生人的友善與信賴。
3.語言矯正:養成聽話時與講話者對視的習慣,加強目光交流。
三、短期目標
1.班主任利用每天的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文明行為的教育,生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怎樣與陌生人交往的教學,讓其對陌生人形成客觀的認識,降低不信賴感和敵對感。
2.通過適時、適度的交換座位改變學習、吃飯、排隊等常規中的位置,讓其適應改變帶來的心理變化,減輕刻板行為的心理依賴。
3.課堂上,時刻注意糾正其在課堂回答問題緊張時發出“嗯嗯”聲音、扳手指的行為,減少發聲和扳手指的次數,並進行獎勵,強化正面效果。
4.課堂和日常交往中,時刻注意強調學生與對話人的目光對視,善意的、微笑的對視可幫助她建立信心。
四、教育干預策略
1.營造良好的干預氛圍。協調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要共同為其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語言、行為交流環境,以
正面鼓勵為主,以善意的暗示為輔,建立信任關系,改進教育康復的水平和效果。
2.及時調整干預策略。對於孩子心理產生緊張、負面影響較為明顯的干預策略要慎用,隨時發現隨時調整。
3.注意行為矯正的反復性。孩子的行為有反復的特點,尤其是當遇到不良的心理體驗時容易退卻和消極,產生對過去刻板行為的依賴,所以要時刻注意觀察和分析,及時進行矯正和肯定。
五、評價辦法
1.建立行為矯正、社會適應矯正、語言矯正跟蹤記錄,明確記錄其發生的次數、減低的次數、反復的次數等。
2.請任課教師、家長、班主任對其行為、語言、社會適應做出過程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
3.對其下學期個別化教育計劃提出改進措施和辦法,明確計劃的目標和策略是否適當和有針對性。
個別學生教育案例記錄二
關於自閉症的個別教育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
姓名:小明
性別:男
年齡:7歲
學生殘疾類型:自閉症伴隨智力落後(中度)
二、家庭基本情況
1、小明是獨生子,家庭條件優越,在生活上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共同照顧。
2、無家族遺傳史。
三、現有發展水平
1、語言:能夠講一些常用的生活用語,但是吐字不是很清楚,能基本理解教學時的簡單用語。
2、認知水平:小 明的記憶速度相對比較慢,且再現不完整, 但是對自己感興趣的具體事物記憶尚可。另外他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也較短、較分散,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3、生活自理:孩子會自己吃飯,但浪費比較多,孩子會自己脫衣,但不會自己穿衣。能夠自己洗手,但不能夠自己刷牙。
4、其他方面:模仿能力還可以,喜歡聽別人誇獎,喜歡玩水,情緒不太穩定。
四、教育訓練的具體目標
1、長期目標:能夠獨立刷牙,並且整理好刷牙所 用物品
2、短期目標
認識牙具(牙刷、牙膏、杯子)
學會擠牙膏
在教師幫助下刷牙
獨立學會刷牙
獨立刷牙,收拾好所用的各種物品
五、教育訓練活動的具體安排
實施時間:2012年12月12日——2012年12月16日(共5天)
第1天
1、教師分別拿出牙刷、牙膏、杯子,告訴小明這是我們每天刷牙必須用的東西。 教師拿出一個牙刷,給小明一個牙刷,告訴小明“這是牙刷”,讓小明跟著說“這是牙刷”或“牙刷”。告訴他牙刷是用來刷牙的,並做刷牙的動作(反復進行強調)。
教師拿出牙膏並指著牙膏在小明面前告訴他,“這是牙膏”,然後讓小明拿著牙
膏,邊指著牙膏邊說,“這是牙膏”或“牙膏”,牙膏擠在牙刷上,用它來刷牙可以清潔牙齒保護牙齒。
教師拿出杯子(不易碎),讓小明認識杯子,方法同上。
第2天
2、把牙刷、牙膏、杯子放在學生容易拿到的固定位置,教他擠牙膏並收起牙膏等動作。
教師示範動作,讓學生注意觀察。
在教師輔助下學習擠牙膏。
通過反復訓練,學會擠牙膏。
(這個過程可能出現擠牙膏用力過大,所以教師有必要手把手教,幫他掌握好那個力度)
第3-5天
3、刷牙
教師先示範,先刷左邊,再刷右邊,再刷前面。(小明注意觀察)
讓小明模仿刷牙動作。
這個過程小明可能出現刷牙不會用力或者吃牙膏現象,所以教師必要時要握著小明的手腕幫助他上下、里外地刷,待他學會刷的動作,逐漸減少幫助,可以讓小明對著鏡子刷反復練習。
從嘴裡拿出牙刷,放下牙刷。
接半杯或一杯水。
含一口水,漱口多次,吐水。(低著頭)
放下杯子,打開水龍頭。
涮牙刷。
收拾牙刷、牙膏、杯子,關上水龍頭,擦乾手和嘴。
六、教育訓練達標情況
計劃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計劃也可能有各種紕漏,只能在不斷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計劃,希望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補充:
1、以上這些步驟都是教師先示範,學生觀察進行模仿,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然後逐漸減少幫助,讓學生獨立完成。
2、收拾好所用的物品這個步驟應該貫穿到每個步驟中去,每進行一次訓練結束以後就把所用的東西都收拾好。
3、在每進行下一步驟的訓練,都要重復上一步的訓練,是每一個步驟都連接起來,最後可以把整個過程很好的連接在一起。
4、這個計劃可以在學校午睡之後進行練習,還可以與家長溝通好,回到家以後,可以由家長輔導學生練習。
個別學生教育案例記錄三
小毛的媽媽經常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戲機,一次,一次,又一次,媽媽把小毛從游戲機房拽回來;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擋不住游戲機的誘惑,偷偷溜進游戲機房,急得沒法子,小毛媽媽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書做作業;雙休日更是形影不離。 評析:表面上看,孩子沒有去玩游戲機了,實際上孩子的注意力並沒有真正轉過來,因為小毛學習時仍三心二意,成績依然如故,從客觀上講,游戲機動感強烈,內容新奇多變,色彩鮮明,極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從主觀上講,小毛缺乏對學習的興趣,缺乏對學習目的性的認識,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因而他很容易將注意離開學習而指向於游戲機,這就造成了,小毛對學習三心二意,對游戲機可卻是一心一意;學習時注意力分散,玩游戲機注意力可集中了!
【方法】
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帶孩子上公園走走,踢踢足球,買些孩子喜歡的讀物,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游戲機引開去,不要急著硬逼孩子學習,因為孩子本身就不愛學習,正如你“強按牛頭”,牛仍然不會飲水一樣。
2.引導孩子逐漸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開始時可以提出少量學習任務,以後逐漸提高要求,逐步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學習任務,自己完成,自己督促檢查。
3.教給孩子一些調控注意力的方法,學習時間過長,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遠眺綠色,休息一會兒,再來學習,另外可在書桌旁貼上由孩子自己撰寫的自警語錄,如“有志者事競成”、“戰勝自己、挑戰自己”等,增強自我控制能力。
猜你喜歡:
1. 個別學生教育案例分析
2. 個別學生教育案例
3. 典型學生教育故事案例
4. 初中個別學生教育案例
5. 初中個別學生教育案例分析
4. 班主任工作實習個別教育記錄怎麼寫呀
重點了解學生情況記錄表
班 組
姓名 張三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94-7-5 是否黨、團員 否
擔任職務 副班長 家長姓名 張華
家庭住址 紅河州綠春縣大黑山鄉撮洛村委會
學
習
情
況
該生學習認真刻苦,積極主動,成績名列全班第九
平
時
表
現
為人坦率,樂於助人,成績一直較穩定,對於老師安排的任務總能很好的完成,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家
庭
情
況
家裡有四口人,父母都是農民,妹妹在小學上五年級,全家人靠種橡膠維生。
其
他
擔任班委期間,工作認真負責,平時與其他同學相處融洽。
品
德
評
定
對該生所採取教育措施及收到的效果、工作體會和建議:
該生思想積極,要求上進,尊敬師長,團結友善,但學習成績還有待提高,希望以後多多努力。
5. 小班幼兒個別教育觀察記錄表怎麼寫
小班個別幼兒觀察記錄(一):
小班幼兒日常活動中的觀察筆記
————記小沈的普通話提高
觀察對象:小班幼兒小沈
觀察時間:
小沈平時一向由媽媽給他接送,所以每一天來園較早。今日他又早早的第一個到校,媽媽一個勁地跟他說:「快叫教師早呀!」小沈沒有反應,低著頭繼續往前走。於是我蹲下身子跟他說:「小沈早上要跟教師怎樣說呀」他還是低著頭不看教師,我跟他說:「那你就看一眼教師吧,」他還是不肯看,更不用說說教師早。他媽媽嘆口氣說:「咳,這孩子真是的就是這樣不肯叫人,總在背後說,在家裡也一樣。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他在跟小朋友一齊說話時聲音很響亮,可一到團體面前說話時,他就不敢大聲說,剛開始甚至還不敢上台。
觀察時間:
在與小沈的接觸中我還發現他的普通話語音十分不正確。有一次,他在唱歌曲:「小金魚」。「一條魚,水裡游,都都單單在發愁.」於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說:「你唱得真好聽,如果你把都都單單唱成孤孤單單肯定還要好聽。你說說看:「孤孤單單。」並教給他發「孤」的方法,舌頭縮起來,不要碰祝讓氣從嘴裡發出來。孩子很樂意學,我讓他慢慢說。由於他一向習慣了說都都單單,所以一下子糾正有點難。小小班的孩子好模仿,所以我說一遍,他也跟著說一遍。由於我是准備著而行的所以手裡還拿著小金魚的圖片。我拿著兩條小金魚的圖片,問他:「此刻這條小金魚還孤單嗎」他說:「不孤單了」「到底孤單嗎」「不孤單。」「那我讓這條魚離開他會孤單嗎」「你有姑媽嗎」「有幾個姑媽」我變著方法試著跟他談話,其實是想讓他練習發「孤」的發音。經過反復的練習,小沈對孤的發音有了提高,有幾遍已經能發對了。
觀察分析:
在觀察中發現小沈對g和d的發音區分的不是很好。小沈普通話不正確的原因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他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從小是由奶奶領的,所以平時普通話說得較少,普通話的詞彙也不多,總是根據自我的想像來說。比如:有一次他吃完飯就說我要:「卡嘴巴」。這是他自我創造出來的詞。另一方面他比較害羞,說話時不敢看人家的眼睛,這樣他光靠耳朵聽而沒有看別人的嘴形發音。長此以往從而導致他發音的不正確。
措施:
1、家園共育
與家長溝通孩子的普通話發展情景,讓家長平時也注意傾聽孩子的普通話,如有不正確的,及時給予糾正,並讓家長平時也能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班級網頁與家園欄里共同宣傳有關普通話的知識。
2、給孩子供給在團體面前說話的機會
觀察小沈的行為,每次讓他到上頭來唱歌或念兒歌,他都很不自在,小手要麼拉衣服,要麼撥指甲。我沒有及時的批評他而是先告訴幼兒到上頭表演人先要站好,然後再表演。於是我就選擇他感興趣的活動,他很喜歡唱歌,所以我就選擇他很喜歡唱的歌曲讓他到上頭來唱,以減少他的窘迫感。這樣多叫他,他在團體面前說話更加自如了。早上不肯叫教師早,我一開始先應用小紅花來刺激他,這種方法雖然不是那麼妥當,但對低幼兒童來說還是有必須效果的。當我在發小紅花時我就跟他說:「小沈,如果你叫了,那教師就把小紅花發給你,這招還蠻有用的。所以有時如果他不肯叫人我就用小紅花來刺激他,於是他就叫了。並在平時的孝敬教育時也引導孩子要主動跟別人打招呼,跟別人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別人,這樣才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3、與孩子個別交談
小沈平時來園較早所以我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與孩子交談。在第二次的觀察中我就引導孩子如何來正確的發音,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發音。托班的孩子好模仿所以我利用孩子模仿的特點讓孩子學說正確的發音,但過於反復的練習,又會使孩子的學習顯得過於枯燥,所以我及時的應用方法,經過相關這方面的談話活動來練習幼兒的發音。比如我在讓幼兒學念「孤」時就尋找與「孤」相應的字詞來讓幼兒練習。所以我就問幼兒有沒有姑媽這事。平時還能夠利用給孩子穿脫-衣服、放學後等一些時間與孩子個別談話。傾聽孩子的發音並及時地給予糾正,讓孩子的錯誤發音糾正在萌芽狀態。
取得的成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孩子的普通話發音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團體面前說話更加大膽了,此刻他也能主動舉手了。早上來也能跟教師說教師早,晚上走了也能主動說教師再見,但有時還會不肯說或者只跟一個教師說,可是比以前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
6. 個別教育記錄內容是什麼
內容如下:
1、上街安全教育。教育小兒遵守交通規則,不在馬路上停留和玩耍,要在便道上走,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和大人一起上街父母要帶好孩子,指點孩子什麼是安全地方,什麼是不安全地方。要讓孩子記住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
2、防止異物入體。教育孩子不隨便把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粒、瓜籽、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發生意外。
3、教育大一點的孩子,懂得登高的危險。教育孩子不可從高處隨便跳下,教育孩子不拿力所不及的東西。
4、要告誡孩子,不要把鉛筆、筷子、冰棍、玻璃瓶或尖銳的東西拿在手裡或含在嘴裡到處跑,因為這樣容易扎傷孩子。
5、教育孩子不要把塑料袋當做面具往頭上套,以免引起窒息而死亡,家長也盡量避免將塑料袋亂放。
教室活動安全教育
1、防磕碰:建議學生不在教室中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游戲,防止磕碰受傷。
2、防摔:需要登高打掃衛生、取放物品時,要請他人加以保護,注意防止摔傷。
3、防墜落:無論教室是否處於高層,都不要將身體探出陽台或者窗外,謹防不慎發生墜樓的危險。
4、防擠壓:教室的門、窗戶在開關時容易壓到手,也應當處處小心,要輕輕地開關門窗,留意是否會夾到他人的手。
7. 個別教育記錄內容是什麼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內容是第一,要體現出個別教育的對象,時間,地點,針對的問題。第二,要較詳細的寫出教育的過程,可以突出方法措施。第三,還要寫上教育的結果,是否有效,或者學生的行為心態等是否達到預期教育效果等。第四,就是教師的反思。通過整個過程反思總結一下。
個別教育記錄的定義
個別教育指的是1對1的教育。比如說在一個班上大部分同學都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但是有一個或者是少數幾個同學會犯這樣的錯誤,那老師就可以把他們一個一個的叫出來,個別教育1對1的教育,這樣更有針對性,同時也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個別教育是指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某一特定對象進行的教育。個別教育的形式有三種,一是個別談話,二是集體互助,三是行為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