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答題手法
1. 語文閱讀的答題方法
1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有哪些
1.抓關鍵詞語
很多重點句的含義,往往是通過一、二個動詞、形容詞、副詞、數量詞等關鍵詞語傳遞出來的。抓住句中關鍵詞語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種賞析句子的方法。
2.抓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形象、生動、傳神。修辭常見的有八種(即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抓句式特點
常見的句式特點有: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工整、雙重否定句.排比句、反問句、倒裝句等。
4.抓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是作家在創作中為塑造藝術形象,表達審美情感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手段,如襯托、對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聯想、想像、象徵等。
5.抓結構作用
一個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有承上啟下、前後呼應、總結上文或總結全文等。我們應該抓住總領句、過渡句、總結句分析其在結構上的作用。
6.抓思想內容
准確把握內容及思想情感每個句子本身都可提煉出一定的內容,也有的飽含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感。在賞析句子的答案中,內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語文閱讀怎麼答題
第一,看題目是否有用修辭手法以及這個修辭手法本身的作用,題目的修辭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擬人,設問,反問,一語雙關,化用等。
第二,看題目所涉及的內容,是概括了文章內容還是點明了寫作對象,或者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時間或地點等。
第三,要先通讀文章,概括文章主旨,題目是間接點明文章主旨還是直接點明主旨。一定要把文章的主旨在題目的作用中明確歸納出來。
第四,通讀全篇後,明確題目是否有結構上的作用,也就是是否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第五,看這個題目整體所表達的效果,如新穎別致、設置懸念、富有詩意等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把這五點相加就是題目作用的答題套路,一定要注意第二和第三點必須答。其它要根據題目考慮有哪點答哪點。
3語文閱讀答題竅門是什麼
1、結合說明方法談寫法
模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容: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
2、結合修辭手法談寫法
模式:這是一篇生動說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種修辭手法,說明了……(內容),使文章的說明形象生動。
3、結合表達方式談寫法
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懷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那麼,從這個角度分析說明文的寫法,格式如下:這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從」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根據內容選擇),如……(具體舉例),就是……(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2. 語文答題方法
常用的語文解題方法
有人認為,語文靠的是死記硬背。其實不然,語文當然少不了記,但是也要有方法的記。語文更重要的是思考。只要你在學語文時,一邊思考一邊有方法的記,就可以把語文學得頗有成績。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即可。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詩歌鑒賞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田園詩、邊塞詩等), 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
【第二步】 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 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即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於了解詩的內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
③必看注釋(可以藉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
⑤必看題干(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地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麼,答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五步】 看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
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
這是一首XX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XX景物組成了XX一幅畫卷(或通過XX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XX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XX表現手法,起到了XX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採用了XX(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XX特點,表現了(突出了)XX思想、感情,起到了XX作用。
語文常見題型的解題思路及方法
就語文學科來說,如今閱讀題中主觀題是主流,這類題目,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這些:
1、「理解、認識」類。包括字、詞、句、段、章,要求談閱讀後的理解或認識。這類題目一般應該先作字面解釋,然後再談一點自己的感悟或體會,這種體會應該是在原文基礎上有所聯想、有所延伸的,不可只是在原文上兜圈子。
2、「判斷、分析『手法』」類。一般包括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論證方法、說明方法、描寫方法等。這種題目,一般應該先作判斷,再答如何用這種方法?作用如何?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賞析類題目,只要按這三個方面去答,就不會有遺漏。而通常會把「如何用」這一點答漏,難以得到滿分。
3、「解釋寓意」類。答題時,應注意由此及彼、由物及人,要充分發揮聯想想像,揣摩作者想說而沒有明說的意思,不可僅就字面意思作答。
4、「指正」類。如「文中的『這』指的是什麼?表明中心的句子是什麼等等,這類題目相對而言比較簡單,重點在於讀懂上下文,從中尋找。
5、「體會含義」類。這種題目應由表及裡,可先解釋字面意思,再結合語境探究它的語境義,這語境義也就是作者用在這里的含義。
6、「分析表達作用」類。這種題目一般考察學生對作者用詞准確性的體悟能力。應該先解釋字詞的意思、含義,再說明有什麼作用。
7、「文章結構分析」類。
① 開頭文字起什麼作用?一般說應該根據文體、文字特點作答。在議論文、說明文中起總領全文的作用,在記敘文或小說中起交代環境、鋪墊故事、設置懸念等作用。
② 結尾文字起什麼作用?一般說是總結全文,點明題意,深化主題、升華感情、呼應開頭、啟發讀者思考等作用。
③ 開頭結尾文字一起有何關系?一般是首尾呼應,深化主題等。
④ 中間文字有何作用?一般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或者是總結上文,或者開啟下文。
⑤ 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為什麼?這種題目是考察學生運用材料或取捨材料的能力的,一般是回答「不行」,如果是插敘文字,它具有充實文章內容,幫助刻劃人物,突出主題的作用。如果是舉例論證或說明,那就是論證或說明是否充分的問題。如果是抒情議論的文字,那就可能是過渡的問題。答題時應該具體分析作出正確的判斷。
8、「敘述方法優劣的分析」類。
① 順敘:按照事情發生發展自然順序安排材料,脈絡清楚,便於理解。不足的是太死板,無波瀾,較平淡。
② 倒敘:把故事的結局、或精彩片段放在開頭,可起到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往下讀的作用。但一定要與順敘結合用,「倒」的部分結束時,語言上要有交代。
③ 插敘:在敘述一件完整的事件過程中,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插入另一件事或某些交代性的文字,可以充實文章內容,有助於突出文章主題。但也需要作一定的交代,否則容易造成敘述混亂。具體答題時,應該根據題意作出判斷。
9、「敘述人稱優劣分析」類。
① 第一人稱:給人真實感,令人信服,便於直抒胸臆。但限制了人的視野,敘述空間狹小。
② 第二人稱:便於交流感情,給人親切感,便於抒情。但有環境限制,有明確的傾訴對象。
③ 第三人稱:視野開闊,便於客觀描述,但缺少真切感。
具體答題時,可根據題目要求,若是問為什麼要用這種人稱,那就答其優點;如果是問改成另一種行不行?那就應分析另一種人稱的缺點。
10、「表達方式的分析判斷」類。常見題型有:
① 指出敘述的要素、線索、組材順序等。這類題只須據有關知識答題即可。
② 分析環境(景物)描寫的作用。一般來說就是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背景,烘託人物的心情,為故事情節的發展作鋪墊,突出人物性格等。
③ 判斷人物描寫的類型。人物描寫從描寫對象來分,可分為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神情描寫等。一般是起刻劃人物性格的作用。從描寫角度來分可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側面描寫主要是烘托、突出描寫對象。
④ 議論抒情的文字在記敘文中的作用是什麼?一般是起畫龍點睛、升華主題、或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⑤ 指出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見說明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分類別、引資料、配圖表等。其作用都是為了說明事物的某一特徵。
⑥ 指出論證方法及其作用。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有:擺事實、講道理、既擺事實又講道理。特殊的有對比論證、類比論證、推理論證、歸謬論證、舉例論證等。其作用都是為了證明某一個觀點,答題時要把這個觀點找出來。
11、「概括大意」類。先找其文或段的中心句,如果沒有明顯的中心句,就濃縮段意或句意。
12、「仿寫」類。其題型有仿詞、仿句、仿例;其要求有正仿、反仿、發散仿幾種,所以答這類題時,首先應看清楚題目要求,再分析例子的特點,然後根據例子的特點來仿寫。
13、「聯想」類。這類題又有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正面聯想,有的則要求反面聯想。其答題思路一般是先確立相似點,然後以相似點為出發點,展開聯想,尋找正確答案。
14、想像寫作題。這類應先找到想像的基點,在此基礎上,展開想像,奮筆抒寫。
15、「對聯」題。應了解對聯常識,注意對仗。
16、文章修改題。常見類型有:
① 用詞不當或不準。② 重復啰唆、語言不簡潔。③ 句式雜糅,不通順。④ 中心句與支撐句不合。⑤ 句式不當,表意不準確。⑥ 句序不當,不合邏輯。⑦ 各部分缺乏銜接。⑧ 首尾缺乏呼應。⑨ 扣題不嚴或不扣題。 ⑩ 標點用法錯誤。
了解了上述常見錯誤後,拿到修改類的題目,就可從以上方面去考慮修改,先找到錯誤,然後作些修改。
詩歌鑒賞答題格式
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意境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8.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評價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詩歌類別:山水田園、邊塞、詠史懷古、詠物、詠懷(包括羈旅、思鄉、登臨和閨怨)等
情感: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遊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語文答題技巧
一、 要點概括類
1.摘引文中原句作為答案。
2.選取文中重要詞語語句組合成答案。
3.劃分相關內容層次,一般有幾個層次就有幾個要點。
二、 感想啟迪類
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義,聯系中心作答。
2.聯系自己或社會實際情況,引發感悟。
3.遣詞造句,講究三美:運用古詩文、名言警句;恰當運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運用成語。
4.偷梁換柱法:把作者在該文章中的體驗、觀點用自己的話重新演繹一遍。
三、詞句品味類
1.詞語品味:
A.了解詞性感情色彩,揣摩詞語所表達的喜怒哀樂。
B.分析修辭手法,體會詞語的形象、含蓄。
2.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從它帶給你的啟迪去體會。
B.看句式結構(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也不同):陳述句語氣平穩,不溫不火;疑問句能吸引讀者好奇心,能製造懸念;反問句能加強語氣;感嘆句能抒發強烈的感情;排比句層層深入,顯得氣勢磅礴。
C.從修辭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淺顯易懂,具體形象;誇張能突出事物的特徵;擬人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對比給人鮮明印象;反語顯得幽默風趣,諷刺意味強烈。
★答題方式:我認為……美在……它表現了…….
四、 獻策舉例類
1.問題獻策分類
A.自然環境問題:大氣水體污染、生態平衡問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問題等等
B.社會環境問題:農村城市差別問題、留守兒童問題、輟學問題、文明問題等等
2.問題獻策舉例類解題注意事項
A.看清問題,問什麼答什麼,切忌答非所問。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須是可行的、有助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切忌紙上談兵空想主義。
C.創新、發展
五、 句子仿寫類
一審修辭,二看句式,三析句間關系,四品語體色彩,五考慮要保留的詞語和要替換的詞語。修辭、句式、句間關系、語體色彩弄明白了,仿寫也就不難。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
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雲的悠閑」這句子的仿寫。我們通過審題可以知道:1.要保留「沒有… …,可以有… …」2.可以考慮用」 大地、高山、海洋」 等來替換藍天。3.得出答案「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
六、 語言准確類
1.「××」詞好在哪裡?
★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准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2.「文中加點的詞語能否刪去」:這樣的題目可分四步:
1:判斷,一般是不能刪。
2:解釋這個詞語在這句話中的含義,在程度.狀態.性質.范圍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較:即比較刪掉這個詞語與沒有刪掉以前的區別,一定要結合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意思變為「……」,與實際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4.結尾一定要有這樣的句子:這體現了(說明了)語言的嚴密性、准確性與科學性。
★答題方式:不能,刪掉了「××」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絕對化;用了「××」詞,准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餘地,具有科學性,體現了語言的准確嚴密。
七、 文段結構類
(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環節並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類解題模式
1.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選擇它在文中的作用類別。
如果用在文章的開頭,主要是:引起下文,總領全文,引出懸念,開門見山、點題、埋伏筆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間,主要是: 承上啟下,總結上文,引出下文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結尾,主要是: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題目),深化文章的主旨,畫龍點睛等。
2.概括段意
★答題方式:段意+作用
(二)段落能否刪掉或者段落能否調換類的解題模式
1.判斷能否刪掉或調換(一般不行)
2.判斷這些文段之間的順序關系:並列關系、層進關系、總分關系、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答題方式:不能調換(刪掉),原文採用由……到……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刪掉)後不合邏輯。
八、 修辭手法作用類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
其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用在記敘、說明、描寫中,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最常用的還是生動形象。
2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
3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
作用: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4對偶:是一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5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組合而成。
作用:增強語言的氣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6設問:無疑而問。往往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或提出問題不需要確定答案。
作用: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標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7反問::也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問號,有的打感嘆號。
作用:加強語氣,增強表達效果,起強調作用
8擬人:使事物人格化。
作用:傾注作者情感,使語言富有神采,
9反復: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的詞語或句式構成。
作用:起強調、突出作用。
★答題方式:這一句採用了… …的修辭手法, 能…....(作用),論述了… …(內容)。
九、說明方法作用類
1.舉例子:使文章更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好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
2.下定義:完整、科學、准確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點,使之與其他事物相區別。
3.列數字:更科學、准確、具體地說明了……的……特點。
4.打比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特徵。
5.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
6.作比較:使被說明的事物特點突出(答題要結合內容)。或,突出了……(尋找比較點)。
7.列圖表:直觀形象地寫出了……。
8.作詮釋:對事物的某些特徵作一番的解釋。
9.摹狀貌:(類似於描寫)生動形象地表現了……。
10.作引用:更有說服力地說明了……。
★答題方式:這一句(段)採用了… …的說明方法,說明了… …事物的… …特點,起到… …的作用。
十、概括議論文論點類
方法:
1.論點出現的形式和位置: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標題、②開頭、③篇末、④論述過程中(注意承上啟下的過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當碰到文中沒有現成的表達論點的句子時,盡管有一定難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確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據論題和論據,參考作者要解決的問題,准確判斷和提煉作者的觀點,然後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達中心論點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較,找出最簡潔、最明確的句子。
十一、根據短文提出的觀點補充舉例類
一定要看清要求舉什麼樣的例子,是名人的還是其他的。
1.可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說服力,並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准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2.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實感,切忌過於誇大,胡編亂造。
★答題方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十二、論證手法及其作用類類
1.舉例論證:運用具體事例,真實可信,更有說服力,有力地論證論點。
2.道理論證:引用名言,具有權威性,有力地論證論點
3.比喻論證:道理講得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地論證論點
4.對比論證: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有力地論證論點(答題要結合內容)
注意:答論證方法的作用時,先從內容上考慮,再從論證角度考慮,「有力地論證論點」一句必不可少。找論證方法時,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順序就可以萬無一失。
★答題方式:這一段(一句)運用了…. 論證方法,論證了……(論點),顯得……(好處)。
十三、環境描寫的作用類
1.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A.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B.回答時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以《孔乙己》為例,開篇關於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紹便屬於社會環境描寫,它揭示了當時社會等級森嚴,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冷酷勢利,為主人公的出場做了鋪墊。
2.自然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A.烘托、渲染……氣氛,為下文埋下伏筆。
B.表現人物……的心情。
C.暗示社會環境。
D.結合具體語境。設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題,與開頭形成照應,使文章形象、生動、細膩,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增強文章感染力。
E.散文中景物描寫作用——用景物襯托所歌詠的對象的特徵,為後文作鋪墊。
環境描寫的作用——可以從以下六種情況判斷:是否烘託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氣氛;是否設置了背景;是否烘託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題;是否推動情節的發展。
十四、表達方式作用類
常見的表達方式如: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記敘:要結合具體語言環境來分析。
抒情:引起讀者的共鳴,深化中心,畫龍點睛。
說明: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
描寫:身臨其境,栩栩如生
議論:點明中心,升華主題
★答題方式:本段採用了… …的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的… …感情,起到……的作用。
十五、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類
塑造人物手法包括:語言、動作、神態、肖像、心理(正面、側面、細節)描寫。
★答題方式:本段運用了… …的描寫手法, 塑造了(如果是側面描寫用襯托)……形象,表現了……性格,體現了……精神品質等。
十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類
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方法:一般是往前找;找到後,將其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當通順。
答疑解惑
1.做閱讀題應該怎樣把握時間?
閱讀科技類文章,應抓住它的要點,不一定非得把全文都讀得特別透徹,關鍵是抓住題目要求考生准確理解的信息。把握住這一信息,就可以比較快地進入實質性問題,如此,這道題目就可以很快解決。具體時間,每個人的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對於一般能力的同學來講,大概十分鍾左右能夠解決。文學作品類文章的閱讀,包括新鮮信息的容量相對較少,要考查鑒賞和分析的能力可能性大。對這類題要有相應的答題技巧,時間,大概有十分鍾或者十五分鍾就能解決。
2.怎樣做文學鑒賞題?
應該把握幾個要點:一、用什麼手法;二、這個手法的基本作用;三、它對於表達文章的中心有什麼意義,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還有就是需要略作分析,在手法和表現的中心之間要搭一個橋梁,這樣就能夠在現代文閱讀的文學鑒賞題中獲得比較理想的成績。
3.作文的主題直接寫出來好,還是含蓄一點好?
對考場作文來說,直接寫出主題更好。考場作文的目的很清楚,就是獲得較高的分數,且讀者就是兩三個閱卷老師。與其讓他們琢磨半天(其實也沒有時間去琢磨),為何不明白地擺在他們面前呢?如果能很含蓄,同時又能很清楚地讓捕捉到,這當然也是很好的事。不好的就是晦澀,非常隱蔽、隱晦,老師讀半天讀不明白的作文不好。考場作文不只是中心思想一個方面,整個文章的文風也應該是明朗一些,簡單一些,不要過於復雜和拖沓。
4.作文題目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寫上題目。從歷年閱卷來看,總有些同學把題目忘了。忘掉題目的損失絕不是僅僅沒有擬上題目扣掉的一分、兩分,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閱卷者看到的作文沒有題目,沒有眼睛,肯定不會有好印象。而且,作文的題目是引導閱卷者抓住這篇作文的要旨、線索和核心問題的,沒有題目,就失去了線索,就不容易把握,所以損失不僅僅是沒寫題目這一點。第二個不好的方面,就是把話題誤認為是題目,例如,「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就認為題目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樣也可以,但是失去了一個利用這個文題展示文章線索的機會。好的作文題目,頭一個應該是可以提示作文的中心和主要線索的,或者這個題目可以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當然應該是精煉的,應該是帶有文學意義的,這樣的題目比較好。
5.怎樣備考文學鑒賞題?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表現在:①「鑒賞評價」是現代文閱讀的重要內容,它要求評說文章思想內容,初步賞析文章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的較高的能力要求;②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可能就某一方面單獨命題,也可能分析歸納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內容、以及評價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結合起來命題。
在文學作品的閱讀中應該把握幾個要點,第一是用什麼手法,第二是這個手法的基本作用,第三個就是它對於表達文章的中心有什麼意義,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還有一點就是需要略作分析,在手法和表現的中心之間要搭一個橋梁,這樣就能夠在現代文閱讀的文學鑒賞中獲得比較理想的成績。
作為多年的語文教師,這套方法在很多同學身上都發揮了應有的效果,希望對你有用!
3. 語文的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開頭要引人(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製造懸念,引人入勝;提出問題,引人注意;說明情況,交待背景),結尾要有力(畫龍點睛,發人深思;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敘述結束,自然收尾;抒發情感,引起共鳴)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7、誇張:突出了……的本質特徵 8、對偶:句式整齊有節奏。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4. 語文考試的答題技巧有哪些
語文考試中的答題技巧
一、病句辨析題
答題技巧: 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二、語言連貫題
答題技巧:先從語句形式方面考慮,要求話題一致,陳述對象一致,敘述角度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與上下文思路保持連貫。還要注意語言音節上的和諧及押韻。再從語句內容方面考慮,在時間上、事理上注意先後順序。還要在上下語句中找到相對應的信息。語言風格要前後一致。
三、如何讀懂文言文文段
對文段用心地默讀三遍。注意文段後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繫上下文進行推導。認真閱讀最後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
四、內容歸納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
五、如何讀懂科學文
注重整體閱讀,認真讀懂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並在頭腦中大體復述各段內容。標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閱讀題目,找出選肢相對應的區域。文章內容與題目相互應證。
六、怎樣讀懂文學類文章
邊讀邊劃出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詞、句。第二遍閱讀時可以只看這些劃了的詞句,就能把握這篇文章的大意。議論性文章特別要注意論點和結論,敘事性文章看劃出的詞句就能理清這篇文章的情節結構。
七、 句式仿寫題
答題技巧:看清列出題干幾點要求,分析仿寫句,琢磨句式特點及表現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內容,搜索仿寫材料,展開聯想和想像,按要求仿寫,仿寫句子與例句一一對應,盡可能使句子寫得新穎,有深意。
八、賞析類題目
答題技巧:怎麼問,怎麼答,不要答非所問顧左右而言他。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語言特點有:含蓄、幽默、風趣、直露、平實、典雅、粗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朴等。
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復、呼告(兼擬人)等
表現手法有:象徵、襯托、對比、想像、聯想、照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作用有: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遠 意境優美 意味深長 耐人尋味 言近旨遠等。
5. 語文答題步驟
網上淘的,出處不明,但挺有用的。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准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朴、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6. 語文考試答題技巧
不是很難,不要太緊張,多看些作文啊,日記啊還有一些很有名的文章(在基本的課內知識都能理解了,背會了的情況下)
把語文課本里的那些作者被熟,讀寫例話積累運用上的讀讀背背,成語
下面的給你做個參考
一、仔細審題:多想想題目到底要你答什麼(內容),怎樣答(形式),一般題讀一、兩遍,難度題必須讀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於反復修改,力臻完美。
三、認真書寫:工整規范,一目瞭然;清晰美觀,百看不厭。
語文閱讀分析常用名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三、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四、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後)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裡、由簡到繁、由此及彼、從特殊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等。
五、說明方法:
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作詮釋、下定義、列圖表、引資料
兩大說明方式: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
六、說明文語言特徵:生動(趣味性)、准確(科學性)
七、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八、散文的分類: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與環境
十一、小說的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後有尾聲)
十二、描寫的方法:
1、概括介紹與具體描寫;
2、肖像(外貌)描寫、行為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3、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三、議論文分類:立論、駁論
十四、議論文三要素:
1、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麼」
2、論據:解決「用什麼來證明」
3、論證:解決「怎樣來證明」
十五、議論文結構
1、引論:提出問題
2、本論:分析問題
3、結論:解決問題
十六、論據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十七、常見論證方法:
1、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
2、常用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如引用故事則屬於舉例論證,如引用名言則屬於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常有「同樣」「諸如此類」等詞語)
十八、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九、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二十、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二十一、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7. 語文有什麼答題技巧
先仔細品味題目,大致看一遍文章,了解文章的意思。
然後把題目看一遍,根據記憶找到答案大致的位置。
然後選擇性的讀一遍,回答問題。
如果有總結性的題目,就通讀全文,仔細品味文意。
格式:
答:********************
比如:《濟南的冬天》從哪些方面寫出了冬天的溫晴?
答:《濟南的冬天》從*************方面寫出了冬天的溫晴。
回答必須要完整,顯得不太散。讓人讀起來能夠讀懂。雖然答案中有了題目中的語句,可是會顯得十分完整。
如果答題線只有一行,那標准答案一定有3/4,離最後還差三四個字的這個位置。
如果有兩三行,前面幾行都要寫滿,最後一行寫3/4或1/2.
不能太廢話,如果語言很長,可以總結一些寫上去。
如果太短了,1.就是擴句
2.如果有把握,正確答案也許就是很短的
祝你考試順利~
8. 語文考試的答題技巧...
做閱讀時回答盡量用原文,回答的語句中要加入一些「技巧詞句」,例如「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等,這些詞句要多背一些哦。
作文格式要新穎,必要時加上題記和後記,首尾呼應也不錯。開頭要好,一般改卷老師看到開頭有創意、語句優美、情感深濃,印象分就高,幾乎影響最後得分;還有,字一定得好或最好,切記別塗改啊,盡量別。
望在老師講評平時試卷時多摸索其規律--語文是有規律可尋的。只要有信心與方法,第一次嘗到語文考試高分滋味後,語文就不再會是攔路虎了!
至於數理化生,一般沒有技巧(本人這么認為的),考試時別緊張就行。關鍵還是在平時多積累,超前學習也行,建立平時考試成功的信心,我就是這樣做,考試時就從不緊張過了。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