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伴你學答案
『壹』 初一語文19課伴你學答案
1.《小溪流的歌》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一篇表達新主題的童話。學習這篇文章,應從表現人或事物的整個成長過程這一角度來分析和閱讀。請你談談初讀課文後的感受。
作者嚴文井以豐富的想像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樂觀的、堅持前進永不停步的小溪流的形象,告訴我們:只有堅持不懈、勇於克服前進中的困難,才能不斷壯大,最終走向成熟。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永不休止的歌,是一首在前進中不斷成長壯大的歌,他完成了「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這個發展軌跡,體現了在前進中不斷成長的主題。
2.《小溪流的歌》可以說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話,內容通俗易憧,主題鮮明,脈絡清晰。試分析作者的精巧構思。
第一部分:點題。強調小溪流的歌是永遠唱不完的。
第二部分:小溪流拒絕「枯樹樁」等勸阻成長為小河。
第三部分:小河拒絕泥沙的勸止長成大江。
第四部分:大江繼續奔流,力量更加壯大,成長為大海。
第五部分:大海不停止運動,為世界作貢獻。
第六部分:首尾呼應,再次強調小溪流的歌無盡無止,永遠唱不完。
『貳』 7年級語文伴你學答案(16課,達標導測)
略2.崖-涯彩-采慢-漫契-鍥奮-憤3.B4.[1]『創辦』改為『舉辦』[3]刪去『同學們』或『許多共青團員』[4]去掉『通過』或『使』5.略6.和諧是一幅畫,只有輕描和重彩的相映成趣,才會有畫的不朽和輝煌。7.例:實在對不起,我做了一件對不起朋友的事情,請你原諒。8.[1]於是,就[2]擔心,擔憂[3]同1[4]同『服』,佩服9.B10.[1]於[2]自己寫11.技術精湛、充滿自信12.[甲]指『究竟怎樣才可以鼓勵呢』這個問題[乙]指『到底這倆種教育哲學哪個好』這個問題13.A14.美國教育不主張按部就班,主張跳躍式學習;中國的教育注重按部就班,注重基礎教育。15.是為了證明中美教育上存在的差異。16.鼓勵學生進行有基礎的、有規則的學習鼓勵他們挑戰權威17.略18.[1]父親誤把『長亭外』聽成了『長城外』。[2]我誤把烏秋當作燕子。19.於人無害,與世無爭,卻能帶給人非常深沉的安慰。20.這不就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燕子嗎?21.我知道那鳥不是燕子而是烏秋把那本書靜靜地和上,走出來22.比如說這樣的『謊言』是可以理解的,例如:一位醫生發現隱瞞某位病人的病情有利於他更快康復時,醫生會故意將病人的病情說輕一點。這樣的『謊言』對病人來說是有益的,是可以理解的。
可以嗎
『叄』 求威海市的初一語文《伴你學》上冊答案
第二課
閱讀探究
1不行,這是反復的修辭方法,強調了生命意識,突出了對生命的愛,對生命的強烈呼喚,去掉後就沒這種效果了
(2)飛蛾絕境求生,瓜子困境抗爭,自己傾聽心跳,
(3)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2(1)運用設問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引起下文
(2)①「居然」只有以外的意思,而「竟然」表達一種驚喜,和敬佩②「然起敬」表達了對頑強生命力油然而生的敬意
(3)引起讀者的深入思考並做出正確選擇:熱愛生命,善待生命
(4)掌握自己,讓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的價值
(5)珍惜生命,不畏艱難,樂觀積極的生活
抱歉,我自己的作業還一點沒動,我今晚上要是寫完會在補充的
『肆』 求7年級上冊《語文伴你學答案》
我有!但我不知道是什麼教訓! ! ! ! ! ! ! ! !
作為第11課:1,哭泣的小2慚愧包裹疲倦,(1)D(2)C 3,。 。 ,? ? - 4,與奧本海默5(一)婦女和兒童(2)不能,因為「居然」有意想不到的含義,突出鄧稼先創建一個「真正的奇跡」6,畫線句子鄧稼先比較說明只有中國傳統文化培育鄧稼先這樣品德高尚的人物,只有鄧稼先這樣的人才適應中國社會的需要,為國家的發展7,提示了巨大的貢獻:抓住這兩個人物的性格和人的不同分析。奧本海默:這是一個一流的人,鋒芒畢露;鄧稼先:這還不是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以誠為本,腳踏實地,誠實和真誠,永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最中國農民朴實的氣質。」 8,可表現鄧稼先堅持質量國家機密9,身先士卒,犧牲,奉獻給科研機構,敬業,生活儉朴,嚴格保密10,例:鄧稼先鉛,冒著受核輻射的生命,核彈頭和尋找沉船持有的核彈頭走出危險區11中,岳飛的母親刺傷岳飛「精忠報國」四個字的背後,激勵岳飛刪除滿族。 「岳母刺字」和鄧稼先的事跡有異曲同工之處,可以看到他們的愛國情懷12提示:學會享受這個過程可以快樂
希望對你有用
『伍』 九上語文伴你學答案
《朝花夕拾》
一、填空題。
1.《朝花夕拾》是一部 集,寫於 年,最初在《莽草》上發表時名為 。
2.在《朝花夕拾》的10篇文章中,有 篇是回憶童年的, 篇是憶人散文。
3.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 人稱敘事。
4.《朝花夕拾》包括 、 、 、 、 、
、 、 、 、 等10篇散文。
5.《狗、貓、鼠》中,貓是 的象徵。
6.作者在刻畫長媽媽這一人物形象時,通過 和 來贊美這一形象。
7.《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 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 。
8.魯迅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 和
兩個故事時候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道的 和 。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的精神世界。
9.五猖會是一個 賽會,魯迅在《五猖會》中重點敘述 ,暗含著對
的批判。
10.在《無常》中,魯迅提到了「 」和「 」,它們都是紹興的地方戲。
1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寫了 和 生活兩部分。其中提到兒時的玩伴是 。文章抨擊了當時的 制度。
12.《父親的病》重點回憶了「我」與 打交道的過程,蘊含著有力的諷刺,在文章中他比較了中西醫對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態度,提示了所謂 和 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謬本質。
13.魯迅在《瑣記》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 去 求學的過程。在文章開頭先寫了 ,這是一個虛偽的散布流言的女人。
14.魯迅在南京先進入 學堂,後來進入 ,看到了對他影響很大的 。
15.《藤野先生》是魯迅在 留學時對老師感激與懷念的文章。
16.藤野先生有 、 的品質及 精神。
17.魯迅得知范愛農的死訊時,懷疑他是 的。文章表達了對范愛農 之情。
二、簡答題。
1.簡述《朝花夕拾》的寫作成因。
2.簡要分析《朝花夕拾》中的長媽媽、藤野先生、范愛農、父親。
3.回憶「無常」的時候,作者巧妙地融進了對現實的議論,說說這樣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指出《五猖會》《無常》《狗、貓、鼠》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對比寫法。
5.《朝花夕拾》的主題包含了哪些內容?
6.你最喜歡《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散文?為什麼?
《朝花夕拾》答案
一、1.散文,1926,舊事重提
2.7,3
3.一
4.《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
5.暴虐殘忍
6.語言,行動
7.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封建的孝道
8.老萊娛親,郭巨埋兒,虛偽,殘酷
9.迎神,自己心情的變化,封建教育
10.「大戲」,「目連戲」
11.百草園,三味書屋,閏土,封建教育
12.幾位「名醫」,醫道,孝道
13.紹興,南京,衍太太
14.江南水師,路礦學堂,《天演論》
15.日本
16.嚴謹治學,關心學生,博愛
17.紹興,日本留學時
18.自殺,懷念
二、1.可從魯迅當時的心境來尋求答案。當時三?一八慘案發生後,魯迅覺得所住的並非人間。後來到廈門大學,所遇也都是同樣的人間,同樣污濁的空氣,作者除了繼續不妥協地戰斗之外,回顧童年,回顧求學時遇到的充滿博大愛心的老師,回顧曾經應該相惜的朋友,對於魯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因為這些人與事是作者心靈中的一片凈土,是他精神上的一個家園,因此組成散文集《朝花夕拾》。
2.長媽媽是朴實、善良,但也有愚昧迷信的一面,從長媽媽身上,我們看到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與歌頌。藤野先生是醫學教授,他平易近人,治學嚴謹,關心異國學生,有偉大的人格。范愛農是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無法在黑暗的社會立足,他的內心是痛苦、悲涼的。父親的形象令童年魯迅困惑,因為他興高采烈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魯迅從未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能讓父親「安靜」死去。
3.巧妙地借「無常」諷刺了現實中所謂的「正人君子」;在「鬼格」與「人格」的比較中,進一步強調了「無常」的可貴之處。
4.《五猖會》通過我前後心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無常》中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揭示出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在《狗、貓、鼠》中,作者對小隱鼠的愛和對貓的強烈憎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兒童在私塾讀的那些枯燥的書和他們開小差時玩的那些有趣游戲形成了鮮明深刻的對比。
5.童年生活的回憶,以親情、師生情、朋友情的懷念,對現實的諷刺,對父親的懺悔。
6.此題沒有標准答案,要結合自己真實的閱讀感受來回答。
一、填空題。
1.《朝花夕拾》是一部 集,寫於 年,最初在《莽草》上發表時名為 。
2.在《朝花夕拾》的10篇文章中,有 篇是回憶童年的, 篇是憶人散文。
3.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第 人稱敘事。
4.《朝花夕拾》包括 、 、 、 、 、
、 、 、 、 等10篇散文。
5.《狗、貓、鼠》中,貓是 的象徵。
6.作者在刻畫長媽媽這一人物形象時,通過 和 來贊美這一形象。
7.《二十四孝圖》是一本講 的書,主要目的是宣揚 。
8.魯迅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 和
兩個故事時候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道的 和 。揭示了中國兒童可憐的精神世界。
9.五猖會是一個 賽會,魯迅在《五猖會》中重點敘述 ,暗含著對
的批判。
10.在《無常》中,魯迅提到了「 」和「 」,它們都是紹興的地方戲。
1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主要寫了 和 生活兩部分。其中提到兒時的玩伴是 。文章抨擊了當時的 制度。
12.《父親的病》重點回憶了「我」與 打交道的過程,蘊含著有力的諷刺,在文章中他比較了中西醫對待垂死的病人的不同態度,提示了所謂 和 的不合人性、不尊重生命的荒謬本質。
13.魯迅在《瑣記》這篇文章里主要回憶了自己離開 去 求學的過程。在文章開頭先寫了 ,這是一個虛偽的散布流言的女人。
14.魯迅在南京先進入 學堂,後來進入 ,看到了對他影響很大的 。
15.《藤野先生》是魯迅在 留學時對老師感激與懷念的文章。
16.藤野先生有 、 的品質及 精神。
17.魯迅得知范愛農的死訊時,懷疑他是 的。文章表達了對范愛農 之情。
二、簡答題。
1.簡述《朝花夕拾》的寫作成因。
2.簡要分析《朝花夕拾》中的長媽媽、藤野先生、范愛農、父親。
3.回憶「無常」的時候,作者巧妙地融進了對現實的議論,說說這樣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4.指出《五猖會》《無常》《狗、貓、鼠》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對比寫法。
5.《朝花夕拾》的主題包含了哪些內容?
6.你最喜歡《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散文?為什麼?
《朝花夕拾》答案
一、1.散文,1926,舊事重提
2.7,3
3.一
4.《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范愛農》
5.暴虐殘忍
6.語言,行動
7.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封建的孝道
8.老萊娛親,郭巨埋兒,虛偽,殘酷
9.迎神,自己心情的變化,封建教育
10.「大戲」,「目連戲」
11.百草園,三味書屋,閏土,封建教育
12.幾位「名醫」,醫道,孝道
13.紹興,南京,衍太太
14.江南水師,路礦學堂,《天演論》
15.日本
16.嚴謹治學,關心學生,博愛
17.紹興,日本留學時
18.自殺,懷念
二、1.可從魯迅當時的心境來尋求答案。當時三?一八慘案發生後,魯迅覺得所住的並非人間。後來到廈門大學,所遇也都是同樣的人間,同樣污濁的空氣,作者除了繼續不妥協地戰斗之外,回顧童年,回顧求學時遇到的充滿博大愛心的老師,回顧曾經應該相惜的朋友,對於魯迅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安慰,因為這些人與事是作者心靈中的一片凈土,是他精神上的一個家園,因此組成散文集《朝花夕拾》。
2.長媽媽是朴實、善良,但也有愚昧迷信的一面,從長媽媽身上,我們看到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與歌頌。藤野先生是醫學教授,他平易近人,治學嚴謹,關心異國學生,有偉大的人格。范愛農是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無法在黑暗的社會立足,他的內心是痛苦、悲涼的。父親的形象令童年魯迅困惑,因為他興高采烈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魯迅從未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能讓父親「安靜」死去。
3.巧妙地借「無常」諷刺了現實中所謂的「正人君子」;在「鬼格」與「人格」的比較中,進一步強調了「無常」的可貴之處。
4.《五猖會》通過我前後心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封建教育的反感和批判;《無常》中通過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對比,深刻地揭示出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惡面目;在《狗、貓、鼠》中,作者對小隱鼠的愛和對貓的強烈憎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兒童在私塾讀的那些枯燥的書和他們開小差時玩的那些有趣游戲形成了鮮明深刻的對比。
5.童年生活的回憶,以親情、師生情、朋友情的懷念,對現實的諷刺,對父親的懺悔。
6.此題沒有標准答案,要結合自己真實的閱讀感受來回答。
『陸』 初中語文伴你學第十七課答案
金色陽光下,它有節奏地拍打著兩岸,飛濺起串串晶瑩的水珠;用那清脆的歌喉,去慰問沿途的花草樹木;以其生動的舞姿,去陪襯那孕育春花秋實的一方方熱土。它如一位能歌善舞的靚女,那麼溫柔,又那麼堅強,天天追求著自己的理想,沒有分分秒秒的倦怠,有的只是沖擊,前進……
小溪,你沒有磅礴的氣勢,然而,你卻有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你不追求人們的精心照料,更不擇環境的優劣,只要生存一天就一直向前——狂風襲擊決不求饒,驟雨澆淋,藉以洗滌身上灰塵,有的只是更加歡暢的奔流,奔流……你牢記著:奔流,奔流,晝夜不停地向著遠方跑去……
小溪,你知道生命的理程不會一馬平川:一路上,有高大的山脈阻擋,有深深的斷谷攔路,有時還被鎖進牢籠般的深潭……而你,精神飽滿,向著廣闊的遠方歡呼,不時翻騰起水底沉澱的泥沙。什麼也阻止不了你的前進,前面有阻礙,你就大聲吼叫著沖過去,因為你懂得:一帆風順,是成不了大器的,只有逆境中搏鬥,生命才放出絢麗的光彩。
小溪充滿了信心,無論道路怎麼曲折,它永遠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斷響著回聲,也是清脆的。這歌聲,是對困難的蔑視,對未來的嚮往,是必勝的信念……
你抱著堅定的信念,日夜不停的奔流著,許多天就好像一天,許多月就好像一個月,經歷了風風雨雨,終於,你撲進了大海的懷抱……
「可以休息了吧?」「休息?為什麼?那可不成!」「永遠不休息,永遠不休息……」你歡唱著,奔流著,奔流著。
『柒』 魯教版初一下冊語文伴你學答案
沒有題目我們不會,網上也沒相關練習。請把題目發過來,我們能力有限!
『捌』 八年級下冊語文伴你學答案
全文自然分段分成四部分,主要寫了信客做信客的緣由—信客是怎麼做信客的—信客是怎麼不做信客的—信客當教師當校長也是好樣的。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信客這項工作是一件艱苦的工作,它既需要人終年跋涉,還需要人忍受著生活貧苦和心靈遭受的痛苦,那信客身上到底有什麼偉大的神力,長途跋涉了二三十年,最後受到人們的敬重與懷念呢?
三、速讀課文,合作探究。
1、作者在寫信客之前,為什麼先寫一個老信客?
2、作者重點寫了信客什麼事跡?為什麼重點寫?
3、信客為什麼留下遺願,死後要與老信客葬在一起?
以上問題的設計,是為了深入把握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研析人物。可採用小組合
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討論。六分鍾後,全班交流,教師明確訂正。
1、 先寫老信客,實際上說明了信客這一職業的兩個特點:一是路途艱苦;二是強
調職業道德—「就在一個信字」,誠信無私是職業之本,是信客的生命。這個「信」字要做到一絲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豐富閱歷,給年輕信客以具體切實的指點,他的慘痛的教訓,又時時警醒著年輕信客。這些,都促使年輕信客迅速成長為可以信賴的信客。
2、 重點寫了兩個事跡,一是概括寫遇到謀生者客死他鄉,信客充當代理人的事跡。
二是具體寫一次遭人誣陷,信客也不辯白,不使同鄉蒙受陰影的事跡。這些事最能說明信客職務的凶險和信客仁義熱心、任勞任怨、寬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從而更好地表現了文章所要歌頌的主題。
3、 因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此處可讓學生將表格的評價欄填充好。)
四、齊讀第二部分,個讀第三部分,思考:
作者是如何表現出人物的形象的?並標劃出自己心目中的佳句,試說「佳」在何處?
明確:
作者運用了多種方法刻畫人物。如:神態描寫,「低眉順眼」,「連聲諾諾」,「滿臉晦氣」,「滿臉戚容」「猶豫再三」等這些神態把任勞任怨而又善良厚道的信客形象表現出來了。後來對打了自己又誣陷自己的同鄉非常「恭敬」,他的寬宏大量,又多麼令人敬佩。此外,作者還通過動作描寫、語言描寫、極個性的心理描寫表現人物。
作者在拉家常般敘述事件的過程中,還善於通過人們的表現來襯托信客的形象,激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關於佳句的賞析,學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教師注意做好以下兩點工作:
(1)補充或重點分析以下句子。
運用修辭的句子:如,比喻句使文章生動形象而又蘊含哲理。
「這些眼神是中國農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因為農村與城市相距甚遠,不能外出者,只能靠別人帶來的物品來認識世界,了解社會。他們以外出謀生帶回來的物品,來判斷他外出的生活的好壞,也通過觀看這些物品來了解城市的狀況與發展。)
「都市裡的升沉榮辱,震顫著長期遲鈍的農村神經系統,他是最敏感的神經系統。」(信客對城鄉微妙的變化了如指掌,他傳遞的來自城裡的任何消息,都直接關繫到家家戶戶的起落沉浮,會立刻引起震動。)
「紅紅的眼圈裡射出疑惑的利劍」(寫出信客所承受的懷疑之重。)
「做信客的,就得挑著一幅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思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信客的職業特點就是傳遞信息,有喜有憂,有福有禍,當然也包括「噩耗」,所以作者把這些都比喻成重擔,說明信客的責任重大。)
如,排比句式一氣呵成,氣勢暢達。
「他正躲在山間墳場的破草房裡,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睜著眼,迷迷亂亂地回想著一個個碼頭,一條條船隻,一個個面影。」(寫出了老信客深愛自己的職業可又失去了基本的職業道德,從而陷入了極大痛苦中。)
「更會有一些農婦聽了死訊一時性起,咬牙切齒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連帶也憎恨信客」(信客所承受的被誤解的痛苦。)
用詞典雅。典雅的語言隨處可見,如「破爛灰黯」「風塵苦旅」「感嘆唏噓」「勁厲的風」「滿臉戚容」「猝然昏厥」「無窮的幽怨和緊迫的告急」「破碎和焦灼的心」「深察世故人情」「屬於上乘「滿紙幽怨」「此公」「賦閑在家」「身體不濟恕難從命」等又可以看出作者的學者散文所具有的風格。
(2)總結本文的語言特點
由剛才的畫佳句可以看出,自己心目中的佳句並不是很多,質朴的人物要用質朴的語言來描述,多數語句還是日常用語。由此可以領悟,有點文采是需要的,但是不必過於花哨。質朴中蘊含典雅,警辟中顯出暢達,這就是本文語言所具有的特點。
五、大聲地朗讀課文,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及用心刻畫的人物形象。
六、課堂小結:
通過上節課所填寫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出,信客是沒有名字的很普通的一個人,那作者為什麼傾注那麼大的熱情,為信客樹碑立傳?
社會上有某種需要就有某種職業。特殊的職業造就了特殊的品格和素質。信客經歷了很多的苦,但卻牢記一個「信」字。以誠信為本,任勞任怨,待人寬容,善良忠厚,無私地奉獻了自己,卻為他人帶來了諸多的方便與好處,這些品質都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現實生活中需要大量提倡的。信客只是誠信為本,無私奉獻的一個典型。希望大家在體會人物品格,品味語言魅力的基礎上,能牢牢地記住:誠信是立足社會的通行證。我們無論何時都要堅守誠信,關愛他人,發展自己。
七、拓展延伸
當堂試寫一段話,作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可以以「銘」的體例寫作,也可以習作者,運用質朴而典雅,警辟而暢達的語言概述信客的生平事跡和品質。
學生交流並稍作評議。
提示:墓誌銘就是對死者生平事跡或品質的概括,語言力求簡潔流暢。
『玖』 7年級上冊語文伴你學繁星答案
進這個網站http://www.docin.com/p-253218560.html&endPro=true看看版是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