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教學
如何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一跑進人的思維,一種莫名的古板印象便油然而生,覺得數學好玩和有趣的人不多。它自古就被認為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許多人不喜歡它,可是,它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它為生活而產生,又為生活而服務,作為人又必須面對生活,所以必須去學它,懂它,於是我們的孩子就跟著接受這個現實:學習數學,可是對於幾歲的孩子我們不採用激趣的形式進行,他們怎麼會主動地去學習?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是在游戲中生活、在游戲中成長的」。《綱要》十分強調游戲對於幼兒的作用,它是幼兒的生命,可是如果老師沒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游戲氛圍和環境,又怎樣能調動起幼兒自主學習的資源?幼兒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中去體驗快樂,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生命賦予的活力和樂趣,所以我們要培養幼兒在孩童時期就能感受數學的樂趣,使數學教學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充滿了時代氣息、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實踐活動中,怎樣才能激起孩子學習數學的情趣呢?
第一、為孩子創造學習數學的快樂氛圍
教學的成敗在於老師本身的質量,如果老師自身對這個活動不感興趣,沒有為孩子創造適合他們學習的氛圍,孩子的興趣從何而來?老師除了為孩子創造物質的環境,最重要的是精神環境,所以老師要充滿激情地感染孩子,和他們打成一片,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把孩子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產生學習的慾望,對老師創設的活動蠢蠢欲試。如:老師的體態語言,精神面貌,動作的誇張等都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數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創新」
創新,其實是每一個活動的「閃亮」軸心,這個軸心是吸引幼兒主動學習的良葯,從孩子的年齡特徵來說,只有新鮮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調動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在「新」和「心」里,孩子可以展開自己的思維空間,充分地去想像,充分地去投入整個活動,並在新事物的空間里自由地去體驗快樂。
第三、數學課程活動組織時的靈活性
數學的模式化很強,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中,一味地去注重模式化的教學步驟,按步就班地進行每一次活動,這樣的課程只是為了完成活動而活動,沒有「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沒有考慮和顧及孩子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徵,不重視孩子學習的過程是否是快樂的?是否自主地參與了活動?是否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建構知識?成功來自於教學的過程,沒有快樂的過程就不會有良好的收獲,所以我們老師要關注孩子數學課程活動中的靈活性,從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來組織活動,要盡量為孩子提供多方法,多想法,多程序,多模式的數學教育過程,讓我們的幼兒數學真正有趣起來,把美麗的情趣和學習的快樂帶給孩子。a、多想法:如某個班有男生6人,女生9人,可以讓孩子產生多種想法:(1)男生和女生的人數誰多誰少?(2)男生再加上幾和女生人數一樣多?(3)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等等;b、多方法:如算式6+12,可以讓孩子們這樣來做6+6+6,6+3+3+4+2,3+3+6+6等等;多模式即採用情景式的教學把數學故事化和生活化。
第四、生活化的數學教育方式能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情趣
幼兒對數學概念的學習和掌握,是依靠幼兒本身的建構,因而,組織和創設一個讓幼兒能在其中盡其所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合適環境,在幼兒數學教育中顯得相當重要,數學區域活動是一種開放、自由、自立的活動方式,能使幼兒在活動中輕松愉快、沒有心理壓力、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自主地去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夥伴,並能按自己的學習方式、速度去操作實踐,對促進每個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所以區域活動成了當今幼兒園開展數學教育活動的重要途徑之一,精心設計區域活動,選擇合適的方式,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小班幼兒具有自我中心意識強、思維具體形象、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學習經驗少的年齡特徵,因此在設計區域活動時,應採取形象具體、操作性強、游戲性強、獨立操作為主的方式,如開展「給動物寶寶餵食」、「蝴蝶花」、「小貓釣魚」等活動,讓幼兒在這些色彩鮮艷、形象具體,具有游戲輕捷的操作活動中,有趣地感知形狀、數量、顏色、大小等,並在自主的操作中產生對數學的情趣,喜歡上數學,而中班幼兒理解力、自控力不斷提高,合作、競爭意識已產生並逐漸加強,在設計區域活動時,主要應考慮具有合作競爭和挑戰性的方式,如棋類游戲、撲克游戲、拼圖游戲、走迷宮、轉盤游戲等,讓幼兒在與同伴的學習互動中,通過合作、交流、分享共同感知、探索,發現問題,從而獲得更多的有關數學經驗和邏輯知識,發展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潛移默化的遊玩中喜歡學習數學;同時,教師要仔細觀察,給予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並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價,及時調整目標和材料,讓幼兒獲得勝利的喜悅,從面促使他們樂於參與,在玩樂中積極、主動地學習。
第五、創設故事化的教學情景,激
B. 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包括哪幾個方面
你好,幼兒學前數學教育根據何秋光老師的將數學教育體系,可分為以下六大模塊:
C. 如何進行幼兒園數學教學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方法進行數學教育活動
生活中的數學教育。在組織數學教育活動時,可以充分考慮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將活動延伸到幼兒的生活中,使幼兒能形象直觀地實踐相關內容。例如:小組長在分餐具的時候,問他「你們組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有幾個小朋友已經分到了,還有幾個沒有分到?」,分碗、分湯匙、分蛋糕、分水果等,開發了幼兒一一對應的概念。「幫老師搬來4個小椅子」「拿來2個皮球」等,不僅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有關數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滿足幼兒的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為集體服務的習慣。
運動中的數學教育活動。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世界的。由於年齡原因,小班幼兒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讓幼兒在運動游戲中學數學。如:「拍皮球」。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以及3以內的點數,「拍許多下」「拍三下」等改編後的體育活動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於幼兒掌握數學知識。
通過游戲活動提高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幼兒天性好動、好玩,游戲的性質符合幼兒的天性,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思維的積極性。
二、數學在各領域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教育
新《綱要》明確要求:「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於生活中、游戲中。」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知識。幼兒在收放玩具時可引導他們學習排序;分點心和擺椅子時,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以及與小朋友的一一對應關系;幼兒在幼兒園過生日分蛋糕時,引導幼兒學習等分。通過教師引導,可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能力。
三、加強教學多元化設計
要想提高數學教學水平,首先要融入創新意識,摒棄傳統保守的落後思想,不斷突破教學障礙,進而滿足不同形式的教學需求。例如:在《敲鈴》游戲中培養幼兒的聽音記數能力;可以藉助《小貓釣魚》游戲訓練幼兒的點數能力及觀察力。
總之,教學設計應充分結合幼兒自身條件因材施教。只要我們選擇適當的材料,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教學,激發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就能感受到幼兒數學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
D. 學前幼兒數學教育教什麼如何教(急用)
您好,幼兒數學教育主要包括幼兒的數概念、計數和運算的教育、量與計量的教育、幾何圖形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的教育等。
建議您關注我們百家號,並留言私信我們,給您更全面的答復。
①幼兒的數、計數與運算
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數的守恆;相鄰數;數與數之間的數差關系;認識序數,能夠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說出物體排第幾;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數之間的互換和互補關系等;學會10以內的計數;認讀和書寫10以內的阿拉伯數字;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包括認識加號、減號和等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學習10以內數的口頭加減運算,並能夠用加、減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②量與計量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物體量的差異,比較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高低、粗細,厚薄、寬窄、輕重、容積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恆;在比較物體量的差異時,感知量的相對性;幫助兒童建立序的概念,並體驗其中的傳遞關系;學習計量,會進行初步的自然測量。
③簡單的幾何圖形知識
能夠正確辨認常見的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和梯形,並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主要特徵;能夠正確辨認幾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能夠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
④空間方位初步知識
能區分上、下、左、右和遠、近等空間方位;能按指定方向進行運動,包括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時間、空間方位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並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稱及其順序;認識時鍾,知道時鍾的用途以及正點與半點。
E. 幼兒數學教育的途徑,都有哪些
幼兒數學教育的途徑,都有哪些 改進教學方法
應將以往的「灌輸式教學」變為「操作式教學」,讓幼兒參與到活動中,從活動中體驗知識的演變過程,從而獲得知識結構與知識結果.在活動中可把美術作為輔導手段,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操作獲取知識 .
消除頭腦中潛在的發聲現象,形成眼腦直映,結合記憶訓練,用以提高學習效率。幼兒數學教學活動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戲性的特點。
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需要依據教育目標,幼兒的發展狀況及幼兒的興趣、
需要,制定本次教學活動的具體目標,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活動的組織形式。也就是說,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要考慮並制定好完整的教學計劃。這種教學計劃帶有預成性的特點。
F.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首先我們要知道幼稚園的小朋友們希望你是他們的朋友,是他們的大姐姐,所以幼稚園的數學教育要盡量生動有趣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盡量使每個小朋友都熱愛數學,享受數學。這樣給他們以後上小學,上初中的數理化一系列的科目也能奠定很好的基礎。 ①以基礎知識為主:能讓小朋友正確認識數字,讀出發音,並且能進行簡單的加減法運算 ②拓展生活中的數學:告訴小朋友們生活中也有數學(例:買菜時的價錢,逛商場時要付的費用) ③提高積極性:上完新課之後可以進行搶答,答對或者很活躍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小餅干什麼的 ④就是請你採納我的回答吧(*^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