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初二語文課外閱讀

初二語文課外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8-07 19:13:33

① 初二語文課外現代文閱讀

1) 挪威博多城附近沿海,平靜的海面上,每日四次准時出現一股神秘的巨大旋渦——薩特旋渦:先有海水奇涌的巨響,數里之外即可聽見;接著海水翻卷打轉,千百個小旋渦漸次形成,越來越大,越轉越快最後形成一個直徑10多米,深陷亦達10米以上的黝黑的大旋渦。當海水在迴旋時,發出一陣陣凄厲的呼嘯聲。 薩特旋渦的出現與潮汐(這里指海潮)及這里的特殊地形有關。挪威沿海因深受第四紀冰川作用,素以曲折深邃的狹江狹灣聞名於世。薩特旋渦即位於一個長約1.8千米,深約90米的峽灣中,最狹窄處寬僅137米,主水道南北還有許多分支水道。大潮期間,海流時速超過18千米;每次漲落潮時,流過峽灣的海水超過7500萬立方米。巨量的海水流進流出峽灣中深邃狹窄的水道,急如瀑布,形成幾道強有力的海流,互相沖撞搏擊,就出現了薩特大旋渦。因為潮汐每日兩漲兩落,薩特旋渦也按時出現四次。造成旋渦的水勢隨月相(指人們所看到的月亮表面發光部分的形狀,主要的月相有四個,即朔、上弦、望、下弦)而變化,朔望(即農歷初一、十五)時水流最強,上下弦時最弱。 旋渦旋轉最急時,非常危險,大小船隻都無法駛過。因此當地在水道兩端都設有信號站,白天懸一個紅球,夜間亮一盞紅燈,表示水道不宜航行,若是兩個紅球或兩盞紅燈,則表示船隻可安全通過。1905年,瑞士一艘運載鐵礦的船隻「英雄」號,不顧水道前頭信號站的警告,試圖強行駛過大旋渦,結果被甩向岸邊撞得粉身碎骨。 1、分別概括三段文字的段意。(3分) 2、本文的說明對象是( )(2分) A薩特旋渦的形成原因 B薩特旋渦 C薩特旋渦的出現 3、薩特旋渦出現時的特徵有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分)4、請找出形成薩特旋渦的地形特點的語句,用波浪線標志在它的下面。(2分) 5、形成薩特旋渦的直接原因是什麼,用橫線在原文中標志出來。(2分) 6、薩特旋渦因與潮汐有關而造成的結果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7、第二段文字採用的說明順序是( )(2分) A從概括到具體 B從原因到結果 C從現象到本質 D從主要到次要 8、用括弧標出最後一段中運用舉例子說明方法的內容,並分析其說明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加黑字「僅」是________詞(詞性),所修飾的詞是_________,強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分) 得分

2>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沙漠逞強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風和沙。風沙進攻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可以稱為「游擊戰」。狂風一起,沙粒隨風飛揚,風愈大,沙的打擊力愈強。春天四五月份禾苗剛出土,正是狂風肆虐的時候。一次大風沙襲擊,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連根拔起。沿長城一帶風沙大的地區,農民常補種兩三次才能有點收獲。一種可以稱作「陣地戰」,就是風推動沙丘,緩緩前進。沙丘的高度一般從幾米到幾十米,也有高達100米以上的。沙丘的前進並不是整體移動。當風速達以每秒5米以上的時候,沙丘迎風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隨風移動,從沙丘的底部移到頂部,由於風速減弱,就在背風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分沙落的移動速度雖然相當快,每天可以移動幾米到幾十米,可是整個沙丘波浪式地前進,移動速度產不快,每年不過5米到10米。幾個沙丘常常聯在一起,成為沙丘鏈。沙丘的移動雖然慢,可是所到之處,森林全被摧毀,田園全被埋葬,城郭變成丘墟。
45.本文的中心句是:

46.從文中找出說明沙漠對人類產生產危害的兩個句子》
(1)。
(2)。
47.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起什麼作用?去掉後的表達效果與原文是否一樣?
(1) 春天四五月間禾苗剛出土,正是狂肆虐的時候。

(2) 風沙的進攻主要有兩種方式。

(3) 一次大風沙漠襲擊,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

48.說明事物,往往需要作詮釋,從文段中舉兩例說明。
(1)。
(2)。

3>閱讀下面一則消息,回答問題。
浙江發現五彩奇石島
杭州訊沿海島嶼星羅棋布的浙江省最近發現一座景觀引人入勝的小島,島石造型奇特。姿態萬千,五光十色,交相輝映,被人們稱為「五彩奇石島」。
這個名叫老鷹島的海上奇觀,坐落在浙江南部蒼南縣赤溪鎮附近,總面積為5平方公里。全島除小灌木和野草外,三分之二的地面為五彩繽紛的奇石所覆蓋。石呈紅、黃、綠、藍、黑五色,宛如瓷釉,美不勝收,那琳琅滿目的奇石,有的波紋起伏,皺褶層層,很像一掛彩瀑傾瀉而下,尚在汩汩流動;有的石壁拔地而起,格外陡峭挺拔,有如久經風沙的塞外古城;有的形如海生動物海豚、鯧魚,聚集灘頭;有的被風波鏤空,玲瓏剔透,酷似石雕世人的傑作……
(摘自1999年1月31日《楊子晚報》)
49.給加點的字注音:
皺褶()鏤空()剔透()陡峭()
50.解釋:
(1)交相輝映:。
(2)玲瓏剔透:。
51.寫出本文標題所包含的內容;導語部分是從到,交待了。
52.這則消息的主體部分講了幾層意思?

53.這則消息語言上有何特點?

3>樹根贊(江蘇)汪洋
①樹根深埋於地下,很少有人注意它。在人們的印象中,它根本比不上那挺拔的樹乾和茂盛的樹葉,然而就是這極不起眼的根在樹的生長中卻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②當一棵樹被種入土中後,第一個突破種皮開始生長的就是種子的小胚根。然而它並不是向那光明的地面上生長,卻是一個勁地向土壤的深處扎去,拚命地汲取洋料為種子的胚葉沖出地面提供著能量。也就是說樹根從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就表現出一種不求安樂,舍已為人的精神。
③樹根盤屈曲地埋於地下,為高大的樹干能傲然挺於地面上奠定了基礎。大自然是變化多端的,有時是陽光和煦,有時卻是狂風暴雨。每當狂風暴雨來臨時,高大的樹干在風雨中擺動著,顯示一副身不由已、無可奈何的樣子。然而樹根卻不向狂風暴雨低頭,它用那眾多盤曲的根系牢牢抓住大地,任爾東南西北風,它也毫不放鬆,最後那狂吼的暴風只得無聲無息灰溜溜地退去樹根卻絲毫不爭名奪利,仍默默無聞藏於地下,不停息地生長著。
④人們常贊美松柏樹干梃拔,垂柳婀娜多姿,桃樹花團錦簇,梨樹碩果累累,然而這一切都是根埋頭苦「干」所換來的。如果沒有它,它們能如此美麗、嬌艷、碩果累累嗎?回答是:不能。然而根卻不因無人贊美而沮喪,它仍為著一個目標——樹的枝繁葉茂而努力著,用著它的全部「精力」。
⑤樹根不求安樂,舍已為人,不爭名利、默默無聞,始終向一個目標努力的精神不正是那些社會主義建設而奮斗在第一線上的工人、農民、戰士所具有的嗎?
⑥我們偉大的祖國就好像一課茁壯成長的大樹,那些默默無聞的工人、農民、軍人們就是這棵大樹的龐大根系。他們不求名利、任勞任怨地工作著,是他們使祖國這棵大樹永遠樹繁葉茂,鬱郁蒼蒼。
⑦我贊美你,樹根。你沖破層層的阻力,頑強地生長著;你克服重重的困難,默默地工作著。從你的每一寸每一節都表現出一種從不認輸,毫不退縮的氣概。在你每一個細胞里都充滿了不計名利、任勞任怨的精神,啊!樹根,我要大聲贊美你。
54.這是一篇通過描寫事物的特徵而曲折地表現人物精神風貌的散文,文章主要動用了
手法。
在結構上,本文可以分為前後兩個有機的部分。
前一部分:(第1節——第節),描繪樹根的並發掘其。
後一部分:(第節——第7節),,前後呼應,前鋪後墊,感情逐步強烈並推向高潮。
55.作者以樹根喻什麼人?為什麼?


56.本文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請出實例,並簡要評析。

57.第④段兩處引號和一處破折號的作用是:
引號引號破折號
A.特指強調注釋
B.特指特指注釋
C.強調強調注釋
D.特指強調遞進
58.文章最後一節對樹根的稱呼為什麼由「它」改為「你」,有什麼作用?

4>(一)

雲還沒鋪滿天,地上已經很黑,極亮極熱的晴午忽然變成了黑夜似的。風帶著雨星,

像在地上尋找什麼似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北邊遠處一個紅閃,像把黑雲掀開一塊,

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風小了,可是利颼有勁,使人顫抖。一陣這樣的風過去,一切都不

怎麼好似的,連柳樹都驚疑不定地等著點什麼。又一個閃,正在頭上,白亮亮的雨點

緊跟著落下來,極硬的砸起許多塵土,地里微帶著雨氣。幾個大雨點砸在祥子的背上,

他哆嗦了兩下。雨點停了,黑雲鋪滿了天。又一陣風,比以前的更厲害,柳枝橫著飛,

塵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風,土,雨,混在一起,聯成一片,橫著豎著都灰茫茫

冷颼颼,一切的東西都裹在裡面,辨不清哪是樹,哪是地,哪是雲,四面八方全亂,全

響,全迷糊。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麼一片,一陣,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幾分鍾,天地已經分不

開,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處流,成了灰暗昏黃的,有時又白亮亮的,一個水世

界。(6分)

1、選文中,生動形象地寫出雨的急驟和猛烈的一組詞應是(1分)

A、亂撞 掀開 B、落下 砸起 C、射起 垂落 D、灰茫茫 冷颼颼

2、下面語句運用了兩種以上的修辭方法的是(1分)

A、一切都不知怎

么好似的,連柳樹都驚疑不定地等著點什麼。

B、一切的東西都裹在裡面,辨不清哪是樹,哪是地,哪是雲,四面八方全亂,

全響,全迷糊。

C、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D、極亮極熱的晴午忽然變成了黑夜似的。

3、選文中描寫暴雨有一個由小到大的變化過程,試從文段中找出能表現雨這種變

化的詞語,填入括弧(1.5分)

( )→( )→( )→空中的水往下倒

4、下列各句對風與暴雨的描寫,有直接描寫,也有間接描寫,歸類正確的一項應

是(1分)

⑴風帶著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麼似的……

⑵一切都不知怎麼好似的,連柳樹都驚疑不定地等著點什麼。

⑶柳枝橫著飛,塵土往四下里走……

⑷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

⑸……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兩下。

⑹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處流。

A、⑴⑵⑶/⑷⑸⑹ B、⑵⑶⑸/⑴⑷⑹

C、⑵⑶⑹/⑴⑷⑸ D、⑴⑶⑹/⑵⑷⑸

5、選文用濃墨重彩對狂風暴雨進行了描寫,你能用簡明的語言說說它的作用嗎?

(1.5分)

5>(二)

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

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

Δ

Δ

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

Δ

Δ

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暢,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7分)

Δ

1.解釋句中劃線橫線的短語(1分)

2.文中加點的「這」指代的內容是(1分)

3.文中劃浪線的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是(0.5分)

4.「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的正確意思是(1分)A、假山的堆

疊,是技術也是藝術。

A、假山的堆疊,是技術也是藝術。

B、假山的堆疊,不僅是藝術,而且是技術。

C、假山的堆疊,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

D、假山的堆疊,既是藝術,更是技術。

5、從選文內容來看,理解錯誤的一項是(1分)

A、蘇州園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襯,互相配合。

B、「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這句從游覽者的感受的

角度突出了假山堆疊的藝術效果。

C、蘇州園林中的池沼與橋梁、石岸、石頭或花草游魚等景緻的配合,富有自然

情趣。

D、蘇州園林以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

6、說明文的語言風格可以平平實實,也可以生動活潑。選文的語言___。(0.5分)

7、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簡要回答下面的問題(2分)

Δ

Δ

Δ

Δ

⑴「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及「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加

「△」的詞語有何作用?(1分)

⑵「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景。」句中的「又」刪去好嗎?為什麼?

(1分)

(三)

改變我們生活的「天使」

⑴計算機領域新近興起的多媒體技術,使不少人對現代高科技的結晶產生了種種神

秘的感覺。其實,她並不神秘。在一些城市街頭開展的一種電腦彩照業務,就是多媒體

技術的一項應用。⑵多媒體,顧名思義,是相對於單媒體而言的。從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角度,我們把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原始信息歸結為三種最基本的媒體:聲、圖、文。傳統的計算機只能

夠處理單媒體━━「文」,即文字、數字,至多加上圖形,給人的是呆板和枯燥的感覺。

它不能處理音頻、視頻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這兩類信息數字化以後,所佔空間太大,

現有硬體難以支撐。如:一張普通3寸高密軟盤可存兩冊《毛澤東選

集》第二卷的文字,

若用來存圖像,僅普通計算機屏幕那麼大的一張就「漲庫」了。多媒體技術就是要解決

這些問題,使電腦成為能同時處理三種媒體的集成信息系統。

⑶電視能傳播聲、圖、文集成信息,但它不是多媒體系統。通過電視,人們只能被

動地接受信息,不能處理這些信息。電腦則不同,人們可通過編程讓它完成指定的工作,

即實現人機對話,具有交互性。多媒體兼二者之長,集成和交互是其精髓。例如,電視

劇再動人,你只能在一邊觀看,可是在多媒體上,你可以讓劇情停留在某一點上,也可

以讓其重演,高興的話,還可以改變劇情,叫演員依你的意思演出。

⑷電腦技術與電視技術融合而成的多媒體技術在與通信技術結合後,一旦普及並實

現全國乃至全球聯網,那麼,傳統電腦將一改刻板的「盲聾啞」形象,變成一位既善解

人意又美麗動人的「天使」,那時,您生活和工作的各個領域將是━━

⑸可視電話使您和您的朋友雖天各一方,卻交談甚歡,如共聚一堂,近在眼前。

⑹學生可以不必到學校上課,可通過電視與老師、同學討論問題,同樣有身臨其境

之感。

⑺每台與各種資料信息庫、圖書館聯網的多媒體計算機就是一個龐大的、易於檢索

的聲像圖書館,可以使您博覽群書,胸懷天下。

⑻電視會診有如神醫下凡,電視購物、電視會議等為您節省時間,也緩解了交通。

……

⑼這么高精尖的產品,沒有相當的專門知識能享用嗎?請別擔心,這位「天使」的

特徵之一就是:人機界面更為友好。她丟掉了令人隔膜的鍵盤以及繁復的《用戶指南》,

人們通過口述、手摸屏幕等方式進行操作,可以方便地告訴計算機您想做的任何事情。

因此不懂計算機的人, 不識字的人,也可以操作電腦,每個人都可到高科技世界瀟

灑走一回。

⑽當您享用了多媒體帶給您的那種種便利,您將由衷地感謝這位「天使」。(9分)

1、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本文屬於____。(0.5分)

2、第⑵、⑶段的內容,說明了「多媒體」的哪兩個特點?(2分)

3、本文的第⑴段及第⑸—⑼段從哪三個方面說明了多媒體技術並不神秘?(用概括

的語言作答)(1.5分)

4、第⑵段中的「漲庫」從上下文看是什麼意思?(1分)

5、第⑷段中的「傳統電腦將一改刻板的『盲聾啞』形象」指的是什麼?(1分)

6、第⑼段方框中應填的關聯詞是(0.5分)

7、第⑵段中畫線部分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1分)

8、本文標題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何作用?(1分)

9、下面哪一句加點詞語刪掉後不影響原來意思的表達?(0.5分)

A、我們把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原始信息歸結為三種最基本的媒體:聲、圖、文。

B、它不能處理音頻、視頻信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這兩類信息數字化以後,所

占空間太大,現有硬體難以支撐。

C、多媒體技術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使電腦成為能同時處理三種媒體的集成信

息系統。

D、電腦則不同,人們可通過編程讓它完成指定工作,即實現人機對話,具有交

互性。

6>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雲,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里,烏雲聽出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里--充滿了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里,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在大海上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海鴨也在呻吟著,--它們這些海鴨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戰斗的歡樂: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蠢笨的企鵝,膽怯地把肥胖的身子躲藏在懸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飛翔!

5.開頭第一段對海面景物的描寫有什麼作用?(4分)
答:
6.文中除了對海燕進行了正面描寫外,還有側面描寫的語句,請找出來寫在下面橫線上。(4分)
答:

7.海燕在文中象徵什麼?海鷗、海鴨和企鵝在文中又象徵什麼?(4分)
答:

8.描寫海鷗、海鴨和企鵝的作用是什麼?(4分)
答:
9.除了文中的象徵意義,你認為現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人與海燕精神有共同之處?(4分)
答:

7>我注視著院子里的樹木,更准備地說,是在凝望枝頭一片樹葉。而今,它泛著美麗的綠色,在夏日的陽光里閃耀著光輝。我想起當它還是幼芽的時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這片新葉尚未吐露的地方,吊著一片乾枯的黃葉,不久就脫離了枝條飄落到地上。就在原來的枝丫上,你這幼小的堅強的嫩芽,生機勃勃地誕生了。
任憑寒風猛吹,任憑大雪紛紛,你默默等待著春天,慢慢地在體內積攢著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樹枝上綴滿粒粒珍珠,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著雨水閃閃發光。於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奏已經臨近了。
春天終於來了,萬木高高興興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陳葉,早已腐爛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長成了一片嫩葉,在初夏的太陽下浮綠泛金。對於柔弱的綠葉來說,初夏,既是生機旺盛的季節,也是最易遭受害蟲的侵蝕的季節。幸好,你平安地迎來了暑天,而今正同夥伴們織成濃密的青蔭,遮蔽著枝頭。
我預測著你的未來。到了仲夏,鳴蟬將在你的濃蔭下長嘯,等一場台風襲過,那噦噦蟬鳴變成了凄切的哀吟,天氣也隨之涼爽起來。蟬聲一斷,代之而來的是樹根深處秋蟲的合唱,這唧唧蟲聲,確也能為靜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你的綠意,不知不覺黯然失色了,終於變成了一片黃葉,在冷雨里垂掛著。夜來秋風敲窗,第二天早晨起來,樹枝上已經消失了你的蹤影。只是到你所在的那個枝丫上又冒出了一個嫩芽。等到這個幼芽綻放綠意的時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樹葉,生活在世界上的萬物,都有一個相同的歸宿。一葉墜地,決不是毫無意義的。正是這片片黃葉,換來了整個大樹的盎然生機。這一片樹葉的誕生和消亡,正標志著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轉化。
同樣,一個人的死關系著整個人類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歡迎的。但是,只要你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珍愛他人的生命,那麼,當你的生命漸盡,行將回歸大地的時候,你應當感到慶幸。這就是我觀察庭院里的一片樹葉所得的啟示。不,這是那片樹葉向我娓娓講述的生死輪回的要諦。10."散落在地面上的陳葉,早已腐爛化作泥土了",有一句唐詩表達了這種意境,請寫出這句唐詩。(4分)
答:
11.你認為作者談一片樹葉的整個生命過程的目的是什麼?(4分)
答:

12.認真領悟文章然後說說:作者觀察一片樹葉得到的啟示究竟是什麼?所悟到的生死輪回的要諦又是什麼?(4分)
答:

13.本文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風景畫家和散文家東山魁夷,他的文章說成是"文中有畫""畫中

有文"一點也不為過,你讀完本文後,在頭腦中形成的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麼?請用語言進行描述。(5分)
答:

14.平時你觀察過樹葉嗎?你從中得到的啟示有哪些?請寫到下面的橫線上。4
答:

8>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後來他給我來過許多信。可是因為忙,僅回過他一封信,還不知他收到沒有。對於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現在大家紀念他,可見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 的人,一個 的人,一個 的人,一個 的人,一個 的人。
6.請根據原文完成文段中的空格。(5分)
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 的人,一個 的人,一個 的人,一個 的人,一個
的人。
7.第一段中作者把白求恩與一些人對比,這樣寫有什麼好處?(4分)
答:

8."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一句中"只"的表達作用是什麼?(3分)
答:

9.有人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你學完這篇紀念白求恩的文章後,你想你該如何來反駁他。(4分)
答:

10.認真閱讀語段,從新的角度提出與上文有關的疑問或話題(不寫答案)(3分)
答:

9>曾看到這么一則消息: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新兵寫了一首口號式的打油詩,引來周圍的一陣鬨笑,可沒想到指導員卻說"寫得不錯,有一股氣勢"。在指導員一句話的鼓勵下,他奮發寫作,後來果然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軍營詩人。由此,我不禁想到: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鼓勵他人。
為什麼呢?首先,讓我們設想,如果沒有指導員的那句鼓勵的話,結果又會如何呢?詩作者倘若從此意志消沉、自暴自棄,不要說什麼"軍營詩人",恐怕連做一名合格的軍人都要成為南柯一夢了吧!可見,一句短短的鼓勵的話,會在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上起相當大的作用。
世界上沒有人生來就是天才,也沒有人生來就高人一等。既然如此,那麼又有誰能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呢?挫折、傷痛、悔恨、淚水,一切都是在所難免的。"跌倒了,那就爬起來。"或許我們都會這么輕松地對自己說。可當周圍是一片冷嘲熱諷的時候,我們又怎麼爬起來?爬起來是要有支點的,如果周圍都是冷風冷雨,那麼支點又何在?或許我們真的會永遠地倒在那裡,再也爬不起來。但倘若這時耳釁傳來一句"你能行",即使這聲音非常細微,我們也會知道怎麼去面對失敗,"我能行的!"至少我會這么大聲地對自己重復一遍。
不是嗎?當愛因思坦還著相對論走上科學殿堂的最高講台旱,又有誰知道他就是那個曾被老師評價為"弱智",而在母親的鼓勵下成長起來的巨人?試想,如果離開了鼓勵,或許"相對論"還只是個在未來時空漂浮的名詞,"E=mc2"也還只是個無法破解的密碼。
鼓勵不是鮮花,鼓勵也不是太陽。但它卻可以是一滴甘露,使鮮花綻放;
, 。人生的路上有太多的坎坷,也有太多太多的崎嶇。長路漫漫,夜幕重重。當朋友在黑暗的重重包裹中淚流滿面時,你是否想過有一個希望在你手中夭折?有一個夢幻在你手中破滅?學會鼓勵就是指學會保護一株風雨中的幼苗,守護黑暗中的一星燭光,呵護寒夜裡的一個希望。沒有鼓勵的世界是可怕的,不要說偉人無法誕生,就連在千千萬萬人丟掉飯碗的現在,離開了鼓勵,也會平添不知多少的哀愁與痛苦。"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或許我們不是伯樂,也無法像那位指導員一樣"相"出一匹"千里馬",但請相信,只要我們學會鼓勵,明天的陽光將會更加燦爛!
11.本文作者要告訴我們的觀點是什麼?(4分)
答:
12.請舉例說明本文作者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採用了哪些論證方法。(4分)
答:

13.文章開頭所寫的"軍營詩人"的例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3分)
答:

14.第五段畫線的

空白處缺少一個分句,請根據語言環境補寫在下列橫線上。(3分)
答:
15.根據文義,請概括"鼓勵"在人生旅途中所起的作用。(不超過8個字)(3分)
答:
16.在語文學習中,你希望得到語文老師哪些方面的鼓勵?請大膽跟老師說說。(3分)
答:

10>有一對鳥兒,丈夫和妻子分別到南方度假,當妻子重新回到家裡時,發現丈夫不在,卻有一位破門而入的異性呆在裡面,於是她毫不猶豫地和他同居了。一周後,丈夫從非洲回來,氣得搬到旁邊一個空巢里去住,並再三呼喚妻子過去,但她仍然不肯離

② 初二語文課外閱讀試題(含答案)

心許子午蘭

父親的朋友送我一盆伶仃的植物,瘦長的葉子,頂部舉著一簇花苞,那花苞左右分披了,一律是待放的姿態。友人告訴我說,這植物,脾性怪,偏在夜半開花,因而得名「子午蘭」。

那夜為完成數學作業,熬到很晚。忽而想起子午蘭,該正是開花的時候吧?撳亮陽台燈,果然看見子午蘭開得正好!但與我平空猜想的不一樣,不是熱烈地全部綻放,而是僅開了一朵花。紫藍顏色,指甲蓋般大小,精緻的花瓣,單單薄薄的樣子,卻不失風致——真是個禁得起端詳的一種花呢!

次日起床,頭一件事就是探頭去看那朵子午蘭,已經不十分精神了;晚上回家再看時,卻早謙卑地垂了頭,尋不到半點兒昨夜的姿容。

那些日子因為要完成作業就經常熬夜,熬到夜半時分,去看每次只開一朵的子午蘭。有時分明看到分披兩側的花苞各自預備好了一個鼓漲漲的花蕾,在心裡跟自己說:這回,可要開出一對姐妹花了!然而,那兩個花苞彷彿決心捍衛某種風格,夜半依然是一枝獨放,另一枝呢,自然排到了次日。

就這樣一天一朵地被美好地吊著胃口。二十多個花苞,足足賺走了我二十幾日的快樂。

很情願為這棵子午蘭付出些快樂的遐想。想她定然是不畏懼寂寞的一種花。不但選擇了深夜而且選擇了獨放。對著靜靜綻放的一朵紫藍小花,總有向她誦讀老杜那兩句靚詩的沖動——「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嘿,你沒覺出,「商量」這個詞用得妙極嗎?設若我的子午蘭也需要「商量」,她們該用自怎樣細嫩的嗓音呢?呢喃說著次第展露芳菲心事的話題,連枝葉都給薰香了呢!不想邀寵,無意爭妍,慢條斯理地說出一個個漂亮的心願,在完成了與星光的神秘對話之後,便義無返顧的凋萎了自己。如果這一株植物也擁有一個小小的心,它一定是淡定的,從容的,也無疑是聰慧的,睿智的。太欣賞它那麼妥帖地安排好了自己的花期,努力遷延了自己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光。

如果,如果上帝也讓我開出自己的一種花,昨天的我,或許會在選擇的時刻惶惑,因為我同時愛著許多花,掂量中,我定會被不得已的放棄輕輕折磨;但是,今天我已毅然決定讓自己開成子午蘭!不在喧嚷的時刻喋喋不休地訴說,不在陽光與塵土交織的天空下迫不及待地披露心跡。珍藏著一個紫藍色調的願望,面對自己的靈魂,悄然打開。借一方無形的鏡子,照見自己的無瑕容顏。在這個「凋謝」無情覬覦著每一個無辜生命的世界上,我願意學著子午蘭的樣子,每天讓自己開出一朵花,不急於和盤托出滿心錦綉,不迫著他人喝彩,認真掐算著,精心安排好每一個日子,細水長流地支付自己的美麗心情。只要有花可開,就不允許生命與暗淡為伴。而當凋謝必然降臨,就在自己的花影中欣然落幕,不怨艾,不盤桓,走得果決而又凜然。

心許子午蘭。唯願我的愛從塵世的喧嚷中沉靜地濾出,作別繁復與火爆,攜著一個簡約的夢想,步入一種全新的純美境界……
1.子午蘭開花有哪些特點?請依據文章內容簡要敘述。
2.「心許子午蘭」的「許」是什麼意思?作者為什麼「心許子午蘭」?
3.閱讀下列文句,簡答問題
(1)就這樣一天一朵地被美好地吊著胃口。二十多個花苞,足足賺走了我二十幾日的快樂。(「美好地吊著胃口」和「賺走了」用得新奇,說說你的理解。)
(2)不想邀寵,無意爭妍,慢條斯理地說出一個個漂亮的心願,在完成了與星光的神秘對話之後,便義無反顧地凋萎了自己。(托物言志要切合「物」的特點,這句話寫的是「志」,它切合了子午蘭開花的哪些特點?)
(3)心許子午蘭。惟願我的愛從塵世的喧嚷中沉靜地濾出,作別繁復與火爆,攜著一個簡約的夢想,步入一種全新的純美境界……(這一段話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案:1.夜半開花而且獨放。
2.「許」:「商量」的意思;「心許子午蘭」的原因:「心許子午蘭。委員我的愛從塵世的喧嚷中沉靜的濾出,作別反復與火爆,攜著一個簡約的夢想,步入一種全新的純美境界。」
3.a"美好的吊著胃口"說明作者非常的喜歡子午蘭,每天都想著那株不為寂寞的花,期待子午蘭每天半夜給他帶來的有哪些精彩,從而體現作者的愛慕之情。「賺走了」寫出了作者很情願為這些子午蘭付出些兒快樂的遐想。」
b切合了子午蘭的夜半開花,獨放和不畏寂寞的特點。
c運用了抒情。總結全文,點名主題的作用
內什麼這是咱初二期中考的閱讀尼瑪小爺一共加作文扣了十二分這破閱讀扣八分。。。= =分值什麼的自己看吧,貌似總分23或者25分,不過是篇好文章,值得閱讀

③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書目

1.《西遊記》:吳承恩(約-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江蘇)人,明代小說家。四十多歲中貢生,官僅至縣丞,不恥於折腰而罷歸,一生貧寒,對黑暗現實不滿。晚年著成我國第一部神話長篇小說《西遊記》,既寄託了他濟世匡時的願望,也是積極浪漫主義的傑作,其藝術性標志著我國浪漫主義文學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2.《水滸傳》:施耐庵(約1269—約1370)原名耳,後名子安,字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水滸》即《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
3.《朝花夕拾》: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白話段篇小說《狂人日記》,隨後連續發表《孔乙己》《葯》《故鄉》等著名小說。1921年,發表代表作《阿Q正傳》,成功地塑造了阿Q這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說集《吶喊》,為革命現實主義的新小說奠定了基礎,其後又發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說和《藤野先生》《范愛農》《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殺後,定居上海,專門從事寫作,成為堅定的無產階級戰士,先後主編刊物和寫作雜文《紀念劉和珍君》《「友邦驚詫」論》等,此外還翻譯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國作家的作品。他是現代世界文壇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4.《駱駝祥子》:老舍(1899—1966)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有解放前創作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建國後創作的話劇《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等。因話劇《龍須溝》的創作,在1950年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5.《繁星·春水》:冰心(1900—1999)現代女作家,兒童文學家。原名謝婉瑩,福建福州人。早在「五四」時期她就開始文學創作活動,加入「文學研究會」。小說有《兩個家庭》《斯人獨憔悴》;詩集有《繁星》《春水》;兒童作品有《寄小讀者》。解放後,她又寫了《再寄小讀者》和《歸國以後》《櫻花贊》《我們把春天吵醒了》等散文集。
6.《魯濱遜漂流記》: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文學史上第一個重要的小說家。1719年51歲時,發表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另有《辛格爾頓船長》《大疫年日記》《摩爾·弗蘭德斯》《傑克上校》《羅克薩斯》。
7.《格列佛游記》: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英國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作家和政論家,英國啟蒙主義者激進民主派最傑出的代表之一。伏爾泰、拜倫、高爾基、魯迅都非常推崇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作品有《書的戰爭》《木桶的故事》。1726年出版代表作《格列佛游記》,不僅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偉大的諷刺小說,也在世界文學史上開創了新的篇章。
8.《名人傳》: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著名作家,十九世紀末開始文學創作,有劇本《丹東》《愛與死的搏鬥》等。十月革命後,思想受到鼓舞,與高爾基並肩戰斗。代表作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是二十世紀初世界文學創作中最偉大的收獲之一。19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名人傳》寫於1903—1911年間,包含三個人物的傳記:音樂家貝多芬、美術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和文學家托爾斯泰。
9.《童年》: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列寧稱他為「世界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著名的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是他的代表作。
1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尼古拉·阿力克謝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作家。代表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出版後受到廣大青年的熱烈歡迎。1935年榮獲列寧勛章。另有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卷。

④ 初二語文課外必讀書有哪些

海底兩萬里,名人傳

⑤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答題技巧

每逢語文考試,同學們都會對語文的各個考試點或多或少存在擔心,有些同學不擅長些作文,有些同學不善於文言文背誦,又有些同學擔心閱讀理解拿不了高分,為了幫助同學們解決這些考試中的難題,優教網整理了一篇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大匯總,分享給同學們,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提供解題技巧。
一、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審題
通常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重點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過試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有的學生要用"順讀法",就是先讀短文後讀題目,然後再讀短文尋找正確答案。有的學生採用"倒讀法",就是先讀題目(四個選項不讀)後讀短文, 最後尋找答案。我比較贊成"倒讀法",因為這種閱讀方法 是帶著問題閱讀, 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從而節省了閱讀 時間。「倒 讀法"對表層理解的題目(提問時間、地點、原因等)效果最好,對深層理解的題目,要從短文的整體內容出發,進行概括和總結,分析所提供選項,作出准確的判斷。
二、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答題
1、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2、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 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 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3、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⑥ 初中語文課外必讀名著篇目

⑴《西遊記》吳承恩著; (2)《水滸傳》施耐庵著;
⑶《朝花夕拾》魯迅著; ⑷《駱駝祥子》老舍著;
⑸《繁星·春水》冰心著 ⑹《魯濱孫這漂流記》(英)笛福著;
⑺《格列佛游記》(英)斯威夫特著;
⑻《童年》(俄)高爾基著;
⑼《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俄)奧斯特洛夫斯基著;
⑽《名人傳》(法)羅曼·羅蘭著。

⑦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

開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外閱讀,學生還可以間接地向社會、向自然、向生活、向實踐學習,對他人的經驗教訓進行反復體味、咀嚼,從中不斷發現、豐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課外閱讀可以說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那麼如何用新課程的理念來進行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的質量呢?

一、營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閱讀氛圍

每個身心發展正常的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喜歡課外閱讀並非難事,問題是絕大部分的初中學生只是把課外閱讀當作是一種消遣調劑,而有一部分的教師、家長把課外閱讀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種手段,這樣的閱讀就難以發揮書本應有的作用,體現出閱讀的力量。相反,有時還可能對學生「作為人的清醒的意識造成遮蔽」,「可能傷害學生的學習意願和健康成長」。這種閱讀就成了一種有害的閱讀。因此,必須注意為學生的課外閱讀營造一種自主、投入、清醒的氛圍。

在實踐總,筆者發現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地點,讓學生初嘗自主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魅力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抓住學生對機械的抄寫、無聊的練習深惡痛絕這一心理,在經過必要的准備以後,嘗試在本該進行的語文訓練或考試中宣布到閱覽室去讀自己喜歡的書,請要求學生把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摘抄這些內容。事實上筆者的這一步已經讓所有的學生都喜出望外,他們十分珍惜這節不同尋常的課,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後,個個都像「餓漢」一樣撲在書上,邊看邊想,邊記邊抄。課後,我還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展覽出來,供同學在課余時間中互相欣賞,口頭點評。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評點他人的摘抄時,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這樣的氛圍下,堅持一段時間以後,不僅要讀書的學生學有收獲,而且原來讀書興趣不濃的同學也受到了積極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別人的見解,而是經過自己的思考,有了獨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評的意識。這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來說是一種可喜的變化。理性能夠使學生、辨別是非與真偽,獨立會讓他們的思想更自由。

二、加強新課程意識下的閱讀內容引導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也是人性的角斗場,開卷有益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但我們要說開卷並非都有益。對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內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應該作必要的引導。當然,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學生讀世界名著。但教師在選擇、推薦閱讀內容時,應摒棄傳統的教育性標准而選擇反映學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當代少年閱讀口味的書籍。實踐證明:一個人的興趣是與心理需求緊密聯系的。只有在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來後,他們在閱讀中才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和智慧,才會在閱讀過程中自覺地、自主地去嘗試、體驗、思考與實踐,主動與文本的思維碰撞,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樣,課外閱讀的優勢才會漸漸凸顯出來,知識與思想的萌芽才會越加粗壯。為此,筆者注意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注意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內內容的溝通,將課內教育教學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閱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形成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外溢於課外的「漣漪效應」。二是注意課外閱讀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課外閱讀是學生與人類最富於智慧,最充滿個性的思想者的對話,要善於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從他們的思想和經驗中吸取有益的營養,積累更多的社會生活經驗,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三是注意各學科內容的融合。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該更清楚地認識到:學生不只需要學習語文,還要學習更多更新的東西。根據初中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知識面,我們可以設計「套餐」方案。即為學生增加喜聞樂見的古典小說、具有時代氣息的科幻小說、科普書籍和適合學生閱讀的歷史地理、天文書籍等。這樣,使學生的閱讀內容做到文學與自然科學共重,使文學作品滋養學生倫理情感,用自然與社會科學知識豐富其知識世界,為構建學生完善的知識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組成相容、互補的閱讀小組

資訊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知識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同伴。因此,組織好閱讀小組是提高課外閱讀質量的又一個重要方面。

閱讀小組一般由學生自由組合而成,認輸可在4—6人之間。可考慮方便性、相似性、補償性等因素。這樣,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等良好小群體的心理原則可落實:學生個體內在的「群體感」、「親和感」、「友誼感」等能在社會交往中得到較好體現;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群體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應也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但是組成閱讀小組的這些優勢不是自然而然地體現的,還需要學生主動地、協同地進行閱讀,學會彼此傾聽、共同討論、相互借鑒、吸收,達到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實現小組成員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發展、提高。

四、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這可以說是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的關鍵。我們知道,課外閱讀本身具有一種自我生成的內在機制。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與生活之間實現著多種視界的融通,並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認識偏見得以克服,產生新的視界;隨著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思維火花。但是這種思維常常只是混亂、粗疏、零碎而飄忽的,還不能算是閱讀者自己的東西,必須經過自己的重新篩選、組織,「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過──那種知識、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則,一切書籍的閱覽、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為過眼雲煙。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寫下課外閱讀內容的提要、體會、報告、編寫、擴寫、改寫、組寫等等,還要在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時在課外閱讀的內容、感想等方面與學生進行交流、切磋。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可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點,並及時體驗發現的快樂、創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於自身提高的作用,從而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實施多元、動態的評價標准

因為漢字思維呢喊的多層次性,漢語言內容的豐富性和多解性,最能拓展學生的想像和聯想的空間,最能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多向性發展。同時,來自文本、他人的信息為不同的生命個體所吸收,並激活各自既有的知識、經驗,這樣就有可能產生獨特的個性化的理解,加工生成不同的經驗、發現、創造和感悟。因此,對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標准必須實現多元化、開放性、動態性和綜合性等原則。我們可以採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在此過程中,更重視形成性評價和定性評價。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別收獲,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使認真參加閱讀的學生普遍獲得成功的體驗,也要讓少數優秀的學生脫穎而出。我們要特別重視學生課外閱讀過程中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發展情況,注重考察學生閱讀過程中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並通過閱讀情況的縱向比較來評價其發展狀態。

總之,課外閱讀諸多方面應該更多地激發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產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思考,喚起學生的尊嚴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並通過與文本、同學的相互交流、影響,汲取一切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知識、信息,經過自我組織,不斷實現心靈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促進自我發展。

⑧ 初二語文課外必讀書目

朝花夕拾,駱駝祥子,海底兩萬里,名人傳

⑨ 初二語文課外閱讀

1才和又 。「才」寫出孩子們剛玩就被大人阻止了。"又"寫出了似乎被大人不止一次的阻止了。也寫出了怕大人們嫌他們討厭,想玩而不敢玩的心理。
2 星星們都在那裡熱鬧,有挑擔的,也有提著燈籠跑的。
3 與文章開頭大人們喝斥我們形成首尾呼應。寫出了孩子們對大人的不滿和無可奈何,使文章更加生動富有感染力。
4 要尊重孩子們,關心孩子們的成長,給他們營造一個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