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級語文下冊
❶ 七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課本中的自讀課文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凡為教,目的達到不需要教」,葉老的話指出了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但目前語文教壇上對這類課文的處理,出現了兩種傾向:一種是把它當作講讀課,由教師「精雕細刻」;一種是讓學生自由閱讀,不組織、不引導、不檢查效果。語文教材無非就是一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單元教學中,講讀課文教師的教讀已經「舉一」,學生已經掌握了有關基礎知識,並獲取了一定的探求知識的方法。學生完全可以運用教師教給的方法和認識規律,通過對自讀課文的學習使知識得到遷移、鞏固,並轉化為能力,這就是「反三」。因此,輕率的對待自讀課的教學,或以講讀代之,或「放馬南山」,都是極端錯誤的。這樣不僅違反了教學的基本規律,而且不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致使語文能力得不到正常的培養。筆者認為教學自讀課文首先要制定自讀目標。從系統論的觀點看,確立目標就是加強自讀指導的計劃性;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這一步是控制信息的接收范圍,便於隨時排除干擾學習重點之外的知識,因此,制定自讀目標在自讀課教學中尤為重要。自讀目標的依據,大而言之,是《新大綱》對聽說讀寫能力及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小而言之,是單元及課文的具體訓練點。根據課文前的「自讀提示」,提出學習本文的線索,重、難點,還有課後安排的思考練習。自讀目標,既要體現自讀課的「訓練點」,又能反映對課文自讀的「水平層次」,尤其是要突出自讀重點。「訓練點」要包括「基礎知識」、「閱讀」、「聽說」、「寫作」等方面的內容,「水平層次」可以從「識記」、「理解」、「運用」、「綜合」、「評價」等五個層次考慮。並非每篇自讀課文都要包括上述的訓練內容和水平層次,可根據重點有所取捨和側重。另外,自讀目標要集中,確立的重點要單一。按要求,自讀課文一般安排一課時完成,如果目標分散和重點過多,教師就完不成任務,學生也會一知半解,影響自讀質量。 「制定目標」對於一篇自讀課文來說,僅僅只解決了「讀什麼」的問題,作為教師更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怎麼讀」。筆者根據新大綱的要求,還讀於學生,通過各種誦讀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葉聖陶先生說:「學步導幼兒,人人有經驗,或則扶其肩,或者攜其腕,唯令自舉足,不虞顛仆患。」在教法的選擇上,應注重「扶攜」。指導自讀課文閱讀的方法有很多,諸如制定目標提法、練習自測法、比較閱讀法、評點法等,不一而足。在教學實踐中,往往根據需要綜合運用。不論採用什麼方法,教師都要重視「扶攜」,而自讀課文教學教師的「扶攜」不是目的,要使學生能夠「自能讀書」,教師還必須敢「放」,讓學生「自舉足」。但更重要的是教師平素要注意自讀方法的傳授,不僅要教給學生一般的閱讀方法,諸如各種文體文章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像魏書生的「四遍八步」讀書法,就適用於不同層次的學生。一旦學生掌握了自讀方法,教師就可以放心的讓學生獨立「行走」了。自讀課文最後一步還要總結。自讀課的總結是對自讀目標的反饋和落實。學生可自己總結,分類整理自讀筆記,總結帶有規律性的知識和方法,完成課後練習。教師也可通過提問質疑或收閱筆記等方式進行檢查,總結課文重點,評價自讀效果,或肯定成績,或指出不足,多加鼓勵。筆者認為自讀課文,就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課文,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適時點拔指導,運用恰當的方法,使學生能學以致用,進一步培養自學能力,提高閱讀水平。
❷ 七年級下冊語文課後古詩10首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
【解說】這四句寫景的小詩,自成一種格調。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氣連讀,在我們眼前,就會展現出一幅絕妙的圖畫,就會響起一曲優美的樂章。杜甫《絕句》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放眼四望,觸處生情,將不同的景物組合起來,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評析】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質朴,音韻流暢。詩從「峨眉山月」寫起,說明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季。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正應了秋高氣爽,月色皎潔的自然規律,月只「半輪」,使人進入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次句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示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第三句中的青年, 乍離鄉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這是一首情意綿長的思鄉曲。詩人自己積淀於心中的故園之思是深沉的,被笛聲中的樂曲一觸發,便更是不可收拾,廣漠無際地延伸開來,彷彿充塞於整個洛陽城,洛城便成了思鄉的愁城。這是李白所特有浪漫的誇張手法,藝術的感人力量是強烈的,也是真切的。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簡析】: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評析】:這是寫景詩的名篇,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評析】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
【評析】即景抒情,構思精緻,語言精練,樸素秀美。前二句點明時間,後二句寫歸去情景。有一種淡淡的意境,精美如畫。鍾聲觸動思緒,歸影勾起歸意,詩人形象隱於詩外,表露寄託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構成一種閑淡的意境。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解說】梅子黃時,家家戶戶都籠罩在煙雨之中。遠遠近近那長滿青草的池塘里,傳出蛙聲陣陣。已約請好的客人說來卻還沒有來,時間一晃就過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輕輕地敲擊著桌面,等著客人,只看到燈花隔一會兒就落下一朵……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賞析】:詩的前兩句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來說理:「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李白、杜甫的詩歌萬古流傳,無人能與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偉大的詩篇,至今也覺得不新鮮了。可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國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作者認為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
❸ 七年級下冊語文的所有古詩
一、《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①,竹中窺落日②。
鳥向檐③上飛,雲從窗里出。
注釋
①山際: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②窺(kuì):從縫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譯文:
山邊飄來的煙靄,從竹林的縫隙里看到落日。
鳥兒向屋檐上飛著,遠遠看去天邊的雲氣好象是從窗里流出來的一樣
題解:
本篇是《山中雜詩》的三首之一。是寫山居環境的幽靜,表現了閑適的心情。沈德潛說它「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二、《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①里,彈琴復長嘯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詞注釋: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嘯:嘬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類似於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譯文: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
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
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三、《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裡我從清溪出發奔向三峽,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麼思念啊!
之二:
在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裡,我乘著小船,從清溪驛順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個好朋友一樣,陪伴著我。但在從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釋】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
3.發:出發。
4.君:指峨眉山月。一說指作者的友人。
5.下:順流而下。
6.渝州:今重慶一帶。
7..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驛,在四川犍(qián)為峨眉山附近。
9.三峽:指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在今四川、湖北兩省的交界處。一說指四川樂山的犁頭、背峨、平羌三峽,清溪在黎頭峽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四、《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五、《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註:選自《劉隨州詩詞集》(《四部叢刊》本)卷一。靈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楊,字源澄,會稽(現在浙江紹興)人,後為雲門詩僧。上人,對僧的敬稱。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他即景抒情,構思精緻,語言簡練,樸素秀美,所以為中唐山水詩的名篇。
【蒼蒼】深青色。 【竹林寺】在現在江蘇丹徒南。 【杳杳(yǎo yǎo)】深遠的樣子。 【荷笠】背著斗笠。荷,背著。
【注意讀音】
杳(yǎo)荷(hè)
譯文:
蒼翠山林中的竹林寺,
遠遠傳來晚鍾的聲音。
我背著斗笠,披著夕陽的余輝,
獨自向青山歸去。
六、《約客 》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注釋]
1.黃梅時節:江南春末夏初梅子黃熟的一段時期,約四十天,叫黃梅天。
2.燈花:燈芯燃燒時結成的花狀物。
[譯文]
黃梅時節,家家戶戶都被裹在蒙蒙雨霧中,長滿青草的池塘一帶,到處是一片蛙聲。夜已過半,(詩人)約好的客人還不見到來,只得對著棋盤獨自推敲,不知不覺間燈花都落了。
七、《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經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麼新意了
我們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出現,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
❹ 七年級語文書下冊第一課
人教實驗版
第一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生字詞:
攢
拗
確鑿
菜畦
輕捷
蟋蟀
臃腫
腦髓
相宜
書塾
方正
博學
蟬蛻
人跡罕至
人聲鼎沸
❺ 初中一年級語文課本
找不到的 非得在網上找?你可以向已經讀完初中或者讀完初一的人借 初中一年級語文
上學期
本冊學習指導
第一單元 學習指導
1、在山的那邊
2、走一步,再走一步
3、生命,生命
4、紫藤蘿瀑布
5、童趣
第二單元 學習指導
6、理想
7、短文兩篇
8、人生寓言(節選)
9、我的信念
10、《論語》十則
第三單元 學習指導
11、春
12、濟南的冬天
13、山中訪友
14、秋天
15、古代詩歌五首
第四單元 學習指導
16、化石吟
17、看雲識天氣
18、綠色蟈蟈
19、月亮上的足跡
20、山市
第五單元 學習指導
21、風箏
22、羚羊木雕
23、散步
24、詩兩首
25、《世說新語》兩則
第六單元 學習指導
26、皇帝的新裝
27、郭沫若詩兩首
28、女媧造人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30、寓言四則
下學期
本冊學習指導
第一單元 學習指導
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爸爸的花兒落了
3、丑小鴨
4、詩兩首
5、傷仲永
第二單元 學習指導
6、黃河頌
7、最後一課
8、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9、土地的誓言
10、木蘭詩
第三單元 學習指導
11、鄧稼先
12、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13、音樂巨人貝多芬
14、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15、孫權勸學
第四單元 學習指導
16、社戲
17、安塞腰鼓
18、竹影
19、觀舞記
20、口技
第五單元 學習指導
21、偉大的悲劇
22、荒島餘生
23、登上地球之巔
24、真正的英雄
25、短文兩篇
第六單元 學習指導
26、珍珠鳥
27、斑羚飛渡
28、華南虎
29、馬
30、狼
❻ 最新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
鏈接:
提取碼:51q6
語文,是我們的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門語言,也許它不像數學那樣千變萬化,也不像英語那樣被廣泛重視,我們生來會講的母語,卻往往成為孩子的弱項。怎樣才能讓孩子把我們自己本身的語言學好,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才能學好語文。該節目是由知名主持人王芳主講,該節目以提高孩子語文素養為目的。用趣味聯結知識,讓孩子獲得及時的反饋。大語文縱覽教學法,通過文人軼事、文學經典、歷史背景等形式學習語文,激發興趣,獲得自主學習的持續動力。讓孩子在頭腦中形成一幅思維導圖,隨時激發,調取應用。
❼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材1加1》
請問你發的是什麼意思?
❽ 語文版 七年級語文下冊目錄
第一單元
1、風箏(魯迅)
2、*憶讀書(冰心)
3、山中避雨(豐子愷)
4、*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馬克·吐溫)
口語交際--自我介紹與提問
寫作--記一件事
寫字--楷書與行楷
第二單元
5、回憶我的母親(朱德)
6、小巷深處(林莉)
7、*我的老師(海倫·凱勒)
8、*"兩彈"元勛鄧稼先(顧邁南)
口語交際--采訪任課老師
寫字--寫一個人
綜合性學習--學會利用圖書館
第三單元
9、春(朱自清)
10、*濟南的冬天(老舍)
11、竹林深處人家(黃蒙田)
12、*樹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口語交際--說家鄉
寫作--描寫景物
綜合性學習--調查社會用字的情況
第四單元
13、空城計(羅貫中)
14、*美猴王(吳承恩)
15、心聲(黃蓓佳)
16、*勇氣(狄斯尼)
口語交際--說特徵,猜同學
寫作--寫童年的故事
寫字--行楷字的筆畫組合
第五單元
17、犟龜(米切爾·恩德)
18、小溪流的歌(嚴文井)
19、*基因暢想(漆孝詩)
20、*如果人類也有尾巴(坎斯·彼勒)
口語交際--講故事,評故事
寫作--編寫童話或科幻故事
綜合性學習--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第六單元
21、《論語》六則
22、《世說新語》二則(劉義慶) 期行 乘船
23、*傷仲永(王安石)
24、木蘭詩
25、*詩五首
寄人(張泌)
夜雨寄北(李商隱)
淮上與友人別(鄭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口語交際--交談學習體會
寫作--改寫《木蘭詩》
第七單元
26、賣油翁(歐陽修)
27、三峽(酈道元)
28、*古文二則 蔡勉旃堅還亡友財(徐珂) 戴震難師(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詩五首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江南春(杜牧)
登飛來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
觀滄海(曹操)
口語交際--古詩文朗誦
寫作--我將這樣度過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