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故事演講稿

數學故事演講稿

發布時間: 2021-08-08 16:41:44

1. 中學數學小故事演講稿(3分鍾)急求

(1)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2)七歲時高斯進了 St. Catherine小學。大約在十歲時,老師在算數課上出了一道難題:「把 1到 100的整數寫下來,然後把它們加起來!」每當有考試時他們有如下的習慣:第一個做完的就把石板〔當時通行,寫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師的桌子上,第二個做完的就把石板擺在第一張石板上,就這樣一個一個落起來。這個難題當然難不倒學過算數級數的人,但這些孩子才剛開始學算數呢!老師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錯了,因為還不到幾秒鍾,高斯已經把石板放在講桌上了,同時說道:「答案在這兒!」其他的學生把數字一個個加起來,額頭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卻靜靜坐著,對老師投來的,輕蔑的、懷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師一張張地檢查著石板。大部分都做錯了,學生就吃了一頓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過來,只見上面只有一個數字:5050(用不著說,這是正確的答案。)老師吃了一驚,高斯就解釋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對和為 101的數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見高斯找到了算術級數的對稱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術級數合的過程一樣,把數目一對對地湊在一起。

2. 「數學家的故事」演講稿。

華羅庚(1910~1985),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金壇,1985年6月12日卒於日本東京。
華羅庚原來也是個調皮、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數學才能。有一次,數學老師出了一個中國古代有名的算題——有一樣東西,不知是多少。3個3個地數,還餘2;5個5個地數,還餘3;7個7個的數,還餘2。問這樣東西是多少?——題目出來後,同學們議論開了,誰也說不出得數。老師剛要張口,華羅庚舉手說:「我算出來了,是23。」他不但正確地說出了得數,而且演算法也很特別。這使老師大為驚詫。

可是,這位聰明的孩子,在讀完中學後,因為家裡貧窮,從此失學了。他回到家裡,在自家的小雜貨店做生意,賣點香煙、針線之類的東西,替父親挑起了養活全家的擔子。然而,華羅庚仍然酷愛數學。不能上學,就自己想辦法學。一次,他向一位老師借來了幾本數學書,一看,便著了魔。從此,他一邊做生意、算帳,一邊學數學。有時看書入了神,人家買東西他也忘了招呼。傍晚,店鋪關門以後,他更是一心一意地在數學王國里盡情漫遊。一年到頭,差不多每天都要花十幾個小時,鑽研那些借來的數學書。有時睡到半夜,想起一道數學難題的解法,他准會翻身起床,點亮小油燈,把解法記下來。

正在這時,他卻得了傷寒病,躺在床上半年,總算撿回了一條命,但左腳卻落下了終身殘疾。在貧病交加中,華羅庚仍然把全部心血用在數學研究上,接連發表了好幾篇重要論文,引起清華大學熊慶來教授的注意.
華羅庚小時候刻苦學習,然而,華羅庚卻被叫去看店(賣棉花的鋪子)。

有一次,有個婦女去買棉花,華羅庚正在算一個數學題,那個婦女說要包棉花多少錢?然而勤學的華羅庚卻沒有聽見,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個婦女尖叫起來:「怎麼這么貴?」,這時的華羅庚才知道有人來買棉花,就說了價格,那婦女便買了一包棉花走了。華羅庚正想坐下來繼續算時,才發現:剛才算題目的草紙被婦女帶走了。 這下可急壞了華羅庚,於是不顧一切地去追,一個黃包師傅便讓他坐車追,終於追上了,華羅庚不好意思地說:「阿姨,請……請把草紙還給我」,那婦女生氣地說:「這可是我花錢買的,可不是你送的」。華羅庚急壞了,於是他說:「要不這樣吧!我花錢把它買下來」。正在華羅庚伸手掏錢之時,那婦女好像是被這孩子感動了吧!不僅沒要錢還把草紙還給了華羅庚。 這時的華羅庚才微微舒了口氣,回家後,又計算起來……

高斯是19世紀德國傑出的數學家和物理、天文學家。有人說高斯是絕頂聰明的天才,高斯卻說:「我的知識和成功,全是靠勤奮學習取得的。我小時候很喜歡數學,甚至在學會說話之前,就學會計數了!

有一天,高斯的父親正在結算幾個工人的工資,算了半天,累得滿頭是汗。

「唉,終於算出來了!」父親站起身子伸了伸懶腰說。

「爸爸,您算得不對!」站在一邊的小高斯低聲地說,「總數應該是……」

「你怎麼知道的?」父親不以為然地問了一句。

「我是心裡算出來的呀!」高斯天真地說,「不信您再算一遍。」

父親又仔細核算了一遍,發現果真算錯了,而兒子說的總數是對的。他又驚又喜,興奮地說:「聰明的孩子,過幾天爸爸就送你上學。」

高斯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教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孩子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認為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念書用不著太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給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很不高興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陰沉的臉色,心裡畏懼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處罰學生了。

「你們今天算一道題,從1加2加3一直到100,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飯。老師只說了這么一句話後,就一言不發地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於是,教室里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兒漲紅了,有些孩子的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就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小孩子們不可能這么快就算出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到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就是5050,這個8歲的小孩子怎麼這樣快就算出了得數呢?

高斯就向老師解釋說:「如果把從1到100這100個數首尾相加,1+100=101,2+99=101,3+98=101……這樣,每兩個數的和都是101.100個數兩兩相加,就會有50個結果,而每個結果都是101,那麼50個101加起來就等於5050。」

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十分羞愧,他開始認識到自己以前目空一切並且輕視窮人家的孩子是不對的。從此,老師改變了對農村學生的看法,他尤其喜歡高斯,經常買一些新書送給高斯讀。在老師的熱心幫助和指導下,高斯對數學越來越感興趣,終身與數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3. 急用一份有關數學家故事的演講稿,急用!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效祖國宏願------ 華羅庚的故事
同學們都知道,華羅庚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數學家。他僅有初中文憑,因一篇論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得到數學家熊慶來的賞識,從此華羅庚北上清華園,開始了他的數學生涯。
1936年,經熊慶來教授推薦,華羅庚前往英國,留學劍橋。20世紀聲名顯赫的數學家哈代,早就聽說華羅庚很有才氣,他說:「你可以在兩年之內獲得博士學位。」可是華羅庚卻說:「我不想獲得博士學位,我只要求做一個訪問者。」「我來劍橋是求學問的,不是為了學位。」兩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壘素數論,並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哥德巴赫問題發表18篇論文,得出了著名的「華氏定理」,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數學家出眾的智慧與能力。
1946年,華羅庚應邀去美國講學,並被伊利諾大學高薪聘為終身教授,他的家屬也隨同到美國定居,有洋房和汽車,生活十分優裕。當時,不少人認為華羅庚是不會回來了。
新中國的誕生,牽動著熱愛祖國的華羅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裕生活,回到了祖國,而且還給留美的中國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動員大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顆愛中華的赤子之心:「朋友們!梁園雖好,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雖然數學沒有國界,但數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華羅庚從海外歸來,受到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他回到清華園,被委任為數學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從此,開始了他數學研究真正的黃金時期。他不但連續做出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績,同時滿腔熱情地關心、培養了一大批數學人才。為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為應用數學研究、試驗和推廣,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據不完全統計,數十年間,華羅庚共發表了152篇重要的數學論文,出版了9部數學著作、11本數學科普著作。他還被選為科學院的國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學家的院士。
從初中畢業到人民數學家,華羅庚走過了一條曲折而輝煌的人生道路,為祖國爭得了極大的榮譽。
同學們,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熱愛數學,鑽研數學,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成為祖國的棟梁,_---------

4. 數學家的故事演講稿(500字)

■巨星的隕落 :
1984年4月27日,陳景潤在橫過馬路時,被一輛急駛而來的自行車撞倒,後腦著地,釀成意外的重傷。雪上加霜,身體本來就不大好的陳景潤,受到了幾乎致命的創傷。他從醫院里出來,蒼白的臉上,有時泛著讓人憂郁的青灰色,不久,終於誘發了帕金森氏綜合症。
1996年3月19日,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因病長期住院,經搶救無效逝世,終年63歲。

陳景潤不愛玩公園,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管理員以為大家都離開圖書館了,就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回家去了。

時間悄悄地過去,天漸漸地黑下來。陳景潤朝窗外一看,心裡說:今天的天氣真怪!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天又陰啦。他拉了一下電燈的開關線,又坐下來看書。看著看著,忽然,他站了起來。原來,他看了一天書,開竅了。現在,他要趕回宿捨去,把昨天沒做完的那道題目,繼續做下去。

陳景潤把書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圖書館里靜悄俏的,沒有一點兒聲音。哎,管理員上哪兒去了呢?來看書的人怎麼一個也沒了呢?陳景潤看了一下手錶,啊,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鍾了。他推推大門,大門鎖著;他朝門外大聲喊叫:「請開門!請開門!」可是沒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時,陳景潤就會走回座位,繼續看書,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趕回宿舍,做那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呢!

他走到電話機旁邊,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沒人來接,只有嘟嘟的聲音。他又撥了幾次號碼,還是沒有人來接。怎麼辦呢?這時候,他想起了黨委書記,馬上給黨委書記撥了電話。

「陳景潤?」黨委書記接到電話,感到很奇怪。他問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高興得不得了,笑著說:「陳景潤!陳景潤!你辛苦了,你真是個好同志。」

黨委書記馬上派了幾個同志,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了,陳景潤向管理員說:「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他一邊說一邊跑下樓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開燈,馬上做起那道題目來。

5. 生活中的數學小故事 演講稿

界上的一切,有時都是冥冥中註定的,有些不可強求,只能以平靜的心態接受,這也許就是隨緣吧!

2008年奧運會開幕了,我跟隨爸爸一起去上海體育場觀看奧運會足球比賽。汽車穿行在繁華的大上海,終於來到了體育體育場。

一進門,我看到許多警察叔叔排列整齊地站在體育場門前維持秩序。爸爸問我:「這一條小路大約長200米,每隔5米站一名警察叔叔,那這條路上一共站了多少名警察呢?」我說:「200÷5=40名,一共站了40名警察叔叔。」誰知道爸爸說:「難道路的兩側只有40名警察嗎?再想想,還有沒有其他情況要考慮?」哦,我馬上明白了,原來我只算了一側的人數,還沒算兩端,應該是(200÷5+1)×2=82名才對。

我們繼續向裡面走,看到很多人在選購奧運紀念徽章、鑰匙圈、拼圖等等。我們挑選了5個奧運紀念鑰匙圈和2套拼圖。一個鑰匙圈5元,一套拼圖20元,爸爸拿出一張100元讓阿姨找錢,恰巧那位阿姨的計算器找不到了,阿姨和爸爸讓我算一算應該找回多少錢。我拿起筆在紙上列出了算式:5×5=25元,2×20=40元,25+40=65元,100-65=35元。原來爸爸買這些奧運紀念品共需要65元,阿姨應該找回35元。阿姨驗算了一下,確定我的計算是正確的,就找給爸爸35元錢。看來,正確學習計算真的很重要,如果計算錯了,那豈不要找錯錢了!

通過去上海體育場發生的這些事情,我決定以後更要認真學習數學,因為生活中是離不開數學的,學好數學,生活將會豐富多彩!

6. [急需]數學故事演講稿

網路文庫有
以下是小故事網的
華羅庚(1910——1982)出生於江蘇太湖畔的金壇縣,因出生時被父親華老祥放於籮筐以圖吉利,「進籮避邪,同庚百歲「,故取名羅庚。
00華羅庚從小便貪玩,也喜歡湊熱鬧,只是功課平平,有時還不及格。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00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一次王維克老師給學生講[孫子算經]出了這樣一道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其二,五五數剩其三,七七數剩其二,問物幾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際,有個學生站起來,大家一看,原來是向來為人瞧不起的華羅庚,當時他才十四歲,你猜一猜華羅庚他說出是多少?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00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台,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00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消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還是一位數學教育家,他培養了像王元、陳景潤、陸啟鏗、楊樂、張廣厚等一大批卓越數學家。為了培養青年一代,他為中學生編寫了一些課外讀物。
00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00數學家的故事,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00小學時成績平平的華羅庚,進入中學時,成績還是起色不大,但惟獨對數學情有獨鍾,與眾不同的是,他的作業不是按部就班的模仿老師的做法,而是喜歡在練習本上"塗鴉",就是我們主張的讓孩子自己自主探索做法的過程.可見讓現如今的主張讓孩子自主探索對孩子思維的發展的好處.在獨具慧眼的王維克老師的鼓勵下,在熊慶來教授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刻苦學習和研究,成了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文憑在一定的范圍內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可是,有些時候,我們錯過了一個代表自己能力的機會時,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刻苦來彌補的,雖然,這樣的刻苦需要付出的太多,讓我們記住他激勵後人的話吧:"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堅持不斷的努力。」

7. 小學生的數學演講稿

我熱愛的數學

曾經看到這么一句話:學數學,就猶如魚與網;會解一道題,就猶如捕捉到了一條魚,掌握了一種解題方法,就猶如擁有了一張網。所以,「學數學」與「學好數學」的區別就在與你是擁有了一條魚,還是擁有了一張網。正是因為我想用網去捉魚,我才選擇了數學.

數學,是一門非常講究思考的課程,邏輯性很強,所以,總會讓人產生錯覺。數學,就像一座高峰,直插雲霄,剛剛開始攀登時,感覺很輕松,但我們爬得越高,山峰就變得越陡,讓人感到恐懼,這時候,只有真正喜愛數學的人才會有勇氣繼續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數學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從內心喜歡數學的。 記住,站在峰腳的人是望不到峰頂的。雖然我現在還沒有站在高峰,但是我還是希望在山峰上看到山下的美麗風景。

下面我簡單從幾個方面來談談我所喜歡的數學。

第一: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應用數學思考將抽象的數學工具運用在解答科學、工商業及其他領域上之現實問題。數學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這個集體中生存的,離開了生活這個集體,數學將是一片死海,沒有生活的數學將是沒有魅力的數學。簡單的舉個例子:首先假設一年有365天,那麼在一個有366人參加的聚會中一定有兩個人生日相同。

第二:數學之趣。

數學是非常的有趣的,這也是我喜歡數學的很重要的一方面。並且這還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說,數學婚禮對聯。現在我來給展示兩句:

實數虛數兩數搭配已成對,
內心外心雙心結合正同心。

正數負數指數對數數數都成對,
實線虛線直線曲線線線均結偶。

第三:數學之美。

在我們生活的領域里,我們會隨處可見一些帶有數學特色的東西,而且都是非常的美。那麼在生活中我們能看到這么多美麗的東西,豈不是能給我們的生活添加更多的色彩。

第四:數學問題。

有些時候雖然簡單的問題,證明是相當的困難的。比如說,1+1=2以及四色猜想等。正是因為這樣,才引起我非常大的興趣。

數學科學不僅是一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的基礎,而且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它已滲透到經濟學、教育學、人口學、心理學、語言學、文學、史學等眾多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成為當代物質文明的基石。同時,接受數學上嚴密的邏輯推理訓練而培養出的以理性的思維模式和歸納、類比、分析、演繹的思維方法等為特徵的數學素質,可以使你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再生能力和移植能力。有了數學知識和數學素質做基礎,就有了享受不盡的財富。

基於這么多的方面,使我對數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也使我喜歡上了數學。我相信以後站在高峰上會看到我們前所未有的奇觀。 答案補充 我的寫作水平就這么高了,
如果不滿意,可以再改一改
謝謝採納!

8. 『我心中的數學家「的故事,500字,演講稿,比較急,還要脫稿,開學就要演講了

1930 年的一天,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坐在辦公室里看一本《科學》雜志。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裡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助理員。在這里,他如魚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數學的海洋里,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很難相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一夜兩夜就看完了。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

第二年,他的論文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志陸續發表。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把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讀博士學位,只求做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沖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

華羅庚沒有拿到博士學位。在劍橋的兩年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

華羅庚以一種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不求名利的精神,獻身於他所熱愛的數學研究事業。他拋棄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錢、名利、地位。最終,他的事業成功了。

華羅庚把科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華羅庚把數學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上,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9. 「數學家的故事」演講稿。如題 謝謝了

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花了畢生精力,把圓周率算到小數後35位,後人稱之為魯 道夫數,他死後別人便把這個數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數學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對螺線(被譽為生命之線)有研究,他死之後,墓碑上 就刻著一條對數螺線,同時碑文上還寫著:「我雖然改變了,但卻和原來一樣」。這是一句既刻劃螺線性質又象徵他對數學熱愛的雙關語

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進步.鑒於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鍵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並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

伽羅華生於離巴黎不遠的一個小城鎮,父親是學校校長,還當過多年市長。家庭的影響使伽羅華一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1823年,12歲的伽羅華離開雙親到巴黎求學,他不滿足呆板的課堂灌輸,自己去找最難的數學原著研究,一些老師也給他很大幫助。老師們對他的評價是「只宜在數學的尖端領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智慧之都"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塞樂斯生於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臘第一位聞名世界的大數學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賣橄欖油積累了相當財富後,塞樂斯便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旅行。他勤奮好學,同時又不迷信古人,勇於探索,勇於創造,積極思考問題。他的家鄉離埃及不太遠,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裡,塞樂斯認識了古埃及人在幾千年間積累的豐富數學知識。他游歷埃及時,曾用一種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國王阿美西斯欽羨不已。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