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學數學
你那兩道題是兩位數的了,還說10以內。這么大的孩子不要求算對,弄清楚什麼是加什麼是減就行了。我當年是在孩子玩的時候教他,讓他數數面前有幾個玩具(果凍也行),然後再給兩個,再叫他數數,告訴他多了叫加。一會兒拿掉幾個,讓他數數還剩幾個,告訴他少了叫減。你試試吧!不過我不主張家長過早教孩子太多,這樣對他上學不太好,老師還是主張一張白紙好畫圖。
Ⅱ 為什麼六歲的小男孩學數學腦子那麼笨呢
數學要感興趣才學的好的
Ⅲ 怎麼教育一個6歲小孩學數學
小學6年級數學輔導怎樣做?數學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是一科較難的科目,並且跟隨年級的增長也逐步變難,正因為這樣數學是被拉分的科目.好多學生以為數學就是練習,以為練習好多,得分就會升高.其實有一個關鍵因素在阻礙我們數學得分的升高,那就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6年級數學輔導需要幫助孩子建立的八種好習慣:
8、重復"檢查"習慣.培養學生的考核能力習慣是提高數學學習質量的重要舉措,這是培養學生自我意識和責任感的必要過程.小學6年級數學輔導只要從以上八點出發,相信孩子在很短的時間內會有驚人的進步.
Ⅳ 怎麼教6歲的孩子學數學
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哦, 數學僅僅是小菜一碟了,中國人天生都是數學大拿. 從123數數開始就夠了,擔心太多沒用的,學校會教育很好的
Ⅳ 孩子6歲學習數學思維晚嗎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做過這樣一項實驗:
准備10枚大小一樣的硬幣,5個一排,排成兩排。
一開始,兩排硬幣排列地一樣寬,研究人員問參與測試的孩子:「你覺得兩排硬幣,哪一排更多?」孩子認真地數了兩遍,發現每排硬幣都有5枚,所以她回答說:「一樣多」。
接著,研究人員當著孩子的面,把其中一排硬幣的間距拉寬,又問小女孩:「哪一排的硬幣更多?」結果小女孩卻自信地回答離她遠的那一行硬幣更多:「因為,它們更長。」
這便是著名的數量守恆實驗。
全世界3-5歲的孩子在重復這個實驗時,幾乎都是同樣的結果。
但這並不是小朋友「笨」,而是因為6歲以前的孩子認知發展正處在「前運算階段」,他們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仍取決於自身的知覺,無法像成年人一樣在頭腦中將硬幣之間的距離縮短再計算數量,所以低齡兒童會自然地認為距離更長的一排硬幣數量更多。
很多家長在教孩子數學時很難意識到這一點,我們通常想的是像1+1=2這么簡單的問題,還需要教很多遍嗎?殊不知,孩子的認知水平遠沒有達到成人水平,他們也並非不用心,而是「硬體」條件發展規律就是如此。
所以爸爸媽媽們要理解,即使我們吼再多遍,孩子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即使孩子哭得再梨花帶雨,他不懂就真的是不懂。
皮亞傑將兒童發展認知分為四個階段:
0-2歲左右為感知運動階段,2-7歲左右為前運算階段,7-12歲左右為具體運算階段,12歲及以後為形式運算階段。
學齡前兒童正處在前運算階段,他們的思維會比較受眼前顯著知覺特徵的局限,意識不到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缺乏層級類概念,且該階段孩子的思維不具備可逆性。
可逆性是指能夠在頭腦中進行思維運算活動,分為反演可逆性和互反可逆性。
不具備反演可逆性思維的孩子,無法認識到已改變的形狀或方位還可以回歸原狀或原位,就像上文實驗中,研究員將硬幣距離拉大後,孩子意識不到硬幣還可以復原。
而不具備互反可逆性思維的孩子,無法進行逆運算。比如A=B,反運算為B=A;A>B,則反運算為B<A,但幼兒難以完成這種運算。所以有些家長問孩子2+3等於幾的時候,孩子知道等於5,但問孩子3+2等於幾的時候,孩子可能就不知道了。
基於上述原因,學齡前兒童並不適合過早的進行數學學習,尤其是運算學習。
數學本身較為抽象,學齡前兒童還處在前運算階段,從具象到抽象過渡的思維還沒有建立和培養起來,甚至對數字的感知、對空間的概念都沒有完全具備。即便要求孩子在五分鍾學會3+5=8,但孩子也不過是靠記憶完成的。這樣機械的學習數學,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成為將來數學學習的絆腳石。
Ⅵ 如何教6歲孩子學數學
教小孩子學數學,最好是用她喜歡的物件,增強她的的興趣。還有不要用大人的觀念來強迫她,可能你以為這些東西很簡單,在她沒有形成數的觀念之前,你要認真觀察她計算時的反應,盡力從她的觀念出發加以引導不要急於向更多的數發展,現在要做的事主要是關於數的組成的認識,如:3裡麵包括1和2,5裡面可包括: 1、4或 2、3,對於數的組成沒有認識,盲目向上發展,會讓她覺得數學太難的!會打擊她的積極性!這比什麼都嚴重!!!!!要學20以內的加減,就必須對10的組成相當的熟悉。如:8+5小學的演算法是:8與10還差2,於是從5裡面分個2給8組成10,然而5分走2後,還有3,所以,和為13。這不是你教法則所能代替的認識過程。
Ⅶ 怎麼提高六歲小孩的數學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要多給予孩子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這個年齡的孩子比較好動好玩,您可以用游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和孩子一起用積木搭樓梯,搭兩層用三塊,搭三層、四層用幾塊呀?相信孩子一定更樂於去算。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比如和孩子一起去買東西可以讓他幫你算算要花多少錢啊,走在大街上可以讓孩子數數路邊的樹啊,看看這段路比那段路上的樹多多少啊。只要孩子對學數學有了興趣他就會很樂於去學的,學習能力就會相應的提高。
數的概念本身就是很抽象的,成人理解起來有時都會很費勁,更何況孩子,如果再不感興趣理解起來就會更加的不容易。
怎樣培養七歲小孩的數學能力,怎樣讓孩子學好數學,值得提醒家長的是:不要硬灌輸,強加給孩子,可以從培養興趣入手,孩子喜歡語文說明孩子的想像力豐富,知識是貫通的也是變通的何必就得數字數字的硬記,何不在玩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啊,這樣孩子會記得更扎實,學的也更為感興趣的。
Ⅷ 如何教5-6歲孩子學數學
【買些數字畫冊貼在牆壁上讓你的小寶自然而然學】 【要讓小寶愛一種東西,首先不要給她壓力,其次要想方法導致她的興趣,提議你們可以去報個興趣班,讓小寶自然而然愛上數學】 玩拼圖:將寶寶喜歡的可愛圖案剪下(例如有動物的舊掛歷),再分割成4-5小塊,讓寶寶自己玩拼拼看的游戲。數學其實包含了「數、量、形」三大部分,而這個游戲就可以啟發孩子對「形」的概念 。 水果排排:准備某種水果5個,就可以有很多的玩法。例如 1、 2、 3、4地一個一個數,或是用各種方法分兩堆、三堆……當然也可以玩加加減減(如你有5個橘子,給媽媽2個,那就還剩下3個)。唱數不僅可以使孩子建立對數的概念,而且利用水果,還可建立數與物的「對應」關系。而將水果用不同的方法分堆,就是學數學里的分解與合成的概念。 二、從日常生活出發給孩子編題,問題要靈活多樣,能激起孩子的思考,讓孩子體會生活,豐富生活知識。如果寶寶愛吃蘋果,可編制「桌上有5個蘋果,吃了1個,還剩下幾個?」幫孩子穿襪子時,穿第一隻襪子時可以告訴他「媽媽幫寶寶穿了一隻襪子」,而穿第二隻時則再告訴他「媽媽又幫寶寶穿了第二隻襪子」。 三、能動手操作的題,父母不要給出答案,讓孩子去操作、體驗、領悟。比如孩子都看過能伸縮的活動推拉門或防盜窗,這些門或窗的結構是四邊形的。問他們為什麼不做成三角形而做成四邊形呢?叫孩子用竹棒圍一個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後壓一壓,看那個會變形。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能領悟出某些結論。
Ⅸ 孩子六歲前,到底該不該學數學思維
可以稍微接觸一些小學知識,讓他們為以後的學習鋪路,學習基本的學習技能。訓練數學思維,掌握三項技能,讓孩子快樂地學習數學。和你的孩子玩游戲。有些家長對玩游戲有疑問:孩子連數學都學不好,還玩什麼游戲?這不是浪費學習時間!我覺得家長誤解了玩游戲這個詞。孩子們缺乏數學反映了他們對邏輯的不熟悉。孩子可以通過撲克游戲和骰子游戲享受學習這些思維模式,最終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數學沒必要開導,但平時培養他對數學的興趣就夠了。簡單直觀的啟示。如果有五個小物品,拿一個或幾個,蓋住剩下的,讓他猜猜還剩多少。另一方面,把五個放在桌子上,拿幾個,不要看,看看桌子的其餘部分,猜猜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