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中班數學比多少

中班數學比多少

發布時間: 2021-08-09 15:37:55

A. 中班數學多少教案設計意圖

比多少

一、活動目標
會用對應的方法比較5個以內物體的多、少和一樣多。

二、重點和難點
讓幼兒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的數量關系。
說明:
一一對應是比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通過一一對應,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現相等關系,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因此,讓幼兒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中自己「發明」一一對應的方法,並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去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多、少和等量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三、材料和環境創設
1.材料:誘發對應性材料--碗和調羹、杯子和杯蓋、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發對應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紅積木和綠積木、蘋果和香蕉、汽車和飛機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實物,也可用圖片。
2.環境創設:將以上材料按難易程度編號放暨在數學活動區內供幼兒操作擺弄。

四、設計意圖
一一對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重疊,另一種是並放。對於幼兒而言,通過重疊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集合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在活動區內應該先投放可供幼兒進行重疊比較的材料,然後再提供並放對應的材料。這樣便於幼兒「發明」一一對應的方法,並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
可供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的材料有兩種,一種是誘發對應性材料,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系。另一種是自發對應性材料,那兩種材料之間沒有內在聯系。很顯然,前一種材料容易引發幼兒的對應行為,因此,應該先讓幼兒操作誘發對應性的材料,當幼兒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後,則應多提供自發對應性的材料,使幼兒能自覺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去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從而真正形成通過一一時應確定等量的觀念。
一一對應地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的數量關系是一種不經計數比較的前數概念,因為它並不依靠對數的理解,相反,它是這種理解的一個基礎。因此,在活動中教師不要向幼兒傳授一一時應的方法,而應該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才有利於幼兒認知結構的發展,有利於他們以後對數概念的理解。

五、活動流程
操作探索活動->討論歸納活動->鞏固操作活動
1.通過操作探索活動讓幼兒「發明」一一對應的方法。並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的多、少和等量關系。
說明
各種操作材料應按難易編號後放置在數學活動區內。教師引導幼兒按次序開展操作活動。
2.通過討論歸納活動及幼兒確立通過一一對應確定等量的觀念。
(l)出示可重疊比較的誘發對應性材料,如小朋友和椅子,讓幼兒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說明
教師出示教具時,一組物體可排列整齊,另一組物體應放成一堆,然後通過提問,如「怎樣才能知道小朋友多還是椅子多?啟發幼兒提出對應的方法,並請幼兒操作驗證。
(2)出示可並放比較的自發對應性材料,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3)出示有一定間隔距離的一排積木,讓幼兒用另一種顏色的積木做一個等量集合,並討論為什麼這兩組積木是等量的。
(4)出示兩頭對齊,中間間隔距離有異的兩組物體的圖片,讓幼兒辨別其是否等量。
3.通過鞏固操作活動提高幼兒對應的技能。

B. 中班數學比較多少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感知兩種物體數量的多少,享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2、會用對應\觀察比較\數數等方式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 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利用游戲:搶椅子,以幫助幼兒形象地理解兩組物體的多少
1、孩子在音樂《找朋友》中進行游戲搶坐椅子。
2、提問:誰沒有坐到椅子?
他為什麼沒有坐到椅子?
3、引導幼兒感知誰多誰少
4、再次游戲,用找朋友的方法感知一一對應。
二、引導幼兒去發現比較兩組物體多少的不同方法
1、出示圖片一請幼兒觀察並回答問題哪個多哪個少?
2、出示圖片二 在請幼兒說說你用什麼方法知道哪邊多哪邊少?
3、出示圖片三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
4、再次游戲
5、小結比較兩組物體數量多少的辦法。
三、游戲《變魔術》
1、變一變:誰變出的手指比我多
2、變一變:誰變出的手指比我少
3、兩人一組比伸出的手指誰多誰少。
四、操作練習
請幼兒打開書,觀察比較每一組物體的多少,在數量多的一組塗上顏色。

C. · 中班數學活動教案《比多少》

教學目標:
1、鞏固認識數字1——10,幼兒能正確認讀數字1——10.
2、能根據數字拿出相應數量的物體。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能不受物體擺放形式的影響找出多的一組。
教學准備:1、教師教具准備:數字卡片1——10 動物磁鐵教具
投影儀、
2、幼兒教具准備:水彩筆7盒 雪花插片 作業紙每人一張
重點和難點:
讓幼兒利用一一對應或點數的方法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的數量關系。
說明:
一一對應是比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通過一一對應,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現相等關系,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因此,讓幼兒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中自己「發明」一一對應或點數的方法,並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去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多、少和等量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過程:1、鞏固復習認讀數字卡1——10.
(1)引導幼兒認讀黑板上1——10的數字
教師出示一個數字提問:「這是數字幾?
請小朋友拿出和這個數字相等的玩具擺在桌上。老師再出示一個數字,請小朋友拿出玩具,然後請小朋友自己將兩組玩具進行對比,看看兩組玩具是否一樣多?(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游戲做兩遍。
(2)老師拍鈴鼓,幼兒根據拍鈴鼓的次數找出相應的大數字卡,並請幼兒說一說:「數字*可以表示什麼」
2、比多少
(1)老師出示磁鐵教具一組:上面三隻蝴蝶,下面五隻小鳥,

這兩種動物一樣多嗎?誰多?(小鳥多)咱們來證明一下,比一比看到底誰多?(老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證明),再點數一次。
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引導幼兒說出數一數)在多的後面打√
(2)繼續出示左邊六隻機器貓,右邊五隻青蛙,進行比較,將動物卡故意放成兩堆,讓幼兒想辦法如何比較出多少。

(請個別幼兒上來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也可以點數)

(3)再做一組練習,七隻小鳥,十隻擺成兩排的蜻蜓,分別請幼兒上台做練習。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也可以點數

請幼兒自己做完作業紙

附作業紙:

在數量多的一組下面的 打「√」

1、

2、

3、

6、講評作業。(用投影儀講解)

請幼兒自己講講作業的優點及需改進之處。

教學反思:
1、孩子操作玩具的過程並不是很熟練,今後要多加練習。
2、有些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師反復提醒,要進一步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
3、作業過程中有部分幼兒需要老師個別指導才能完成,有了老師的指向性提問,得到了老師的肯定,還子才肯動筆作業。說明對於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還有待於進一步培養。

D. 中班數學教案7以內的數比多少,一樣多

活動名稱:數學——比較數的多少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繼續學慣用目測方法正確判斷7以內的數量。2、教幼兒認識7以內自然數列中,相鄰兩數間的數差關系。活動准備:教具:數字卡1——7 數量為3——7的圓點卡片
學具:添畫圓點和數字作業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認讀數字1——7.
2、看數字快速做動作。(教師分別出示數字1——7,請幼兒快速認讀數字並做出相應數量的動作。)
二、集體活動
1、目測數群
(出示數量為3——7的圓點卡片)
小朋友,看,黑板上有什麼?每張圓點卡的數量一樣多嗎?(不一樣)各有多少呢?(請幼兒分集體活動個別的形式分別目測各張圓點卡的數量。)
2、按序排列點卡並匹配數字
每一張圓點卡的數量都一樣,請一個小朋友按從多到少的順序來給這些圓點卡排隊。
想一想哪張排在最前面,接下來排哪一張呢?
請一幼兒操作。要求其他小朋友認真看。
圓點卡已經按從少到多的順序排好隊了,現在要請一個小朋友來給每張圓點卡配上相應的數字。
集體驗證操作結果「3、4、5、6、7,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的隊。」
3、引導幼兒觀察理解相鄰兩數間的關系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排列好的數字,3的後面是數字幾?(4)
4比3怎樣?(4比3多1。)那3比4呢?(3比4少1.)
按這樣的方法帶領幼兒比較7以內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
教師小結:如果數字是按順數依次排列的話,那排在它後面的一個數都要比前面一個數多1,排在它前面的數都要比它少1.
二、幼兒操作
1、教師演示並講解作業要求
請小朋友看黑板上這些圓點的排序,在兩排圓點中間有一個空白的,你覺得空白的地方應該畫上幾個圓點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這些數字呢?空白的地方又應該寫上數字幾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2、老師給每個小朋友准備了一張這樣的作業卡,請你們看清楚你的作業卡上都有數量是多少的圓點或是都有哪些數字,它們是怎樣排的,在空白的地方應該畫上幾個圓點或寫上數字幾?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並指導。
4、評價幼兒作業情況。
5、組織幼兒收拾玩用具。

E. 中班數學比多少的教案

活動目標:

1.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數量在四個以內的兩集合間元素的多少。

2.能夠一個接一個地感知集合中的元素。

3.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像能力。

重點難點:

能運用一 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活動准備:

相應的圖片若干、「比多少」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等量判斷」操作卡等。

活動過程:

一、經驗准備

游戲:搶椅子

讓幼兒分組上來玩搶椅子的游戲,幼兒人數和椅子的數量在4以內,並相差一個。提問:剛才玩搶椅子游戲的時候,一個小朋友坐幾張椅子?椅子多還是小朋友多?為什麼?你有辦法變成一樣多嗎?

二、集體探索

1、出示教具:數數,花園里開了幾朵花?(4朵),蝴蝶飛來了,請小朋友幫助蝴蝶找朋友,一隻蝴蝶找一朵花做朋友。(幼兒個別操作)蝴蝶多,還是花多?你怎麼看出來的?我們給多的放個花片做標記。有辦法讓蝴蝶和花一樣多?

2、這里還有小鴨子和小魚,誰來喂小鴨子吃小魚?(幼兒個別操作)

比一比,小鴨子多還是小魚多?小花片放在哪裡?

三、分組操作

1、介紹操作材料和操作方法。

我們先來玩「比多少」的游戲,小朋友把小筐里的兩樣卡片對齊排好,比比哪個多,用小花片做記號。

玩好後舉手讓老師檢查,把卡片放回小筐,再到後面桌子上玩「哪兩排一樣多」的游戲。

2、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F. 幼兒園中班數學對應比較多少教案

一、活動目標 會用對應的方法比較5個以內物體的多、少和一樣多。 二、重點和難點 讓幼兒利用一一對應的方法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的數量關系。 說明 一一對應是比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通過一一對應,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現相等關...系,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因此,讓幼兒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中自己「發明」一一對應的方法,並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去發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多、少和等量關系是至關重要的。 三、材料和環境創設 1.材料:誘發對應性材料--碗和調羹、杯子和杯蓋、娃娃和帽子、小兔和青菜、……。自發對應性材料--雪花片和木珠、紅積木和綠積木、蘋果和香蕉、汽車和飛機等等。以上材料可用實物,也可用圖片。 2.環境創設:將以上材料按難易程度編號放暨在數學活動區內供幼兒操作擺弄。 四、設計思路 一一對應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重疊,另一種是並放。對於幼兒而言,通過重疊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集合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在活動區內應該先投放可供幼兒進行重疊比較的材料,然後再提供並放對應的材料。這樣便於幼兒「發明」一一對應的方法,並通過這種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 可供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的材料有兩種,一種是誘發對應性材料,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系。另一種是自發對應性材料,那兩種材料之間沒有內在聯系。很顯然,前一種材料容易引發幼兒的對應行為,因此,應該先讓幼兒操作誘發對應性的材料,當幼兒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後,則應多提供自發對應性的材料,使幼兒能自覺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去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從而真正形成通過一一時應確定等量的觀念。

G. 中班數學比較多少教案

目標:

1教幼兒學習不受物體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7以內數的多少。2要求幼兒聽清老師的問題,並在集體面前大聲地回答。

准備:教具貼絨藍色大圓片5個,紅色圓片從大到小6個,桔黃色小圓片7個(圖一),貼絨數字5、6、7,實物卡(圖二~八)。學具第一、二組: 3排點圖卡(圖九)若干張,數字印章,印泥,幼兒用書畫面25;第三組:看標記貼圖形紙卡,糨糊,各種圖形紙片;第四組:填空格圖卡,點子印章;第五組:添、去點作業紙,鉛筆;第六組:印比6、6少的點子紙,印章。

過程: 1集體活動。

(1)逐一出示圖二~八,「請小朋友仔細看,說說卡片上有幾個什麼?」

(2)正確判斷7以內數量。

出示圖一,「黑板上有什麼?」「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多?哪種顏色的圓片最少?你是怎麼知道的?為什麼看時覺得紅圓片最多,橘黃圓片最少?誰能想個辦法,換- -種排法讓們一看就清楚,誰的數目最多,誰的數目最少。」啟發幼兒將每種顏色片片排成- -行,「現在看看誰最多、誰最少?」"「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引導幼兒將三排圓片- --對應比較)請小朋友說說每- ~排有幾個圓片, 誰來給每排圓片送數字朋友。

(3)小結。

"要想知道誰多誰少,不能看物體大、小,也不能看排隊長、短。而是要數- -數每排有幾個,才能比出誰多誰少。「

2小組活動。

一、二組,給最多的點子印數字。三組,看標記貼圖形。

四組,按序填空格。五組,添、去點子。

六組,印比6、7少的點子。

教師重點指導第一、二組的[1][2]

3活動評價。

表揚能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並提醒幼兒將游戲材料整理好。

H. 幼兒園中班數學比較多少ppt

幼兒園中班數學比較,相對來講的話,數學的作業量要比小班多一些。當然這種情況也是分園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如果您認為幼兒園的數學比較多,可以和老師溝通來解決問題。

I. 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各數及計數單位「一(個)」「十」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在編排這部分內容時,突出了學生的觀察、操作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數學中掌握數概念。
主題圖「百羊圖」為學生數數提供了現實素材,同時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通過「百羊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體會它比以前學過的20多得多,並讓學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培養估計意識。
例1通過讓學生數數量是100的不同物體,使學生學會手口一致地數數,初步了解100以內數的順序,從整體上感受100的大小。教材在編排上注重學生的經驗,在數數的過程中突破數數的難點──「拐彎數」。第一幅圖展示了學生在已有的20以內數的基礎上數下一個數,數到29時下一個數是30,突出了難點的教學;第二幅圖加深了學生對100的認識,突出了數的本質;第三幅圖深化學生對計數單位「十」的認識,引出新的計數單位「百」,並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十」與「百」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再次了解整十數的順序。教材編排中從直觀、無結構的學具(一堆小棒、第納斯木塊等)到直觀「結構化」的學具(10根一捆、10個一列),使學生充分體會十進制計數法,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一(個)」「十」的認識,並認識新的計數單位「百」。「做一做」第1題意在引導學生在數小棒的操作中突破「拐彎數」(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是多少);第2題讓學生自由地數泡泡,學生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地數,豐富學生數數的經驗。
例2教學數的組成,教材在編排中分兩個層次:整十數的組成和一般數的組成。教材通過讓學生說出擺放70根、46根小棒是多少的過程,使學生藉助直觀、「結構化」的學具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並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一個數,既加深了對數的認識,又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的理解,尤其突出了計數單位「十」。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理解計數單位「一」「十」「百」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重難點突破
1.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並在「數」的過程中理解計數單位「一」「十」「百」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突破建議
(1)課前應准備好方木塊、小棒等素材。塑料小棒較為理想,它不但操作方便,而且容易使學生從一根一根、十根十根地數數的活動中抽象出計數單位「一(個)」「十」「百」。
(2)為學生獨立地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充分操作學具(小棒、方木塊等),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數出數量是100的物體。在充分數的基礎上,應向學生展示數數的過程(可用實物投影或課件展示),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先一根一根地數,每數十根捆成一捆,數到100;再十根十根地數,數到100.將10捆結成一大捆。為了突破數數過程中「拐彎數」的難點,每數到「幾十九」時,教師可用「下一個數應該是多少?」突破數數的難點。
(3)引導學生概括。伴隨數數的過程,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歸納: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即:將10根小棒捆成一捆,得出「10個一是十」;將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得出「10個十是一百」。加深學生對計數單位及其它們之間關系的認識,逐步認識十進制計數法。
2.知道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突破建議
充分利用小棒,把握教學層次。應該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學具來弄清100以內各數是由幾個「十」(幾捆小棒)和幾個「一」(幾根單根小棒)組成的。按照整十數的組成──一般數的組成的層次進行教學。整十數的組成可先把70根小棒雜亂擺放,問學生「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學生說出「十」後再變成7捆。使學生清楚地「看到」70的組成,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十」的作用,還可以繼續說說其他整十數的組成。一般數的組成可以讓學生先擺出46根小棒,然後提問「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是46根?」(先擺4捆,每捆10根,再擺6根單根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思考並交流46的組成。
3.培養學生的數感。
突破建議
(1)結合現實素材認識100以內各數並估計物品的個數。可以利用第33頁的百羊圖、第35頁的泡泡圖、第38頁的夾子圖和糖果圖等,滲透估計的方法(以10個為標准進行估計)讓學生估一估,再實際數一數,使學生直觀感受相應數的多少。
(2)開展多種形式的數數活動。數數時,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幾個幾個地數。還可以讓學生先抓一把學具估一估有多少,再實際數一數。

J. 中班數學活動《比較多少》

2.能夠認識整點、並嘗試認識半點,並在游戲中鞏固感受數學游戲的樂趣。藏在尤其是中班實際幼兒在活動價值上面的分析。課程目標體系展示的活動目標全麵包含

熱點內容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 發布:2025-07-04 04:12:15 瀏覽:952
面試體育教師 發布:2025-07-04 03:55:12 瀏覽:120
教師師德先進材料 發布:2025-07-04 03:05:55 瀏覽:487
用什麼詞來形容班主任 發布:2025-07-04 00:41:46 瀏覽:849
吉婷老師 發布:2025-07-04 00:40:42 瀏覽:215
哪個銀行比較好 發布:2025-07-03 22:42:49 瀏覽:356
老師的苦是 發布:2025-07-03 22:41:31 瀏覽:714
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卷 發布:2025-07-03 22:04:20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