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語文章
A. 關於拉丁語
這是「愛」的四個形式而已,不好告訴你是什麼意思,就像我不好說loving,loved是分別什麼意思,它和不同的詞放在一起能做不同的翻譯。只能告訴你都是什麼形式。
amo 「我愛」 現在時主動態陳述語氣第一人稱單數。
amavi 「我愛」 完成時主動態陳述語氣第一人稱單數。
amatum 愛 目的分詞 奪格amatu,和過去分詞的陽性單數賓格型態一樣。
amare 愛 主動態不定式現在時。
一般詞典都會列出動詞的這四個形式(有時列的是詞尾,有時不列目的分詞而是過去分詞),因為記住這幾個形式,就能推出動詞的其他所有形式。
B. 為什麼「學術上論文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
從兩方面來說,第一,拉丁語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一直都是教會和古典文獻所使用的語言,而拉丁語更是當時所有高等教育的必修課。所以在受到教育的人群中廣泛使用。第二,從拉丁語本身的特性來說,拉丁語的語法很嚴謹,而且是一門「死」語言,這並不是說拉丁語已經無人使用,而是說拉丁語已經停止發展和演變,詞彙的意義已經比較固定,不易引起歧義。所以很適合表示嚴謹的學術。典型例子是生物學,自林奈推廣雙名法之後,任何生物的名稱必定要加上其拉丁學名稱,否則是不被認可的。
C. 拉丁語問題
歷史
拉丁語原本是義大利中部拉提姆地方(Latium,義大利語為Lazio)的方言,後來則因為發源於此地的羅馬帝國勢力擴張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於帝國境內,並定拉丁文為官方語言。而基督教普遍流傳於歐洲後,拉丁語更加深其影響力,從歐洲中世紀至20世紀初葉的羅馬天主教為公用語,學術上論文也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現在雖然只有梵蒂岡尚在使用拉丁語,但是一些學術的詞彙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等尚使用拉丁語。
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文言文稱為「古典拉丁語」(Classic Latin),而2-6世紀民眾所使用的白話文則稱為「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而通俗拉丁文在中世紀又衍生出一些「羅曼語族」(Romance),包括中部羅曼語:法語(French)、義大利語(Italian)、薩丁島(Sardinia)方言、加泰羅尼亞(Catalonia);西部羅曼語:西班牙語(Spanish)、葡萄牙語(Portuguese);與東部羅曼語:羅馬尼亞語(Romanian)。十六世紀後西班牙與葡萄牙勢力擴張到整個中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稱「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
羅曼語和拉丁語的區別在於,羅曼語都失去了很多單詞的語法變化詞尾、特別是名詞的變格詞尾,已經完全喪失(一些代詞除外)。(名詞變格在羅馬尼亞語中仍然有所保留)。
[編輯]
特色
拉丁語是個綜合語,復雜的屈折變化體系構成了拉丁語語法的主要部分。這些變化通常使用在詞尾添加後綴構成(外部屈折)或者變化詞乾的輔音或母音(內部屈折)。對於名詞、形容詞和代詞,這種變化叫做「變格」(declension),對於動詞,叫做「變位」(conjugation)。
[編輯]
名詞
一般每個名詞都有六個格的區別;更多的可以有七個,少的可能只有兩個。名詞的七個格是:
「主格」(表示主語或表語)
「屬格」(表示所有關系,同英語的所有格)
「與格」(表示間接賓語或者其他間接語法意義)
「賓格」(表示直接賓語,也叫受格或對格)
「奪格」(與一些前置詞連用,或者獨用以表示工具、手段)
「呼格」(用於對某人稱呼)
「方位格」(用於一些特定的詞來表示方位)
因為格變化已經表達了拉丁語的名詞動詞之間的語法關系,因此拉丁語的詞序高度自由,並不遵守主-謂-賓的格式。 例如:父親愛兒子,這句話在中文、英文、法文里,都只能有一種語序,即主語-謂語-賓語。 但在拉丁文里,可以有六種語序,分別是:
Pater amat filium.
Pater filium amat.
Filium amat pater.
Filium pater amat.
Amat pater filium.
Amat filium pater.
以上六句話意思一樣。如果要表達「兒子愛父親」,則需要進行格變化。同樣有6種語序表達這句話: Filius patrum amat. 其他語序從略。
拉丁語名詞有五種、形容詞有兩種變格法,每種變格法用不同的變格方式來區別上述六個格。名詞以單數屬格詞尾確定變格法。
以下列表列示拉丁文的五種變格法:
例詞 詞性 變格法 單數主格 呼格 屬格 與格 賓格 奪格 復數主、呼格 屬格 與、奪格 賓格
puella(女孩) 陰 一 puella puella puellae puellae puellam puellā puellae puellārum puellīs puellās
servus(奴隸) 陽 二 servus serve servī servō servum servō servī servōrum servīs servōs
filius(兒子) 陽 二 filius filī filī filiō filium filiō filiī filiōrum filiīs filiōs
bellum(戰爭) 中 二 bellum bellum bellī bellō bellum bellō bella bellorum bellīs bella
pater(父親) 陽 三 pater pater patris patrī patrem patre patrēs patrum patribus patrēs
flumen(河) 中 三 flumen flumen fluminis fluminī flumen flumine flumina fluminum fluminibus flumina
urbs(城市) 陰 三 urbs urbs urbis urbī urbem urbe urbēs urbium urbibus urbēs
mare(海) 中 三 mare mare maris marī mare marī maria marium maribus maria
manus(手) 陰 四 manus manus manūs manuī manum manū manūs manuum manibus manūs
cornū(角) 中 四 cornū cornū cornūs cornū cornū cornū cornua cornuum cornibus cornua
diēs(天) 陽 五 diēs diēs diēī diēī diem diē diēs diērum diēbus diēs
spēs(希望) 陰 五 spēs spēs speī speī spem spē spēs spērum spēbus spēs
對於名詞更詳細的解釋在拉丁語語法一頁。
[編輯]
動詞
動詞有人稱、數、時態、語氣(直陳、虛擬、命令)和態(主動、被動)的區別。 拉丁語動詞有四種不同的變位法,另外還包括一些不規則動詞。
大部分規則的動詞以它們的不定式詞尾來區分它們的變位法:第一變位法的不定式結尾是「-āre」,第二變位法是「-ēre」,第三變位法是「-ere」,第四變位法是「-īre」。
茲舉一例,演示拉丁語動詞的主動語態的變位:
amō,amāre,amavī,amatus(愛) (屬於第一變位法)
現在時 過去進行時 將來時 現在完成時 過去完成時 將來完成時
直陳式 amō
amās
amat
amāmus
amātis
amant
amābam
amābās
amābat
amābāmus
amābātis
amābant
amābō
amābis
amābit
amābimus
amābitis
amābunt
amavī
amavistī
amavit
amavimus
amavistis
amavērunt
amaveram
amaverās
amaverat
amaverāmus
amaverātis
amaverant
amaverō
amaveris
amaverit
amaverimus
amaveritis
amaverint
虛擬式 amem
amēs
amet
amēmus
amētis
ament
amārem
amārēs
amāret
amārēmus
amārētis
amārent
amaverim
amaveris
amaverit
amaverimus
amaveritis
amaverint
amavissem
amavissēs
amavisset
amavissēmus
amavissētis
amavissent
命令式 ama
amāte
不定式 amāre
被動語態則只要把以上主動語態的結尾改成被動語態專用的結尾就可以了。
更詳細的講解請參看拉丁語語法。
[編輯]
字母
參閱拉丁字母
拉丁語字母如下:
A a (Ā ā, Ă ă), B b, C c, D d, E e (Ē ē, Ĕ ĕ), F f, G g, H h, I i (Ī ī, Ĭ ĭ), J j, K k, L l, M m, N n, O o (Ō ō, Ŏ ŏ),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Ū ū, Ŭ ŭ), V v, X x, Y y, Z z
拉丁語並不使用 W 。在中世紀之前,拉丁語以 I 代替 J、V 代替 U,亦未有小寫字母。
例如聖經里記載的一句話:「拿撒勒之耶穌-猶太人之王」,現在一般都寫為「Jesus Nazarēnus Rēx Judaeōrum」;但其實原文是「IESVS NAZARENVS REX IVDAEORVM」。
[編輯]
拉丁語和英語的關系
英語與拉丁語屬於同語系(印歐語系)但不同語族(英語屬於日爾曼語族,而拉丁語屬於義大利語族),因此文法上不盡相同。英國近代文學家試圖把拉丁語的語法適用於英語,例如強行規定禁止在to和動詞之間使用副詞的法則,並不能成功的應用於日常用語中。雖然如此,還是有超過一半的英語詞彙來源自於拉丁語。很多英語詞彙演變自羅曼斯諸語如法語或義大利語等,而這些羅曼斯諸語又從拉丁語演變而來(例如:Latin: mercēs → French: merci → English: mercy),有些則是直接由拉丁語演變而來(例如:Latin: serēnus → English: serene),有些則是未經變化而直接採用(例如:Latin: lārva → English: larva),由此可見,相當多數的英語詞彙由拉丁語演變而來。另外,有些拉丁語是由希臘語演變而來(例如:Greek: schǒlē → Latin: schǒla → Old Einglish: scōl → Modern English: school)。英語採用如此多數的外來語後,確實豐富了原本單調的英語詞彙世界。
很多人習慣將A-Z稱為「英語字母」,事實上應該稱為「拉丁字母」或「羅馬字母」。因為英語的A-Z二十六個字母是采自於拉丁語的拉丁字母。
以下是一個拉丁語和英語的一些專用名詞的比較列表,展示拉丁語對英語的影響:
英文 英文翻譯 拉丁文 拉丁文翻譯
January 一月 Iānus 象徵結束和開始的神
February 二月 febris 發燒(二月是容易感冒的季節)
March 三月 Mars 瑪爾斯,戰神
May 五月 Maia 春天之神
June 六月 Iunō 神後;生育和婦女之神
July 七月 Iulius 愷撒的名字(G. Iulius Caesar)
August 八月 Augustus 奧古斯都,古羅馬王
September 九月 septem 「七」
October 十月 octō 「八」
November 十一月 novem 「九」
December 十二月 decem 「十」
Saturday 星期六 Satūrnus 薩圖恩,農神
Mercury 水星 Mercurius 墨邱利,使者(水星繞太陽最快)
Venus 金星 Venus 維納斯,愛和美麗之神(金色象徵美麗)
Mars 火星 Mars 瑪爾斯,戰神(紅色象徵血液,血液象徵戰爭)
Jupiter 木星 Iuppiter 朱庇特,眾神之王(木星最大)
Saturn 土星 Satūrnus 薩圖恩,朱庇特的父親(朱庇特擊敗了薩圖恩;木星比土星大)
Neptune 海王星 Neptūnus 尼普頓,海神(藍色象徵海洋)
Pluto 冥王星 Plūtō 普魯托,冥王(冥王星最遠最黑暗)
Aries 白羊座 Ariēs 公羊
Taurus 金牛座 Taurus 公牛
Gemini 雙子座 Geminī 雙胞胎
Cancer 巨蟹座 Cancer 螃蟹
Leo 獅子座 Leō 獅子
Virgo 處女座 Virgō 處女
Libra 天秤座 Libra 秤
Scorpio 天蠍座 Scorpiō 蠍子
Sagittarius 射手座 Sagittarius 弓箭手
Capricorn 摩羯座 Capricornus 上身羊、下身魚的怪物
Aquarius 水瓶座 Aquarius 裝水的容器
Pisces 雙魚座 Piscēs 魚[復數]
註:四月「April」和天王星「Uranus」來自希臘神話。
D. 請各位大大幫我寫一篇拉丁語學習心得
《醫葯拉丁語》是我這學期的課程之一,而學了這門課我有一些感想從而寫下了一些學習心得。
拉丁語是一種古老的外國文字。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印歐語系諸部落中的一支從阿爾卑斯山移居到義大利半島各地,同化了當地的土著部落。其中居住在義大利中部台伯河畔拉丁姆平原的部落,歷史上稱拉丁人,拉丁語就是他們的語言。
公元前753年,拉丁人建立了羅馬城,羅馬城變成了應用拉丁語的中心。其後,拉丁人和其他幾個共同居住的民族被稱作羅馬人。約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羅馬共和國,其後因羅馬人的日趨強大,版圖也不斷增大統治范圍東達印度,南抵北非,西至西班牙、葡萄牙,北到高盧及萊茵河沿岸,成為歷史上有名的羅馬帝國。拉丁語隨即廣泛傳播,成為羅馬帝國的國語和流行於歐洲的官方語言。
公元前120~前80年是拉丁語的鼎盛時期,其間涌現出大批名著,如Plinius的《博物志》、Celsus的《醫書八卷》、Hippocrates的《內外方脈》和許多著名作家和詩人的文學作品,對歐洲的科學、文化和醫葯有著很大影響,有的至今還是歐美學校的讀物。在凱撒執政時期(公元前100~前44年),古希臘醫學傳到羅馬,當時的醫葯學著作及有關文獻均用拉丁語書寫,許多拉丁語醫葯術語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476年羅馬帝國崩潰,拉丁語逐漸失去口語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拉丁語與其原使用地區各民族的母語結合,形成新的拉丁語系語言,如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義大利語、羅馬尼亞語等。拉丁語對德語、英語、俄語也產生較大影響。據統計,英語中約70%的單詞是由拉丁語演化而來,兩者關系十分密切。直至18、19世紀,拉丁語仍是歐洲科學、文學、立法、外交、宗教界的書面語言,許多著名科學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林奈、笛卡爾、培根、羅蒙洛索夫、巴甫洛夫等都用拉丁文發表過文章,馬克思的博士論文也是用拉丁文發表的。1895年世界各國醫葯界人士共同倡議以拉丁語作為醫葯界國際用語,正規的醫葯名稱及處方均用拉丁語書寫。
由此可見拉丁語應用之廣泛。不僅僅是以前,現在也是,因為在眾多科學家和醫學家的影響下,拉丁語的作用以越來越大。
目前,全世界醫學科學的臨床用語、葯物名稱及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等學科中的名詞術語均以拉丁語命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一部中各個版本均有拉丁語名稱。世界各國的處方也多採用拉丁語書寫。在生命科學中,動物、植物的學名用拉丁語命名,發表新種的有關資料必須使用拉丁語。此外,化學元素、天文學術語、哲學、法律名詞等,也採用拉丁語書寫。
拉丁語在其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表現出它本身特有的廣泛適應性,因而素以國際科學用語而著稱於世。目前雖然世界上僅有羅馬天主教會(梵蒂岡)將拉丁語作為其使用的正式語言,但已有60多個國家把拉丁語字母作為本國的語言符號。我國的漢語拼音方案也採用了拉丁語字母。
拉丁語有以下特點:①字母書寫簡單,讀音簡便。②語法結構嚴謹,詞形變化規則,詞義穩定、確切。③構詞詞素豐富,有利構建新的科學術語。④明晰簡便,易於學習和掌握。⑤其語法結構的特點是詞與詞之間的語法關系主要根據詞尾的變化來表達。由於有這些特點。拉丁語得以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我國自1950年起,衛生部已將拉丁語列為全國醫葯院校的專業基礎課程。對於高等醫葯院校各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與專業有關的拉丁語知識,為今後從事醫葯衛生工作打好基礎。
醫葯拉丁語的教學既要遵循外語教學的一般規律,又必須密切聯系醫葯實際,切實做到學以致用。在學習時應以語音為基礎,掌握必要的語法規則,熟記常用詞彙,進而掌握各類葯物,葯用動、植物物種的命名規則和書寫、認讀處方的有關拉丁語名稱和符號及必要的醫學術語。為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多讀、多寫、多聽、多譯,結合所學專業反復實踐,分類比較,加深記憶,以做到牢固掌握,正確運用。
而就我個人而言,拉丁語就只是一種學習和掌握各種葯物的學科,它有效的使人記憶葯物的名稱及科屬……
因而拉丁語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記憶和學習葯學知識的工具。
E. 西方古典文化的拉丁語
羅馬人使用拉丁語,它是從希臘文那裡學來的,用字母拼寫的。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也由於拉丁字母簡單易寫,因此,今天仍成為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拉丁文在宗教、法律、醫學領域里仍在使用。
以上可以看出,古希臘、羅馬的文化確實是西方古典文化的珠穆朗瑪峰。但還要認識的是,古希臘、古羅馬奴隸的生產勞動,為古希臘、古羅馬高度發達的文化奠定物質基礎。
F. 求拉丁語的翻譯 急!!!!!!!
我的翻譯:
The king is the one who has feared nothing
The king is the one who has feared nothing
Everyone gives this authority(kingdom) to him(self).
一個國王是無所畏懼的
每個人都應堅守這種王者風范
另:你的原文有誤,第二句應為 rex est quique cupiet nihil
英文翻譯:The king is the one who desires nothing
一個國王是無欲無求的
因此整體的中文解釋即:
一個國王是無所畏懼的
一個國王是無欲無求的
每個人都應堅守這種王者風范
G. 拉丁語 罪與愛
那就是名詞 照翻
scelus et amor
唔...是scelus amorque
原先還覺得有關系 不過如果這樣放有點怪 amor出現太早了 用回et吧 。。。突然發現罪與愛貌似還真沒啥關系
scelus-crime
amor-love
et-and
to樓上 就是單純短語吧所以是名詞主格
amat是he loves 這樣就變成he loves crime了, +crime好像不是拉丁語吧??可以用動名詞 amare 可是犯罪的動詞不知道
H. 拉丁語是哪個國家說的語言
1、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拉丁文:SENATVS POPVLVSQVE ROMANVS)是古羅馬在前509年到前27年之間的政體,其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官方語言是拉丁語。
2、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滅亡),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拉丁語:Senātus Populusque Rōmānus,縮寫SPQR),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
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官方語言是拉丁語和希臘語。
3、梵蒂岡
梵蒂岡城國(拉丁語:Status Civitatis Vaticanae;義大利語: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簡稱「梵蒂岡」,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官方語言是義大利語和拉丁語。
(8)拉丁語文章擴展閱讀
拉丁語族
羅曼語族,又稱拉丁語族,屬於印歐語系,包括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羅馬尼亞語、羅曼什語、加泰羅尼亞語等。
羅曼語族屬於印歐語系,源於拉丁語,主要包括羅曼語族諸語言。操羅曼語族語言的人主要包括歐洲人和拉丁美洲人。歐洲國家瓦解之後,歐洲語言也隨地域的不同而產生各類語言。這些語言就是羅曼諸語言的語言。
羅曼語族諸語言作為語言之間存在很大不同。比如,羅曼語多以冠詞和介詞替代語言中復雜的格變化;羅曼語用助動詞來構成復合時態,這也是其他語言不具備的。
羅曼諸語言之間存在顯著的差別。造成這些差別的原因包括:歷史傳統的彼此隔絕、歐洲的地域性古語的影響、歐洲頻繁的戰爭和社會變遷,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各種地域文化之間的沖突和共融等。
I. 拉丁語的起源
拉丁語 lingua latina
通行區: 梵蒂岡
區域: 義大利半島、歐洲
已滅亡語言: 在9世紀,通俗拉丁語發展為多種羅曼語言
語系: 印歐語系
義大利語族
拉丁-法利希語支
拉丁語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 梵蒂岡 (在一些官式用途上使用)
管理機構: 無官方機構
語言代碼
ISO 639-1: la
ISO 639-2: lat
ISO/DIS 639-3: lat
歷史
拉丁語原本是義大利中部拉提姆地方(Latium,義大利語為Lazio)的方言,後來則因為發源於此地的羅馬帝國勢力擴張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於帝國境內,並定拉丁文為官方語言。而基督教普遍流傳於歐洲後,拉丁語更加深其影響力,從歐洲中世紀至20世紀初葉的羅馬天主教為公用語,學術上論文也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現在雖然只有梵蒂岡尚在使用拉丁語,但是一些學術的詞彙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等尚使用拉丁語。
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文言文稱為「古典拉丁語」(Classic Latin),而2-6世紀民眾所使用的白話文則稱為「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而通俗拉丁文在中世紀又衍生出一些「羅曼語族」(Romance),包括中部羅曼語:法語(French)、義大利語(Italian)、薩丁島(Sardinia)方言、加泰羅尼亞(Catalonia);西部羅曼語:西班牙語(Spanish)、葡萄牙語(Portugese);與東部羅曼語:羅馬尼亞語(Romanian)。十六世紀後西班牙與葡萄牙勢力擴張到整個中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稱「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
羅曼語和拉丁語的區別在於,羅曼語都失去了很多單詞的語法變化詞尾、特別是名詞的變格詞尾,已經完全喪失(一些代詞除外)。(名詞變格在羅馬尼亞語中仍然有所保留)。
特色
拉丁語是個綜合語,復雜的屈折變化體系構成了拉丁語語法的主要部分。這些變化通常使用在詞尾添加後綴構成(外部屈折)或者變化詞乾的輔音或母音(內部屈折)。對於名詞、形容詞和代詞,這種變化叫做「變格」(declension),對於動詞,叫做「變位」(conjugation)。
拉丁語和英語的關系
英語與拉丁語屬於同語系(印歐語系)但不同語族(英語屬於日爾曼語族,而拉丁語屬於義大利語族),因此文法上不盡相同。英國近代文學家試圖把拉丁語的語法適用於英語,例如強行規定禁止在to和動詞之間使用副詞的法則,並不能成功的應用於日常用語中。雖然如此,還是有超過一半的英語詞彙來源自於拉丁語。很多英語詞彙演變自羅曼斯諸語如法語或義大利語等,而這些羅曼斯諸語又從拉丁語演變而來(例如:Latin: mercēs → French: merci → English: mercy),有些則是直接由拉丁語演變而來(例如:Latin: serēnus → English: serene),有些則是未經變化而直接採用(例如:Latin: lārva → English: larva),由此可見,相當多數的英語詞彙由拉丁語演變而來。另外,有些拉丁語是由希臘語演變而來(例如:Greek: schǒlē → Latin: schǒla → Old Einglish: scōl → Modern English: school)。英語採用如此多數的外來語後,確實豐富了原本單調的英語詞彙世界。
很多人習慣將A-Z稱為「英語字母」,事實上應該稱為「拉丁字母」或「羅馬字母」。因為英語的A-Z二十六個字母是采自於拉丁語的拉丁字母。
新拉丁語
新拉丁語是指中世紀後主要用於國際科學次會遺傳分類學和分類學方面的改進的拉丁語。
這個叫法在19世紀90年代在語言學家和科學家之間廣泛使用。
在文藝復興之後,新拉丁語被古典主義者用來描述那些為任何目的、在科學上或文學上使用拉丁語的行為
J. 拉丁語的來源
拉丁語原本是義大利中部拉提姆地區(Latium,義大利語為Lazio)的方言,後來則因為發源於此地的羅馬帝國勢力擴張而將拉丁語廣泛流傳於帝國境內,並定拉丁文為官方語言。而基督教普遍流傳於歐洲後,拉丁語更加深其影響力,從歐洲中世紀至20世紀初葉的羅馬天主教為公用語,學術上論文也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現在雖然只有梵蒂岡尚在使用拉丁語,但是一些學術的詞彙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等尚使用拉丁語。 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文言文稱為「古典拉丁語」(Classic Latin),而2-6世紀民眾所使用的白話文則稱為「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而通俗拉丁文在中世紀又衍生出一些「羅曼語族」(Romance),包括中部羅曼語:法語(French)、義大利語(Italian)、薩丁島(Sardinia)方言、加泰羅尼亞(Catalonia);西部羅曼語:西班牙語(Spanish)、葡萄牙語(Portuguese);與東部羅曼語:羅馬尼亞語(Romanian)。十六世紀後西班牙與葡萄牙勢力擴張到整個中南美洲,因此中南美洲又稱「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 羅曼語和拉丁語的區別在於,羅曼語都失去了很多單詞的語法變化詞尾、特別是名詞的變格詞尾,已經完全喪失(一些代詞除外)。(名詞變格在羅馬尼亞語中仍然有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