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給本
Ⅰ 數學本和作業本共有250本,當作文本給數學本25個後,
1.5X+25=250
1.5X=225
X=150
下層放150本書
Ⅱ 以生為本的生本數學課堂如何構建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是新課標倡導的理念,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盡可能地增大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讓學生更為自覺地、主動地獲取新知,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一、創設良好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教育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作先決條件」。因此,在教學中創設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動探索,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求平均數》一課,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游戲情境。從班級里挑出5個男生,6個女生,分別組成男女生各一隊進行跳繩比賽。(規則為10秒內跳了多少下,教師對所跳的數目要進行一定的權衡,使得求的平均數沒有餘數)然後要求全班其他學生當評委,請他們評判哪一隊勝出。通過創設游戲情境,學生躍躍欲試,都想盡快探索出秘密。在此過程中,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自主建構了知識體系,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而這一過程中,老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領者、促進者,教師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了必要的條件,營造了一個融洽的課堂氛圍,學生在玩中生疑,在玩中質疑,在玩中釋疑,獲取了新知識,激發了自主探究的興趣,發展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貼近生活實際,提升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藉助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對小學生來說,小學生數學知識並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了許多關於數學知識的體驗,學習數學是他們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經驗的總結與升華。數學問題是從現實中抽象出來的,如果數學問題緊密聯系學生日常熟悉的生活實際,將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之後,我要求學生計算教室的面積,計算籃球場的面積,計算自家卧室、客廳的面積……然後將他們所測量、計算後的結果,拿到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再如:在教學小數的過程中,有學生對於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的大小比較常常出錯,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你和媽媽去超市買水果,一斤葡萄7.45元,媽媽拿了7.5元給售貨員阿姨,夠嗎?為此學生展開了探索討論。這樣子將數學生活化,即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又能很輕松地學到了數學知識。
三、動手操作,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新課標十分注重讓學生動手實踐,要求老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發展能力。在操作時,教師有必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平台,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探索新知識的活動中去,最終達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動腦動手相結合,通過拼一拼、擺一擺、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動中學、做中學,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讓學生將所觀察的圖形進行折一折,擺一擺,從而發現它們的對稱軸。在遇到有多條對稱軸的圖形(如圓,正三角形)時,我要求各個學生先自己折一折,找出其中的對稱軸。然後小組再交流、全班討論,最後得出這個圖形具有多條對稱軸的實際情況。再如在教學《認識鍾表》時,我首先讓學生接觸實物鍾,進行觀察後動手摸一摸,然後再與同桌的比一比,進而小組展開討論:鍾面有什麼同的地方?最後學生很容易就得出這樣子的結論:1、有一長一短兩根針(時針與分針,其實還有一根秒針)2、都有12個數,將鍾面分成了相等的12個大格。通過比一比、摸一摸,說一說等系列活動,把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給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自己願意學,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鼓勵大膽質疑,培養主動探索創新的能力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
質疑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培養大膽探索,勇於批判的創新精神。只有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知道學生的積極思維是從「疑」開始的,「疑」是探究知識的起點,有了疑問才會去主動探究。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樣就能培養學生敢問善思的精神,提高自主探究的意識。
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有的同學問:「為什麼2+2=2×2,而3+3不等於3×3呢?」我首先表揚了這位學生的質疑精神,沒有馬上請生回答,而是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思考。經過思考討論,學生明白:2+2與2×2表示的意思是一樣的,3+3與3×3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樣的,3+3表示2個3相加,3×3表示3個3相加。這樣通過這一問題的解決,既深化了學生對乘法知識的理解,同時又強化了學生發現問題
Ⅲ 如果同桌給了你一個數學本但是數學本又被你用了現在他又要讓你還給他怎麼辦
你可以實話實說啊,就跟他講你把他的本子用了,然後再給他買一本新的可不可以。
Ⅳ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以生為本
新課改基本教育理念是促進學生發展,從其深層意義上來講,不僅僅是指在學業上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同時還要促進學生各項素質的全面提升,使學生的特長以及個性得到發揮,進而長期保持一種持續、穩定的發展狀態。為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始終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一切教學行為都立足於促進學生發展,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使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得到豐富,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造出更加完善的學習條件。
1.以學生為本理念下課堂氛圍的營造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本身就是一個較為好玩、好動的群體。如若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去考慮數學課程以及小學生群體的特殊性,而一味地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就容易使課堂氛圍變得沉悶、無趣,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因此而分散到別的事物上,進而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不好的影響。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無論是對學生、教師還是教學本身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在充分認識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特性出發,通過採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努力活躍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在緊緊抓住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如,在學習基本的加減法知識時,教師可以以學生日常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設定一些與學生貼近的題目來講解。這樣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數學公式、數字變得立體化,更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從課堂教學中被動的傾聽變為主動的學習、組織、參與,在增強學生話語權的同時,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良好體現。
2.以學生為本理念下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
以人為本理念下,針對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能力,圍繞數學教材,對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是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在充分認識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將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從促進學生的發展來考慮,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作出進一步的優化。具體而言,教師所選取的教學內容,應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並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聯想到舊的知識,以促使學生能夠在大腦當中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系統。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對以前學過的、與習題類似的知識點再次進行回顧,並對以往做過同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進行比對與聯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情況下完成該習題。這樣不僅充分展示了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內容優化理念,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使以往學習的知識點得到良好的鞏固,使學生對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更加清晰。
3.以學生為本理念下學生教學活動參與性的提升
學生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是反映課堂教學以學生程度為本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此,教師要想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就必須在以學生為本理念的引導下,通過對教學活動內容、形式等的設計,來提升學生的參與性。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中對以學生為本理念的踐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在對幾何圖形進行學習時,要求學生通過素材的收集,將其所熟悉的幾何圖形製作成模型,在課上向大家進行展示。第二,可以通過對常用數學知識的收集與整理,組織學生開展數學知識問答賽,對比賽中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得到鍛煉,也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得到很好的培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當今素質教育發展的影響下,整個社會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關注程度逐漸加深,並逐漸認識到以學生為本理念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必須端正教學態度,時刻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出發,通過對教學各環節的設計來使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Ⅳ 小女孩給路人發數學本是什麼意思
那你要問問小女孩自己了,只有她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大家都不清楚!
Ⅵ 數學老師把我的數學本給了另一個不是同班的同學說不要給我,然後他就沒給我,今天中午,數學老師走進教室
她一個老師,那麼大人了,還拿你的本子,筆?她有毛病啊,不可能的,如果發生了,你真該問問他去了,是否對你有意思呢,她肯定有話跟你說,去找他吧
Ⅶ 王老師把25本作文本和39本數學本分給第一組的同學,結果作文本多1本,數學本多3本
解:設第一組有X位同學。
25/X=Y……1 即(25-1)本正好發完
39/X=Z……3 即(39-3)本正好發完
24與36的最大公約數為12,所以第一組最多有12位
【數學之美】很高興為你解答,不懂請追問!滿意請採納,謝謝!O(∩_∩)O~
Ⅷ 老師有120個語文本,100個數學本,把本子分給幾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得的本子要同
120=2×2×2×3×5
100=2×2×5×5
120和100的最大公因數是:2×2×5=20
所以每個同學最多分得20本。
Ⅸ 小學四年級下冊要買多少本練習本、作文本,小字本,英語本、數學本和畫畫本要交多少給本班主任老師呢
照應該,小學四年級除了需要交中餐費以外,是不需要交其他錢了,大部分本子都是免費發的,不發的也是學生自己買的。
Ⅹ 老師給班裡發了82本數學本,123本語文本,班裡有多少學生
123是3的倍數,所以列式為123÷3=41(人),然後123÷41=3(本),答:學生有41人,每人可以分到3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