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和語文的區別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語言。新的課程標准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一個人不可能終身依靠老師,每個人都必須學會自學,閱讀是自學的主要形式,自學能力的核心是閱讀能力。閱讀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數學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和較強的數學閱讀能力,是每一個數學教師應該值得重視的問題,因此,我們一同走進數學閱讀的實踐。
一、數學閱讀概述。
1、閱讀是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過程,它不僅僅是讀的過程,而且是動口動手動腦有機結合,統一協調的過程。數學閱讀過程同一般閱讀過程一樣,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過程,包含語言符號(文字、數學符號、術語公式、圖表等)的感知和認讀、新概念的同化和順應、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等各種心理活動因素。同時,它也是一個不斷假設、證明、想像、推理的積極能動的認知過程。由於數學語言的符號化、邏輯化及嚴謹性、抽象性等特點,數學閱讀又有不同干一般閱讀的特殊性。
2、數學閱讀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人們不僅需要具備語文和外語的閱讀能力,而且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如理解各種數據、圖、增長率、利率、稅率、商品的性價比等)。數學閱讀的核心目標在於理解,包括通過聯想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對知識系統化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善於捕捉數學問題並回答問題。能否根據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進行語義轉換和語句分析,是閱讀理解的關鍵,也是閱讀能力水平的標志。
3、學生智力發展的不斷研究表明,構成一些學生學習數學感到困難的因素之一是他們的閱讀能力差,在閱讀和理解數學書籍方面特別無能。按照認知學習論的說法,閱讀是一種知識的重建過程,在閱讀過程中,讀者與文本發生交互作用,新知識和既有的知識同化並產生新意義。數學里的符號、公式、方程式、圖形、圖表以及文字,同樣需要經過閱讀才能理解。閱讀是數學學習活動形式之一,是思維的基礎。(待續)
Ⅱ 數學和語文的區別
由於語文和數學可以被看成分屬於「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我們就可通過兩者的比較初步地去認識「兩種文化」的區別。
具體地說,我們在此不妨可以首先想像:如果在語文課上講「圓」會是什麼樣的一個局面?教師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然後問學生:看著這個圓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表現出了豐富的想像力:一輪紅日;十五的月亮;這是世界上最美的圖形:我愛死你了。。。。。。
類似地,面對「樹上有5隻鳥,獵人開槍打死2隻,還剩下幾只」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學生回答道:「一隻也沒有剩下,因為它們是一家子,獵人打死的是父母親,這樣三隻小鳥就一隻也活不下去了。」這個學生顯然也是將數學課程誤當成語文課。
當然,如果在語文課上出現以下情況無疑也會使教師感到十分尷尬:「我們正在學習《太陽》一課,就在我進行總結歸納的時候,一隻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是銘——一個喜歡發言卻又詞不達意、經常會製造點麻煩的孩子。我皺了皺眉,有點無奈地請他站起來。他結結巴巴地講:『老師,太陽不。。。。。。不是圓的。。。。。。』同學們一聽,哈哈大笑起來,說:『我們天天都看到太陽,太陽怎麼可能不是圓的呢?』可是銘漲紅了臉,固執地堅持:『真的,太陽真的不是圓的。我從書上看來的』。。。。。。」
綜上可見,語文課與數學課確實有著不同的味道,或者說,語文課具有自己特有的「語文味」,數學課則又具有自己特有的「數學味」。
究竟什麼是數學課特有的數學味?
「數學文化」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就基礎教育而言,數學的文化價值主要是指數學學習對於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乃至世界觀等方面的重要影響(盡管這種影響主要是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發揮作用),這也就是說,我們在此所論及的主要是由數學教學所體現的「數學文化」。
在此我們仍可通過與語文教學的對照來指明所說的「數學文化」的具體內涵,而這事實上也就為「究竟什麼是數學課所特有的數學味」提供了直接解答。語文課是以情感來帶動知識的學習。例如,語文老師經常會採取,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或一句成語)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是要求學生對一些想像的情景(不同於書上的情景)作出具體描述。數學教學也十分講究氛圍的創造,但其所體現的又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情感,而且也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數學課不是以情代知,而是以知生情。
具體地說,語文教學中所涉及的應當說是人類最基本的一些感情:人世間的愛恨和冷暖,自然萬物的生命短暫和崇高,社會歷史進程中的神奇和悲歡。。。。。。但是,數學教學中所涉及的卻是一種不同的情感,因為,我們在數學課上所希望學生養成的是一種新的精神:它不能被看成與生俱來的,而是一種後天養成的理性精神(這是與原始人類所普遍持有宗教迷信或者說對大自然的敬畏心理直接相抵觸的);一種新的認識方式:客觀的研究(從而,這也就與所謂的「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構成了直接的對立);一種新的追求:超越現象以認識隱藏於背後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一種不同的美感:數學美(羅素形容為「冷而嚴肅的美」);一種深層次的快樂:由智力滿足帶來的快樂,成功以後的快樂;一種新的情感:超越世俗的平和;一種新的性格:善於獨立思考,不怕失敗,勇於堅持。。。。。。
綜上可見,這即是一種不同的文化:數學文化,也正是數學課應具有的「數學味」。
Ⅲ 數學和語文有什麼關系
語文比較傾重於形象思維,數學比較傾重於邏輯思維,它們是互補關系。語文內是工具容科目,是學習其他自然學科的基礎,同樣數學也有它的工具性,也是學好其他自然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能幫助你更好地學習數學,比如能正確地理解數學題意;學好數學同樣能提高你學習語文能力,比如能讓你寫作的構思更嚴謹有序。
Ⅳ 語文和數學有多少區別
答:區別:
1.語文是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
2.數學是科學的依據;
3.兩者有密不可分;
4.學好語文,對學習數學有很大的幫助。
以上,請參考。謝謝!!
Ⅳ 語文和數學有什麼不同,數學和英語有什麼
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打好基礎相當重要。復習時,不僅要記住並理解每部分的概念、公式;而且關鍵在於能夠准確、靈活地運用這些公式解題;注意使用范圍、條件;還要能綜合運用,熟練計算,提高速度。?它是天生的獨立的女神,所以才會屬於這樣的一片高原,它有十足的理由傲視,依附在天山一隅。千年以來,沒有人知道過它的顏色,它一直靜靜的開落,靜靜的開落,彷彿它本就應該如此的沉默。當它終於顯露出完全的紅,整個高原在疼痛,那樣的一個灼人的深刻的眼神,讓每一處它所存在過的山川,河流,或是人心都為之動容。那絕麗的紅,是有些偏高的羽翼,在擦落羽毛時滲透出的血液,它歡笑著,浩然的存在著。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因而對它的復習應把握三個原則:一要重視基礎,提高能力;二要舉一反三,積累經驗;三要查缺補漏,吸取教訓。
Ⅵ 數學和語文哪個重要必須要一分高下
學霸跟學霸之間差一門語文,學霸跟學渣之間差一門數學,學渣跟學渣之間差一門英語。版
也就是權說,對學霸來說,學好英語、數學是前提,也是拉不開成績的,只能靠語文來決定勝負;數學,是檢驗學生智商的最簡單標准,學渣無論如何也學不好數學,這也是為什麼各初中名校紛紛拿奧數來點招,初中9門齊上的時候才會更有保證;而英語,則相對來說不需要太高的智商,因為非母語,又沒有語文那麼高的要求,所以相對來說是最簡單的。
學前階段,英語更重要,但這個重要性隨著年級的增長而減弱。如果前面學的力度夠了,到了初高中,也許就幾乎不用學了,工作後再根據專業方向,學精學專。說到底,英語是一門工具。
中小學階段,數學也重要,數學思維必須有一個質的拉升,不管你擇校不擇校。這個數學的重要性,隨著年級的增長而加強,一直持續到高考。
如果從一輩子來看,語文最重要,小學迫切需要解決認字、讀字書、寫字等一系列問題,同時課內如果基礎沒打好,後面的影響還很深遠。說到底,語文是終生的修養。
另外中高考語文難度越來越大,當大家數學拼得差不多的時候,語文就會像以前的數學一樣,優生差生的距離會越來越大。
Ⅶ 學語文跟數學有什麼區別
學語文可以幫助你理解問題和正確表達思想,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
學數學能培養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科學的常識和基本的素養。
Ⅷ 語文和數學有什麼區別
在於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123456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