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四冊
A. 急求高中語文讀本4的目錄啊急急急
第四冊
1 狂人日記 魯 迅
2 斷魂槍 老 舍
3 春風沉醉的晚上 郁達夫
4 梅雨之夕 施蟄存
5 小二黑結婚 趙樹理
6 百合花 茹志鵑
7 受戒 汪曾祺
8 從森林裡來的孩子 張 潔
9 棋王(節選) 阿 城
10 鄉場上 何士光
11 哦,香雪 鐵 凝
12 北方的河(節選) 張承志
13 一天 陳 村
14 馬鐵奧·法爾哥尼 梅里美
15 潑留希金 果戈里
16 笛夢 黑 塞
17 法律門前 卡夫卡
18 成功 台木爾
19 交叉小徑的花園 博爾赫斯
20 牆 薩 特
21 第三條河流 羅 薩
22 第二十二條軍規(節選) 海 勒
23 錯斬崔寧
24 快嘴李翠蓮記
25 群英會蔣干中計 羅貫中
26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施耐庵
27 灌園叟晚逢仙女 馮夢龍
28 明代小說 范 寧
29 清代小說 石昌渝
30 《搜神記》兩篇 干 寶
三王墓
韓憑妻
31 《世說新語》四則 劉義慶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興盡而返
王藍田
32 南柯太守傳 李公佐
33 虯髯客傳 杜光庭
34 畫皮 蒲松齡
35 嬰寧 蒲松齡
36 屈原(節選) 郭沫若
37 日出(節選) , ;, ; 曹 禺
38 關漢卿(節選) 田 漢
39 狗兒爺涅槂(節選) 錦 雲
40 慳吝人(節選) 莫里哀
41 玩偶之家(節選) 易卜生
42 戲劇文學 譚霈生
43 中國現代和當代話劇 黃會林 陳 剛
44 馬嵬兵變 白 朴
45 灞橋餞別 馬致遠
46 陳州糶米(節選)
47 游園 湯顯祖
48 驚變 洪 升
49 散曲選(一)
般涉調·耍孩兒 莊家不識勾欄 杜仁傑
般涉調·耍孩兒 借馬 馬致遠
般涉調·哨遍 高祖還鄉 睢景臣
南呂·一枝花 丑齋自述 鍾嗣成
50 散曲選(二)
越調·天凈沙 春 白 朴
雙調,折桂令 嘆世 馬致遠
南呂·四塊玉 別情 關漢卿
雙調·折桂令 田家 盧 摯
中呂·堯民歌 別情 王實甫
雙調·折桂令 夢中作 鄭光祖
雙調,楚天遙 薛昂夫
正宮·醉太平 刺世 張可久
雙調·水仙子 尋梅 喬 吉
雙調·水仙子 譏時 張鳴善
正宮·醉太平
正宮·塞鴻秋 山行警
正宮·醉太平 譏貪小利者
中呂·朝天子 志感
51 元曲 呂薇芬 鄧紹基
52 明清傳奇 金寧芬 成復旺 李 平
53 一江春水向東流(節選) 蔡楚生 鄭君里
54 華羅庚(節選) 陸天明 徐 宏 顧邁南
55 牧馬人(節選) 李 准
56 陰陽無極(節選) 麥天樞
57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節選) 瓦西里耶夫 羅斯托茨基
58 兩個人的車站(節選) 布拉金斯基 梁贊諾夫
59 音樂之聲(節選) 勒 曼
60 飛越瘋人院(節選) 戈德曼
61 影視文學
62 電影語言和文學語言 李少白
63 組段成篇的基本要求
64 合理組織篇章的段落
65 巧妙安排篇章的層次
66 銜接和過渡 ——段與段之間(一)
67 交代和照應 ——段與段之間(二)
68 開頭和結尾
69 抓准·說透·理清 ——談評論的寫作 方仁工
70 文學作品的解析
71 我對詩的要求 ——在一次座談會上的發言 艾 青
72 詩論 艾 青
73 詩歌
74 怎樣寫小說 老 舍
75 微型小說隨想 張光勤
76 微型小說探勝 凌煥新
B. 高中語文必修4要背的課文有哪些
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4要背的課文:
1、雨霖鈴 柳永(宋)
例、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2、望海潮 柳永(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3、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4、定風波 蘇軾(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5、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辛棄疾(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jì).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6、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7、醉花陰 李清照(宋)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8、聲聲慢 李清照(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9、廉頗藺相如列傳 司馬遷
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2)高中語文第四冊擴展閱讀
高中語文必背其他:
1、《沁園春•長沙》
2、《雨巷》
3、《再別康橋》
4、《燭之武退秦師》
5、《荊軻刺秦王》(第8段)
6、《記念劉和珍君》(第2、4節)等
高中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高中語文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C.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必修)高二第四冊(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增了一個「神奇武
答案B
「商業化」說法不當,A項排除。武俠小說是否應大力發展、武俠精神是否一定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化均需具體分析,C、D兩項排除。
D. 誰有書幫忙看一下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背的文章題目(和具體段落)詳細一點、 不是新課標的、
老人教語文·第四冊背誦課文就三篇,其他古文只要求熟讀,不知合不合你意。
必背篇目
《陳情表》作者: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赤壁賦》作者: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鍾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幾,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愛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魯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呼!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雲爾!
剩下的是熟讀篇目
《祭十二郎文》作者:韓愈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後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於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於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天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雲:「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日:「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呼!其競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致斯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雲,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餘奴婢,並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然後惟其所願。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以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
自今以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逍遙游》選自《莊子》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面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佔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平!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鵝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面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柳毅傳(節選)》作者:李朝威
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念鄉人有客於涇陽者,遂往告別。至六七里,鳥起馬驚,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
見有婦人,牧羊於道畔。毅怪視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臉不舒,巾袖無光,凝聽翔立,若有所伺。毅詰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婦始楚而謝,終泣而對曰:「賤妾不幸,今日見辱問於長者。然而恨貫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聞焉。妾,洞庭龍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涇川次子,而夫婿樂逸,為婢僕所惑,日以厭薄。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迨訴頻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毀黜以至此。」言訖:歔欷流涕,悲不自勝。又曰:「洞庭於茲,相遠不知其幾多也,長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斷盡,無所知哀。聞君將還吳,密通洞庭,或以尺書寄託侍者,未卜將以為可乎?」毅曰:「吾,義夫也。聞子之說,氣血俱動,恨無毛羽,不能奮飛。是何可否之謂乎?然而洞庭,深水也,吾行塵間,寧可致意耶?唯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致負誠托,又乘懇願。子有何術可導我耶?」女悲泣,且謝曰:「負載珍重,不復言矣。脫獲回耗,雖死必謝。君不許,何敢言?既許而問,則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也。」
毅請聞之。女曰:「洞庭之陰,有大橘樹焉,鄉人謂之社橘。君當解去茲帶,束以他物,然後叩樹三發,當有應者。因而隨之,無有礙矣。幸君子書敘之外,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毅曰:「敬聞命矣。」女遂於襦間解書,再拜以進,東望愁泣,若不自勝。毅深為之戚。乃置書囊中,因復問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祗豈宰殺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為雨工?」曰:「雷霆之類也。」毅顧視之,則皆矯顧怒步,飲齕甚異,而大小毛角,則無別頭焉。毅又曰:「吾為使者,他日歸洞庭,幸勿相避。」女曰:「寧止不避,當如親戚耳。」語竟,引別東去。不數十步,回望女與羊,俱亡所見矣。
其夕,至邑而別其友。月余,到鄉還家,乃訪於洞庭。洞庭之陰,果有社橘。遂易帶,向樹三擊而止。俄有武夫出於波間,再拜請曰;「貴客將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實,曰:「走謁大王耳。」武夫揭水指路,引毅以進。謂毅曰:「當閉目,數息可達矣。」毅如其言,遂至其宮。始見台閣相向,門戶千萬,奇草珍木,無所不有。夫乃止毅,停於大室之隅,曰:「客當居此以伺焉。」毅曰:「此何所也?」夫曰:「此靈虛殿也。」諦視之,則人間珍寶,畢盡於此。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精,雕琉璃於翠楣,飾琥珀於虹棟。奇秀深杳,不可殫言。
然而王久不至。毅謂夫曰:「洞庭君安在哉?」曰:「吾君方幸玄珠閣,與太陽道士講火經,少選當畢。」毅曰:「何謂火經?」夫曰:「吾君,龍也。龍以水為神,舉一滴可包陵谷。道士,乃人也。人以火為神聖,發一燈可燎阿房。然而靈用不同,玄化各異。太陽道士精於人理,吾君邀以聽言。」語畢而宮門辟。景從雲合,而見一人,披紫衣,執青玉。夫躍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問曰:「豈非人間之人乎?」毅對曰:「然。」毅遂設拜,君亦拜,命坐於靈虛之下。謂毅曰:「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遠千里,將有為乎?」毅曰:「毅,大王之鄉人也。長於楚,游學於秦。昨下第,閑驅涇水之涘,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所不忍視。毅因詰之。謂毅曰:『為夫婿所薄,舅姑不念,以至於此。」因取書進之。洞庭君覽畢,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鑒聽,坐貽聾瞽,使閨窗孺弱,遠罹構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齒發,何敢負德?」詞畢,又哀吒良久。左右皆流涕。時有宦人密侍君者,君以書授之,命達宮中。須臾,宮中皆慟哭。君驚,謂左右曰:「疾告宮中,無使有聲,恐錢塘所知。」毅曰:「錢塘,何人也?」曰:「寡人之愛弟。昔為錢塘長,今則致政矣。」毅曰:「何故不使知?」曰:「以其勇過人耳。昔堯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近與天將失意,塞其五山。上帝以寡人有薄人有薄德於古今,遂寬其同氣之罪。然猶縻系於此,故錢塘之人日日候焉。」
語未畢,而大聲忽發,天坼地裂,宮殿擺簸,雲煙沸涌。俄有赤龍長千餘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項掣金鎖,鎖牽玉柱,千雷萬霆,激繞其身,霰雪雨雹,一時皆下,乃擘青天而飛去。毅恐蹶仆地。君親起持之曰:「無懼。固無害。」毅良久稍安,乃獲自定,因告辭曰:「願得生歸,以避復來。」君曰:「必不如此。其去則然,其來則不然。幸為少盡繾綣。」因命酌互舉,以款人事。
餓而祥風慶雲,融融怡怡,幢節玲瓏,簫韶以隨。紅妝千萬,笑語熙熙。後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璫滿身,綃縠參差。迫而視之,乃前寄辭者。然若喜若悲,零淚如絲。須臾,紅煙蔽其左,紫氣舒其右,香氣環旋,入於宮中。君笑謂毅曰:「涇水之囚人至矣。」君乃辭歸宮中。須臾,又聞怨苦,久而不已。
有頃,君復出,與毅飲食。又有一人,披紫裳,執青玉,貌聳神溢,立於君左。君謂毅曰:「此錢塘也。」毅起,趨拜之。錢塘亦盡禮相接,謂毅曰:「女侄不幸,為頑童所辱。賴明君子信義昭彰,致達遠冤。不然者,是為涇陵之土矣。饗德懷恩,詞不悉心。」毅撝退辭謝,俯仰唯唯。然後回告兄曰:「向者辰發靈虛,巳至涇陽,午戰於彼,未還於此。中間馳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譴責,因而獲免。然而剛腸激發,不遑辭候,驚擾宮中,復忤賓客。愧惕慚懼,不知所失。」因退而再拜。君曰:「所殺幾何?」曰:「六十萬。」「傷稼乎?」曰:「八百里。」「無情郎安在?」曰:「食之矣。」君憮然曰:「頑童之為是心也,誠不可忍;然汝亦太草草。賴上帝顯聖,諒其至冤,不然者,吾何辭焉?從此已去,勿復如是!」錢塘復再拜。
《促織》作者:蒲松齡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此物故非西產;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以一頭進,試使斗而才,因責常供。令以責之里正。市中游俠兒得佳者籠養之,昂其直,居為奇貨。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為人迂訥,遂為猾胥報充里正役,百計營謀不能脫。不終歲,薄產累盡。會征促織,成不敢斂戶口,而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覓,冀有萬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歸,提竹筒絲籠,於敗堵叢草處,探古發穴,靡計不施,迄無濟。即捕得三兩頭,又劣弱不中於款。宰嚴限追比,旬余,杖至百,兩服間膿血流離,並蟲亦不能行捉矣。轉側床頭,惟思自盡。
時村中來一駝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資詣問。見紅女白婆,填塞門戶。入其舍,則密室垂簾,簾外設香幾。問者爇香於鼎,再拜。巫從旁望空代祝,唇吻翕闢,不知何詞。各各竦立以聽。少間,簾內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爽。成妻納錢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頃,簾動,片紙拋落。拾視之,非字而畫:中繪殿閣,類蘭若;後小山下,怪石亂卧,針針叢荊,青麻頭伏焉;旁一蟆,若將躍舞。展玩不可曉。然睹促織,隱中胸懷。折藏之,歸以示成。
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細瞻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後,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儼然類畫。遂於蒿萊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冥搜未已,一癩頭蟆猝然躍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間。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遂撲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狀極俊健。逐而得之。審視,巨身修尾,青頂金翅。大喜,籠歸,舉家慶賀,雖連城拱璧不啻也。上於盆而養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留待限期,以塞官責。
成有子九歲,窺父不在,竊發盆。蟲躍擲徑出,迅不可捉。及撲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兒懼,啼告母。母聞之,面色灰死,大驚曰:「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兒涕而去。
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夫妻向隅,茅舍無姻,相對默然,不復聊賴。日將暮,取兒藁葬。近撫之,氣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復甦。夫妻心稍慰,但兒神氣痴木,奄奄思睡。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復以兒為念,自昏達曙,目不交睫。東曦既駕,僵卧長愁。忽聞門外蟲鳴,驚起覘視,蟲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鳴輒躍去,行且速。復之以掌,虛若無物;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急趨之,折過牆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顧,見蟲伏壁上。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旁徨瞻顧,尋所逐者。壁上小蟲忽躍落襟袖間,視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喜而收之。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思試之斗以覘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亦無售者。徑造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因出己蟲,納比籠中。成視之,籠然修偉,自增愧怍,不敢與較。少年固強之。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因合納斗盆。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少年又大笑。試以豬鬣毛撩撥蟲須,仍不動。少年又笑。屢撩之,蟲暴怒,直奔,遂相騰擊,振奮作聲。俄見小蟲躍起,張尾伸須,直齕敵領。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雞瞥來,徑進以啄。成駭立愕呼,幸啄不中,蟲躍去尺有咫。雞健進,逐逼之,蟲已在爪下矣。成倉猝莫知所救,頓足失色。旋見雞伸頸擺撲,臨視,則蟲集冠上,力叮不釋。成益驚喜,掇置籠中。
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成述其異,宰不信。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雞,果如成言。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螂螳、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悅,詔賜撫臣名馬衣緞。撫臣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後歲余,成子精神復舊,自言身化促織,輕捷善斗,今始蘇耳。撫軍亦厚賚成。不數年,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異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E. 高中語文第四冊背誦篇目
· 課外必讀書目、必背古詩文篇目 ·
一、 課外閱讀推薦書目
1. 論語 孔子
2. 三國演義(上)(下) 羅貫中
3. 紅樓夢 (上)(下) 曹雪芹
4. 吶喊 魯迅
5. 女神 郭沫若
6. 子夜 茅盾
7. 家 巴金
8. 雷雨 曹禺
9. 圍城 錢鍾書
10. 談美書簡 朱光潛
11.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
12. 堂•吉訶德(上)(下) 塞萬提斯
13. 歌德談話錄 艾克曼
14. 巴黎聖母院 雨果
15. 歐也尼•葛朗台 巴爾扎克
16. 匹克威克外傳 狄更斯
17. 復活 列夫•爾托斯泰
18. 普希金詩選 普希金
19. 老人與海 海明威
20. 泰戈爾詩選 泰戈爾
新月集、飛鳥集
園丁集、吉檀枷利
二、古詩文背誦篇目
(一)古文20篇
1. 寡人之於國也 《孟子》
2. 勸學 《荀子》
3. ☆逍遙游 《莊子》
4.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5. ☆過秦論 賈誼
6. ☆屈原列傳 司馬遷
7. ☆報任安書 司馬遷
8. 陳情表 李密
9. 蘭亭集序 王羲之
10. 歸去來兮辭 陶潛
11.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
12. ☆滕王閣序 王勃
13. 師說 韓愈
14. 阿房宮賦 杜牧
15. 六國論 蘇洵
16.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17. 赤壁賦 蘇軾
18. 石鍾山記 蘇軾
19. 項脊軒志 歸有光
20. 登泰山記 姚鼐
(二)詩詞曲50首
1. 靜女 《詩經》
2. 無衣 《詩經》
3. ☆氓 《詩經》
4. 湘夫人 屈原
5. ☆離騷 屈原
6. 長歌行 漢樂府
7. ☆孔雀東南飛 漢樂府
8.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
9. 短歌行 曹操
10. 白馬篇 曹植
11.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陶潛
12. 山居秋瞑 王維
13. 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14. 越中覽古 李白
15. 蜀道難 李白
16. 將進酒 李白
17. 登高 杜甫
18. 蜀相 杜甫
19. 兵車行 杜甫
20. 客至 杜甫
21. 旅夜書懷 杜甫
22.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
23. 閣夜 杜甫
24. 登岳陽樓 杜甫
25. 漁翁 柳宗元
26. 石頭城 劉禹錫
27. 琵琶行 白居易
28.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 元稹
29. 李憑箜篌引 李賀
30. 過華清宮 杜牧
31.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
32. 錦瑟 李商隱
33. 浪淘沙(簾外雨潺潺) 李煜
3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35. 雨霖鈴(寒蟬凄切) 柳永
36.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3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38.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39. 鵲橋仙(纖雲弄巧) 秦觀
40. 蘇幕遮(燎沉香) 周邦彥
41.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42. 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
43. 書憤 陸游
44.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45.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46. 揚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47. ☆竇娥冤 關漢卿
48. ☆長亭送別 王實甫
49.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張可久
50. ☆哀江南 孔尚任
註:有☆的只背誦其中一部分。
F. 高中語文讀本第四冊第8課《錯斬崔寧》主題思想或者是簡評!
小說故事情節曲折巧妙,細節描寫真實細致,人物性格生動鮮明,批判了封建官吏草菅人民,率意斷獄,是一篇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