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重視數學表達

重視數學表達

發布時間: 2021-08-21 15:46:29

1. 華為極為看重的數學,在古代我們也曾這樣「牛掰」嗎

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全球招攬各類英才的消息一波又一波,足見華為對人才的重視。有關資料顯示,華為至少有700多個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120多個化學家,等等,每年的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


我國數學一度輝煌,近代幾乎停滯不前,到現代我國數學比歐美國家落後很多。如,數學界可與諾貝爾獎媲美的最高獎項——菲爾茨獎,我國大陸還沒有一人獲得。這種反轉,值得我們反思。

2.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

一、教師准確規范的數學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首先要求教師語言要規范,給學生做出榜樣。數學教師對概念、法則、術語的敘述要准確,不必讓學生產生疑問和誤解。二、讓學生在口頭表述中,訓練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為了使全體學生的數學語言都能得到訓練,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靈活運用「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全班評價、學生小結」的訓練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以 「語言訓練為主線、思維訓練為主體」的教學思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要說、有話可說,並在積極的評價中,使學生說的熱情得到激發,說的能力得到提高。
1.同桌交流
2.小組討論
3.全班評價
4.學生小結
(1)在概念教學中重視讓學生說出本質
在概念教學中進行說的訓練是由直觀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橋梁,因此,概念教學中教師重視讓學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質,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不但能說出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性質的具體內容,更要說出概念關鍵詞句,而對於近似概念,則讓學生說出他們的共同點與內在聯系和混淆之處。
(2)在計算教學中重視讓學生說出算理
在計算教學中,加強算理教學,重視說的過程,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計算方法,又能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計算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說算理、說運算順序、並要介紹自己的多種演算法以及優化的理由,同時對於計算中的錯誤讓學生說出錯誤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發展。
(3)在應用題教學中重視讓學生說出思路
在應用題教學中,讓學生有根有據有序地分析、推理,通過口述解題思路,說出自己的想法,填寫數量關系式等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在課堂上學生你一句,我一言,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教師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4)在幾何形體教學中重視讓學生說出其特徵
幾何形體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更能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在幾何形體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說出其特徵及與生活的聯系;還重視了讓學生參與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導過程,把知識的獲取與發展數學語言有機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對空間的探索慾望,抓住挈機,發展說的能力。
四、在學生閱讀數學中,豐富數學語言
五、在學生「編寫」中,強化數學語言

3. 如何提高自己的數學表達能力

⑴【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新困難和新問題】在開始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形成惡性循環,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要提高自我調控的「適教」能力】一般來說,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後,因自身對教學過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識結構、思維特點、個性傾向、職業經歷等原因,在教學方式、方法、策略的採用上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形成自己獨特的、一貫的教學風格或特點。作為一名學生,讓老師去適應自己顯然不現實,我們應該根據教師的特點,立足於自身的實際,優化學習策略,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使自己的學法逐步適應老師的教法,從而使自己學得好、學得快。 ⑶【要將「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自己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引導下,靠自己主動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並經常發現和提出問題,而不能跟著老師的慣性運轉,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和方法。 ⑷【要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要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頑強的學習毅力,要有足夠的學習信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⑸【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課前預習而「生疑」,「帶疑」聽課而「感疑」,通過老師的點撥、講解而「悟疑」、「解疑」,從而提高課堂聽課效果。預習也叫課前自學,預習的越充分,聽課效果就越好;聽課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預習下節內容,從而形成良性循環。⑹【要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審題是解題的關鍵,數學題是由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構成的,拿到題目要「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要在已有知識和解題經驗基礎上,譯字逐句仔細審題,細心推敲,切忌題意不清,倉促上陣,審數學題有時須對題意逐句「翻譯」,隱含條件轉化為明顯條件;有時需聯系題設與結論,前後呼應挖掘構建題設與目標的橋梁,尋找突破點,從而形成解題思路。⑺【要養成良好的演算、驗算習慣,提高運算能力】學習數學離不開運算,初中老師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時間有限,運算量大,高中老師常把計算留給學生,這就要同學們多動腦,勤動手,不僅能筆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對復雜運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簡便方法。⑻【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一門邏輯性強、思維嚴謹的學科。而訓練並規范解題習慣是提高用文字、符號和圖形三種數學語言表達的有效途徑,而數學語言又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基礎。因此要逐步夯實基礎,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⑼【要養成解後反思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解完題目之後,要養成不失時機地回顧下述問題:解題過程中是如何分析聯想探索出解題途徑的?使問題獲得解決的關鍵是什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這樣,通過解題後的回顧與反思,就有利於發現解題的關鍵所在,並從中提煉出數學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視了對它的挖掘,解題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題後,要經常總結題目及解法的規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遠,駕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 ⑽【要養成糾錯訂正的習慣,提高自我評判能力】要養成積極進取,不屈不撓,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質,對做錯的題要反復琢磨,尋找錯因,進行更正,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少問題就會茅塞頓開,從而提高自我評判能力。⑾【要養成勤學善思的習慣,提高創新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遵循認識規律,善於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去發現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注重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做到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不滿足於現成的思路和結論,善於從多側面、多方位思考問題,挖掘問題的實質,勇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因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透徹明悟。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無問題狀態,就說明他思考不夠,學業也就提高不了。⑿【要養成歸納總結的習慣,提高概括能力】每學完一節一章後,要按知識的邏輯關系進行歸納總結,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專題化,這也是再認識的過程,對進一步深化知識積累資料,靈活應用知識,提高概括能力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⒀【要養成做筆記的習慣,提高理解力】 為了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師補充內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筆記,一旦遺忘,無從復習鞏固,何況在做筆記和整理過程中,自己參與教學活動,加強了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總之,同學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4.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思維的結果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而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是每一個數學教師的基本任務之一,尤其是小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能正確地應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數學交流工具,使學生在數學交流時說准確、說完整,說得有條理,說得合乎邏輯,說得簡煉。因此,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它看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數學教學過程伴隨著數學交流的過程。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教材及教學媒體的交流、學生與社會的交流,以及學生的自我交流等。學生通過數學語言,用它特定的符號、詞彙、句法和成語去交流,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就是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但要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而且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還要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因而,在教學中我們應逐步要求學生用確切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來表達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下面針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談幾點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影響學生
教師的言語和行動,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無形教材。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數學語言規范的教師他的學生表達能力也較強,表達也較准確、清楚、簡練。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有些教師偶爾也把不規范或不科學的語言帶進課堂,這些不科學、不規范的語言,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但是,長期以來,數學語言的教學沒有得到我們足夠的重視, 很多老師對數學語言表達的教學地位存在片面性認識,認為語言表達教學應附屬於識字、閱讀、寫作教學,並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導致學生因沒過好語言關而學習起來困難重重。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語言之間的轉換不流暢,思維顯得緩慢,從而造成數學知識接受、處理困難。在我教學中和聽課過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組活動交流時,只有幾個學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木頭人」,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有的乾脆站立不說,這是教學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是講得過多,學生說話的機會少,有的甚至是「滿堂灌」,把課堂教學的「多邊活動」變成了「單向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以至隨著年級的增長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出現了重重障礙,所以,數學思維的發展是離不開數學語言的同步發展的。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讀數和寫數時:在講授的過程中學生對二十幾的數字的讀作和寫作時總是寫成二一,二二,二三……,經過我和家長溝通發現:孩子這樣讀的原因是家長在日常生活和給孩子學前教育的時候沒有正確的讀數,使孩子養成了不正確的讀法, 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的讀法,我讓孩子先讀三十幾、四十幾、五十幾……讓孩子自己發現讀法,再回過頭讓孩子讀二十幾,這樣孩子就能夠較准確的讀出。雖然有些人認為讀數無關緊要,只要孩子會數就可以,沒有必要強要求,但是我認為當學生學會說一句正確和完整的話,掌握了最簡單、最基本的思維模式後,就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學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夠有條理的思維和表達。因此,應該從點滴做起規范的使用數學語言。
二、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
(一)、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
數學語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學會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邏輯關系,才能達到對書本的理解。理解是表達的基礎,要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積、商、擴大、縮小、質數、合數等概念。對學生語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點疏忽。例如問:「什麼是質數?」有的學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的數叫質數。」於是老師問:「4能被1整除嗎?能被它本身整除嗎?4是不是質數?」學生立即意識到自己錯了,應該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叫質數」。
同時數學有它的精確性,每個數學概念、符號、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沒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彙,結論錯對分明。要想真正的學好數學,使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落實,使數學不再感到難學,我覺得必須重視數學語言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學生會用,會說數學語言。
(二)、隨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1、教師和教材的示範是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的方法
小學生在表達數學思想時有兩個弱點:第一,不善於正確使用數學術語。第二,不善於講算理。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學語言的科學性、邏輯性、嚴謹性等的示範作用,努力使語言形象化、趣味化。盡力避免「這樣做怎麼樣」、「對不對」、「好不好」「同意嗎」等類習慣問語,消除學生說「半截話」或者用一兩個字「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簡單作答的語言環境。
其次,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自讀教材,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鑒於教材編寫要求簡潔、明白,不可能把什麼都寫進去,需要在教學時加以指點。如一年級數學「長方形、正方形」一課,教材形象直觀地描述了這兩種圖形,至於什麼是長方形,什麼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師引導學生去認識,邊讀邊交流,然後形成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確表象。
2、每節課都是學生形成數學語言的過程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抓住每一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說圖意,說算理,說思路,說解題過程,說操作過程,說分析過程。在低年級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做好看圖說話訓練,我對學生進行了一些引導:①先學會看圖。要求學生能全面觀察,看清圖,能簡單說出圖中有什麼,並且有幾個。②認真思考,弄懂圖意。在看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對圖的內容進行分析、口述,理清圖中的數量關系。③發揮聯想,要求學生能把看到的東西,能串聯起來。④開口敘述,要求學生能盡量用自己的話進行闡述,並且中心明確,有條理性。這時語言的連貫性是需要有針對性地重點訓練的;中年級可以要求學生有條理、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利用教具圖表直觀演示,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敘述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問題,分析思路和解題過程。通過讓學生口頭敘述解題思路,口頭敘述數量關系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解題能力,發展了思維的靈活性。高年級則可要求學生逐步運用數學語言准確、簡練且有根據地進行表述。通過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准確性。
3、小組討論是學生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
小組討論是課堂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本組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都處於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效率。但是,小組討論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小組討論組織的不好,就會成為個別學生的表演時間,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就會變成聽眾或者成為局外人,長久下去就會形成兩極分化,說的人越說越好,不說的人一句不說。因此,組織小組討論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和組織的方式,最好是讓每一位學生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讓那些不愛說的學生從被動的參與變成主動參與。
4、同桌交流是學困生形成數學語言的好途徑
小組討論雖然是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但是由於小組討論時人數相對來說比較多,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沒有機會或者害怕說不好怕大家嘲笑自己,而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同桌二個人比較熟悉,交流起來也沒有陌生感,學習困難的學生就不會產生恐懼,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同桌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思路,並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解答、大膽發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活了學生思維,更提高了教學效果。然而同桌交流只有兩個人,如果同桌兩個人正好都是學習困難的孩子,他們在交流的時候效果就不會太好,因此,在安排學生座位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最好是把表述好的孩子和不愛說的孩子搭配的坐,這樣他們會互相影響,從而取長補短。
5、學生小結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如在課堂小結時,老師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後,就會紛紛舉手發言,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很積極。有些學生話雖簡潔,卻抓住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智能並進,全面育人的目的。
6、操作是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的手段
操作是學生動手和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 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可以豐富感性認識,通過有條理地說操作過程,可以把外部物質操作活動轉化為內部思維活動,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屬性,使兒童的數學語言得到強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例如在三年級進行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為了使學生透徹理解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可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一折、二看、三塗、四想、五說」進行。一折:讓學生用一張紙折成均勻的四份;二看:引導學生觀察以下幾個問題:1,幾種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幾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樣?三塗:塗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想:出示塗色的紙,思考怎樣用分數表示?五說: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想的過程?分數的意義是怎樣表述的?等等。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引發思維和用數學語言表達,不僅加深了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還可以檢查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同時也培養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數學是集高度的概括性、嚴密的邏輯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於一身的科學,數學語言是表達、交流數學知識及其應用的,極其重要,但許多學生在運用數學語言時,難得盡善盡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及時關注學生不經意間出現的「口誤」,採取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真正理解相關的數學術語,逐步提高其掌握和運用的程度,力求使學生的數學表達做到規范、科學和嚴謹。
一、多創設情境,增強學生數學術語的記憶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根據艾賓斯的遺忘規律,如果教師只是將概念、法則、定義等直接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機械地去背,這樣記憶,在一定的時間內會發生模糊或遺忘,從而引發運用失當。所以教師應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親歷知識的來龍去脈。
二、多加強訓練,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並非一蹴而就,需經過長期自覺的訓練,這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給學生創造說的條件,需要學生說的,教師絕不代替;多給學生留下交流的空間,需要學生探討的,教師絕不灌輸;多給學生發表觀點的機會,需要學生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包辦。此外,教師應關注課堂上偶爾出現的數學語言的瑕疵,並及時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將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教師還可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運用幾種常見的語言訓練方法,對學生加強訓練。比如:仿述練習,能培養學生思維的准確性,有助於語言的規范性;變述練習,能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有助於提高語言的靈活性;擴述練習,對學生的發散思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語言的深刻性;講述練習,則是培養學生思維邏輯性的良葯妙方,有助於提高語言的嚴禁性。
三、多提供變式比較,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的理解能力
鑒於小學生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比較薄弱,對一些數學概念、名詞術語等理解不夠深刻,往往會造成在表達或運用數學語言中有失嚴密。因此,教師應該在學生初步感知或剛接觸數學知識後,除向學生特別強調術語中的重點字詞外,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變式訓練,使學生的思維經多次碰撞後,更為准確地把握知識的內涵,從而加深對數學語言的理解。

6.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 山東省青島膠州市營海小學 崔全方
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語言新課程中指出: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因此,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是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但要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而且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還要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逐步要求學生用確切的、簡煉的、清晰的語言來表達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下面針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談幾點我自己的看法。
一、從閱讀數學中感悟數學語言
學會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邏輯關系,才能達到對書本的本真理解。同時數學有它的精確性,每個數學概念、符號、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因此數學閱讀要求認真細致,同時必須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學好數學,使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落實,使數學不再感到難學,我覺得必須重視數學閱讀,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書看得多的人,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對比看得少的要好。
二、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
要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積、商、擴大、縮小等概念,對學生語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點疏忽。例如問:求和怎樣求?加數+加數=和,知道和求一個加數,用和減另一個加數。又如小數點的移動,小數點向右移動數就擴大,向左移數就縮小,知道一個數擴大的倍數小數點應向右移,縮小的倍數就把小數點向左移。
三、教師示範語言為學生的表率
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四、讓學生多形式發展數學語言
1.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通過同桌簡單的幾句話的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思路,並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2. 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
4. 邊做邊說。老師示範後讓學生邊說方法邊動手畫,這樣會很好地掌握了方法和畫法。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
5. 課堂小結。課堂小結有教師小結與學生自結兩種。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
五、對學生進行持之以恆地說話訓練
開始就要抓住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說算理,說思路,說解題過程,說操作過程,說分析過程。低年級可以要求學生先想後說,用完整的句子來表達。中年級可以要求學生有條理、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高年級可要求學生逐步運用數學語言准確、簡煉且有根據地進行表述。通過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准確性。
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時機,適時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對學生注重數學語言的培養和訓練,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循循善誘,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

7. 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山東省青島膠州市營海小學崔全方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語言新課程中指出: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因此,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是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但要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

熱點內容
泰安一中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20 04:20:27 瀏覽:231
兵佣哪裡 發布:2025-05-20 01:47:42 瀏覽:170
一年級語文拼音練習題 發布:2025-05-20 00:57:44 瀏覽:91
教學管理培訓 發布:2025-05-20 00:56:58 瀏覽:889
師德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20 00:37:15 瀏覽:824
課堂整老師 發布:2025-05-19 23:37:16 瀏覽:919
天才的英語 發布:2025-05-19 19:40:53 瀏覽:547
2016繼續教育考試答案 發布:2025-05-19 17:57:30 瀏覽:128
學生喜歡的教師 發布:2025-05-19 17:55:49 瀏覽:778
白涼粉是什麼原料做的 發布:2025-05-19 17:32:44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