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第十二冊
Ⅰ 小學數學第12冊第52頁的答案
1:12㎞
Ⅱ 小學第十二冊數學書上的
1.不會 因為正方體的體積是512立方厘米 圓柱體機是800立方厘米
2.由長度可以算出底面半徑R=1厘米 再根據體積公式V=3.14*1平方*6.28=19.7192結果 是19
3.半徑是10 底面面積是3.14*10*10=314 鐵快體積市314*(13-11)=628
4.底面面積*10*2*7.8=1560 算出底面面積=10
5.6除以2=3是小圓半徑 瓶子的溶劑取決於小圓半徑17-1=16能裝水的高度 用體積公式V=3*3*3.14*16=452.16立方厘米
Ⅲ 人教版數學第12冊教案(新課程)
37:00
第一單元 負數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了解負數的作用,感受運用負數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法和寫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
3.使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正數和負數以及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教學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溫度計、練習紙、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現象)
1、游戲:我們來玩個游戲輕松一下,游戲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戲規則:老師說一句話,請你說出與它相反意思的話。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後走200米)③電梯上升15層(下降15層)。
2、下面我們來難度大些的,看誰反應最快。
①我在銀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識競賽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學校小賣部賺了500元。(虧了500元)。④零上10攝式度(零下10攝式度)。
3、談話:周老師的一位朋友喜歡旅遊,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幾個旅遊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幫他留意了一下這幾個地方在未來某天的最低氣溫,以便做好出門前衣物的准備。下面就請大家一起和我走進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片頭)
二、教學例1
1、認識溫度計,理解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
課件出示地圖:點擊南京出示溫度計和南京的圖片。首先來看一下南京的氣溫。
這里有個溫度計。我們先來認識溫度計,請大家仔細觀察:這樣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攝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現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攝式度嗎? (是0℃。)你是怎麼知道的?(那裡有個0,表示0攝式度)。
(2)上海的氣溫:上海的最低氣溫是多少攝式度呢?(在溫度計上撥一撥)撥的時候是怎樣想的呢?(在零刻度線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氣溫比0℃要高,是零上4攝式度。(教師結合課件,突出上海的氣溫在零刻度線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氣溫:北京又是多少攝式度呢?與南京的0℃比起來,又怎樣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個手勢來表示它和0℃的關系嗎?(對,北京的氣溫比0度低,是零下4攝式度)你能在溫度計上撥出來嗎?
(4)比較: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三個地方的最低氣溫。仔細觀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氣溫,它們一樣嗎?(不一樣,一個在0℃以上,一個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氣溫比0℃高,是零上4攝式度,我們可以記作+4℃,讀作正四攝式度,寫的時候先寫一個正號(指出是正號不是加號,意義和讀法都不同了)再寫一個4(板書),大家跟我一起來比劃一下。+4也可以直接寫成4,把正號省略了。所以同學們所說的4℃也就是+4℃。(板書)
② 北京的氣溫比0℃低,是零下4攝式度。我們可以用-4℃來表示零下4攝式度(板書-4)。跟老師一起來讀一下。寫的時候可以先寫一個負號(指出是負號不是減號)再寫一個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劃一下。
(5)小結:通過剛才對三個城市的溫度的了解,我們知道記錄溫度時,以0℃為界線,用象+4或4這些數可以來表示零上溫度,用-4這樣的數可以表示零下溫度。
2、試一試:學生看溫度計,寫出各地的溫度,並讀一讀。(寫在卡片上)
3、聽一段中央台的天氣預報,將你聽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溫度記錄下來。
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得出:以零攝式度為界線,零上溫度用正幾或直接用幾來表示,零下溫度用負幾來表示。
三、學習珠峰、吐魯番盆地的海拔表達方法(P4第2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師把有關網頁帶來了。(課件出現網頁,上面有簡單的文字介紹)。誰來讀一讀這段介紹。
2、今天老師還帶來一張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請看。(課件動態地演示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圖)。從圖上,你看懂了些什麼?
3、我們再來看新疆的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圖。(動態演示吐魯番盆地的海拔情況)。
你又能從圖上看懂些什麼呢?(引導學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瑪峰比海平面高,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記錄一下這兩個地方的海拔嗎?
(1)交流:珠穆朗瑪峰的海拔可以記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魯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記作:-155米。(板書)
(2)小結:以海平面為界線,+8844.43米或8844.43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這樣的數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組討論,歸納正數和負數。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收集到了一些數據(課件顯示)我們可以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還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麼你們觀察一下這些數,它們一樣嗎?你們想幫它們分分類嗎?
2、學生交流、討論。
3、指出:因為+8844.43也可以寫成8844.43米,所以有正號和沒正號都可以歸於一類。提出疑問:0到底歸於哪一類?(引導學生爭論,各自發表意見)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類的,老師可以出難題:我覺得0可以分在4它們一類啊,你們怎麼來說服我?
② 如果有學生發表分三類的,有的分兩類的,可以引導他們互相爭論。
4、小結:(結合圖)我們從溫度計上觀察,以0℃為界限線,0℃以上的溫度用正幾表示,0℃以下的溫度用負幾表示。同樣,以海平面為界線,高於海平面的高度我們用正幾來表示,低於海平面我們用負幾表示。0就象一條分界線,把正數和負數分開了,它誰都不屬於。但對於正數和負數來說,它卻必不可少。我們把象+4、4、+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象-4、-155等這樣的數我們叫做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這節課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正數和負數。(板書:認識正數和負數)
五、聯系生活,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2、3題
2.你知道嗎:水沸騰時的溫度是____。 水結冰時的溫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溫度是 。
3.討論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
(1)存摺:這里的-800表示什麼意思?(以原來的錢為標准,取出了800元記作-800;存入了1200元記作1200元,還可以記作+1200元)
(2)電梯:這里的1和-1表示什麼意思?(以地平面為界線,地平面以上一層我們用1或+1來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層)。老師現在要到33層應該按幾啊?要到地下3層呢?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正數和負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零攝式度以上和零攝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與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都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麼-6%表示 。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1、2、3、4、5、6、7)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系?(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
B、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周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並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為標准記為0m或(0kg)。超過的記為正數,不足的記為負數,然後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量的計量
第一課時
量的計量
教學目標:
通過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小學數學中學過的計量單位,准確把握每種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以及不同量的計量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師: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中,經常進行各種量的計量。每種量都有自己的計量單位,我國現在採用的法定計量單位與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一致的。這節課我們來復習量的計量。(板書課題)
復習各種量的計量單位以及各自的進率。
長度、面積、體積單位復習。
舉例說說什麼叫相鄰單位?
以上三種單位的進率有什麼規律?
見教材118頁三種量的圖示,用尺量一量然後說說各表示什麼?(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
在括弧里填上適當的進率。
小段練習填空(說說部分空的根據)
重量單位的復習
常用的重單位有哪些?
填寫教材118頁的表。說說它們的進率關系。
練習:6000千克=()噸 2千克=()克
時間單位的復習
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下面的時間單位。
分、時、秒、月、日、年、世紀
填寫教材119頁的時間單位表。說說各自的進率。
怎樣判斷某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閏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
(整百數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如1900年雖能被4整除,但不是閏年)
名數的改寫復習
看教材119頁「名數」的示意圖,舉例說說什麼叫名數、單名數、復名數。
看書自學有關內容說說怎樣把高級單位的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數?怎樣把低級單位的數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
練習:先填寫教材119頁例題的空。再結合教材120頁說說填空的過程。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120頁的「做一做」
全課總結(略)
第二課時
量的計量的鞏固練習
教學目標: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進一步分清楚各計量單位間的聯系和區別,以便應用時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
教學過程:
提出本課練習內容並板書課題
易混進率的對比練習。
1)時、分、秒時間單位之間進率是怎樣的? 1時=60分 1分=60秒1時=()秒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相對應的面積、體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各是多少?你是臬記住它們的?
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練習
說說什麼是1平方米、1立方米?
在括弧里填上適當和計量單位。
有關單名數、復名數的練習
計量單位的填空練習
判斷(正確在括弧里畫 √,錯的畫×)
3. 全課總結(略)
幾何的初步知識
第一課時
復習平面圖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角、垂直與平行、三角形和四邊形的概念,掌握它們的特徵和性質,以及各圖形的聯系。『
教學過程:
直線、射線、線段。
提問:1)分別說一說什麼叫直線、射線、線段?
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麼區別?
完成123頁上面的「做一做」。(學生筆做)
角
提問:1)什麼叫做角?
2)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整理:把表中的空格填寫完整。
完成123頁下面「做一做」的1題、2題。
銳角 直角 鈍角 平角 周角
大於0°
小於90°
垂直與平行
提問:
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有哪幾種情況?
2)什麼樣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
什麼樣的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平行?
回答:下面幾組直線中,哪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哪組的兩條直線互相平
完成教材124頁的「做一做」
三角形。
提問:
1)什麼叫做三角形?
2)在下面的三角形中,頂點A的對邊是指哪一條邊?
先筆做:以頂點A的對邊為底,畫出三角形的高,並標出底和高。(前頁一幅圖)
在下面的表中填寫三角形的名稱和各自的特徵。
名稱
圖形
特徵
回答: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聯系與區別。
四邊形
提問:什麼叫四邊形?
回答:看圖說出下面各圖的特點,再說一說圖中各字母表示什麼
想一想:為什麼說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為什麼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完成125頁「做一做」中的1、2題。
綜合練習填空
第二課時
復習平面圖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圓與扇形、對稱圖形的概念;掌握它們的特徵和性質;以及各圖形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圓與扇形
請你畫一個半徑為2厘米的圓,並用字母o、r、d分別標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回答:
什麼叫圓的半徑?直徑?
在同一個圓里,、有多少半徑?有多少直徑?它們的長度有什麼關系?
什麼叫扇形?(讓學生筆做上題再回答)
想一想:扇形的大小是由什麼決定的?
完成126頁的「做一做」
軸對稱圖形。
什麼叫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
什麼叫做對稱軸?
想一想:我們學過的圖形中,還有哪些是軸對稱圖形。觀察你周圍的物體,看看有哪些 物體的形狀是軸對稱圖形。
完成127頁練習二十六第1~4題。
全課總結(略)
第三課時
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的概念;掌握周長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這些公式,熟練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提問:請你舉例說明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什麼是平面圖形的面積?
出示教材128頁中間的兩幅圖。
比較各組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在每一組中兩個圖形的周長相等嗎?面積相等嗎?
生:看圖回答
看圖寫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周長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並說一說這些計算公式是怎樣導出的。
C=
S=
S=
C=
作業
完成129頁1~11題。
注意:第10、13題是一些聯系實際的計算題。解答時讓學生注意統一計量單位。
第四課時
綜合復習(平面圖形的認識、周長和面積)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平面圖形的概念,正確掌握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熟練運用公式計算,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復習
回顧知識
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線?各有什麼特徵?
說一說你學過哪七種平面圖形?各有什麼特徵?
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它們的計算公式各是什麼?
說一說你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它們的計算公式各是什麼?
揭示規律。
看書128頁下面的圖形,說一說這些平面圖形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鞏固練習
教師參照129頁練習二十七和129頁練習自編練習題。
第五課時
復習立體圖形的認識、表面積的體積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立體圖形的概念和特徵,掌握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公式,熟練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復習
基本練習(立體圖形的認識)
說出各圖形的名稱,說一說圖中各個字母表示什麼。
如果把這些圖形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為什麼?
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點?它們有什麼不同?
說一說圓柱和圓錐有什麼特點?
完成131頁「做一做」中的1、2題。
鞏固練習
練習二十八1、2、3
第五課時
復習立體圖形的認識、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立體圖形的概念和特徵,掌握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正確運用公式,熟練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1)基本練習。(立體圖形的認識)
出示教材132頁上面的五個圖形,說出各圖形的名稱,說一說圖中各個字母表示什麼。
如果把這些圖形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為什麼?
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特點?它們有什麼不同?
說一說圓柱和圓錐有什麼特點?
完成133頁中的1、2題。
(2)復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舉例說明什麼是立體圖形的表面積?什麼是立體圖形的體積?
投影圖片出示132頁中間的三幅圖形。
結合圖示想一想: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的表面積各應怎樣計算?根據圖中給出的條件,用字母表示它們的面積。
整理:長方體表面積( )
正方體表面積( )
圓柱表面積( )
V= v= v= v=
結合圖形,分別寫出各圖形體積的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並說一說它們有什麼聯系。
第六課時
鞏固練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概念,掌握立體圖形表面和體積公式的推導,並能熟練運用公式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基本練習
說出各圖形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說一說它們有什麼聯系。
說出它們的表面積應怎樣計算。
圓柱體表面積= 正方體表面積= 長方體表面積=
134頁第11題。(計算後讓學生說一說理由)
第七課時
綜合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目標:通過復習使學生更加深刻理解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的概念,熟記它們的公式,正確計算,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說一說你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它們的計算公式各是什麼?
說一說你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它們的計算公式各是什麼?
說一說你學過哪些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它們的計算公式各是什麼?
說一說你學過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它們的計算公式各是什麼?
比較
平面圖形的面積和立體圖形的表面積有什麼不同?
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單位有什麼不同?
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量單位有什麼不同?
鞏固練習
149頁練習三十三和153頁練習三十四自編練習題。
簡單的統計
第一課時
復習平均數例1、例2;統計表
教學目標:
通過例1的復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求平均數問題中數量關系的理解及怎樣求出總數等內容和理解。
通過例2的復習進一步掌握求稍復雜的平均數問題的方法。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學會整理數據、編制統計表,並能應用原始數據和表格計算有關的問題。
教學過程:
復習平均數。
出示例1
問:要求七個班的平均人數,該怎樣算?讓學生自己算出結果。
想一想:如果已知七個班的平均人數,求這七個班的總人數,該怎樣算?讓學生自己解答。
通過計算讓學生總結出求平均數問題的計算方法。
出示例2
學生想:要求五年級平均每人做多少個,必須先求出( )和( )
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
讓學生總結求較復雜平均數問題的計算方法。
完成137頁的「做一做」
復習統計表
出示137頁的例題。
讓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入表中的空格,再驗算合計數和總計數,看看計算的結果對不對。
完成138頁的「做一做」
第二課時
復習統計圖
教學目標:
通過復習讓學生歸納整理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和扇區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進一步加深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初步了解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統計圖反映情況較為合適。
教學過程:
復習
回答
你學過哪幾種統計圖?
出示某電子儀器一廠和二廠在三個方面的統計圖。
回答四個問題
從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值增長和快?
從條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人人數多?哪個廠的技術人員多?
從扇形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外銷產品占銷售總數的百分比大?
綜合上面的分析,你認為哪個廠的生產搞得好?為什麼?
引導學生把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進行概括和總結。
讓學生看書或出示140頁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表。
完成140頁「做一做」中的第1、2題。
Ⅳ 人教版數學第十二冊電子課本下載
這個你能打開:http://www.pep.com.cn/xxsx/xxsxjs/xs6b/xs6bkb/
Ⅳ 小學數學第十二冊
配教作業本,一課一練,教與學,教你學數學,研討與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