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觀
1. 大學語文文學常識大全
(一):大學語文文學常識
1.<<論語>>是我國先秦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愛人.克已復禮.教育方面: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2.<<趙威後問齊使>>選自<<戰國策/齊策>>.是一篇對話體的議論文.<<戰國策>>是一部戰國時期分國記事的史料匯編.屬國別體雜史,是散文集.是漢代劉向整理編訂.<<戰國策>>記載了戰國時期謀臣策士游說各國或互相辯難的言論和行動.用寓言故事和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
3.<<寡人之於國也>>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是一篇以對話形式展開的論說文.
孟子:名軻,是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主張施仁政,行王道,倡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縱,引君入彀的論辯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與充沛的氣勢.
4.<<秋水>>選自<<莊子/秋水>>.這是一篇以對話方式展開說理的論說文.
莊子:名周,是老子之後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張順應自然,提倡無為而無不為.激烈批判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的黑暗現實.莊子的文章想像豐富,汪洋恣肆,辭藻瑰麗,並多採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諫逐客書>>是李斯的代表作,載於<<史記/李斯列傳>>中,是一篇議論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長於說理,散見於<<史記>>及<<古文苑>>中,其它文.<<泰山刻石文>><<琅玡台刻石文>>.
書指上書,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
6.<<張中丞傳後敘>>是一篇後敘,即寫在文章後面的跋文,議論與敘事並重.
<<答李翊書>>是一篇書信體的議論文.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領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主張辭必己出,強調惟陳言之務去.文章特點:說理透闢,氣勢充沛,結構嚴謹,語言精煉.成就斐然,著有<<昌黎先生集>>.
7.<<五代史伶官傳序>>選自<<新五代史/伶官傳>>,是一篇史論.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自稱六一居士,北宋廬陵人.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的風格,作品有<<歐陽文忠公集>> <<新五代史>>和<<新唐書>>(與宋祁合撰)
8.<<答司馬諫議書>>選自<<王臨川集>>.本文屬於書信體駁論文.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獨特地成就,他的散文以見識高超,議論犀利,邏輯嚴謹,筆力雄健著稱,主張文章應有補於世,以適用為本,作品有<<臨川先生文集>>
9.<<種樹郭橐駝傳>>,是一篇寓言性傳記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解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作品<<柳河東集>><<始得西山宴遊記>>,屬山水游記.
10.<<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是一篇題畫記,也可看做文藝隨筆,兼具悼念性記人散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被列為唐宋八大家,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江城子>>屬小令,是悼忘之作.
蘇軾是唐宋文藝創作成就最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詩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詞開豪放一派,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
<<前赤壁賦>>是一篇文賦,即散文化的賦,文賦的主要形式特徵:主客對答,抑客伸主,散句與駢句交錯使用,押韻.
11.<<鄭伯克段於鄢>>選自<<左傳/隱公元年>>.是一篇記敘文,屬歷史散文.<<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左丘明所著. <<左傳>>著重記敘春秋時期列國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善於敘事.描寫戰爭尤為精彩.
12.<<李將軍列傳>>選自<<史記>>.是一篇人物傳記.
司馬遷:字子長,<<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共130篇,其中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偉大的傳記文學作品.
13.<<報劉一書>>是一篇書信體記敘文.
宗臣:字子相,著有<<宗子相先生集>>,其創作較少摹擬堆砌習氣,散文成就在後七子中較為突出.後七子:宗臣,李攀龍,王世貞,謝榛,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
14.<<馬伶傳>>是人物傳記,屬記敘文.
侯方域:字朝宗,號雪苑,明末清初著名詩文作家,其部分作品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現實生活,明末參加復社,對魏忠賢及阮大鋮進行過斗爭.作品有<<壯悔堂文集>><<四憶堂詩集>>
15.<<氓>>選自<<詩經/衛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詩歌305篇.
<<詩經>>分為風(十五國風,共160篇),雅(有<<大雅>><<小雅>>,產生於王都附近).頌.(有<<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是用於宗廟祭祀用的詩)
<<氓>>是一首四言古詩中的敘事詩,<<詩經>>以四言為主,講求節奏和用韻,民歌則常有重章疊句,多用比興手法.
16.<<國殤>>選自<<楚辭/九歌>>,原為戰國時楚地的民間祭歌.本詩用於祭奠為國捐軀的戰士.
屈原:是我國古代第一個有巨大成就的詩人.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招魂>>等.屈原的詩採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構思奇特,想像豐富,文采華麗,富有浪漫主義精神.
17.<<上邪>>是一首樂府詩,也是一首愛情詩,選自<<樂府詩集/鼓吹曲辭>>.大都由宋人郭茂倩所編.這些民歌,是漢樂府思想,藝術成就的主要代表.漢樂府民歌標志著我國古代詩歌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18.<<短歌行>>是樂府舊題詩.曹操:建安時期著名的詩人,大都以樂府舊題表現新內容,曹操詩歌的基本風格是蒼涼悲壯.有<<曹操集>>
19.<<從軍行>>是樂府舊題詩中的七言絕句.
王昌齡:盛唐著名詩人,是盛唐邊塞詩人的代表人物,擅長七言絕句,基本風格:氣勢雄渾,格調高昂.
20.<<行路難>>是樂府舊題,多寫世途艱難和離別的傷悲.
李白,盛唐偉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歌感情豪邁奔放,想像豐富奇特,形成了飄逸,奔放,雄奇,壯麗的獨特風格,詩集是<<李太白集>>
21.<<關山月>>是樂府舊題,是七言歌行體.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現存詩九千三百多首,數量之多,為中國文學史上所罕見,風格雄渾悲壯,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
22.<<飲酒>>是五言古詩中的田園詩.陶淵明:名潛,東晉詩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田園詩的著名詩人.風格:情意真切,格調清新,簡潔含蓄,富有韻味.有<<陶淵明集>><<飲酒>> <<歸園田居>>是他的代表作.
23.<<山居秋暝>>是五言律詩中的山水詩.
王維:盛唐著名詩人,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以觀察細致,感覺敏銳著稱,風格清新淡雅,意境幽遠,其詩融詩情畫於一體,有詩中有畫的特點.作品集<<王右丞集>>
24.<<兵車行>>是一首新題樂府詩中的敘事詩.
杜甫:字子美,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憂國憂民感情,被譽為詩史.基本風格:沉鬱頓挫,繼承了<<詩經>>和漢樂府的傳統,又有自己的開拓和藝術創造.是白居易倡導的新樂府運動的先聲.有<<杜少陵集>>.
<<登高>>是七言律詩.
25.<<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白雪歌,也是一首送別詩.
岑參: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基本風格:氣勢磅礴,想像新奇,格調激越高昂,與高適並稱為岑高,詩集是<<岑嘉集>>
26.<<杜陵叟>>是一首新樂府詩中的敘事詩.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中唐詩壇中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主要代表.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詞合為事而作.在詩壇上與元稹齊名,並稱元白.有 <<白氏長慶集>>
27.<<無題>>是一首七律愛情詩.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一號樊南.是晚唐著名詩人,擅長七律,七絕,情致婉曲,構思精巧,文采富麗.以無題詩尤為著名.與杜牧並稱小李杜.作品集 <<樊南文集>><<李義山詩集>>
28.<<虞美人>>是詞調.是一首抒情詞.李煜:史稱李後主,南唐著名詞人,李煜的優秀詞作真率天然,擅長白描,形象鮮明,對後代頗有影響,李煜與其父親李璟之詞合輯為<<南唐二主詞>>
29.<八聲甘州>>又名<<甘州>>,是詞調,是一首慢詞.其主旨:抒寫羈旅行役之苦.
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 ,也是婉約派詞人的代表,他大量製作慢詞,對我國詞體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樂章集>>
30.<<聲聲慢>>是詞調,李清照後期詞的代表作之一,是首慢詞.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女詞人,她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風清麗婉轉,後期詞風沉哀凄苦.作品為<<漱玉詞>>
31.<<摸魚兒>>詞調,屬於長詞,是一首抒情詞.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繼承蘇軾開創的豪放一派,以蘇辛並稱,詞風以豪放悲壯為主,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也有不少清麗明快,纏綿嫵媚之作.作品集是<<稼軒長短句>>. <<破陣子>>是豪放詞.
32.<<天凈沙>>是一首散曲,屬小令,被尊為秋思之祖.
馬致遠:號東籬,元代著名的雜劇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其作品雜劇<<漢宮秋>>,散曲<<東籬樂府>>
33.<<長亭送別>>.王實甫:元代前期傑出的雜劇作家,劇本內容多寫兒女風情,有一定的反封建意義.特點:風韻優美,曲詞清麗.<<西廂記>>是他的代表作.
34.<<山坡羊>>是一支散曲,屬小令.
張養浩:元代著名散曲家,他的散文集名<<元庄休居自適小樂府>>
35.<<石崇與王愷爭豪>>選自<<世說新語/汰侈門>>.是一篇按內容分類的筆記小說.
劉義慶寫作特點:文筆樸素,簡練,生動,於選用富有典型性的言行來刻畫人物的精神面貌.
36.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是中國近代思想界的一個主要代表人物,最早高度評價和極力提倡小說創作的人.有<<飲冰室合集>>
37.李大釗:字守常,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著述結集出版的有<<李大釗選集>> <<李大釗詩文選集>>
38.魯迅:本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1918年4月開始用魯迅這一筆名,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39.朱光潛:我國當代著名的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學述成就主要在美學領域.重要著作有 <<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詩論>><<西方美學史>>,對奠定我國美學研究的基礎有重要作用.
40.培根: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散文家,提出知識就是力量.他的 <<論說文集>>是一本世界性的名著.
41.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是五四以來很有影響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說多採用自敘傳的方式和第一人稱的寫法,曾和郭沫若,成仿吾組織了創造社.代表作有小說<<沉淪>> <<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個弱女子>><<出奔>>.散文集<<達夫散文集>> <<屐痕處處>><<閑書>>
42.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是中國新文學運動的積極參加者和重要組織者.他與鄭振鐸,葉聖陶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並與魯迅,瞿秋白等致力於推動左翼作家聯盟的發展.長篇小說 <<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
處女作:<<蝕>>三部曲和長篇小說<<腐蝕>>,散文名篇:<<風景談>><<白楊禮贊>>
43.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影響的著名作家,處女作<<滅亡>>小說有<<滅亡>><<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及<<夜>><<憩園>>.散文集<<生之懺悔>><<旅途隨筆>><<靜夜的悲劇>>
44.冰心:原名謝婉瑩,祖籍福建長樂.是五四時期涌現的第一批現代作家.文學研究會的重要成員.早期作品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和<<春水>>.散文集<<寄小讀者>>和<<往事>>.解放後有散文集<<櫻花贊>><<小桔燈>><<再寄小讀者>>.其作品以散文見長.早期作品除表達愛國思想之外.大都歌頌母愛,贊美自然,文筆清麗,意蘊雋永,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45.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其散文結構嚴謹,筆觸細膩,感情真摯,有濃厚的詩情畫意.抒情長詩<<毀滅>>.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你我>><<歐游雜記>><<倫敦雜記>>.
代表名篇<<背影>><<荷塘月色>><<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46.郭沫若:我國著名詩人,學者,文化戰士.原名郭開貞.五四運動前後,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成新文學團體創造社.詩集<<女神>>.抗日戰爭時期寫下了<<屈原>><<虎符>>等歷史劇和 <<沸羹集>><<天地玄黃>><<今日蒲劍>>以及<<戰爭集>><<蜩螗集>>.建國後寫了詩集 <<新華集>><<百花齊放>><<長春集>>.歷史劇<<蔡文姬>><<武則天>>等
47.聞一多:原名家驊,又名亦多,著名詩人,學者和民主戰士.1923年出版了詩集<<紅燭>>,1928年與徐志摩等人創辦<<新月>>雜志.同年出版詩集<<死水>>.<<一句話>>是一首現代新格律詩,選自<<死水>>.有<<聞一多全集>>
48.戴望舒:原名夢鷗,浙江杭縣人,是30年代現代派的代表詞人.詩集有<<我底記憶>> <<望舒草>><<災難的歲月>>等,有<<戴望舒詩選>>
49.屠格涅夫: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以小說著名,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和戲劇家.短篇故事集<<獵人筆記>>是他的成名之作.六部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 <<父與子>><<煙>><<處女地>>.被稱為俄國19世紀40至70年代的社會歷史編年史.
50.高爾基:俄羅斯革命作家.蘇聯文學創始人.<<福馬/高爾傑耶夫>><<三人>>是最早的兩部長篇小說.1906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母親>>(列寧對這部作品的現實意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人間>><<我的大學>>被稱為自傳體三部曲.
51.曹雪芹:名霑,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我國清代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
52.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長篇小說<<四世同堂>><<離婚>>.中短篇小說<<月牙兒>><<斷魂槍>>.戲劇有<<龍須溝>><<茶館>>
53.孫犁:原名孫樹勛.中國現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和散文集<<白洋淀紀事>>,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村歌>><<鐵木傳奇>>
54.莫泊桑: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以短篇小說<<羊脂球>>一鳴驚人.被稱為短篇小說之王.是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傑出代表.
55.契訶夫:俄國小說家,戲劇家,重要作品有<<一個小官員的死>><<變色龍>><<萬卡>> <<草原>><<第六病室>><<帶閣樓的房子>><<帶小狗的女人>>.是世界上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家之一.與莫泊桑齊名.戲劇有<<三姐妹>><<櫻桃園>>
56.歐/享利: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代表作<<麥琪的禮物>><<警察和贊美詩>><<最後的藤葉>>.其小說詼諧默,寓悲於喜,形成了含淚的微笑的獨特風格.
2.文言文語法常識
雖然文言文不是現實中的語言,今天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現代文的源泉,還在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所以,要學好現代文,必須有堅實的文言基礎。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其中,實詞又可以分為五類:①單音詞和雙音詞。文言文以單音詞居多,現代漢語以雙音詞居多。如「妻子」一詞在現代文中是一個雙音詞,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則是兩個單音詞,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異義。包括同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感情色彩改變和名稱說法改變等。③一詞多義。如「引」字,本義為開弓,引申義有五種之多:延長、伸長;拖、拉;引導、帶領;拿、引用;後退、退卻。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規律是「同音代替」。⑤詞類活用。包括: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作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使動用法、能動用法、意動用法和為動用法。 句也可分為五大類: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裝句又可分為主謂倒裝句、動賓倒裝句、賓語後置句和狀語後置句
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准確把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理解關鍵的詞語,判斷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如人名、地名、官職名等的表達方法,委婉、避諱的行文習慣等。第三,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一些規律等。如文中常以「曰」、「雲」、「謂」等詞語作為引用、轉述內容前的標志。第四,根據常用於句首、句尾的詞語來判斷。如常用於句首的詞有蓋、夫、是時、後、既而、然且、然則、公、竊、寡人等詞。常用於句尾的有與、邪、乎、哉等語氣助詞和奈何、也夫、矣哉、雲爾、雲雲等復音虛詞。還有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嘻等等。第五,還可以根據句中常見的慣用詞語來斷句。如表示序數和表示順序的詞語,表示疑問的詞語。此外,還可以根據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辭手法來斷句。
人們通常以「信、達、雅」作為衡量一篇譯文好壞的標准,文言文的翻譯也是如此。好的譯文能夠將一篇文章在另一種語言環境中真實、完美地再現出來。如果將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採的文章翻譯得乾巴生硬,或艱澀難懂,就沒有完全達到翻譯的目的,同時也歪曲了原作。可見,翻譯不僅是文言文綜合水平的體現,也反映出譯者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是翻譯文言文時應遵循的總原則。具體來說,翻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補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謂語、主語、賓語等,要視情況補充完整。②調整語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裝句,如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都與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翻譯時應調整過來。③適當增減。有些文言文的語句,非常精練,言簡意豐,翻譯時應做適當擴充,以充分表達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為增加氣勢,強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樣意思而說法不同的句子,這時,翻譯就要合並凝縮。此外,還要注意句子的語氣、句子間的關系、修辭手法等,翻譯時要完整貼切地表達出來。
2. 對大學語文的認識
我國高校的語文課程幾經沉浮。30年來,課程忽冷忽熱。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大一國文」,50年代因教育界模仿前蘇聯教育模式而取消,1978年,在教育家匡亞明、徐中玉、蘇步青等倡導下,「大學語文」復開
2006年發布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教育部的質量工程為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大學語文立了4個建設項目。在過去,大學語文是得不到這種「待遇」的。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大一國文」,50年代因教育界模仿前蘇聯教育模式而取消,大學語文作為公共課程從此消失,中斷了近三十年。
蘇步青教授1978年發表任復旦大學校長宣言時說:「如果允許復旦單獨招生,我的意思是每一堂先考語文,考後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科目就不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
1978年秋天,南京大學恢復了大學語文課程,校長匡亞明對當時的語文教材不滿意。徐中玉剛剛摘掉「右派」帽子,匡亞明主動和他聯系,希望兩校合作,編寫一本高水平的教材。
3. 談談對大學語文的理解
中國的大學語文正處於一種「緊急狀態」。我所指的「緊急狀態」並不僅僅是像11月1日《中國青年報》的一篇報道所透露的那樣———「大學語文」教育已經被嚴重地「邊緣化」,而相關課程的教師倍感挫折和失落。我們都知道,每個教師都可能對自己的專業有過度的偏愛,因而可能誇大設立相關課程的必要性。如果中國語文重要,那麼歷史不重要嗎?哲學不重要嗎?國際政治不重要嗎?甚至,天體物理學不重要嗎(否則,我們怎麼能理解「神舟6號」)?如果所有這些學科都開出公共必修課,那麼學生將不堪負重。所以,我同意課程設置必須有所取捨,甚至有所犧牲。
但是,我們可以犧牲中國語文課嗎?我認為不能。相反,在中國的每一所大學,「中國語文」應該成為(所有專業)大學生的必修課。在這里,我所訴諸的並不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或者「培育人文精神」等等深刻而久遠的理由,雖然我部分地支持這些議論,但我們暫且把這些事關千秋大業的理由擱置一邊。在這個被某些人形容為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我訴諸一個最為「實用」、最為「切近」的理由,那就是,我們大學生的寫作處於一種令人尷尬的「緊急狀態」。
在回國教書之初,曾聽到不少同事抱怨「現在的大學生不會寫文章」,我並不以為然。在以後的兩年裡,我閱讀過學生各種文體的寫作文本,最多的當然是讀書報告和論文。個人的感受是從驚訝、到焦慮、直至麻木。我讀到的絕大部分「文本」完全出於同一種模式———那種刻板、八股到令人窒息的千篇一律的模式。我無法根據學生的文字記住他們的名字,因為那些文字彷彿都是出自同一個匿名者。後來我明白,這其實是一種流行的「寫作技法」,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種「障眼法」,它可以「便利地」將那些似是而非、人雲亦雲的觀點假扮成「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而且表達得煞有介事,像一篇雄文。這種寫作已經成為當下大學生作業的「通用模板」。對於任何嚴肅對待文字的人來說,這是對寫作和誠實的雙重背叛,這是一種恥辱,這就是我所說的「緊急狀態」。
如果一個教師認真追究下去,打破那種「障眼法」的保護,會發現仍然有一些同學的確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觀點,但他們實在無力表達。寫作對於大多數學生是如此艱難,近乎恐懼,以至於他們寧願放棄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去藉助那種「模板」來行文措詞。如果你「逼迫」同學真實表達自己,那麼只有一部分學生勉強可以做到清晰,更少的人能寫出具有「說服力」的文章。而兼具文采、意蘊和個性風格的優秀文字是極為罕見的。是的,個別寫作天才永遠存在,他們在任何課程體制下都會存活,但這樣的「個別」並不能抵消總體性的危機。
最為鮮活的、反映學生性情的文字出現在網路論壇的「帖子」和手機簡訊之中,以諧謔反諷的風格而見長。的確,這也是一種寫作能力,但這並不是我們語文教育的成功,而是周星馳及的勝利,是「大話文體」的凱旋。雖然我也時常由衷地被同學創造的各種「大話」所感染,但我們都知道,一個社會,一種文明,僅有「大話」是近乎荒誕的。
因此,我不同意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的一個觀點:因為文學的邊緣化是正常的,所以「不必要再讓語文教育成為大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的確,我們的時代也許可以(無奈地)犧牲文學,但我們不能犧牲「中國語文」。因為,在我的理解中,「語文教育」本質上不是培養小說家和詩人,而是經由「文學」把握漢語的閱讀和寫作。我相信,這是僅僅依靠所謂「應用寫作」無法抵達的目標。
今天的社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畢業之後選擇了「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在這個大趨勢下,還有什麼課程是必修的呢?如果我們認為,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英語對中國人很重要,甚至可以要求一個學生從小學到研究生都必修英語課,那麼「中國語文」反而可以被置於一個可有可無的「選修」地位,甚至被進一步邊緣化嗎?那麼,是誰、根據什麼取消大學語文的必修課位置,我們難道不應該要求一個理由嗎?
4. 大學語文是什麼
大學語文是大學是基礎課程「語文課程」。
自1980年我國高校重新開設大學語文課程以來,受教育部高教司委託編寫的華師大版《大學語文》已累計印刷1700萬冊,使用的高校達千所以上。
據教育部全國高校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去年8月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在全國一百多所高校使用的大學語文教材當中,由徐中玉、齊森華主編的各種版本的《大學語文》約占市場的30% 。
(4)大學語文觀擴展閱讀
上世紀90年代,不少高校開始將大學語文從必修課變為選修課,並減少學時。
1996年,原國家教委高教司提出要求,「希望有條件的學校,要為大學生開設大學語文課程,並把這門課程的建設作為對大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一個主要手段」。
200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函,建議各地教委、部屬高校「結合本地區、學校實際,認真做好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接到通知後,北大、南開、清華、北航、華東師大等學校馬上採取行動,把大學語文列為除中文系以外的學生必修課。
5. 「大學語文」課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
大學生把大學語文叫做:高四語文。這個評價精妙絕倫,把學生們對語文教育的厭倦和無奈說透了。全國高校上萬任課教師,腦袋每天埋在粉筆堆中灰頭土臉,腦子已經僵化了,遠不如這些學生聰明。有些人教一輩子大學語文,而根本看不出問題所在。 學生天性聰睿質朴,他們厭倦一門課程肯定是有道理的。我們都是這樣受教育過來的,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十多年來,每一名學生都曾為語文這門垃圾課程而頭大,學習毫無樂趣,基本毫無所得。我們帶著消化不良的腦袋擠進了大學,本想好好學習充實自己,放下包袱走進課堂,一眼看見腐朽夫子站在講台上,真是什麼興頭都煙消雲散了。 今日大學語文的編寫核心思想仍是政治教化。一名資深大學語文教師在文章里歸納大學語文核心目標:一是"利用大學語文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教育";二是"利用大學語文,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兩個"利用"准確地揭露了大學語文只不過是被"利用"的一門工具,是變味的四不像課程。"利用"完,這塊雞肋就該扔掉了。既然終歸要扔掉的,晚扔掉不如早扔掉。 大學語文的匯編思想看起來很宏偉博大,選擇的內容是上下五千年環球四萬里,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什麼都有一點,什麼都有個"利用"思想。這跟中小學語文各個章節的編排模式幾乎沒有兩樣,稱為"高四語文"最合適不過了。我曾請教過教中文的學者,大學語文到底怎麼教,到底誰有資格教。中文系能找出一名知識博大到如維基網路般浩瀚的大師來授課嗎?哪位學者有這個膽量從先秦諸子直撲魯郭茅再從荷馬史詩一直講到歌德托爾斯泰?中文系外語系都沒教授有這個能力,但大學語文教師卻信心十足。要肯定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價值,起碼需要古典文學教師、現代文學教師和外國文學教師三位術業有專攻的學者來教授吧?在大學里,大學語文都是由普通基礎課教師來擔任的。中文系、外文系有成就的學者,幾乎沒有一個人上過這門課。大學語文這門課,不僅普通教師、青年教師上不好,資深教師以及學術精湛的教授也照樣上不好。因為這門課基本上就是一個垃圾桶大雜燴,裡面什麼都有,即使有些好菜混在這堆垃圾里也變了味。大學語文的問題不在任課教師身上,而是這門課程的目標,以及相關的編撰思想,本身就有致命問題,它是"文學教育"的異化,但很多學者自己,也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了。有人引用了幾位老科學家的話來證明大學語文的重要性。錢臨照先生說:"理工科大學開設文史課程,讓學生讀點中國文學,很有意義。"錢偉長先生說:"理工科學生也必須懂人文科學,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藝術方面的修養。"兩位科學家說得沒錯,但是報道者卻混淆了概念,把"中國文學"、"文學藝術"等同於大學語文了。這就好比你點了一份雪花牛排,侍者給你端來了一塊死豬肉。大學語文的異化是我們這個國家教育異化的典型象徵。大學語文的主編徐中玉教授對此看得最清楚,他在一個訪談里說到:大學語文在建國前許多高校都已開設,名稱和叫法不全一樣,有叫"中國文學名著選讀",有叫"文選及習作",口頭統一名稱叫"大一國文".從徐中玉教授的回憶中可以看到,大學語文和"文學名著選讀"、"文選"完全不是一回事。《中華讀書周報》四月十三日陳潔報道:"朱自清、聞一多、陳夢家、許駿齋、劉文典、唐蘭、羅庸、浦江清、魏建功……這不是在列舉近代學術大腕,而僅僅是羅列一九三八年西南聯大大一課程的授課老師。授課內容分別是《古詩十九首》、《詩經》、《論語》、《左傳》、《文選》、《史通》、《唐詩》、《宋詞》和《狂人日記》。" 這些課程內容基本上都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作品,任課教師均是術業有專攻的一流學者。無論理工科文科的學生都可選修這些課程。相比之下,今日大學語文就是一個雜貨鋪,什麼都有一點,什麼都淺嘗輒止,而不能深入地學習、體會和研究。對於大學生來說,恰恰是這種有極深學術背景的專業課程,對他們最有價值。在中國的教育模式下,十幾年中小學畢業之後,無論升上大學哪個系,他們的基本文理科知識都差不多,理工科學生的語文水平也不比中文系歷史系外語系的學生差,都在一個起跑線上。有些理工科學生把唐詩三百首背得滾瓜爛熟,把四大名著反復看好多遍。他們進了大學,正是心智發育成長而向更高的自我探尋和自我培育過程轉型時期,這時如果在學校里碰見一名學者開了一門"李白詩歌研究",或"《紅樓夢》研究",或"英美幻想文學研究"之類的課程,報名聽課一個學期學下來,甚至一年學下來,真正所感所得,豈不比聽那枯燥乏味無所不包的大學語文多得多?我很欣賞主編了《大學人文讀本》的夏中義教授的一個觀點:"大學人文就是向大學生傳播人類普世價值體系的一門課程。"夏中義教授的觀點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核心教育思想,否定它,就是價值虛無。夏中義教授的《大學人文讀本》所倡導的三個核心概念,我也贊同,這就是:精神主體、現代國民、世界公民。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這樣評估大學生:"大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從教師的教誨中學習研究事物的態度,培養影響其一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大學生要帶有自我負責的觀念,並帶有批判的精神來學習。"懷特海說:"大學存在的理由在於,它聯合青年人和老人共同對學問進行富有想像力的研究,以保持知識和火熱的生活之間的聯系。……蠢人們憑想像行事而缺乏知識,學究們又憑知識行事而缺乏想像。大學的任務就是要將經驗和想像力融為一體。" 哈佛大學前校長查爾斯·艾略特說:"我認為有教養的青年男女唯一應該具有的必備素養,是精確而優雅地使用本國語言。" 怎樣做到?仍是要深入地閱讀經典,全本地而不是截肢地,深入地而不是淺嘗地,這才有所感,所得。
6. 大學語文的介紹
大學語文作為一門面向大學非中文專業的基礎課和公共必修課,從1980年開設至今,已走過了二十多個年頭。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原來偏重傳統文化、古典文學的大學語文課程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適應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本書是我們長期從事大學語文教學和研究的結晶,是分工合作的產物。作為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編寫的大學本科應用型「十一五」規劃教材之一,本書可謂應運而生。
7. 大學語文的感想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那麼大學生活便是書中最美麗的彩頁;如果說人生是一台戲,那麼大學生活便是戲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說人生是一次從降生到死亡的長途旅行;那麼擁有大學生活的我們,便可以看到最燦爛的風景
轉眼間,進入大學已經三年了,剛進入大學是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夏天的上午、大包小包的行李、爸爸媽媽、入學證書……
大學是一個充滿才華、學問的舞台,同時又是一個充滿競爭、挑戰的小舞台、小社會。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渴望樂觀積極而不是盲目沖動,大膽而不大肆妄為,敢說敢想而不空想,深思探究而不亂想鑽牛角尖……
三年來積極參加了學校組中的各種活動,跳繩比賽、宿舍文化節合唱比賽、禮儀隊、書法繪畫大賽……在不停地努力中體味到了大學生活的樂趣。在這里我不僅得到了一種知識,更是一種人生最寶貴財富。
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我學會了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當有人到寢室派發試用品時,我們就不再只會單純的拿著免費的試用品覺得高興了,而是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看問題:原來這是一種新產品推廣方式,也是一種促銷策略。當我們拿著滿一百返五十的購物券時,我們不僅要想到這是一種促銷策略,同時這張購物券也是我們《金融學》里學過的一種金融工具,而且是一種信用工具。就這樣從身邊的小事思考起來,我們逐漸培養自己專業的視角。
英語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一門課程也是一門工具一種生活的必需品,英語四級、英語六級我們在聽、說、讀、寫中掌握,BBC、英語歌曲無不讓用來我們提高英語實用能力。宿舍里的對話都是英,手機的模式亦是英語。我們講英語用在上網那個火的點點滴滴中。
大學生活也提高了我們人際交流的能力,學會了更加圓滑的處理事情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渾身都是稜角,學會了從不同的方面看待事物,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看好的一面或壞的一面,通過這些我們初步了解了社會,看到了社會與象牙塔的不同。
四年的大學生活很快,想想大衣剛進校的時候覺得四年的時間好長,可是現在只是一瞬間三年已經快過去了。
剩下的一年,考研將成為我的主要目標,考研的路程是辛苦的看著哥哥姐姐們努力學習的身影,雖然有過疑惑有過膽怯,但我們始終堅持著向前向上的方向努力學習,獲得自己更加美好的未來。
8. 你們對大學語文慕課有什麼觀感
因為語文本來就是一門充滿了美與欣賞的課,我覺得大數據最好是能夠給學生更多的美學體驗。
9. 大學語文的作用和意義
大學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高層次語文能力的同時,還著力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分析力和綜合力,進行全面的思維訓練,使得學生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精一兼數、由多邊而突出一面、開拓一面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又是決定一個學生能否成為高質量的科技與文化人才的基礎條件之一。
大學語文的意義,體現在對傳承文化傳統;培養大學生具有人文氣息;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技巧,以適應將來工作之需要;平衡大學中語言的地位,提高大家對漢語的重視。在無紙化這個大趨勢下,語言的退化似乎是無可避免的,特別是書寫和寫作方面問的退化。另一方面,自己的語言都沒學好,而熱衷其他語言,也答是本末倒置、得不得不償失的做法。所以在大學重拾語文課,有助於提醒大家重視漢語的存在。大學語文不僅僅對學生的國學素養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對民族自信心同樣有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