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
❶ 小學語文二年級第二課的生字
雨 飛 只 丫
❷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有哪些
北師大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目錄
第一單元秋天 *秋天到
火紅的楓葉 (金波) 語文天地一
第二單元自立
*媽媽,不要送傘來 (邱易東) 小獅子
語文天地二
第三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一) 丁丁冬冬識字(一)1 丁丁冬冬學識字(一)2 丁丁冬冬學識字(一)3 丁丁冬冬學識字(一)4
第四單元祖國
* (程逸汝) *祖國在我心間 (李昆純) 語文天地四
第五單元好奇 蘋果落地 我的影子 語文天地五
第六單元誠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趙華昌) 可愛的娃娃 語文天地六
第七單元畫
* (金波) 王冕學畫 語文天地七
第八單元書的世界 書的世界
第九單元合作 比本領
天鵝、大蝦和梭魚 (克雷洛夫)語文天地九
第十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二) 丁丁冬冬識字(二)1 丁丁冬冬識字(二)2 丁丁打針
丁丁冬冬識字(二)3 丁丁冬冬識字(二)4
第十一單元努力 上天的螞蟻 第三個小板凳 語文天地十一
第十二單元考驗 特殊的考試
小馬過河 (彭文席) 語文天地十二
第十三單元風和水 *(葉聖陶) 我是什麼 語文天地十三
第十四單元玩具和游戲 絨毛小熊 (任溶溶) 我們的玩具和游戲 語文天地十四
第十五單元歲月 *(李少白) 松鼠日記 語文天地十五 生字表
替換課文 我們知道 小鴨子回家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綜合知識 帶*的課文要求背誦
❸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人教課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全冊全套教案,共68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請到「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全套教案[整理] site:flye.cn」下 載
第一單元 認識厘米、用厘米測量
教學內容:課本第1—3頁
教學目標:
1.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3.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數)
4.培養動手能力和主動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具:
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紙條,圖釘,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別針,花生。
學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繩子,新的鉛筆一支,較長的紙條,一角的硬幣。
教學過程設計:
一.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情景設置,用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提問:你能說一說你的課桌有多長嗎?你知道你的數學課本有多長嗎?(提示:左、右小組分開測量。可以用你有的東西比一比,測一測)
2.提出測量中的矛盾問題
(1)在剛才的實際測量當中,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5顆別針那麼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4個三角形那麼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2把小刀那麼長。
師:為什麼我們都是測量的同一邊量出的結果不一樣呢?
(2)實際生活中人們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測量,這會帶來交流的不方便,那麼我們需要統一的長度單位,你知道有那些嗎?
3.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1)我們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觀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麼?(大小刻度、數字、厘米)觀察這把直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厘米,也就是說直尺以1厘米為單位。)
(2)今天我們來學習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厘米」做單位。
(3)板書課題。
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厘米:那麼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把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請你刻度尺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厘米;
(3)請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從刻度「0」到哪兒是2厘米長嗎?(從0到2)從刻度「0」到哪兒是3厘米長嗎?(從0到3)也就是說,從刻度「0」到幾,就是幾厘米。那麼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三.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匯報:你們是怎麼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介紹:量物體的時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准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
現在紙條的右端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准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厘米。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麼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寬度是( )厘米。(取整數)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是( )厘米。(取整數)
四.鞏固反饋
五.發展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麼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討論交流,想辦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六.全課小結
今天學了什麼?
教學反思:
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內容:課本第4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測量出整米長度的物體;
4.培養合作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教學難點:
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學具:
1米的直尺、摺尺、捲尺,紙條。學生每人1根較長的繩子,1米的捲尺,刻度尺。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慣用厘米量物體
1.提問:昨天學過的長度單位是什麼?量物體長度用什麼工具?
2.用兩個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長?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長度。請你演示,並說出注意事項。
二.認識米,用米量
情景設置:你量得不錯,那麼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長呢?瞧!這樣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結果。那麼該怎麼辦呢?(用更長的尺子量)用這把尺子試一試看,這是一把米尺。(板書:「米」)
在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者距離,例如操場東邊到西邊有多遠,教室有多長,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長度單位「米」。
(一)感知米的實際長度
1.觀察這把米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0厘米,也就是說米尺以10厘米為單位)
2.觀察自己的1米捲尺,看看和教師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樣的?
3.那麼1米到底有多長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畫1米長的線段。
(2)用直尺比一比從地面到講台的什麼地方的高度是1米。
(3)兩只手臂展開,用捲尺量一量看到什麼地方是1米。
(4)兩個人互相量一量身高,從地面到身體什麼部分是1米。
❹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課是什麼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課是《小蝌蚪找媽媽》。
(4)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二課擴展閱讀
這是一篇富專有童趣的課文。一屬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❺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二課生字組成各個組
ku 一聲 【枯】 組詞:枯萎
rong 二聲 【榮】 組詞:榮光
su 四聲 【宿】 組詞:住宿
xu 二聲 【徐】 組詞:徐徐升起
li 二聲 【籬】 組詞:籬笆
shu 一聲 【疏】 組詞:疏密
wei 四聲 【未】 組詞:未來
❻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第二課時教案
第二課時
一、我是水孩子,我會變成什麼
二、閱讀理解
1.引讀課文:我的家在什麼地方?我溫和時做過哪些好事?暴躁時干過哪些壞事?
2.聯繫上下文思考:我的家還在哪兒?我的溫和、暴躁表現還在什麼地方?在生活中,我還能做哪些好事?又做過哪些壞事?
3.了解水的性情後,你能讀好課文嗎?
三、拓展性學習
1.學生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討論、交流。
2.現代生活中,人們想出了哪些辦法,只讓水做好事,不讓它做壞事?
3.學生合作,小組調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無們身邊有哪些保護或破壞水資源的現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
❼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該如何教
【設計理念】
《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採用韻文的形式,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老師要創設師生合作互動、生生之間互助互學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在師生合作互動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科學知識,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目標】
1.會認「旋、蒲、降」等12個生字,會寫「豆、紛」等10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他們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和慾望。
【課前准備】
1.教師准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或課文插圖。
2.學生准備:課前觀察蒲公英、蒼耳、豌豆這幾種植物的樣子,了解這幾種植物是用什麼辦法傳播種子的。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著美麗的大自然,裝扮著我們的生活。植物王國的奇事,也十分有趣。那麼,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讀了《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你就會找到問題的答案。(板書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
(設計意圖:通過啟發談話,利用閱讀期待,可以激發學生樂意閱讀的慾望。)
二、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
播放有關蒲公英、蒼耳、豌豆怎樣傳播種子的配樂錄像片,教師伴著生動的畫面、美妙的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聽讀課文後討論:你從這篇課文中知道了什麼?
2.學生自讀課文。
(1)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遇到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輪流讀課文,達到讀得正確、讀得流利的,由小組長為他打上「☆」,沒有達到要求的,再把課文多讀幾遍。
(3)開展「我會讀」的競賽。鼓勵學生走上講台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後評議。
3.討論: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聽讀、自讀、互讀、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不僅強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讀書活動中分享學習的快樂,提高「我會讀」的自信心。)
三、識記生字,練習寫字
1.識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先勾畫出生字,再想一想:我准備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2)小組交流,互幫互學。
(3)教師點撥引導。在學生互教互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類指導。如:用基本字加偏旁識字(紛、識),用換偏旁的方法識字(娃、窪),還可以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識字。
(4)課堂交流。
開展「我會認」的活動,讓學生走上講台認讀生字,並說出自己識記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一人說後,其他同學可以補充自己與別的同學不同的識記生字的方法。
2.練習寫字。
(1)指導觀察。要把這10個字寫美觀,必須注意什麼?
(2)學生按筆順自主寫字。第一遍描紅,第二、三遍寫正確,寫美觀。
(3)教師巡視,有針對性地指導。如:「巳」與「已」的區別,女字旁與「女」字寬窄不一樣,第三筆到右邊不出頭。
(設計意圖:變被動識字寫字為主動識字寫字,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我會認」的活動中,不僅可以共享識字的方法,而且可以享受成功的快樂。)
第二課時
一、學生自學,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你從文中讀懂了什麼?用「﹏」劃出相關的語句。
2.課堂交流,匯報自學成果。
引導學生帶著自信,用「讀了課文,我知道了」句式匯報自學的成果。(如:我知道了植物媽媽在傳播種子方面有很多辦法;我知道了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蒲公英、蒼耳、豌豆這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二、研讀課文,探究感悟
1.你認為哪位植物媽媽最聰明,她傳播種子的辦法好在哪裡?找夥伴一起朗讀課文2、3、4節,把你的想法說一說,互相問一問、評一評。(板書合作學習方法:讀、說、問、評)(學生合作學習,精讀2、3、4節,教師巡視參與)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引導探究和感悟:(學生說哪種植物,就講讀哪一節)
當學生說到「我覺得蒲公英媽媽最聰明……」時:
①說到這里,你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嗎?
生質疑:「降落傘」到底指什麼?「乘著風」是什麼意思?
(適當討論。)
②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降落傘」是什麼,「乘著風」又是什麼感覺。(播放課件:蒲公英傳播種子的全過程,教師配解說)
③你覺得這情景美嗎?請和同桌一起有感情的把這一節練讀一下,討論怎樣才能讀好這一節。
學生同桌練讀,討論交流,感悟讀法。
④蒲公英娃娃乘著風紛紛出發了,有一位小朋友看到了,也想跟著他一起旅行,他怎樣想的呢?請你讀一讀下面這首小詩,與這位小朋友一起分享快樂。
蒲公英娃娃,我要跟你去旅行
蒲公英娃娃,
我要跟你們一起去旅行!
你們飛得很高——
天上的道路,
是雲彩鋪成;
我要跟著你們,
去看神秘的星星。
你們飛得很遠——
遠方的風景,
一定很迷人;
我要跟著你們,
去作快活的旅行。
當學生說到「我覺得蒼耳媽媽最聰明……」時:
①讓我們去看看蒼耳娃娃是怎樣出去旅行的?(播放課件:蒼耳傳播種子的全過程,教師配解說)看了動畫後,你想知道些什麼?
生質疑:「帶刺的鎧甲」是什麼樣的?怎樣掛住動物的皮毛的?
②指名讀這一節,談讀法——誰有不同的讀法,再指名讀——你喜歡誰的讀法,評一評——帶著自己的理解齊讀。
當學生說到「我覺得豌豆媽媽最聰明……」時:
①你最喜歡這一節中的哪句話?說說怎樣讀好它。(指名讀、說,指導感悟要點:「啪的一聲」、「炸開」、「蹦著跳著」)指名再讀,說說讀出了一種什麼感覺?(談感悟,齊讀句子)
②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豌豆娃娃怎樣離開**的?(播放
課件:豌豆傳播種子的全過程,教師配解說)
③同學們,你們出去旅行高興嗎?我們把自己想像成小豌豆,誰來讀讀這一節?
指名讀——點評——再指名讀——願意讀的起立齊讀。
3.小結:請大家想想,蒲公英、蒼耳、豌豆這些植物媽媽都是*什麼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
(指名口答,結合板書:風、動物、太陽)
4.植物媽媽是不是只有這幾種辦法呢?自由讀第5節,邊讀邊想:從這一節中你知道了什麼?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准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以上教學環節,以指導朗讀為主線,讀中感受,讀中理解,讀中欣賞,並且把多元評價貫穿於讀的全過程,促進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的能力
1.植物**的辦法還有很多很多,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如椰子樹利用自己的位置優勢,果實成熟後*流動的海水傳播種子;柳樹的柳絮也是*風來傳播的……)
2.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這么多,那這首詩可以再寫長一點,你能照著第2、3、4小節的格式自己寫一段詩嗎?
3.先讀一讀下面幾段小詩,再說一說你從這幾段小詩中知道了什麼?最後分別為這幾段小詩配上一幅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