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上好一節語文課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現狀剖析《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對於5—6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目標是這樣闡述的: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由此我們可知:新課程標准設置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在於「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從新課程改革這6年多來,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綜合性學習的重要。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在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有了較深厚的基礎,綜合性學習活動在他們身上的開展就顯得更為迫切。同一個活動主題,在低、中、高年級開展時要達到的目標不一樣,對於高年級來說,目標更高。就是因為這樣,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實施成為了難點。對於這樣的一個新事物,教師的做法和態度也是「千姿百態」的。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症結在於:(一)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新理念」碰到了「陳舊觀念」小學的學習生活到了高段,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科分數,面對每年的大大小小的考試,很多教師始終牢記著:分數就是學生的命根。「識字」、「閱讀」、「作文」始終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綜合性學習可有可無,而且即使教了,學了也未必能在考試中體現出來,所以沒有時間,沒有精力的情況下,先擱在一邊再說。久而久之,學生「明白」了綜合性學習活動是不重要的。(二)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豐富性」碰到了「資源缺乏」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有「遨遊漢字王國」「走進信息世界」、「輕叩詩歌的大門」「難忘小學生活」,這些活動要真正得到有效的開展,需要多種多樣的資源。但是教師往往過於依賴語文課本,將教材中的內容作為學生開展活動的唯一資源,缺乏課程開發意識,不去或不願聯系學生生活,聯系社區和學校的實際來開發學習資源,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即使有些教師願意去開發課外資源,但仍然會碰壁,就拿「走進信息世界」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為例,我們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比較困難,特別是在農村的學生,家裡沒有電腦,就無法感受到網路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帶來的影響。(三)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多樣性」碰到了「枯燥單一」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一個非常具有「多樣性」的活動。如「遨遊漢字王國」,在這個大活動中,會要求學生開展許許多多的小活動,搜集或編寫字謎,開展猜字謎活動;要求學生查找體現漢字諧音特點的古詩、歇後語、對聯或笑話;要求學生策劃一次社會用字調查活動等等。這些活動有時候需要循序漸進,有時候又需要穿插進行,但是很多教師卻把活動放在了課堂上,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這些「不可能的任務」,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枯燥、單一,全憑著學生的一點點學習積累、生活經驗在進行。二、課題研究的內涵:對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思辨(一)課題的界定語文綜合性學習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以課題探究為形式,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將各種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方式等進行整合,通過學生自主合作的探究過程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力的一種語文學習方式。要有效地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首先要把握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徵,明確它的學習目標。1、綜合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打破了課本是唯一信息源、教師是唯一信息傳遞者、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場所的教材、教師、教室「三中心」論,打破了語文教學的學科本位論和語文教學的封閉狀態,體現了鮮明的綜合性特點。(1)學習目標的綜合。綜合性學習目標包括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這四個方面的學習目標的綜合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整合,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感受自然》的教學目標定為:A、知識和能力目標:初步學會口語交際和寫作表達能力。能在觀察和欣賞過程中與別人交流,把觀察到的景物的特徵和內心感受、體驗說給別人聽,做到內容具體,語言較生動,並有一定的感染力。在此基礎上,寫一篇作文。B、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掌握觀察景物的方法,初步養成觀察景物的習慣,認識並探究自然。能對感興趣的景物細心觀察、用心體會,在觀察時善於抓住景物的特徵(形、聲、色、味、性),並通過聯想和想像對觀察對象進行多方面的對比、類比和綜合,加深對觀察對象的感知、理解和領悟,從而加深對自然的理解,實現人與自然的溝通。C、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熱愛自然,體驗自然,陶冶情操。回到大自然的環抱,沉浸於大自然之中,圍繞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開展活動,獲得對大自
㈡ 如何上一節好的語文課
首先,儲備於平時。
「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對教師知識擁有量的一個比喻,可以看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具備很多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師甚至應該是一個「雜家」。不但要有教學用的語文專業知識,如語言學、文字學、修辭學、文章學等,還要有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教育知識,而且要對其他各門類知識的了解和涉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多讀書、多學習。讀葉聖陶、夏沔尊、於漪等語文大家的作品,向當代優秀的語文教師學習,向魏書生、李鎮西、韓軍、李海林等學習。讀專業書刊,訂閱一些上檔次的語文專業雜志,了解語文教學的最新動態,比如《語文學習》、《語文建設》、《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報》等。讀非專業書刊,尤其讀大量地文學書刊,這是為進行教學實踐的需要,可以使教師學識淵博,這樣一旦有教學需要即可信手拈來,讓知識服務於教學。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老師充滿信賴和崇拜,「親其師,信其道」。
2
其次,准備於課前。
每次上課前,對於所要導學的內容都要熟稔於胸,絕對不打無准備之仗。
反復誦讀所要學習的知識或文章,仔細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盡可能多地發現知識點,結合編者的選遍意圖,提煉出最主要的導學目標,據此設計出教師導課的努力方向。導學目標一旦確定,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要設計出切實可行的導學方案,來完成導學目標。此外,還要大量閱讀與此次授課相關的資料、圖片、背景知識以及其他介紹,去粗取精,選擇對教學有用的材料。
3
除去充分准備所要導學的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他們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對於所要學習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導學的內容產生共鳴。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戲、競賽、接龍、分組、才藝比拼等,每一個環節要用多長時間,由幾個人活動,都預設出來。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怎樣分層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賞,去感悟,哪一類問題由什麼水平的學生解決。全面地,深層次地站在學生的出發點上對所學進行預設思考。
4
另外,決勝於課堂。
所有的准備都是為課堂導學服務,教師與文本對話業已完成,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已經通過預習也進行完畢。課堂導學是完成導學目標的主陣地,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抓住課堂導學這個環節。
END
注意事項
語文教師若做到以上幾點的話,那麼所上的語文課就會更有效果和價值。我們知道每一篇入選教材的文本都經過編者的仔細推敲,是很優秀的篇章,語文教師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文本中間去,去研讀,去探索,去發現,在把這種收獲和體會在學生身上得到延伸和拓展,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愜意的事情。經過這樣一堂堂語文課的學習,語文課就有趣多了,在加上大量的閱讀,慢慢地學生自己就會學習語文了。
㈢ 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作文
《一節"語文課"》
我喜歡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語文課,因為在語文課上我既學到了知識,也學會了如何做人.
上了幾年的學了,上了無數次的語文課了,我最喜歡的還是《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在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也深刻體會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這一真理.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更加明白了只有國家富強了,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民族才會自豪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剛一上課,袁老師就以她聲情並茂的語言,把我們帶入到圓明園那輝煌的建築里,在那裡我們看到了仿造各地的名勝建築平湖秋月、獅子林;看到了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武陵春色、蓬萊瑤台;看到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築方外觀,看到了中西合璧的海晏堂,威尼斯微縮景觀等,倘佯在其中令我們眼花繚亂.通過袁老師展示的有關圓明園的資料,我們還知道圓明園佔地5200畝,歷經150年才建成,裡面不僅匯集了我國園林藝術的精華,還匯集了世界園林藝術的精華,真不愧是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呀.看到那些經過三維動畫復制出來的圓明園景觀全圖,看到海晏堂前會依次噴水的十二生肖銅像,同學們不由得發出一陣陣驚嘆聲,既為圓明園的舉世無雙而驚嘆,也為我們祖先的勤勞智慧而驚嘆.
就在我們還在激動地情緒里沒有緩過神來的時候,袁老師又把我們的視線帶到了1860年的10月6日,就在這一天,英法聯軍闖進了圓明園,對圓明園進行了瘋狂的搶掠.當我們看到那把大火把圓明園的一切都吞沒了時,我們的心揪了起來,看到那濃煙蔽日的大火,我們彷彿看到了那金碧輝煌的殿堂、那小巧玲瓏的亭台樓閣、那充滿詩情畫意的武陵春色、那中西合璧的海晏堂都在這沖天的大火中化為灰燼了;我們彷彿又看到了那上自先秦時代、下至唐宋明清的珍貴字畫都在這沖天的大火中化為灰燼了.想到那珍貴的歷史文物、那舉世無雙的園林建築就在這無情的大火中化為灰燼了,我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的淚水無聲地流了下來,為這舉世無雙的萬園之園的毀滅而流淚,為這園林藝術的瑰寶毀滅而哭泣.
我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痛恨那殘忍的侵略者,也痛恨那軟弱無能的清朝統治者,正在我們還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的時候,這時袁老師那沉痛的聲音又響了起來:「同學們,歷史終於翻過了這沉重的一頁,今天我們重溫這段屈辱的歷史難道僅僅是為了仇恨嗎?」是呀,我們猛然醒悟了,我們重溫這段歷史不僅僅是為了仇恨呀,如果我們不好好學習,這慘痛的歷史悲劇還是會重演的,想到這里,我們立刻大聲說:「只有我們好好學習,把祖國建設富強了,這慘痛的歷史悲劇才不會重演.」
「同學們,如今我們走進圓明園,會看到什麼呢?」袁老師那深情的聲音再次想起,「現在只會看到一堆斷壁殘垣.」我們輕聲說道,隨即,老師點開了《圓明園的斷壁殘垣》這一畫面,當我們看到那雕刻精美的石刻,那矗立在風中的斷壁殘垣時,我們的心再次縮緊了.是呀,那矗立在風中的斷壁殘垣會像我們訴說什麼呢?我們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堂課使我的心靈經受了一次洗禮,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深深的理解到了:只有國家富強了,我們才不會再受欺侮,我們只有努力學習,把我國建成一個富強民主的國家,我們才會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火燒圓明園這慘痛的歷史悲劇才不會重演.
㈣ 怎麼樣才能上好一堂語文課呢
你是學生還是老師啊?學生的話就是下面說的,老師我就不知道了,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的話,因為我不是老師。
其實語文課也不用怎麼上,只要你課後積累得多,你考試一定考得特好,不過要看你是幾年級 的語文,比如說初中就是要多看片語,字詞,背誦。
高中就要看你懶不懶了,你課後多看課外的資料,再看一些有意義的書,比如說,讀者,半月刊等,有助於你寫作文,60分不可小看啊,其實高中在上課時也可以看這些書的。
大學就不一樣了,你所有的時間幾乎在課本上,只有上課時提神聽講了,還有就是要多走圖書館,有助於你寫作,大學不像高中初中寫的作文,而是寫一些論文啊,總結啊,報告啊等。
總之就是你要學會「學」。
㈤ 淺談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
怎樣才能教得好學生又學得好呢?我是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做的:
一、老師要專業敬業還要博學有愛心
我認為教好語文很不容易,語文是最容易教的也是最難教好的。為什麼我有此感慨呢?從教這十餘年,我深有體會,漢語是我們的母語,這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很好的語言環境,也是能教好語文的有利條件,但是,這並不是說有了有利條件就能教好學生學好語文,老師要求很高,語文學科的特點要求老師要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不單純的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要求語文老師博覽群書,博學多識。還要求語文課學生願意上,聽得進去,這就要求老師要有調動學生積極性,走進學生中間,做好師生互動,完成教與學二者之間的銜接。老師的敬業和愛心必不可少,老師的狀態直接影響學生,特別是初中生,心智還不成熟,引導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成績,所以,要想讓學生學好,首先老師要教好!舉個例子,外國老師是這么上《灰姑娘》的:這是一位美國教師帶學生學習童話故事《灰姑娘》的課堂教學。同大多數教師一樣,這位教師首先帶學生閱讀,之後在復述中幫助學生熟悉故事,正確把握其中的字音、句詞等。接下來,老師就開始提問。第一個問題是:這個故事裡面你最喜歡誰,最不喜歡誰?為什麼?
自然,所有學生都回答說:最喜歡灰姑娘,最不喜歡灰姑娘的後媽和她的女兒。因為,灰姑娘漂亮、善良,灰姑娘的後媽和她的女兒太壞。
老師問第二個問題:假如你是灰姑娘的後媽,你會願意灰姑娘參加王子的舞會嗎?記著,一定要老實地回答喲――
學生開始沉默,然後討論,最後有一個小男孩舉手。老師叫起他來,他吸了一口氣,很認真地講道:假如我是灰姑娘的後媽,我也不希望灰姑娘參加舞會,因為她太漂亮了,假如她參加舞會,那麼我的女兒就不可能有機會成為王後了……
這時,老師很意味深長地說道:所以說,後媽不一定就是壞人,只是她不能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別人的孩子!
所有的學生聽到這里都頻頻點頭。
老師接著又問:是誰幫助灰姑娘去參加了舞會?
學生們興奮地大聲講道:是仙女。
那麼,除了仙女,還有誰呢?老師繼續問道。
還有小老鼠、大南瓜、小蟲蟲……
老師立即接道:對了!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除了像小仙女這樣的朋友,我們還需要像小老鼠、大南瓜和小蟲蟲這樣的朋友……
所有的學生都笑了。
老師接著又問:大家想想,灰姑娘的後媽不答應灰姑娘去參加舞會,還把她關了起來,也沒有其他人知道並且幫助灰姑娘,那最終是誰決定要讓灰姑娘參加舞會並且成為了王後的呢?
學生們認真想了想之後,回答說:是灰姑娘自己!
老師說:對了!記住,你們也許有一個故事中那樣不愛自己的後媽,也許沒有人知道並且幫助你,但你自己一定不能放棄自己,一定要為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努力爭取……所以說,假如這個世界沒有人愛你,你要怎樣?
愛自己!所有的孩子舉著小手大聲地喊著。
最後,老師問道:這個故事裡你們有沒有讀出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立即有學生站起往返答:「有啊。仙女不是說,到午夜十二點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要變回原樣,那為什麼水晶鞋沒有變回去呢?」
「真好!」老師誇獎道,「可見,犯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連這么偉大的作家都會犯錯誤。再有,你們這么小就能看出作家的錯誤來,相信未來你們一定可以成為比這位作家更偉大的作家……」
所有的孩子雀躍般歡呼著。一節課結束了。
所以若想學生聚精會神的聽你上課,必須老師要先教好。
二、走進學生心裡,激發學習興趣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走進學生心裡,喚起共鳴,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語文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藉助語文這一教學載體,也可以藉助作文這個平台,讓學生說出心裡話,展現自己的心裡,走進他們,做他們的良師益友,好的鼓勵,不好的找原因及時解決,解決不了的可以幫他們出主意,引導好他們,樹立一個客觀而又具體的目標,幫助他們去實現,學習上是老師,思想上是平等對話者,生活中是好朋友,這樣學生思想動態老師了如指掌,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志向,從點滴做起,學好每一門功課,成就自己精彩人生,學習中尋找快樂,激起他們信心,才能煥發出學習興趣,學好習,不僅僅是語文!這便是學生要學的問題。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是上好語文課的根本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可以給學生創造體驗生活的機會。生活是語文不竭的動力,只有融入生活,才會為語文提源頭活水,才能讓語文煥發出生命的活
㈥ 怎樣上好一節小學語文課
首先,你應該讀一遍課文.然後讓學生們讀一遍.學生讀完後,你再找幾個學生按角色讀一下或表演一下!等學生做完後,你在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好好的讀,最後再布置課文任務,這樣就可以了 追問: 你說的這些我知道,但有些課文不是靠讀就能明白的,小學生理解能力又不夠,講課處處都要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接受程度…累…迷茫… 回答: 恩對於這個問題啊,我給你說說我的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她就是在講課文的時候,找學生表演,這令我的記憶深刻,也容易理解!直到現在我還記憶幽深!你可以試一下,注意在學生表演的同時,你要進行講解! 追問: 那隻是個別現象、那記敘文、說明文、散文等題材怎樣表演? 回答: 無論接受與否,課程改革已經勢在必行。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和教學、學習方式,它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師在課程改革中不斷實現自我更新,而且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學會學習,不斷成熟,不斷進步。教師要與新課程同行,就必須成為學生學習的行,就必須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決策者」;必須掌握新的專業要求與技能:學會「IT」,學會創新,學會思考,在課程改革中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 補充: 的共同進步。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並沒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讓教師去借鑒,而要靠教師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去積極而認真地嘗試。 一.引導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發現, 補充: 的共同進步。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並沒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讓教師去借鑒,而要靠教師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去積極而認真地嘗試。 一.引導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發現,去積極而認真地嘗試。 一.引導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發現, 補充: 引導他們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這樣遠比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東西讓他們興奮得多。比如在講《端午日》這一課時,根據課文內容,我事先設計了幾個題目:1. 沈從文其人其事2. 端午節的來歷3.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4. 湘西鳳凰的美麗風光5. 沈從文的作品簡介(《邊城》、《長河》)確定這幾個與課文有關的題目之後,我再給學生提出要求:● 5個學習小組按不同題目查找資料,每小組推出一位發言人。●在課余時間收集和整理資料,不斷分析和互相交流。 補充: ●拿出一節課的時間做小組匯總分析,一起確定所需要的信息,准備在下一次「展示會」上展示。這幾個題目讓學生很感興趣,他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有的上網收集資料,有的在圖書館一泡半天,有的跑到書店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在這期間,並不是對此不聞不問,撒手不管。因為學生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總會遇見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會很關注學生的進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這樣的准備使我看到了學生真我的風采。在展示會上,每個小組拿出的東西異彩紛呈。有關於沈從文的幻燈片,作家照片、故居圖片、生平介紹等等一應俱全; 補充: 這些生動詳實的展示讓學生和我眼界大開。學生們笑逐顏開,注意力十分集中,課堂上不時傳出陣陣的驚嘆聲和熱烈的掌聲。他們或為湘西鳳凰的美景驚嘆聲,或為沈從文的求學精神感動,或為一個個精緻可愛的端午節飾品而歡笑,或為《邊城》中美麗而痴情的翠翠而動情。。這節課使學生印象十分深刻,許多學生在當天的日記里記下了他們在這節課上的美好感受。他們說:「今天的語文課生動有趣。同學們大顯身手,短短的一節語文課我們學到了許多以前課上學不到的知識,我們真希望以後多上這樣的課。
㈦ 怎樣上好語文課

3
1、執著追求: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我非常希望我們的語文教學能出現很多流派,百花齊放。有了很多流派,就可以相互促進。
我們什麼時候有教師專門從美育人手來教語文,就可以使我們的學生在美的世界裡徜徉。也可以從文言文這個角度人手,從朗讀人手,從寫作人手,等等。應該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研究自己。
教師一定要充實自己,研究自己,要認識你自己,這叫自信力。我的優勢在哪裡?我的特長在哪裡?我從哪一個地方切人,最能發揮長處和優勢?在教學實踐中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逐步成長為出類拔萃的頂尖人物。
2、到底教師要不要教學個性?
如果我們全國各地都能出一批個性鮮明的優秀教師,一定可以頂起我們語文教學的一片天,而不是都「差不多」。這個差不多,絕對不是胡適先生講的「差不多先生」。而是我們的課基本上面貌是差不多的。我們聽了很多課,特別是年輕教師的,教學過程可以說是天衣無縫,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絲絲人扣,分秒不差。對怎麼教考慮得很多,但對教什麼考慮得顯然不夠。
上個世紀80年代,全國各個地方很多教師都有自己鮮明的教學個性。我不是說這些個性都非常完美,從科學的層面、從哲學的層面、從語文本體的層面,也可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是這個人的教學就是這個人的,不是其他人的,這就叫個性。差不多一個模式,我是比較反對的。大家用一個模式,會出現什麼狀況呢?標准化的教師。
標准化的教師就無法張揚個性,你這個人的才華和潛能自然也就顯示不出來了。我們很多中青年教師很有才華,但是被框住了,潛能出不來。因為一個模式定型了以後,已經是死水一潭了。
語文教材中有那麼多豐富多彩的文章,怎麼可能是一個模式呢?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教育對象。難道你用一個模式就可以套住了嗎?套不住的。所以我覺得這是一種危害。
3、我們語文學科太需要領軍教師了。
我們教語文的也要深思,語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啊,我們太需要全國性的出類拔萃的領軍的語文教師。可是沒有個性就根本沒有可能領軍,不可能出類拔萃。出類拔萃需要有智慧。
我們的課堂是時間和空間的聚焦點,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包括時代精神的交匯點,是教師和學生心靈溝通的一個場所。語文教學不僅需要知識,而且需要智慧。智慧的起點就是思考。
㈧ 如何上好一節小學語文課
如果是低年級的學生那麼再結合的教學點之外,也要讓課堂的氛圍變得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