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周記三年級
❶ 三年級數學周記"分數的認識"300字左右
這個星期, 我們學習了分數。 在老師的指導下, 我經歷了學習、 探索分數意義的過程。 從中, 我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如: 什麼是單位「1」 。 即一個物體、 一個計量單位或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都可以用自然數 1 來表示, 通常把它看做單位「1」 。 又如: 什麼是分數? 即單位「1」 平均分成若干份, 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 叫做分數。 在理解分數的基礎上, 我又知道了什麼是分數單位? 即表示其中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 在這一章的學習里, 我還知道了什麼是真分數? 什麼是假分數? 如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真分數。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 這些概念讓我更好地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在學習分數的過程中, 我立足學習實際, 結合生活中的例子, 創想情境。 例如一些關於幾分之幾的題目: 綠絲帶的長是紅絲帶的四分之五, 綠絲帶多長? 我的解題思路(1) 是: 把紅絲帶的長平均分成 4 份, 綠絲帶的長有這樣的5 份。 我的解題思路(2) 是: 把紅絲帶的長平均分成 4 份, 每份是全長的四分之一, 綠絲帶的長有 5 個四分之一。 這樣想來, 解題的思路明確了。 又如: 在比較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的問題上, 我通過運用生活中例子進行比較觀察, 從而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 不同, 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如小紅吃了月餅的四分之一, 小剛吃了蛋糕的四分之一, 怎麼不一樣大? 在想像、比較的實踐中, 在具體的情境中, 我進一步認識了分數, 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也進一步體會到了「整體」 與「部分」 的關系。 關於分數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 它貫穿於實際生活運用之中。 我想只要善於思考, 細細分析, 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❷ 三年級數學上冊周記怎麼寫
五年級數學周記
五年級數學數學周記這一周,我們復習了第六單元統計和第七單元數學廣角。
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是這組數據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有可能沒有眾數。
第二部分打電話有很多方法,最慢的方法是一個一個的通知,還有分組的方法。最快的方法是每個人都不休息,每個人都一起通知下面的人。
經過復習和做練習題,找次品時最好是把物品分成3份,不能平均時,只能相差1。
用天平稱找次品時,知道所測物的數量時,還有隻含有一個次品,知道次品比正品重或輕,有一個規律2至3個要稱1次,4至9個要稱2次,10至243個要 稱5次。根據的規律是要的次數是幾,就幾個3相乘,這個數就是最多的所測物品。如果不知道次品比正品輕或重是,就要稱很多次。
經過復習,有些愛錯的題現在也不愛錯了,而且印象深了。
五年級數學周數學周記
時間過的好快呀轉眼間,我們復習第六單元統計和第七單元,數學廣角通過這一單元的復習,我更加鞏固了這一部分的知識這一周我在做復習題時錯了3道題,第一道題是均碼里蘊涵著和的原理,我沒填。應該填平均數和眾數。第二道題是統計圖,中國畫,韓國畫,我全部畫的。第三道題是求中位數,這組數是雙數,我沒有找中間的兩個數,找到了另一個中間數。
這一周我很高興,因為我又鞏固了上周的知識。
今天,老師給我們出了一道很復雜的算式,後來,經過與同學們一番激烈的唇槍舌戰,終於把這道算式給 「正法」了。
題目如下:「123456789×( )+( )=98765432」,老師一寫在黑板上,我就開始琢磨起來。天哪,這道題也太復雜了吧,光這么長的數字就看得人頭暈,要是一個個去試,該算到什麼時候呀?我沒看錯吧!是坐以待斃,轉載自百分網http://www.oh100.com,請保留此標記還是迎難而上?我環視了一下四周,見大家都在忙活著,我總不能閑著吧?我的腦筋開始高速運轉起來。
我先用復雜的方法來破解。於是,我就開始仔細地思考,什麼數與9乘等於最後一位有「1」呢?「啊!我想到了是 「9」,9乘9不就等於81嗎?最後一位就是「1」。這么簡單!是我聰明過人吧。終於讓我想到了,我興奮地快要哭了,下面應該是……正當我思路開闊、靈感迸發時,被廣播操的音樂給打亂了思緒,我的腦海里一片空白,我的心裡就像蒙了一片荒漠,什麼也記不得了。「唉!煮熟的天鵝又給飛走了。」我傷心地感嘆道。可我不死心,在位置上拚命地思考著,可就算我抓破頭破,還是理不出頭緒來。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於是,我決定豁出這張臉皮去請教別人。我來到了大名鼎鼎的邵月輝那裡。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情是,原來他也深陷這道題當中,正在與別人討論著呢。我就上前與他們一起討論了起來。邵月輝似乎信心不足,低聲地說:「我覺得第一個括弧里應該填1,第二個括弧里用987654321減123456789的差就行了嗎?」我拍了拍後腦勺,尖叫道:「對呀!我真是糊塗呀」!可我又冷靜地想了想,這題括弧那麼小,不可能填像糖葫蘆似的那麼多數字。肯定沒這么簡單!可該怎麼算呢?我們又犯難了?
經過再次幾乎是吵架般的激烈的爭論,我們終於明白了,其實本來那麼簡單的題目被我們自己弄得復雜了。就是用987654321除以123456789等於8餘9。這不是二年級就學過的有餘數的除法嗎?不過被簡單地調了個個。現在大家都明白了,謎底是:123456789×8+9=987654321。我的心裡就像撥開雲霧見到了春天。放學以後,老師給我們講了一遍,與我的思考紋絲合縫,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呀!
數學的味道真奇妙埃有苦惱,有失望,有激動,有欣喜。
本文由百分網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oh100.com/a/201201/47256.html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❸ 三年級數學周記怎麼寫
今天,我和媽媽去超市,媽媽買東西我算錢,媽媽買3千克姜,姜每斤2元,我算了算3x2=6元媽媽買姜花了6元....
❹ 小學三年級數學周記大全
別搜數學來周自記這幾個字,搜數學小故事,給你個網址http://blog.eol.cn/more.asp?id=493720
❺ 三年級數學周記怎麼寫
還有錯因。或是寫一個錯題。通過這個題展現出你這周學的知識,這周內錯的,寫清解法寫一個數學問題並回答
❻ 三年級的數學周記怎麼寫簡單
篇一:三年級數學周記
今天中午,我們包餛飩吃。一大早,爸爸就買好了餛飩皮和餡料。我們共包了50個餛飩,一起下鍋,不一會就燒好了。我說:「三個人吃,應該平均分。」接著我算了起來:50÷3=16......2。爸爸笑了起來,說:「傻孩子,這樣沒法分,再想想。」我說:「那我先吃10個,剩下的你們分。」我又算了起來:(50-10)÷2=20。這下對了,爸爸媽媽各吃20個,我吃10個,正正好!
篇二:三年級數學周記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下五子棋。一開始我總是輸給媽媽,後來才慢慢找到秘訣,秘訣就是:首先要看出對手下的棋子有什麼目的,然後把自己的棋子連起來的同時,也要盡量把對手的棋子斷掉。
我找到了這個秘訣後好幾局都贏了媽媽。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想:哈哈,輸了吧!媽媽只能把爸爸請來,我心想:爸爸還不是跟媽媽一樣會輸掉?我還是使出同樣的秘訣,可是爸爸贏了一局,我毫不示弱,又和爸爸下了幾局,最後我終於贏了。
我覺得下五子棋一定要做到腦勤和心細才能獲得成功。
篇三:三年級數學周記
「摩爾庄園」是在我們小學生中非常流行的一個游戲,可以讓大家在緊張學習之餘,放鬆自己。同時,我也發現,「摩爾庄園」中也蘊藏著不少的數學小知識,在游戲之餘,也可以提高我們的數學水平。
我在游戲里的家裡沒有傢具,在游戲的「雜志」中,我發現一套漂亮的小傢具,價值3300摩爾豆,但是,我只有3000摩爾豆的存款,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買到這套傢具呢?
於是我開動腦筋,發現摩爾豆存到銀行是有利息的,利率為每天3%,也就是說,我的3000摩爾豆存到銀行,每天的利息為:3000*3%=90摩爾豆。
一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3090摩爾豆;
二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2=3180摩爾豆;
三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3=3270摩爾豆;
四天後,我的存款變成:3000+90×4=3360摩爾豆。
也就是第四天後,我的存款便可以支付傢具的費用了!
我覺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包括游戲,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很多生活中的小問題,都可以用數學來解決!
❼ 三年級100字數學周記3篇
數學周記就是把你本周所學的數學知識寫成周記的形式作為總結,並寫出重要的公式
一篇範文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關於比的知識。
比,是指圖中圖形與其實物相應要素的線性尺寸之比。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4=9:12、7:9=21:27
在3:4=9:12中,其中3與12叫做比例的外項,4與9叫做比例的內項。比例的四個數均不能為0。
比例有四個項,分別是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在7:9=21:27中,其中7與27叫做比例的外項,9與21叫做比例的內項。
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後,那麼,左邊的分母和右邊的分子是內項
左邊的分子和右邊的分母是外項。
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相同點 不同點 關系式
正比例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兩種量就叫做正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的關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兩種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y/x=k(一定)
反比例 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反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如果用字母x、y表示兩種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式子表示:xy=k(一定)1.比和比例。
比例是一個總體中各個部分的數量占總體數量的比重,用於反映總體的構成或者結構。
比例分為比例尺和比例.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要看它們的比值是不是相等。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求比例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比如:x:3= 9:27
比是五年級的,把三年級的數學知識換一下就OK拉。
❽ 三年級數學周記200字
今天下午,我在書上看見一道題:有一戶人家,養了一群雞和兔,又把它們關在同一個籠里.一個小朋友看見有35個頭和100隻腳,這戶人家問這位小朋友:雞兔各有幾只?一開始,我的腦子模糊得很,怎麼都算不出來,爸爸看了,告訴我可以用假設法把雞當成兔,那就是一共有140隻腳了,多出來的是誰的腳呢?……經爸爸一點撥,我終於列出了算式:雞有
(4×35-100)÷(4-2)=20(只),兔有35-20=15(只)。
我從這道聰明題中明白了:只要肯動腦筋,再難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