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植物生物學重點

植物生物學重點

發布時間: 2025-05-02 08:25:38

⑴ 高中生物選修一植物組織培養知識點總結

生物是高考考試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尤其是植物組織培養這個知識點,是高考考試中必考知識點。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選修一 知識點

課題一 菊花的組織培養

植物組織培養的基本過程

細胞分化:在生物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出現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離體的植物組織或細胞,在培養了一段時間以後,會通過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愈傷組織的細胞排列疏鬆而無規則,是一種高度液泡化的呈無定形狀態的薄壁細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組織或細胞產生愈傷組織的過程,稱為植物細胞的脫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脫分化產生的愈傷組織繼續進行培養,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這個過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試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發育成完整的植物體。

植物細胞工程

具有某種生物全套遺傳信息的任何一個活細胞,都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能力,即每個生物細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在生物體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並不表現出來,這是因為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通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構成不同組織和器官。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有:實現優良品種的快速繁殖;培育脫毒作物;製作人工種子;培育作物新品種以及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等。

·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有什麼生理意義?

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細胞結構和功能趨向專門化,有利於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比較根尖分生組織和愈傷組織的異同

影響植物組織培養的條件

材料:不同的植物組織,培養的難易程度差別很大。植物材料的選擇直接關繫到試驗的成敗。植物的種類、材料的年齡和保存時間的長短等都會影響實驗結果。菊花組織培養一般選擇未開花植物的莖上部新萌生的側枝作材料。一般來說,容易進行無性繁殖的植物容易進行組織培養。選取生長旺盛嫩枝進行組培的是嫩枝生理狀態好,容易誘導脫分化和再分化。

營養:離體的植物組織和細胞,對營養、環境等條件的要求相對特殊,需要配製適宜的培養基。常用的培養基是MS培養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I、Co,有機物有甘氨酸、煙酸、肌醇、維生素、蔗糖等。

激素:植物激素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是啟動細胞分裂、脫分化和再分化的關鍵性激素。在生長素存在的情況下,細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現加強趨勢。在培養基中需要添加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其濃度、使用的先後順序、用量的比例等都影響結果。

4、操作流程環境條件:PH、溫度、光等環境條件。

不同的植物對各種條件的要求往往不同。進行菊花的組織培養,一般將pH控制在5.8左右,溫度控制在18~22℃,並且每日用日光燈照射12h.

配製MS固體培養基:配製各種母液:將各種成分按配方比例配製成的濃縮液(培養基母液)。

·使用時根據母液的濃縮倍數,計算用量,並加蒸餾水稀釋。

·配製培養基:應加入的物質有瓊脂、蔗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機物和植物激素的母液,並用蒸餾水定容到1000毫升。

·在菊花組織培養中,可以不添加植物激素

原因是菊花莖段組織培養比較容易。·滅菌:採取的滅菌 方法 是高壓蒸汽滅菌。

·MS培養基中各種營養物質的作用是什麼?與肉湯培養基相比,MS培養基有哪些特點?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提供植物細胞所必需的無機鹽;蔗糖提供碳源,維持細胞滲透壓;甘氨酸、維生素等物質主要是為了滿足離體植物細胞在正常代謝途徑受到一定影響後所產生的特殊營養需求。

微生物培養基以有機營養為主,MS培養基則需提供大量無機營養。

外植體的消毒 外植體:用於離體培養的植物器官或組織片段。選取菊花莖段時,要取生長旺盛的嫩枝。菊花莖段用流水沖洗後可加少許洗衣粉,用軟刷輕輕刷洗,刷洗後在流水下沖洗20min左右。用無菌吸水紙吸干外植體表面的水分,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中搖動2~3次,持續6~7s,立即將外植體取出,在無菌水中清洗。取出後仍用無菌吸水紙吸干外植體表面水分,放入質量分數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取出後,在無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洗消毒液。

注意:對外植體進行表面消毒時,就要考慮葯劑的消毒效果,又要考慮植物的耐受能力。

接種:接種過程中插入外植體時形態學上端朝上,每個錐形瓶接種7~8個外植體。外植體接種與細菌接種相似,操作步驟相同,而且都要求無菌操作。

培養:應該放在無菌箱中進行,並定期進行消毒,保持適宜的溫度(18~22℃)和光照(12h)

移栽:栽前應先打開培養瓶的封口膜,讓其在培養間生長幾日,然後用流水清洗根部培養基。然後將幼苗移植到消過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環境中生活一段時間,進行壯苗。最後進行露天栽培。

栽培

外植體在培養過程中可能會被污染,原因有外植體消毒不徹底;培養基滅菌不徹底;接種中被雜菌污染;錐形瓶密封性差等。

高一生物 月季的花葯培養

被子植物的花粉發育被子植物的雄蕊通常包含花絲、花葯兩部分。花葯為囊狀結構,內部含有許多花粉。花粉是由花粉母細胞經過減數分裂而形成的,因此,花粉是單倍體的生殖細胞。被子植物花粉的發育要經歷小孢子四分體時期、單核期和雙核期等階段。在小孢子四分體時期,4個單倍體細胞連在一起,進入單核期時,四分體的4個單倍體細胞彼此分離,形成4個具有單細胞核的花粉粒。這時的細胞含濃厚的原生質,核位於細胞的中央(單核居中期)。隨著細胞不斷長大,細胞核由中央移向細胞一側(單核靠邊期),並分裂成1個生殖細胞核和1個花粉管細胞核,進而形成兩個細胞,一個是生殖細胞,一個是營養細胞。生殖細胞將在分裂一次,形成兩個精子。

注意:①成熟的花粉粒有兩類,一類是二核花粉粒,其花粉粒中只含花粉管細胞核和生殖細胞核,二核花粉粒的精子是在花粉管中形成的;另一類是三核花粉粒,花粉在成熟前,生殖細胞就進行一次有絲分裂,形成兩個精子,此花粉粒中含有兩個精子核和一個花粉管核(營養核)②花粉發育過程中的四分體和動物細胞減數分裂的四分體不同。花粉發育過程中的四分體是花粉母細胞經減數分裂形成的4個連在一起的單倍體細胞;而動物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的四分體是聯會 配對 後的一對同源染色體,由於含有四條染色單體而稱為四分體。③同一生殖細胞形成的兩個精子,其基因組成完全相同。

產生花粉植株的兩種途徑通過花葯培養產生花粉植株(即單倍體植株)一般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花粉通過胚狀體階段發育為植物,另一種是花粉在誘導培養基上先形成愈傷組織,再將其誘導分化成植株。這兩種途徑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主要取決於培養基中激素的種類及其濃度配比。

注意:①無論哪種產生方式,都要先誘導生芽,再誘導生根②胚狀體:植物體細胞組織培養過程中,誘導產生的形態與受精卵發育成的胚非常類似的結構,其發育也與受精卵發育成的胚類似,有胚芽、胚根、胚軸等完整結構,就像一粒種子,又稱為細胞胚。

影響花葯培養的因素誘導花粉能否成功及誘導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材料的選擇與培養基的組成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親本的生理狀況:花粉早期是的花葯比後期的更容易產生花粉植株,選擇月季的初花期。

·合適的花粉發育時期:一般來說,在單核期,細胞核由中央移向細胞一側的時期,花葯培養成功率最高

·花蕾:選擇完全未開放的花蕾

·親本植株的生長條件、材料的低溫預處理以及接種密度等對誘導成功率都有一定影響

·材料的選取:選擇花葯時,一般要通過鏡檢來確定其中的花粉是否處於適宜的發育期。確定花粉發育時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紅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細胞核不易著色,需採用焙花青-鉻礬法,這種方法能將花粉細胞核染成藍黑色

·材料的消毒

·接種和培養:滅菌後的花蕾,要在無菌條件下除去萼片和花瓣,並立即將花葯接種到培養基上。在剝離花葯時,要盡量不損傷花葯(否則接種後容易從受傷部位長生愈傷組織),同時還要徹底去除花絲,因為與花絲相連的花葯不利於愈傷組織或胚狀體的形成,通常每瓶接種花葯7~10個,培養溫度控制在25℃左右,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形成後才需要光照.一般經過20~30天培養後,會發現花葯開裂,長出愈傷組織或形成胚狀體。將愈傷組織及時轉移到分化培養基上,以便進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如果花葯開裂釋放出胚狀體,則一個花葯內就會產生大量幼小植株,必須在花葯開裂後盡快將幼小植株分開,分別移植到新的培養基上,否則這些植株將很難分開。還需要對培養出來的植株做進一步的鑒定和篩選。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與花葯培養技術的相同之處是:培養基配製方法、無菌技術及接種操作等基本相同。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花葯培養的選材非常重要,需事先摸索時期適宜的花蕾;花葯裂開後釋放出的愈傷組織或胚狀體也要及時更換培養基;花葯培養對培養基配方的要求更為嚴格。這些都使花葯培養的難度大為增加。

樣品水分含量(%)計算公式如下:

(烘乾前容器和樣品質量-烘乾後容器和樣品質量)/烘乾前樣品質量

·毛霉的生長:條件:將豆腐塊平放在籠屜內,將籠屜中的控制在15~18℃,並保持一定的溫度。

來源:1.來自空氣中的毛霉孢子,2.直接接種優良毛黴菌種

時間:5天

·加鹽腌制:將長滿毛霉的豆腐塊分層整齊地擺放在瓶中,同時逐層加鹽,隨著層數的加高而增加鹽量,接近瓶口表面的鹽要鋪厚一些。加鹽腌制的時間約為8天左右。

·用鹽腌制時,注意控制鹽的用量:鹽的濃度過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可能導致豆腐腐敗變質;鹽的濃度過高會影響腐乳的口味

·食鹽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腐敗變質2.析出水分,是豆腐變硬,在後期製作過程中不易酥爛3.調味作用,給腐乳以必要的鹹味4.浸提毛酶菌絲上的蛋白酶。

·配製鹵湯:鹵湯直接關繫到腐乳的色、香、味。鹵湯是由酒及各種香辛料配製而成的。鹵湯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1.防止雜菌污染以防腐2.與有機酸結合形成酯,賦予腐乳風味3.酒精含量的高低與腐乳後期發酵時間的長短有很大關系,酒精含量越高,對蛋白酶的抑製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長;酒精含量過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質的水解,雜菌繁殖快,豆腐易腐敗,難以成塊。

·香辛料的作用:1.調味作用2.殺菌防腐作用3.參與並促進發酵過程

·防止雜菌污染:①用來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凈後要用沸水消毒。②裝瓶時,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齊地擺放好豆腐、加入鹵湯後,要用膠條將瓶口密封。封瓶時,最好將瓶口通過酒精燈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疑難解答

(1)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豆腐長白毛是怎麼一回事?

豆腐生長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絲。嚴格地說是直立菌絲,在豆腐中還有匍匐菌絲。

(2)為什麼要撒許多鹽,將長毛的豆腐腌起來?

鹽能防止雜菌污染,避免豆腐腐敗。

(3)我們平常吃的豆腐,哪種適合用來做腐乳?

含水量為70%左右的豆腐適於作腐乳。用含水量高的豆腐製作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時,你會發現腐乳外部有一層緻密的“皮”。這層“皮”是怎樣形成的呢?它對人體有害嗎?它的作用是什麼?

“皮”是前期發酵時在豆腐表面上生長的菌絲(匍匐菌絲),對人體無害。它能形成腐乳的“體”,使腐乳成形。

高一生物染色體復習講義

名詞:

1、染色體變異:光學顯微鏡下可見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或者染色體數目變異。

2、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指細胞內一個或幾個染色體發生片段的缺失(染色體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體增加了某一片段)、顛倒(染色體的某一片段顛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上)等改變

3、染色體數目的變異:指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增添或缺失的改變。

4、染色體組:一般的,生殖細胞中形態、大小不相同的一組染色體,就叫做一個染色體組。細胞內形態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就說明有幾個染色體組。

5、二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二倍體。如人果,蠅,玉米。絕大部分的動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體。

6、多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如:馬鈴薯含四個染色體組叫四倍體,普通小麥含六個染色體組叫六倍體(普通小麥體細胞6n,42條染色體,一個染色體組3n,21條染色體。),

7、一倍體:凡是體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就叫~。

8、單倍體:是指體細胞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

9、花葯離體培養法:具有不同優點的品種雜交,取F1的花葯用組織培養的方法進行離體培養,形成單倍體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單倍體染色體加倍,選取符合要求的個體作種。

語句:

1、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和排列順序發生改變),染色體數目變異。

2、多倍體育種:a、成因: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在染色體已經復制後,由於外界條件的劇變,使細胞分裂停止,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成倍增加。(當細胞有絲分裂進行到後期時破壞紡錘體,細胞就可以不經過末期而返回間期,從而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b、特點:營養物質的含量高;但發育延遲,結實率低。c、人工誘導多倍體在育種上的應用: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實例:三倍體無籽西瓜(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西瓜幼苗得到四倍體西瓜;用二倍體西瓜與四倍體西瓜雜交,得到三倍體的西瓜種子。三倍體西瓜聯會紊亂,不能產生正常的配子。)、八倍體小黑麥。

3、單倍體育種:形成原因:由生殖細胞不經過受精作用直接發育而成。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單倍體動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發育的植株是單倍體植物。特點:生長發育弱,高度不孕。單倍體在育種工作上的應用常用方法:花葯離體培養法。意義:大大縮短育種年齡。單倍體的優點是:大大縮短育種年限,速度快,單倍體植株染色體人工加倍後,即為純合二倍體,後代不再分離,很快成為穩定的新品種,所培育的種子為絕對純種。

4、一般有幾個染色體組就叫幾倍體。如果某個體由本物種的配子不經受精直接發育而成,則不管它有多少染色體組都叫“單倍體”。

5、生物育種的方法 總結 如下:①誘變育種:用物理化學的因素處理生物,誘導基因突變,提高突變頻率,從中選擇培育出優良品種。實例---青黴素高產菌株的培育。②雜交育種:利用生物雜交產生的基因重組,使兩個親本的優良性狀結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優良品種。實例---用高桿抗銹病的小麥和矮桿不抗銹病的小麥雜交,培育出矮桿抗銹病的新類型。③單倍體育種:利用花葯離體培養獲得單倍體,再經人工誘導使染色體數目加倍,迅速獲得純合體。單倍體育種可大大縮短育種年限。④多倍體育種:用人工方法獲得多倍體植物,再利用其變異來選育新品種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來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從而獲得多倍體植物。)實例---三倍體無籽西瓜和八倍體小黑麥的培育(6n普通小麥與2n黑麥雜交得4n後代,再經秋水仙素使染色體數目加倍至8n,這就是8倍體小黑麥)。

⑵ 植物的生物學特徵有哪些

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太陽光能,通過一系列的電子傳遞和氧化還原反應,將水分解並釋放氧氣,同時合成ATP。
植物代謝:植物的代謝活動包括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合成代謝將簡單的有機物轉化為復雜的有機物,如蛋白質、核酸和纖維素,構成植物體的結構,並儲存能量。分解代謝則將大分子物質分解為簡單的糖磷酯,通過糖酵解產生ATP和還原的輔酶。
植物呼吸:植物通過呼吸鏈將還原的輔酶或有機酸中的能量釋放出來,將吸入的氧氣還原成水,同時合成ATP,以滿足生命活動的能量需求。
植物水分生理:植物通過蒸騰作用調節水分平衡,適應陸地生活環境,並演化出各種適應性結構。
植物礦質營養:植物需要多種礦質元素,尤其是氮、磷、鉀,這些元素通常通過根系吸收,並用於生長和發育。
植物體內運輸:植物沒有血液循環系統,但通過細胞分裂和膨大實現生長,通過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和器官,確保營養物質的供應。
生長與發育: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受內在因素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具有階段性和季節性。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能夠在適當條件下脫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完整的植株。
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體內調節生理活動的化學物質,它們在植物體內形成,並在其他部位發揮作用。
抗逆性:植物對不良環境的耐性和抗性差異顯著,一些植物能夠在極端乾旱或低溫條件下生存。
植物運動:雖然陸生植物通常位置固定,但它們能夠通過生長運動響應外界刺激,如根的向地性和葉的向光性。水生植物則能夠通過鞭毛等器官進行游泳和趨光運動。

⑶ 森林植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的區別 森林植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的關系

森林植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的區別與關系

森林植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的區別

1. 研究層次與重點:森林植物生物學主要研究植物種群的生物學特性,包括生活型、生態類群以及植物在森林中的生存和繁衍策略。而生態學則更側重於研究植物與其他生物及環境的相互作用,包括食物鏈、生態位、競爭、共生等。

2. 研究方法:植物生物學主要通過實驗和觀察來研究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等,而生態學則更多地採用野外測量、采樣、模型建立和模擬等方法來研究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森林植物之間的關系

在森林中,各種植物之間並非孤立存在,它們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這些作用可以分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

直接作用:

共生:指兩種植物結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相互有益。例如,豆科植物與根瘤菌的共生,根瘤菌固氮供給豆科植物作肥料。

寄生:指一種植物從另一種植物體上攝取食物的生活方式。寄生植物對寄主一般是有害的,但某些寄生植物是貴重葯材。

附生:這是一種特殊生態類型的植物,它們棲息在其他植物體表面,如附生在樹幹上,進行自養。

機械作用:當植物密集生長時,一棵樹可能因另一棵樹的樹枝“撞擊”而受到影響。

間接作用:

競爭關系:森林群落中的多種植物由於營養面積的限制,會發生競爭,導致林木自然稀疏和分化現象。

建群樹種的作用:在森林生態系統中,建群樹種起著主導作用,它們通過自身的新陳代謝改變周圍環境,進而影響其他生物。

我國森林的建群樹種與瀕危植物

我國森林的建群樹種包括針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等,每種森林類型都有其獨特的建群樹種。此外,森林中還蘊藏著許多珍稀瀕危植物,如桫欏、銀杉、水杉等,這些植物雖然不起重要作用,但具有重要的物種資源價值。

森林植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的關系

盡管生態學和生物學是兩門相互獨立的學科,但在實踐中它們往往相互交織。許多生物學研究需要考慮到環境因素對生物的影響,而生態學研究也常需要涉及個體生物體的內部運作機制。因此,在研究森林植物時,將生物學和生態學相結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植物的生存和繁衍規律。

熱點內容
廈門學英語 發布:2025-05-02 17:44:41 瀏覽:853
蘆薈怎麼養 發布:2025-05-02 17:44:41 瀏覽:285
晨光生物年報 發布:2025-05-02 17:04:15 瀏覽:693
既又英語 發布:2025-05-02 16:49:10 瀏覽:854
高考全國卷3數學2017 發布:2025-05-02 16:41:08 瀏覽:244
越南歷史書 發布:2025-05-02 16:10:22 瀏覽:734
100圖庫彩圖全年歷史圖庫 發布:2025-05-02 16:02:11 瀏覽:116
微生物保健品 發布:2025-05-02 15:38:39 瀏覽:746
期末考化學 發布:2025-05-02 15:32:53 瀏覽:630
生物海報 發布:2025-05-02 14:57:09 瀏覽: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