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新疆歷史

新疆歷史

發布時間: 2021-11-08 16:30:59

1. 新疆在歷史上的變遷

新疆,最原始的稱呼是柱州,今天新疆大部分地區從中國西漢一直到魏晉南北朝都屬於中國版圖,唐朝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元朝時為蒙古族察合台汗國地,清朝時再次納入中國版圖。漢稱西域,意思是中國西部的疆域,這一名稱自西漢出現於我國史籍。不時被北方游牧民族侵佔。最後一次被侵佔是在明清換代時期。1757年,清乾隆帝再次收復故土,把這片土地命名為「新疆」,取「故土新歸」之意。
清朝乾隆24年合並天山北麓及天山南麓,改稱伊犁。1884年設立新疆。轄境相當於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今天新疆大部分從中國西漢一直到西晉都屬於中國版圖,南北朝時期也對當時各個中央王朝臣服,關系良好。唐朝設置安西及北庭大都護府,西域依舊納入中國版圖,且面積也擴大到裏海流域。元朝在今伊犁河流域曾設置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行省,但不久就並入察合台汗國。又在阿姆河南岸曾設立行省。今烏魯木齊一帶曾設置別失八里行省,後一度被察合台汗國占據,後期重新成為元朝的轄地。元朝時部分為蒙古族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地,明朝時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因「新開辟的疆域」而稱新疆。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准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清末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主要城市:烏魯木齊、克拉瑪依、昌吉、塔城、伊寧、庫爾勒、阿勒泰、阿克蘇、喀什。

2. 求關於新疆的歷史!

看這個吧:http://ke..com/view/2824.htm
夠全面了吧

3. 新疆民族的歷史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新疆開展建黨建政、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等運動,各族群眾從政治上、經濟上翻身做主人,從根本上清除了民族壓迫、敵視、仇殺、斗爭的根基和條件,為建立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奠定了政治基礎。在進行社會改革的過程中,各級黨政部門認真宣傳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強調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號召少數民族幹部要學習漢文漢語,漢族幹部要學習當地的一種民族語言文字,更改了歷史遺留的、含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的某些地名。對各族幹部、群眾、解放軍指戰員加強民族政策的教育,在漢族幹部群眾中強調要反對大民族主義,在少數民族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幹部中強調反對地方民族主義。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平等團結的新型民族關系在新疆得到加強。
為使少數民族真正當家作主,調動各少數民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新疆在堅持「慎重穩進」的方針下推行了民族區域自治。1955年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標志著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在新疆完全確立。
自治區成立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頒布的《民族區域自治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進一步保障了各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各級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使一大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幹部在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得到繼承、保護和發展,已陸續搜集整理出版了一批少數民族文化古籍。
各級黨和政府還根據新疆實際,長期堅持深入開展以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黨的民族政策為中心內容的民族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強化對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四個認同」教育,「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正在為建設幸福、和諧的美好家園而共同努力。

4. 新疆歷史問題

新疆自古就是我國的領土,古稱西域。
1.公元前101年,西漢在西域的輪台、渠犁等地駐兵屯田,並置使者校尉統領之。使者校尉是漢朝政府設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員。
2.公元前60年,駐扎西域的日逐王賢撣降漢,西漢在新疆設立西域都護府,管轄西域。自此新疆正式並入中國。
3.公元73年,班超被冊封為西域都護「定遠侯」。並於公元97年派甘英等人出使東羅馬帝國。
4.唐朝時在西域設立了安西大都護府和北庭大都護府,並且回鶻(今維吾爾人的祖先)就是在這一時期遷入新疆的。我國著名詩人李白就出生在西域西北部(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5.清代,清政府把西域改名為新疆,管理西域期間出現了准噶爾貴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亂,但都被中央政府鎮壓。之後,土爾扈特人回歸祖國,定居新疆。
所以新疆自古都是中國的領土。在歐洲還處於羅馬帝國時期,新疆就是中國的領土了。
你可以把我的簡略點。
歷史上,在三國時期,吳國就已經開發台灣了,後來台灣一直是祖國大陸的一部分。在明朝時期,荷蘭侵略者侵略了台灣。明末,鄭成功勝利收復了台灣。從那時起,鄭氏的後人打算反清復明,拒絕承認清朝,但是在康熙朝的時候,康熙恩威並施,收復了台灣。從康熙朝,一直到清末,台灣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後來被日本侵略。再後來抗日戰爭勝利後被國民黨接收。——總的說來,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曾經短時間被荷蘭和日本侵略,但是台灣從來就不曾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台灣和祖國是不可分割的。
新疆-----西漢時期(前60年),設西域都護管轄西域,標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東漢處無力顧及西域,西域重新被匈奴控制,東漢明帝時,班超開始經營西域,西域與內地聯系加強,東漢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管轄西域。唐朝時期,回紇依附唐朝,8世紀後期,回紇該名回鶻,9世紀中期回鶻汗國瓦解,有的西遷至今新疆。宋朝嘛,太窩囊,不談了。元朝管得夠寬,嶺北行省與現新疆有部分交集。明朝新疆好象是被瓦剌控制的。清朝時期(1757年),天山南路的回族貴族大小和卓兄弟發動叛亂,清軍迅速將其平定,1762年清設伊犁將軍,統管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5. 新疆的歷史它最早叫什麼

西域
曾設置安西都護府
唐玄奘曾著《大唐西域記》

6. 新疆是怎麼來有多久的歷史

近代新來疆各地考古資料表自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新疆地區已有人類活動。在大約距今二三千年前的 新石器時代,天山南北各地,諸如哈密的三道嶺、七角井、吐魯番盆地的阿斯塔那、烏魯木齊縣的柴窩堡。

以及木壘、 奇台、 伊犁、 庫車、 巴楚、 且末、 於闐、 皮山等地都已出現人類祖先活動的遺跡,其石器形制、打刻技術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紋與中國甘肅、內蒙、寧夏等地相近。

新疆出土距今3000年前的 彩陶三角形紋、渦紋、弦紋的繪制和諸如陶豆一類器形,甘肅和內地彩陶藝術已影響到新疆彩陶文化藝術的發展。

(6)新疆歷史擴展閱讀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現有47個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錫伯、塔吉克、烏茲別克、滿、達斡爾、塔塔爾、俄羅斯等民族,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7. 新疆的歷史文化到底是什麼

提及新疆的歷史文化,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絲綢之路,但是這只是新疆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新疆的歷史文化主要分為絲綢之路的文化、游牧民族文化、以佛為信仰的宗教文化。其中絲綢之路的文化最為重要。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連接其他洲的商業貿易之路。它把亞洲、歐洲。

非洲連接起來,進行貿易和文化的交流絲綢之路起源於漢武帝時期,當時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這就是絲綢之路的最初形態。絲綢之路的起始地位於當時的洛陽,在到達新疆之後,分為了北中南三路,到達了地中海東岸,東羅馬帝國等地方。

(7)新疆歷史擴展閱讀:

新疆文化

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和《穆天子傳》中,有關周穆王西巡昆侖會見西王母的故事。新疆境內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陶器,其中不少彩陶的圖案紋飾與中原內地同期出土的陶器圖案紋飾相同或相近似。

距今3000年前,新疆出土的彩陶三角形紋、渦紋、弦紋的繪制和諸如陶豆一類器形,說明甘肅和內地彩陶藝術已影響到新疆彩陶文化的發展。

1995年10月至11月,民豐尼雅遺址3號棺出土色彩斑斕的錦被上織著「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的小篆漢字和紋樣;8號棺木出土的一隻色彩艷麗的錦袋上有篆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揭示了漢、晉時期尼雅與中原王朝密切的政治和經濟關系。唐代詩人岑參、駱賓王、洪亮吉等撰寫的雄渾的大漠、壯麗的山川、奇特的氣象、悲壯的征戰奇觀等奇妙絕倫的詩篇,膾炙人口,久傳不衰,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邊塞詩」。

隨著佛教由印度沿絲路傳入西域乃至中國內地。佛教文化成為當時西域的最重要的內容。龜茲佛學家、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來到內地講譯佛經、著述佛學經文。東晉高僧經西域赴印度取經,著有《佛國記》。

回鶻文《彌勒會見記》是中國最早的誕生在西域的戲劇文學劇本。龜茲樂、高昌樂、疏勒樂等在隋唐時期樂曲中佔有重要地位。

除樂曲外,琵琶、箜篌、鼓、角等西域傳統樂器也傳入內地,成了唐代以及後世音樂演奏中的主要樂器。西域舞蹈如:胡騰舞、胡旋舞、拓枝舞等傳入中原宮廷乃至民間。

宋元明清時期。喀拉汗王朝(9世紀末~1211)時期,隨著伊斯蘭教傳入西域並逐漸擴展,伊斯蘭文化對西域文化的影響愈來愈大。

著名突厥族學者玉系甫·哈斯·哈吉甫編著了反映當時社會及精神文化生活的詩體網路全書《福樂智慧》,著名維吾爾族學者馬赫穆德·喀什噶里著有突厥語工具書《突厥語大詞典》維吾爾族詩人玉素甫阿吉著有愛情敘事長詩《艾里甫與賽乃姆》。

蒙元時期有著名文學家馬祖常;著名散曲作家貫雲石;著名農學家魯明善著有《農桑衣食撮要》。明代旅行家陳誠著有《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等。

8. 新疆歷史重大事件

一、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為了打敗匈奴,鞏固其統治,決定「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為此他先派張騫兩度出使西域,以加強同西域諸地的聯系,共同對付匈奴。張騫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區對西域的了解,密切了兩地之間政治、經濟聯系,擴大了漢朝在西域諸地的政治影響,為漢朝統一西域創造了條件。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後不久,公元前121年漢朝大將軍霍去病大敗駐牧在河西走廊一帶的匈奴渾邪王和休屠王從而切斷了匈奴同氐、羌諸部的聯系。爾後漢朝同烏孫的聯盟使匈奴在西域更顯孤立,公元前109年,漢軍將領趙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樓蘭、姑師等西域重鎮。前102年,漢軍攻破大宛城(今費爾干納),漢朝在西域各國中的威望大增。翌年,漢朝在西域的輪台、渠犁等地駐兵屯田,並置使者校尉統領之。使者校尉是漢朝政府設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員。

公元前60年,駐扎西域的日逐王賢撣降漢,天山南北諸地均歸漢朝中央政府統屬。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標志著西域諸地自此成為我們統一多民族偉大祖國的組成部分。漢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加強了西域同中原地區的關系。

二、18世紀中葉,清朝先後平定了准噶爾貴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亂,統一了新疆,並採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這對於我國西北疆域的最後界定、新疆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格局的形成以及新疆各民族之間、新疆與中原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與交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771年,土爾扈特人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回歸祖國。

乾隆二十四年(1759)後,改稱西域為新疆,清政府開始在新疆各地置官立府,行使中央政府對天山南北各地的管轄治理。新疆與內地的軍政體制基本一致,國家的統一局面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沙皇俄國在完成對西伯利亞的擴張之後,開始蠶食侵佔我國領土。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訂》和《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由於清朝衰落,就連毗鄰新疆的浩罕小國都有伺機吞並我國領土的野心。一些反動和卓打著「聖戰」的旗號,攻城掠地,無惡不作,給新疆人民帶來沉重災難。

沙俄又借口伊犁農民起義和阿古柏勢力威脅到俄國安全,打著保護和代守的旗號,公然出兵佔領伊犁。新疆面臨為外國瓜分侵佔的危險。清政府在經過一場所謂「海防和塞防密瓜」的爭論之後,西北防務生新得到清統治者的關注和重視。光緒元年(1875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受令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清軍入疆順應歷史潮流,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至光緒三年底,清軍已陸續收復到天山南部諸地,阿古柏的侵略政權覆沒。

光緒七年二月,清政府使臣曾紀澤(曾國藩之子)經過與沙俄艱苦的談判,幾經周折,雙方簽訂《中俄伊犁條約》,條約議定次年沙俄軍隊撤出伊犁,中國以賠款和允許俄商在新疆貿易不納稅,俄國在嘉峪關和吐魯番設領事作為代價。1882年,伊犁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8)新疆歷史擴展閱讀: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就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古稱西域,意思是中國西部的疆域,這一名稱自漢代出現於我國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統一新疆,之後改稱為新疆。新疆位居東西交通要道,歷史上十分頻繁的民族遷徙和交往,使新疆古代居民種系族屬和民族關系大融合之地。

西域同中原地區的交往聯系源遠流長。 很早以前,我國的絲及絲織品便中經西域遠銷南亞和歐洲,古希臘人稱中國為絲國。沿此以往,這條橫貫東西的貿易通道被後人統謂作絲綢之路。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還在大約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天山南北各地,諸如哈密的三道嶺、七角井、吐魯番盆的阿斯塔那、烏魯木齊縣的柴窩堡,以及木壘、奇台、伊犁、庫車、巴楚、且末、於闐、皮山等地都已出現人類祖先活動的遺跡,其石器型制、打刻技術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紋與我國甘肅、內蒙、寧夏等地相近。

熱點內容
戀足師生 發布:2025-05-23 07:40:50 瀏覽:880
德宏州歷史 發布:2025-05-23 04:10:49 瀏覽:944
化學式hf 發布:2025-05-23 03:35:36 瀏覽:858
零基礎學b超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23 02:08:22 瀏覽:876
高一歷史期末試題 發布:2025-05-22 23:46:40 瀏覽:782
學美術賺錢 發布:2025-05-22 22:37:49 瀏覽:740
n97多少錢 發布:2025-05-22 20:56:55 瀏覽:451
大學數學的題 發布:2025-05-22 20:37:43 瀏覽:333
金聰老師 發布:2025-05-22 19:44:09 瀏覽:902
曹冰老師 發布:2025-05-22 19:03:11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