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寫作
出場人物的出生和死亡時間
出場人物的歷史評價,有關他的重大事件(如果有歷史上有他,但你沒寫,會是重大失誤)
㈡ 歷史寫作中怎樣做到材料與觀點的統一
你可以搜索下 論文格式-期刊雲,在社會科學板塊中有關於歷史論文選題寫作方面的介紹,可能會對你的論文寫作有些幫助。希望能幫到你的論文寫作。
㈢ 為什麼要開展歷史寫作活動
歷史寫作首先是一種享受,是情感上的慰藉。歷史寫作蘊含著一種難以言說的意境。通過歷史寫作,不僅可以讓我們感受過去的崢嶸歲月,也可以書寫屬於自己的歷史,培養史學興趣。寫作中,歷史長河渺茫曠遠,糅合著或幽靜、或豪放、或悲壯、或開懷、或惆悵的感情,會將寫者引入無盡的精神聖地。歷史寫作也是一種傳承,往大了說能夠傳承中華文明,往小了說可以傳承鄉俗家風。通過研習那些史籍和實錄,寫作身邊的歷史故事,我們才能明白為何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精神、文化會發展賡續至今,並將繼續走向繁榮偉大,我們才能更加自覺地增強文化自信。
歷史寫作最重要的價值是對於現在,對於將來的意義。歷史寫作既是寫歷史,更是寫未來。通過對國家、家庭、個人歷史的剖析與總結,反思歷史,可以指導現世,啟迪未來。
㈣ 我是怎麼喜歡上歷史寫作的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有的以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他們的紡織業和治濤業平也很高。
吐蕃人飼養牛,馬和單鋒駝等,種植青稞,小麥和蕎麥。吐蕃人已會製造金屬器血和鎧甲,兵器。將士的鎧甲精良,用勁弓利刀都很難穿破。全副鎧甲的士兵,全身只露兩個眼窩。吐蕃習俗以戰死為榮,一家幾代人連續戰死,被看做『榮譽甲門』。
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幾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松贊干布少年時,父親遇害,貴族舉兵叛亂,他在動亂中繼位。年少的贊普,驍勇而有謀略。他依靠叔父和親信大臣,團結各方力量,很快平息叛逆,穩定了局勢。
而我所喜歡的文成公主可是個才女!文成公主自幼熟讀詩書,是個有才識的女子。她出嫁吐蕃,帶去許多書籍和穀物,蔬菜種子,還帶去大批手業大臣。從此,吐蕃人學會了平整土地,種植蔬菜,學會了養蠶剿絲,防治刺綉,等等。
文成公主的進入,使吐蕃有了新的開始,我們應該永遠記住文成公主一樣的歷史人物。( 儀滿文學 www.wx-xyty.com )
喀什2中初一:古力吉娜提
--500字
第2篇: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光陰倒轉,恍惚之間我來到了那一天。莽莽烏江因著如血的殘陽,如同你身上底下的錚錚鐵水,哪裡拔山河的氣魄隨激流滾滾而去。
你是一個令我心痛的悲劇,雖然不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卻是獨具一格的悲壯,天與山之間的好不蒼涼,千百年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你譜下詩篇,如果你肯聽到那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麼你會慚愧嗎?
你是一代英才,但卻不願從頭再來,你以為大丈夫就要無敵於天下,永立於不敗之地,你以為東山再起會讓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鄉親,你錯了,錯的很離譜,離譜到根本不配做一個統領大半江山的霸王,只能永遠成為一個後人留下遐想的神話,你再也不能像雄鷹一樣遨視天下了。
你不知道卧薪嘗膽後的甜美,結局是你註定成為一個為後人「景仰」的懦夫,榮辱成敗,不在一念之間,若當年的一切可以重來,我相信你能夠力挽狂瀾,其實並不是天要敗你,是你敗了你自己,或許這也是你最好的結局,歷史終究是歷史,你已成為了過去,成為了不可改變的神話。( 儀滿文學 www.wx-xyty.com )
你的愛與恨都隨著江水奔騰遠了,如果你的靈魂真的還會有來世,我願化作你乘騎的駿馬,隨你殺敵而去,可歷史誰又能改……
悲——哉,項羽!
項羽,悲——哉!
長治市城區康源中學初二:崔敏
--500字
第3篇: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我最喜歡的一位歷史人物——趙雲
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趙雲!」
自古以來,趙雲就以一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人物出現。
作為一個「三國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歡的人物。下面我簡要地把趙雲的生平說一下。
趙雲,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壽七十二歲,身高八尺余(約合180厘米)。在《三國演義》裡面,趙雲在袁紹和公孫瓚交戰時期登場,剛登場就顯示了一下威風,不但救了公孫瓚一命,還跟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打了個平手,一下就滅了袁紹的威風。第二天,趙雲打得袁紹潰不成軍,甚至把田豐這個「剛而犯上」的剛烈謀士打慌了,幸好袁紹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趙雲殺回去了。可是沒過幾天,趙雲又覺得公孫瓚「亦袁紹等輩」,找了個借口回家了,然後投奔了劉備。
從這打住算,趙雲已經換了兩次「老闆」,頭一次是袁紹換成了公孫瓚,然後又由公孫瓚換成了劉備。當時劉備跟曹操完全唱反調,一個一貧如洗,一個殷實富裕;一個人才凋零,一個人才濟濟;一個一無所有,一個土地萬里。結果劉備被趕得亂跑,後來總算請來了諸葛亮,沒想到還是被趕著跑。
當陽之役也就是長板坡之戰可讓趙雲出盡了風頭。一個人救了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不說,還殺了曹營名將五十多名,滅了曹軍的銳氣。當劉備打劉璋的時候,趙雲又把劉禪從孫夫人手裡搶了回來。滅劉璋也有趙雲的功勞,可他卻只得了一個翊軍將軍的官職。
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因為馬謖的失誤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趙雲保護好了物資,理應封一個元帥才對。可是諸葛亮只說了幾句好話而已,但趙雲也沒計較。
趙雲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累死了,從這點不能不為趙雲惋惜,也不能不為諸葛亮的笨而遺憾。有一首詩是趙雲一生的評價,它是這么寫的:「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㈤ 跪求歷史寫作怎麼寫。。速度啊,,報酬不是問題
既然是非虛構的,那就最好不要編故事。
可以去找找身邊上年紀的人了解一下,然後根據他們的講述和回憶進行整理,可以適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手法,盡量真實還原歷史。
同時,藝術是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的。雖然不能完全虛構,但是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對文章整體進行潤色,使之更能吸引讀者。
不建議模仿範文,這樣會受到影響。
知道了思路之後,自己組織語言寫作效果會更好。
㈥ 如何寫歷史論文,誰能告訴我寫作結構 %>_<%十萬火急啊~~~~~~~~
論文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這也是考核論文成績的基本依據之一.關於歷史論文寫作的具體要求.在以後的有關章節中將作詳細論述.這里先說說歷史論文寫作的一些原則要求.
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撰寫歷史論文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理論研究.特別是社會科學的研究必須為現實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能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科學研究的任務就在於揭示事物運動的規律性.並用這種規律性的認識指導人們的實踐.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因此.畢業論文在選題和觀點上都必須注重聯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密切注視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堅持理論研究的現實性.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就必須邁開雙腳.深入實際.進行社會調查研究.這也是我們正確認識社會的基本途徑.人們只有深入到實際中去.同客觀事物廣泛接觸.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後運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對這些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加工製作.才能從中發現有現實意義而又適合自己研究的新課題.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層出不窮.需要研究的問題遍布社會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對現實問題有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敏感性.善於捕捉那些生動而具有典型性的現實材料.通過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就能從中引出有利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高畢業論文的價值.當然撰寫畢業論文可選擇的課題十分廣泛.並不只限於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也可以研究專業基本理論.中西方比較研究等.但無論選擇什麼研究課題.都必須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從歷史的研究中吸取有益於現實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從對外國的研究中.借鑒其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或為我國的對外政策提供某些依據.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方法.必須認真讀書.掌握理論武器.李瑞環同志指出:[強調聯系實際.絕不意味著否定讀書的重要.恰恰相反.更要認真地讀.反復地讀.深鑽苦研.做到真正讀懂弄通.否則.沒有掌握理論.怎麼談得上理論聯系實際?"(<求是>雜志1989年第24期)認真讀書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好專業課.具備專業基礎知識.這是寫好畢業論文的前提和必要條件.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具備了相應水平的知識積累.才能理解一定深度的學術問題,同時.也只有具備了某一特定的知識結構.才能對某學科中的問題進行研究.正如黑格爾所說.在討論學術問題之前.必須[先有具備某種程度的知識".否則.[沒有憑借作為討論出發的根據.於是他們只能徘徊於模糊空疏以及毫無意義的情況中".(小邏輯>第三版序言)二是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馬克思主義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最一般規律.成為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作為偉大的認識工具.雖然並不直接提供解決各種具體問題的答案.但它對我們如何正確地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提供了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因此.大學畢業生在撰寫歷史論文時.應當努力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指導畢業論文的寫作.
二.立論要科學.觀點要創新
(一)立論要科學
畢業論文的科學性是指文章的基本觀點和內容能夠反映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文章的基本觀點必須是從對具體材料的分析研究中產生出來.而不是主觀臆想出來的.科學研究作用就在於揭示規律.探索真理.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開拓前進的道路.判斷一篇論文有無價值或價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觀點和內容的科學性如何.
文章的科學性首先來自對客觀事物的周密而詳盡的調查研究.掌握大量豐富而切合實際的材料.使之成為[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2 歷史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其次.文章的科學性通常取決於作者在觀察.分析問題時能否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科學研究中.既不容許夾雜個人的偏見.又不能人雲亦雲.更不能不著邊際地憑空臆想.而必須從分析出發.力爭做到如實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
再次.文章是否具有科學性.還取決於作者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寫作畢業論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運用前人提出的科學理論去探索新的問題.因此.必須准確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理論.具有廣博而堅實的知識基礎.如果對畢業論文所涉及領域中的科學成果一無所知.那就根本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論文.
(二)觀點要創新
畢業論文的創新是其價值所在.文章的創新性.一般來說.就是要求不能簡單地重復前人的觀點.而必須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學術論文之所以要有創新性.這是由科學研究的目的決定的.從根本上說.人們進行科學研究就是為了認識那些尚未被人們認識的領域.學術論文的寫作則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述.因此.研究和寫作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學術論文如果毫無創造性.就不成其為科學研究.因而也不能稱之為學術論文.畢業論文雖然著眼於對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基本訓練.但創造性仍是其著力強調的一項基本要求.
當然.對學術論文特別是歷史論文創造性的具體要求應作正確的理解.它可以表現為在前人沒有探索過的新領域.前人沒有做過的新題目上做出了成果,可以表現為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研究.有新的發現或提出了新的看法.形成一家之言3也可以表現為從一個新的角度.把已有的材料或觀點重新加以概括和表述.文章能對現實生活中的新問題作出科學的說明.提出解決的方案.這自然是一種創造性,即使只是提出某種新現象.新問題.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和思考.這也不失為一種創造性.國家科委成果局在1983年3月發布的<發明獎勵條例>中指出:[在科學技術成就中只有改造客觀世界的才是發明.--至於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成就.則是發現."條例中對[新"作了明確規定:[新"是指前人所沒有的.凡是公知和公用的.都不是[新".這些規定.可作為我們衡量畢業論文創造性的重要依據.
根據<條例>所規定的原則.結合寫作實踐.衡量畢業論文的創造性.可以從以下幾個具體方面來考慮:
(1)所提出的問題在本專業學科領域內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或實際意義.並通過獨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認識和看法.
(2)雖是別人已研究過的問題.但作者採取了新的論證角度或新的實驗方法.所提出的結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給人以啟發.
(3)能夠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問題上的混亂看法.雖然沒有更新的見解.但能夠為別人再研究這一問題提供一些必要的條件和方法.
(4)用較新的理論.較新的方法提出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取得一定的效果.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提供新的思路和數據等.
(5)用相關學科的理論較好地提出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本學科中的問題.
(6)用新發現的材料(數據.事實.史實.觀察所得等)來證明已證明過的觀點.
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要求對前人已有的結論不盲從.而要善於獨立思考.敢於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敢於否定那些陳舊過時的結論.這不僅要有勤奮的學習態度.還必須具有追求真理.勇於創新的精神.要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任何創新都不是憑空而來的.總是以前人的成果為基礎.因此.我們要認真地學習.研究和吸收前人的成果.但是這種學習不是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剝.而是既要繼承.又要批判和發展.
三.論據要翔實.論證要嚴密
(一)論據要翔實
一篇優秀的歷史論文僅有一個好的主題和觀點是不夠的.它還必須要有充分.翔實的論據材料作為支持.旁徵博引.多方佐證.是畢業論文有別於一般性議論文的明顯特點.一般性議論文.作者要證明一個觀點.有時只需對一兩個論據進行分析就可以了.而畢業論文則必須以大量的論據材料作為自己觀點形成的基礎和確立的支柱.作者每確立一個觀點.必須考慮:用什麼材料做主證.什麼材料做旁證,對自己的觀點是否會有不同的意見或反面意見.對他人持有的異議應如何進行闡釋或反駁.畢業論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觀點.見解切切實實是屬於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觀點能夠得到別人的承認.就必須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說服力的理由來證實自己觀點的正確.
3 歷史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歷史論文的論據要充分.還須運用得當.一篇論文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全部研究工作所得.古今中外的事實事例.精闢的論述.所有的實踐數據.觀察結果.調查成果等全部引用進來.而是要取其必要者.舍棄可有可無者.論據為論點服務.材料的簡單堆積不僅不能證明論點.強有力地闡述論點.反而給人以一種文章拖咨.雜亂無章.不得要領的感覺.因而在已收集的大量材料中如何選擇必要的論據顯得十分重要.一般來說.要注意論據的新穎性.典型性.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考慮其能否有力地闡述觀點.
畢業論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數據.必須正確可靠.經得起推敲和驗證.即論據的正確性.具體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須經過反復證實.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復核實.要去掉個人的好惡和想當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觀的真實.第二手材料要究根問底.查明原始出處.並深領其意.而不得斷章取義.引用別人的材料是為自己的論證服務.而不得作為篇章的點綴.在引用他人材料時.需要下一番篩選.鑒別的功夫.做到准確無誤.寫作歷史論文.應盡量多引用自己的實踐數據.調查結果等作為佐證.如果文章論證的內容.是作者自己親身實踐所得出的結果.那麼文章的價值就會增加許多倍.當然.對於掌握知識有限.實踐機會較少的大學生來講.在初次進行科學研究中難免重復別人的勞動.在畢業論文中較多地引用別人的實踐結果.數據等.在所難免.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內容均是間接得來的東西的組合.很少有自己親自動手得到的東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寫作畢業論文的意義.
(二)論證要嚴密
論證是用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和過程.論證要嚴密.富有邏輯性.這樣才能使文章具有說服力.從文章全局來說.作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符合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的程序.使人們的邏輯程序和認識程序統一起來.全篇形成一個邏輯整體.從局部來說.對於某一問題的分析.某一現象的解釋.要體現出較為完整的概念.判斷.推理的過程.
畢業論文是以邏輯思維為主的文章樣式.它訴諸理解大量運用科學的語體.通過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映事物的本質或規律.從已知推測未知.各種畢業論文都是採用這種思維形式.社會科學論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實.採取歸納推理的形式.求得對未知的認識.要使論證嚴密.富有邏輯性.必須做到:(1)概念判斷准確.這是邏輯推理的前提,(2)要有層次.有條理的闡明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3)要以論為綱.虛實結合.反映出從[實"到[虛".從[事"到[理".即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過程.
此外.撰寫歷史論文還應注意文體式樣的明確性.規范性.學術論文.調查報告.科普讀物.可行性報告.宣傳提綱等都各有自己的特點.在寫作方法上不能互相混同.
㈦ 全國中學生歷史寫作大賽範文
《母親的一路花開》 寧夏彭陽 韓雪玙
20世紀7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的沒一個角落,可是這股春風對於寧夏彭陽縣城陽鄉城陽村來說卻沒有帶來絲毫溫暖。閉塞的交通和信息使得別人都在轟轟烈烈地與改革開放同行的時候,他們卻仍然在這貧瘠的黃土地上默默耕耘。
一、激情燃燒的歲月(1980年——1982年)
父親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自幼喪父。奶奶帶著大伯三叔和父親在歲月的洪波中一路顛簸走來。1980年,父親22歲,18歲的母親頂著紅蓋頭邁進家門,與從未謀面的父親結為連理。母親說,結婚那天,父親穿著奶奶用化肥袋子改作的褲子,那場面,她至今記得。
從此以後,父親和母親伴著雞叫而起,在村舍還未升起裊裊炊煙的時候下地幹活,有伴著星星荷鋤而歸。這是他們新征程的開始,自然孕育著無限的美好和希望。
在那個缺乏浪漫的灰色年代,暗淡而不見生動的枯槁歲月中,一點點的搖曳都可以帶來許多驚喜與閃光。幾毛錢的一雙襪子,就足以讓母親欣喜整整一年。
二、為家另起爐灶(1982年)
雖說家庭不算龐大,但若兄弟三人都結婚生子,那這個並不寬敞的家就更為顯得繁雜和擁擠。妯娌以及婆媳之間難免會有矛盾和摩擦。二十齣頭,也正是應該奮斗的年紀,為了孩子,為了未來,母親毅然提出分家,與父親開創屬於自己的天地。
1982年,母親為這個家帶來了第一個小生命,是個女兒。只因她出生那天,太陽紅彤彤的從山頭升起,從未進過學堂的母親便為她取名:雪紅。母親笑,雪裡透紅,霸氣而又不失溫婉。
三、重男輕女的漩渦(1983年——1996年)
幾千年來,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早已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母親是農村女子,又沒接受過新式教育,自然也想有個兒子,為祖上門楣添彩。無奈1983年誕下的也是一個女嬰,母親為其取名:雪梅。雪中寒梅,凌寒傲放。
奶奶來到家看到母親身邊熟睡的女嬰,什麼都沒說,便回家去照顧大伯家的兒子。坐月子的這個月,母親可謂手忙腳亂,剛出生的雪梅和僅一歲的雪紅都需要照顧。可母親是堅強之人,又怎會屈服於這點困難。
1986年,母親產第三胎,奶奶遠遠聽說又是女兒,連門兒都沒進,掉頭就走。母親為三女兒取名:雪利。清新安靜,一生順利。
這幾個月里,母親或在自責里,沒人照顧的日子,委屈的淚常常爬滿母親年輕光潔的臉龐。看四歲的雪紅和三歲的雪梅踩著凳子趴在灶台上為自己熬米粥,母親淚流滿面。她也想過在粥中放點農葯一死了之,但看著嗷嗷待哺的嬰兒,看著鍋台上趴著的女兒,母親忍過了這些荒唐的想法。
母親沒有別的想法,就只是想能生一個兒子,這就足夠了。這在現在看來近乎愚昧的想法卻在當時顯得那麼理所當然。1990年,母親有了第四個女兒,雪芳,雪中飄香,芬芳滿溢。1993年,母親有了第五個女兒,雪靈,雪中精靈,幸福歡樂。可是被迫無奈,母親將雪靈送給了別人,別人來接雪靈的時候,母親近乎將這輩子的眼淚都流幹了。畢竟,那是自己的骨肉,內心又怎會不疼。
1994年的夏天,母親的第六個女兒出生。雪紅為妹妹取名:雪玙,雪中美玉,流光溢彩。母親已經不在乎奶奶的看法了,自己擁有這五個乖巧懂事的女兒就已經足夠了,又何必奢求那麼多,平平淡淡才是真正的生活。
可是,五個女兒吃飯穿衣上學都是問題,母親最心疼的時候就是姊妹五個大口大口地吃著硌牙的玉米粥的時候,母親很想讓孩子們過的更好,但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仍在繼續,日子清貧的就像一株乾枯的空簍花。
只因這重男輕女的漩渦,母親才不得不用柔弱的肩膀撐起整個家的天空。
四、艱苦辛酸的日子(1996年——2002年)
1996年,全村人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種烤煙運動,母親順應大局,也跟著種起了烤煙。那一年的辛酸,都郁結在了那烤焦的烤煙中。雪紅正值中考前期,每晚串烤煙三點鍾才睡覺,五點鍾起床摸黑走十幾里的山路去上學。如此,自然中考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年末,這一房烤焦了的烤煙沒有帶來多少收入,倒是搭上了女兒的前程。談起此事,母親總說這是她一輩子的愧疚。
1997年終烤煙失敗後,父親背起了外出的行囊。家中僅剩半袋小麥,母親硬著頭皮去鄰居家借了兩升小麥,那又能維持多長時間?
生活幾近將母親逼上了絕路,但母親總能在最絕望的時候發現最美麗的驚喜。97年的春天,母親開墾了一片荒地種起了西瓜,辛辛苦苦,起早貪黑,在蟬鳴迭起的正午,母親仍戴著草帽在瓜叢中汗流浹背。一個夏天的辛苦勞作沒有付諸東流,秋天來的時候,母親終於從大片大片的綠油油的西瓜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那一年,母親的臉上又重新綻放出了笑容。可歲月之刀卻已在母親昔日光潔的額頭上留下深深的刻痕。
五、短暫的春天(2002年——2005年)
2005年,母親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她要開一爿店。這個決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母親不識字,又怎麼開得了店。但事實證明,母親的決定是對的,正是母親的堅持才真正將這個家引向了春天。
母親的店剛剛開業,雪玙就得了急性闌尾炎,這無疑又把母親拉回了沼澤。手術的那天父親打工在外沒有回來,面對昂貴的醫葯費,面對躺在病床上女兒,母親在醫院摟著雪玙哭了一整夜。那一夜,雪玙告別了自己的童年,在一夜間長大,她能夠承受起母親的淚水。母親的心也在苦難中更加堅強。
這短暫的春天,使得母親更加小心翼翼地經營著這個家。
六、在黃土地上綻放笑臉(2008年——2010年)
2008年的春天,是個值得慶賀的季節,舉國上下歡慶北京奧運的到來。也正是在這個夏天,山溝溝飛出了金鳳凰,家中老四雪芳考上重點大學的消息傳來。正在山上割麥子的母親聽到這個喜訊之後,驚喜的不知道是將手中的鐮刀拿起還是放下。母親這么多年的辛苦終於在女兒身上得到了回報,自己從此不再覺得不如別人,不再覺得生了女兒丟人,自己的女兒比別人的兒子更爭氣。
那一年,母親時時綻放著笑臉,猶如黃土地上那朵溫馨的雛菊,在等待著歲月饋贈給她的禮物。
雪芳選擇了南京,那個充滿故事的地方。走的時候,雪芳站在村口一個勁的哭,母親安慰,長大了自然要飛出家的巢穴,去尋找自己前行的路途。可是沒有人知道,雪芳走後,母親的心都空了,她夜夜在屋檐下徘徊,擔憂著女兒在異鄉的快樂抑或委屈。
七、等待歲月靜好的幸福(2010年以後)
如今,母親已經帶著那顆無堅不摧地心跨過了一道又一道坎,帶著辛勤,帶著淚水,帶著堅強走過那個不滿荊棘,充滿風雨的歲月。
雪紅的女兒已經上幼兒園,雪梅的女兒會說謝謝奶奶,雪利在2011年結婚,雪芳在中國葯科大學大四准備在2012年的冬天考研,雪玙在2011年考入寧夏育才中學,現已是准高三的學生。她也在帶著家人的希冀,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而奮斗。
已過天命之年的母親已然沒有了當年的辛酸與委屈。她曾在歲月的漩渦中反反復復追問,卻在多年以後的今天得知平平淡淡才是真。擁有子女的平安和幸福,擁有平淡和安然的生活,就是母親這輩子最大的收獲。
人生很長,人生很短,人生孤單,人生溫暖。我看見在生活起起伏伏的風浪里,升起她落滿風塵的帆,背後是母親的航船走過的線,遠處是生命蒼涼的背景,苦澀與幸福交織著,盪起層層漣漪。她一點一點在駛向人生的彼岸深處。
歷史感悟:
看母親坐在椅子上靜靜地聽我提問,然後將那段流淚的歲月緩緩講述,似在訴說一個與自己無關的故事。遠看夕陽將母親的頭發鍍上了一抹金黃,然後將母親的影子拉得好長。母親就是黃土地上一朵開不敗的菊,無論風霜,無論寒冷,都毅然挺立,愈來愈散發出馥郁的芬芳。即使風卷黃沙煙籠落日,依舊無法遮蓋她那迷人的光芒。
生命不只有春暖花開,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更有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悲傷,是生命的一種形式,沒有體驗過悲傷,對生命就少了份深刻的認知。但是,社會在變,生活在變,我們活著並不只是為了悲傷。隨著時代的大變化,我們的命運也在時代的浪潮下沉沉浮浮。溫暖而從容的心境,安寧而激越的情緒,是種坦然,是種收獲。經歷過種種蒼涼、困惑、迷惘、欣喜,我們最終要得到歲月靜好的幸福。
人生一世,無論孤獨,無論喧囂,都如小河流水般自然,從來的地方來,到去的地方去。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用豁達譜歲月之曲,用堅強頌生命之歌。
親~我覺得這篇不錯...
㈧ 急需過去的一些歷史寫作文。
鎮海,一個自古的海防要地,先後經歷了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抗擊外來侵略的戰爭。這里,曾演繹了多少腥風血雨、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今天,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這里,尋訪先人的足跡。
汽車把我們送到了招寶山腳下的鎮海口海防歷史紀念館。走過迴旋的坡道,映入眼簾的便是江總書記親筆題寫的館名,那樣庄嚴肅穆。
入口前的平台上,呈「品」字形擺放了三門抗英、法時期的大鐵炮,表面上都生著沉重的紅銹。遙想160年前,它們曾是那樣威武地在戰場上叱吒風雲啊!而現在,它們老了。它們所能做的,就只是以自己累累的戰痕來向它的子孫們揭示一段沉重的歷史,一個充滿英雄的血與淚的過去。
走進大門,序廳的牆面上用花綠大理石和石灰磚組成了象徵海陸滄桑和歷史殘缺感的圖案,十分耐人尋味。再往裡走,便是五個主體陳列廳。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抗英廳。
來到展廳,每個人的心都不再平靜。那鴉片傾銷與白銀外流對照表讓人怒火萬丈;那狼山鎮總兵謝朝恩血戰英軍的巨幅油畫讓人熱血沸騰;欽差大臣、兩江總督裕謙執筆立誓的塑像及他投泮池盡節,實現與鎮海共存亡的矢志的事跡更是令人肅然起敬。還有葛雲飛的戰袍像,讓我的思緒彷彿回到了那硝煙彌漫的六個晝夜,5800名守軍浴血奮戰終大部陣亡,葛雲飛等三總兵力戰殉國。殘酷的史實,再一次讓人咬牙切齒,扼腕痛惜。
走出展廳,外面是一片蔥綠的草坪和低矮的綠化叢,灰白色的細卵石刺激著我的腳心和我的視野,心裡頓生一股悲涼。走過石子路,只見一座浮雕石牆聳立在前面。在「紀念鎮海口抗擊外來侵略的英雄們」的一排大字下,是一幅名為《吶喊》的大型青石浮雕。畫面上,那彷彿是一位馳騁於沙場的勇士。他的雙眼迸射出剛烈的火光,一種堅毅刻在臉上。他的嘴張大著,在吶喊著。他是在告訴每一個站在這里的人:有海無防的歷史已永遠成為過去!但我們,要銘記這段悲壯的記憶。
離開紀念館,我們登上了招寶山,並走上了威遠城——這座見證了400多年鎮海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城牆。站在城上眺望,只見金雞山隔海相望,整個欣欣向榮的城市井然呈現在眼前。橫跨兩岸的招寶山大橋、港口忙碌的大吊車,無不向我們展現著這個海口城市現在的勃勃生機。
我面向這山、這水、這城,在心底許下一個願望:我們要以自己的努力建設好海上長城,不讓可愛的家鄉與祖國再蒙異族的凌辱。但我更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收劍入梢,用自己的愛換來一片和平。
㈨ 歷史是由誰書寫的
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
一、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中國人民是中國歷史上的真正英雄的必然結論。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
人民從事物質生產勞動,發明新的勞動工具,生產滿足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需要的各類物品,創造出一個「人化的自然」;人民在社會生產和交往中,建立起多種類型的社會關系和制度體系,構建起愈益完善和復雜的人類社會,推進社會形態和歷史面貌的更新變革。
人民進行精神生產,發展科學文化,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投身社會革命,成為改革創新的主體力量,是社會歷史進步的推動者。
二、中國人民書寫了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
中華民族的統一、中華疆域的開拓、中華文明的發展、中華歷史的輝煌,根本上是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產物。深刻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造紙術、火葯、印刷術、指南針等偉大科技成果,是中國人民依靠不斷創新作出的文明貢獻。
令世界各國驚嘆不已的中華文明,蘊藏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等卓越成就之中,無不是中國人民辛勤勞動、富於智慧的實踐結晶。
中國人民是在源遠流長、根深葉茂、蔚為大觀的中華文明歷史中生長、熏陶、培塑起來的,而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自強、燦爛奪目,又是與中國人民的文化基因密切相關的。
三、中國人民培育了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無形的,是強大而持久的。與5000多年中華文明相伴隨,與可歌可泣的中國歷史相印證,與屹立東方的中華兒女相映照的,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這就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生長於中國大地,與中國社會發展的命運一同脈動。中國人民在廣闊的國土上辛勤勞動、生產生活,自然界氣候多樣、地形多樣、物種多樣,唯有創新生產工具,唯有不畏艱難困苦,才能生存發展。
歷史和現實雄辯證明,偉大的民族精神為中華兒女注入了強烈的家國情懷,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價值認同,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9)歷史寫作擴展閱讀:
三萬多字的十九大報告,200多次提到「人民」,3次強調「人的全面發展」, 4次提出「以人民為中心」……對於中國共產黨,「人民」是最根本的哲學。
「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的庄嚴宣示,彰顯堅定的人民立場,讓人們看到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最鮮明的政治底色。光榮歸於人民、感情系於人民、力量源於人民,這樣的執政黨無愧於人民政黨,這樣的百年大黨永葆著赤子之心。
中國共產黨堅信,「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人民「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信仰所在,也是近百年來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經驗所在。
從長征路上的紅軍鞋,到淮海戰役的小推車;從小崗村村民的紅手印,到「最成功的脫貧故事」,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發出來,就有著改天換地的偉力。也正是億萬人民的托舉,讓紅船從南湖出發,穿越激流險灘,成為承載民族希望的巨輪。
㈩ 如何書寫歷史
會描寫自己眼中的世界,站在歷史的巨輪里,將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一一描寫,同時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