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雞歷史

雞歷史

發布時間: 2021-11-10 04:06:31

⑴ 廣東鹽焗雞歷史文化

說法一
鹽焗雞
梅州鹽焗雞,是廣東粵菜的代表菜式之一,其來歷亦版本甚多,其中以梅州長樂(今五華)商販鹽腌肥雞為甚:相傳從前梅州長樂(今五華)有一個商人,為人謙恭誠實,遊走於嶺南各地,以販賣日雜食品為生。梅州長樂(今五華)商人信譽好,交遊廣,結交了不少以誠相待的朋友。這一年年關,梅州長樂(今五華)商人完成一次貨物販運,還采購了一批當地特產准備回家。當地朋友情重,特地以一肥雞相送。
此雞名曰「三黃嫩雞」,乃當地特產,十分難得。梅州長樂(今五華)商人便欲帶回家給妻兒嘗嘗,但梅州長樂(今五華)路途遙遠,活雞不易攜帶,於是他便將雞宰殺製成白切雞,用鹽包封在包袱里。
鹽焗雞
行至半途,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梅州長樂商人決定就地露宿一宵。安頓之餘,眼看天色漸暗,肚子餓了起來,吃干糧又不解饞,梅州長樂商人便從鹽包里掏出白切雞,與隨從烤著吃。
出乎意料地,大家發現這樣弄出來的雞肉味道非常好,齊聲贊嘆。長樂商人心細,留了幾塊,帶回家給妻兒品嘗。妻子是廚藝高超,嘗試後親自依法泡製,「鹽焗雞」誕生了。

說法二
鹽焗雞是中國各大菜系最具特色的烹調技藝,它的形成與客家人的遷徙生活密切相關。在南遷過程中,客家人搬遷到一個地方,經常受異族侵擾,難以安居,被迫又搬遷到另一個地方。在居住過程中,每家每戶均飼養家禽、家畜。在「逃亡」、遷徙過程中,活禽不便攜帶,便將其宰殺,放入鹽包中,以便貯存、攜帶。到搬遷地後,這些貯存、攜帶的原料可以緩解原料的匱乏,又可滋補身體。鹽焗雞就是客家人在遷徙過程中運用智慧製作,並聞名於世的菜餚。起初,客家人將宰凈後的原只雞先用鹽堆腌制、封存,要食用時,直接蒸熟即可,即現在的「客家咸雞」。據傳,有一位客家婦女兒女成群,其中一位小孩體弱多病,因當時缺乏各種營養食品,就將用鹽腌制後的雞,用紙包好放入炒熱的鹽中用砂煲煨熟,小孩食用後,身體逐漸恢復,強壯起來,並參加科舉考試,中了狀元。後來這種菜餚家喻戶曉,成為每位客家婦女都能烹制的拿手菜餚。為方便烹調,適應大量生產,經客家廚師不斷改良創新,創制出另一種風味的東江鹽焗雞。

⑵ 素雞歷史起源的故事,有知道的麻煩告訴我,最好詳細點,謝謝

其實歷史上沒有素雞這一說 只不過是後人有些不吃雞的人(比如信仰什麼教不吃什麼之類的)所以人門就發明素食的東西 比如現在市場上流行的「有機食品」「火爆雞精」(垃圾食品)
就是和傳說一樣的 流傳下來的!!!!!!!!!!!!!!!!!

⑶ 火雞苗的火雞發展史

火雞,原產於北美東部山區和墨西哥沿海一帶,初為印第安人所馴化。16世紀後,火雞在畜禽中的獨特優勢被人們所公認。於是,世界各地陸續開始馴養。之後,隨著科技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火雞肉的需求量也日益劇增,原來傳統的飼養模式已遠遠跟不上發展的需要,一些發達國家通過人工繁殖,嘗試培育出適合人類需要的火雞新品種。18世紀末,一些各具優良品質的火雞新類種陸續推出,如被譽為「造肉機器」的大型肉用品種尼古拉、海布里德,還有極具肉用又兼觀賞的中小型火雞,如「青銅火雞、貝蒂那、貝蒂布等」。18世紀中葉,隨著外國殖民統治的侵略,由傳教士把雞帶入了中國。至今,火雞在我國安家落戶已有150餘年的歷史,可一直沒有發展成規模化養殖。

⑷ 口水雞歷史

"口水雞"這名字乍聽有點不雅,腦子里隨之就會出現一副口水噠噠的漫畫般的樣子。

口水雞
不過這名字的來歷倒卻有著文人的溫雅,郭沫若在所著《賟波曲》中,有:"少年時代在故鄉四川吃的白砍雞,白生生的肉塊,紅殷殷的油辣子海椒,現在想來還口水長流……。"烹調賜拈來"口水"兩字,倒成就了今天大名鼎鼎的"口水雞"。
口水雞之所以叫口水雞是因為有很多花椒,吃了會麻到嘴巴癱瘓不由自主流口水。

⑸ 糥米雞歷史

1

原來很久以前,泮塘(即現荔灣湖公園附近)一帶有一個雞販,每天穿街過巷賣雞。有一天,他打算把賣剩下的一隻雞拿回家蒸給家人吃。他正想把准備好的雞放到碟子里時,手一滑,把碟子打碎了。因為當時人們都很窮,家裡的碟子就只有一個,打碎了又不能馬上就買得到,怎麼辦呢?於是雞販就把切好的雞塊放到飯鍋里,和飯一起蒸熟。當他吃飯時卻發覺很好吃。於是他靈機一動,每天晚上都做這種滑雞蒸飯當夜宵賣。結果非常受歡迎。有食客向他提議,如果把做飯的粘米改成糯米,會更加可口。於是糯米雞就誕生了。泮塘附近的酒樓也爭相模仿,而且泮塘盛產荷葉,於是廚師們就用荷葉包裹飯團,裡面再加上冬菇、蝦米、鹹蛋等各種配料,就演變成了今天的廣州美食了。

2

糯米雞(Sticky rice in lotus leaf)是中國廣東點心的一種。製法是在糯米裡面放入雞肉、叉燒肉、鹹蛋黃、冬菇等餡料。然後以荷葉包實放到蒸具蒸熟。 相傳糯米雞起源是解放前廣州的夜市,最初是以碗蓋著蒸熟而成,後來為小販為方便肩挑出售,改為以荷葉包裹。古代糯米雞以糯米、瑤柱、蝦干粒,或去骨的雞翼等作餡料精製而成。傳統的糯米雞的份量較大,足有三四兩米,吃一個糯米雞已差不多是半頓飯量。因此,1980年代起的廣東酒樓推出材料相同,而體積小一半的「珍珠雞」,深受顧客歡迎。 另一種和糯米雞相似的點心是荷葉飯。兩者外形相似,但荷葉飯用的是粘米,而糯米雞用的是糯米製成。還有一種糯米雞是菜餚,是江西贛州一帶地方風味。

⑹ 涇川蒸雞肉歷史傳說

先說涇川燒雞,與隴東陝西西北華北的燒雞大致相同。涇川燒雞歷史悠久,色正味鮮,肉嫩奇香,久負盛名。住戶旅客,皆以吃涇川燒雞為快事,買了帶往蘭州、西安、西北、西南饋親贈友。真正說起來,是涇川燒雞價廉物美,好友相聚,猜拳行令,誰輸拳誰買一隻燒雞,買一瓶白乾,開懷暢談,大嚼大飲。涇川最好的燒雞,其鹵湯有百年歷史,百年裡未曾中斷過,就這么一輩傳給一輩,調料配方屬於獨特之技巧,祖傳一家,外人只可品卻不可知。

而蒸雞肉,卻是涇川的一奇一絕了。縣城裡並沒有多少,北原的高平、窯店等大的鄉鎮上,卻久久有賣。蒸雞肉是用功夫做成的,是特別費時間的,靜不下心攤不下時間沒有恆心的人很難吃成。雞宰了,剝盡洗白,大刀剁成小塊,卻在很小的塊內能分出胯子肢膀等形狀,將那麥面和成糊狀,入各種強味調料,糊了雞肉,發酵後的白面擀成面片攤開來,鋪上肉糊,用另一層麵皮蓋了,邊上堵一圈面棒,內一層肉,一層面,三四層後入鍋蒸之。子夜入鍋,天明蒸爛,手推車上,有黃泥泥成小鍋灶,上安一大鐵鍋,將已熟的雞肉入鍋,灶下用木柴煨火,上街下街叫賣:「蒸雞肉——蒸雞肉——」。打開鍋熱氣騰騰,雞肉香味四散,燒雞無論如何無此味。「吃啥?」「吃大件」。把式們在蒸前早己把一隻只雞卸成各自完整的雞頭、龍杠、胸脯、馬子、膀子、胯子、雞爪和心肝肺,你要什麼給你什麼。那肉奇爛,奇嫩,調料味沒有燒雞那麼濃烈,很原始的,有田野氣息的鮮肉味盡在其中。吃燒雞,老漢老婆們只可吮而不可嚼,蒸雞肉卻老少皆宜。

⑺ 辣子雞的來歷或故事,急!

1、雲南沾益辣子雞的來歷:

在曲靖流傳著兩個說法。其一是說沾益縣西平鎮紅星辦事處6村村民龔國富、丁麗瓊夫婦,1987年利用自家位於320國道旁的兩間平房開起食店。

起先經營的也不過是些家常小菜,後來愛琢磨的龔國富在一種貴州辣子雞的基礎上自己創出了沾益辣子雞的獨特配方,遂一發不可收拾,轉而專營辣子雞,小店名聲也不脛而走,譽滿雲南。

其二則說是龔國富的妹妹龔紅雲,在10多年前的一個春節,下廚炒雞肉時不小心將放在灶邊的一碗辣椒面翻潑進鍋里,只好將就著一起炒,不料竟做出二道辣香獨特的好菜。1987年,利用街邊住房開起了小食館,逐漸把辣子雞推成了專營名菜。

2、重慶辣子雞來歷

重慶歌樂山鎮因「歌樂山辣子雞」這道名菜聞名遐邇,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創始人名叫朱天才。退休後才開始創業的朱天才,用了3年時間才琢磨出辣子雞的最佳做法。

餐館名叫"林中樂辣子雞",該店位於重慶市的森林公園歌樂山,靠近著名的蔣介石在重慶的官坻--林園。辣子雞1990年開始風行,後來很快名聲遠揚,引來了諸多餐館的競相模仿。

眾多以重慶辣子雞為招牌菜的飯館在林中樂周圍出現,形成了赫赫有名的「辣子雞一條街」。這種新菜的崛起,甚至帶動了重慶市土雞價格的整體上漲。當年火爆的時候,打的上山吃雞的盛況蔚為壯觀。

(7)雞歷史擴展閱讀:

辣子雞技巧

可以用雞腿肉和雞脯肉。最好是雞腿肉,肉質更適合這道菜。雞脯肉容易覺得很乾沒味道,比較柴。雞腿肉吃起來就比較有勁兒。

缺點是雞腿肉去骨可能有一些麻煩。不要緊了,實在覺得去骨麻煩,帶骨頭也是可以的。總之,宗旨就是能用雞腿肉就不雞脯肉,並且掌握好油溫。

雞肉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亞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對人體健康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雞肉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入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

⑻ 怎麼知道雞歷史

雞的始祖。
翻開史籍涉及此問題的,最早唯有《周易》中說:雞是鳥變來的,起初叫鵠天雞,又叫彩雞。周成王時,西蜀人獻來中原,也叫蜀雞。漢代孔晁解釋說:成王統一全國,大會諸侯及四夷,因此蜀人獻雞給成王是可能的,所以稱蜀雞。此說一出,後世人遂以為雞出自西蜀。這是3000年來一大訛誤。

同是記載周代史事的另一部書《禮記》說:剛孵化的小雞叫余雞,長大後叫蜀雞。由此看蜀雞乃大雞的別號,並非蜀地產的雞。既然成王時雞已有蜀雞、彩雞、鵠天雞、余雞等眾多名號,可見周代也非雞的始祖產生的時代。

那麼雞的起源、雞的產地究竟在何時何處呢?隨著考古學的發展,地下遺存不斷涌現,雞的始祖終於發現了,它在6000年前的邳州。

走進邳州博物館,上千件文物中,一隻陶雞引人注目;這只陶雞正蹲在窩里下蛋。雞窩模型是長寬約30厘米、深6厘米左右的方形筐。雞的形體大小與今雞相似,蹲伏形態也與今雞生蛋時形態一致。它出土於邳州大墩子古文化遺址最下層。

邳州最早建置是黃帝後裔任姓族人奚仲輔夏禹治水,封於邳地,建立邳國。奚仲先祖禺號乃黃帝之孫,他率部族東遷海渚一帶定居,邳州大墩子遺址即是其中一個聚居點。他們與東夷鳥族(主要是居在郯城一帶的徐夷族)雜處通婚,學習鳥族人撲鳥、訓鳥、習鳥語、穿鳥衣,熟悉鳥族人生活習慣,學會訓鳥成為家禽——雞。在沒有文字的時代,人們不會叫這種家禽為雞的,那時人們稱雞為啥?無可考究。夏朝以後文字出現了,人們就在眾多的野鳥中尋找像這種家禽的鳥,終於發現了名字叫「佳」的這種鳥形狀像這種家禽。《爾雅》這部書里說:佳鳥,又叫pifu。因它生活在邳地而得名。漢代鄭玄詳細解釋道:名為pifu的佳鳥,形狀像鵓鴿,性情謹慎而溫順,易於訓養,遠古時人人愛它。奚仲祖先就把當地pifu這種野鳥訓養成了家禽。當初人們為這種家禽造字命名時,聯想到它是奚 仲祖先訓佳鳥而成,於是用「奚」做聲旁,用「佳」做形旁,讀為「ji」;現在簡化成「雞」。如今在邳州地下發現了雞的始祖原型,解開了3000年來雞的起源懸案。今天雞族遍布寰宇、造福人類,邳州先民功績無量,當表彰於天下。

⑼ 雞屬於鳥類嗎

鳥類在動物分類上屬於一個「綱」——「鳥綱」。鳥綱動物就是我們俗稱的鳥類。 雞屬於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突胸總目-雞形目, 所以雞是鳥類。
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中文學名

拉丁學名
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雞形目

雉科

雉族

原雞屬

紅原雞
亞種
家雞




歷史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馴養雞的國家,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在湖北、江西、山東、河南、甘肅等省都發現有四千多年前的雞骨或陶雞。中國家雞由野雞馴化而成,有許多優良品種,其中九斤黃和狼山雞十分有名。九斤黃,又叫浦東雞,產於上海南江、奉賢、川沙一帶,是一種大型肉雞,羽毛、喙、腳皆為黃色,因此又名三黃雞。九斤黃,個體特大,肉味鮮美,因此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對世界家雞的品種改良起了很大作用。1843年首先引入英國,1847年輸入美國。美國洛克雞是1865年由中國九斤黃與黑白斑的美國雞雜交而成。日本在隋朝時引入中國雞種,到幕府末期,引入上海的九斤黃雞,培育成著名的名古屋卵肉兼用雞。狼山雞主要產於江蘇一帶,此種雞抗病能力強,胸部雞肉發達。1872年輸入到英國,英國的有名品種奧品頓雞由狼山雞與當地雞雜交而成。後來狼山雞又輸入到美國和德國。可見,中國古代家雞品種對世界影響是非常大的。

熱點內容
戀足師生 發布:2025-05-23 07:40:50 瀏覽:880
德宏州歷史 發布:2025-05-23 04:10:49 瀏覽:944
化學式hf 發布:2025-05-23 03:35:36 瀏覽:858
零基礎學b超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23 02:08:22 瀏覽:876
高一歷史期末試題 發布:2025-05-22 23:46:40 瀏覽:782
學美術賺錢 發布:2025-05-22 22:37:49 瀏覽:740
n97多少錢 發布:2025-05-22 20:56:55 瀏覽:451
大學數學的題 發布:2025-05-22 20:37:43 瀏覽:333
金聰老師 發布:2025-05-22 19:44:09 瀏覽:902
曹冰老師 發布:2025-05-22 19:03:11 瀏覽:143